相較 #鼻胃管,#胃造口 聽起來對患者負擔較小,台灣目前使用率卻不高。許多人聽到「胃要打一個洞」,心裡就難以接受。
👨⚕️醫師說,如果患者的鼻胃管並非暫時性的,要放置半年、一年,甚至更久,通常會建議以較舒適的胃造口、胃造廔手術替代,「而且對病人而言也是比較有生活品質的選擇。」
https://www.ilong-termcare.com/Article/Detail/3209
------
🔥照服員會員方案,內有詢問度很高的專業責任險
👉https://reurl.cc/R1om0Z
歡迎大家加入fb社團-照顧者聯盟
👉https://bit.ly/3dxSDMS
愛長照整合式行銷-讓大家更認識你的銀髮、長照好物與服務
👉https://bit.ly/2T1FmoR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隨著疫情警戒降級,許多家庭對照服員的需求回溫,有機構開出10萬元的簽約獎金作為搶人誘因。台北市就服處最新一波徵才活動,照服產業開出的職缺也占了將近一半,是疫情爆發以來數量最多的一次。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4538 -...
「照服員 時 數」的推薦目錄:
照服員 時 數 在 張善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歡迎大家收看《善哥聊天室》第69集,透過今天的【哈囉虛擬人】系列節目,我們要帶大家一起來思考 #虛擬 技術結合 #健康、#長照 的可行性。台灣已朝向「#超高齡化社會」邁進,年長者的「長期照護」議題也變得刻不容緩,但隨著年輕人 #扶養比 的提高,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減輕長照的負擔呢?也許「虛擬技術」會是個很好的幫手。今天,就讓我們跟著劉影梅教授的精闢觀點,一起來動動腦想像未來,當AI與虛擬技術變成照服員的左膀右臂,能夠為長照體系注入什麼活水吧!
如果你也對今天的主題有興趣,歡迎按讚並分享出去,有什麼想法的話,請踴躍在底下留言讓我們知道,也邀請大家捐款給我們唷!
🥺我也想加入善科的LINE社群➡️ https://reurl.cc/j7Xq61
⭐️本集節目資訊⭐️
主題:遇見百歲新未來,數位科技是長照的解方?
播出時間:2021.09.30 星期四 20:00
主持人:張善政(善科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來賓:劉影梅(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
⭐️喜歡影片的話,歡迎贊助我們⭐️
線上捐款:https://reurl.cc/R0ZpoD
銀行:台北富邦(012)建國分行
帳號:724120005896
戶名:財團法人善科教育基金會
若有捐款請與本會聯繫
⭐️了解善科更多⭐️
YouTube|善科教育基金會 SanCode Foundation
https://reurl.cc/exV1Xm
Instagram|san_code
www.instagram.com/san_code
#虛擬人 #長期照護 #張善政 #劉影梅 #善科 #善哥聊天室 #高齡化 #老人 #醫護 #安養中心 #機器人
照服員 時 數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藥物濃度稀釋-2』
礙於篇幅,我們繼續昨天的話題。
昨天留言區有個留言很好笑,但也很寫實。
▍一個粉絲朋友留言:『麻醉科就是一個稀釋地獄啊,萬藥皆稀釋。』
她說的沒錯,這是很多人的習慣,包含我。
1毫升10mg的嗎啡習慣稀釋成10毫升,每毫升1mg。
一毫升的配西汀50mg習慣稀釋成5毫升,每毫升10mg。
更別提各種升壓劑強心劑的稀釋,還有小兒麻醉的藥物稀釋,更是一整個複雜又容易出錯。
▍除了麻醉醫師之外,其他科別的醫師可能沒有那麼多的機會需要親自去稀釋藥物。
但對麻醉醫師來說,抽藥、備藥、稀釋,真的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我們深知越多次繁瑣的抽藥和稀釋,就有機會造成人為疏失。
#最好的避免方式,#就是不要稀釋藥物,最好可以是像高端疫苗單次使用單人份的欲填藥物空針。
▍BNT疫苗的稀釋真的是一個很容易出錯的過程:
『0.45cc + 1.8cc = 2.25cc,再抽取0.3cc』
非整數的稀釋量,非整數的抽取量,在我身為一個天天在親手抽藥、備藥的麻醉科醫師來看,真的會覺得很可怕。
每次我一個病人只抽一人份就算了,面對快打站,一次同時幾千份的藥物,真的不會出錯嗎?
▍BNT疫苗在很多國家都發生過稀釋造成的問題了,德國甚至發生了護理師,疑似故意用生理食鹽水代替疫苗,造成八千多個人只打了生理食鹽水。
(2020.12.29 德國)8名照服員意外被打了未稀釋的五倍劑量。
(2021.2.7新加坡)負責稀釋疫苗的員工被叫去處理其他事,另一名員工以為疫苗稀釋好了,誤打了五倍劑量。
(2021.6.2日本)準備六瓶疫苗要打三十人,結果打到第六人的時候發現六瓶都用完了,才驚覺沒稀釋。
(2021.6.8西班牙)八人被打了沒稀釋的疫苗。
(2021.6.15南韓)誤把剩餘疫苗當成剛開瓶,所以再次稀釋,六名士兵被施打了幾乎沒有疫苗成份的食鹽水,但因為無法釐清施打的士兵身份,最後同批21人只好再次接種。
如果連工作作風謹慎的日本人都出錯了,是不是這個流程真的很不安全。
事實上,真實世界裡BNT的狀況,多到美國CDC還專門提出接種錯誤的應對攻略。(如附圖)
▍不是只有稀釋的問題,BNT要求不能搖晃,你確定運輸過程中都沒有發生搖晃嗎?泡製過程中都沒有搖晃到嗎?
BNT要求嚴格的零下七十度冷鏈保存,中間失溫了容易發現嗎?
稀釋前要把藥瓶上下反轉10次,加入食鹽水後,再上下反轉10次,過程真的都沒有搖晃到嗎?如果不搖晃,是否內容物和稀釋液真的能混合均勻?一切的一切都很謎。
▍#疫苗的門檻比較:
📌需要稀釋的疫苗:只有BNT
📌不可以搖晃的疫苗:莫德納、BNT
📌保存溫度
AZ、高端:2-8度
莫德納:-20度
BNT:-70度
📌抽取量
AZ:0.5cc
莫德納:0.5cc
BNT:0.3cc
高端:單次預填充劑型免抽藥
📌抽藥後保存期限
AZ:48小時
莫德納:19小時
BNT:6小時
就算是被政治操作神化的神藥BNT,我一直都不想去寫這些,是因為我不想看到民眾恐慌,降低疫苗施打率。
但BNT如此複雜的流程和條件限制,出了意外之後,民粹卻一直去責難第一線的護理師,去攻擊恩主公醫院,甚至牽連到無辜的藥師?
我想真的是需要個人好好解釋這些事情,真的不需要獵巫。
改善病安的精神就是:要檢討的是流程,不是個人。
▍我個人關於流程的粗淺想法是
📌把稀釋、抽藥、和施打的人分開。
📌同一天的稀釋由固定的人負責,稀釋完的藥瓶加上明顯的貼紙做記號,然後整批送去給抽藥的人。
📌抽藥也是由固定的人負責,抽好的藥物空針整批送去給施打的人。
也希望指揮中心的專家們可以想出更好更防呆的流程。
越單純簡化的流程,才能最大的程度避免失誤。
如果可以把每個人都預設成笨蛋,然後設計出即便是笨蛋也不會出錯的流程,那才是最好的防呆。
照服員 時 數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隨著疫情警戒降級,許多家庭對照服員的需求回溫,有機構開出10萬元的簽約獎金作為搶人誘因。台北市就服處最新一波徵才活動,照服產業開出的職缺也占了將近一半,是疫情爆發以來數量最多的一次。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4538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照服員 時 數 在 陳靜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國長照政策發展的哀與愁💧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在總質詢時表示,13年前他就職行政院長時,長照1.0才剛推出,現在回鍋,又正好是長照2.0大力推動的時刻,面對人口快速老化,政府早已從財政、人力、法規等面向做好應變準備,然而我國真的準備好迎接高齡社會了嗎?
💥2016年推出的長照政策2.0,乍看之下,確實將服務對象人數從政策1.0時的51萬1000人,增加至將近73萬8000人,服務項目也從原本的8項,擴增至17項,但該項政策還是有服務對象不夠全面、服務提供不夠合宜等問題。
在服務對象方面,完善的長期照顧政策應該要把「曾經當過照顧者的人」、「正在擔任照顧者的人」、「即將成為照顧者的人」和「需要被照顧的人」四類人都納入服務對象中,然而我國的長照政策2.0,卻僅有涵蓋需要被照顧的人,#補助對象還以居家和社區服務為主,排除了已聘雇外籍看護者。
根據衛生福利部提供的資料顯示,我國需要長期照顧者有約76萬5000人,其中約44萬人有部分使用長照2.0資源,由外籍看護照顧者有約24萬人,由機構照護者則有約8萬人。平均每個照顧者要照顧長輩9.9年,每天的平均照顧時數為13.6小時。
💥面對如此龐大的照護需求,我國的照顧服務員和護理人員卻出現嚴重人力不足的情況。106年底,護理執業人數有16萬3736人,其中多數是在醫療機構服務,佔81%,在護理機構及精神復健機構只佔8.42%及0.15%。不僅如此,在領證的28萬名護理人員中,#僅有約60%有實際執業,顯見尚有許多不在職的護理人力可投入長期照顧服務。
而在政策方面,中央與地方對評估、給付還有支付新制的不同解釋,則引發了衛福部、地方政府,以及承辦服務團體怨聲四起,舉長期機構為例,#中央認為長期機構是福利機構,但部分地方政府卻不認可。此外,政府將居家照服員的薪資提高到3萬2000後,#原本機構訓練好的照服員紛紛跑往居家,導致機構聘不到人,又被外籍看護工的政策綁死,陷入嚴重缺人的困境。
💥政府應善用護理人力,#讓專科護理師開辦社區保健站,提供慢性病自我照顧和照顧者喘息等開辦諮詢業務,並聯盟居家醫療和居家護理所的業務與社區資源,以及結合公衛護理師訪視脆弱家庭以全面打造社會安全網,成功活化不在職護理人力,緩解高齡社區照顧需求。
#總質詢
#長照政策

照服員 時 數 在 陳麗娜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陳麗娜新聞稿(9.3)
準公托爭議多
陳麗娜要求:6千元直接補助家長,回歸舊制
行政院推動準公托政策,保母和私托強力反彈。市議員陳麗娜今天質詢指出,用意良善的政策因制度面有問題,反而引起家長和業者的疑慮,建議將托兒費6000千元列為社會福利,直接匯給家長,托兒政策回歸舊制。
社會局長姚雨靜表示,準公托制進行滾動式修正,社會局已將新約部分業者有疑慮的文字拿掉。是否回復舊制,將向中央反映。
陳麗娜上午在社政部門質詢說,全市有立案保母2748人、私托機構54家,政府推動準公托一個多月,社會局努力推銷,到昨天簽約有保母142人,私托有3家。期間保母曾到市府前「野餐」抗議新制的不當。
準公托不只是業者不滿,家長也有疑慮。新制將托兒補助從2500元提升到6000元,希望改善少子化問題,出發點沒有錯,但是新制要求業者必須簽約,家長才能領到6000元,而新約卻沒有保障業者的權益,當然會引起反彈。過去舊制運作順暢,只要將補助款直接撥發家長,回歸舊制,問題迎刃而解。
另外,陳麗娜質提到長照制度照服員嚴重不足,社會局應緊快實施「時間銀行」,也就是建立志工制度,志工照顧時數將來可以回饋到自己,新北市實施後效果顯著。
氣爆案法院判決市府有40%的責任。全案法院判賠民眾金額13億元,榮化、華運要負擔3億6548萬元,市府要負擔9億3452元。這筆賠償金已由善款墊付,市府要編列預算歸墊善款。民眾捐助善款45億元,市府應把善款用途說明清楚,以免大眾認為去向不明,以後不願意再捐款。

照服員 時 數 在 居服員時薪有特休嗎?|教你算時薪特休#zepeto - YouTube 的必吃

想要看什麼系列的影片也可以留言告訴我歡迎大家追蹤我的FB、IG居家服務員薪資大公開,一個月破六萬:https://youtu.be/Cimlfb9nCHw小麗居 服員 FB粉 ... ... <看更多>
照服員 時 數 在 長期照顧服務從業人員工作資源平台| 我可以請問居服員你們 ... 的必吃
我是督導~有照服員手機不接經常找不到人~派班還有時段不行~還有這不接那不接 ... 個案3:剛開始案沒滿時,家屬都會要阿公去蹲馬桶大號,後來滿案時我有婉轉跟家屬說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