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解鎖一個小成就......寫了人生第一篇書本的推薦序。
先廢話一番(熟客看官們應該知道這是我的習慣,如果是新進的看官......真是勞煩各位習慣了),我其實對於推薦這件事情感到壓力山大,因為我怕自己覺得有趣的,別人看來卻不夠專業,我覺得很棒的,怕別人覺得很悶。加上我個人其實很怕講錯話,所以先前有幾次寫推薦序的機會,我都只能先推掉了。
而前陣子,有出版社邀請我看這本《四帝世紀》(話說當初我看草稿時,只有它的副標題─孫逸仙.蔣介石.毛澤東.鄧小平,翻轉近現代中國政治的關鍵人物,當我把新寄來的書拿回家,我室友還以為這本書叫世紀四帝,而我本人看這書名,不知為何第一個念頭卻是想到羅馬的四帝共治......好的,以上都是廢話),當出版社告訴我這是一個法國人寫的中國現代史,我整個人精神都來了。
說起法國我想到的是什麼呢?
像是:普法戰爭慘敗給普魯士、二戰慘敗給德國、越戰輸給越南......(法國人表示:Bordel !你一定是故意挖我們瘡疤對吧!)
好的,不鬧了。
相較率先踹開清朝貿易限制的英國、傳播共產主義的蘇聯、曾經是二戰及國民黨最大盟友的美國,法國雖然也參與在中國近現代史中(像是英法聯軍、清法戰爭,甚至盤據西南一帶的滇系軍閥,都穿著法系軍服以及亞德里安頭盔),但似乎戲份就沒那麼多.......嗎?
孫文唯一一次親身在前線參與的革命行動,是鄰近越南的鎮南關起義,這次起義主要聯絡總部在越南,如果說法國政府對此事一無所知,那有道理嗎?
小平兄老了打橋牌,但年輕時在哪讀書?就是法國呀!(率帶一提,周恩來也跟法國淵源頗深。)
所以法國在中國近現代史中,到底摻合了多少?又有何地位呢?一個法國人又會以什麼角度去建構解析中國近現代史的脈絡呢?這都是我感到有意思的地方。
好的,講了這麼多鋪墊,重點還是那一句話:抽獎的機會來了!
請完成以下步驟:
1.將本篇按讚加分享(記得設成公開分享模式喔)
2.在底下留言:
想看四帝世紀。並且請告訴我對孫逸仙、蔣介石、毛澤東、鄧小平任何一位的品評。(順帶提醒,我喜歡討論,但每個人觀點不同,請盡量不要用過激的情緒性字眼,或是直接攻擊對方的言語在別人底下留言,這種容易引發無意義的筆戰是我不樂見的。)
就有機會將本書帶回家當新年禮物喔。
一周後我們將抽出2位幸運兒,祝大家好運。
買書請往這走: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1892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紡織路東沙街18號,是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州大元帥府舊址」為依託建立的遺址性紀念館。該處舊為孫中山於1917年興建於此地的大元帥府。於2006年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原址為廣東士敏土廠,於1907年興建,是中國當時第二大水泥廠,產量僅次於天津開平水泥...
滇系軍閥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紡織路東沙街18號,是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州大元帥府舊址」為依託建立的遺址性紀念館。該處舊為孫中山於1917年興建於此地的大元帥府。於2006年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原址為廣東士敏土廠,於1907年興建,是中國當時第二大水泥廠,產量僅次於天津開平水泥廠。大樓由澳洲人Purnell和Paget設計,主體大樓有南北二幢,中間有架空走廊相連,均為三層的義大利式房屋,灰脊瓦面雙坡頂,每層都有券拱式涼廊。1917年7月,段祺瑞在張勛復辟後計劃「再造共和」,廢除在1913年所選出的國會,孫中山發起「護法運動」,率領部分海軍南下廣州,召開國會非常會議,徵用此地作大元帥府。1918年5月,因被盤踞於廣州的桂系軍閥破壞及幹擾,護法運動失敗,孫中山被架空職權,辭去海陸軍大元帥後離開廣州。1920年,粵系軍事將領陳炯明擊敗盤踞在廣州的舊桂系、滇系軍閥後,孫中山重回廣州,取消軍政府,並於1923年3月在此地建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大本營建立後不久,先後平定沈鴻英叛亂和東江叛亂,並改組中國國民黨。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1925年7月,國民政府於廣州正式成立,而大本營也完成其歷史使命。後曾被改建為國父文化教育館兩廣分館、國父紀念館等。1983年8月,孫中山大元帥府舊址被廣州市人民政府確定為廣州市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6月,被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廣東省農業機械供應公司完成為恢復孫中山大元帥府而搬遷申請的立項報告,同年廣州市政府給予批復。1996年11月,孫中山大元帥府舊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7月,南樓整修完畢,並舉行「百年帥府」復原陳列展覽,紀念館首次向外開放。2001年12月,北樓整修完畢,並舉行「孫中山三次在廣州建立政權」史料陳列展覽,實現第二期開放。2006年5月1日,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2010年8月,廣州市當局為迎接亞運會,清拆了元帥府周圍的危樓和大門口前的江灣橋引橋,新建大元帥府廣場,並對紀念館進行了修整和維護。10月20日,大元帥府重新開放,免費入場。紀念館占地8020平方米,由南、北主體大樓,東、西廣場及大門樓組成。南北大樓以磚、木、石、鋼、混凝土建成。屬三層卷拱式西式風格建築,混入部分如節竹式排水管、百葉門窗、花瓶式護欄及騎樓等嶺南建築風格。現在仍然保存大元帥府建立前廣東士敏土廠的花崗岩門樓,長3.85米、寬0.94米、厚0.13米。門額上刻有「廣東士敏土廠」的字樣,刻有紀年款「光緒丁未冬月」(1907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