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請你告訴我,此人是猶太人的救主,還是縱容納粹屠殺的共犯?
.
1957年3月4日,一度被猶太人視為的英雄雷若.卡斯特納(Rezső Kasztner,附圖)在以色列特拉維夫的家門口被三名極右翼猶太人槍殺,在同月15日因傷勢過重辭世。然而,在死前四年,他還被公認為拯救上千猶太人的聖人。
.
以色列建國後,卡斯特納在以色列獲得貿易與工業部的發言人職位。當時的他,被視為匈牙利猶太同胞的守護者,聲望崇高。不過在1953年,一名業餘記者葛魯恩瓦特(Malchiel Gruenwald)卻公開聲稱卡斯特納與納粹勾結,以色列政府隨後以國家名義控告他誹謗卡斯特納。不過隨著越來越多他細節釋出,卡斯特納儼然從原告被打成了被告。
.
原來在1944年時,卡斯特納是匈牙利猶太人救援會的領導人,當時他為了拯救更多匈牙利猶太人,親自與當時負責的納粹官員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談判。在同年五月至七月間,納粹每天運送一萬兩千名猶太人至毒氣室處死。卡斯特納希望能救一個算一個,在艾希曼的提議之下,他決定以行賄方式救人。
.
兩人最終達成協議,以一千瑞士法郎一個人的價位,救出1684名猶太人,由於不是每個人都能支付得起,卡斯特納更讓150個名額給其他富有的猶太人協助籌措。後來納粹軍官寇特.貝歇(Kurt Becher)還從中要到50個名額,將之轉讓給曾經對自己有恩的猶太人,但他向這些人收取更高價位,一人得酌收2.5萬瑞士法郎。所有獲救的猶太人後來被送往瑞士,將卡斯特納視為恩人。
.
在戰後的紐倫堡大審時,卡斯特納甚至曾親自為貝歇辯護,稱他與納粹不是一丘之貉,這讓貝歇逃過死刑,以富豪身分獲得善終,活到了1995年。
.
葛魯恩瓦特緊咬卡斯特納表面上是在拯救猶太人,但實際上獲得營救的1684名猶太人包括了他的所有親友,而且成員大多非富即貴,雖然救了一千多人,卻有數十萬沒有得到預警的匈牙利猶太人身亡。這些細節曝光之後,以色列法官柯恩(Haim Cohen)免除了葛魯恩瓦特的誹謗罪責,轉而公開斥責卡斯特納「將靈魂出賣給了魔鬼」。卡斯特納頓時跌落神壇,成為以色列的過街老鼠,罹患了憂鬱症,隨後遭到同胞刺殺至死。
.
在他死後隔年,以色列最高法院裁定卡斯特納無罪,為他平反。最高法院認定無論他使用的方法是否道德,他已經盡了一切努力拯救最多數量的猶太人,但也強調歷史才能做出最後的裁決。而社會上對他的看法依然分歧。
.
隨著艾希曼在1960年被以色列從阿根廷綁來受審之後,案情也越來越明瞭。艾希曼指稱卡斯特納已經確切知道納粹正在執行最終解決方案(Final Solution),即大規模處死猶太人(世人多數是在戰後才知集中營的真正目的)。而當時卡斯特納確實極力要求他停止在奧斯威辛集中營之中進行屠殺,但艾希曼卻推說自己無法作主。這證明了卡斯特納確實保有善意,希望阻止屠殺。
.
但其實艾希曼一直將卡斯特納玩弄於股掌之間,卡斯特納曾主張自己幫助1.5萬名猶太人從奧斯威辛集中營轉到一處不會執行死刑的勞改營,但艾希曼承認自己騙了他,並沒有真的照做。
.
卡斯特納可能意識到如果對同胞宣稱走進集中營會被屠殺,要不是沒人信,就是會造成恐慌,於是在戰時他沒有向其他猶太同胞透露納粹的行動(另一說是他有放出消息,但無人理會)。所選擇的做法是與艾希曼進行交易,希望至少能救到一些人。
.
但全程參與艾希曼審判的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卻不買帳,她在著作中指控卡斯特納「救了1684人,但卻害死了大約47.6萬人」。指出艾希曼在匈牙利的滅猶行動成果顯著的原因,正是因為像是卡斯特納這類猶太人的姑息與協助。
.
現在談論到這場艾希曼世紀大審時,許多人總是聚焦在艾希曼本人的罪行。漢娜.鄂蘭詳實地記錄了審判時的一切風波,而這些內容後來都被以色列官方掩蓋。在審判過程中,一名匈牙利裔的猶太人旁聽者向上台作證的匈牙利猶太人救援會成員佛羅丁格(Pinchas Freudiger)叫囂,他說:「是你們叫我不要逃」。佛羅丁格卻回說,逃亡者有一半機率被殺,所以他當然鼓勵大家不要逃。但事實上佛羅丁格自己卻逃去了羅馬尼亞,因為他有錢能逃。由此可證逃的人還可能活下來,但沒逃的人幾乎必死無疑。
.
目前市面上幾乎所有關於大屠殺罪行的小說與電影,清一色在描述納粹作為加害者的罪行,這很大原因是因為背後出資者多是猶太人。不過幾乎少有人探討的是,那些與納粹有所勾結的猶太人在戰時所扮演的角色。
.
後世歷史學者發現納粹之所以能夠如此有效率地屠殺超過六百萬猶太人,的確少不了某些猶太人的「協助」。但這些協助的用意卻也不能完全簡化地描述成為虎作倀。好比在艾希曼審判時,卡斯特納的同事布蘭德(Hansi Brand)被問到為何不考慮暗殺艾希曼,她無奈答道:「艾希曼死了自然會有人替代他,事情會繼續進行,也許(屠殺)還會進行得更快。」
.
如果是你面對這種進退兩難的困局,該怎麼做?
.
直至今日,卡斯特納的功過依然兩極。2008年,美國導演蓋倫.羅斯(Gaylen Ross)推出紀錄片《Killing Kasztner》,重新談論卡斯特納的生平,甚至找來當時參與行刺的槍手艾克斯坦(Ze'ev Eckstein)與卡斯特納的家人見面。後來在2015年,以色列主流報紙《國土報》刊出解密文件,內容顯示卡斯特納之死應是由以色列國家安全局主導。艾克斯坦在近日辭世,終年88歲。他在生前暗示自己後悔參與了刺殺行動,他說若是今日的自己,絕不會做同樣的事。
.
卡斯特納的一生,無疑是絕佳的劇情片題材,或許再也沒有一個猶太人比他在戰爭期間的處境更有爭議、更值得深入辯證,遑論他晚年被全民公審、刺殺的遭遇,都有戲劇性。但相信我,短時間內不會有人敢輕易去碰這個題材。
.
但如果對大屠殺相關題材有興趣,本週台灣有部斯洛伐克電影《逃出奧斯威辛 The Auschwitz Report》(2021)倒是相當值得觀賞。該片的切入角度也與其它電影不同,著重在世人在已經查知納粹暴行之後的選擇性姑息,也能與卡斯特納的處境產生一些應對,不過該片主要是就逃亡的猶太人觀點出發。該片也能與前年上映的《普立茲記者 Mr Jones》(2019)能進行對照,誠摯推薦。
捷傑電影 #逃出奧斯威辛 #TheAuschwitzReport #ZeevEckstein #RezsőKasztner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00的網紅電影趴cas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想映電影院】https://www.jointmovies.com/ 孟克的《吶喊》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f/f4/The_Scream.jpg 孟克的《太陽》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
「漢娜鄂蘭ptt」的推薦目錄:
- 關於漢娜鄂蘭ptt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漢娜鄂蘭ptt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漢娜鄂蘭ptt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漢娜鄂蘭ptt 在 電影趴cast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漢娜鄂蘭ptt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漢娜鄂蘭ptt 在 Gordon H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漢娜鄂蘭ptt 在 [心得] 無法言喻的平庸之惡 讀《責任與判斷》 的評價
- 關於漢娜鄂蘭ptt 在 [好雷] 漢娜鄂蘭:真理無懼 的評價
- 關於漢娜鄂蘭ptt 在 [好雷]漢娜鄂蘭:思想的行動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漢娜鄂蘭ptt 在 [閒聊] 漢娜鄂蘭- 看板Marginalman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漢娜鄂蘭ptt 在 [好雷] 《漢娜‧鄂蘭:真理無懼》 - PTT 娛樂區 的評價
- 關於漢娜鄂蘭ptt 在 漢娜鄂蘭平庸之惡電影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 ... 的評價
- 關於漢娜鄂蘭ptt 在 漢娜鄂蘭平庸之惡電影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 ... 的評價
- 關於漢娜鄂蘭ptt 在 最新趨勢觀測站- 漢娜ola ptt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漢娜鄂蘭ptt 在 最新趨勢觀測站- 漢娜ola ptt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漢娜鄂蘭ptt 在 [問題] 求推薦反仇恨的書- 看板book - PTT 學習區 的評價
- 關於漢娜鄂蘭ptt 在 ptt、FB、Dcard的最新論壇討論 實價登錄比價王 - 新建案/社區 的評價
- 關於漢娜鄂蘭ptt 在 無限期支持黃國昌老師- 捷運無差別殺人案發生後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漢娜鄂蘭ptt 在 100年新竹科學實中歷史考題 的評價
- 關於漢娜鄂蘭ptt 在 Re: [新聞] 中研院學者蔡英文病逝PTT推薦- 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漢娜鄂蘭ptt 在 Fw: 【轉錄】 有人在說極權主義嗎?鄂蘭《極權主義的起 的評價
- 關於漢娜鄂蘭ptt 在 [好雷] 為愛朗讀The Reader- 看板movie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漢娜鄂蘭ptt 在 耶路撒冷之前的艾希曼:他何以在審判時成功誤導阿倫特? 的評價
- 關於漢娜鄂蘭ptt 在 Re: [討論] 蘋果日報記者黃信維崩潰了- 看板HatePolitics - 批踢 ... 的評價
- 關於漢娜鄂蘭ptt 在 漢娜·阿倫特- 電影 - PttPlay線上看 的評價
- 關於漢娜鄂蘭ptt 在 新竹燒烤推薦ptt 的評價
- 關於漢娜鄂蘭ptt 在 aMC最愛電影|漢娜鄂蘭:思想的行動Vita Activa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漢娜鄂蘭ptt 在 Interpreting Susan Sontag’s Essays: Radical Contemplative 的評價
漢娜鄂蘭ptt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他不是平庸他是惡
#歷史是人類永遠不肯面對的明鏡
每次在Netflix 選片,我想我的片單總是比較小眾一點,事實上,描述二戰歷史的片子一直很吸引我。
昨晚熬夜看了一部名為「最終行動」(Operation Finale)的電影。
這部片子看完當下有些索然無味,沒想到後勁十足,我竟然開始回想著劇中人物說的一些台詞。歷史上不斷輪迴上演的人類悲劇,總是讓人不勝唏噓。
內容描述60年代,以色列特工(Mossad)冒險至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執行任務,將二戰時期屠殺了六百萬猶太人的納粹劊子手,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綁架回耶路撒冷公開受審的故事,此舉甚至造成了當年兩國間的外交危機。
這個人稱「納粹劊子手」的高官,在納粹德國系統化滅絕歐洲猶太人的計畫中,一手包辦執行了「最終解決方案」(Endlösung der Judenfrage),也就是奴役、虐待並屠殺600萬猶太人和500萬共產分子、羅姆人、同性戀者,以及少數族群。
我讀過不少描述二戰集中營故事的書,每每讀完都會濕了眼眶,我依舊記得,在阿姆斯特丹走到安妮之家門口的那一天,那種沈重悲傷的心情。
據說至死刑執行前,阿道夫艾希曼都不認為自己犯下了滔天大罪,他總是對法官辯解,自己只是忠於國家,並執行元首賦予他的任務。
他甚至說:「我必須告訴你們,我一點都不後悔。」
於是,當時的知名學者漢娜鄂蘭,在為《紐約客》雜誌報導這宗審判時,為阿道夫艾希曼的行為下了註解。
「平庸的邪惡」(The Banality of Evil)。
先遑論她的評論立即引發了學者們的正反論戰,不可否認的是,有時候缺乏獨立思考、跟從式的惡比始作俑者更可怕。
或許很多人一輩子都無法理解,是什麼樣的仇恨,可以讓納粹們成為近代史上最邪惡的人類劊子手?但是我卻不難想像,當大眾輿論形成一種風向時,人們的行為就會容易變得盲從而愚昧。
扭曲事實的過度批判、極端仇外的民族主義、自以為正義的私刑審判,事實上每分每秒都在我們這個世界持續上演。
傳播學中有一種理論叫做「沈默螺旋」(Spiral of Silence Theory)。
當大眾輿論成了固定風向之後,不同看法的聲音就會變得微弱而沈默,在我看來,現今的社群時代更加劇了此般問題的蔓延;謾罵敵對、充滿仇恨的網路霸凌,更肆無忌憚且無時無刻地在每個人的手機螢幕上上演。
諷刺的是,人類是容易遺忘歷史教訓的生物,即便科技再進步,智慧也沒有顯著提升,對我來說,只要有戰爭有屠殺存在的一天,人類就沒有資格稱自己是有智慧的動物、我們是身在文明的世界。
我衷心期盼,不要再有人類主導的浩劫悲劇上演,我知道這個願望宛如天方夜譚,但,至少希望頻率變少一點。
我知道,有一種簡單的方法,可以讓我們不要變得那麼容易隨風起舞。
獨立思考,還有忠於自己良心。
#Y的深夜呢喃
#YouGun #群說
漢娜鄂蘭ptt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思考框架是創造力背後的推手
我們心中,本來就有各式各樣的思考框架,我們思考的方式就是如此。這些思考框架有的簡單、有的複雜,有的精確、有的粗略,有的美麗、也有的邪惡。但不論如何,都會呈現現實的某些面向,協助我們提出解釋、抓住重點,做出決定。
例如,民主制度是一種思考框架,而君主制度也是一種思考框架。在商業產業上,精實生產(lean manufacturing)是一種思考框架,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標與關鍵結果」,因英特爾與谷歌的先後採用而聲名大噪)也是一種思考框架。宗教是一種思考框架,世俗人文主義(也就是不信神的道德觀)也是一種思考框架。法治是一種思考框架,「強權即公理」也是一種思考框架。種族平等是一種思考框架,種族主義也是一種思考框架。
在我們的種種推理上,思考框架不但是重要基礎,而且應用極為廣泛。近幾十年間,從哲學到神經科學,各式各樣的領域都曾研究人類的思考框架,只是用來描述的術語有所不同,包括:模板、抽象概念、再現(representation)、基模等等。
時至今日,不論是硬科學或社會科學領域,多半都已經接受「人類透過心智模型來思考」的概念。只不過,這其實是相對晚近的概念。在二十世紀初,多半還只有哲學家在思考「人類如何思考」的問題。佛洛伊德對大腦的奧祕深感興趣,但他是當時的例外,而非常態。到了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像是卡西勒和維根斯坦等哲學家,則是以心智所操縱的符號與語詞為基礎,以此來認識心智。這確實是邁出了一步,讓人以更理性的方式來瞭解「認知」,但一切仍然只是理論,沒有實證。
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開始有實證科學家研究人類的心智—心理學家接手哲學家的研究,特別是開始思考大腦內部的認知過程。一開始,學者認為認知過程就像是嚴格的邏輯運算,但實證研究並無法支持這種論點。大約在1970 年代,「心智模型」的概念開始流行,眾人也開始認為人類的推理並非邏輯形式的運作,而更像是在模擬現實:我們評估各種選項的方式,是去想像可能發生的種種情況。
如今,這種觀點已經由許多心理學家與認知科學家經過眾多實驗得到證明。近年來,由於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能夠即時視覺化呈現受試者的腦部活動,就連神經科學也踏入了這項研究領域。舉例來說,研究顯示,人類構思未來的時候,會啟動那些和空間認知與3D 思考相關的大腦區域。可以說,其實就是在有目的、刻意的做夢。
這項研究成果,讓我們對人類如何思考的理解,開始默默改變,瞭解了心智模型是人類認知的基本構件。不論我們任何的所見、所知、所感、所信,都始於我們對宇宙萬物的思考方式。我們如何理解世界,會受到我們「相信」世界如何運作所影響,包括:事情為何會發生、未來會如何發展,以及如果我們採取行動之後又會如何。
.
▍「解釋」帶來的好處
因果框架要求一切必須有說得通的解釋,這點除了讓我們得以歸納類推,也讓我們得以學習。這是一項重要特點,而且也是一項相對較新的發現。一般來說,學習是發生在得到資訊的時候—聽到老師講課、看到書上的描述、或是學徒動手修修補補的時候。但在做因果解釋的時候,那位提供資訊和解釋的人其實也在學習。這項觀點是由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倫布羅佐(TaniaLombrozo)提出,她是這個學術領域的熠熠新星,引領著一套關於「解釋」機制的新科學。
倫布羅佐從大學時期開始,就發現不論在心理學、社會學、哲學,處處可見關於解釋的想法。雖然這似乎就明擺在眼前,但事實證明,關於「解釋」這件事本身,科學界的研究都還不夠深入。舉例來說,為什麼我們會覺得某些事值得解釋、又有某些事不值得解釋?解釋能讓我們如何有所成就,或者如何讓人誤入歧途?倫布羅佐的研究從心理學和哲學出發,填補了一些我們關於解釋的知識空白。
倫布羅佐對於「透過解釋而學習」的研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實驗中,倫布羅佐請成年受試者看看兩群來自外星的機器人,分別名為glorp 和drent。兩群機器人各有不同的顏色、體型、腳部形狀的特徵,但受試者並不知道真正的重要區別是哪一項。實驗人員請一半的受試者去描述glorp 和drent 各有何特徵,而另一半則是要解釋glorp 和drent 各有何特徵。(兩群機器人都很可愛,但是真正區分的重點並不在於顏色或體型,而在於腳部的形狀。)
結果如何?比起那些只需要描述而不需要解釋的人,那些必須提出解釋的受試者,在找出真正區別之處的表現,明顯高出一截。倫布羅佐做了很多次實驗,結果都類似。她甚至也對小孩做了實驗,結果一樣:如果要小孩提出因果解釋,他們的表現就會更棒。
讓我們把這點再拉回來討論思考框架:我們用因果框架來解釋這個世界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學習,因此我們會更瞭解這個世界,我們也能產生更深入、更準確的見解。而且,向別人解釋這個世界,也能讓自己更瞭解這個世界。這項發現對教育和育兒來說,具有直接的意義:記得要小孩解釋他們推論的過程,而不只是要他們給答案。(這或許也有演化上的意義:比起其他不去解釋這個世界的動物,人類透過解釋的機制,也就學得更快、學得更多。)
這件事能帶來的好處,絕不只是知道怎麼區分glorp 和drent而已。人類從最早的時候,就開始想像出各種秩序的概念,在群星當中勾勒眾神的身形,將各種物種加以分類。小孩會花上幾小時,分類排列著自己的小車車、小布偶、樂高積木,還有萬聖節糖果(直到爸媽半夜偷偷來吃掉)。這種分類和重新分類的動作,靠的就是我們取得抽象概念、進行歸納類推的能力。
要是少了取得抽象概念的能力,我們就會覺得自己碰到的一切都是完全陌生,沒有任何一般法則能夠告訴我們該怎麼做。
.
以上文字摘自
《#造局者》
思考框架的威力
Framers: Human Advantage in an Age of Technology and Turmoil
.
作者:庫基耶, 麥爾荀伯格, 德菲爾利科德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昨天在贈書直播中,談到用過去經驗類比現在或未來未知的處境,是大腦很重要的工作。說真的,這項能力對我們活下來真的幫助很大。
然而,我們昨天也提到,這種思考慣性同時也造成了某些限制。尤其過去經驗本來就比較偏頗,這種慣性要調整,就必須經過有意識的自我教育。
「思考特定議題的時候,我腦海裡如果浮現越多人的立場,最後得到的結論就越讓人信服。」~漢娜鄂蘭
版面上的朋友們,因為常閱讀不同作者的智慧,所以特別能進行討論。這其實更有利於我們看到不同人的觀點,並且選擇適合我們的思考方式,而不只是因循故舊。
今天晚上沒有直播,明天晚上的直播,會再談談傳統教養跟自我傷害的關係。這實在是一種沉重的話題,錯用思考框架,讓我們代代相傳著創傷。
祝願您,能充實我們的思考框架庫,這是能有多元選擇的基礎之一!
漢娜鄂蘭ptt 在 電影趴cast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想映電影院】https://www.jointmovies.com/
孟克的《吶喊》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f/f4/The_Scream.jpg
孟克的《太陽》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1/Edvard_Munch_-_The_Sun_%281911%29.jpg/1200px-Edvard_Munch_-_The_Sun_%281911%29.jpg
想邀我們單挑的話,歡迎寄信到 moviepodpodcast@gmail.com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ovie.podcast/
FB https://www.facebook.com/MoviePaCast/
0:00 好久沒錄沒有來賓的趴cast
3:10 細膩又引人入勝的《東城奇案》
4:16 <想映電影院>邀我們推薦電影
5:57 《漢娜鄂蘭:真理無懼》和現代的道德難題
35:01 從《奧斯卡配樂大師:亞歷山大戴斯培》談創作
43:05 《吶喊》的創作者《世界八大博物館巡禮:奧斯陸孟克美術館》
漢娜鄂蘭ptt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pros.is/SPQZ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解夢體驗與教學工作坊】~學會善用潛意識的資源~2020/10/24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450
【12/2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4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 12/19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六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參考資料:
一、作者 漢娜.鄂蘭 。《平凡的邪惡》。玉山社。
漢娜鄂蘭ptt 在 Gordon H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每個時代都有天才與瘋子,但更多凡夫俗子。
既非高人一等,也無法肆意喧囂,平凡如我們,只能找尋平凡人的生存之道,為了好好活下去。
漢娜.鄂蘭提出「平庸之惡」,說普通人置身崩壞裏,利用自己的平庸開脫自身的罪行。
怎樣選邊站是一回事,若選擇理智的一邊,面對失常的兇狠,平凡的我們也許廢得乏力還擊,但至少可以保住血肉之軀;依舊相信善良,終會給生命掙扎出一條生路。
亂世的智慧是,我們鬥不贏,就鬥長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現已在各大音樂平台上架
Spotify: https://spoti.fi/2XO1kLx
KKBOX: https://bit.ly/2MMZJPI
Apple Music: https://apple.co/3dN9wBq
YouTube Music: https://bit.ly/3dQ7sbQ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平凡之善》
曲:Gordon Ho 何景熙
編:Chick @ wake in silence
詞:雷暐樂
唱:Gordon Ho 何景熙
試過努力只夠加碗飯
試過過份善良被責難
試過上陣竟重傷潰爛
試過抗衡但無力再犯
信善報 偏未到 元氣盡耗
頹又廢亦照做照做照做照做
如若世界已崩壞
不要魯莽去打怪
有命能夠活到未來再計較失敗
如若勇氣已鬆懈
需要智慧去穿戴
有命能夠活到未來帶理智出街
如若鬥志太低下
都要信我有天價
有命能夠活到未來再貴也不賣
如若怕痛怕失敗
請你也永遠相信
有命才有力氣踏長街
掙扎便強大
哪怕踏實沿路行又行多苦難
發覺路上同路人沒人在怠慢
有多平凡 也給平凡 支撐
Wu… Wu…Wo…Wu…Wo…
Wu… Wu…Wo…Wu…Wo…
世界已崩壞
不要魯莽去打怪
有命能夠活到未來再計較失敗
Repeat *
如若怕痛怕失敗
請你也永遠相信
有命才有力氣踏長街
跟我逛街
仍舊會痛會失敗
不過你永遠相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rtist|Gordon Ho 何景熙
樂隊演出 Band|Gordon and the Eighth
貝他手Bassist|Chick @ Wake In Silence
結他手Guitarist|MoChung
鍵琴手Keyboardist|Rachel Yu
鼓手 Drummer|Rockinhang
Music Credit
製作人 Producer|Chick @ Wake In Silence, Ogent Lam
主唱 Vocal|Gordon Ho 何景熙
和聲 Backing Vocal |Chick @ Wake In Silence
樂器錄製 Instruments Recording |Chick @ Wake In Silence, Ogent Lam
錄音師 Recoding Engineer|Ogent Lam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Ogent Lam
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 Mastering Engineer|Ogent Lam
Music Video Credit
Produced by Witch Studio
導演 Director | Aries Lam @ Witch Studio, Waiyi Kwong @ Witch Studio
攝影指導 Director of Photography|Mario Hui
美術指導 Art Director| Aries Lam @ Witch Studio, Waiyi Kwong @ Witch Studio
剪輯師 Editor |Waiyi Kwong @ Witch Studio, Mario Hui
調色師 Colorist|Mario Hui
音效師 Sound Engineer|Mario Hui
燈光設計 Gaffer|Mario Hui, Aries Lam @ Witch Studio
燈光助手 Best Boy|Kidd Feng, Sasa Wong Hiu Ching
藝術家 Artwork Artist | Waiyi Kwong @ Witch Studio
服裝 Stylist|Aries Lam @ Witch Studio
平面設計 Graphic Designer|Aries Lam @ Witch Studio
封面攝影 Cover Photographer|Aries Lam @ Witch Studio
劇照攝影 Still Photographer|Kidd Fen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acebook : Gordon Ho 何景? (https://www.facebook.com/hokingheigordon/)
Instagram : @gordonho126 ( https://www.instagram.com/gordonho126/ )
漢娜鄂蘭ptt 在 [好雷] 漢娜鄂蘭:真理無懼 的必吃
網誌版http://sakyro93.blogspot.tw/2013/10/hannah-arendt.html漢娜鄂蘭:真理無懼Hannah Arendt"「邪惡的平庸」揭開依法行政背後的無思極惡"說到依法行政啊. ... <看更多>
漢娜鄂蘭ptt 在 [好雷]漢娜鄂蘭:思想的行動 - PTT評價 的必吃
今日我們認為極為重要且時常聽人引用的「邪惡的平庸性」一概念,確實是鄂蘭後半生思想最重要的起點,但放回她的成長與思想背景,會看見這一概念源於鄂蘭 ... ... <看更多>
漢娜鄂蘭ptt 在 [心得] 無法言喻的平庸之惡 讀《責任與判斷》 的必吃
※ [本文轉錄自 book 看板 #1OQFJ_hz ]
書名:責任與判斷
作者:漢娜‧鄂蘭 (Hannah Arendt)
譯者:蔡佩君
出版:左岸文化
好讀網頁板:https://sobooks.tw/responsibility-and-judgment/
前言:世紀大審與平庸之惡
1961 年 4 月,前納粹黨衛軍幹部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在耶路撒冷開始受
審,知名尤太裔[註1]思想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也到了現場。在觀察與報導過
程結束後,鄂蘭樹敵無數,被許多尤太社群稱為叛徒,因她提出了一嶄新概念──平庸之
惡(the banality of evil)[註2]。
在一般的想像中,為惡者必有為惡的動機,否則不足以支撐他持續推動惡行。根據這種觀
點,艾希曼長期負責最終解決方案(the final solution),想必有著強大的惡念,方使
他得以持續將尤太人送往滅絕;對很多人而言,法庭上的艾希曼是裝瘋賣傻,企圖用「依
法行政謝謝指教」這說詞掩蓋他的惡魔心腸。但鄂蘭認為這人其實就像小丑似的,並不抱
持著人們想像中的「對尤太人的憎恨惡念」。鄂蘭的想法遭致許多批判,認為她企圖替艾
希曼開脫。
對此鄂蘭並未公開回應,但她仍心繫著在耶路撒冷所見的現象 ─ 如果這般的罪惡不是由
極端惡念所遭致,那會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它呢?對這些問題的思索不斷出現在她
的文字與課堂講稿中。在她死後,弟子傑洛米‧柯恩(Jerome Kohn)將之編輯成冊並於
2003年出版,即目前這本《責任與判斷》。
平庸但不意味著無罪責
在審判過程中,艾希曼主張自己只是大機器中的小齒輪,一切都「依法行政謝謝指教」。
事實上,抱持這想法的不只艾希曼,甚至是在整個德國都大為興盛。按這種思維,所有人
都是邪惡殺人機器中的小齒輪。將這種想法推到極致而論,並沒有人真的造就了悲劇,所
有人也因此都無罪責。
鄂蘭自然不接受這想法,在她看來,討論罪責就要放在行為者個人層面上來討論,不能隨
意牽拖到這種大結構中迴避。因此,她十分贊同耶路撒冷的大審,該審判並未被那膚淺的
齒輪理論迷惑,在《平庸的邪惡:艾希曼耶路撒冷大審紀實》一書結尾可看到鄂蘭深表贊
同的這段話:
為了便於討論,我們在此假設,你之所以變成這個大屠殺組織中一個聽話的屠夫,完全是
出自壞運氣,但這不影響你執行、從而支持大屠殺政策的事實。因為政治不是兒戲,在政
治中,服從就等於支持。正如你支持並執行屠殺命令,拒絕與尤太人以及其他民族共同分
享這個世界一樣 ─ 好像你和你的上司真有權決定誰應該或不應該在世界上存活 ─ 我們
認為,沒有人,也就是說,全人類中沒有任何一個成員,願意和你共同分享這個世界。這
就是你必須被處死的理由,也是唯一的理由。[註3]
對鄂蘭來說,艾希曼的確有責任。
但令人意外的是,鄂蘭並不是援引我們所熟知的「汝不應殺人」這般倫理法則來指責艾希
曼。最終解決方案並不只是大量「殺人」之積累,而是企圖以單一的觀點去否定與消滅不
符合其觀點的人群,直接消弭與毀滅了人類的多樣性,是一「反人類」(anti-humanist
)罪。
再者,鄂蘭認為高舉倫理法則本身未能完全阻止罪惡。
我們平常總會認為,之所以能夠判斷是非對錯,是來自於特定的倫理道德法則,比如十誡
的「汝不應殺人」。而要堅守善行而不為惡,就應服膺這些法則。但最可怕也正是這點。
鄂蘭指出,倫理一詞的英文是 ethic,其字源是希臘文 Ethos,就是風俗習慣或習俗,而
這些風俗可經由人為而改變。在納粹政權底下,最可怕的並不是他們用暴力脅迫人民支持
,而是將政治體制整個翻轉,使得人們原本習於服從的法則產生質變。
因此,不加思索地服從當局的規定與指令,僅僅仰賴規定而遮蔽、迴避當中的思考,把一
切都交給規定與領袖說了算,沉淪其中而不自拔,這才是鄂蘭認為的罪惡之源。艾希曼這
樣的服從則進一步透過其行為轉換成了最實質的支持,他順從指令,一點一點地透過簽署
與指派,將原本不該喪命的人們送入死亡。對鄂蘭而言,這種邪惡的平庸是最可怕、最無
法言喻、又讓人難以理解的惡。
思考:與自我的無聲對話
在鄂蘭的眼中,不思考是邪惡之源。那什麼是思考?
在當時的德國,跟隨納粹政權旨意的不只是普羅大眾,亦有許多文人知識份子。這些人往
往飽讀詩書,享受文化的豐碩成果,難道這些人也都不思考嗎?
鄂蘭認為,被動享受知識不等於思考本身;思考本身絕非被動過程,而是一種對話:與自
我對話。而這個關於思考的故事可從蘇格拉底開始說起。蘇格拉底用自己的生命帶給了我
們一個啟示:寧受不義而不做惡。
對蘇格拉底來說,他相信「我」並非完全孤立的存在,而是一個「二合一」的自我。這個
自我始終與我們相伴。如果我們的行動或意見與他人產生矛盾,我們大可以遠離或是離開
這些人,但是我們始終無法逃開自己,這個自我是我自身的夥伴與見證者,我們固然可以
暫時無視於它,投身於其他各種事務中,但終究無法完全與之分離。
對蘇格拉底來說,這樣的能力十分基本,每個人都能具備而不假外求,不需要仰賴特別的
官能去接收。因此他不斷地要求要「將事情想通透」,不斷地刺激著更進一步的思考。蘇
格拉底所設想出的質疑並非為了好玩或使對方蒙羞,而是因為他真誠地無法信服;他必須
透過質疑與思考清除眼前的迷惑與不解,而不甘只是庸庸碌碌地照做就好。這股思索的動
力出自於與自身相伴的自我,這個自我不斷與我們進行對話與交流,我們不可能逃避它的
存在。蘇格拉底的立場是:寧與世人不和,也不願與自身傾軋。
是故,在考量是否服膺或追隨他人意見前,我們最該做的是與自我一致而不矛盾。與自我
產生矛盾,就像招來一個無所不在的仇鄰或敵人,我們必須一直與這般矛盾相處,這絕不
是愉快的體驗。我們可自問,自己是否願意讓我們原本所看不起、無法接受的那種為惡之
我與自己常相伴隨?
鄂蘭相信,若我們夠真誠,那麼我們絕不會做如是想。我們可從迎面而來的狂潮中抽身而
出開始反思,使自己站到事務之後開始自問。這樣的力量或許只是種消極不為,使人不再
投身惡行,不見得能直接指出善行為何。但在重大危急時刻,當原有倫理法則與律法都不
再能遏止人們之時,透過這種方式紮根於自身,至少能使自己不隨波逐流地做出那些不堪
的惡行與災難。沒有一個認真如此思考的人能夠再度成為服從者與同流者,她的行動將成
為長相伴隨的記憶,而記憶喚起那在自身之中的聲音與感受。
若能用這種方式重新思考平庸之惡,我們將更理解為什麼一群缺乏堅強惡意的人們能喚起
二十世紀最可怕的罪惡。這群人未對事情加以思考,因此不能自觀自我的行動而化為記憶
,也無法產生一股遏止的力量與聲音。因此,這些人忘卻了自我的存在而缺乏自我的根基
,能輕易委身於各樣的口號與命令中隨波逐流。正因如此,他們缺乏拴住自己的最後限制
,一旦外在浪潮迎面襲來,他們將可一路隨潮而去,滑落到讓人難以想像與接受的極端罪
惡。
判斷:想像力是你的超能力
上述這種透過思考來中止為惡的作法有著一項特性,它要求人們自我反思,而這看來相當
的「個人性」、甚至是主觀性。鄂蘭自然知曉這項特質,但她亦不認為我們因此就要掉到
純然的主觀論,變成一種人人都能理直氣壯地自稱「反思之後認為自己沒有錯、自認問心
無愧」的情況;但她也同樣不願意重新回到先前的老路,去建構一套可以放諸四海普遍有
效的客觀倫理法則來指引大家該如何行動。晚年的鄂蘭遂開始從康德的思想之中挖掘理論
資源,從康德的《判斷力批判》中尋找突破口,嘗試將康德原本的美學判斷論用以闡述道
德判斷。
讓我們先從美感判斷出發。好比我們說:「今晚月色真美」,我們確實做出了一個美感判
斷。但是,這種判斷並不是我們先掌握了美的法則作為大前提之後,再將眼前的月色涵攝
到這法則之下。我們是直接對於月色之美有所感知,而做出如是判斷。在此同時,我們並
不只將這般的美之宣稱視為一種純粹個人意見,我們也是在對他人提出,並信賴著這個判
斷能傳達到他人心中,對於他人而言一樣有效。
在鄂蘭的眼中,這蘊含著兩件事。一方面,我們對於美之判斷並非援引普遍法則而做出,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美的典範事物,並直接從中對於美加以感知並做判斷。當然,典範或許
不完全可以放諸四海或萬世不變,它可能會有文化上或時間上的特殊性,但它確實可與他
人共享,因為我們與這些人亦共享了同樣的感覺(sense),這作為 Common Sense,即這
群人普遍共享的常識。
因此,當我做出一個美感判斷時,我並非完全地陳述個人感受而已。當我對人們做出這項
宣稱,要與人溝通時,我勢必是想像著,在人們與我共享的這般感覺之下,有可能亦會認
可我的判斷。在此,透過想像的過程,我們將自己的宣稱予以擴展,試圖將他人的可能感
受與想法亦納入其中,使自身判斷的有效性進而擴展,而形成一擴展的心靈。[註4]而這
想像如果能越發考慮與觸及到越多人的處境與狀態,越能增強我的判斷所具有的代表性:
我的判斷不再只是純然的一己之思和一時之興,而是盡可能地將各種可能都涉入其中,而
克服了原本所可能蘊含的自我本位。
對於鄂蘭來說,這樣的美感判斷帶來了突破的可能性,如果我們能將這樣的判斷套用到道
德與政治判斷中,那麼我們就可以設想一種既非法則援引亦非純然主觀斷言的是非判斷,
而是主體間相互交融(Intersubjectivity)。而這個嘗試在她看來是可行的。政治生活
與美感判斷一樣,雖然都充滿著各式各樣的人,蘊含著人的複數性(plurality),但判
斷的有效性不因此就只能建立在各種零碎意見的隨意總和、或是各種利益的相互妥協。
另一方面,如果鄂蘭想將這種美感判斷模式帶入道德與政治之中,那麼下一個問題是,是
否有足夠良好的典範可供我們參照。鄂蘭相信,蘇格拉底的真誠本身就是值得人們參考的
歷史典範,這個形象屹立於西方文明的記憶中。另一方面,這種典範本身不見得是真人真
事;我們亦可能在史詩與文學作品中,感受到諸多偉大心靈帶給我們的深刻印象。
回到關於平庸之惡的討論。深陷於平庸之惡的人是不願思考的人,他們喪失了自我而缺少
了真誠的記憶,他們所擁有的只是泛泛之言的表面之物。他們無法看見、亦無法與他人共
享著良好的典範,因而亦無法與他人形成真實的聯繫。在這樣的不真實聯繫中,他們可能
對於世界產生一種毫不在乎的態度,他們可以依附於任何人與任何事物之中,不再關注與
思索裏頭的是非善惡。也正因如此的不關注和不在乎,最大的罪惡才有了誕生的可能。
黑暗時代的星點路標:鄂蘭的遺緒
作為鄂蘭晚年思考嘗試的紀錄,本書並非鄂蘭一本完整的著作,其中的某些想法可能有些
不甚嚴謹與不完整。書中關於康德《判斷力批判》的援引即是一例。
鄂蘭晚年本想對人類心靈活動做深入完整的探討,並著手撰寫《心智生命》一書,但在鄂
蘭1975年去世時,鄂蘭晚年對於判斷的最終完整思考 ─〈判斷〉一卷才正要開始撰寫。
另一方面,如同鄂蘭的另一名弟子,《康德政治哲學講稿》一書的編輯者羅納德‧貝納爾
(Ronald Beiner)所言,鄂蘭對康德《判斷力批判》一書的援引其實仍是嘗試之舉,是
她在面對與思索自身問題時做出的詮釋;讀者若想從鄂蘭的文字中直接獲取康德關於美感
判斷的觀點,則可能會受到誤導[註5]。
此外,自鄂蘭觀察艾希曼大審並寫下文字後至今已五十年餘。在這期間,有研究者透過艾
希曼所留下的各種文件,試圖挑戰鄂蘭當時對艾希曼的觀察,認為艾希曼並不完全是一無
所知地完全盲從,甚至對於自身的作為曾引以為豪。[註6]因此,我們也不應該毫無保留
地完全採信鄂蘭對於艾希曼之觀點。
但即使是本未臻完善的著作,即便我們的時空條件都已遠離鄂蘭當時面臨的那場世紀大審
,但這並不代表鄂蘭的思索過程不值得我們所借鏡。
回顧鄂蘭的一生,其問題意識即是不斷對於過去政權之罪惡進行反省與思考,以回應於自
身所在的「處境」。現在的我們固然不再建造那些視人為草芥的集中營。但別忘了,我們
這塊土地上也曾有段服從威權的歷史,也有許多不是那麼正義、侵害人權的過往,或許至
今都未能好好地面對與正視,也才會有「威權時期不是大家都選擇服從嗎?」[註7]這種
辯護的說詞出現。
對於這些未竟之業,需要我們不斷地去理解事實與反覆思量。鄂蘭本人雖未能及時完善她
自身的思考,但也在本書中留下些許路標。至於這個未完成的思考會終將指向何方,本文
無法以先知的口吻提供預言與指示(事實上,我亦尚未明確知曉),只能留待各位閱讀之
後一同延續思考。
◎註解
註1
按雷敦龢教授在《平庸的邪惡:艾希曼耶路撒冷大審紀實》一書之〈導讀〉所言,傳統慣
用的「猶太」一詞是十九世紀傳教士刻意選用犬部「猶」字,當中包含對尤太人的貶抑,
故應以「尤太」一詞代之。
註2
當然,鄂蘭被譴責的另一部分,是因為她在書中寫道尤太長老與納粹政權的妥協,為了保
命(以及保持部分族群的存續)而同意將另一些尤太人送入集中營。
註3
Hannah Arendt(2013),《平庸的邪惡:艾希曼耶路撒冷大審紀實》,施亦如譯,台北:
玉山社,頁307。
註4
以上討論是出自於鄂蘭之見,或許並非是對康德美學的適當理解。見後述。
註5
Ronald Beiner(2013),中文版前言,收於 Hannah Arendt(2013),曹明、蘇婉兒譯,
《康德政治哲學講稿》,頁1-17;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註6
騙子-艾希曼的四重面具:Tom Teicholz評《耶路撒冷前的艾希曼:大屠殺劊子手不為人
知的生活》 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728
註7
「威權時期不是大家都選擇服從嗎?」 蔡英文為謝文定辯護反惹議
https://www.storm.mg/article/151658
◎參考文獻
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蘇友貞譯,《心智生命》,臺北:立緒,2007。
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施亦如譯,《平庸的邪惡:艾希曼耶路撒冷大審紀實》
,臺北:玉山社,2013。
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曹明、蘇婉兒譯,《康德政治哲學講稿》,上海:上海
人民出版社,2013。
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責任與判斷,蔡佩君譯,臺北:左岸,2016。
蔡英文,《政治實踐與公共空間:漢娜‧鄂蘭的政治思》,臺北:聯經出版,2002。
蔡英文(2016),轉型正義的議論: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 1906-1975)的觀點,
發表於「加害者的過去與現在式:轉型正義的法律與政治哲學論壇」(10.29.201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248.17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83273471.A.AFD.html
謝謝~~其實我本來就喜歡讀鄂蘭的書,
加上這學期剛好系上有開鄂蘭的專題。
重新看過之後覺得比以前明白了一點,
就趁著記憶新鮮的時候先寫下來~~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hg7318480 (140.112.248.176), 01/16/2017 21:20:12
※ 編輯: hg7318480 (140.112.248.176), 01/16/2017 21:40:3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