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is easy》
在映著幽暗黃光的小酒館裡,Bewket正要服務生再多添兩杯威士忌,威士忌在玻璃杯裡閃著金黃色的光暈,正如他的人生一般閃亮。
Bewket,衣索比亞人,他在北邊的城市貢德爾開了一間旅行社Simien Image,年紀輕輕的,才26歲,和朋友Peter合夥這間旅行社已經兩年。
除了威士忌,桌上還擺著一塊pizza,他一口咬著pizza,一口灌下威士忌,我看著他滿頭卷曲的頭髮,這個人看起來和一般衣索比亞人沒什麼兩樣,卻總是在他的動作和言談間感受到極大的魅力。
他將pizza放下,桌上還擱著剩下的最後一片,我叫他吃完,「有多少在外面的非洲人沒東西吃?怎麼可以浪費?不然也要打包送給需要的孩子。」「食物銀行?(food bank)我們稱為食物銀行,」他笑了兩聲,「我小時候都吃別人剩的食物長大的。」這個在我面前拿出一疊鈔票,一張一張數著準備結帳的傢伙,真難想像這是他的過去。
手上拿著外帶Pizza的黑色塑膠袋,在天黑的貢德爾,我們走在人行道上,朝著角落那家不起眼的水煙商店走去,他一邊告訴我他的故事,「其實也沒什麼,兩三句就講完了。」沒想到這兩三句話一點也不簡單。
「我從小家裡很窮,住在城市邊緣,我住的房子是土房子(衣索比亞窮人通常都用木頭建成基柱,再用泥土和牛糞作為水泥塗抹之上),以前我家附近有幾個旅館,常有外國遊客出入,從小我就和他們打交道,英文越說越溜,當時就在心裡默默許下了開旅行社的願望。十四歲時,我到城裡玩,因此認識了Peter,他住在城裡,我們成為很好的朋友,」他笑著說,眼睛瞇了起來「我們從來都沒有吵過架,我們喜歡對方。」看著他得意的笑著,我心生羨慕,人生何德何能找到一個這樣的工作夥伴,即使整天膩在一起還是好喜歡對方。
走進水煙商店,我們抽起蘋果口味的水煙,他拾起長長的煙管,往煙嘴大大的吸了一口,萬馬奔騰般的白煙從他嘴裡和鼻孔裡竄出。
「上大學時,我開始半工半讀,我就在這間旅館工作,」他手指著我住的旅店的方向,「我在那替他們開車,負責接送外國客人,就這樣過了四年,我在這之中學會了怎麼應對外國人,也學會做生意的原理。」水煙的玻璃罐裡因為吹氣產生的泡泡聲此起彼落,像是躁動的孩子,也似熱烈的掌聲。
「後來,我就和Peter一起開了這間旅行社,已經兩年了,該有什麼都有了,有車子有房子,然後生活變得簡單。」他看著我的眼睛說,「Life is so easy, life is so easy.」
他說了兩遍,我的心被打中了兩遍。
世界上有多少人可以如此篤定的說這句話?空氣中瀰漫著白色煙霧,卻也難掩他眼神中閃閃的光。
生活真的有那麼簡單嗎?我想是Bewket的聰明和努力,從小就訂定了未來的目標,開始補充所需技能,學習英文、和外國人打交道、應對技巧、當然還有資金,就在這工作的四年中籌措;就像是個想要喝水的人,紮實的任命的挖水源,一點一點慢慢挖,最後渠水道,將水引入家中,一勞永逸。
而世界上有多少人覺得生活很難,可能沒有篤定的目標,可能沒有為之拼命的決心,可能懶得挖渠道,直接抄近路買水來喝,可能看著遠處的目標,嘆了口氣坐路邊休息,而再也不想站起來了。
而他,目標篤定,他一步一步慢慢做,他不急不徐也不怕失敗,於是他成功了,「life is easy」背後有多少苦頭多少累積,他的life is easy是當之無愧、是穩扎穩打、是不卑不亢的美麗成果。
最後,食物銀行的客戶終於也能獨當一面;最後,咀嚼沙土的蛤蜊終於也吐出珍珠。
Bewket,真以你的努力為傲。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煙霧 泡 泡 原理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揭開頭銜秘密!課長可能比副總有權力】
年底這一波轉職,主要都是有工作經驗的一群,除了薪水之外,大家最在意的便是職銜。別人不會知道你的薪水高或低,但是從職銜可以知道你的重要性!
職銜,是你的第二個名字,也是你在職場的定位,並決定別人看你的眼光。
兒子三歲時,辦公室有一個家庭活動,我帶他參加,結果他氣呼呼的跟我說:「你的同事都不認識你的名字嗎?怎麼他們都叫你經理?」
是啊!那時候我在辦公室的名字是經理,現在名字是副總,有人來電要找洪雪珍時,新來的總機還會問同事:「誰是洪雪珍?」因為他沒聽過有人直呼我的姓名。如果職銜幾乎變成你的第二個名字,那麼就讓它漂亮一點!高檔一點!
,這對有企圖心的人來說,是奮鬥的目標、競爭的動力!可是,職銜一直是虛虛實實,現在又花樣百出,怎麼談才能爭取到漂亮又有實權的職銜?
首先,要認清楚職銜的第一個特性是因地制宜。一個人在職場的重要性,光是看職銜會失準!職銜的比較,必須在同一個國籍、同一個產業、同一家企業,才會有參考價值。特別是在不同國籍的企業,職銜的膨風程度差很大,一般而言,美商大於台商,台商大於日商,命名的方式也很不相同。
他留學回來,30歲就坐上副總裁的大位
那年我35歲,他30歲,我是一家大報社的行銷經理,他是一個大品牌的行銷副總裁,而我要向他提案做簡報,爭取季度預算200萬元,後面跟了一名業務、一名企畫與一名活動人員,總共四個人的陣仗,他卻只有一人出馬聽取簡報。
比品牌的全球知名度,我輸了!再比名片上的頭銜,我根本只有一個念頭想溜。還好出門之前,我的主管特別給我心理建設,「別被他們的品牌和頭銜嚇到了,品牌是真的,頭銜則不見得是真的。」一看他只有一人應戰,我估算他這位副總裁頂多管兩人,一個是工讀生,坐不到會議桌上,一個是企畫,必須留守位子,他呢,只好自己開會、自己評估、自己交辦,甚至要自己執行,和我們企畫主任的工作性質差不多,那麼我這個經理還怕他個啥呢?
把他打量清楚也摸好底之後,我便頭一抬、胸一挺,字字鏗鏘有力的吐出,用氣勢嚇死這隻紙老虎,中間還演個橋段、說個笑話,用一派氣定神閒將這隻嫩老虎震住,奉我為神。結果,這個案子搞定,多拿50萬預算。
半澤直樹爬了19年,41歲時才升上課長
相反的,有一次我和業務經理一起拜訪國營事業,來和我們談話的是一位鬢邊花白的中年男性,客氣有禮,行為舉止之間透著威儀,遞出來名片的頭銜竟是專員,我心裡想:「怎麼都一把年紀了,還在做專員?怎麼會派個專員和我們談這麼大的事呢?」業務經理見多識廣,馬上洞察到我的疑問,悄悄跟我咬耳朵說:「專員很大,不輸我們的經理,至少要熬十年才坐得到這個位子。」
日本企業也差不多!在日劇「半澤直樹」裡,半澤22歲進入銀行,直到41歲升上融資部課長,偌大辦公室幾十人全歸他管轄調度,這如果在美商恐怕早就掛上「融資事業群總經理」的響叮噹頭銜,而在台灣,應該也找不到有年輕人願意在努力奮鬥19年後,名片上只是印著區區的課長職銜。
總之,爭取職銜時,必須先看看國籍、產業、企業,無法一概而論。通常,重視傳統、講究依年資敘薪的國家、產業與企業,給職銜時比較小氣,可以爭取但成功率低;而歐美國家、新興行業或新創企業,給職銜則比較大方,可以儘量爭取,給不出來時,他們會發明一個給你。
學習長、啤酒長……是啥米碗糕?
職銜的第二個特性是有虛有實。如果只是要職銜漂亮,走路有
風,提供一個跳板有助未來加薪,則不必在意它只是一個虛名。但是若想好好打一場仗,建立彪炳戰功,就必須考慮有無實權,包括管理人數及可支配資源。
我念EMBA時是在1999年,正是網路風起雲湧也瀕臨泡沫的那一年,班上同學的職銜變化異常快速,他們原來是業務、財務、人資等部門副總經理,一下子都換成長字輩,比如營運長、財務長、資訊長、人資長……等,既脫離副官的尷尬,又多了總管的威嚴,的確予人濃濃的高升意味,同學也都一副意氣風發的模樣。
可見得老闆都是這樣給頭銜的,升不上去時就換一個職銜,以示尊重和肯定,目的在按撫人心,比如:副總經理加上「資深」二字,好像比副總經理高一級,其實是虛的。在人資部門裡負責教育訓練,做再好也不會坐上人資長的位子,很可能會被安上「學習長」的職銜,這也是虛的。甚至有一家餐廳給了「啤酒長」這樣的頭銜,不過是教客人點餐搭配那一款啤酒,這就更虛!
不過,職銜虛不虛只有關起門來大家心知肚明,對於門外看熱鬧的人還是有其鍍金意義,所以加個漂亮的虛名無可厚非,自己聽起來悅耳,做事也方便些。
董事長不是老闆,經理才是老闆!
職銜的第三個特性是放煙霧彈,光是從職銜來看,有時真不知道誰才是老大!一般人會以為董字輩大於總字輩,總字輩大於理字輩,實情可能是正好相反。
我認識一位廣告公司總經理,後來升為董事,原來以為這是高升,本來想敲竹槓要他請客,業務經理知道後馬上潑冷水,我這才清醒過來,原來外商廣告是總經理制,總經理握有實權,是真正背負公司成敗的關鍵人物,相對的,董事只是樣板人物,負責做公關、出席公會做代表、和大客戶應酬等,目的是分擔總經理的例行性事務。董事責任小、事情少,當然在薪水、津貼與紅利上都不能和總經理相提並論,所以別再以為董字輩的位階必然在總字輩之上。
特別是在台灣,有些老闆怕出事要上法庭,董事長都是安排人頭掛名;甚至有的老闆只掛名經理,讓廠商以為背後還有一位高高在上、運籌帷幄的藏鏡人老闆,自己的談判空間就變得彈性很大。所以當你拿到名片時別勢利眼或拍錯馬屁,因為有可能董事長不過是一名員工,而經理才是真正老闆。
所以當企業給一個和實力不相稱的高階職銜,很可能不安好心,明擺著是要你去當炮灰,也別樂昏頭了。
小心「彼得原理」發生在你身上
一般人會認為,職銜當然是爭取得愈高愈好,因為薪水也會跟著墊高,不過如果職銜高於個人的實力與資歷,則必須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1. 彼得原理:
管理學裡有一個「彼得原理」,指一個人會升遷到最後一個位子是他無法勝任的,變成組織裡的障礙物,很快就會被判出局。所以適才適任是最好,急於追求薪資與職銜,有可能提早斷送前途。
2. 阻礙轉職:
太年輕就頂個高高的頭銜,在轉職時也許會嚇到企業,可以選擇的職缺範圍會相對窄化,這就是有人在履歷上會把職銜自動降一級的原因。
在要求職銜的同時,你準備實力及迎接挑戰了嗎?如果答案是肯定,就開口去爭取你應該得到的!
煙霧 泡 泡 原理 在 潘孟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聽過火箭爐嗎?】
只要三個回收空罐、一些發泡石跟陶土,就可完成一個「火箭爐」喔!
其實,「火箭爐」這個發明一開始是為了改善「非洲居民在屋內煮飯時,產生過多煙霧影響健康,以及過多砍伐林木」的情況,美國教授發現把火箭科技原理運用在爐子上,可以用很少的燃料能產生最大效能,相比傳統的柴火煮食至少省下三分之二燃料,火箭爐的發明,還曾獲英國艾希頓永續能源獎(Ashden Awards)
今年,在準備烤肉用品時,何不動手一起跟孩子做個火箭爐,試試「乾柴烈火」的威力,讓今年的中秋節除了家庭團圓外,也可以身體力行做環保!
#林邊光采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