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的創傷,得被踩到才會發現】
大約一兩個月前的某天晚上,輪到我做飯。蕃茄和傑克在客廳那邊的地板上玩,我在廚房覺得有點浮躁。等我把菜都燒好,東西都端到餐桌上,喊了「晚餐好了可以來吃」以後,逕自坐下來等。
傑克跟蕃茄還在用樂高玩數學,嘰嘰喳喳講個沒完,等了一陣,覺得亂無趣一把的,我就自己吃了起來。
吃沒幾口,一大一小一邊聊一邊往餐桌這邊過來,蕃茄很顯然還陷在話題裡,雖然坐下來了,但是腦袋轉個不停。
「5+15是20吧?再問我一題!」
「15+15呢?」
「嗯⋯⋯等我一下唷!」
蕃茄離開座位,到地板上拿了一把樂高回到餐桌,開始排來排去不知道在幹嘛,手肘動來動去,隨時有機會把碗或餐具掃到地上去。我皺起眉頭,把碗跟餐具都移動到遠處,覺得很煩。玩具根本就不應該拿到餐桌上的。
「這樣是5+15⋯⋯這樣是5+17⋯⋯爸爸你看!」
我沒好氣地出聲制止。
「可以不要玩這些東西嗎?吃飯就專心吃。」
蕃茄嘆了一口氣把樂高推到旁邊,終於拿起筷子夾了一片蘑菇,正要送到嘴裡,突然又放下來。
「1+2+3+4+5也等於15嗎?」
「對喔。」
夾了東西準備吃,想到什麼要講就又停下來,傑克回應他之後,蕃茄就更開心,腦袋又繼續轉,回頭夾起剛剛的菜要吃,又放下來講新的數字⋯⋯。就這樣不斷循環不斷循環不斷循環,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越來越投入,我心裡的火也開始越燒越旺越燒越旺越燒越旺。
莫名其妙這什麼吃飯的規矩,都坐下來十分鐘了連一口都沒吃,老是讓小孩養成這種習慣,邊摸邊玩邊吃是要吃到什麼時候?每隔一陣子就要來一次真的是煩死了!
「55是1加到10嗎爸爸?」
「可以專心吃飯嗎?」
「爸爸,55是1加到十嗎?」
我極度不爽地瞪著傑克,示意要他快點阻止這個小鬼繼續囉唆下去,沒想到傑克扒了兩口飯,說了「我想一下喔」,就站起來從旁邊拿了紙筆回來,要在餐桌上算給蕃茄看。
「啪!」
我的理智瞬間斷線,直接從傑克手上搶走紙筆,重重放在旁邊桌上。
「你幹嘛啊!」
「還好意思問我幹嘛???他就已經沒在吃了,你還拿紙筆來是什麼意思??再算下去是要吃到什麼時候????吃個飯可不可以專心一點不要在那邊東摸西摸搞一堆有的沒的????」
我氣到大聲尖叫。傑克看著我好一陣子。
「我是覺得你之前就開始在生氣了。」
「有可能啊!我就累了你們還在那邊囉囉拉拉胡說八道,煩死人了!隨便你們啦,你們愛弄到幾點就弄到幾點,愛怎麼吃就怎麼吃,不要拖我在這裡!」
小孩沒規矩就算了連大人都加進去胡鬧是怎樣?我把剩下的幾口飯「唰唰唰」一口氣全吞掉,摔下碗筷,頭也不回走進房間,關門。
***
我個人認為,在理解「為什麼會造成創傷」之前,比這更重要的事情是「辨認出創傷反應」。所謂的「創傷反應」的意思是,這個人現在處在一個特別的狀態下,他的傷口被掀起來了,所以他整個人的思考跟反應都亂掉了,不能跟平時的狀態相比。
類似當你左手臂上有一個傷口,結果朋友從旁邊走過來隔著袖子「啪」地一聲就拍下去,你只能「幹!!!!!!」,然後抱著手臂蹲下來好半天都說不出話來的狀態。
當我們心裡的傷被碰到的時候,我們是會有類似的強烈反應的。但是這個反應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如果對於「創傷反應」的表現沒有概念,我們會誤以為「我/這個人的個性本來就這樣」。
當我們把「創傷反應」誤認為「個性」的時候,我們就很容易認為「我好好的」,或者是「這個人好好的」,只是個性需要改一改而已。這樣的後果就是,我們一直以為被體罰或是被辱罵的孩子們都「好好長大了」。我們辨認不出來自己或者是周遭親友身上留下來的後遺症,所以摸不出怎麼跟彼此相處,也不知道該如何去溝通。
這種情況下,我們也很容易認為「創傷」是那些受到虐待或是性侵的人才會有的遭遇,而錯失了讓我們療癒自己,或者是調整自己教養方式的機會。
對我而言,「療癒」,還有「成為跟父母不一樣的家長」這兩件事情,是必須先從「清楚看見自己身上的傷痕」開始的。
在《創傷的智慧》紀錄片的官方網站上,除了幾位專家的對談之外,Dr. Gabor Mate還提供了12段影片詳細談論「創傷」。在第一個單元《了解創傷》裡,他有幾段描述我覺得非常精彩。因為他是口述,有時語句會有些重複瑣碎,以下是我精簡過後的翻譯:
『「創傷」這個詞彙來自於希臘文的「受傷」。所以創傷是一種傷害。如果你用傷害的譬喻來思考,一個傷口的自然特徵是什麼?也許你可以說,創傷有兩種特徵。一個是當傷口被劃開,還很燒灼的時候,他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如果你去碰它或者是他被什麼碰到的話,是非常非常痛的。所以從這個概念去理解,創傷其實是一道還沒癒合的傷口。
舉例來說,在現在這個當下,有人不理解你,你感受到心痛。其實,「有人不理解你」這件事本身其實沒什麼讓人痛苦的事。如果你能理解自己,「有人不理解你」就沒什麼大不了的。如果我現在對著你說匈牙利語,或者倒過來說,如果你現在對著我說芬蘭話,或者保加利亞語或阿拉伯文或希伯來文或俄文,我根本沒辦法理解你,對吧?但是這不會讓你覺得很心痛。你只會認為,喔這個人不會說這些語言。「有人不理解你」這件事本身不會讓人心痛。
然而,在人生當中,有一個時期,不被了解是非常痛苦的。當你是一個幼小的孩子,你需要被理解,但是沒有發生,而這樣的狀況傷害了你。於是現在有人不理解你的時候,真正被碰觸到的是那個傷口。所以才會這麼的敏感。因為在你的心裡,有一個傷口,還有不被理解的恐懼。這就是我所謂的傷口的敏感性。你只是碰了一下然後就「唉唷」,痛死人了!但是我們感受到的這些痛苦,他們跟當下沒有關係。他們其實跟過去有關。而這裡真正的教導是,我們在當下感受到的痛苦,其實是來自過去的傷口。我們背負著這些創傷而他們被當下的事件碰觸到了,所以我們覺得很痛。接下來我會讓你看見,幾乎每次你在感到不舒服的時候,都跟當下的事件無關。這跟過去有關。跟你的創傷有關。
所以第一件事,是他的敏感性。第二件事情是,他感覺很像是裂開來一樣。當我們身上有傷口的時候,會形成疤痕組織。疤痕組織負責保護傷口,他會用某些比較堅硬,比較厚實的組織來替換原本的組織,把傷口周圍的組織重新密合起來。這樣一來身體就可以繼續運作。但是疤痕組織的天然特性是什麼?他確實有保護作用,但是他同時也非常的堅硬。當你觸碰它的時候他非常不敏感,幾乎沒有什麼感覺,因為疤痕裡沒有神經末梢。同時它也毫無彈性。僵化。他是束縛性的。
所以「創傷」既是一個未癒合的傷口,同時也是疤痕組織。這個部分讓我們過度敏感,過度反應,相對於當下的刺激來說。但是這個部分也同時很僵化、堅硬、遲鈍、讓我們毫無感覺,無法成長。疤痕組織無法繼續生長。疤痕組織不具有彈性。」
我從Dr. Mate這一段的描述當中理解,就是因為「創傷」的保護性,會讓我們某部分的自己變得遲鈍和僵化,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坐在沙發上捧著一杯熱咖啡,輕輕鬆鬆地回想自己的童年,用這樣的方法去摸索我們的心理是否有留下創傷,因為他已經被傷疤遮蓋住了,我們會自動跳過,覺得「很好啊都沒問題」。
心理上的傷口,只有在被一腳踩上去的時候,我們才會發現原來這裡有一個很深的洞。
也就是說,如果發生了某一件事,這個人,或是我們自己做出來的反應,激烈到不成比例的時候,就表示這很可能是一個「創傷反應」。我們會這麼激動,就是因為這是一個「幹!!!!!!」的時刻。
聽起來好像很抽象,但是生活當中其實隨處有例子。
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幾年前一個很大的新聞,花蓮有一個檢察官,因為懷疑女兒在幼稚園被霸凌,帶著警察直接衝進女兒的學校。當時我對「創傷」還不是很理解,但是內心裡有一個強烈的直覺:「這個爸爸很有可能自己曾經被霸凌過。」因為他自己有過那樣的經歷,一想到女兒可能會遇到相同的事,他的情緒就完全失控了,淹沒自己的理智。
另外就是在DCard或者批踢踢上,時不時會看到有人求助,說自從有了小孩之後,發現配偶原來脾氣非常容易失控,一些小事就對孩子大吼大叫。雖然事後都會表現得很懊悔,也知道自己不應該這樣,但是還是一直發生。
以上的兩個例子,我都看到網路上許多強烈批評的留言,認為他們太誇張,這麼大的人了還不知道怎麼控制情緒,也不少人認為這種人就是應該要「放生」,讓們知道沒人有義務忍受他們這種爛脾氣,尤其他們還傷害小孩。
我同意他們的反應過度,也同意他們的行為會傷害到孩子,但是我不同意任意下結論這些人是「不知道怎麼控制情緒」或是「判斷能力有問題」。他們有可能是因為心理的傷被踩到了,所以失控了,指責他們管理自我的能力,等於是在要求一個人被打到鼻梁的時候自我控制露出微笑一樣。
同時,一個人的傷口會被碰到,是因為跟別人的距離很近。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沒有想要跟別人的內心靠近的時候,他內心的傷口是不會被掀開的。為什麼這些情緒很失控的人總是「欺負」身邊的人?或者為什麼我們有些雷總是只會被身邊的孩子或者配偶踩到?因為我們很想靠近他們。但是在接近的時候,就是會有傷口被撞到的風險。
當我們理智斷線的時候,我們是否有能力可以看清,觸發我們的究竟是什麼?真的是我們以為的「我就是受不了孩子吃得桌面亂七八糟」、「我就是無法忍受小孩說話沒禮貌」、「先生/太太就是想要故意氣死我」嗎?
***
回到開頭的故事吧。
當天我氣呼呼地回到房間之後,心情依然極度惡劣。我確實覺得我的反應很大,但是想來想去也沒什麼頭緒,就以「應該就真的是太累了」作結,不再去鑽研什麼了。
幾天之後,我跟傑克一起看完《創傷的智慧》記錄片,我一邊估狗Dr. Mate的個人經歷,一邊跟傑克聊天。
「欸,剛剛電影裡不是說,有『成癮行為』的人都是因為心裡有一些痛苦需要轉移嗎?」
「嗯嗯,是啊。」
「這裡有一句Dr. Mate的話很有趣,他說『90%的人都有成癮問題,剩下10%的人是在欺騙自己。」
「那不就全部的人都有了?」
我想了想,坐直了身子問。
「如果這句話是真的,你覺得你對什麼事情上癮?」
「呃,我不是很確定。晚睡算嗎?我對晚睡上癮。」
「好像是耶,你真的一直都很晚睡。」
「那你呢?」
「我喔,我覺得我好像對聊天上癮。」
「有,我覺得有。你最近聊得滿誇張的。」
我安靜下來,開始思考。我最近確實在網路上聊個不停,有的時候還會帶ipad進去廚房,邊聊邊煮飯。雖然我知道這樣很危險,也無法專心,可是,我就是沒有辦法停下來。如果這個真的是我的「上癮」,那我是在轉移什麼樣的痛苦呢?
胸口突然一陣糾結,想起那天蕃茄滔滔不絕邊算數邊吃飯的那個晚上,我看著他跟傑克熱烈的互動,渾身不自在,內心的火焰越燒越烈的刺痛感。我以為我是因為蕃茄吃飯不專心所以被惹毛了,但是其實我是因為他們兩個人好熱絡,把我晾在一旁的情境,把我的創傷喚醒了。
從小我在家裡就是比較笨的那個,因為我擅長的是沒有用的文科,就算我功課不錯也沒有用。弟弟從小就數學腦,高中還進數理資優班,腦袋跟爸爸一樣好。每次吃飯談到課業,我就只能坐在那裡埋頭吃自己的東西,聽爸媽不停稱讚弟弟,吃飽以後默默離開。
現在我長大了,我不怕你們了!我不接受這樣的對待了!我可以摔碗筷不用忍耐了!!你們不敢再這樣對我了吧!!!
當下的我根本沒有發現,眼前的人早就已經不是爸媽和弟弟,是傑克跟蕃茄,他們只是聊天聊得很開心,他們沒有不在乎我,也不是故意要忽略我。
「創傷」就是像這樣隱藏在我們生活中的細節裡,難以察覺。必須要刻意往自己的內在探索,才能逐漸辨識出來。
不過,只要記得Dr. Mate說過的:「幾乎每次你在感到不舒服的時候,都跟當下的事件無關。這跟過去有關。跟你的創傷有關。」用「驗證看看這句話是不是真的」的想法來讓盛怒下的自己停下來,觀察「現在的我到底在氣什麼」。就算沒有辦法當下就釐清,(我也一樣沒有辦法),都是在累積一個重要的線索,幫助我們一步一步摸清楚自己的內心。
先說到這裡,下回再繼續分享!
--
歡迎到以下連結匿名留言:
https://padlet.com/tomatogreenlife/5njdu44phvgf6rrn
同時也有1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DeerDeer米鹿,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搞不懂男友 / 女友在想什麼? 交往狀況好像出了問題卻無法解決? 想找個人說話問意見卻找不到? 寫封信or訊息到 #米鹿解憂信箱✉️吧? - 也許是 #米鹿說 這個IG單元 說多了 這段期間也常收到各式各樣的訊息 有的人說面對著一個沒結果的單戀💔 有人面對著不知道該不該放棄的遠距離 有的人面對著和自...
為什麼 會 讓 人有 距離 感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送完小孩上學,回到家附近的十字路口等紅綠燈時,突然聽見生氣的怒吼聲,於是我抬頭看,印入眼簾的畫面是,一個中年男子對著騎腳踏車的老人家低吼表達不爽。
由於上學時間,那個路口的人行道上擠滿了人,有小學生和送孩子上學的父母們,也有不少要往捷運方向趕著上班的人,因為那個人行道位於捷運沿線下方,平常就會有許多腳踏車經過。
我沒實際目擊經過,但聽起來像是老人家沒有控制好距離碰撞到那位中年男子。
老人家:「我不是故意的,我已經跟你說對不起了。」
只聽到中年男子以不高興的語氣道:「那要不要我也撞你一次,再跟你說對不起,你覺得有用嗎?」
老人家繼續道歉,男子走了幾步又回頭繼續罵。
當下我忍不住在內心嘀咕:「有必要這麼兇嗎?事情有這麼嚴重嗎?」
甚至還有股衝動想要出面幫忙緩頰。
但我突然意識到,剛剛自己的第一反應,竟然是在心中評判那名中年男子,因此我立刻從這外在事件抽離出來,拉回到我自己身上。
事件的發生本身是中立的,他們有各自的立場,彼此所產生的情緒也不是問題,若是我看待的角度是把它當成問題,那便是自己的課題了。
雖然中年男子看似沒事,但也許他真的被撞得很痛,或是他本來就有舊傷也說不定,我所看到的不過就是表面。
我開始在內心問自己,為什麼會認為中年男子的情緒是過度的?另一方面,為何我會擔心老人家,認為他需要幫忙呢?
事實上,沒有所謂「恰當」的情緒,情緒本來就是很個人化的產物,對錯的標準因人而異,更非有著明文規定說:若某事發生應該產生A情緒,如果遇到某狀況就需對應B情緒。
若是心中有所謂的「合理的情緒」,往往都是在我們成長過程中基於社會化的需求,或是渴望得到身邊人的認同與愛,而學會用理智壓抑及控制,於是漸漸地養成「正常」的反應模式。
我想,那樣一個場景,大概是挑起了我面對衝突的恐懼。
但與其說那是雙方的衝突,不如說是一方在發洩情緒。
不禁讓我回憶起幼時,基於我的原生家庭一家四口情緒中心都空白的原因,沒人願意正面起衝突,因此我想不起任何爭吵的場面,但卻留存著爸爸因為自己生悶氣,砸爛椅子、敲壞門把或是冷戰離家幾天不說話的印象。
我不確定當時的自己是如何面對消化又產生哪種信念,但現在回想起來,我猜應該是一種,原來我不能依靠爸爸保護的心情吧!
那名中年男子與老人家發生的狀況,之所以會勾起我的反應,大概就是因為我投射過往對爸爸情緒的不諒解(中年男子),以及想要保護過去的自己(老人家)。
總之,我們家所有人的情緒就是以暗潮洶湧方式在進行的,用一種詭異的方式維持著平衡,導致我好像也沒有學會如何安置自己的情緒。
長大後也就毫不意外的再度踏入舒適圈,選擇一個情緒中心剛好也空白的伴侶,持續上演著平和沒有衝突的假面人生。
好在我生了一個情緒權威的顯示者女兒,她上天下海的情緒逼著我面對自己心中的憤怒。
一次一次闖入理智嚴守的門,把我逼到情緒的盡頭,讓我看見原來自己還有如此不同的面貌,原來自己還有如此高漲的情緒。
老實說,我也還在練習接納女兒各種脆弱敏感的情緒,也在練習退一步看待火山爆發的時刻。
宇宙就是藉由這樣的事件來提醒我,再次面對過往,我才能更友善地與自己情緒共處,也才能換給女兒更多的情緒空間吧!
為什麼 會 讓 人有 距離 感 在 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提問的威力》
跟這一本書相見恨晚了…
我們都知道現在與客戶溝通新的趨勢是利用coaching, 教練式的方式來進行. 也就是說不會直接跟對方告知答案, 而要引導客戶自我向內思索, 找到動機, 尋求解決方式
但是, 很多人都覺得這一種互動是一種過於理想化而又兜圈子的模式. 一般而言, 自認為自己越專業的人, 越會不屑於這類技巧. 因為他們覺得: 這種方式高估了客戶的思考能力, 與小看了自我的專業權威: 他們如果自己會想, 就不會把自己弄成這樣了啊! 但是, 無數的生理與心理研究都告訴我們, 人自我成長的能力是有無限可能的, 很多時候, 他們就只是缺乏一顆可以指引正確方向的星辰而已
任何同樣的經驗都無法100%的複製到其他人身上, 從訓練, 習慣, 工作, 到生活方式等等. 他人的成功可以當作參考, 但是一昧的模仿, 失敗是遲早的事情. 因此我們現在才會開始利用一些有系統的提問方式與客戶互動
直接告知對於會員而言, 是被動的. 在現在這個社會中, 從網路的各種平台, 電視廣告, 以至於其他的大種媒體, 我們每一天都會接觸到海量的資訊, 任何問題都會有”專家” “達人” 或是 “權威” 來告訴你應該怎麼做. 久而久之會產生很多問題.. 首先就是讓人們主動思考的機會越來越少, 大家都追求迅速, 即刻的解答, 所以往往忽略了探知過程, 而這個過程, 往往才是決定答案是否正確的關鍵 (例如:急速瘦身?) . 其次, 越是這種伸手黨所可以得到的資訊, 反而會更加令人焦慮… 怎麼大家的說法都不一樣? 那我到底該聽誰的? 比較壯的人? 比較漂亮的人? 比較有錢的人? 還是粉絲數量比較多的人呢?
所以在這個世界之下, Coaching的技巧就越來越重要, 你不一定要取得
ICF(International Coaching Federation) 的執照, 但是假如我們可以將這一些技巧利用在日常生活中, 在包涵了健康, 生活, 工作, 或是兩性方面的體悟就會更加的不一樣
不過, 最大的問題就是: 這些理論我都知道, 但是實際上我想與人做諮詢溝通時, 腦袋一片空白, 不知道應該要問哪一些問題? 這一本書, 就幫我們整理出來了一些最基礎的問題, 可以說就是一個工具庫, 在一開始對於提問 (特別是開放式提問) 技巧還無法很好掌握時, 可以提供一個非常好參考
本書分成了五大部分:
一. 前期準備
為什麼要提問? 作者總結出來了五大原因
1. 沒有人比自己更加了解自己: 自己的經驗, 成長歷程, 與個性喜好自己最清楚, 可以說我們自己就是自己的專家, 他人是無法體會的
2. 有利於客戶接受教練: 根據研究表明, 人們對於自己做出的決策往往執行力更強, 效果也會更好. 因此採取提問的方式挖掘出客戶自己的看法, 效果也會更加積極
3. 可以增強客戶的自信: 很多時候我們想徵詢他人的意見背後的原因只是我們對自身做出的選擇不夠具有信心. 而教練透過認同客戶想法的這個過程, 就可以給予他們絕大的信心
4. 可以增強客戶的領導能力: 如過透過賦能, 讓客戶產生了自我掌控能力, 就可以幫助他們習慣於化被動為主動, 與挑戰正面迎擊, 近一步提升責任感
5. 可以增強教練與互的信任感: 我們透過提問, 深入地理解對方, 會讓彼此的關係更加的密切, 更有助於他們發生實際上的行為改變
而在這一部分當中, 作者指出了一個連我都常常犯的錯誤, 就是過度使用”為什麼” . 我們都知道在溝通的互動當中需要使用開放式提問, 讓對方盡可能地提供資訊, 所以會不斷重複”你為什麼有這個想法? 你為什麼這樣做? 你為什麼做那樣的決定?” 但是, 過多的”為什麼”反而讓人焦慮, 因為在言語習慣上, (不管東西方) “為什麼” 多少都帶了一些指責情緒在內. 所以, 必須要適當的重新組織問句 (reframe) , 將”為什麼” 改成”是什麼”, 例如: 你產生這個想法的原因是什麼? 感覺就會容易接受得多
二. 教練過程
對話時, 善用GROW(Goal 目標, Realistic 現實, Option 選項, Will 意願) 與 SMART (Specific 具體化, Measurable 可測量的, Attainable 可實現的, T 時限) 來釐清客戶的期望以及願景
而在整個打造行動計畫需要使用漏斗式提問: 一開始盡可能地讓客戶把所有想得到的東西全部說出來, 確認沒有任何遺漏的部分, 之後漸漸地去蕪存菁, 將無法達成, 或是缺乏支持的選項去除掉, 最後留下來的才是最切合客戶本身的方案
其次, 要預先識別障礙. 建立成功行為最大的敵人就是所有的挑戰, 包含了自己的惰性, 時間的管理, 外在的誘惑, 壓力的累積等等. 如果要順利取得效果, 就要事先將所有可能出現的狀況做好設想, 擬定應變對策. 且戰且走的心態通常是一個看似完美計畫開始崩潰的根本
三. 生活教練- 發現人生的意義
教練需要幫助客戶建立他們的”人生目標” , 而人生目標就是根據自身的天賦與經歷, 嚮應外在世界的感招, 同時實現自己的價值, 得到長遠的幸福與滿足 (就是黃金圈理論中最內層的”為什麼” )
首先, 我們要花一點時間幫助客戶從新認識自我, 分析過往經驗以釐清本身的價值觀. 接下來找到對於生命某些事情的熱忱, 藉此建立自我的人生目標
教練需要從正面與反面持續的確認這些目標與客戶內心之間的關聯, 從內心出發向外延伸, 了解他們在家庭, 工作, 甚至是社會中最適合扮演的角色, 進而放大他們的優點, 讓他們在自己擅長的環境中可以更加地發揮自我價值
四. 生活教練- 擁有美好的人生
當客戶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後, 下一步就是探討要如何達成? 他目前離他的理想有多大的差距? 要達成目標, 需要哪一些努力? 資源? 支持?要忍受多少的不適? 有沒有適當的壓力管理技巧?
教練的工作, 就是讓客戶與實際夢想之間的距離縮短, 叉路減少. 但是即便是直線, 也必須要慢慢走, 欲速則不達. 這一個觀念是教練雙方都必須要具備的
五. 高端教練技巧
這一部分談到了在提問之後, 教練所應該要注意的部分, 包括了
1. 給予肯定: 肯定客戶過去的努力, 肯定客戶目前的決心, 也要肯定客戶未來的成功. 所謂的肯定不是盲目的灌迷湯, 而是要能夠讓客戶相信目前發展方向的正確, 與自我效能的打造
2. 正確的決策: 作者提供了十三種幫助客戶做決定的方式 (在此就不贅述), 並且要讓決策者拋開個人主觀的想法, 以不同的視角來檢視當下的決策是否合理, 若有任何不確定, 進行決策權衡的分析
3. 培養習慣: 就如同”原子習慣” 裡面提到的, 要養成新的習慣, 必須從微小的行為開始, 而要確保這些小行為的出現, 外在的刺激控制就格外的重要. 教練需要與客戶一起來選擇最佳的方式以達到”提醒” 的效果, 更應該要討論是否要建立問責機制
4. 勇於挑戰: 雖然教練是絕對與客戶站在一起面對問題的, 但是, 適當的挑戰客戶, 可以讓他們更加的積極與投入. 同時鼓勵客戶開啟想像力, 尋找其他的可能性
5. 改變視角: 幫助客戶以宏觀, 他人, 時間的視角來看待自己的挑戰
6. 自省: 很多人有很強烈的動機與非常果斷的執行力, 但是這些人往往也缺乏自省. 這種人就是因為過度的自信心, 反而會看不清自我與現實, 因此教練需要幫助客戶探索自省的機會, 自省的方式, 與自省後的結論
7. 反饋與評估: 在每一個階段, 教練與客戶一起檢討方案執行的進度是否良好? 有沒有出現一些問題? 有的話問題是從何而來? 如何克服? 沒有的話, 下一步的目標是什麼? 同時需要邀請客戶一給教練一些反饋以利於教練自我的修正, 改善與強化. 而教練也應該養成定期的自我評估
六. 專業的教練領域: 最後一章則是為我們介紹目前最常見的一些教練, 例如:企業經營教練, 企業文化教練, 職涯教練, 條理邏輯教練, 健康教練 (就是我們), 出版教練, 兩性關係教練, 家庭關係教練, 與宗教信仰教練等等
這一本書內給了我們很多在不同狀況之下所應該提出的問題. 讓我們知道可以如何起頭, 但是後續的問題, 還是必須要依靠教練本身的經驗與觀察. 畢竟, “套路” 與 ”話術” 在這裡是沒有意義的, 人的真實情感與反應, 不可能被公式化. 所以還是必須依靠不斷地學習與經驗的累績. 但是, 這是一本非常實用的工具書, 在我們要與客戶對話之前, 可從這一本書中找到一些靈感與方向
為什麼 會 讓 人有 距離 感 在 DeerDeer米鹿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搞不懂男友 / 女友在想什麼?
交往狀況好像出了問題卻無法解決?
想找個人說話問意見卻找不到?
寫封信or訊息到 #米鹿解憂信箱✉️吧?
-
也許是 #米鹿說 這個IG單元 說多了
這段期間也常收到各式各樣的訊息
有的人說面對著一個沒結果的單戀💔
有人面對著不知道該不該放棄的遠距離
有的人面對著和自己情緒的鬥爭🤨
有人的問我為什麼最親近的人不懂自己
-
因此我想 不如就做個解憂信箱單元吧
如果你願意和我分享你的憂愁
歡迎寫信到米鹿的Email信箱or直接 #私訊我
📪 [email protected]
主旨請寫: #米鹿解憂信箱
內容長短不拘
但我還是希望可以有多一點線索
畢竟這個單元我是真的想幫大家提供解決方式的
如果你只寫一句 為什麼他不愛我
不給我任何人事時地物 起承轉合
那真的對不起 我也很想會通靈 但我不會😂
-
至於米鹿收到信件後會怎麼回覆呢?
會是有下列方式
A.我會YT拍一支 #米鹿解憂信箱
會唸出你來信的故事,並說說我的想法和回覆
B.可能在IG or臉書上 用文字
分享你的來信/我的回覆
-
你可能會問說 為什麼我要唸出故事呢?
#米鹿說 這個IG單元
默默也進行了3個月
這段期間大多從我自己的感受
自己的故事 或者周遭的經驗出發
去分享在感情中 關係裡
學習到的 覺得讓自己成長的
出發點很單純
就是希望能分享自己的經驗感受
給正在面對著相同課題的人們
但接下來除了我的故事
我也想讓 #米鹿解憂信箱
成為你的故事 也成為大家的平台
每個故事 每個困擾裡面
都可以學到經驗 都可以讓人成長
-
其實也不必想得太嚴重
就當作是找個人說說話
聽聽看遠方的這個
還算可以信任的人 有什麼看法吧
ps.我分享出來的故事 當然會把來信改成假名的 請放心
-
想看這個單元?留言 #米鹿解憂信箱
-
記得訂閱米鹿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jamiedeermusic
🌟米鹿IG:deerdeer_milu🌟
-
我是米鹿,曾在韓國留學1年,開啟YT生涯,會固定在頻道帶來美食/旅遊/開箱/穿搭/戀愛/KPOP的相關影片。以前是音樂部落客&新媒體從業人員。
🌟業務合作請洽:deermilu@capsuleinc.cc🌟
-
【失戀備忘鹿】
治癒失戀自我的5個方式:https://reurl.cc/yZ448y
陳忻玥:https://reurl.cc/V6QQvb
【戀愛QA feat.歌手】
韋禮安:https://reurl.cc/O1LLyA
畢書盡:https://reurl.cc/X6NNnM
婁峻碩:https://reurl.cc/R4EE3n
【惹怒12星座】
巨蟹女芮德:https://reurl.cc/MvLLrK
雙子女愛莉莎莎:https://reurl.cc/pd44Qx
雙魚女Ginny:https://reurl.cc/WdMMpZ
金牛女金針菇:https://reurl.cc/O1LL27
魔羯女林萱:https://reurl.cc/8GLLrj
【愛以西爹鹿】
暗戀的她遇到渣男怎麼辦:http://youtu.be/qUpqtiudndQ
挑女友的條件:https://youtu.be/A5unTOIsUfM
男生曖昧卻不交往的理由是:http://youtu.be/vyFM6yZiwZ4
【鹿吃一波】
網友激推4間台北冰店:https://reurl.cc/X6NN3R
100道日本料理吃到飽:https://reurl.cc/g7ppEN
韓國食神激推的台北小吃(上集):http://youtu.be/1ix1QXWw2EQ
韓國食神激推的台北小吃(下集):http://youtu.be/RBdKbBld9ho
【炸掉廚房】
IKEA肉丸子:https://reurl.cc/0oll3M
1000次歐姆蛋:https://reurl.cc/4RvvKR
【米鹿穿搭系列】
快時尚穿搭:https://reurl.cc/nz44a2
韓國紅的運動潮牌:https://youtu.be/gyOc4iKJD2Y
哪家黑白素T最好穿:https://youtu.be/a7kFlbN29QU
【米鹿居家3C系列】
工作室Roomtour:https://reurl.cc/1x77dY
小米&無印電風扇:https://youtu.be/qJOi78tgMvg
氣炸鍋料理:https://youtu.be/_VB2blgRjd8
【米鹿聊天系列】
如何走出低潮:https://youtu.be/x4FhwYkH-Qw
判斷告白時機: https://youtu.be/EFN4b78Egqs
給大學時的自己的5個建議:http://youtu.be/EymGkfIhM7U
【韓國購物系列】
必吃弘大街頭小吃:https://youtu.be/E2BxpcedYkQ
韓國7樣必買伴手禮:https://youtu.be/eU02nj_jXiI
韓國弘大買男裝推薦:https://youtu.be/Uec8TWOEI54
韓國超商美食試吃:https://youtu.be/g0p6VsJwOLo
【韓國醫美系列】
韓式埋線減肥: https://youtu.be/A6DhZj2VB5w
韓國打水光針:https://youtu.be/mWxEOcJkHZE
-
#米鹿deerdeer #米鹿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OEfgeqXHWc/hqdefault.jpg)
為什麼 會 讓 人有 距離 感 在 烏龜妹Cecili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不少人對於旅居異國抱有憧憬與幻想,但是異國生活真的有我們想像中這麼美好嗎?想要長期待在國外,除了要考慮基本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有可能得面臨在不同文化和語言背景的環境下找工作,以及必須克服異國或遠距離戀情的難題。
在這一集的節目中,我們邀請到《米莉的德國日常生活指南》的創辦人 米莉,在德國生活超過五年的她,一路上經歷過各種風風雨雨,走過職場與感情上的挫折,而後成立自己的網站與個人品牌,並蛻變為更勇敢的自己,她不僅想要幫助未來計畫到德國旅居的人,更希望傳遞充滿溫暖與善念的快樂能量。
P.S. 米莉除了談到德國生活之外,還會提及她經營部落格的心路歷程。她也爆料一件讓我笑到不行的事情,完全顛覆一般人對德國人的印象,想知道就快來收聽《 旅創浪人Life Show》吧!
本集節目有太多精彩內容想與你分享,建議分次收聽!😉
.
.
重點節錄:
02:50 米莉 的自我介紹
07:30 為什麼當初會一個人到德國生活呢?
13:38 印象最深刻的文化差異,以及自己是如何克服的?
20:08 台灣和德國男生的差別?
27:00 德國的生活機能方便性如何呢?
31:00 不會德文在德國生活可以嗎?德國人會排斥用英文溝通嗎?
35:00 德國和台灣職場的差別?
37:30 需求高的德國工作職缺和工作簽的期限
41:20 如果沒有特殊專業,想進入德國職場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44:43 線上找德國工作的平台有哪些呢?
46:38 在德國職場上覺得有哪些難以適應的地方?
50:10 德國的稅多高呢?有哪些東西可以退稅呢?
55:22 在德國的文化裡,有什麼禁忌話題是不能聊的?
58:47 德國人真的很一板一眼或很嚴謹嗎?
01:03:00 平常喜歡和另一半一起去的地方,或自己推薦的德國景點?
01:06:55 在居住德國的期間,融入德國生活最重要的三個元素是什麼?
01:13:35 如果有聽眾嚮往德國的生活,妳會給他們什麼建議?
01:16:50 為什麼想成立自己的部落格網站,背後是不是有更大的夢想?
01:34:15 推薦幾本為你的生活帶來改變的書
01:43:05 米莉的人生哲學
01:46:31 如果聽眾想要找到你的話,要去哪裡跟你聯繫呢?
.
【關於 米莉│米莉的德國日常生活指南】
❶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milysvitamind
❷ 個人網站│https://emilyhighfive.com/
❸ Email│contact@emilyhighfive.com
.
.
如果想看完整的文字稿,歡迎至部落格上閱讀並收聽。
👉 https://bit.ly/357M4NF
.
.
節目於每週四晚上九點更新,如果喜歡節目內容,別忘了在 Apple Podcasts 留言並給予五星評分,讓更多人有機會聽到這個 Podcast喔!真的非常感謝你的收聽。 ❤️
.
——————————
🎧 《旅創浪人Life Show》收聽平台:
.
• Apple Podcasts|https://apple.co/3gVln0Y
• Google Podcasts|https://bit.ly/2Gpi8Ce
• Spotify|https://spoti.fi/3gZonti
• Youtube|https://youtu.be/61cyPwEmFHg
.
————————————————————
Facebook 臉書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turtlegirl.travel
.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turtlegirl_travel/
.
部落格
👉 https://ttgirltravel520.pixnet.net/blog
.
臉書私密社團
👉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939138802857191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61cyPwEmFHg/hqdefault.jpg)
為什麼 會 讓 人有 距離 感 在 閱部客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其實「流行語」跟「聊八卦」的概念是一樣的,都是由「六度分隔理論」以及「鄧巴數」中,人與人的連結理論為基礎,藉由人與人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播,而適當的「八卦」可以有效降低心理壓力,克服內心的挫折感;而適當的學習「流行語」也可以讓大家跟別人有連結的感覺,不會覺得被孤立,其實都是好的事情。
但如果一昧用「八卦」來當作重傷別人或是拉攏勢力的卑鄙手法;或是一昧地用「這麼這些流行的語句你都不懂,你老了啦!」來去diss別人,那我覺得就不大好。
有些時候很多東西原本的本質可能是好的,但是會因為人的不同,看的視角不同,而造成不同的結果。
希望book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可以思考到這一點,因為只有自己能夠控制自己想要表達或傳達的意思,如果想要世界更美好的話,那就要時時刻刻思考自己的話是否會對別人造成傷害或不好的影響,
「因為對你無傷大雅的一句話,在對方的生命裡可能是世界末日。」
#八卦 #流行語 #鄧巴數 #六度分隔理論
刀刀的解憂信箱✉️: [email protected]
成為大會員:https://youtube.com/閱部客/join 🙇🏻🙇🏻
更多閲部客影片:https://goo.gl/YbtPFh 👏👏
:::::::👊上一集!:::::::
《愛情市場學》
https://youtu.be/dSZhzFPjmUI
:::::::👊【更多影片】:::::::
閱說書▊https://goo.gl/28WFVy
學習的知識▊https://goo.gl/hnGHH1
心理學的知識▊https://goo.gl/PsWGn9
大學系列▊https://goo.gl/PrHMMM
徵求BOOK們一起讓閲部客更好,徵求翻譯者!!!
▶️翻譯閲部客:https://goo.gl/NP1hKi
:::::::👊【關於我們】:::::::
我們是閱部客
我們關注「人生x學習」,並樂於分享知識、傳遞價值,
希望讓生活更聰明、生命更精彩!
閱部客靈魂人物:水丰刀
喜歡書、喜歡玩遊戲、喜歡有趣的學習
快來''訂閱''不要錯過我們每日最新內容唷!!!!
👇你今天''閱''了嗎? 👆
訂閱我們►►https://goo.gl/crn2yo
特別感謝以下成為會員的朋友►►https://goo.gl/pZfqoW
:::::::👊【追蹤我們】:::::::
FaceBooK
https://goo.gl/DM279v
Instagram
https://goo.gl/8W3K2S
Youtube
https://goo.gl/xDvL6R
Twitter
https://goo.gl/wYJoZU
B站
https://goo.gl/MaZ6iw
微博
https://goo.gl/ehj6gh
知乎
https://goo.gl/Gy3B2q
::::::👊【業務合作】:::::::
請聯絡信箱
yuubuke@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NVVHVkPnM/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