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參加了1400場視訊會議,沒有交到一個朋友」
疫情對AI行業所帶來的最大影響,是什麼?
今年最令人興奮的AI新技術、新應用,有哪些?
甚至未來10年、20年,AI發展的方向,又該何去何從?
針對這幾點,前陣子做了個有點意思的 MEET2021 年度對話,也在這裡分享,原文來自「量子位」微信公眾號:
……
站在2020年,如此不平凡一年的歲末,AI業界有太多諸如上述的問題急需回答。
要點
• 疫情帶來最大的影響,就是加快了資料化,加速了線上化和AI化。
• 疫情是巨大的災難,同時也極大推動了AI的進一步落地,這一年可能相當於三年的進程。
• 最讓人振奮的黑科技,是AlphaFold和GPT-3,後者對行業更具有潛在的顛覆力量。
• AI給社會帶來最大的價值,肯定不是黑科技。
• 擁抱AI是大家最大的機會,而且越早擁抱AI,就會擁有更大的競爭力。
• 大陸的新基建會進一步推動AI新經濟,這會是一個新的時代,一次新的文藝復興。
• AI從業者們需要記得:權力越大,責任越大。
▎疫情加速AI化,一年相當於三年
李根:再次感謝開復老師來幫我們總結這一年,與往年相比,今年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李開復:今年的工作節奏改變了,我一共參加了1400次線上會議,非常有效率,進行了特別多的開會和演講。但是1400次這樣的會議,沒有讓我交到一個朋友。所以我覺得線上會議雖然帶來了效率,但是還是要回歸面對面的本質交流。
李根:但受疫情影響的這個過程,也是線上化被加速的過程?
李開復:這是疫情帶來的最大的影響——加快了資料化、線上化和AI化。AI最重要的核心就是海量的資料,可以催化更多新的應用。
比如線上會議,我們並不見得那麼容易區分視訊會議中的那個人,是不是真人。所以有時候線上講座或者網路不穩定的時候,我們會選擇錄製,而且錄製一次,也可以用很多次。由此延伸,以後線上上,比如你做推銷,做客服,甚至做電視節目,其實都是可以用虛擬人來替代的。我們現在還無法造出一個讓你分不出來的3D虛擬人,但是在視頻裡完全可以。DeepFake不是一個向善的應用,但是把它的技術應用在建設性、有益的方向,我覺得可以帶來特別多的應用。而且有了資料,各行各業就可以評估哪些工作或者流程,可以進一步數位化。數位化以後,重複性的工作就可以被AI取代了。
此外,除了社交距離縮短,可以發現機器人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比如,我們去餐館時,會有機器人送餐到客人那裡。很多機器人產品遍佈很廣,無論是倉庫、工廠,甚至我住的公寓裡面,每次最後配送都是機器人了。在美國情況也很相近。美國以前也沒有支付寶,也沒有美團,現在都開始有了。所以總結起來,我覺得新冠疫情是巨大的災難,但與此同時,也極大推動了AI的進一步落地,帶來數位化、IT化,帶來AI化,可能這一年相當於過去的三年。
▎AI最大的經濟價值並非“黑科技”
李根:今年依然有令人興奮的技術進展?
李開復:今年最讓人振奮的技術是DeepMind的AlphaFold,還有OpenAI的GPT-3。其中,我認為可能對行業更有潛在顛覆力量的是GPT-3。不見得說是用它生成小說什麼的,而是用特別大的海量、自然語言資料,訓練一個預訓練模型,這個模型是可以應用到很多新領域,比如說寫詩、做對話,或者是寫小說等等。而且這個新技術一推出,其他公司很快就採用了,比如說搜尋引擎,因為這個技術已經能提高了好幾點的精確度;此外,OCR在提升,客服也在提升,微軟小冰也在繼續提升對話精確度。
所以我覺得這種預訓練語言模型,它可能帶來的就是一次性訓練一個巨大的模型,然後快速產生AI應用。當然,也存在很多的問題:
• 它做一個模型要花1200萬美金,一般的創業公司該怎麼辦?教授學者該怎麼辦?
• 此外,訓練一個模型就要燒掉好多能量,這對於我們節能的未來又怎麼辦?
• 還有,巨頭會不會產生壟斷,只有巨頭公司等才能做這麼巨大的模型。
當然,GPT-3本身還沒有驗證足夠多的商業價值,但毋庸置疑這是一個最大的科技創新。不過我想強調的是,AI給社會帶來最大的價值,或者帶來最大的經濟價值,肯定不是這種黑科技。黑科技會有很多,我們也在繼續投機器人等項目。但是,我覺得今天AI的技術已步入成熟,可以被傳統公司擁抱。比如剛成為AI獨角獸的創新奇智,就可以看到AI給傳統行業,無論是製造、健康、醫療、零售、金融、保險、物流等等,都可以帶來立竿見影的巨大效果。所以今天我在這裡呼籲一下,擁抱AI是大家最大的機會,而且越早擁抱AI,就會擁有更大的競爭力;越晚擁抱AI,生存的空間可能會被進一步壓縮。
李根:怎麼樣才能大家擁抱AI?
李開復:還是要有資料,說了這麼多打雞血的話,但是務實的來說,是不是今年傳統公司擁抱AI就會帶來價值?大部分是不會的。
因為AI是要吃資料的,所以就要求公司擁有海量的、結構化的、有標注的,達成商業目標的脫敏精確資料,而且最好是只有你有,別人沒有的,那你的機會就來了。
什麼樣的公司有呢?比如說銀行、保險公司天然就有,金融領域的資料必須要符合要求。而有些領域就會難一點,比如說做工業製造等等,需要先把你的工業製造替換成機械臂、替換成無人叉車,可能要放很多的感測器,才能瞭解機器出了什麼問題。所以對有些公司是很容易的,但一些公司卻是很難的。如果今天你有資料,趕快想怎麼去應用;如果你沒有資料,快想想怎麼把資料累積出來。
新基建推動AI新經濟
李根:剛才都在談這一年,而新基建被認為會奠定下一個十年的發展?
李開復:我們回顧中國人工智慧奇跡般地崛起之路,可以發現其中的創業者、移動互聯網、資料,還有大陸優秀高校培養的高科技人才,這些是最重要的。但其實,還有非常英明的政策。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在很多國家都有討論,例如美國,奧巴馬政府當時大力支持了一個新能源的公司結果沒有做成,受到了很多的垢病。
而中國就有很鮮明的對比,大陸的科技政策整體來說應該是讓民間、業界做他們擅長的事情,用市場經濟來競爭,而政府幫助他們做民間做不了的事情。比如說我們AI的崛起,很大的程度是因為各地有政府引導基金支持,這樣可以選擇性的去做LP,幫助早期的AI產業能夠創立起來。
另外,“新基建”政策的落實也是非常大的利好。新基建除了5G和大資料中心,還有IoT、人工智慧、智慧城市等多方面的落實,利好的政策會進一步的拉動中國經濟進一步地往數位化、智慧化方向轉型升級。所以,當政府把上述的事情做成並且形成一個平臺,讓創業公司以及大公司能用到,我覺得這就是非常明智的。
當然,新基建裡AI涵蓋的範圍有多大,一些新技術是否有機會納入?可能值得進一步探討。比如類似GPT-3等需要大量資源去做訓練,才能進一步推動起來的潛力新技術等。我們發現AI的訓練越來越貴了,已經不是一個教授團隊和創業公司可以承受的。對於這樣存在類似潛在爆發性成長的技術,是否能有機會能從更高的維度推動,值得期待。
李根:您最近也旗幟鮮明提出了“AI新經濟”,所以是時候用這個新概念來定義這個時代了嗎?
李開復:對,雖然很正面的描述,但是時候了,我最近在《紐約時報》寫了一篇專欄文章,裡面談到的就是說剛才講的疫情促進了資料化、IT化、AI化。疫情推動了各行業的數據化,其實一個隱憂就是“工作被資料化”了,可以被外包或者AI取代。當我們有這麼多機器人的時候,它也會取代很多藍領的工作,白領其實也是一樣的,很多後臺、BPO的工作,在做檔處理的,或者是做客服的,這些工作都會被挑戰。有些人會說我們要把技術發展的慢一點,但這些絕對不符合實際,因為沒有技術是會慢下來的。
AI新經濟一方面我們要擁抱這些技術進步,讓它儘快觸達每一個角落。但同時,它所帶來失業的問題,我們需要有一些針對性的應對措施。所以我的文章主要談的就是,怎麼樣能夠快速地讓社會認知,繁複的、無技巧的重複性的工作將會消失,然後如何重新訓練這一批人,幫助他們快找到新的方向,去做更有價值也更擅長的事情。與此同時,大家就能花寶貴的時間在我們更有價值、更熱愛的事情,比如藝術、公益等創意和決策類的工作,或者是多和親友相處,結交認識新朋友等等。
這將發揮人類的光芒,我把他稱為一個新的文藝復興,讓人可以再一次找到意義——人為什麼而存在?
▎全球化依然是必然之路,中國大陸軟體將占世界半壁江山
李根:上一次文藝復興伴隨著第一次全球化開端,但這幾年全球化進程似乎受阻?中國創業者想做80億人的生意,但事實證明很難。
李開復:全球化是必然之路,很多“美國至上”的人說中國是沒有創新的,只有中國人用中國的軟體,但是我們在座的每一位都知道,中國大陸過去10年發生了巨大了改變,這句話在今天是完全錯誤。因為中國的創新從TikTok到華為,到小米,到美團,還有很多創新的公司,包括我們AI四小龍,這些都是美國沒有的。所以我們應該非常的自豪,今天中國的創新至少在IT、AI的領域是有機會彎道超車的。有一些地方美國更強,技術更深,但是我們的商業化做得更快。在這種前提之下,我們自然也必然會走向全球。
我們怎麼樣走向全球呢?這裡我還要比較務實的說一下,其實很多國家的使用習慣和語言文化是有巨大差別的。如果今天要把中國所有好的產品都推到歐美,這其實不現實,因為歐美的使用習慣已經固化了。他們用的那一套無論是To C還是To B都很難去改變,但是我覺得其他的國家和地區,例如從東南亞到“一帶一路”所有的國家和地區,包括了中東、非洲、南美等,這些國家的用戶其實更像我們的年輕用戶。而且,他們使用美國產品的習慣還沒有固化,與此同時,美國公司不太重視這些市場,但是這些國家的經濟,我們認為未來都會起來的。
所以你剛剛說的“走向80億”,我覺得不現實,但是走向60億是可以的,應該是世界GDP的1/4,人口的3/4。我們的創業者是願意走出去的,所以我覺得出海會變得非常重要。我們的軟體出口、技術出口,人工智慧出口,這些一定會發生。在我寫的《AI·新世界》出版的時候我就說過,在10年之內,中國將占世界軟體的半壁江山。當時很多人也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樂觀的預測,但是現在看來我們正在往這個方向去做,而且當時還沒有看到TikTok這樣的產品。但是我們要謹慎,不是說歐美這些國家還是相當牛,而是TikTok在歐美的成功,不是那麼容易複製的。
“+AI”會在各個行業開花結果
李根:剛才開復老師談到現在技術創業越來越難,您還會投技術公司嗎?
李開復:當然投技術公司,我剛剛講的每一句話,都是我們投資的策略,我講了那麼多對機器人看好,我講了對大語言模型特別看好,還會投的。只是說我們不能夠期待像過去出來那麼多,創新工場在過去的4年,我們的AI領域一共出了7家AI獨角獸;未來4年的小目標,先定個3家AI獨角獸公司吧。
李根:但AI深入傳統行業已是趨勢?最近創新工場還投了“農業”領域的公司,這是以前很難看到的。
李開復:你指的是極飛科技吧?但極飛不能按農業來定義,極飛科技的產品是很高科技的無人機和自動駕駛,場景是把農業工業化。
工業製造和農業生產大有不同,比如你想做智慧製造,用AI來做機器人,或者做一個iPhone,做衣服,做鞋子,場景不同要求是完全不同的。但是農業播種或者施肥等場景較容易標準化。比如棉花田、稻田等,較容易批量化大規模作業。
不但大陸是這樣,國外也是如此。目前,農業市場AI滲透率只有大約5%,我們對極飛本身不但非常認可,而且也認為這是非常好的國際化的產品。因為農業場景比如播種子等,在全球幾乎通用,沒有太多語言的障礙。
李根:可以解決80億人的吃飯問題。
李開復:是。(笑)
李根:剛才談論的都是傳統領域“+AI”的話題,不妨讓我們更發散一些,請您談談以下幾個領域可以如何“+AI”?比如今年最受關注的“線上教育”。
李開復:線上教育中國做的是非常好,互動化很強,而且是孩子真的很喜歡。但是一些課程,尤其是小朋友的,用一些卡通人物AI或許更有效果。我們可以想像,未來會是一些可愛的卡通人物作為孩子的老師,甚至可能有一些同學是虛擬同學。有氛圍,也更高效。
這種情況下,不但你的成本更低,而且小朋友考試分數更高,也提高了學習興趣。所以“+AI”後的人機互動模式,不僅可以降本提效,還能提升孩子趣味性。
李根:這個領域聽起來對開復老師挑戰不是很大,我們出一個難的,我們說一個雞尾酒如何“+AI”?
李開復:其實雞尾酒肯定是機器調得比人好,因為雞尾酒有不同的成分,機器可以算得更准。但是,我們要考慮的是,如果去酒吧喝酒,可能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要有一個非常善解人意的酒保來跟你聊天。所以我覺得以後酒保跟你聊一聊就可以了,酒還是要機器來做,歸根結底,機器調酒師替代不了人之間的交流和陪伴。
▎找對象也能“+AI”,媒婆AI知道誰最適合你
李根:不知道在酒吧,能不能順便把找對象的問題,用“+AI”的方式解決了?
李開復:這可能會在下一代成真——不過不是我的下一代,我的下一代已經有對象了。你們的下一代找對象,可能會跟今天傳統的方式完全不同。就像今天美團比你更知道你想吃什麼,攜程比你更知道你想去哪裡,今日頭條更知道你想看什麼,未來你的媒婆AI一定知道誰最適合你。
每一個人這一輩子找對象,可能就是周圍認識的人裡面找,無論怎麼算都是幾萬人,最多幾十萬人。但是,以後AI可能會更瞭解你,瞭解你是什麼人,瞭解你會喜歡什麼物件,它幫你推薦的人,一定比你自己找的人,或者朋友幫你推薦的人更靠譜,更合適。也就是說,你選擇的範圍可能不是從幾萬人裡面選一個,可能是在80億人中幫你選。
當然,最後的選擇權在你手裡,今天你靠朋友幫你推薦5個對象你選一個;未來AI幫你推薦的5個對象,會來自於80億人,會更貼近於你的需求。所以你們孩子的未來,一定會更幸福!
▎AI從業者也得有“希波克拉底誓言”
李根:謝謝開復老師,今天時間也差不多了,最後再請您站在明天給一些建議吧?比如站在20年後(2041年)思考,我們該有怎樣的責任和使命?
李開復:對於AI的工作者,我們今天都低估了AI道德帶來的一些影響。我們可能看到網上說隱私問題、公平問題,或者大公司掌握太多資料左右我們思考問題。但隨著大公司對AI資料的掌控,其實這些問題越滾動越嚴重,我們去怎麼處理?我覺得我們一定要做AI的從業者,就像醫療的從業者有一個叫做希波克拉底誓言,作為一生我要把人的生命作為最神聖的事情,我一定要捍衛。
做AI工作者其實不是一個工程師,你要考慮到所做的每一個演算法,你的每一個貢獻都有可能造成因某一個人種或者性別帶來的不公平待遇;可能會帶來某一些人不能夠被公司雇傭;可能會造成某些人終身可能沒法往上爬;可能會造成一些醫療錯判傷害人、會造成無人駕駛撞到人。
所以每個工程師應該有一個神聖的誓言,應該認真的去用各種工具,來確保自己做出來的軟體帶給人類的是進步,而不是帶來各種的這種不好的後果。我覺得要特別認真的看待自己的責任,With great power, comes with great responsibility. 我非常認可 “權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句話。
其實AI的工程師、AI的從業者,你們的權力是巨大的,一定要重視自己的責任。同時,確保以後的用戶得到的是幫助和福利,而不是被傷害。
▎One More Thing
最後的最後,還有一個小小小環節,來一次今年的快問快答。
李根:今年最成功的個人股票投資?
李開復:Zoom。
李根:今年最想推薦的一本書或者電影?
李開復:《皇后的棋局》(The Queen’s Gambit)。
李根:今年最有啟發的一次交流?
李開復:跟尤瓦爾·赫拉利,《未來簡史》作者的一對一交流。
李根:到底米其林靠譜還是黑珍珠靠譜?
李開復:中國黑珍珠靠譜,國外還是要靠米其林。
李根:為什麼從一開始就不看好馬斯克的2020年百萬RoboTaxi?
李開復:馬斯克有一句名言,我認為最貼近他的個性。他說他一切預測都會成真,只是時間上別聽他的。所以我相信他會成功,只是可能會需要5年或者10年。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660的網紅I'M JO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是Joe,以3C科技分享、開箱、體驗以及旅遊資訊,主要以Apple為主軸提供更多用戶產品不一樣的體驗與細節分享,喜歡科技的你,希望能夠與我一同探索新知事,歡迎大家一起討論與分享生活中的細節。 ■【社群資訊】 Facebook:https://goo.gl/xJ3nBK Instagram:htt...
「為什麼那麼多人用iphone」的推薦目錄:
- 關於為什麼那麼多人用iphone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為什麼那麼多人用iphone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為什麼那麼多人用iphone 在 I'M JO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為什麼那麼多人用iphone 在 [討論] 改用iphone的理由? - 看板MobileComm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那麼多人用iphone 在 為什麼年輕人都愛拿iPhone - 3C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那麼多人用iphone 在 [問卦] iphone為什麼那麼多人用的八卦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那麼多人用iphone 在 iPhone 瘋先生- 為什麼還這麼多人愛批又愛用iPhone?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那麼多人用iphone 在 [問題] iPhone這麼弱為什麼那麼多人買? - MobileComm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那麼多人用iphone 在 [問卦] 為什麼台灣超多人用iphone? - 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那麼多人用iphone 在 Re: [問題] iPhone這麼弱為什麼那麼多人買? - 看板MobileComm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那麼多人用iphone 在 【小技巧】手機空間多了20GB以上?是因為做了這幾件事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那麼多人用iphone 在 Re: [問題] iPhone這麼弱為什麼那麼多人買? | MobileComm 看板 的評價
- 關於為什麼那麼多人用iphone 在 你手上的iPhone是第幾代?全球最多人用的,竟然不是PTT推爆 ... 的評價
為什麼那麼多人用iphone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健吾:我的曼谷朋友,五年前,還會說「我覺得自己像中國人,很帥。」現在,他們都說要像「韓國人」才是帥哥了。
原因,都不外乎是那些「大國崛起」之後的理由。大家,都很熟悉的。
//「其實遊客影響了很多人的價值觀,這我們都知道。但是,曼谷沒有旅遊業的時候,我們也活得不怎麼好,所以……」眼前的曼谷大學生,是泰國的知識份子,是高收入,高學歷,而且是enterprising 的年輕人。
Pauly 是一個在曼谷的名牌大學唸金融系的大學生,畢業後在一家投資銀行工作。Pauly說,他的工作很繁重,一天由早上九時開始,直至晚上十時左右,都是他的工作時間。一星期工作六天,大抵只有星期天是可以休息的。他跟外間唯一的聯繫,就是他的Blackberry和iPhone。在曼谷買iPhone,其實已經是一件十分奢侈的玩具。
跟亞洲很多地區一樣,金融學科都是熱門的學科。Pauly 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書看得很多,不論什麼書都看,對很多事情都有好奇心。只是,他對前景,仍是感覺到很暗淡。
「沒有什麼原因的。因為你知道,無論你多麼的努力,都不會有那些天生就有錢的人得到那麼多東西。」Pauly說,他在曼谷,不是有錢人,因為有錢的人,真的很有錢。
「如我的同學,不是什麼大建築公司的老闆的孩子,就是那麼政府官員的孩子。他們一出來工作,就可以買到好看的西服,或是住在交通很方便而且很大的房子。我出身是一個很普通很普通的家庭。我的父母都是打工族,我是從自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但你也算是中產了吧?我問。
「對,但我也只是lower middle class。」Pauly的月薪,大抵是兩萬五千多的泰銖。這對新畢業生來說,聽說已經是不錯的收入。「其實這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有報紙說過,在翟道翟開店,或是在街旁開小吃攤的人,一個月也可以有三萬至四萬泰銖的收入。我這份工作不算是什麼高收入的工作。」我明白,我們上星期看過賣身的人可以賺多少錢了。
「但這份工作對我來說,是很好的了。我在等機會,我希望可以離開曼谷。」不論香港或是曼谷,都好像有很多渴望飛出去的孩子:「在泰國有很多問題。就像是……生活,我也不知道我的將來是什麼。」
Pauly在畢業的時候,經歷了紅衫軍和政權更替的過程,對他們來說,泰國是一個很不穩定,而且很民粹的地方。「如果給我選,我也會選給阿披實(泰國的前首相)。不是因為他從不貪污或是他是聖人,而是……你選仁樂(泰國現任的女首相),問題就像把他信帶回來,你知道嗎?他對泰國做了很多很錯的事,像賣了很多公共資產(聽說有網路,電力系統,電訊系統等等,以至化工廠之類)。阿披實只是沒有那麼差而已。」
「現在的狀況,其實也不是那麼好。」我和Pauly都明白,民主社會就是有可能會出現民粹時期,都要經歷一段很長的時間的教育,陣痛,也許才會成為成熟的民主公民社會。
「現在仁樂上台了,我對泰國的前途很沒有信心。」Pauly說。
對他而言,他最大的夢想,就是在工作中尋找出外的機會。「我想試一試在外國生活,只需要一段時間就好。那時候我可以活得舒服一點,也可以自由一點。我在泰國,找不到一些可以明白我的人。我找泰國的朋友,都沒有辦法明白我。」
明白你的什麼?
「明白我對生活的不滿。」也是對的,你試想想,有一個人在香港,有一份大家都羨慕的工作,收一份很不錯的收入,靠自己的努力爬到今天的位置,他就是不滿足,覺得不足夠。
「現在我在想,想買自己的房子,也一點也不容易。比方說,你最近在BTS的時候,是不是看到到處也是一些新的房子?」Pauly問我。對啊,好像每一個BTS站旁邊,都有著一些奇形怪狀的「豪宅」。他說,現在有很多中國人來買房子。
不是泰國人不可以買房子,不是嗎?我問。
「你不是泰國人,是不可以買地的。但外國人是可以買房子的,那些叫condominium的東西,是可以賣給外國人的。現在有很多有錢的中國人都可以在這兒買房子,他們不用問銀行借貸,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他們可以這麼的有錢。但總之這些東西最近都有很多的市場。這些單位很受歡迎,往往在建好之前,已經被賣出了。因為制度是這樣的:越早買入,就會越便宜。將近建好,看到實物的時候,就會越貴。現在有很多人都在賣房子給外國人,我們這一代都很擔心,將來要住在曼谷有鐵路系統的地方都很貴,但不住在鐵路連結的地方,每天開車都又很麻煩,油價又不斷的上升。而且曼谷一天到晚都在塞車,都不是一件太方便的事。
以前,在曼谷,Pauly說長得像中國人的人,都很受歡迎。因為他們都愛看香港/中國的電視劇集。比方說,馮德倫、吳彥祖、古天樂以至最近的高以翔、彭于晏和最近在國內播放的《新上海灘》的黃曉明,也是泰國人喜歡的男演員。像最近在國內和香港也有上映的電影《下一站,說愛你》的男主角Ken,也長得有點像香港男演員張家輝。但最近,曼谷人對於中國人的形象也有點改變。
「以前中國人的確是被視為是『好』的人,因為中國系的人在泰國大多是有錢人。100%的泰系的人,大抵都是跟他們工作。他們是老闆,他們會做生意,也會過很好的生活。但是最近因為很多中國人來泰國玩。他們好像很有錢,有錢到一個地步,是令很多泰國人都覺得開始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如這種買房子的行為,都令曼谷的房地產炒得很貴。」Pauly說,加上很多中國人在曼谷的表現,有時候都令人很尷尬。
「如他們在旅行的時候都很沒有禮貌。有一些泰文的網頁都有在說中國人在曼谷,現在被稱為『豆腐』,因為他們都令人覺得印象不太好。」Pauly說,現在泰國很多人,一方面怕中國人不來泰國玩或做生意,卻另一方面覺得他們的存在令他們有點困擾。
「跟你說這些話好嗎?」Pauly問我。
沒什麼的。中國人在世界各地的表現有令人困擾的一面,不是什麼新聞,但從一個泰國人用英語告訴我,看來就有寫出來的必要。在全球化發展的時候,中國人很多時都不在想共存的問題,而在想如何可以擁有比別人更多。在曼谷這個城市,也可以感受到,一群很自我中心的人,在影響他們的生活。//
此文收錄於《八十後的生存與生活2--亞洲版 Deluxe》,CUP 出版社。
為什麼那麼多人用iphone 在 I'M JO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是Joe,以3C科技分享、開箱、體驗以及旅遊資訊,主要以Apple為主軸提供更多用戶產品不一樣的體驗與細節分享,喜歡科技的你,希望能夠與我一同探索新知事,歡迎大家一起討論與分享生活中的細節。
■【社群資訊】
Facebook:https://goo.gl/xJ3nBK
Instagram:https://ppt.cc/f9Ng7x
Twitter:https://ppt.cc/fOIxrx
Telegram (Joe Apple Service):https://t.me/joeapple
=============================================
■【使用設備】
拍攝機器:
Gopro Hero 7 Black
DJI Mavic Air
ZHIYUN Smooth-Q 穩定器
Apple iPhone X
Apple iPhone 6 Plus
Sony Z3
電腦設計軟體:
Final Cut Pro
Motion
iMovie
=============================================
■【合作邀約】
Joe Studio 工作室
聯絡人:Joe
E-mail:yan85512@icloud.com
#推薦Mac電腦八個理由 #Mac電腦好用嗎?
為什麼那麼多人用iphone 在 為什麼年輕人都愛拿iPhone - 3C板 | Dcard 的必吃
我也不懂為什麼這麼多人開超跑明明公車就很好搭我也不懂為什麼這麼多人吃高級生 ... 滑起來真的比較順我幾乎每個牌子都用過,現在用iphone覺得最滿意. ... <看更多>
為什麼那麼多人用iphone 在 [問卦] iphone為什麼那麼多人用的八卦 的必吃
在台北市坐捷運車上70%的人都拿iphone 自己拿安卓玩別人的iphone覺得很難用同事拿iphone的還跟我借手機用綁悠遊卡電子發票原來是iphone 發票載具app ... ... <看更多>
為什麼那麼多人用iphone 在 [討論] 改用iphone的理由? - 看板MobileComm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台灣的手機市佔率從2015年1月
(來源:https://youtu.be/w1C1oWuffHI )
到2021年10月
這五六年間iphone從原本不到兩成
到現在的五成
身邊年輕人已經很難找到不用iphone的人
身為長期安卓用戶 換到iphone後卻覺得有些沒有很好的地方
好奇安卓使用者跳iphone用戶的心得
討論一下覺得可以改善的地方
參考比較機種
Iphone 11 Pro Max
Samsung Note10+
1. 沒有"上一頁"按鍵
iphone不像安卓最下方固定有上一頁的按鈕
每個app的上一頁位置都不同
尤其看照片或IG的上一頁在左上角或右上角
單手操作很不好按
甚至是滑moptt來說 也只能靠右滑退出
遠沒有安卓在各app上操作直觀且輕鬆
2. 沒有指紋解鎖
戴口罩無法臉部辨識
聽聞最新的13可以設口罩臉部辨識
缺少指紋解鎖在疫情下影響非常大
甚至手機放在桌上還要臉靠過去
遠不如安卓僅伸手指過去就好
不知為何堅持拔掉指紋辨識
3. 解鎖的使用者體驗不好
正常解鎖後應該直接進主畫面
不知道為什麼Face ID通過後 一定要多滑一下的原因
現代人一天拿手機解鎖30次 就要多滑30下
如果注重使用者體驗應該盡量避免
4. 輸入法不好操作及插字圈選困難
iphone輸入法之前被詬病難使用
後來開放下載其他輸入法
實際使用例如google輸入法
仍然沒有安卓好按及錯誤率低
在現代人大量使用手機打字的情況下
使用上相當不方便
另在插字或圈選上很難輕鬆點到想改或是複製的文字
5. 網路分享不順
iphone的網路設定只要五分鐘無人連線傳輸則會自動斷開
對有開車聽音樂習慣的人來說
路上遇到需要重新連線相當不方便
且常無法像安卓一樣可成功快速連上
6. Google map導航LAG
iphone的google map不知為何在導航狀態下
gps定位更新會稍微慢 常常已經轉到下一條路
但螢幕上位置還沒轉過來
在路線較為複雜的狀況下容易誤判
以目前google map使用密度及行車安全上
這點影響不小
7. 自動調整螢幕光暗及濾藍光設定不佳
在房間內關燈時打開不會調至最暗
在大太陽底下又無法自動變最亮
另濾藍光需要排程使用
不開放任何軟體修改濾光係數及一鍵開關
使用上相當不便
8. 回首頁及app切換邏輯不佳
如果把app堆疊 則往上滑不是回首頁
而是回到那個堆疊中 在使用常用程式略微不便
另切換app需要往上滑住再左右控制
不及安卓一鍵喚出各app並排直觀輕鬆
9. 主畫面app及Widget邏輯不佳
主畫面不能自行調整app大小
例如安卓可以控制一排3個或5個 依個人喜好
且iphone後來新增的Widget各大小內建無法更改
有些常用app設定過大不利排版
另在排列移動app時 DPI設定過於敏感
相較安卓十分容易誤滑
10. 螢幕上方無狀態欄
無法輕鬆了解通知狀態 電量數字
藍牙及Wifi有無開啟
必須操作或滑動其他方式才能得知
11. 機身操作手感不佳
同樣旗艦機比較 iphone 11 pro max
較Samsung Note10+重數十克
且機身較厚 滑動及打字手感不佳
龐大機身換來的螢幕卻較小
移不掉的瀏海 破壞閱覽及沉浸感
12. 各種擴充性及系統封閉
不能安裝任何軟體
遇新版app有問題無法退版
無app雙開功能
使用上自由度低
連結apple以外的系統適性極差
除了以上也有使用上體感較安卓好的地方
1. 拍照成像逼真
2. Airdrop功能方便
3. 體感續航力佳
整體來說各大缺點例如上一頁按鍵
指紋解鎖 輸入不便等情形
很難從安卓跳至Iphone
但市場會說話
iphone在台灣從幾年前不到兩成的市佔率
變成現在的五成上下
實在很好奇從安卓過去的用戶
是因為什麼原因
訪問身邊人用iphone的原因
1. 安卓感覺很容易當機
應該是很多年前的印象
這幾年用的安卓旗艦機很少遇到閃退當機等狀況
2. iphone可以用很久
如果以iphone跟安卓的價差來換算
每年花在手機的錢差不多
沒有iphone用比較久比較省的情形
3. 品牌形象
也許這是主要原因
本來人會追求高質感的事物
歐洲進口車貴 可以說安全性較佳
底盤操控 甚至音響都較國產車好
但Iphone使用的感覺上
大部分體驗都較安卓差
是否真的願意為了品牌犧牲這些體驗
很好奇安卓用戶轉移到iphone的原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136.101.22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bileComm/M.1639460282.A.B0E.html
月薪三萬都可以拿iphone了
安卓用戶沒有上一頁跟指紋解鎖真的可接受?
而且這屬於是優劣問題不是習慣問題
好奇多數轉入的人為何可接受
常常要脫口罩解鎖 這有不痛不癢?
還有多滑一下解鎖
我理解身為一個優秀品牌應該是把改善使用者體驗當成自己的成就吧
你講得好像為了信仰就要接受這些明顯是缺點的東西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