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六月是海洋的月份,而大海是孕育生命的源頭
在太平洋西南方、台灣以南的不遠處,有著一片科學家俗稱的「珊瑚大三角」(Coral Triangle),面積約六百萬平方公里,蘊藏著世界密度最高、最豐富的海洋生態,超過3,000種以上的珊瑚礁魚棲息在此,超過一億多人的生活依賴著這片海域。
珊瑚大三角範圍橫跨印尼、馬來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索羅門群島和東帝汶
圖片來源:WWF 世界自然基金會
未知且神祕的大海
去年十月,一群科學家在澳洲大堡礁海下,發現約 500 公尺高、1.5 公里寬的巨大珊瑚,其高度甚至超過帝國大廈與艾菲爾鐵塔,為 120 年來首見。這令人興奮的消息告訴了我們,儘管海洋探測儀器日趨先進,我們對於海下世界仍所知不多。
為期 12 個月的探險活動中,科研人員於繪製大堡礁北部海床地圖時發現這座分離礁
圖片來源:美國施密特海洋研究所 Schmidt Ocean Institute
海中熱帶雨林與氣候變遷
生存範圍不到全球表面 1% 的珊瑚礁,又被稱作海中的熱帶雨林,是超過 1/4 海洋生物及約 4,000 種魚類的家。當颱風來臨時,珊瑚礁站在第一線作為抵擋風暴的屏障。如果珊瑚礁不健康,海中的魚、藻、微生物也就無法好好長大;如果珊瑚礁消失,海洋生物多樣性將面臨嚴重的衝擊。
海洋、氣候與人類的生活,就好像一個動態的環,在各種不同因素的作用之下,彼此牽動著彼此。
圖片來源: Francesco Ungaro from Pexels
今年五月高溫少雨、天氣炎熱,台灣好似一個蒸爐,熱烘烘的燒著,但你知道嗎?海洋能夠吸收的熱遠遠的超過大氣。科學家認為,因氣候變遷產生出來額外的熱有超過 90% 被海洋吸收,而極端氣候為海洋帶來了極大影響,也衝擊了台灣的珊瑚礁。
去年夏天,台灣發生史上最大規模的珊瑚白化事件,根據「台灣珊瑚白化觀測平台」公布的研究結果,珊瑚大白化估計損失 31%~40% 的珊瑚,背後原因與氣候變遷及海水升溫緊緊相關。
2020年後壁湖花園同潛點但非同地點與角度,珊瑚白化前(左圖) 與白化後 (右圖)
圖片來源: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珊瑚礁也需要健康檢查?
珊瑚礁也跟人一樣,若能夠定期進行體檢,便可及早瞭解海洋的關鍵狀況。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2009 年開啟珊瑚礁體檢行動,依據國際珊瑚礁體檢調查方法,號召各地的潛水志工,以公民科學家的形式與志工們,紀錄海下珊瑚礁的健康狀況。
珊瑚礁體檢就好似與海建立另一種關係
體檢前,志工必須參加行前訓練,科學指導員會教導志工如何佈線、下海後如何記錄指標性魚類、無脊椎動物、不同的底質類別以及珊瑚覆蓋率。
照片:科學指導員跟隨著參與珊瑚礁總體檢的志工們,隨時提供適當的協助。
照片來源: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珊瑚礁演化生態與遺傳研究室
延伸閱讀: 【三分鐘看懂體檢結果】
2009 年至 2021 年以來,共有超過千位志工參與。每年我們完成 22 個樣點地查,並將歷年數據公開。
珊瑚礁觀測數據的運用
長期的海下觀測,除了希望能夠瞭解海洋狀況,更同時透過生態調查、長期數據累積,將資料轉譯成可被接受的形式,提供可瞭解的資訊、可參與的活動、可加入的行動接觸更多人。此外,我們也運用數據成功阻擋台東美麗灣飯店開發案、更推動兩種台灣特有珊瑚列入保育。
照片:杉原海岸前 50 公尺處就有珍貴的珊瑚礁。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珊瑚礁演化生態與遺傳研究室提供
延伸閱讀:【解構美麗灣】
2014 年起至今,環資每年至少辦理 1 梯次生態潛水家 Eco-diver 培訓課程,邀請生態潛水教練授課,透過在 3 天 2 夜的行程,提高珊瑚礁體檢相關知識,並提供國際珊瑚礁體檢基金會所頒發的 Eco-diver 證照,持有此證照,可在印度太平洋地區加入其他與珊瑚礁體檢基金會相關組織的志工行動。
2020 年也辦理追逐珊瑚(Chasing Coral)放映會,共 120 人參與並邀請陳昭倫博士分享其於台灣珊瑚白化觀測平台的第一手觀察,同時介紹珊瑚礁白化成因與影響。
透過珊瑚礁體檢,在瞭解珊瑚礁與大海的健康狀況的同時,也可以透過數據資料反映海洋保育的成效。
海洋保育,真的有差!
2016 年 15 公頃的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公告為禁漁區,2017 年環資首次協同志工進行珊瑚礁體檢。長年在潮境保護區潛水的潛客表示,過去潮境保護區的珊瑚礁生長不佳,各類的大小魚類也不容易發現蹤跡。自從成立保育區後,海底生態明顯逐漸恢復生機,甚至發現稀有物種「龍女簪」的蹤影!
2021 年,珊瑚礁體檢步入第 12 個年頭,如果你也熱愛海洋、關心台灣珊瑚,邀請您支持我們進行珊瑚礁體檢,共同加入守護台灣海洋的行列。
潮境保育區範圍 在 張淵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永續海洋 反對大型動力觀光遊船駛入潮境灣
#永續海洋 #SDGs14 #無動力海域 #潮境灣 #向海致敬 #海洋委員會
最近一直有聽說基隆的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想要引進兩艘觀光用的玻璃底船放置於望海巷海灣內(註一)於今日下午參與望海巷漁港跨海景觀橋下工程拆除防波堤所引起的民怨,協助在地民眾與政府溝通後,再次聽到這消息,希望趁海科館尚未確定購船或是合作的計畫與預算編列前,提出我個人的想法,也歡迎大家表示意見。
首先,先就海科館經營的方面來說,我認為海科館在遭遇不肖企業慶富公司所屬子公司的不善經營所取得的OT與BOT後,一面要處理海洋生態館(水族館)的土地收回與工程融資的官司等嚴重問題狀況,又在入不敷出的情形下,被迫裁撤許多委外的機電維護、清潔工作、保全工作等人員下,卻能在疫情後嶄露頭角,迎來大量的遊客,確實是值得大家掌聲鼓勵!然而,終究佔地甚廣的海洋生態館興建卻遙遙無期,海科館在收入與知名度漸漸回溫的當下,應該全力為這片預定地解套,並重新討論她的定位或公告這片土地的未來!
如果說預定地的解套與興建計畫,跟海科館的運營是一碼歸一碼,那我從另外的角度來提出我反對大型動力觀光遊船駛入潮境灣,當全球永續海洋的氛圍影響我們之前,從海科館的信念就知道海科館絕對是「親近海洋、善待海洋、永續海洋」,不久前,林右昌市長宣示未來將打造潮境海灣為無動力海上遊憩基地,海科館的官網也隨後提出無動力水域休憩活動。不過,海科館保留了「適度導入遊灣乘船體驗」,由下方海科館官網置放的示意圖中,明顯看出基隆市政府與新北市政府分別於潮境灣兩側劃設海洋保育區,而海科館卻只預設了完全不符合比例的無動力水上遊憩與訓練基地,寫到這裡,我個人要建請本海灣的主管機關,能在兩個保育區內的潮境灣,先劃設漁業行為的範圍,如符合現行漁業相關法規的多少海里內禁用哪種魚法的規定,及漁船航行的路線等,然後,讓潮境灣皆為無動力的水域休憩活動海域!
或許有人會認為,我偏坦漁民,這點也要向各位說明,漁民朋友從事漁撈作業是時常被規範的,也早就被規範了,大的規範有全球性的禁令,當然,中央與在地政府亦有權管理漁民的漁撈行為與範圍,甚至逐步管制漁船的數量,漁獲的種類等,又加上科技的進步,漁民作業確實受到監看與管控,船上被要求安裝定位系統,基本的進出港管理,漁獲必須被檢查及重量的查報等,因此,我認為海洋永續是可以與漁民作業合作並存的!
反觀,今天我提出反對海科館購置或合作經營供觀光使用的玻璃底船舶,不但是有種州官要放火,百姓不可點燈的感受,甚至親海愛海的大量民眾與市政府都已宣示,認為應該讓潮境灣擴大被保護的範圍,除了保育區,應該設為無動力的水域休憩活動的海域。藉此,我提出幾點建議,請相關單位參考:
1、依照中央向海致敬的政策,規劃潮境灣為全國示範海灣。
2、邀集包括海洋委員會、海科館、海洋大學、地區漁會及市政府等機關成立永續潮境灣政策合作平台。
3、海科館應盡快發表海洋生態展示館(水族館)的興建與否及進度。
4、請海科館再考量購置或採合作經營觀光用玻璃底船的計畫,並公告計畫內容。
相關報導與網路資訊:
2020年3月6日 基隆市政府在望海巷打造跨海景觀橋工程昨天開工,銜接基隆、新北市觀光廊帶。市長林右昌說,潮境灣1年觀光遊客達200萬人次,工程引進人行步道與自行車系統,透過跨橋銜接長潭里漁港,未來將打造無動力海上遊憩基地,預計10月完工。(UDN.com)
2020/04/23 本館正與市政府、海洋大學、區漁會、社區民眾與愛好海洋民眾團體強化合作關係,積極從事海洋環境監測與生物資源復育作業,定期辦理淨灘、淨海、潮間帶生物多樣性教學、潮境工作站海洋生物多樣性教學,並與產業界合作,適度導入遊灣乘船體驗(環境教育課程)、獨木舟與立槳等多項無動力水域休憩活動,在「永續海洋」前提下,與地方共同發展海洋觀光產業,並達成本館建構「望海巷海灣海洋教育示範區」目標。(海科館官網)
註一:望海巷舊名換番,因從清朝時期就設有漢人與在地熟番以物易物的場域而得名,後經國民政府易名為望海巷,當地海灣原名為換番大澳,因地名更易有別稱望海巷海灣,今又因為潮境公園聲名大噪而又被稱為潮境海灣。
潮境保育區範圍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囤地共享】地產商魚塘土儲大起底!
地產商一直都以持有農地儲備作為支持公司股價、證明未來賺錢能力的其中一個指標。在四大地產商各自的最新年報中,我們可見到恆基—417公頃、新世界—158公頃、新鴻基—320公頃和長實—92公頃,合共持有近1000公頃的農地儲備。雖然按既有城規條例,無保證農地可以改劃建屋;但地產商囤積的農地愈接近改劃完成,在年報上就是愈有價值的資產。
這1000公頃農地,在土地大辯論期間突然成為政府口中很適合短期內增建房屋的土地來源,更指定用「公私合營」模式發展。然後由董建華牽頭、中港地產商拱照的「團結香港基金」,就以「研究報告」為這發展模式背書,可見地產界十分歡迎「公私合營」,絕非林鄭口中:以地產商土地提供公營房屋符合公眾利益這樣簡單。而政府亦一直未曾公佈這1000公頃農地的實際地理位置、適合發展與否,就單純以公關宣傳攻勢向公眾推銷「土地共享」計劃。
我們透過查冊和分析公司董事關係網,發現四大地產商關連公司單在新界西北的「濕地保育區」和「濕地緩衝區」內(即由落馬州邊境、米埔、大生圍至南生圍一帶,下文簡稱「濕地區」),就持有合共398公頃的土地,佔範圍內私人地段的54%,亦相當於四大地產商申報農地儲備的四成。顯示四大地產商在「濕地區」範圍囤積大量土地,隨時等政府開綠燈就動土發展。而「土地共享」計劃一旦落實,這批位於生態較敏感地帶的土地亦隨時因而被「釋放」作房屋發展。
而進一步追查四大持有的這398公頃位於「濕地區」的農地,我們發現當中達145公頃的地段、曾涉及違例發展而被執管 ,例如擅自改作棕地和非法填塘、填土等;與此同時,亦有309公頃的地段曾經申請改劃作住宅用途,並以各種名目,例如自願交出部份建成單位作公營房屋,發展後濕地依然「無淨損失」為理據,多年來在城規會嘗試闖關。相關研究結果可參見《竭澤而築:新界西北魚塘業權調查》。
研究範圍的生態價值由1995年開始受《拉姆薩爾濕地公約》承認,其官方網頁形容位於米埔的拉姆薩爾濕地是「一個淺水近岸海灣,擁有廣泛的潮間帶泥灘,背靠矮小的紅樹林,基圍和魚塘」;地理上位於季候鳥常用的「東亞澳大利亞飛行路線」,歷史可以追溯至1930年代的利用潮水漲退養蝦的基圍和漁塘作業,構成了獨特的人造生境(artificial habitat)和半人造生境(semi-artificial habitat)的微妙的互動,支撐多樣性的野生動物。
而政府的缺地論述下,土地房屋政策一直有向具生態價值地點開刀的傾向。上屆特首梁振英就以房屋發展之名,大舉開發「綠化地帶」土地,更繞過既定程序「邀請」房協自行研究發展郊野公園土地建屋。而林鄭亦不斷以藉口推搪,堅持拒絕任何規劃優次原則,無視民間提倡先用棕土、高球場及閒置未善用官地,這三個土地來源已能滿足政府口中1200頃的長遠土地需求。今日林鄭美其名以「土地共享」讓地產商提供一些公營房屋用地,實情卻極可能幫助地產商釋放南生圍、新田及米埔一帶等囤積多年的農地魚塘大規模建屋套現,成為赤裸裸的利益輸送。
《竭澤而築:新界西北魚塘業權調查》報告全文:http://bit.ly/2C0KBd2
🌏網上業權地圖:http://bit.ly/2Pt8Y6C
👨💼業權及相關公司董事資料庫:http://bit.ly/2Urorry
立即捐款: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了解更多:https://liber-research.com/about-us/
#濕地也起樓
#放開南生圍
#港人後花園慘遭地產商蹂躪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 香港網站
長春社
WWF Hong Kong
Hong Kong Bird Watching Society 香港觀鳥會
環保觸覺 Green Sense
潮境保育區範圍 在 沒有人的保護區有甚麼? 水下攝影機在海灣海洋保育區的應用 ... 的必吃
望海巷 潮境 海灣海洋資源 保育區 位於基隆市八斗子區域, 範圍 只有15公頃是禁止採捕(No-take Zone)型的 保育區 ,容許人類的進入活動,是全國第二小的海洋 ... ... <看更多>
潮境保育區範圍 在 【小編愛海洋】潮境海灣保育區正式設立! 經過多年努力,在 ... 的必吃
【小編愛海洋】潮境海灣保育區正式設立! 經過多年努力,在地方人士 ... 未來保育區範圍禁止任何形式的採捕,而過去常有釣客不顧安危,自行設置便梯攀爬至礁石上垂釣。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