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現在的身體或心理有一些疾病,先不要怪罪你自己,先停下來,想想「你對你自己做了什麼」。你對自己做「某些事」,可能在別人的眼裡是一種自我傷害,但其實你很清楚,那是你目前可以想到,唯一可以獲得解脫和呼吸的方法。
前幾天Sunny Day 推薦了我這個紀錄片,我看著看著,覺得靈魂的某一塊好像被撼動了(影片限時免費觀看到今天8/1為止,我放現實動態上滑和留言)。
成癮跟創傷,就像是一體兩面,當你越依賴性愛、食物、購物、自殘、酒精、藥物、還有那些你「明明知道使用越多會越厭惡自己」的東西,就代表你有一個更強大的東西正在逃避當中——大部分的時候,我們想要逃避的,是那個厭惡的自己。
怎麼會這麼討厭自己呢?為什麼那個自我厭惡,沒有辦法停下來呢?如果你小時候曾經受過一些創傷,而且那個創傷來自於本來應該要好好愛你的人,內心會出現兩種假設:
-是這些大人不好嗎?
-還是我不好呢?
大部分的人會選擇相信後面這種假設,相信這個假設有很多好處,因為如果是我不好、如果是我不乖,我可以透過各種方式「改變」自己,只要我變乖了、變好了、把自己的情緒藏起來了,就可以被愛了。
但真正的事實往往是前者。這些大人過往他們的創傷、透過一代一代的代間傳遞,把他們童年所受的痛苦、忽視情緒的方式,傳遞給你,所以是大人的問題,而不是你的問題。
只是相信前者,會讓你對生命失去控制感。因為你不再能夠做什麼讓那個對你來講很重要的人愛你了,你會感到很恐慌,甚至你得要開始相信,那個本來應該愛你的人或許某個程度是個壞人,這種恨、這種徬徨好難承受。
搞到最後,不論相信哪一個假設都有痛苦,於是你在這兩個假設當中擺盪,漸漸的,你開始不知道該怎麼辦,到了最後你會選擇逃離你自己的感受,以為這樣會比較好過。
因為停下來看自己,那種感覺太羞愧了、太難受了,所以會用一種方式暫時逃開,投入瘋狂工作、投入各種物質的使用,讓自己可以和身體的感受暫時斷開連結,這樣就不會感覺到痛了、這樣就不會感覺到悲傷了,這樣就不會感覺到寂寞了,這樣就不會想起小時候曾經被虐待的那些痛苦,這樣就可以暫時遺忘某一些已經被記憶給抹除的創傷⋯⋯,可是當你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你同時也把真實的自己,關在這個巨大的身體裡面的某個牢籠。
有些人耳鳴,因為他的情緒關在耳朵裡面(對我就是在說我),有些人胸悶,因為他的情緒被困在胸口裡,有些人經常性的偏頭痛,那是因為某一個讓他很受傷的記憶,塞在他腦袋的某個地方。《The wisdom of trauma》紀錄片裡面談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很多很多身體的訊息,都是在告訴我們同樣一件事:你得停下來好好想想,你對你的身體,做了什麼?
可能過往在你很小的時候所受的傷,沒有人看見,甚至,他們用貶低、侮辱、責罵、忽視等等方式,讓你覺得你不重要;然後你也學會用這樣的方式來對待自己,跟自己說處理事情比較重要、處理情緒不重要;跟自己說不要管那些傷口,往前走就對了,可是在這個巨大身體當中的某一塊,你還是渴望被愛,渴望簡單地被擁抱。只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情,你卻做不到。
怎麼會這樣呢?因為你太習慣用嚴格的方式來對待自己了,這是過往你和內心的情緒和創傷隔離的一種方法,相反地,要你真誠的面對自己的感受,那會有一種巨大的恐懼,你不曉得把這個洞打開了,會不會掉到沒有底的深淵,你也不曉得,如果把這個脆弱的部分拿出來,會不會有人可以接住,與其讓自己受傷得更嚴重、承擔跌落山谷的風險,不如把自己鎖起來。
「當你願意走到地獄盡頭,就可以看見天堂。」
我老闆經常跟我說:「傷口是毒也是藥」,以前我總覺得是一個口號,但當我看完這個紀錄片(大概一個半小時,由於過度努力,所以用兩倍速看),突然有一種很深很深的感動,不知道為什麼,到一半的時候覺得有點想哭⋯⋯然後從那一刻的時候我發現,原來這就是我對待自己的方式:用快轉的形式來進行我的人生,讓很多的訊息進入我的身體,所以我的耳朵可能在告訴我,或許,你該練習慢下來。
於是我把影片暫停了下來,想一想我的耳朵想要告訴我什麼。一開始不是很容易,但當我稍微給自己一點時間的寧靜,我發現還真的有一個聲音,它在跟我說:「你需要休息,我好累了。」
然後我聽著聽著有點心疼,原來我一直以來都是用這種方式來對待自己。雖然,相較於五年前我學諮商之前,我覺得這幾年我變老了,速度也慢了下來(尤其在開始錄podcast之後),可是這個慢可能還是以一個身體沒有辦法承受的速度,而我,在這麼多事件當中迷失了自己,遺失了最重要的東西。
以為荒唐到底會有捷徑*,卻不知要打開那個需要密碼的盒子,需要的只是對自己心疼。當你開始心疼自己了,允許自己哭泣了,讓一些情緒可以在特定的空間展現出來,這個盒子或許就會慢慢一點一點的開啟了(可惡寫著寫著眼眶就紅了)。
這個世界總是給那些生病的人一些更負面的標籤,好像只要吃藥、定期治療,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但這個紀錄片告訴我們,這些方法並不是不好,只是這是權宜之計,真正需要解開的是在那背後,很深很深的創傷,那個被看見的、被重視的,好想要被擁抱但是卻沒有好好被抱的,真實而脆弱的小孩。
由衷推薦這部片給大家。
讓我們一起留意自己心中那個被自己忽視的聲音(因為常常會忘記,所以要常常提醒自己、彼此提醒),像照顧剛出生的小孩一樣,細細柔柔照顧他,用擁抱代替責罵。或許過去他都沒有被看見,但現在我們都看見他了,他不會再孤單了。
你也是,你不會再孤單了。
願我們都可以在遺失的城市當中找回自己。
#traumarecovery #ACE #創傷知情 #depression #anxiety #addiction #Addiction recovery #成癮 #憂鬱症 #焦慮症 #自殘 #酒精成癮 #藥物成癮 #成癮 #創傷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創傷知情 #創傷治癒
*告五人《在這座城市遺失了你》歌詞。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0萬的網紅吳鳳Rifa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從20 歲到現在都戴耳環,當然我的耳環讓女兒們也很好奇。尤其是大女兒Ekim 很常問我:為什麼戴耳環?前陣子她幾乎每天戴假的耳環給我們看。 過了幾天,她主動開始說爸爸我要真的耳環,跟你和媽媽一樣。我告訴她真的耳環需要打耳洞,如果不怕一點點痛的話可以。她說沒問題!所以那一天我跟老婆就帶她先去剪頭髮...
為什麼 要打 耳 洞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奇巧計程車》:日本社會集體失落的夢
.
練馬區女高中生失蹤,41歲的計程車司機小戶川,被認為與失蹤案有所關聯。黑白兩道都想從小戶川口中套出一些線索,性格孤僻的小戶川,為拯救心儀的女子,四處奔波佈局,想要將所有惡徒一網打盡...
.
「想想這些悲慘的際遇,讓人不由得認為神可能真的存在,遊戲每當玩到快卡關的時候,就會取得珍貴的道具,設計得真好,這也難怪,畢竟是人製造出來。那這個世界是誰製造的呢?這世界也是有人編排的嗎?」
.
《#奇巧計程車》的故事支線繁多:計程車司機與他不為人知的過往秘密、美麗女護士對司機表示好感,這是真情或假愛、剛出道的三人女子團體,以及漫才雙人組在事業上努力打拼,想要獲取成功、中年單身男子掉入網路交友的陷阱中、女高中生失蹤案牽扯出案中案中案...
.
劇情既懸疑又幽默,很快勾住我的好奇心,第四集突然話鋒一轉,敘述一名男子從收集特殊橡皮擦到收集電子遊戲虛擬角色、從追求同儕的認同,到過度著迷而陷入無法自拔的瘋狂狀態、從無止盡的物質追求以填補內心的空洞,到透過憎恨與復仇的情緒,尋得生存的目標與意義、從運氣與巧合講到背後冥冥中的神秘力量,將所有人物與事件全部串連一起。
.
《奇巧計程車》第四集讓我看得內心不斷鼓掌叫好,畫風與片名看來都很可愛,故事卻是寫實又黑暗,第四集是個漂亮的轉折點,這集之後,各種日本社會存在的亂象與困境,一一浮上檯面,包括變質的網紅文化、中年焦慮、霸凌歧視、官商勾結、仙人跳、兇殺案等,完美融合懸疑推理劇、劫盜類型、社會觀察與心理學於一身,讓人看得大呼過癮!
.
《奇巧計程車》劇本寫得好,對白也寫得出色,片中黑道打手陰溝與知名網紅太一的一番對話,看得我點頭如搗蒜。
.
「好好反省一下,你的動機是什麼?」陰溝
「我想受人注目。」太一
「我想也是,就從這一點再繼續深究,你為什麼想受人注目?」
「我不知道。」
「是因為想被別人認同吧?為什麼想被別人認同?是因為不夠肯定自己。沒有自信,所以無法認同自己,然而卻是超乎常人的自戀狂。」
「不,我一點也不自戀,在獲得注目之前,我超討厭自己,即使獲得了注目,仍無法喜歡自己。但又覺得爽快而變本加厲,現在還是害怕到不行,我很後悔,一直對自己感到厭惡,我很討厭這樣的自己,一直恨不得能夠消失,甚至一死了之...」
「對自己極端地否定與厭惡,這就是所謂的自戀,#一般人對自己才沒這麼大的興趣!」
.
太一是個欠缺自信的年輕人,為了獲得讚數,在網路上揚言要替天行道,對付知名的黑道人物陰溝。太一的「正義宣言」,獲得廣大群眾的支持,粉絲人數快速飆升。然而,即便讚數與粉絲快速增加,太一依然無法感到滿足,反而為了能夠被看重(把自己的存在價值交付給所有粉絲/群眾來決定),言論與行動變得更加偏執與扭曲。
.
《奇巧計程車》的太一不是虛構角色,#大家只要打開臉書就會看到無數的太一:利用誇張的言論,以獲取他人的讚賞,藉此滿足虛榮心或試著消除內心的自卑感(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點太一的影子)。一部傑出的作品,不只能為觀眾帶來娛樂,也能通過劇情與角色,提出對生活的觀察與反思!
.
《奇巧計程車》的人物寫得立體鮮明、事件與議題不會流於扁平呆板(充滿著灰色地帶,引導觀眾思考)、劇情峰迴路轉,不斷拋出新的轉折,而且都有好好收線。最後一集有一幕戲,甚至看得我熱淚盈匡,在此就不爆雷了,只能說編劇實在很用心,前面幾集看來無關緊要的畫面,最後竟能串在一起,相互呼應,將這部作品拉高到日本社會集體失落的隱喻。至於本劇的結局,也絕對是...啊啊啊啊啊啊!讓人尖叫!!(#會有續集嗎?還是就停在這個恐怖的結局上?)
.
總之,不要看《奇巧計程車》的畫風那麼可愛,就以為這是給小朋友看的動畫,NO、NO、NO、NO、NO!有點年紀的觀眾看《奇巧計程車》,應該不會失望,甚至能在這部作品裡,找到跟自己情感相似的共鳴。
.
最後,太一這個名字聽起來很耳熟,想了一下,《#喜劇開場》裡的國文老師,剛好也給他剛出生的兒子取名為太一。這個名字後來被自己的學生酸說一個教漢字的老師,居然給兒子取了一個筆劃這麼少的名字,實在有點偷懶,哈哈。
為什麼 要打 耳 洞 在 琳達公主的廚房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美國加州6月15日宣佈終結疫情警戒,餐廳、賣場開放100%容量,取消社交距離,已接種疫苗者在大多數場合都不必戴口罩(醫院或搭乘大眾交通工具還是需要戴)。
不過雖然開放了,我們出門還是都會戴口罩,歪嘴雞辦公室的同事們也都還是戴著口罩上班。
上週末歪嘴雞去Costco補貨牛排和紅酒,他說Costco已經沒有強制規定客人要戴口罩,但賣場裡面大概60%的人還是戴著口罩。
前幾天歪嘴雞要我去問我朋友既然警戒解除了,今年July 4th要不要辦烤肉趴?
➰➰➰➰➰➰➰➰
我朋友的女兒生日剛好跟美國國慶日July 4Th同一天,所以她都會在這一天辦烤肉趴,每一年參加的人幾乎都一樣,大家一起幫她女兒吹蠟燭,然後一起在前院看煙火,連續辦了超過十年的烤肉趴,從來沒間斷過,一直到去年因為四級警戒才停掉。
以前覺得每年聚會烤肉看煙火是很稀鬆平常的事,反正每年都會聚一次,而且我和朋友住很近,五分鐘車程而已,想見面一通電話打來,我和她就會跑去餐廳從早餐吃到午餐,咖啡一直續杯,續到一直跑廁所,聊到該接孩子放學才離開。
現在想起來才覺得以前的日子好值得珍惜,原來曾經視為理所當然的有可能一瞬間就被奪走啊!!
➰➰➰➰➰➰➰➰
我對歪嘴雞說你怎麼那麼厚臉皮,就算現在警戒解除,人家也沒有義務辦烤肉趴啊!
歪嘴雞彷彿耳朵沒有耳洞聽不見我說的,繼續魯小說妳就去問一下有什麼關係。
我再罵他要問你去問,我才沒那麼厚臉皮,然後我就不理他了。
沒想到昨天收到朋友的訊息:「BBQ詢問停不了,July 4th BBQ back again,6點準時開爐!!」
原來夭飽吵的不是只有歪嘴雞,其他人早就發動了,被關了15個月大家真的悶慘了!!
➰➰➰➰➰➰➰➰
加州2020年3月20日領先全美率先進入疫情警戒,疫情最嚴峻時,洛杉磯單日新增超過1萬5000例,去年底疫苗問世,歷經6個月普遍施打,從看不到曙光的四級警戒慢慢熬到降到三級,再到二級,再到開放,這段路走好久。
目前加州已達到全部人口55%完整接種疫苗,疫情得以控制下來。
從一開始我說要去打疫苗有人說不安全不要打,到現在每天都看到新聞在吵疫苗不夠,這新冠病毒真的徹底顛覆全人類的生活。
我的爸爸,78歲的顛勇伯先生,6/17已經去打了疫苗,我83歲的婆婆上星期也去打了,目前兩位老人家都安好,讓我們放心不少,你們家中的長輩們也去打疫苗了嗎?
#照片說明:剛剛找出一張2013年烤肉趴的照片,還順便找到幾張2013年拍的照片,那時陳董小學五年級,姐姐九年級,歪嘴雞體重147磅。
我記得當時陳董為了學校話劇公演努力背了四個角色的台詞,我問他為什麼要背四個?他說因為他要確定他一定要得到一個角色。
懂得分散投資的孩子真是棒。
姐姐那時已經是戴牙套的最後一年了,那時她剛剪瀏海覺得自己很呆,我說好可愛給馬麻拍一張照片,她就做了鬼臉。
那一年也是我成功減肥20磅,並且拉著歪嘴雞一起減,歪嘴雞也成功減了10磅。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陳董要升大二了,姐姐大學畢業一年也在工作了,歪嘴雞體重也變成164磅了。
為什麼 要打 耳 洞 在 吳鳳Rifat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從20 歲到現在都戴耳環,當然我的耳環讓女兒們也很好奇。尤其是大女兒Ekim 很常問我:為什麼戴耳環?前陣子她幾乎每天戴假的耳環給我們看。
過了幾天,她主動開始說爸爸我要真的耳環,跟你和媽媽一樣。我告訴她真的耳環需要打耳洞,如果不怕一點點痛的話可以。她說沒問題!所以那一天我跟老婆就帶她先去剪頭髮,再打耳洞😁
她有些害怕但又勇敢😂 身為她爸爸我也紀錄這個幸福的時刻,她有了真的耳環之後常常看鏡子覺得很漂亮,還視訊中給土耳其的姑姑看😊 我是很尊重她的任何一個選擇,不會阻止她。也許一些人覺得她很小,不需要耳環。不過對她來說想要漂漂亮亮,我就支持她。我將來也要保持一樣的態度來給她屬於自己的世界❤️
#吳鳳 #台灣女婿
FOLLOW 吳鳳 Rifa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ifatkarlova/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ifatshowman/
Website: www.rifatkarlova.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b_a2zxmk3I/hqdefault.jpg)
為什麼 要打 耳 洞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十大歷史謎團」介紹
訪問作者:郭箏
內容簡介:
諸葛亮是第一個想建長江三峽大壩的人?
項羽火燒咸陽,是因為秦始皇陵中藏有十萬個厲鬼?
鄭和七次下西洋,卻過不了「鴻海」?
《水滸傳》的作者白天寫小說,晚上偷跑出去犯案?
怪俠小說家、知名電視電影編劇郭箏
上下千年縱深文字海,揭帝王將相、才子英雄的底!
他從小跟著史學家祖父陶希聖讀水滸、看三國,書櫃總有一整套二十五史坐鎮,長年潛泳於浩瀚書堆,通透正史與野史,總是能從文章的裂縫中看見「怪事」:有人漏說了什麼,有人瞎掰了什麼,讓斯文人變莽夫,好漢背上千年黑鍋,流氓混成了高貴的皇帝!
歷史的「真相」只有一個嗎?啟動根植於史料的想像,從秦漢一路解鎖到元明,謎團一個接一個蹦出:
義大利犯罪學家切薩雷.龍布羅梭指認劉備乃是「天生型罪犯」?
他的拜把兄弟大鬍子張飛其實是高帥文青?
元朝是歷史上的好萊塢時代?
春秋時代的編劇比現在的編劇更會灑狗血
劉備廣受軍閥歡迎,是因為他擁有一萬多輛超級跑車?
史上最荒謬的兩個笑話:赤壁之戰與淝水之戰
劉邦踢兒女下車的真相是……
§*§*§
謎題提示:
☆秦朝是怎麼滅亡的?
關鍵存亡之戰,才一統天下十二年的大秦帝國禁衛軍不見了,最後替秦王出征的是囚犯,指揮官竟是會計和牢頭!勇猛無敵的秦朝精兵去了哪裡?
☆劉備是什麼樣的人?
三國英雄輩出,劉備窩囊又老打敗仗,這個愛哭鬼憑什麼受愛戴?張飛的書法造詣深厚,白面無鬚,斯文秀氣;趙子龍才是體格魁梧,方面大耳的壯丁。
☆赤壁之戰在打什麼?
曹操本來根本不想打這場戰,號稱八十萬水軍,原來全都不是他的。那麼,他為什麼要打?
☆北宋為何瞬間崩潰?
北宋是中國歷史上最被看扁的朝代,疆域小、軍事弱,皇帝還被綁架。但宋朝文明程度遠遠超越前代,資本主義已萌芽,如繼續發展,很可能會是世界上第一個民主共和國。
作者簡介:郭箏
本名陶德三,1955年生。現專事劇本與小說創作。
1980、90年代活躍於文壇,曾獲洪醒夫小說獎。以筆名「應天魚」出版武俠小說《少林英雄傳》;以筆名「郭箏」出版短篇小說集《好個翹課天》、《上帝的骰子》,長篇歷史小說《如煙消逝的高祖皇帝》、《大話山海經》,以及武俠小說《鬼啊!師父》、《龍虎山水寨》等。
劇本作品包括:《赤壁》、《挖洞人》、《去年冬天》、《國道封閉》與《彈子王》等。曾七次獲新聞局優良電影劇本獎,以及法國杜維爾亞洲國際影展最佳編劇獎。
出版社粉絲頁: 印刻文學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oCW8paCajI/hqdefault.jpg)
為什麼 要打 耳 洞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9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僅剩五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 8/2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六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我們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期盼能夠陪伴你每天進步一點點。
如果你也想要每天都有所進步,那就歡迎訂閱我們的頻道,YouTube的朋友,別忘了要打開小鈴鐺哦!
在偵探片裡面,我們常常會看到那些說謊的人,他們會眼神閃爍、坐立難安或者是手心冒汗。
然而在真實的生活裡,要去看出一個人是否在撒謊,這其實是比你想像中的還要來的困難很多!
就算是受過訓練的專家,要看穿謊言的準確度,也比只隨機猜測,也就是瞎猜哦,稍微高一點。
所以呢,法院不會輕易的透過測謊機得到的結果,作為證據,只能作為參考;因為呢,像這樣的測試,它會缺乏判別謊言的標準化審問過程。
那你可能就好奇了,到底要怎麼樣提高正確率呢?其實有個方法,你我都做得到,就是對於那些可疑的說辭,多進行一些討論!
在芝加哥大學的心理學家他們發現哦,比起隨機猜測,或者是個人的單獨判斷,有一群人共同的檢核、討論、評估,這樣的說辭是否為真,它其實是更值得信賴的。
這個研究發表在2015年6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這本期刊裡,在這個研究裡面哦,受試者有兩個情境,分別是獨自或者是跟他人一起觀看,一些陳述的影片。
在看完之後呢,要猜測這個裡面說話的人,他們說的是真話,還是謊言?
結果分別進行36次的測試,結果之後發現哦,在判別「真話」上面,有一群人一起看,一起討論的團體分數,跟個人單獨觀看的結果,是不相上下的。
但是呢,如果從判別真話,變成是判別「謊言」的情境,那麼在正確率上的表現,團體一起評估、一起觀看,就會比個人單獨觀看,高了8.5%。
而且哦這個團體,不管是大團體還是小團體,也就是不管是三個人一組,還是六個人一組,他們對於判別謊言的正確率,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這個研究的作者之一,叫做「克萊恩」,他就認為團體會出現這樣的些微優勢,是因為在交談的過程裡面,浮現出了一些洞察和頓悟。
也就是人們藉由跟他人討論自己的觀察,而獲得了新觀點,並且增進自己的理解;如此一來啊,正義的天秤可能會依情況重新做調整。
比如說,芝加哥羅耀拉大學的心理學家~廷德爾。他就認為,法官要求陪審團客觀的考量證據,還可能明白的告訴他們,要評估證人是否誠實。
有了這樣的一個提示,審議的過程就會更可能的,去關注這些證詞是否可信;於是在陪審團之間,就會花一點時間跟心思,去討論這個證詞是否可靠?
透過這樣子呢,就會做出相對更正確的判斷。但當你聽到這裡,有這一系列的研究,並不是要鼓吹你去從眾,別人說什麼呢,就跟著去跟風。
而是當你面對一些場合、一些情境,你感覺對方的說辭有一點可疑,你說不上來哪裡不對勁,但是就是感覺怪怪的時候…
這個時候呢,多跟與會的人一起討論,這個說法可以怎麼想?可以怎麼理解?那是肯定會有幫助的。
所以在我自己教學的過程當中,特別是【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這門課,特別是針對那些需要常常跟別人做溝通、談判、協商的朋友。
我說越是重要的談判,越是重要的溝通或會議,你千萬記得,如果可以的話,找你的夥伴跟你一起赴會。
為什麼要這樣子呢?就算你身旁的人,在會議裡面都沒有張口說話,但是多一雙眼睛、多一雙耳朵。
在會議之後有一個人可以彼此討論,你們聽見了什麼,看見了什麼,可以有什麼判斷?那一定會比你單靠自己的主觀感受,或直覺來進行判斷,來得準確更多。
所以呢,如果你現在的處境,就是面對你的合作對象的時候,老有一種心神不寧,不靠譜、說不上哪裡不對?
但是呢,又很難完全真正信任對方的狀況,那麼在下一次要洽商合作的時候,不妨多找幾位同事一起討論,一起參與。
或許你就可以從他人的觀察跟回饋裡面,給你一些更有價值的參考跟判斷,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還有Podcast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也希望你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並且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
然而要是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內容談到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這一門課。
這門課會有系統的方法,讓你學會怎麼樣看懂、聽懂,對方的言下之意,跟言外之意;並且透過好的問句,來一步一步的達成你所想要跟對方達成的共識。
最近一期的高難度對話課程,是在7月4號開課,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名額也在倒數了!
期待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希望我能夠在7月4號的教室裡見到你,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6oxyfmKcMg/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