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教學影片 #留言處
(此篇文章底下有【19部教學影片】
#創意機關/#手工書/#基本款/#卡通款禮物盒基底 #節日卡片 影片的網址)
Hi~我是小薰(原小薰客製化手工卡片)
💕喜歡小薰的作品【#請按讚👍#分享/#留言】💕
是我的最大動力來源💪🏻💪🏻💪🏻
►記得將粉絲團【按讚+#搶先看】不錯過最新消息!
#設定搶先看文章馬上看
小薰想幫助更多人會做卡片(現場免費教學)
偏遠孩童或遲緩兒童或其他單位,有需要協助幫忙的可以洽談,我很願意😊
如工商,教學,活動,各單位需要教學合作請私訊😉
#莫忘初衷
做卡片的樂趣是看到對方收到卡片,那份感動的心情😍
一份有溫度的禮物🎁
2015/06 /29 是粉絲團成立
我沒有在賣喔,都是幫好朋友做的,這裡是成品分享😊
你們可以自己動手做喔✂️
🎉好消息要告訴大家🎉(2016/06/29)
#和雅菲一起做卡片 和小薰化解誤會,一起成為手作的朋友😍
真心感謝雅菲願意與我化解誤會🙏
✨禮物盒機關卡教學影片✨
禮物盒基底 機關的教學 都可以搜尋和雅菲一起做卡片
很多很有創意的機關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喔
🙋🏻YouTube🔍小薰客製化手工卡片
YouTube 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mWhOiPo6rMnKda_itq2AdoiSFJ6YnQJ1
#無經驗的人看著教學影片都能完成
#影片中有詳細介紹工具及材料與做法
記得【訂閱頻道】新影片會通知😉👉🏻完整版教學影片在youtube
🙋🏻FB社團🔍小薰手作現場教學活動區
社團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406136913018388/
#無經驗的人上課後都可以完成屬於自己的手作成品
🙋🏻有想要參加現場教學活動的可以加入社團👆
此社團會發文全台灣的現場教學活動
歡迎您們來參加😁
🙋🏻小薰的夢想要舉辦60場現場「免費」教學活動
如工商,教學,活動,各單位需要教學合作請私訊😉
小薰想幫助更多人會做卡片(現場免費教學)
偏遠孩童或遲緩兒童或其他單位,有需要協助幫忙的可以洽談,我很願意😊
希望大家會喜歡❤️謝謝您們的支持☺️
有任何需要改進或建議都可以告知我,讓我更進步😉
小薰是一位平凡的上班族
只是喜歡手作卡片送給重要的人
與您們分享手作的快樂
小薰堅持從基礎教學到完成作品,都一步一步地在旁教學指導,讓你回家之後不用擔心沒有實際的操作經驗而製作困難,小薰粉絲團上也可以向小薰請教問題不用擔心求助無門😁
✨✨✨✨✨✨✨✨✨✨✨✨✨✨
#手作
#請分享
#explosionbox
#情人節卡片 #生日卡片 #母親節卡片 #父親節卡片
#畢業卡片 #教師節卡片 #七夕情人節卡片
#聖誕節卡片 #紀念日卡片 #求婚卡片 #告白卡片
#堅持不用貼紙或影印圖片剪下貼上
#手工商品賣的就是工時
#請分享按讚 #小薰手作小教室 #小薰客製化手工卡片
#獨一無二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mWhOiPo6rMnKda_itq2AdoiSFJ6YnQJ1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5/04(六)或 06/16(日)14:00 ...
「無經驗的人看著教學影片都能完成」的推薦目錄:
- 關於無經驗的人看著教學影片都能完成 在 小薰手作小教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無經驗的人看著教學影片都能完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無經驗的人看著教學影片都能完成 在 [心得] 從教學者的角度看無經驗轉職以及課程選擇- 看板Soft_Job 的評價
- 關於無經驗的人看著教學影片都能完成 在 如何成為YouTuber? 8 步驟打造你的成功頻道(2023) - 訊連科技 的評價
- 關於無經驗的人看著教學影片都能完成 在 阿滴:為了賺錢當YouTuber,你會失望 - 親子天下 的評價
- 關於無經驗的人看著教學影片都能完成 在 台灣線上同步教學社群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無經驗的人看著教學影片都能完成 在 教學使用ChatGPT與剪映專業版超神速完成Youtube影片-不露臉 的評價
無經驗的人看著教學影片都能完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5/04(六)或 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哈克工作坊】~讓你的存在,成為別人想親近的禮物~06/29(六) & 06/3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897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08/1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0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我們來破解一個問題,那就是「人,為什麼會害怕被討厭?」
在我們的生活裡,你明明可能很「賭藍」某一個主管,覺得他的點子有夠爛,或者是有同事常常拿你開玩笑。
可是你就是不敢告訴對方自己的感受、你真正的想法;因為你很害怕說出來之後,會被討厭、會被排擠。
這樣的恐懼呢,讓你情願繼續忍受爛的關係,也不要去面對那種被冷落的痛苦。你很矛盾,甚至於懷疑自己是不是很沒有用。
其實呢,你會有這樣的害怕,並不奇怪,也不代表你就是脆弱的、無能的。相反的呢,你害怕的是一種很根深蒂固的原始本能。
因為從人類的演化角度來看,在過去的舊社會裡,人如果離群索居,那麼他會有很高的機率,在遇到野獸的攻擊,或者是受傷、生病的時候;因為沒人有幫忙防守、照料,就直接死亡,活不下去。
因此呢,人類的社會向來強調大家必須團結、分工合作。這樣子才是對於個人,和群體最有利的事。所以經過幾萬年的演化,這樣的觀念,也就內化成人類的集體潛意識。
也就是說喔,人早就把比如說像「受歡迎」啊、「被接納」啊,這樣的概念,跟「生存」畫上了等號。所以「害怕被討厭」,更直接的說,其實它的背後是「害怕死亡」。
為了消除我們對死亡的恐懼,避免被孤立、被淹沒,人們呢很需要感覺自己是「合群的」啊、「正常的」啊。
而這樣子感覺「正常」,再擴大一點講,不只是關係上、精神上,甚至於還包含身體上,對於那種可能是細菌,和疾病的排拒感。
我在這邊講一個美國總統川普的故事喔。他有一個不是太好的習慣,他會眨低女性、嘲笑身障人士;在競選的時候,他經常用「噁心」這樣的字眼,來辱罵他的競爭對手。
有一次啊,川普在主要的競爭對手希拉蕊,跟她一起電視辯論會上,而希拉蕊遲了幾秒鐘才回到台上。主持人自然就關心一下希拉蕊,這時候她就解釋自己是去上廁所了。
而沒想到,川普知道這件事之後,居然說什麼你知道嗎?他說:「我知道她去哪裡了,噁心死了!這些我連提都不想提。」
說完之後,皺皺鼻子還撇嘴,露出一副很輕蔑的表情。他連「廁所」這二個字,都不想說出口。可是我很想知道的是,啊川普你是不會上廁所、不會撇條膩?
我想邀請你想一想喔,如果你身旁有像川普,這樣的朋友或家人,每天都對你露出這種「嫌惡」的表情,你能夠忍受幾次?你的日子還能繼續過下去嗎?
雖然川普他沒有禮貌,這是他個人的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只要是正常人,看到這種「嫌惡」的表情,都會很不舒服的。
正因為人類有「需要自己是正常」這樣的求生本能,於是呢,讓我們的認知系統,發展出一種很特殊的偵察能力。
就是啊,我們對他人「厭惡、嫌惡」這樣的表情非常、非常的敏感;而且呢,這樣的反應直接又強烈。
還會針對那些被群眾認定是「嫌惡的人」,他們剛剛吃過的、喝過的、碰過的東西,我們會自然的避開。我們下意識的會覺得,在那些嫌惡的人身上,可能會有可怕的細菌跟病毒。
而偏偏細菌感染,在人類的歷史裡,也的確造成了很大的死亡率、在短時間內帶走了很多人,因為這樣子喔,更加深了這兩者之間,我們內在的連結。
因此呢,人類對於任何有可能造成疾病啊、孤立啊、排擠啊…這樣的東西,我們都很小心,我們會怕自己成為下一個受害者。而這樣的害怕被感染的反應,也會反應在「種族歧視」上面。
就像是上個世紀的六零年代,美國的白人就不容許黑人,跟他們用同一間廁所,他們規定黑人要用別的廁所,通常還被放在屋外。
一直到今天喔,這種「害怕被感染」的反應,它還持續影響美國,對於「境外移民」的態度。
就像是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的時候,正好遇到敘利亞難民潮的問題,這時候如果有保守派的政客,他把移民比喻成「病毒」。
所以呢,有大批的移民進入我們自己的國家,就像是病毒侵入了身體。藉此暗示這個國家的文化,會因此受到毀壞、我們的價值觀會崩解;那麼選民就有很高的機率,會反對移民、排拒新的文化。
而這些政客,之所以會故意的把「移民」跟「病毒」畫上等號;就是因為他們知道,演化會讓我們在下意識裡,去迴避這些疾病,去避免掉任何會帶來麻煩的事情。藉此呢,把「反移民」的政治信念擴散出去。
就有心理學家觀察到這樣的現象,並且做了實驗,來證明這個推論是真的。
在2009年的秋天,當時呢H1N1的流感病毒大爆發,各國的政府都鼓勵民眾,去接種流感病毒的疫苗。而美國的社會心理學家,約翰.巴吉博士,就在耶魯大學做了一個實驗。
他先發送了一些傳單,在傳單上面,說明了接種疫苗的重要性,接下來提醒受試者,目前流感病毒正在肆虐。
接著呢,他讓受試者去填寫問卷,而問卷上面的問題,就是訪問受試者,對於這些移民的態度。等到問卷完成之後,實驗人員再問這些受試者,他們有沒有打過流感的疫苗。
結果呢,研究人員就發現,沒有接種過疫苗的人,他們被流感病毒,感染的風險會比較大。所以呢,他們對於移民的態度,也就比較負面;他們比較不願意接受這些新移民。
而打過疫苗的人,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比較安全;因此呢,對於移民的態度比較正面,也就是對於移民的接受度比較高。
聽到這裡,如果你覺得喔光靠一個實驗,就下定論有一點武斷,不能說服你。那麼我要告訴你,同樣的想法,約翰.巴吉博士他也想到了。
所以呢,他的研究團隊,又做了後續的實驗。他們比照前一個實驗的方法,他們提醒所有的研究對象,現在是流感季節。
但是這一次,他們特別強調多洗手,或者是呢,使用酒精消毒雙手;像是乾洗手這些東西,都能夠有效的去預防流感。
接著呢,他把受試者隨機分成兩組,有一組呢,提供給他們手部的消毒液,而另外一組沒有提供這個東西。最後呢,他們再把針對「移民態度」的問卷,發給這兩組做答。
這次呢,實驗的結果發現喔,在疾病威脅的操弄之後,消毒過雙手的人;他們對於「境外移民」的態度,就會比較包容,比較有正面的想法。
但是那些沒有消毒過雙手的人,在他們填寫完問卷之後;他們的態度會普遍比較負面,也就是不接受新移民的態度。
而這樣的結果,又再一次的顯示,人類最主要的演化結果,就是我們對於「求生」和「人身安全」有很大的需要。讓我們會被習慣和恐懼牽著走,而沒有辦法進行理性的思考跟判斷。
在這麼多年,實際的教學經驗告訴我,我看過太多辛苦的關係之所以無解,被卡得死死的;就是被這種「生存的恐懼」操弄。
所以不管一段關係,為你帶來多大的痛苦,不管過程有多麼的折磨;都因為我們太害怕被孤立,而只能選擇停留在原地。
到最後只能到一些「靠北系列」的社團,「靠北老公」、「靠北老闆」、「靠北老婆」…;繼續抱怨之後,然後留在爛關係裡,不斷的輪迴、相互的消耗,至死方休。
在這種讓人無奈的關係裡,還有一種人,讓我感覺到特別的心疼,就是那些受到慣老闆啊、渣情人啊,或者是情緒勒索的家人,嚴重傷害,因此在心裡留下傷痕的你。
這些人不知不覺的害怕認識新的朋友,他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畏縮。因為對於這樣的朋友來說,過去的經驗都在告訴他,我只要多認識一個人,就等於多增加一份傷害的風險。
更可怕的是,這樣的人儘管很無助,但是還是有跟人連結的需要;因此呢,在沒有辦法拓展新關係的情況底下,他只好更加依賴「爛關係」。
他更離不開,他把自己扭曲得更徹底,因為這樣子,他才能夠繼續留在爛關係裡。因為你可能會很害怕,貿然的斷捨離這些關係,自己會變成那些被排斥的「細菌」或「病毒」。
但我們從約翰.巴吉博士的實驗裡,你會發現,只要有施打疫苗,或者是使用手部的消毒劑;這會讓人相信感染的機率是降低的,它就足以讓你產生安全感,不再受演化結果的本能操控。
同樣的在人際關係裡,如果你也能夠有好的信念和好的做法,來保護自己;
這就像是打了疫苗,或者是使用乾洗手一樣。
你會因為建立了人際的防護罩,你不怕受傷、你不怕被感染,而真的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你會更有自信,不害怕失去任何人;或者是,因為害怕被拒絕而遭到孤立,讓自己勉強在爛關係裡。
更重要的是喔,你也會更有勇氣去交新的朋友,因為你知道怎麼樣「保護你自己」。其實說到這裡,應該害怕被孤立的,不是受害人,而是加害人,不是嗎?
所以囉,如果你想要活得更有自信、輕爽、開放,我們近期推出由嘉玲老師,帶來的「人際斷捨離」這一門線上課。
這一門課程,會讓你學會怎麼樣讓自己,在那些電光火石的互動情境裡,去做出正確的理解跟應對;不再讓人際之間的情緒傷害,在同一個傷口反覆灑鹽。
「人際斷捨離」會透過具體的步驟、系統性的引導,讓你不只是「知道」斷捨離的觀念,而是能夠「做到」斷捨離的行為。
不過我要提醒一下喔,這門課的含金量超級高,所以呢,你千萬別覺得自己聽了一遍,就能夠像武俠小說裡,那些吃了大還丹的主角一樣,瞬間灌入嘉玲老師十多年的功力。
在你練功的初期,你會先對於「害怕被討厭」這樣的深層的恐懼,開始免疫。你會相信,自己有條件贏得對的人,有效的幫助自己敞開心胸,去認識更多的朋友。
而假使你在開始練功之後,你發現自己的身旁,真的有這樣的「爛關係」,你也不要太擔心。
因爲課程會教你,怎麼樣蹲馬步,一天一點、一天一步的,為你去建立起心靈的防護罩。讓你沒有後遺症的,去遠離這些爛關係;最後勇敢的活出你自己。
在人際關係裡,真正的安全感,並不是要依賴他人,要人罩你、保護你。一勞永逸的方法,是讓你自己能夠擁有內在的資源,長出屬於自己的力量。
讓自己可以偵測到,身旁是否還存在這樣的「爛關係」,並且啟動自我的防護罩,保留自己珍貴的時間跟精力,跟「對的人」相處。
如此一來啊,你渴望的幸福跟平靜,也才會真正的走進你的生命裡。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分享的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或許真正的活出你自己、長出自己的力量,可以從學習開始。
歡迎你的加入,詳細的線上課程的內容,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我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成長、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RzSdVMgl6M/hqdefault.jpg)
無經驗的人看著教學影片都能完成 在 如何成為YouTuber? 8 步驟打造你的成功頻道(2023) - 訊連科技 的必吃
這樣的操作人人都可以做得到,那要如何讓自己的YouTube 頻道更上一層樓呢? ... 還是「透過影片教學,讓他們也可以自己完成某項事情」,例如幫助他們 ... ... <看更多>
無經驗的人看著教學影片都能完成 在 阿滴:為了賺錢當YouTuber,你會失望 - 親子天下 的必吃
2015年阿滴開設「阿滴英文」YouTube 頻道,以生活化、逗趣的英文教學風格, ... 當記者看著他來回檢視畫面到終於坐下,以為可以提問時,阿滴卻拿起訪 ... ... <看更多>
無經驗的人看著教學影片都能完成 在 [心得] 從教學者的角度看無經驗轉職以及課程選擇- 看板Soft_Job 的必吃
(文長,懶得看的可以直接 end,最下面我有做個總結)
最近版上有兩篇文我滿關注的
第一篇是:[討論] 高中學歷、31歲,可以進這行嗎?
第二篇是:[請益] 前端線上課程請益
學程式的風潮已經有一陣子了
許多人可能覺得寫程式是未來,是有發展性的職業所以想轉職
也有些人想說寫程式薪水比較高所以跳過來
總之無論什麼原因,有一大堆人都想要轉職成工程師
所以時不時就會在版上看到類似的文章,且不外乎就是這兩種
1. 以我的背景,可以轉職成功嗎?
2. 想轉職的話應該去上什麼課程比較好
之後應該還會看到很多類似的問題,想說乾脆寫一篇一起回答
這邊先回答第二個問題
在「前端線上課程請益」那一篇裡面,有滿多人回說去買 Udemy 就好
裡面課程大概都三四百塊而且品質又好,英文好的話物超所值
幹嘛去上那些幾萬塊的課程,根本浪費錢
會這樣說的人基本上是忽略了一些根本性的差異
直接把資源多跟學得會這兩件事情劃上等號
我認為現在要學程式,問題不在資源,資源已經很多了
而是在如何選擇
舉個例子,當你還在念高中的時候,你有考上理想的大學嗎?
課本都給你了、講義一本兩三百塊而已,想要寫題目不怕沒得寫
資源這麼多取得又容易,幹嘛去上什麼補習班浪費錢?
或是同樣的例子,如果每個人真的都看 Udemy 就學得會
那 Coursera 上面這麼多大學課程,我根本不用唸大學我看課程就好
我想學 UI 想學產品開發都去上 Udemy 就好,課程買越多我會得越多
聽起來十分理想,但大家都知道那不是現實
強調一下,我不是說「看 Udemy 不可能學得會」
我是想說:「在資源都給你的情況下,你也不一定學得會」
買了十堂前端相關的課程沒有用,你得先「修完」,修完還不夠,你要能理解
這些都做到以後才有可能變成一個工程師
所以問題從來不是出在資源多寡身上
現在這個時代你想學的東西只要不是太冷門一定找得到一大堆資源
那問題出在哪裡?或許是出在我們買了課程卻不看?
聽起來很合理對吧!
如果我們真的有把 Udemy 上面的課程看完,哪有理由學不會?
可是你買的課程有看完嗎?我沒有,我買了二十堂,一半我連點都沒點開過
像我一樣把 Udemy 當 Steam 在用的人我相信不少,搞不好還佔多數
基本上我認為大多數的人都是這樣
想學歸想學,有動力歸有動力,可是最主要的問題在於:「你有多少動力?」
那些動力能不能支持你、逼迫你把課程裡的東西都學完?
那些動力是否足夠到能讓你按照自己規劃的時程走,並順利完成計畫?
如果答案是 Yes,如果你本來就是這種自制力很強很有毅力跟執行力的人
那恭喜你,我相信 Udemy 上面那些幾百塊的課程確實可以讓你變成工程師
或是說如果你是這種人,我相信不只工程師,你想學其他技能也不會太難
這種情況下 Udemy 真的就夠了,不用花大錢去上什麼培訓班
你是這種人嗎?我先承認我不是
那我是哪種人?我是那種課程買了不看、書買了生灰塵、計畫訂了不執行的人
我一直想學 Vue 想學 next 想學 GraphQL 但我始終還沒學
我把那些時間拿去看鋼鍊動畫、one outs 動畫還有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
想學歸想學,我想學的東西可多了,但那是一回事,有沒有執行力又是一回事
就算你真的開始學了,有沒有毅力又是另外一回事
你要先想學,再來實際去學,還要能夠持續地學,否則是學不會的
所以 Udemy 課程基本上能提供給我們的只有第一點
當我們想學的時候有課程讓我們看,但實際去學(打開影片)跟持續地學要靠自己
好,再來可以談到那些培訓班有什麼不一樣了
先講實體的好了,實體的優點就是他強迫你每天去報到,就像補習那樣
你當然可以蹺課可以不去,但你的錢就白花了,所以為了不要浪費錢你就會去
這個基本上就滿足了實際去學跟持續地學這兩點,所以十分有用
再者是那邊的環境影響也滿大的,就像讀書會那樣
當你看到附近的人目標跟你一致,你就有人可以討論也可以彼此互相幫忙
這種連結是 Udemy 那種線上課程沒辦法給予的
再來就是培訓班能夠幫你節省「找資源」的時間
你只要跟著他們給的路線圖這樣學學學就好了,甚至不用比較哪個影片比較好
因為全部交給他們就好,就像以前高中的補習班都會發給你講義那樣
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去補習班,剩下都交給他們
所以如果你真的是超級沒毅力超級需要被人管
實體的培訓班(例如說資策會)會是你的好選擇
因為選在家自學你只會跟我一樣,買了課程過了四個月只看了四分鐘
而實體班級的缺點就是價格較貴,以資策會來說好像是 8w~10w 左右?
版上應該有滿多資策會相關的人,價格有錯可以糾正我,這塊我不是很熟
但優點就是很適合比較沒有毅力的人,成功機率比在家自學大很多
如果經濟上真的有困難,可以考慮 Appworks School 或是 CMoney 的課程
都是完全免費的,所以想進去的話門檻也頗高,我有幾個學生就被刷下來過XD
再來講線上的培訓班,這邊要先講一下跟線上課程的差異
先跟大家說一下,我跟六角跟 ALPHACamp 都有認識
偶爾會交換一些教課的心得感想
他們的課我也都有自費購買,這是我的興趣之一,目的是觀摩別人的教學
有時候還會順便幫他們抓一些課程的 bug
不過認識歸認識,底下我一樣會盡量客觀一點講
例如說六角學院就是線上課程,但售後服務很完整,也很積極在做一些活動
六角比較多人可能是買單堂或是兩三堂,只學某個特定主題
另外一些人是跟著六角的學習地圖這樣一步步學習起來,每個課程都有買
所以參加課程的人會有想學新技術的工程師跟無經驗的初學者
比起培訓班,六角比較像是「從基礎到進階都有課程」的線上課程網站
而且除了課程以外也會提供職涯諮詢或是疑難雜症解惑的服務
價格的部分剛看了一下,大概是一萬塊左右
接著談談線上培訓班,培訓班跟線上課程最大的差異就是完整度
線上課程還是一堂一堂賣的,只是每個階段都有可以上的課程
但培訓班是原本就規劃好整個內容要學什麼以及最後的目標:求職
所以這一點是比線上課程明確很多的
在學習上也會給你比較明確的步調,這一週要幹嘛,那一週要幹嘛
中間會有作業、課程彼此會有銜接以及一定的順序,這些都跟線上課程滿不一樣
簡單來說培訓班就像是補習班啦,你就去就好,其他都他們搞定
差別在於不是線下而是線上的
以培訓班來說,先講最有名的 ALPHACamp
他們原本做實體後來轉線上,優點是他們走過實體那一段
所以知道線下缺什麼以及線上能補什麼,想辦法把優點融合在一起
滿注重學生的社群這一塊,喜愛交朋友的話應該滿適合去那裡
藉由參與討論這點拉高學習意願,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助教讓你問到飽
還有架了一個自製的學習系統我覺得滿特別的,是其他線上培訓班沒有的東西
費用的話採階段付費制,第一學期三千,之後二三四學期各兩萬一
想要轉職的話應該要全部學完,也就是 66000 元
再來是前面龍哥有回的,五倍紅寶石最近開的線上培訓班
價格也在一萬塊左右,同樣是東西都幫你規劃好然後有一套完整的課程
不過我覺得 rails 要教的好很難,因為省略掉太多東西
要怎麼樣讓新手又會基礎又知道 rails 做了什麼,是很困難的事
詳情可參考我之前寫過的這篇文章:https://pse.is/DLDEM
然後是網頁基礎 15 天,會歸類在培訓班是因為最近他們也在推培訓班了
有推一個前端轉職計畫,費用是 40000 左右
這計畫還滿新的所以我也不太知道細節,沒辦法評論
但我看過學的東西我覺得滿 ok 的
最後是我自己的課程,四個月的時間從零到一
費用的話結業兩個月內沒找到工作 0 元,有找到工作的話月薪*1.5
不過我這課程不是想上就能上,現在第二期進行到尾聲了,不確定會不會有第三期
而我也可以坦白說計劃成效目前不如預期,能跟完課程的大概 3 個人左右
我對課綱太有自信,後來才發現對學生來說其實難度太大,所以後期也做了些調整
持續有在做一些改善,課程也會再拉長一點,大概三月左右會寫一篇完整的心得
想看課綱的可以來這:
https://github.com/Lidemy/mentor-program-2nd
在課程選擇上面幫大家做個總結
Udemy 的課程的確是俗擱大碗,但前提是你要懂英文,也要能夠主動去看
其實我覺得 300 塊有點太過便宜,對整個環境來說未必是件好事
但英文課程面向全世界所以沒什麼差,薄利多銷
但以台灣的程式課程來說,價格應該會在 1500~2500 左右
要比品質的話,大多數的確是沒有 Udemy 上的好
但有些品質還是很不錯,例如說吳哲宇的那兩個課程我也有買
想要學一些網頁動態特效的很值得參考,推推
如果有提供幾天內可退費的服務,我就覺得價格是 ok 的
反正買了以後看一看不順眼或還是覺得太貴就退貨就好
如果你對自己的自制力沒自信,那比較適合去培訓班
經濟比較 ok 的話可以考慮實體培訓班,我個人覺得成功機率比較大
(不過前提是培訓班教的也要不錯才行啦)
否則的話可以考慮線上的培訓班,算是一個折衷的選項
強制力比實體的少,但比在家自學多,價格也比較便宜而且沒有地域限制
至於價格的部分我覺得就是市場機制,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資訊都是公開透明的
如果真的收太貴品質又差,久了之後人少了自然就會調降價格到相對應的程度
若是人家能一直維持在那邊,就代表應該是有一定的品質的
以無經驗轉職的一般薪水範圍 30k~40k 來說,我覺得幾萬塊的學費是 ok 的
你想轉職的話,價格通常是第二個要考量的,第一考量是你能不能成功
如果你認為你自學看 Udemy 能成功的話,那當然選它
但我相信很多人都沒辦法,所以才需要培訓班的協助
Udemy 可能省錢但花時間,培訓班花錢但省時間
我們寫程式的時候一樣會有很多 trade-off,時間跟空間必須擇一
選一個適合自己的比較重要
再來回一下第一個問題:以我的背景,可以轉職成功嗎?
我實際帶過的學生(無基礎的或是只有一點基礎)大概四十幾個
同樣的教材同樣的內容,教出來的程度還是都差滿多的
這點相信大家在學生時期就能感受到了,其實是一樣的
那到底是怎樣的人比較有可能轉職成功?
以我自己最近教學的經驗來說,那些工具都是其次,核心沒掌握到的話一樣被刷掉
就算僥倖有公司錄取你好了,之後的路一樣會走得很辛苦
什麼叫做「核心」?
1. 找資料能力,能夠知道如何找到相關資訊
2. 分析問題的能力,能夠定位問題
3. 能夠知道如何解決問題
4. 解決問題後能夠重新歸納並整理
我前陣子寫過一篇專門在講這件事,叫做:當我們在學程式時,要學的到底是什麼?
https://medium.com/@hulitw/learn-coding-9c572c2fb2
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我有看過有人學了兩三個月,會切版會寫 JavaScript 會用 jQuery
可是你讓他寫一個九九乘法表寫不出來,實作字串 join 的函式也寫不出來
以工程師來說,我認為後者絕對比前者重要
前者不會可以學,而且相對是容易的;但後者你沒有那個概念的話,超級難學
所以工具是一回事,你有沒有學到寫程式真正需要的那個核心是另一回事
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你學工具也是在幫助你培養那個核心能力,反之亦然
有些人你跟他說我想做一個留言板,他就能知道大概怎麼設計怎麼規劃
有些人就呆在那裡,完全不知道該從何開始(儘管他甚至還做過類似的專案)
同一個 bug,兩個人以前都完全沒碰過
A 拿去 google 或是慢慢試,一分鐘就把 bug 解開
B 可能試了 30 分鐘解不開,拿去 google 也毫無頭緒
最後把 code 搞得一團亂,最後還是解不開那個 bug
差別在哪裡?我覺得就是你有沒有掌握到核心能力
看到問題以後你如何拆解、解完如何組裝、該從哪裡去試、如何判斷哪邊有問題
這些都是最重要也最基本的能力,但是很難教,而且先天的差異也滿大的
同樣是沒基礎,有些人就是很快就可以掌握這些能力
但是有些人就是進度比較緩慢,需要一步步帶才能慢慢抓到那些概念
講了那麼多都還沒有給一些實際的意見
所以如果你想轉職的話,該怎麼做?
第一步,自學那些程式基礎(變數、迴圈、判斷式、函式...)
程式語言任選,但想走前端的話可以直接去學 JavaScript
絕對不要去看那些什麼 JS weird part,這不是你這時期該看的東西
你不知道 this、closure、hoisting 這些東西一點關係都沒有
而且你也不該知道,否則只會混淆你
第二步是去 codewars 寫題目
上面有很多我說的那些基本的題目,可以幫助你練習程式基本概念跟語法
寫個二三十題應該不會太難,會讓你的基礎比較紮實一點
寫一寫發現很有趣的話可以繼續寫
第三步是學 HTML 跟 CSS
如果你第一步學程式的時候覺得整天看 terminal 很煩
你也可以從第三步先開始,或是兩個一起學都可以
在這階段就學最簡單的那些切版,優點是看到畫面較容易有成就感
資源的話我推 FCC,英文不好的話有中文版
https://freecodecamp.cn/
最後一步是學習怎麼把 JS 應用在瀏覽器上
能夠跟 DOM 操作並且寫出一些基本的東西,例如說表單驗證或是 todo list
這邊沒有要你學 jQuery,用原生的 JS 就夠了
上面這些資源超多,不知道怎麼選的話挑看的順眼的看得懂的就好
不用執著在一定要找一個「最好的」,找「不錯的」就可以了
看書看線上課程看文章都可以,看你自己比較喜歡哪一種,我個人比較喜歡實體書
如果這些基礎學完你發現對程式有興趣,寫起來不會覺得很累反而是很好玩的話
那我覺得你就有機會能轉職成工程師,至少你不排斥這個行業
反之,如果你學一學覺得很累很煩程式很無聊,那這行不適合你
以上這些目的是讓你實際去體驗學程式以及寫程式是什麼感覺
與其一直發問說:「XXX 這樣的背景能夠當工程師嗎?」
這樣直接去做會來的有效許多
儘管別人跟你經歷類似,但個性或是思考方式可能差很多,沒什麼參考價值
有人轉職成功就代表你能轉職成功嗎?沒有人成功就代表你不能成功嗎?
我多少能夠理解這種發問背後的心態,想要看到一個範例給自己一點自信
但比起這些,直接先去學個程式基礎我認為會更有用
等你有了這些基礎,再來思考自己是不是要繼續學下去
最後幫大家做個技術總結:
1. 選課程時先考量適合自己再考量價錢,要能成功轉職才是有用的課程
2. 與其一直猶豫,不如自己先學一些試試看,反正成本低沒損失
3. 學程式時工具是其次,背後那些核心概念才是重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109.247.6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oft_Job/M.1546655647.A.807.html
當有你問題的時候一定找得到人問,比較不會感到迷惘
也會比較知道自己的程度在那
自學當然也找得到人問,但通常都是認識的朋友或是社群
滿多人會覺得不好意思所以就不敢問
會比較有動力一點XD
可以先當碼農,再試著往上,像你說的建立自己的防火牆
我同意媒合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找工作,但我不認為這很重要
如果你出來以後真的有實力,根本不用媒合一樣能找到工作
對我來說實力才是最重要的,選一個出來以後能讓你有真實力的比較重要
當你有實力以後,媒合只是多提供你幾個選擇,讓你知道有那些公司而已
教學內容裡面影片是最不值錢的,其實重要的是整個的規劃跟練習
要做教學除了影片以外還有一大堆東西要考慮的
30 分是沒自制力,70 分可能也是沒自制力,前者可能什麼都做不好,但後者呢?
後者的確沒有用盡全力在學,但我覺得在某些幫助底下還是很有機會學得起來
再者,有自制力的人有時候也需要一些資源是自己比較難找到的
例如說一個讓你問到飽的老師之類的
總之我覺得補習班本身還是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幫助就是了
但我個人也是滿討厭那種打著來了之後你就輕鬆領高薪輕鬆轉職的補習班
真的沒那麼輕鬆
我認知中的媒合指的是學生結業之後就能到某些合作企業去面試
或者是結業的時候某些公司會來看,覺得ok的人之後就會邀請來「面試」
所以對在那些課程上課的人來說,一結業就可以獲得這些面試機會
這是第一個層次,第二個層次是為什麼公司會跑來媒合?
1. 比較相信這個課程出來的人,覺得質量較好
2. 公司本來就滿願意收這些半路出家的人,跟這個課程本身沒什麼關係
如果是 1 的話,那代表課程本身口碑就不錯,所以這個加分效果也連帶放到學生身上
如果是 2 的話,那對學生的幫助就僅止於獲得「面試」機會
再來談談沒有媒合的情況下,學生通常都是利用常見的管道投遞履歷
假如是 2 的情況,公司本來就滿願意收,那看見履歷之後應該可以拿到面試機會
這時候媒合的幫助就沒那麼大了,因為要拿到面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假如是 1 的情況,有可能公司只想收某些培訓班出來的人,這時候媒合幫助就大
或僅管願意面試,卻對某些培訓班的人先加了個幾分
這時候如果要勝出就要靠比較強的實力了,媒合依然有幫助但不大
我同意實力是要能被看見的
但在職缺仍然不少的情況下,要被看見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除非你理想中的職缺只對這個培訓班開缺那就另當別論
我自己的學員上課完都是透過某數字網站投履歷
面試機會還滿多的,畢竟上面缺也很多,不錯的缺也是有但比較少就是了
去面試之後,剩下的就是實力的問題了
能兼具實力養成以及媒合當然是最好啦
我說媒合沒那麼重要,但它的確是加分的
我指的情況比較像是 A 課程有媒合但教學能力 70 分,B 課程沒媒合教學能力 90 分
那我會推薦 B 課程而不是 A,大概是這樣
沒有堅持下去的人是沒辦法結業的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