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入住 北投春天酒店Spring city resort ,疫情關係、大眾風呂及泳池等飯店設施尚未開放,加上住的房間很舒服,我幾乎就都宅在房間好好享受。因此這回飯店開箱,嚴格來說應只完成一半體驗,等之後戶外風呂重啟,再來好好探索。
不過,這次在大廳我有注意到一件古董藝術品 #芝山象嵌蒔繪櫥櫃,經過時特別停下腳步欣賞。這是個雕工與裝飾都極其華美的櫥櫃,來自日本,據飯店說是創作於明治時期 19 世紀,是為了當時的王公貴族或富豪的豪華宅邸所設計製作。
作品名稱中的 #芝山 跟北投鄰近的地名無關,指的是明治時期所流行的一種器物裝飾手法,是將貝殼、龜甲、寶石等珍貴素材鑲嵌在漆器或象牙等器物上。而 #蒔繪,這我就比較熟悉,幾年前造訪日本北陸的輪島,那裡生產日本首屈一指的漆器:輪島塗,當時去參訪職人手作就有介紹到,是指以金箔或金屬類的粉末,於黑色或單色調的平面來進行上色或設計紋樣,需要高度專業的熟練技巧才能完成。下次來北投春天,記得可以欣賞一下這件展品所呈現的這兩種高度工藝技法。
👀 延伸閱讀:輪島塗 | 「日本的原始風景:輪島,以世界為舞台的北陸千年小鎮」https://yaoen.live/2015-09-10-251/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時光造藝-日治時期臺灣生活工藝源流與傳承 特展 專訪: 余友良副館長 匠心工藝百年傳承,「時光造藝」看見臺灣文創的美學源頭 臺灣工藝百年來的發展,從最早為因應生活所需,藉由手工製作實用器物開始;到日治時期整合在地特色工藝,以產業發展為目標,在產能及製作水準上都有大幅...
「漆器製作與技法」的推薦目錄:
漆器製作與技法 在 Bring-You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日本 #深度微旅 #八幡平 🥰
上次的八幡平景點簡介了一些八幡平市特別的景點,也帶大家認識了一下八幡平的火山、濕地和湖泊等地形,雖然現在疫情緣故,無法親自前往體驗,但最近跟他們來了一場線上交流,感受到日本東北人的熱情,能夠透過更多與在地人交流的方式認識日本,順便分享台灣的特色,是一個很正向、有趣的雙向交流體驗。
😍 🍺
八幡平市有很多融合自然與傳統技藝的特殊體驗,就等大家自己來親身感受囉!
〰️
https://www.bring-you.info/zh-tw/hachimantai-travel-guide
〰️
#龍之眼
龍之眼從八幡平山頂登山口步約10分鐘就能抵達,而如此奇觀是因為冬春之際,融化的積雪流入火山口形成的沼澤地,經過沼澤地浮力的作用被抬高而成。
🥢
#安比塗漆器工房
喜歡日本工藝的人,可能對於在日本料理用餐時那種精雕細琢的傳統漆器很印象深刻,更別提漆器的英文代表字就是「japan」,若想要親身體驗漆器的製作,擁有大量野生漆樹的八幡平,具備了悠久的歷史傳承,再加上岩手縣境內自產的國產木頭,推薦喜歡的朋友來這裡試試自己的手藝。
♨︎
#地熱蒸氣染色體驗
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八幡平地熱蒸氣染織」,簡稱為「地熱染」,來到八幡平,絕不要錯過到位於山林中的「工房 夢蒸染」體驗這種特色染織技法。早上參訪龍之眼,將那魔幻的色彩記在腦中,再用地熱染的技法創作出來,成就屬於自己的藝術品。
🍻 🍶
#無限暢飲多種日本酒 #朝陽飯店
飄兒最喜歡朝陽飯店的點,是這個聯誼大廳,中間的日式傳統火爐會燃起真的火保暖,周圍椅子打造出一種交流、聊天的氛圍,在這裡你可以感受跟日本人聊天、度假的感覺。
除了熱愛台灣的老闆本人(現在甚至住在台灣),整個飯店裡都會有繁體中文的字樣。 最重要的是,入住這裡,😆酒水管飽 。
漆器製作與技法 在 Bring-You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日本 #深度微旅 #八幡平 🥰
上次的八幡平景點簡介了一些八幡平市特別的景點,也帶大家認識了一下八幡平的火山、濕地和湖泊等地形,雖然現在疫情緣故,無法親自前往體驗,但最近跟他們來了一場線上交流,感受到日本東北人的熱情,能夠透過更多與在地人交流的方式認識日本,順便分享台灣的特色,是一個很正向、有趣的雙向交流體驗。
😍 🍺
八幡平市有很多融合自然與傳統技藝的特殊體驗,就等大家自己來親身感受囉!
〰️
https://www.bring-you.info/zh-tw/hachimantai-travel-guide
〰️
#龍之眼
龍之眼從八幡平山頂登山口步約10分鐘就能抵達,而如此奇觀是因為冬春之際,融化的積雪流入火山口形成的沼澤地,經過沼澤地浮力的作用被抬高而成。
🥢
#安比塗漆器工房
喜歡日本工藝的人,可能對於在日本料理用餐時那種精雕細琢的傳統漆器很印象深刻,更別提漆器的英文代表字就是「japan」,若想要親身體驗漆器的製作,擁有大量野生漆樹的八幡平,具備了悠久的歷史傳承,再加上岩手縣境內自產的國產木頭,推薦喜歡的朋友來這裡試試自己的手藝。
♨︎
#地熱蒸氣染色體驗
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八幡平地熱蒸氣染織」,簡稱為「地熱染」,來到八幡平,絕不要錯過到位於山林中的「工房 夢蒸染」體驗這種特色染織技法。早上參訪龍之眼,將那魔幻的色彩記在腦中,再用地熱染的技法創作出來,成就屬於自己的藝術品。
🍻 🍶
#無限暢飲多種日本酒 #朝陽飯店
飄兒最喜歡朝陽飯店的點,是這個聯誼大廳,中間的日式傳統火爐會燃起真的火保暖,周圍椅子打造出一種交流、聊天的氛圍,在這裡你可以感受跟日本人聊天、度假的感覺。
除了熱愛台灣的老闆本人(現在甚至住在台灣),整個飯店裡都會有繁體中文的字樣。 最重要的是,入住這裡,😆酒水管飽 。
〰️
漆器製作與技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時光造藝-日治時期臺灣生活工藝源流與傳承 特展
專訪: 余友良副館長
匠心工藝百年傳承,「時光造藝」看見臺灣文創的美學源頭
臺灣工藝百年來的發展,從最早為因應生活所需,藉由手工製作實用器物開始;到日治時期整合在地特色工藝,以產業發展為目標,在產能及製作水準上都有大幅提升;同時,也由於「臺灣工藝之父」顏水龍先生(1903-1997)的研究推廣,提倡兼顧功能性與美觀設計,生產具有「生活工藝」美學概念的產品。這一路的發展,從時下文化創意產業的角度看來,臺灣工藝自1940年代開始的奠基工程,可說是臺灣當代「文創產業」潮流的源頭。北投文物館即日起推出「時光造藝:日治時期臺灣工藝源流與傳承」主題特展,將以臺灣日治時期到近代的工藝發展與演變為主軸,分別探討臺灣漆器、竹編與玻璃工藝的文化源流與技藝傳承,呈現出臺灣工藝發展的豐富樣貌。
日治時期在產業政策的主導下,引進技術也培育人才,確立了臺灣工藝在品質產能與技藝傳承的發展基礎。其中,臺灣前輩畫家顏水龍(1903-1997),不僅參與最早的臺灣工藝調查研究工作,更在戰後極力整合資源、成為賡續工藝發展的重要人物,為臺灣工藝留下了珍貴且龐大的資產,因此被尊稱為「臺灣工藝之父」。顏氏認為「將生活所需的器物,加入美的技巧」就能稱為工藝,並且倡導「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畢生致力於讓工藝美學走入常民生活中。除此之外,顏水龍更是一位實踐者,他深入研究各種工藝技法,時常手繪設計圖稿並請匠師依圖製作器物,在在展現他在工藝振興上知行合一的精神。
北投文物館「時光造藝:日治時期臺灣工藝源流與傳承」特展,自即日起展出到9月16日。此次展區規劃以連結臺灣民生經濟、最具特色的三項工藝產業:漆器、竹編與玻璃為主題,展出從日治到當代的工藝創作,包含多位人間國寶:王清霜大師(漆藝)、李榮烈大師(籃胎漆器)、張憲平大師(竹籐編)的精彩作品,也將一次盡收眼底。同時,輔以常設展區之原住民族工藝典藏,結合漢文化傳統、日本、西洋技藝與南島文化等不同養分,形塑出今日臺灣工藝的內涵與價值,期望帶領民眾看見臺灣工藝的美學與傳承,以及堅守「技」與「藝」兩者缺一不可的工藝匠師之心。
策展單位粉絲頁: 北投文物館
展覽名稱:時光造藝-日治時期臺灣生活工藝源流與傳承 特展
展出日期:2018年4月6日~2018年9月16日
開放時間:每日10:00-18:00(周一休館)
展出地點:台北市北投區幽雅路32號

漆器製作與技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油畫&大漆展 王雯專訪
人心與意識的交織
「須彌納芥子,芥子納須彌」王雯以油彩與大漆為媒材、孔雀與人作為象徵,展現觀察萬千世界所得哲理、傳達正面與美的意象。
▶耳濡目染的童年◀
不笑一臉酷酷,笑起來又十分可愛,這樣反差出現在創作者王雯身上,同時她的作品總是充滿幸福彩虹般的色彩也令人感到好奇。
採訪時聊到她的老家在宜蘭蘇澳、家裡經營民宿,到她的工作室拍攝時有幸一窺裡外都充滿藝術氛圍的民宿,每一間房都以藝術家作命名,還有許多金屬工藝品,王雯父親手做工業風家具。王雯從小耳濡目染受到父親的影響,自小開始動手創作,她說小時候常拿著一把父親送的小鋸子,自己跑去竹林裡取材做成玩具,就這樣玩過許多媒材,到了國中升高中時班導介紹她報考美術班,因此而進入美術班,才慢慢接觸正規平面繪畫教育,大學則就讀文化大學美術系。
▶有別於傳統油畫創作◀
近期,王雯的創作媒材以油畫與漆畫為主,兩者皆為大學所接觸到的媒材,油畫創作上,她以「點」與「線」進行組織,特別的是使用刮除的方式來增加作品的層次,作品中人體的立體感、孔雀的線條展現,皆是在上完底色等顏料乾了之後,再上一層,並在乾掉前以自製的工具進行刮除、推開顏料,劃出線條,顯露底色,與傳統油畫展現厚度、沉重的質感相反,表現出輕盈、飄然的氛圍。而一筆一劃的刮除過程十分費工。
在作品的象徵性符號中,王雯認為「點」是自然萬物的起始,它在作品的畫面中有著無限的可能性,延伸呈「線」,其中幾乎所有的線條皆為曲線,常是有規律地排列成針織狀的符號,代表著複雜、繁複的任何有形與無形的事物。「線」延伸為「面」後,再以繽紛的色彩統合這些點、線、面。她在色彩的運用上,嚮往迷幻、脫離現實且美好的色澤作為呈現。
▶大漆的美妙之處◀
在王雯大學接觸到漆畫後,她就對這個特別的媒材感到著迷,除了油畫,這次展覽也特別展出幾件大漆(天然漆)作品。說到「漆」大眾對於日本的漆器較為印象深刻,其實漆畫淵遠流長,創作過程繁複、費工,也有條件的限制與困難度,其中一項就是創作者必須對於生漆不過敏。
除了因為王雯對生漆不過敏之外,主要讓她熱愛此媒材的因素,在於漆畫創作過程許多外在因素常會讓成果出乎意料,例如作品陰乾當中,溫度與濕度都會使顏料的色彩有所變化,許多工法與製作步驟、像是嵌顏料、鑲嵌進去等技法,多變的創作方式,與顏料的堆疊、再行打磨,總是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打磨拋光之後,漆畫光亮的表面令人賞心悅目,王雯形容這種光亮就像是名車烤漆一般的光澤!
▶孔雀&人的象徵◀
在王雯的油畫與大漆作品中,以「孔雀」與「人」為主角,畫中人物五官祥和、臉龐福態,相似於佛祖的外貌,象徵「神」或「看不見的力量」,可代表命運、因果與未知的力量。在畫面中,常見色彩華麗、線條繁複的孔雀仰望著人,對王雯來說反而孔雀代表著人,或是世俗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孔雀仰望的動作象徵對力量與因果的欽羨與折服。
為何選擇以孔雀來創作?王雯認為現今社會氛圍低迷,大家為生活奮鬥、年輕人對於未來感到茫然,希望藉由作品傳達予觀者和社會正面能量,在孔雀之前,她其實嘗試畫過多種鳥類,像是台灣藍鵲、金雞甚至是火雞…等,而孔雀除了華麗、同時也具有吉祥、正面的意義,最為接近東方瑞鳥鳳凰,同時也是她童年美好記憶的一部份。特別的是,王雯選擇綠孔雀為參考,不同於台灣常見的藍孔雀,綠孔雀頸部羽毛呈現鱗狀分布,在筆法的表現上更能呈現特色。另外,雌雄綠孔雀的外貌差距與藍孔雀比較起來差距甚小,可謂生物中兩性平權代表之一。
在孔雀的外型描繪上,王雯喜愛東方水墨中對物體與形象的表現方式,通常經過創作者本身的演繹、包含動物或是樹木呈現的姿態,不以寫實為標的,因此在創作上她不執著於物像原本的色彩,孔雀的形象則經過她的吐納、賦予自身語彙。
▶作品傳達宗旨與目標◀
在創作上,王雯欽佩日本傳統工藝的嚴謹態度,她舉例日本漆畫髮刷的清洗上,手勢與角度都有一定的要求與規定,從小地方可見其堅持與傳承,她覺得十分值得學習,也期許自己以「職人」態度為目標進行創作。
在作品的意念表達上,王雯引用大乘佛教《維摩詰經.不思議品》:「須彌納芥子,芥子納須彌」的內涵,融洽「職人態度」,即是由大見小,由小見微,化微塵觀,遍地皆世界。王雯認為「現實是可瓦解的,但始於積累,而在積累之前源於起心動念。實與虛的倒影,倒影是華麗且美好的,影射為外在與內在,內在是擁有著無限可能,甚至使外在昇華與幻化。」以純粹的心去創作、去追求自我,傳達正面能量與美,希望觀者在生活中反思與回歸自我。
王雯-以油彩與大漆為媒材、孔雀與人作為象徵,展現觀察萬千世界所得哲理、傳達正面與美的意象,希望觀者在生活中反思與回歸自我。
王雯簡歷:
文化大學美術系,碩士班
獲獎:
2014 /《鳳凰》油畫作品 / 北京台灣會館收藏,北京,中國。
2014,1 /「宜蘭美展」入選 /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宜蘭,臺灣。
2012,10 /「第十五屆聯邦美術新人獎」入選 / 聯邦文教基金會,台北,臺灣。

漆器製作與技法 在 漆藝工法、漆器材料、漆器顏色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必吃
雕漆是指在預先堆好的漆器外表的厚漆層上進行雕刻的漆藝技法,又. 稱之為「剔」。製作方法是先在器物表面髹漆數十次或數百次,累積足供雕. Page 8 . ... <看更多>
漆器製作與技法 在 員認識漆器特性與蒔繪技術,隨心 - Facebook 的必吃
... え)」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漆器工藝,即以金銀粉或金箔在漆器上進行彩繪的裝飾技法, ... 河邊生活與#易佑安老師合作,規劃難得的漆器製作體驗課程,製作品項為實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