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小常識】第203篇 中秋第二談
《如何顯現油皮的亮度》?
製作蛋黃酥最在意的是表皮的顏色及亮度,
根據市面調查,買中秋月餅禮盒者有80%都是送人的,
在未嚐到內容物以前,
外觀及顏色就成了最大的選項,
在只重外觀不求內函的情況下(暫且不談口卑) ,
顏色漂亮自然就嬴了一半。
假設油皮是一面牆壁,
那糖粉就是壁土(日本稱為土壁),是粉刷之前填補修飾的塗料,
壁土抹得平滑工整,牆壁肯定平整亮眼。
油皮的亮度就如同臉部的化裝,粉底打得好,怎麽敷都漂亮!
#糖粉就是油皮的粉底,糖粉不足顏色無法顯現,
即使再多的蛋黃液,也只增加光滑及亮度而已,無法表達顏色的自然美!
糖粉用量的多寡直接反應在餅皮上面,
糖粉少著色淺烘烤時間長,糖粉多著色深烘烤時間短,
#請注意糖粉是加在油皮裡的,不是加在蛋液裡
#蛋黃就是油皮的著色劑,但是蛋黃有稀,稠之分。
#冬天或冷藏蛋的蛋黃較稠可加常溫開水稀釋。
夏天因雞隻喝水較多所以蛋黃較稀,
這時應該在蛋黃裡加些奶粉或忌士粉(少量即可太多會混濁),
讓蛋黃變得濃稠,以增加烘烤顏色,
或可加少許液體油, 可增加表皮的油亮,
#但一定要拌勻否則會像掉裝一樣變得更醜。
#有人主張在蛋黃裡加入糖粉或醬油,
加糖粉的蛋黃回軟後表面會產生黏膜容易黏蓋,
加醬油的蛋黃雖然也能加深顏色,
但這種顏色不對襯是深黃色,不是我們要的理想顏色
#刷子請用柔軟的羊毛刷,不要用矽膠刷
那糖粉的量應該多少才適合
以麵粉100克為例,糖粉必須 12克 (12%) 以上,
不能少於12克,因為糖粉是著色的關鍵,
用量的多寡就是顏色的深淺。
又有人問:黑豆沙餡本來就很甜,
如果油皮糖份增加不是更甜?
黑豆沙餡含糖量為70~80%,
綠豆沙餡含糖量為50%
一個蛋黃酥的組成是:
皮20酥12餡25蛋黃1個(約15克) ,
這時可將餡25減成20,這樣就可降低甜份。
《#細説饅頭》
博客來:https://is.gd/r3SWTk
金石堂:https://tinyurl.com/y6ljfeqj
momo:https://bit.ly/33lM7nv
讀冊TAAZE:https://is.gd/TlQVql
誠品:https://tinyurl.com/y3b6z8mk
三民:https://bit.ly/37baJQW
《#懷舊糕餅1》:(熱銷增訂版)
《#懷舊糕餅2》
《#懷舊糕餅3》
《#懷舊糕餅4》
博客來:http://bit.ly/2lAfsYa
金石堂:http://bit.ly/2lCyBIX
TAAZE:http://bit.ly/2lFf6PS
誠品:http://bit.ly/2m1K2Ky
三民:http://bit.ly/2k7w5du
momo:https://bit.ly/33lM7nv
「烘焙小常識第12篇」的推薦目錄:
烘焙小常識第12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烘焙小常識】第200篇
《攪拌機如何選擇與保養》?
『天外飛來靈鴿,悄來有趣的問題』有人問:
不知老師是否有用過xx牌攪拌機?
『春捲皮』我用2速打無法打成糰,但用3速可打完成,
可是在說明書上告知禁用3速打麵糰,若有問題不承擔後果,
想請問是否會被我用壞(第一次買攪拌機)還是我買錯規格?
xx牌攪拌機我對它有信心它是老牌子,
因為從我學藝到開店都是用這一牌
前後用了50幾年,直至前幾年搬家時才忍痛捨棄,
從最早期裸露式(馬達在外面上頭)
用到覆蓋式(馬達嵌在機器裡面) 都用過
如何選擇攪拌機?
我曾拆解過攪拌機,也曾修理過,深知其構造,
根據多年的經驗以裸露式(馬達在外面上頭) 的攪拌機最耐操,
因為馬達在外面上頭,
這種機器通風好不易被燒壞,
只是外觀不好看己經被淘汰再也看不到了。
現在流行的是覆蓋式(馬達嵌在機器裡面) 的攪拌機,
雖然外觀很好看,但是不耐操,
因為馬達在裡面,通風不好容易被燒壞。
攪拌機的選擇以三段變速的為最佳,
因為那是齒輪變速,雖然聲音比較大但是最耐操,
萬一壞掉也好修理。
如果是五段以上變速的請考慮,
因為那是IC版變速,雖然聲音比較小但是不耐操,
萬一壞掉不好修理,因為主機版嵌在裡面,
機器啓動後遇熱很容易燒壞。
攪拌機如何保養?
A、有形的保養:
1、機器使用完後,最好是馬上清理,
避免時間過久,結巴難以清洗。
2、升降軸須定期噴油,以確保升降滑順。
B、無形的保養:
1、攪拌的容量不要超過規格的60%(麵粉的量)
例如:使用12公升的攪拌機,
其容量最好不要超過60%7.2公升,
麵包可達70%8.4公升,
因為麵包比較軟,可用到2檔(中速)
饅頭只可50% 6公升,
因為饅頭比較硬,且只能用1檔(慢速) ,
若超過以上負載使用,機器的壽命就會減少。
只有蛋糕可打到80%(容器的8分),
因為蛋糕是液體,可用到3檔(快速)
2、攪拌的時間不要太長
如果超時,機器外殼發燙,容易產生線路問題,
引發開關損壞或線路短路。
3、攪拌的次數不要太密集
上一次的攪拌與下一次的攪拌,應間隔30分鐘以上,
倘若生意好量多,建議使用兩台更換,
如果太密集,機器內部滑潤油溶化成液體,
齒輪失去保護,以後攪拌聲音會變得很大聲,甚至傷及齒輪。
🧑🍳國寶級糕點師傅與你
分享更多傳統小食
《#細説饅頭》
博客來:https://is.gd/r3SWTk
金石堂:https://tinyurl.com/y6ljfeqj
momo:https://bit.ly/33lM7nv
讀冊TAAZE:https://is.gd/TlQVql
誠品:https://tinyurl.com/y3b6z8mk
三民:https://bit.ly/37baJQW
《#懷舊糕餅1》:(熱銷增訂版)
《#懷舊糕餅2》
《#懷舊糕餅3》
《#懷舊糕餅4》
博客來:http://bit.ly/2lAfsYa
金石堂:http://bit.ly/2lCyBIX
TAAZE:http://bit.ly/2lFf6PS
誠品:http://bit.ly/2m1K2Ky
三民:http://bit.ly/2k7w5du
momo:https://bit.ly/33lM7nv
烘焙小常識第12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烘焙小常識】第197篇
《揭開饅頭起泡與萎縮的速查表》
⭕️饅頭説難不難,説易不易,配方也很簡單。
其主要材料只有麵粉,糖,水,酵母四項而已。
✅但是材料越簡單,功夫越深奥,越容易生錯!
⭕️饅頭是慢慢膨脹的不像氣球是吹氣的,也不是發糕須大火蒸製。
✅所以火力不必過大,以免來得急(膨脹),去得快(消氣)
⭕️麵團的攪拌只要能拉出韌性就可(無法像麵包一様拉出薄膜)。
✅易拉易斷的麵團筋性尚未足够還須再打。
這幾天我收到好幾則訊息(包括海內外) 的朋友,問我有没有【線上課程】?
現在只能先說抱歉,目前還沒有。
但可先参考【細說饅頭】這本書,
裡面寫的很詳細
《細説饅頭》是依照「技法」(製作的難易度)去安排,從簡單的技法到困難的方式
全書共分六大類,一要訣 一推薦
第1章、饅頭要訣:
1、揭開饅頭開裂的神密面紗
2、破解饅頭萎縮的原因
3、如何分辨攪拌過度與不足
4、如何分辨筋性強弱
5、如何增加饅頭的高度
6、如何事先發現成敗
7、如何辨別何時入蒸
8、饅頭發酵不可忽略的關鍵
9、饅頭失敗的原因及預防
10、老麵的培養及作用
第2章、饅頭類 (13道)
第3章、雙色饅頭類 (7道)
第4章、特殊口味 (12道)
第5章、花捲類 (7道)
第6章、包子類 (14道)
第7章、造型饅頭類 (12道)
在海外的朋友可上博客來網站購買他有全球配送服務
連結如下:
博客來:https://is.gd/r3SWTk
⭕️最後我花了五天時間繪製了一張饅頭起泡與萎縮的速查表。
✅只要從饅頭萎縮情形去對照圖片,
就能得知失敗的原因,從而改正,
原先的繪製只有原因和情形並没有圖片。
✅為了更清楚查出原因所在才加了圖片,
我對電腦不是很在行(那時根本沒電腦),尤其是表格。
幾經修正才繪出這一張,雖不很完美但我已盡力。
✅相信這是全台第一張,請好好珍藏,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失敗了就拿來對照一下很快就會拾回你的信心!
✅還有前面那七篇一併收藏,就當饅頭界的【葵花寶典】
我想以後再也沒有人會對饅頭這麼詳細的解說了!
國寶級糕點師傅與你
分享更多傳統小食
《#細説饅頭》
博客來:https://is.gd/r3SWTk
金石堂:https://tinyurl.com/y6ljfeqj
momo:https://bit.ly/33lM7nv
讀冊TAAZE:https://is.gd/TlQVql
誠品:https://tinyurl.com/y3b6z8mk
三民:https://bit.ly/37baJQW
《#懷舊糕餅1》:(熱銷增訂版)
《#懷舊糕餅2》
《#懷舊糕餅3》
《#懷舊糕餅4》
博客來:http://bit.ly/2lAfsYa
金石堂:http://bit.ly/2lCyBIX
TAAZE:http://bit.ly/2lFf6PS
誠品:http://bit.ly/2m1K2Ky
三民:http://bit.ly/2k7w5du
momo:https://bit.ly/33lM7nv
烘焙小常識第12篇 在 風雨的古早味- 【烘焙小常識】第156篇如何《一招變大師 ... 的必吃
就要將高筋麵粉減成4~6兩, 將低筋麵粉提高到12~10兩, 以增加酥脆,但是油酥的比例也成了關鍵, ... <看更多>
烘焙小常識第12篇 在 #烘焙小常識第38篇《從蛋糕外觀談組織結構》之 ... - Facebook 的必吃
,對於凹陷、坍塌、裂紋、軟脚…等發不起來的各種問 題 都可以解決,就能輕鬆做出完美的戚風蛋糕,這裡説的 温度是烤箱烘烤的温度而非蛋糊的温度 烤箱的 ... ... <看更多>
烘焙小常識第12篇 在 風雨的古早味- #烘焙小常識第13篇#油皮#油酥#餡《從油皮,酥 的必吃
烘焙小常識第 13篇#油皮#油酥#餡《從油皮,酥,餡比例話口感》 有些人僅守配方,以为只須表皮做得好就可以,未曾注意回潮後的口感。 一個理想的綠豆椪須三方兼顧,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