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
#香香膏
悶熱流汗異味充斥,出門在外有點尷尬~你是可以有準備的❤️維持乾淨的外在與宜人的清新香氣也很重要耶~澳洲這一款是「100%有機全天然體香膏」,含有良好益生元(probiotic),有效中和氣味並吸收濕氣,提供持久的作用,幫助抑制汗水,維持淡淡香氣(不是那種化學味道唷!)
【澳洲 MyAura Organics 全天然體香膏】
規格 : 65g
味道:🌹玫瑰香草茉莉/🌿佛手柑甜青檸
你在乎全天然嗎❓小編很在意~因為腋下是淋巴分布很密集的地方,可以參考選擇全天然的配方,澳洲MyAura Organics全天然體香膏有天然精油、冷壓椰子油、蘆薈、維生素 E 和乳木果油,♦️不含鋁‼️意味著不會堵塞肌膚毛孔也不會造成身體負擔~讓你維持一整天小清新~
❌無添加鋁❌鋅❌酒精❌棕櫚油
❌無化學防腐劑、香精
❌無動物實驗
🔹體香膏成分:大部分做成膏狀抹在腋下,小汗腺分泌的是汗體沒什麼味道,所謂異味是從大汗腺分泌而來,有些費洛蒙的成分在內,大汗腺親脂性高,必須選擇親油性的膏狀物,味道出來立刻可以中和。體香膏的遮蔽效果和持久性大部分比香水好~
🌟使用方式
塗抹於乾燥的腋下 鼠蹊處,可用於洗澡後睡前塗抹;或早上有淋浴習慣,建議擦乾後使用,體香膏大約30分鐘後會幫助止汗效果~
#澳洲代購
#紐澳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近日澎湖地區驚傳怪病,自中秋之後,接連有許多民眾反應身體大過敏,身上長出奇怪顆粒紅疹,主要出現在頸部、手臂等衣物遮不到的地方,且奇癢無比,受害民眾苦不堪言,紛紛赴醫檢查,導致皮膚科診所大排長龍。也引起網友熱議,有人推測是過敏、接觸性蕁麻疹、或是天氣過熱引起,更有人推測是水源及空氣受汙染等,致病原因眾...
澳洲動物分布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台灣疫情持續平緩,維持二級警戒但明起鬆綁部分場域;接種順序誤植,約1,500人提前施打第二劑莫德納;Delta變種病毒肆虐國際,邊境仍維持嚴守政策】
台灣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相對平穩,今(9)日增加4名本土案例,其中3例關聯不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宣布,全國維持疫情二級警戒至8月23日,並於明日起,陸續鬆綁部分產業與場所,包括開放國家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並有條件開放游泳池。
另外,因接種順序登記誤植,清查後,約有1,500人雖未符合莫德納第二劑接種資格,但已預約完成,指揮中心指示仍開放施打;有別於國內疫情狀況,國外Delta變異株疫情持續嚴峻,包括澳洲與剛結束奧運的日本等國,新增確診病例皆持續上升,台灣邊境嚴守政策不變。
■新增4本土、4死亡案例
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8例COVID-19確診病例,分別為4例本土及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例死亡。
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之4例本土病例(其中1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均為男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5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年8月7日至8月8日。個案分布為台北市2例、新北市及高雄市各1例;其中1例為已知感染源、3例關聯不明,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以釐清感染源。
■全國二級警戒延長至8月23日,游泳池、國家公園開放
指揮中心自7月27日起將全國疫情警戒調降為二級,今(9)日宣布,明(10)日起二級警戒維持至8月23日,部分場域與行業管制將適度放寬,開放日期則由主管機關決定。
公布新增開放部分,包括游泳池有條件開放,但淋浴設施及附屬區域如兒童水池、冷熱水池、SPA區、烤箱將不開放;開放17處國家森林遊樂區、3處平地森林園區、4處林業文化園區、8處自然教育中心與9處生態教育館,並實施入園總量管制;阿里山林業鐵路降載開放,並開放申請進入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區及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保護區;開放部分高山營地,營地帳篷除同住家人外,以1人1帳為原則。
仍須關閉之場所: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錄影節目帶播映場所(MTV)、視聽歌唱場所(KTV)、理容院(觀光理髮、視聽理容)、遊藝場所、電子遊戲場、資訊休閒場所、休閒麻將館及其他類似場所及K書中心。
■ 1,500人登記身份誤植,已預約完成者照打第二劑莫德納
第五輪莫德納將於8月11日起開打,開放一到三類對象及孕婦施打第二劑,並開放65歲以上長者及53歲以上第九類對象接種第一劑。但陸續傳出有錯誤情況,非屬上述對象仍可預約,且收到預約簡訊。陳時中坦言,經過清查後發現,確實有第一劑身分資訊「誤植」情況,但考量預約作業已經結束,對於所有的已經預約者將會一併接種,後續將針對接種單位加強督導。
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進一步說明,一種誤植情況是,第六類包含孕婦與75歲以上長者,僅以A、B去做區隔,協助接種的人員可能勾錯;另種情況是非一至三類的對象,被勾選成一至三類對象,目前掌握這些誤植案件人數為1,500人左右。
■Delta變異株肆虐國際,台灣邊境仍嚴守
台灣疫情警戒雖降為二級,但國外疫情持續延燒,邊境管制並未放鬆。陳時中表示,因爲Delta病毒變異株的關係,短期內不考慮放鬆邊境,目前也看到很多完整接種兩劑疫苗卻也確診(突破性感染)的案例。
至於何時才有可能鬆綁邊境?陳時中表示,除了國內疫苗人口涵蓋要提升之外,也需要對變異株有更多了解,有更多了解後才會「開始考慮(放鬆邊境)」,而不是「開始放鬆」的時間點。
針對台灣和帛琉旅遊泡泡於近日重啟,除原本的團體旅遊外也可能增加自由行方案。陳時中表示,團客和自由行兩種方案的檢疫方式相同,從帛琉回來都是5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加上9天一般自主健康管理。陳時中說明,帛琉沒有本土病例,染疫風險最高的地方仍在機場,入境時跟跟國際旅客完整分流將會是防疫的重點。
■疫苗接種量下降,陳時中坦言:疫苗到貨量告急
目前台灣疫苗人口涵蓋率為36.95%,劑次人口比為39.09%,上週末(8月7日至8月8日)全國疫苗接種人數僅1.5萬人,相比7月中旬一天施打量最高可達28萬人,疫苗接種人數已明顯下降。陳時中說明,主要是因為假日又碰上雨災、風災,造成接種人數較少。
但疫苗接種量不足另一主因是疫苗到貨量不足。陳時中坦言,要打疫苗的人仍比供應的疫苗量多很多,昨天雖有到貨近10萬劑的莫德納疫苗,但疫苗需求的情況仍為「很告急」,目前仍積極與相關廠商聯繫,希望能愈早到貨愈好。
(文/林雨佑;設計與資料整理/黃禹禛、戴淨妍;攝影/陳曉威、鄭宇辰、林彥廷;圖/指揮中心提供)
#延伸閱讀
【首支取得EUA的國產高端疫苗,防疫角色如何定位?保護力監測與國際接軌考驗在哪?】https://bit.ly/3xUvoEJ
【了解Delta病毒|COVID-19病毒變身全解析】https://bit.ly/3jqfY5j
【減班人數暴增、失業率創10年新高、服務業雪崩式滑落──從數據看疫情對產業衝擊】https://bit.ly/3Cod1Ll
【專題|台灣COVID-19第二役】https://bit.ly/3lAQTat
★提供觀點,促進思辨,#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報導者 #莫德納疫苗 #疫苗預約 #COVID19 #疫情 #二級警戒
澳洲動物分布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草叢裡的小蘋果 東方草鴞】
你看,草野上有一個正在飛行的白色身影,是貓頭鷹嗎?牠向我們轉過頭來。
咦,原來是蘋果啊,我還以為是貓頭鷹呢......哈哈,草鴞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便是牠宛如蘋果剖面的臉部,也長得像猴子,草鴞還被稱為「猴面鷹」。
東方草鴞的足跡遍及許多亞洲國家,牠們往北分布到北京,西至印度,最南則到澳洲。不過,住在台灣的東方草鴞,是屬於這裡的特有亞種,牠們十分神秘、難得一見。
在多數人印象中,貓頭鷹是住在森林裡的生物,但也有些種類喜歡原野、草生地的環境,草鴞便是其中一員。草鴞有一雙長腿,能夠在草叢中健步如飛。養育寶寶的時候,牠們踩平草地,並在隱密的「草隧道」中行走,草鴞寶寶便藏身在這一叢叢的高草之中。不過,看到草鴞寶寶的當下,可不要嚇一跳,牠們羽毛尚未豐滿的時候,其實有點像外星人呢。
正因為草鴞喜歡原野和草地環境,這裡時常也是人們會利用的地方,諸如農場、耕地、河灘地、軍事用地、機場附近的草野,就有機會偶遇草鴞。這些「荒蕪、雜草叢生」的地方看似不起眼,卻是許多生物重要的家。草鴞習性隱密,就怕我們還來不及發現牠們,這個原野就被開發了。
草鴞神出鬼沒,族群數量也很難估計。黃光瀛與曾翌碩分別在2005年和2011年,根據特定地區的調查來推估全台數量,他們估計的數量分別為100隻以下,以及300隻到500隻之間。儘管我們還未能進行全台的系統性調查,但以目前推估的數量來看,草鴞的狀況還是有些令人擔心。
除了估計數量不多之外,草鴞還面臨到種種生存考驗。諸如農地滅鼠藥的使用,使的藥物進到草鴞的餐桌。建議農人能夠改用捕鼠籠,或是記得將中毒老鼠回收,才能避免掠食者的二次中毒。另外,鳥網也可能纏住草鴞令牠無法掙脫,有許多救傷個體便是在機場周邊鳥網上被發現,但為了機場飛官的安全,防止鳥類進入飛行區域仍是必要的事,於是台南野生動物保育學會與機場合作,協助救傷「掛網」草鴞,這是少數人們能接觸到野生草鴞的機會,好好把握的話,也許大家還能更加認識牠們。
關於草鴞,我們還有許多問題沒有被解答。就讓我們趕在草鴞消失之前,好好認識牠們,找到人與草鴞共存共榮的道路。
澳洲動物分布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近日澎湖地區驚傳怪病,自中秋之後,接連有許多民眾反應身體大過敏,身上長出奇怪顆粒紅疹,主要出現在頸部、手臂等衣物遮不到的地方,且奇癢無比,受害民眾苦不堪言,紛紛赴醫檢查,導致皮膚科診所大排長龍。也引起網友熱議,有人推測是過敏、接觸性蕁麻疹、或是天氣過熱引起,更有人推測是水源及空氣受汙染等,致病原因眾說紛紜,疾管署也出動追查,建議蒐集患者照片與醫學中心視訊診斷,找出病因。
看更多:澎湖搔癢怪病 花蓮慈濟皮膚科主任與澎湖醫院院長跨院聯手門診,協助抓病因
澎湖衛生局表示,綜合看診民眾症狀及敘述,部分人員表示近日社區有毛毛蟲出沒,經詢問皮膚專科醫師看法,表示現行地區內的紅腫症狀像是丘疹樣蕁麻疹,此皮膚癢疹有可能因節肢動物叮咬,不排除是樹木草叢棲息的毛毛蟲、纖毛或寄生在季節性候鳥、家禽的蟎造成。
台灣黃毒蛾體毛造成的毛毛蟲皮膚炎
木木日安皮膚專科診所林昱廷醫師表示,日前也收治一名20多歲,剛從澎湖回來的女病患,一家四口到澎湖遊玩,卻沒想到只有自己一人出前出現紅、腫、癢的丘疹症狀。林說,觀察其疹子貌似常見的毛毛蟲皮膚炎。
林昱廷指出,這是一種由台灣黃毒蛾體毛造成的皮膚劇烈搔癢、紅腫等過敏反應。其體毛非常細微,因此仍可能穿透衣服,造成皮膚劇癢的反應。根據這次皮膚紅疹的分布與人群擴散的狀況,推測可能是因毛毛蟲體毛隨風飄散,進而造成群聚過敏反應。林說,相關案例在醫師群組引起熱烈討論,也有醫師反應,朋友及親戚在澎湖看到許多黃毒蛾蹤跡。
法國與澳洲都曾爆發過毛毛蟲皮膚炎
林昱廷說,法國與澳洲都曾經爆發過相似的疫情。在2001年澳洲雪梨的一間社區中心,過半的員工以及5%的顧客都有發生紅疹的反應。有趣的是,有的人周末離開當地去度假,症狀就會減輕;回來之後症狀又會浮現。該中心懷疑是某種昆蟲造成的影響,因此裡裡外外用殺蟲劑清潔了數次,但卻從未在社區中心找到疑似的昆蟲,且病人皮膚搔癢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改善,這樣的狀況持續4個月。最後在郵箱附近的一棵樹上,發現有許多黃尾毒蛾幼蟲的聚集,其後中心將樹鏟下移走,並徹底清潔該樹周圍的區域,才終止了整個狀況。
急性期可冰敷緩解
林昱廷說,毛毛蟲皮膚炎不會傳染,因蟲的毛中有毒素,當接觸到皮膚時,會發生類似接觸性過敏刺激反應,其治療方式以症狀治療為主,輕微者在擦了外用藥物約2至3日會緩解,慢則7日左右,太過嚴重則須以口服藥物治療。他也提醒,民眾若在急性期發生極度搔癢症狀,可冰敷舒緩。
看更多:皮在癢,為何抓破總是流湯流水? 中醫教您從癢疹症狀分辨4種皮癢證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_576H9tli8/hqdefault.jpg)
澳洲動物分布 在 傳說對決打野哥實況主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鶴科(學名:Gruidae)在動物分類學上是鳥綱鶴形目的一個科,包括四個屬及十五個物種。鶴是鳥類中體型較大(全長 80 至 175 公分)也較著名的家族,大多分布於歐亞大陸與非洲大陸,少數幾種則分布於澳洲及北美洲。
野哥現在去臉書開播囉~
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miya760513/
喜歡請訂閱按讚以及分享
#傳說對決#打野哥#圖倫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2eAhh400m8/hqdefault.jpg)
澳洲動物分布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更新版)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是世界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群,位於南太平洋的澳洲東北海岸,它縱貫於澳洲東北昆士蘭州外的珊瑚海,北從托雷斯海峽,南到南回歸線以南(約南緯10°至南緯24°),綿延伸展共有2600公里左右,最寬處161公里。約有2900個獨立礁石以及900個大小島嶼,分布在約34440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4][5],自然景觀非常特殊。大堡礁的南端離海岸最遠有241公里,北端較靠近,最近處離海岸僅16公里。在落潮時,部分的珊瑚礁露出水面形成珊瑚島。在礁群與海岸之間是一條極方便的交通海路。風平浪靜時,遊船在此間通過,船下聯綿不斷的多彩、多形的珊瑚景色,就成為吸引世界各地遊客來獵奇觀賞的最佳海底奇觀。大堡礁是由數十億隻微小的珊瑚蟲所建構成的,是生物所建造的最大物體,就算從外太空也能看到。因其造就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而在1981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也曾被CNN選為世界七大自然奇觀。大堡礁大部份區域都在大堡礁海洋公園的保護之下,這減少了人類對此區的影響,像是漁業、觀光業等。但依舊有其他的環境因素影響大堡礁,如因逕流或氣候變化造成的珊瑚白化及棘冠海星週期性增加。對澳大利亞原住民及托雷斯海峽島民來說,從約一萬五千年前以來,他們就與大堡礁共同生活至今,無論是文化或精神都深受其影響。大堡礁支持著多種多樣的生物,其中包括有許多易危和瀕危物種,還有一些是大堡礁的特有種。珊瑚骨本身的顏色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藍色和黑色。寶石級珊瑚為紅色、粉紅色、橙紅色。紅色的珊瑚是由於在其生長過程中要吸收海水中1%左右的氧化鐵,黑色的珊瑚是由於其含有有機質所導致。珊瑚的表面擁有繽紛色彩的能夠調節光線的螢光色素,對珊瑚共生海藻的影響以及對珊瑚適應明暗不同的環境有重要作用。氣候變化、污染、棘冠海星和漁業是對大堡礁生態系統健康危害最大的因素。其它的威脅還有海運事故、油外泄和熱帶氣旋。骨骼侵蝕帶是一種發生在骨狀珊瑚上的由原生動物Halofolliculina corallasia引起的疾病,可以感染31種珊瑚。根據一項美國國家科學院的研究,自從1985年來,大堡礁已經因為上述危害因素損失了超過一半的珊瑚礁,其中三分之二的損失是發生在1998年以後。一份2016年三月的報告顯示,因為海洋暖化引發第三次全球白化事件,導致中北部的珊瑚礁可能全數摧毀,佔據大堡礁整體40%以上。大堡礁也是個相當熱門的觀光景點,特別是在降靈群島(Whitsunday Islands)及凱恩斯地區。觀光業是這裡重要的經濟活動,每年約有十億美元的產值。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3LyLTlLza4/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DrkLimBCUIu3sRH7CNsOvQbJ5ggQ)
澳洲動物分布 在 注音:ㄦˊ ㄇㄧㄠˊ,音同「兒苗」),是現存世上除了鴕鳥 ... 的必吃
由於僅分布於澳大利亞,是國徽上的動物之一,也譯作澳洲鴕鳥。 《最讓我覺得有趣的事是關於繁殖》 雌雄鴯鶓每隔一兩天交配一次,交配後鴯鶓會生下深綠色的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