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割蓆的神學反省〉
作者:陳韋安
#五千字長文慎入
「不割蓆」,乃是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的重要口號。
汲取了2014年佔領運動「和理非」與「勇武」之間內鬥的慘痛教訓,香港人明白同盟合作對整體運動的重要性。因此,反送中運動出現「不割蓆」的口號。或者,我們當中不少人也曾經歷過香港人團結的力量:一百萬人大遊行、二百萬人大遊行、圍城人鏈等等。
本文不是要為「不割蓆」寫上任何神學根據。相反,我嘗試從基督教神學的角度分析「不割蓆」這概念,從而反思它的政治效能,並提出一個更值得推崇的神學政治社會學概念。
I. 「盟友」與「不割蓆」
先從卡爾·施米特(Carl Schmitt)說起。德國政治思想家卡爾·施米特在《政治的概念》(Der Begriff des Politischen) 一文定義「政治」一詞:「政治的特殊區分,就是政治行動與動機指向的,是一種「明辨敵友」的過程」(Die spezifisch politisch Unterscheidung, auf welche sich die politischen Handlungen und Motive zurückführen lassen, ist die Unterscheidung von Freund und Feind)。這政治概念清楚明顯反映在過去半年香港的政治運動之中——無論是警察或抗爭者、政府與羣衆、藍店與黃店,敵人與盟友之間的界線是非常明顯的。
因此,在這「明辨敵友」的過程中,「不割蓆」成了政治運動的重要基礎。因為它有助穩固政治陣營的力量,也是政治過程(die Politische)的根本。不過,隨着抗爭運動的發展,意見分歧是無可避免的——分歧可以是對暴力的認受程度、可以是抗爭路線的不同、可以是對黃色經濟圈的理解。任何議題都可以出現分歧。雖然有人提出「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的多元說法,但隨着抗爭運動失去了它的動力(momentum),起初的團結力量開始逐漸減退,再而衰,三而竭——政治盟友之間也開始出現分歧。「割,還是不割?」This is the question。
誠然,「盟友」與「不割蓆」似乎是雞與蛋的問題。在政治過程中,究竟兩個人是基於「盟友」而「不割蓆」,還是因着「不割蓆」而成為「盟友」呢?我的看法是前者。「不割蓆」從來都是一個盟友間的政治共識。假若施米特的看法正確——政治就是「反對敵人」與「支持盟友」的過程的話,「不割蓆」其實是「支持盟友」的取向。「不割蓆」成為了政治共同體的嚴守原則:無條件,也無需理據,總之就是不割。「核爆都唔割」正是這道理:因為我們是「手足」,因此「核爆都唔割」。
不過,我認為,這種建基於政治盟友的「不割蓆」仍然是脆弱的——因為它完全建基於「盟友」的概念。當「不割蓆」建基於盟友身份,它的成效也完全建基於盟友身份。一旦彼此不再是政治盟友,「不割蓆」就不再是必然的政治選項:「黃絲」與「熱狗」之間就是如此。只要辨清彼此不是政治盟友,「不割蓆」就不存在。借用新約中文和合本聖經的說法,這就是所謂「結黨」。派系分裂重新定義「敵人」與「盟友」的身份,黨爭更催化「反對敵人」與「黨友團結」的力量。
寫到這裏,心裡有點感嘆——記起「中國人是一盤散沙」這句話。我想,假若香港人不太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話,我們就需要在「團結」這事情上,不太像中國人。在此,我認為,香港人的政治團結,只靠「不割蓆」是撐不住的。
為甚麼?「不割蓆」是一個否定概念。 不割蓆是「無為」。沒有行動。然而,基督教倫理從來都不是沒有行動。好比孔子《論語》與耶穌登山寶訓之間的差距。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一種無為倫理。無為倫理最好的結果只是沒有任何(不好的)行動。不過,耶穌的教導卻不只如此:「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太7:12)。耶穌教導門徒要主動的締造善行。因此,前者是被動的否定,後者卻是主動的愛。
II. Solidarity
所以,基督教倫理要求的團結超越被動的「不割蓆」,而是擁有更深層次的 Solidarity(容讓我先不給予中文翻譯)。從字義的角度來看,solidarity 源於法文 solidarité,以及拉丁語的 solidum 或 solidus,有堅固之意。不過,solidarity 卻比較難找到中文的對應詞彙,雖然大部分人將 solidarity 翻譯為「團結」。
不過,中國人的「團結」概念與 solidarity 所描述的不太一樣。中國人的團結是怎樣的意思?或許我們小時候耳熟能詳的比喻給予我們暗示:一雙筷子易折,十雙筷子就不易斷。這是中國人對「團結」的理解。筷子的比喻告訴我們怎樣的團結觀呢?它強調羣衆的聚集、羣衆的總和、羣衆的巨大。不過,這比喻卻似乎忽略了羣體的內在關係,也沒有闡明羣體內在的相互行動。事實上,無論是中文詞彙的「團」或「結」,它都只強調一種比較靜態的羣體狀況,彼此之間可以沒有任何實質瓜葛——極其量只是「不割蓆」的無為,或「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的分工。
西方社會所提倡的 solidarity 卻不僅如此。事實上,solidarity 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社會學用詞,solidarity 的團結精神可以翻譯為「社會連帶」、「社會團結」、或「休戚相關」。它強調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守望與幫助。或者,我們可以從法國猶太裔社會學家艾彌爾·涂爾幹(Émile Durkheim)說起。涂爾幹於十九世紀末寫了一部社會學的經典《社會分工論》(De la division du travail social)。solidarité 在他的論述中是一個描述性概念,它描述社會不同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精神——機械團結(Solidarité mécanique)與有機團結(Solidarité organique):
A. 機械團結是基於社會的同質性(homogeneity)。機械團結傾向出現於古代社會或小型社會。由於傳統社會中個人意識與社會意識不可分割,社會上的個體離不開社會的整體,導致個人的宗教、生活方式、思維都比較一致,因此比較容易導致「機械連帶」。
B. 有機團結卻描述較大規模的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相互依賴的集體意識。涂爾幹認為,當社會發展到某個規模,機械團結就會被有機團結所取代,人在社會上不可能獨自生存,社會上的人需要藉着社會上的分工(division of labor)來,從而發展出像人體器官一般的團結性。
因此,西方社會的團結觀非常強調社會羣體內的互動與互助。不過,正如先前所說,涂爾幹對社會團結的概念只是一種描述性概念。問題是:如何促使社會導致如此美好的團結精神呢?這卻是問題的核心。回看過去香港的抗爭運動,甚至香港社會的政治撕裂,究竟社會如何孕育出一種政治性或社會性的連帶精神?正如前文強調,基督教的倫理從來都不是被動、無為的。因此,如何能夠超越被動、空泛、無為的「不割蓆」,從而實踐出一套有力、有效、主動的社會團結——這正是基督教倫理必要思考的政治神學課題。
III. 羣體的自私
承上文,西方社會學的社會團結(Solidarity)強調彼此連帶、互相守望、互補不足的羣體力量。這團結精神在政治上往往產生巨大的力量——它可以叫某政治選舉候選人獲勝、柏林圍牆倒下、二百萬人上街、促成黃色經濟圈等等;不過,它也可以醞釀出可怕的文化大革命、滅絕猶太人、或者 721事件。
因此,俗世的政治團結成為了威權政治首要操控的力量。這力量能夠推翻政權,也能維護政權。因此,無論是政治個人崇拜還是政治宣傳(propaganda),政權通過各種不同手段,操控人民的力量成為一種維護政權的團結力量。誠然,人民力量(power of people)一直都在,只需要政治團結把它釋放出來——能夠被操控的政治團結成了維護政權穩定的最大支持;相反,被釋放的政治團結卻能導致革命!
其中,最能夠促進政治團結的手段,乃是共同的敵人(common enemy)。這是不變的政治格言:「敵人的敵人是我的朋友」(The enemy of my enemy is my friend )。所以,俗世的政治團結,往往是一種內聚性的團結力量——與其說是「團結」,倒不如說是「共敵」。民族主義(nationalism)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民族主義本來強調民族內在的團結精神,不過,當它成為仇恨其他民族的排外力量時,它的團結就成為了可怕、無處不在的毀滅勢力。因此,為了維護國家穩定,威權政治不斷在社會製造敵人(無論是外國勢力抑或批鬥對象),或者建立羣體的民族或國家榮耀與自豪感。
正如開首所提及,政治(die Politische)乃分辨友敵的過程。因此,俗世的政治團結——無論是不割蓆精神、黃色經濟圈、罷買國產貨等等——其實都是不斷鞏固內在政治團結,不斷製造政治敵人的過程。兩者不斷循環。
一個很有趣的發現:中文和合本所翻譯的「結黨」(ἐριθεία),原文其實解作「自私」。譬如說,保羅在腓立比書中勸勉腓立比羣體「凡事不可結黨」,經文本來應譯作「不可自私自利」。不過,和合本的翻譯卻巧妙地強調了整個羣體的自私現象。因此,無論是結黨、黨爭、派系鬥爭抑或民族主義——各種類型的政治團結,其實都成為了保羅批判的對象——我稱之為「羣體的自私」(ἐριθεία)。
「羣體的自私」也是「羣體的團結」。
任何俗世的政治團結,假如它的力量只是基於對外敵的仇恨,抑或建基於羣體某種內在的同一性,這種團結精神最終只會導致出兩個後果:一、要麼這團結力量因羣體內成員間的意見不一遭到瓦解;二、要麼它演變成為一種極度可怕的排外力量——羣體團結所產生的彼此連帶、互相守望、互補不足,最後成為基於羣體利益的「羣體自私」。 我強調,羣體自私乃人類最可怕的自私!因它不只是欠缺愛心的無為,它更可造成極具破壞力的毀滅力量——卻以「團結互助」的虛假外貌來造成極度可怕的惡果。
IV. 基督教的團結精神
其實,與其說西方的「社會團結」(Solidarity)是社會學概念,倒不如說它源自植根西方社會的基督教精神。或者,我們可以先從「天主教社會訓導」(Catholic social teaching)說起。所謂「天主教社會訓導」,就是天主教會在這一百年來,從1891年歷任教宗針對各時代社會問題而頒佈的通諭及公函的統稱(例如資本主義、消費主義、世界大戰、軍備競賽等等)。
簡單來說,天主教社會訓導有四大原則:人權原則、公益原則、團結原則以及互補原則。其中「團結原則」就是我們所講的社會團結。不過,有時候天主教的 Solidarity 被翻譯做「共濟」。但是,共濟的「濟」會讓我們產生錯覺,讓人以為它只是與賙濟或慈善有關。其實,天主教的社會團結不只強調對貧窮人的幫助,它更深層次地表達出基督信仰最重要的社會觀念——人人皆兄弟。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1987年頒佈《社會事務關懷》通諭(Sollicitudo rei socialis)如此寫道:「當每個社會中的社會成員視對方為真正的人時,『團結』才能有效的實現。」因此,基督教團結的起始點乃是人類最根本的共同點——人的價值。作為人,沒有一個人可以忽視另一人的價值。這是基督教團結精神的核心。
從創造的角度來看,人的本質已經包含了人類的一體性以及人類的「共人性」(Mitmenschlichkeit)。所謂「共人性」,就是人作為受造物最根本的狀態——人從來都不是獨自一人,而是互相合作、互相補足的「人們」。作為「上帝的形象」(imago Dei),人類成為自我決定(self-determination)的主體,但主體性卻不導致個人主義,而是相反,它暗示了人類在社會多元處境下互相合作、互相補足、互相連結的狀態。正如《社會事務關懷》通諭寫道:「全球『團結』的基本條件是自主和自由的自我抉擇......但是,『團結』同時也要求隨時準備接受為整個世界的團體的益處而作的必要犧牲。」
這正點出了基督教團結精神與世俗政治團結的不同之處。
基督教的團結精神不是建基於任何意識形態——無論是民族主義、共產主義、黃絲、藍絲、共同假想敵,甚至基督教本身,都不是人與人連結的基礎。不過,無疑,以上所列舉的意識形態都容易地把人團結在一起:因為我們是「黃絲」,因為我們是「中國人」,因為我們有共同敵人,因為我們是基督徒,所以我們要團結。但是,這其實是世俗的團結精神。它雖然是團結,卻同時破壞了人類整體的一體性,破壞人類最根本、基礎的團結。正如我在前文章所說,俗世意識形態下的團結精神只會生出仇恨的排他主義——民族的排他主義、政見的排他主義、宗教的排他主義等。
相反,基督教團結精神回到人類最普遍的共同點——人類本身。「人人皆兄弟」。作為上帝的創造,我們,人類,在社會上必需與另一個人連結,彼此補足、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共同生活、休慼相關。明顯地,如此的團結精神與俗世政治的團結非常不同,甚至,它遠超我們對「團結」的理解,因它提倡社會羣體的仁愛(love)、手足情(brotherhood)、寬容(Tolerenz)、階級消除等等。它是一種動態、主動的團結精神。它沒有被世上任何意識形態所支配,相反,卻是世上任何社會美善的基礎。
因此,沒有基督教的團結精神,任何團結只會淪為另一種政治鬥爭。
「無條件 的 正 向 關懷 例子」的推薦目錄:
- 關於無條件 的 正 向 關懷 例子 在 神學是粉紅色的秋 theologia autumnitas rosea est - 陳韋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無條件 的 正 向 關懷 例子 在 蔣月惠縣議員服務專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無條件 的 正 向 關懷 例子 在 Re: [心理] 諮商中的權力關係- 看板PS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無條件 的 正 向 關懷 例子 在 在心理學界,無條件的愛卻有一個重要的席位。Carl Rogers ... 的評價
- 關於無條件 的 正 向 關懷 例子 在 無條件的正向關懷例子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無條件 的 正 向 關懷 例子 在 無條件的正向關懷例子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無條件 的 正 向 關懷 例子 在 蔣月惠縣議員服務專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4月10日下午六點漢來飯店演講資料
102.11.10中廖美紅資料存檔
羅騰園肢體殘障服務協會
廖美紅追思會新聞稿
本會於94年5月13日星期五下午2時至3時整,在長治鄉羅騰園庇護商店,為店長廖美紅舉行追思會,由繁華國小十餘位同學,獻手語-祈禱,詩歌吟頌-對店長感言,直笛與鋼琴-星笛,有七位同學,每人獻一朵花給美紅家屬,祟文國中特教班八位同學,每人製作一張祝福卡由李采蓉老師代表獻給美紅家屬,並有美紅輔導過的學生有重度肢障、輕中度智障、中重度精障,將以鈴鼓.鍾琴.等樂器與歌聲為美紅獻唱, 同時有美紅作品展,為她人生劃下完美句點。
追思會行程表
(一) PM 2:00-2:10 入座
(二) PM 2:10-2:20追憶廖美紅色彩之人生
(三) PM 2:20-2:25屏東社會局局長-關懷語
(四) PM 2:25-2:35繁華國小十餘位同學,獻手語-祈禱,詩歌吟頌-對店長感言,直笛與鋼琴-星笛,有七位同學,每人獻一朵花給美紅家屬(美紅曾輔導繁華國小同學製作串珠)
(五) PM 2:35-2:38祟文國中特教班八位同學,每人製作一張祝福卡由李采蓉老師代表獻給美紅家屬(美紅曾輔導祟文國中特教班,製作立體書籤)
(六) PM 2:38-2:45美紅的學生獻詩-耶和華祝福滿滿-雨夜花-感恩的心(美紅輔導過的學生有重度肢障、輕中度智障、中重度精障,也是羅騰園節奏樂團的基本團員,將以鈴鼓.鍾琴.大小鼓.胡琴.直笛等樂器與歌聲為美紅獻唱)
(七) PM2:45-3: 00廖美紅作品展-串珠、中國結、立體書籤、素描
發稿單位:羅騰園肢體殘障服務協會
聯 絡 人:蔣月惠0936812315
TO: 記者,辛苦您,謝了!
追思生命勇士廖美紅
林弓義/長治報導
羅騰園庇護商店十三日充滿溫馨而略帶感傷的氣氛,已故店長廖美紅的親友齊聚一堂,以音樂、歌聲共同懷念這位身體殘缺、卻永遠散播歡笑與希望的生命勇士,受到美紅生命的啟示,眾人期許繼續發揮她熱愛生命、永不放棄的精神。
一年前歡喜接下庇護商店店長的廖美紅,九日因病辭世,盡管全身癱瘓,臥床四十多年全靠旁人照料,但熱愛生命的她從未放棄自己,甚至以生命的光和熱照亮他人,對照時下一些身心健全的人走上絕路,她繽紛豐富的生命,留給人無限的懷念與感動。
羅騰園肢體殘障協會昨天為廖美紅舉辦追思會,以影帶呈現其精彩一生,並展出她生前的中國結、立體書籤等手工藝品及畫作,一針一線、一筆一畫竟出自僅能微幅擺動頭部及右手的身心障礙者,生命的無限潛能與奇蹟,令人動容。
社會局長涂治娟致詞表示,美紅實踐對生命的嚮往,體現生命之美,給予身心障礙者莫大鼓勵,也讓人深刻體會生命值得珍惜,不要因為一時的挫折、不如意,而傷害自己、傷害別人,未來將規畫生命勇者圖像館,藉以幫助更多人重拾對生命的希望。
繁華國小十多位小朋友則以獻手語、吟唱詩歌、吹奏直笛等,祈禱「美紅阿姨」像天使般被上帝帶到天堂,祟文國中特教班八位同學並親手製作祝福卡,獻給美紅的家屬,還有曾接受她輔導的學生,唱出對美紅的無限追思。
最令人感傷的是,原本美紅和多位肢體殘障的朋友,一同練唱台語歌謠「雨夜花」,準備在母親節前夕,由美紅領唱獻給廖媽媽,不料表演前一天,美紅住進醫院,最後撒手人寰,昨天眾人合力唱出這首歌,為美紅完成生前心願。
羅騰園肢體殘障服務協會
新聞稿
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廖美紅47年生,於94年5月9日上午12:20分過世於屏東市復興南路一段456號,揮別47年亮麗色彩人生。
店長美紅三歲因發高燒就醫時,醫師為前一名患者注射小兒麻痺疫苗後,未換針頭就直接裝藥劑對她注射,從此後全身癱瘓,僅頭部與右手稍微可揮動,但從不放棄生命,無師自通學習各種技藝,靠字典與電視學習文字與知識,希望自己活過的一天,能夠回饋社會,協助需要幫助的人。
93年5月21日,美紅住進庇護商店至今,已快一年,她義務輔導教授身心障礙朋友及志工,指甲彩繪、串珠、中國結節、立體書籤,並幫庇護商店顧客設計圖案、造型等,用電腦打庇護商店工作日誌、也會寫書法與畫畫,並至各學校生命教育講座及教導特教班的學生串珠、中國結節與立體書籤。
94年2月10日庇護商店來了一位陳坤守先生,九年前因職災成為重度器質性精障者,他在家九年只會吃與睡,住庇護商店二個多月,經美紅調教,他現在會接聽電話、騎腳踏車、協助美紅上下床、打掃庇護商店環境、推美紅出外收發票、他奇蹟似的改變,帶給家人希望, 他的小孩都很高興,盼望美紅阿姨能照顧他爸爸下半生。
發稿單位:羅騰園肢體殘障服務協會
聯 絡 人:蔣月惠0936812315
TO: 記者,辛苦您,謝了!
中國結班:
串珠班
指甲彩繪班:
園藝班
記者翁禎霞/屏東報導】躺著看世界的生命鬥士廖美紅,昨天中午
因心臟衰竭過世,得年47歲,很多人提到廖美紅,除了對她的串珠手
工藝印象深刻外,最記得的莫過於她爽朗的笑容,很多身心障礙的人
士就是受廖美紅的鼓勵而找到生命中的春天,昨天她因病過世,讓羅
騰園社團上下哭紅了雙眼。
廖美紅是在3歲那一年因打針不慎感染小兒麻痺,從此躺在輪椅上看
世界,僅頭部與右手可稍微揮動,雖然行動不便,不過廖美紅加入羅
騰園肢體殘障服務協會後,從串珠手工藝重新找到了自我,從此展現
的生命力也更加不同。
以前她常說「最興奮的是靠雙手找到手工藝的春天」、「最鬱卒的是
,臉上怎麼都沒有皺紋」,也因此使她成為協會的「開心果」,「汪
洋中的一條船」作者鄭豐喜的太太吳繼釗就被美紅的精神感動,與她
成為「忘年之交」。
去年羅騰園生活藝術館搬到長治鄉,廖美紅還特別穿上禮服以「出嫁
」的心情隨館搬遷,展現她要和殘障人士一起打拚的決心,在館內她
義務指導身心障礙的民眾學習指甲彩繪、串珠、中國結等,並到學校
進行生命教育講座,雖然行動不便,不過廖美紅的熱心,讓很多人都
感動。
協會理事長蔣月惠昨天難過地說,今年2月間庇護商店來了一位因職
災受傷的重度器質性精神障礙者,經美紅及工作人員的調教,他現在
會接聽電話、騎腳踏車,奇蹟似的改變讓家人十分雀躍,但沒有想美
紅卻過不了這一關。
廖美紅是上周六因心藏衰竭引發肺積水住院治療,一直到昨天中午情
況均未好轉,昨天中午12時許,廖美紅回到屏東市的家後即安祥過世
,從此聽不到美紅的笑容,讓社團上下人員都紅了眼眶,不過廖美紅
的笑容,卻讓人永遠忘不了。
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廖美紅病逝
林弓義/長治報導
一年前歡喜接下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的廖美紅,九日因病辭世,盡管全身癱瘓,臥床四十多年全靠旁人照料,但熱愛生命的她從未放棄自己,甚至以生命的光和熱照亮周遭的人,對照時下一些身心健全的人走上絕路,她繽紛豐富的生命,留給人無限懷念與啟示。
廖美紅在三歲那年,因打針而感染濾過性病毒,致罹患嚴重小兒麻痺症,全身癱瘓,成長過程中又折斷左手,僅頭部和右手可以移動,但她從不放棄生命,無師自通學習多項技藝,並透過字典和電視學會認字。
去年羅騰園肢體殘障協會在長治鄉成立庇護商店,由廖美紅擔任店長,讓一直想獨立生活的她,一圓四十七年來的夢,在這段期間,她義務指導身心障礙朋友及志工學習指甲彩繪、串珠、中國結、立體書籤,並為庇護商店顧客設計圖案、造型等。
九年前因職災成為重度器質性精障的陳坤秀,原本在家裡只會吃飯睡覺,在美紅調教兩個多月後,已會接聽電話、騎腳踏車,還能協助美紅下床、打掃環境,奇蹟式的改變帶給家人希望。
廖美紅還經常到學校做巡迴生命講座,以自己的人生經歷,和青年學子對談生命的意義,她鼓勵學生「永遠不要放棄生命」,只要學習不輟,勇於克服各項困難,明天一定會更好。
飽受病痛折磨的美紅,常笑稱自己「三歲中獎」,並說「上天出什麼牌給我,我就要用什麼態度去面對!上天賜給我獨特的人生,就是要我走出另一條不一樣的路!」這番話令人動容。
幾年前鼓勵廖美紅勇敢走出來的羅騰園理事長蔣月惠,掩不住悲傷啜泣地說,美紅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啟示,記得有一次教美紅寫書法,躺在床上的美紅吃力地揮動右手,竟然寫出不錯的字,令人讚嘆生命無窮的潛力。
最近三、四個月來,美紅不時出現呼吸困難的情形,多次到醫院接受治療,負責照料的志工也常推輪椅到戶外,讓她透透氣,但六日病發送醫後卻每下愈況,延至昨天中午因心臟衰竭,揮別四十七年亮麗的人生,讓親友哀傷不已。
蔣月惠表示,盡管美紅辭世,但仍將秉持其遺願,讓庇護商店維持正常運作,幫助更多肢體殘障朋友勇於面對人生,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生命鬥士廖美紅昨過逝
【記者郭漢辰/屏東報導】
在社會一片自殺聲中,「生命鬥士」廖美紅一直想努力活出自己,但由於身體萎縮、心臟衰竭,上周五晚間緊急送醫,昨天中午在家不幸過逝,讓屏東縣社福團體許多認識她的人都激動落淚。
47歲的廖美紅,在3歲時罹患小兒麻痺造成四肢退化,頸部無法支撐,只能一輩子躺在木板床、輪椅上,但她卻努力學手工藝,協助更多肢障人士自立自強,重度殘障的她,還在去年5月穿上禮服,以「出嫁」心情,進駐庇護商店。
廖美紅過世,許多人都感到不捨,和她有20年情誼的羅騰園肢體殘障服務協會理事長蔣月惠更是難過。蔣月惠說,由於美紅身體長期萎縮,脊髓壓迫體內各器官,造成心臟、肺部逐漸退化,這三、四個月來,曾有多次緊急送醫的紀錄,上周五晚間,她心臟衰竭,造成肺部積水,送屏東基督教醫院急救,但終究無法挽回她的生命。
蔣月惠說,美紅3歲因發高燒就醫時,醫師為前1名患者注射小兒麻痺疫苗後,未換針頭就直接裝藥劑對她注射,從此全身癱瘓,僅頭部與右手稍微可揮動,但從不放棄生命,無師自通學習各種技藝,靠字典與看電視,學習文字與知識,希望自己活過每一個充實的一天,協助需要幫助的人。
去年5月21日,美紅身穿新娘衣服,以結婚的方式,「嫁」進位於長治鄉的羅騰園庇護商店1年多,她義務輔導教授身心障礙朋友及志工,學習指甲彩繪、串珠、中國結節、立體書籤,並替庇護商店顧客設計圖案、造型等,用電腦打庇護商店工作日誌、也會寫書法與畫畫,並到各學校生命進行教育講座,雖然她一輩子都躺在輪椅上,但生命力感動許多人。
廖美紅生前非常開朗,她曾說,老天給她這樣的身體,一定是想考驗她,這次搬到長治鄉,是她一輩子第一次離家那麼遠,好像出嫁一般,之後大部分時間都待在藝術館內,教導殘障朋友製作手工藝,尤其她最擅長的串珠、中國結、水晶吊飾等技藝,都希望能與殘友分享,她最大的遺憾是沒有時間出過國。
蔣月惠說,美紅的身後事,由家人舉辦,告別式時間未定,但由於她幫助過許多殘障人士,都主動協助幫她舉辦告別式,羅滕園樂團在近日為美紅獻歌,紀念她活出生命力的一生。
廖美紅奉獻屏東殘障界 今天病逝
2005-05-09 19:35/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九日電
在屏東縣頗有名氣的重殘人士─羅騰園庇護商店首任店長廖美紅,今天凌晨因心臟病過世,揮別她四十七年的亮麗彩色人生。
廖美紅三歲因小兒麻痺疫苗未換針頭注射,從此全身癱瘓扭曲,僅頭部與右手可稍微揮動,廖美紅曾經也想放棄自己的生命,但終而走過低潮,勇敢面對她的人生。
廖美紅不但用她僅能動的右手和嘴巴學會串珠販售,還靠字典與電視學習文字與知識,希望自己活過的每一天,能夠回饋社會,協助需要幫助的人,她的樂觀和風趣,以及殘而不廢的奮鬥故事,使她成為屏東縣各機關學校爭相邀請現身說法的對象。
廖美紅去年五月住進庇護商店後,義務輔導教授身心障礙人士及志工指甲彩繪、串珠、中國結、立體書籤,並幫庇護商店顧客設計圖案、造型等,用電腦打庇護商店工作日誌、有空寫書法與畫畫, 並至各學校生命教育講座及教導特教班的學生串珠、中國結與立體書籤。
羅騰園總幹事蔣月惠表示,庇護商店今年二月來了一位九年前因職災成為重度器質性精障者的陳秀坤,他在家九年只會吃與睡, 住庇護商店二個多月經廖美紅調教,他現在會接聽電話、騎腳踏車、協助廖美紅上下床、打掃庇護商店環境、推廖美紅出外收發票,他奇蹟似的改變帶給家人希望,他的小孩都很高興,還盼望廖美紅能繼續照顧他。
廖美紅就此揮別她的人生,對許多殘障朋友來說,或許失去了一個鼓勵自己的對象,但廖美紅對屏東縣殘障界的貢獻,以及她爽朗的笑聲將長存在接觸過她的人心中。
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廖美紅9日上午過世
無障礙閱讀 老花眼 弱視
[記者廖銘瑞/屏東報導] 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廖美紅,於9日上午零時20分過世於屏東市,揮別47年亮麗色彩人生,廖美紅生前說,她要繼續做下去,直到生命結束的那一天要一直幫助殘障小孩,一個重度殘障者發揮他無限的生命潛能,毫無報償的做一些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但噩耗傳出,其好友無不悲痛。
廖美紅四十七年生,三歲因發高燒就醫時,醫師為前一名患者注射小兒麻痺疫苗後,未換針頭就直接裝藥劑對她注射,從此後全身癱瘓,僅頭部與右手稍微可揮動,但從不放棄生命,無師自通學習各種技藝,靠字典與電視學習文字與知識,希望自己活過的一天,能夠回饋社會,協助需要幫助的人。
去年5月21日廖美紅住進庇護商店已快一年,她義務輔導教授身心障礙朋友及志工,指甲彩繪、串珠、中國結節、立體書籤,並幫庇護商店顧客設計圖案、造型等,用電腦打庇護商店工作日誌、也會寫書法與畫畫,並至各學校生命教育講座及教導特教班的學生串珠、中國結節與立體書籤。
今年2月10日庇護商店來了一位陳坤秀先生,九年前因職災成為重度器質性精障者,他在家九年只會吃與睡,住庇護商店二個多月經美紅調教,他現在會接聽電話、騎腳踏車、協助美紅上下床、打掃庇護商店環境、推美紅出外收發票、他奇蹟似的改變,帶給家人希望, 他的小孩都很高興,盼望美紅阿姨能照顧他爸爸。
個性開朗的廖美紅,總是笑臉迎人,令人覺得有一種非常親切的感覺,如此樂觀的態度,真的對於正常的人來說應該該好好的學習。雖然看不見她傷心、氣餒的時候,但從他的身上可以深深的體會到不向命運低頭、堅持創造出更精采人生的堅韌精神,廖美紅也經常告訴自己,只要能活著,不管身體如何的不方便,他都要繼續走下去,詎料才年僅四十七歲離大家而去,無不令人惋惜。
圖說: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廖美紅請家人依她身體狀況設計出一套不一樣衛浴設備及生活空間(記者廖銘瑞攝)
新聞編號 : 31149
2005/5/9 下午 05:37:25
廖美紅
在屏東有一位廖美紅女士,她是一位重度小兒麻痺患者,四十多年的日子都在床上度過,不過她有一雙巧手,不但自己打理生活,還能串起時下最流行的水晶手鍊來義賣,幫助災區學童重建校園。
一串串漂亮的水晶手鍊,就是廖美紅用一雙萎縮變形的雙手串出來的,三歲時因為感冒而感染小兒麻痺的廖美紅,從此在床上度過每一個春夏秋冬,不過一雙巧手卻豐富了的她的人生,在得知慈濟希望工程需要龐大經費時,廖美紅就提供自己的作品來義賣。慈濟會員廖美紅:「每天在(大愛台)看到有義賣,我就想我還有珠子,就打電話給師姐,問看看我做的手環能不能義賣?」
雖然行動不便,但廖美紅生活中的一切都自己打理,簡單的摺棉被動作,廖美紅得花至少五分鐘用全身的力氣一小塊一小塊整理,而平時洗手洗臉的水,美紅還會一杯一杯舀進臉盆拿來沖馬桶,一滴也不浪費,她說這是她能做的環保。熱愛手工藝的美紅無師自通,牆上掛的兩件毛衣,精巧細緻的剪紙藝術,或是可愛的日本娃娃紙雕,都是廖美紅用這雙手以及耐心、毅力創作出來。不只是作品,她喜歡把自己打扮得光鮮亮麗,因為她希望為自己的人生交出一張滿分的成績單。
大愛新聞 張錦雲、藍燕君/屏東報導
重殘廖美紅生性樂觀 不想輸給殘障的身體
(中央社記者郭乃瑜屏東縣一日電)許多重殘者受到父母家人的關愛,可以稍解重殘所帶來的壓力;形容自己是被父母當超人來養的廖美紅,即便重殘的程度是連坐都無法坐,四十多年的歲月裡,她就這樣樂觀的靠著自己識字,進而學畫、學毛筆、做手工藝義賣,快樂過一生。她說,她不能輸給殘障的身體。
連見到陽光都覺得奢侈的廖美紅,對於許多四肢健全的人們覺得十分惋惜和不可思議。她認為,空有好手好腳而沒有好好運用,好可惜呀! 三歲因為小兒麻痺而重度殘障,今年四十五歲的廖美紅只能躺在床上,連坐在輪椅上頭都會掉下來,也因為過度殘障,連殘障協會辦活動都沒辦法帶她出去,長年累月躺在床上,偶而弟弟會帶她出門走走,屏東慈善團體羅藤園的義工偶而也會帶她出去透透氣,但這種機會一個月不到一次,這就是廖美紅的全部。
不過,廖美紅卻樂觀的接受這種事實,她說,可能天生就具有開朗的個性,她特別的愛笑,小時候廖美紅曾經一度也不快樂過,因為父母沒有把她當殘障者看待,日常起居總是以常人的標準來對待她,使她在突破自己的身體障礙上備極艱辛,而且耐心不夠,經常會將脾氣發在她身上,她形容她是被父母當超人來養。
不過,她很快的就從不快樂的陰影掙脫出來,鄰居的小朋友經常會找她玩,有時三五個人抬她出去玩,從朋友那裡她得到了慰藉,身旁的朋友一直是她最大的助力,而自己不喜歡讓別人難過的個性,總是開朗的面對外界,也使她受到不少的外力援助。
十七歲那年,她很想讀書,但父母不讓她念,認為念書對她是浪費,此時,家裡有位會計,知道她想念書,就教她從注音符號開始學起,善良的廖美紅怕造成別人太大的負擔,自己勤於查字典,就這樣,她靠著自己自修學會了國字,她說,連國語都因此說得很標準。
好學的廖美紅見表妹在學校學打毛衣,她就要求表妹教她,可能天生就有手工藝的天份,廖美紅在這方面一學就會,還能教別人,平時她也會動手做串珠、鑰匙圈,只要外面流行什麼,她就會請人買回來讓她學,由於做出來的手工細緻,多次被慈濟邀請義賣。
廖美紅接觸慈濟後心思更寬,對她的人生有更深一層的體悟,她說,從小她就很獨立,洗澡、刷牙、洗頭等生活上的事,她都自己來,她學畫畫、學毛筆,雖然每次病痛發作總是痛轍心肺,但是她不願輸給殘障的身體。
廖美紅說,上天給她什麼考試,她都要考一百分,如今她的身體越來越退化,連脫內褲都要用棍子協助才有辦法脫掉,但她告訴自己,不管身體怎麼退化,她都要走下去。
廖美紅除了要克服身體上的障礙外,還得克服經濟上的障礙,由於來自家人的資助較少,她每個月就靠著政府補助的三千元過活,為了要省錢,她連衛生紙都省,家人用來擦手的衛生紙,她會撿起來用另一面,這種省法,讓她每個月三千元都還能有剩,偶而用這些存下來的錢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她就覺得很快樂。
廖美紅經常用自己的例子來鼓勵別人,雖然許久才能見一次陽光,但廖美紅侃侃而談的聲音總是讓人覺得很陽光,沒見到的人絕對想像不出她重殘的模樣,她驕傲的說,可能就是她開朗和愛笑的個性,所以四十五歲了,臉上還看不到皺紋,她會很誠摯的邀請你去看看她,那麼她就會覺得沒有什麼事好不快樂的。
殘障同胞廖美紅 手工製藝品賑災
90-08
桃芝颱風為災民帶來的傷痛,令人心疼.屏東縣一名四肢萎縮的殘障同胞,就將親手製作的手工藝品拿
出來義買。
應該是需要別人幫助的她,卻發揮大愛,幫助別人。躺在床上,萎縮的身軀,讓四十多歲的廖美紅看起
來比實際年齡要小得多。無法坐立,只能躺著,靠著扭曲的雙手,認真地用一針一線,穿著手工藝品,因為
這些都是要拿來義買,救助桃芝颱風災民的。
921時,廖美紅用同樣的方法,捐助了1萬多元,感受到幫助人的幸福,讓她再接再厲。廖美紅在2歲時
因為發高燒感冒,到醫院打了一針,卻就此讓她再也站不起來。想到女兒不幸的遭遇,廖媽媽常常紅著眼
睛。但如今,看到原本需要人幫助的女兒,也能感同深受的幫助別人,並且感到快樂,廖媽媽也很驕傲。
廖美紅的手工藝在屏東醫院大廳義賣,希望大家和她一起發揮大愛。
──廖美紅
寬敞的屏東市復興南路上,日夜車水馬龍,兩旁街道高樓林立。我不知道
,美紅就住在這條我常往來的路上,一住就是四十年的時光。
活得漂漂亮亮
還沒走進美紅的房間,遠遠就聽見她扯著嗓門與我們打招呼,外送一串開朗的笑聲;讓人很難想像,她是一個必須一輩子躺在床上的重度小兒麻痹患者。
一間不到四坪大的房間,是美紅的全部生活空間,吃飯、洗澡、洗衣、上廁所,一併在這兒解決。
看到她時,美紅仰著一張如陽光般明亮的笑臉,身體則自頸部以下全部萎縮癱瘓。
十分愛漂亮的美紅,因長期生活在室內,皮膚白皙細緻,一雙修剪得十分好看的指甲塗上紅紅的蔻丹,圓圓的臉淡淡上了粉,並且擦了眼影、口紅。
美紅的外婆說,從沒見過不能走路的人還那麼愛漂亮的。「我不只要打扮得漂漂亮亮,更要活得漂漂亮亮!」美紅如是說。
美紅十個月大就會走路了,是個健康活潑的孩子;三歲時感染了小兒麻痹……廖媽媽紅著眼眶細說從前:「四十年前,她爸爸一個月賺五百元,帶她去看醫師,一次就花掉五百元,可是無論如何,孩子是我們心頭的一塊肉,再怎麼艱苦,也要把她救回來。」
一次出疹,高燒不退,廖媽媽抱著美紅上醫院求診,醫師看著廖媽媽懷中的小孩,只對她說:「這孩子還要救嗎?一支針兩百元喔!」那時廖爸爸一個月賺七百五十元,「就是借錢也要把她救回來。」是父母的愛讓美紅活了下來。
美紅看著邊說邊掉淚的母親,笑著說:「我的眼淚都被媽媽流光了,剩下的就是快樂。」
用想像實現夢想
美紅沒上過學,但在家人及朋友的協助下,讀、寫大致都不成問題。生活在這小小的房間,一顆敞開的心扉卻藉由書報、電話和電視無遠弗屆地延伸到無限。她知道最新流行趨勢,也知道目前熱門話題,但她最愛看「大愛劇場」,許多慈濟訊息她都是從大愛台得知的。
現在的美紅,很忙。忙著為希望工程的義賣盡一分心力。
「我知道慈濟人還在為希望工程到處奔走,不曉得自己能做什麼,只好將手邊現有的珠珠串成美美的手環,請師姊幫忙問看看有沒有人喜歡?」沒想到這些五顏六色的手環大受歡迎,一條一百元,很快就賣光了。美紅的善舉感動了手工藝品店的老闆娘,表示要無條件供應所有的材料。美紅則發下心願:「我要持續做下去,直到希望工程完工那一天。」
很多人笑她自不量力,自己都要人幫助了,還想幫助別人!美紅只輕描淡寫地說:「做我該做的就好!」
她還想簽署器官或大體捐贈,想把這輩子好好地用心過完。下輩子,美紅有個心願:「我要當空中小姐,走遍全世界。」但是,現在的她,最大的願望,則是想看看海,並且躺在草地上,聽聽風聲、鳥鳴。也許我們會難過地想,這麼簡單的願望,對她卻是難如登天;可是美紅自有一套釋懷的想法:「我的想像力能帶我遨遊世界呢!」「雖然別人會覺得我很可憐,可是跟植物人比起來,我不是好太多了嗎?」
一百分的人生
病痛有時來勢洶洶,常讓美紅痛得不知是昏過去或睡著了。
「我一直覺得老天爺很疼我,痛苦的時候,就讓我睡著,醒來一切都好了,所以我也要懂得疼愛別人。」
由於美紅太體貼、太善解了,常會讓家人忘了她的殘障身分。美紅撒嬌似地對媽媽說:「所以有時候我必須找找你們的麻煩,提醒你們,我是需要
被照顧的人喔!」為了不麻煩家人,美紅要求父親在房間內裝設經過特別設計的衛浴設備,將自己的生活起居處理得有條有理;只見她從容地表演刷牙、摺棉被的絕活給我們看,轉身、打開水龍頭、擠牙膏……小小的動作,卻得花費全身
力氣才能完成,雖然累得滿身大汗,臉上卻始終保持笑容。
洗臉或洗衣服用過的水,美紅一杯一杯地舀進另一臉盆,用來沖馬桶,一滴也捨不得浪費。美紅說:「我無法像別人一樣做環保,但至少這是我能做到的。」熱愛手工藝的美紅,獻寶似地拿出兩件親手織的毛衣,一本蒐集簿則貼滿
她的紙雕作品,還有三個可愛的日本紙娃娃也是她的創作,「好多都送人或拿去義賣了。」讓人難以想像,一雙萎縮變形的手,是需要多大的毅力和耐心才能完成這些讓人驚歎的作品啊!最讓她憤憤不平的是,大家總認為她得這種病,「自卑」是理所當然的,像她這種「健康」的心態,簡直是匪夷所思。其實小時候,美紅常被嘲弄,一路走來的辛酸,可是點滴在心頭,但美紅清楚:「凡事學會面對,不逃避,才能解決問題。」
美紅不願將自己的遭遇當作是上輩子造業的果報,「樹木、陶土也有畸形或捏不好的時候,上蒼要我走一條不一樣的路,示現給好手好腳的人看,像我這種人都會想幫助人了,何況是健康的人?」
這張人生的成績單,美紅說:「我要拿一百分!」
重殘女病榻作飾品 架網站出售
2003-08-28 13:00/葉奉達
罹患小兒麻痺,全身癱瘓,一樣能殘而不廢賺錢謀生!屏東縣一名重度殘障女子,自己作水晶項鍊,不但走入人群親自銷售,還準備架設網站,在網路上販賣,賺錢實現願望,相當難得!看到這樣癱瘓在床上的銷售員,你會停下腳步多看一眼嗎?很難想像滿桌子精美的水晶項鍊,都是靠她不太聽使喚的雙手,一個一個慢工細活做出來的!46歲的廖美紅,從3歲罹患小兒麻痺後,就呈現重度癱瘓的情形,讓她一度喪失繼續活下來的信念!廖小姐:「以前曾想不開,後來覺得明天會更好,就不一樣了!」
喜歡手工藝的她,2年多前開始學做水晶項鍊,最近才突破心理障礙,敢出門走入人群,樂觀的她想利用有限的時間,儘快完成自己的心願!廖小姐:「肺已有一邊萎縮,在我身體還好之前,盡點力趕快蓋好安養之家!」
廖小姐計劃下個月要架設網站,將這些水晶手工藝品上網販售,靠著堅強的意志力,癱瘓的她一樣能賺錢,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夢想!
9/崇文國小生命教育演講活動
羅騰園肢體殘障服務協會生命教育教學
本會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廖美紅將率領理事長及志工三位,於2005年02月25日(五)上午08:10-09:10至龍泉崇文國小大操場舉辦生命教育演講,全校師生共有約750人參加。
活動行程:
(一)08:10-08:20電腦簡報簡介羅騰園
(二)08:20-09:10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將分享三歲生病躺在床上生活43年,從不放棄生命,努力學習各種技藝與知識,希望自己活過一天算一天,也能帶著學生至各學校演講生命之意義
(三)剩餘時間店長廖美紅小姐與學校老師、學生共同討論日常生活經驗及中國結教學
演講活動照片:
8/2004/12/8, 10:30~12:30,滿州國小
屏南區生命教育演講活動
7/羅騰園肢體殘障服務協會生命教育教學
本會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廖美紅將率領輔導學生及家長三位,於2004年11月12日(二)下午1:30-3:00至恆春鎮大光國小地下室1樓活動中心舉辦生命教育之旅講座,學校學生共有約120人參加。
當天活動行程:
(一)1:30-2:00電腦簡報簡介羅騰園
(二)10:35-11:10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將分享三歲生病躺在床上生活43年,從不放棄生命,努力學習各種技藝與知識,希望自己活過一天算一天,也能帶著學生至各學校演講生命之意義
(三)剩餘時間店長廖美紅小姐與學校老師、學生共同討論日常生活經驗
演講活動照片:
6/2004/11/10, 14:30~15:30,車城國中
屏南區生命教育演講活動
本會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廖美紅將率領理事長及志工三位,於2004年11月10日(三)下午2:30-3:30至車城鄉車城國中活動中心舉辦生命教育演講,全校師生共有約500人參加。
活動行程:
(一)2:30-2:40電腦簡報簡介羅騰園
(二)2:40-3:20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將分享三歲生病躺在床上生活43年,從不放棄生命,努力學習各種技藝與知識,希望自己活過一天算一天,也能帶著學生至各學校演講生命之意義
(三)剩餘時間店長廖美紅小姐與學校老師、學生共同討論日常生活經驗及中國結教學
(四)3:20-3:30羅騰園庇護商店身心障礙手工藝品義賣:水晶串珠、皮雕作品、中國結
演講活動照片:
5/2004/10/18, 08:30~11:30,泰武國中
4/2004/10/1, 08:00~09:00, 大新國小
人物列傳/廖美紅挑戰生命 現身說法 2004/10/01 21:43
記者張丞仁/佳冬報導
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廖美紅,3歲時,因發高燒就醫注射後,從此癱在床上已43年,但是她不向生命低頭,無師自通學會各項技藝,希望能回饋社會,協助需要幫助的人,1日上午,在佳冬鄉大新國小「生命交流之旅」活動中,她與小朋友互動,並分享生命價值。
現年46歲的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廖美紅表示,她剛生下來時,四肢均相當健全,3歲時,因1次感冒發高燒,她的家人帶她前往就醫,當時醫師為前1名患者注射小兒麻痺疫苗後,未換針頭就直接裝藥劑對她注射,從此她全身癱瘓,無法站立起來。
面到此種情況,她的家人到處求助神明、打聽名醫治療等,但是始終都沒有起色,後來她的家人,也看破她註定一輩子,只能躺在床上過活,且三餐及日常生活,均全靠家人幫忙。
廖美紅說,她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原本都由媽媽抱著洗澡的她,看到媽媽的辛苦,16歲時,她告訴家人要自己洗澡,當時她的家人都嚇了一跳,為了一圓自己洗澡,她要求家人雇工,依她的身體狀況設計出一套特殊的衛浴設備,且該衛浴設備與床的高度落差勿太大,以便讓她的身體可以滾下去浴缸洗澡,洗完澡後,又可以靠自己四肢挪動至床上。
由於大家都認為她這一輩子,只能飯來張口、茶來伸手,躺在床上等著生命盡頭的到來,但是廖美紅表示,由於身體癱瘓的關係,連不想活都很困難,既然如此,就要把握生命的每一天,讓自己快樂起來。
也是在16歲時,廖美紅央求家人教她念書,她從注音符號開始學,其後因家人都相當忙碌,沒太多時間教她,她乃要求家人替她買一本字典,若有空,她就查字典認字。
她並從書本或電視上,學會自製日本書籤娃娃、打毛線、刺繡、串珠、指甲彩繪等各項技藝,由於自製手工藝品相當精美,例如在921大地震、72大水災時,她均曾拿出來義賣,並將義賣所得幫助災民。
此外,目前她亦學會電腦打字,時常協助羅騰園殘障服務協會合唱團歌曲電腦打字,且免費教殘障朋友串珠等各項技藝,學習生活上的技能。1日上午大新國小3至6年級90多名小朋友,與她互動、分享生命價值後,均盛讚她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實在不簡單。
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廖美紅小姐學校生命教育演講
3地點:崁頂鄉力社國小
生命交流之旅本校利用週會時間,2004年9月24日(星期五)上午08:45-09:30假大門口川堂前,舉辦【生命交流之旅】活動,將邀請羅騰園肢體殘障服務協會-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廖美紅小姐本校1至6年級270多位小朋友互動與分享生命之價值, 並開放給社區民眾共同參與。
當天活動行程:
(一)08:45-08:55電腦簡報了解羅騰園庇護商店
(二)8:55-09:12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將分享三歲因發高燒就醫時,醫師為前一名患者注射小兒麻痺疫苗後,未換針頭就直接裝藥劑對她注射,從此後全身癱瘓,躺在床上生活43年,僅頭部與右手稍微可揮動,但從不放棄生命,無師自通學習各種技藝,靠字典與電視學習文字與知識,希望自己活過的一天,能夠回饋社會,協助需要幫助的人
(三)09:12-09:30店長廖美紅與1至6年級270多位小朋友互動與生命交流
08:30-10:30羅騰園手工藝術品義賣(含學生手工藝術作品義賣)
活動照片:
第一次生命教育演講活動
2羅騰園肢體殘障服務協會至永達技院生命教育教學
本會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廖美紅將率領屏榮商工特教之學生與社會局轉介輔導之個案共有三位,於2004年9月20日(星期一)上午10:20-11:30至永達技術學院企管系(商學院H301教室)舉辦生命教育教學講座,企管系師生共有一百多人參加,也開放給社區民眾前往聆聽。
當天活動行程:
(一)10:20-10:35電腦簡報簡介羅騰園
(二)10:35-11:10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將分享三歲生病躺在床上生活43年,從不放棄生命,努力學習各種技藝與知識,希望自己活過一天算一天,也能帶著學生至各學校演講生命之意義
(三)11:10-11:30永達企管系學生與店長廖美紅互動與生命交流(四)
10:20-11:30羅騰園手工藝術品義賣
1/ 2004/9/17, 8:00~8:40,海濱國小生命教育演講活動
廖美紅在三歲那年,因打針而感染濾過性病毒,致罹患嚴重小兒麻痺症,全身癱瘓,成長過程中又折斷左手,僅頭部和右手可以移動,但她從不放棄生命,無師自通學習多項技藝
93年5月21日,美紅住進庇護店,她義務輔導教授身心障礙朋友及志工,指甲彩繪、串珠、中國結節、立體書籤,並幫庇護商店顧客設計圖案、造型等,用電腦打庇護商店工作日誌、也會寫書法與畫畫,並至各學校生命教育講座及教導特教班的學生串珠、中國結節與立體書籤。
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廖美紅47年生,於94年5月9日 上午12:20分過世,揮別47年亮麗色彩人生
羅騰園庇護家園
『揮別夢幻島-搓湯圓搬新家-重新再出發』-採訪通知
『揮別夢幻島-搓湯圓搬新家-重新再出發』-採訪通知於99年11月22日(星期一)上午11:15假長治鄉繁華村夢幻島( 南 二高長治交流道往三地門方向開一百多公尺左轉一百多公尺 羅騰園 )舉行。
以下日記是新聞參考資料
觸境
練習:
羅騰園日記
『揮別夢幻島-他的十字架』
『揮別夢幻島-他的十字架』寫於99年11月13日星期六晚上11:34地點:長治庇護家園。
今天是我寫日記的第271天:
他的一句好.點頭與承諾
羅騰園庇護家園就此誕生
六年來他卻為 羅騰園
背負起十字架……。
六年前
他的好朋友
提供幾分地與幾百坪
已歇業的安養之家
借給他當辦公
與聯誼活動場所之用。
電話上我向他說明
我有一位全身癱瘓,
僅頭部與右手稍微可揮動
的極重度小兒麻痺患者
她在家躺了46年
想走出家門希望自己想活過的一天
能夠回饋社會,協助需要幫助的人。
尋問他借用的場所可否一部份
借我們使用
並改設無障礙空間
他點頭答應…
從此釀成 羅騰園 庇護家園之旅
由阿紅一人開始
一年多的時間
園區也收容數十位
流浪殘障孤兒
園區業務正要展翅上騰
阿紅卻因心臟衰竭過世
得年47歲
我失去一位好的得力助手。
上帝未曾允許天色常藍
朋友的借約
一年半的期約到期
他必須要將朋友
借給他的場所歸還
羅騰園必需另尋它地
沒有任何資源的我們
眼看好不容易建立的家園
一夕之間要瓦解
讓我的心真痛…。
這些人將何去何從
夜晚我無法好眠
躺在床上無力起床
好似得了憂鬱症…。
好友知我情況
極力向地主
爭取延長搬家時間
卻造成他與地主之間
不可化解的誤傷…。
短時間內
要找到適合安置場所
我像無頭蒼蠅
四處奔波
但都沒有任何適合地點
眼見搬家的期限
只剩不到幾日
好友接納我們
到他新開闢的夢幻島…。
天有不測風雲
開墾新的園地
未滿兩年
好友卻因政策的改變
他要結束夢幻島的活動。
起初他與地主的租約農地
內容是要辦野外生態教學
與聯誼活動之用
他卻私自答應我們
在夢幻島土地內搭建鐵皮屋
居住一群有殘缺的人
真讓地主不悅
地主不愉快他的背信
因為他沒有遵照合約內容。
為了不讓地主
夜夜無法入眠與憂心
好友找我商量
不要等合約到期
要我另尋它地早日搬家…。
萬事效力
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我們在短時間內
找到新家
好友卻為搬新家
幫我串連資源
四十張上下床鋪
與增設無障礙衛浴設備費用
數十萬元的經費
他都為我們承擔了…。
總結
心得:
昨天有做到,今日做到:寫第271篇日記喔!
約翰福音18章27節
在人所不能的事、在 神卻能。
蔣月惠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ltulove
發稿單位: 羅騰園庇護家園
聯 絡人: 蔣月惠0936812315,
可愛的記者群謝謝您來關懷!
羅騰園庇護商店成立93年5月10日舊的歇業養護之家(租借合約到期)於95年4月16日 搬往協斜對面夢幻島(人工湖)不再續約
於99年12月1日 搬往屏東市大州立大幼稚園
廖美紅在三歲那年,因打針而感染濾過性病毒,致罹患嚴重小兒麻痺症,全身癱瘓,成長過程中又折斷左手,僅頭部和右手可以移動,但她從不放棄生命,無師自通學習多項技藝
93年5月21日,美紅住進庇護店,她義務輔導教授身心障礙朋友及志工,指甲彩繪、串珠、中國結節、立體書籤,並幫庇護商店顧客設計圖案、造型等,用電腦打庇護商店工作日誌、也會寫書法與畫畫,並至各學校生命教育講座及教導特教班的學生串珠、中國結節與立體書籤。
羅騰園庇護商店店長廖美紅47年生,於94年5月9日 上午12:20分過世,揮別47年亮麗色彩人生。
無條件 的 正 向 關懷 例子 在 在心理學界,無條件的愛卻有一個重要的席位。Carl Rogers ... 的必吃
Carl Rogers提出了人本治療(client centred therapy)的三個核心條件:無條件關懷(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同理心(empathy)、一致(congruence; ... ... <看更多>
無條件 的 正 向 關懷 例子 在 無條件的正向關懷例子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必吃
無條件的正向關懷例子 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 陪你同行・與你同工:華人宣教士關顧指南 · 《圓覺經》修行要義研究 · 說不 ... ... <看更多>
無條件 的 正 向 關懷 例子 在 Re: [心理] 諮商中的權力關係- 看板PS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最近看了原po許多文章
對這篇文章有些話想回應
所以就此提出一些反思供參考
※ 引述《onase (要開心)》之銘言:
: 一般人對於諮商的概念是以為是溫暖的,是滋養的。可是
: 其實之中潛藏著不對等的權力關係。
首先,提出反思之一~
諮商並非「溫暖」、「滋養」而已
有版友提到,其實諮商室中「面質」與「挑戰」的機會並非沒有
我不曉得原po以「一般人」來談「諮商」
是以哪些「一般人」的角度想?
就諮商區塊來說
我理解原po所談的「一般人」或許指陳「號稱以Rogers個人中心取向」為主的思考
但,請別忘了諮商並非只有Rogers一派而已~
雖然Rogers的貢獻在於強調「諮商關係」,如何形構「讓當事人能夠長出自我實現動能」
但,請永遠別忘記,這也只是對於「諮商關係」的眾多描述其中一種
原po可以說,針對這樣的論述提出反思與討論
但我會建議最好避免用「權力」的框架「直接過度延伸」至「整個諮商」
------
此外
談到權力issue,先不談諮商,回到我們日常生活
請問,有任何關係是呈現「對等」的樣貌嗎?
提出這個疑問
是想提醒一件事情......
以權力視框反思是不錯的觀點,但如果太放大某部分會讓人失去看見森林的機會
而只盯著這棵樹不斷用放大鏡檢視
: 或許諮商是在所有社會關係中,最不具權力對等的一種,
: 但事實上你不能否認,在晤談室裡發生的所有事件,可能
: 感動到你一生、改變你長久以來的習慣、增加更多的自我
: 效能,等等等等等,這些的一切,在諮商關係終結後,倫
: 理問題便因運而生。如果你懂得什麼叫作避免雙重關係,
: 你就知道這對個案來說是很無情的一件事情。
反思之二~
人被拋擲於這個世界~
為什麼要有諮商關係?為什麼所有專業訓練告訴諮商師
「要價值中立」、「要平等」、「要賦權當事人」......
等等「應該」、「必須」、「如何」......
某種程度來說
其實諮商關係在前述論述下「是違反人日常建立關係慣例」的關係
但...這樣的反思
是以Corey諮商理論與技術那本書所談第二章許多「諮商人員應該有的倫理」反思
我們可以談
不同文化脈絡下,對於「諮商關係」到底要用什麼樣的眼光及倫理思考比較適切?
我想提醒,這不是用「權力」兩個字可以一言以蔽之
為什麼諮商專業「一邊要人與當事人建立平等」、「一邊又約束不能雙重關係」?
這些到底在強調什麼?
這裡提出一點拋磚引玉~供參考
若對文化有點認識
西方對「自我」的觀點理解與東方大抵來說有些研究已指出「不一樣」
不論是用「獨立自主、獨立個體」觀點或「相互依存觀點」的對照來看
或者是近期本土心理學研究指出華人文化自我觀較貼近
「關係中的自我/兼容東西文化發展」觀點
這在說什麼?
回應原po對於「雙重關係」的反動思考
我想將此主題回到「我們是以什麼樣的方式與立場與他人建立關係」思考
這問題,無法用「權力不對等」而下定論
若對前述「文化」有些認知
就可知道...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無法如此簡單區辨與切割
而,雖然倫理守則要求專業要如何如何
但是實際運行中
對於諮商人員真正的挑戰
並非「遵守」or「反抗」的二元對立選擇
而是如何在與每一位當事人諮商的經驗中
case by case~每位當事人所應對的經驗或大不相同
真正關鍵在於......「何以應對這個當事人與應對另一位當事人會採取不同的方式」?
在這部份,我想才是「回到以當事人為中心」的精神與態度
當事人中心,並不是「當事人說了就算」~
Rogers為什麼要強調「真誠一致、無條件正向積極關懷、同理心」?
真誠一致是指什麼?重點在於不論好壞與否,能否在晤談關係中應對自處?
但,我們也必須不斷反思
「到底,這麼做是真的以當事人為中心?還是其實我們亦不自覺忘卻什麼?」
這裡...又可以扯出一堆延伸討論了
先暫時至此打住
個案很自然
: 的會想繼續跟諮商師維持聯繫,想當朋友,but it's a big trouble.
: 就是因為倫理關係的存在,諮商師了解這一切的可能問題,
: 所以用盡方法去避免。然而你有沒有想過,大多數的個案
: 是毫不知情的,他們完全不懂得什麼叫作倫理議題,他們
: 很可能要等到真正發生問題的時後才懂得事情的嚴重性。
: 到此,各位懂嗎?
原po點出的是一位在晤談關係中深受滋養的當事人可能有的處境應對
以更極端一點的例子來說~
對一個已經走投無路,四處碰壁陷入絕境的當事人來說
諮商師這時出現,且關係建立不錯,很可能像黑暗中的一盞明燈
給出希望~
但,除了前述原po論述之外
我想在提一個反思
「那麼,何以這位諮商師可以讓當事人有如此無限希望與美好?而渴望一直維繫關係?」
假設---這位當事人在絕境之中進入晤談關係(生活已四處碰壁之境)~
那麼...到底存在於這段諮商關係中不論當事人或諮商師,到底「相信」什麼?
有版友於推文提到
其實這種狀況,作為諮商師在與當事人初步晤談時若考量倫理
早就該善盡「告知」的義務
這是諮商師應知曉在倫理方面當事人權益之一
補述一下目前公認五大基本權益
「自主權」、「受益權」、「避免傷害權」、「忠誠」、「公正」~
所以...這部份又不僅僅只是「權力」兩個字可以道盡
暫提至此
: 所以諮商中一定要有充權的過程,不然表面上看起來是個
: 案自主,但其實完全是由諮商師在決定/主導關係的。我
: 不談你們在晤談室裡有多深刻或多有連結,一但結束關係,
: 這就是必須面對的殘酷問題,不,是事實。這樣一來,不
: 就完全違背了諮商的初衷:以個案為中心嗎?其實這根本
: 就是一種權力關係。你一旦踏出了諮商室,殘酷的權力關
: 係就立刻展現。我有權力,或者不要說得這麼基進,我有
: 選擇,不再跟我的個案連繫,並且可以漠視他想念我的悲
: 傷,或者未處理完的移情。
其實諮商中有時候也不一定「表面」上就會看到「個案自主」或是「諮商師主導」
二選一的情況~
為什麼諮商關係中需要充權?
如果試著以原po所強調「權力」觀點來反思
基本上,人會受苦,重要關鍵之一在於日常處境中「無力於長出對等、甚至有能力」
應對在日常生活中遭受的苦難
用蹺蹺板的比喻來看~
就好比日常生活中自我與他人的關係若維繫在某個樣態
不論是上對下、下對上、或平等~都維持了某種「穩定」
但今天這穩定被打破了,當事人被逼入絕境了
為什麼要充權?
某種程度也是為了幫助當事人能夠「回到那個有能於......」的處境
所以,會談「主體性」,會談empower~
但,請別忘記~
不只是主體性這麼簡單,更重要的是其實還是在於那
「互為主體」的關係
以諮商關係來說,就是意指身處諮商室中的當事人與諮商師間的關係建立
原po所說的論點,是值得深思的重要議題
這其實牽涉到除了前面曾述關於「倫理」的思考之外
若我們更直指核心來說
牽涉到「晤談如何結束」的處理議題~
關於「結束」的思考......
由原po所談的點,我們可思考~
諮商關係到底何時結束?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結束?
而,我們又如何知道這樣的關係可以結束了?
我借用完形對於諮商關係的說法供反思(擷取大意)
「我們有不同的人生道路要行走,你有你的道路;我有我的道路......」
「今天,我們相遇在此,有緣一同走一段......但別忘了,終有結束之時」
「我們,終究會回到各自的生命道路中,繼續走下去」
為什麼要提出這段話?
重點在於
關於「關係結束」的思考
真的只有「諮商關係」才要被這樣的批判嗎?
每一種論述與思考背後都有各自不同的「視框」
有待認識與討論
: 在移情發生的同時,反移情很快就會出現,遲早的問題而
: 已。難道個案就得獨自面對諮商師的反移情?表面上看起
: 來諮商關係是維持住的,但其實敗絮其中。諮商師自然有
: 責任要處理移情這件事,那目標以個案為主的個案,就應
: 該承擔起諮商師無法解決的反移情嗎?甚至是,如果他毫
: 不自知,認為沒有傷害,而實實在在的是,個案並不知道
: 怎麼開口,所以大家就這樣默許了彼此的不對等關係。
從原po這段的討論,我不曉得是否是針對「精神分析」或「心理動力」觀點的批判?
「移情」、「反移情」似乎是在學習諮商時一定會碰觸到的term
而我們也似乎好像把這兩個詞彙給用爛了
但,請別忘記......
這兩個詞彙最早從哪來?精神分析~
為什麼精神分析要特別談這兩個term?
且特別強調「治療的關鍵在於移情詮釋」的處理!
這些....我建議需要去瞭解再來批判~
因為,事實上也是有學派「不吃移情論述」這一套
而認為「哪有什麼移不移情」?而對此提出不同的討論
: 多年來的諮商經驗,我快要變成一個反諮商的基本教義派
: 了。不過我認為這只是我一時的情緒。只是我會想,那這
: 樣,社工師跟諮商師的作用差別又在哪裡?我指涉的是心
: 理的依賴層面。
: 諮商經驗走到今天,我得說,我還是熱愛心理學,可是我
: 對諮商是抱持著很失望並且悲觀的看法。究竟諮商師有多
: 少能耐?誰才有資格當諮商心理師?你的反移情、你夠不
: 夠認識你自己?你到底能handle到多大的程度?
: 我連在會談時間之外要個抱抱,都想先問我的原因是什麼!
: 比朋友還不如。朋友之間的話,就直接抱下去了啊,還多
: 問什麼!為什麼諮商師這麼想知道個案所有動作的意義?
: 為什麼諮商師可以了解個案的背景,但她自己卻可以選擇
: 不回答?諮商真的是一件很溫暖的事嗎?那是你太不夠認
: 識它了。
: 是根本沒有人發現自己被剝削。
: 我當然承認諮商之中會產生多少的幫助,依關係以及投射
: 程度而定。但是當你看見背後的事實,這樣的權力關係,
: 我真的開始會叫別人不要隨便諮商了。
: 但話說回來,如果能夠承擔起自己的挫傷,能夠有辦法自
: 我克服,有足夠的朋友網支持,你還需要諮商嗎?
: 諮商或許是留給那些走投無路的人吧!但你得先問問他:
: 你承擔得起這份權力關係嗎?
願意分享個人深刻的體悟與反思
這是一件好事~也會激盪人有不同的迴響與重新梳理自身經驗
所以~原po所談~我想是值得肯定的
但,我也想在這邊提醒原po
提個人經驗的同時
作為討論版
是否有些「分享」也必須要注意使用上是否有點太過個人經驗主觀或「情緒氾濫」
的狀況~
這樣,很容易讓討論失焦~或者不知如何討論是好~
以上,一些淺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6.108.20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