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W+2 #三寶懷孕日記
有媽咪是以 #溫柔生產 #水中生產 或是 #居家生產 方式生下寶貝的嗎?
-
昨天到了 #協和婦女醫院 產檢,老實說要不是因為打莫德納疫苗的關係,我應該沒機會踏進其他診所,從第一胎開始親友介紹的關係,就一直在 延吉街的 #劉賢平醫師 那邊檢查。
其實劉醫師很好,我的前兩胎的生產經驗也是大不相同。
老大恩尚是40W+5還沒有產兆去催生的,臍帶細吸收不好,自然產沒能擠出來,體重預估不到2500g,心跳不穩定的情況下,最後還是剖腹抓出來😭 等於我吃了全餐!
術後等待麻醉退藥,我吐的亂七八糟,整個打冷顫直發抖,狀態極其糟糕。因為出生只有2300g,恩尚一生出來立刻送保溫箱去觀察,也沒能直接抱到。第一胎沒有經驗,非常擔心小孩,在恢復室裡非常無助又擔心的心情,我絕對不要再經歷第二次。
所以懷君尚到後期時,就一直和劉醫師討論自然產的可能(VBAC),身體狀況恢復的不錯,當時也是心理這關差點過不去,但劉醫師給我十足的信心,告訴我最壞打算他都會準備好,一定會讓我平安生出來。
弟弟是39W+6時去催生的,早上起床內褲一片濕,以為是破水,但到醫院後檢查其實不是,但也離我們原先預約好去催生的日子只差一天,就決定趕快生一生吧。
有了第一胎陣痛的可怕經驗,預備打催生前就表明我要打無痛,平時在延吉街診所產檢,但生產是在國泰仁愛醫院,雖然打了無痛,但到小孩預備要擠出產道時,還是痛到大哭,我看老公拍的影片,我真的是邊哭邊生的,最後弟弟還是真空吸引下拉出來的,但衝出產道的這刻,我有一種通體舒暢的感覺!不是最最自在的狀態,但已經比第一胎好了。
有了兩種生產經驗,第三胎我無論如何都要自然產,之前我完全沒考慮這個問題,想說順其自然就好,我常連自己現在已經幾週都搞不太清楚😂 但就因為到了協和,在網路上查到 #陳鈺萍醫師,才認識有溫柔生產這個方式,也讓我萌生:有不同的生產經驗的念頭!
昨天掛了陳醫師診去做產檢,先聊到我的前兩胎生產經驗,其實一開始對溫柔生產是只有片面了解,但門診若是也詢問到相關問題,是會收$800元自費費用,這部分是事後批價才得知,官網沒注意到有這個收費,不過也讓我更有概念。
溫柔生產其實就是以最自然的生產方式,不催生、不被迫剪毛灌腸、不打無痛、不剪會陰等,事先可以和醫師討論想要的生產方式,甚至有媽媽會列出生產計畫書來討論。而水中生產、居家生產也是一種方式。
其實我是很希望能全家大小一起陪著我生,第一胎那種無助感覺我是完全不想再經歷了!昨晚跟她們聊時,恩尚君尚也很期待,想陪著老三出來,但爸爸覺得小孩又不會記得,何必如此麻煩!但我會記得啊~
是說因為現在疫情關係,醫院陪產只有老公才可以進去,如果要孩子也陪同,也可以在配合的助產所,或找助產士居家生產(這個就得好好預備,包括一些醫療後送的問題都得再仔細在考量進去!)
昨天在陳醫師門診時,我問的幾個問題是,我很懷疑自己能不能在不催生的狀況下把老三生出來,前兩胎都是接近40週,因為吸收不好小孩都不大,挺著肚子等產兆,挺煎熬的!陳醫師說到41週(還是42我立馬忘了)都是可容忍範圍!
前兩胎吸收都不好,小孩體重都很輕,也怕老三不夠重,初期真是吐到要死,還好目前產檢起來體重是還ok!陳醫師說可以搭配中醫療法調養,讓身體預備在一個最適合生產的狀態~
再來就是,沒有打無痛的狀況下,我真的挺的過嗎😭 我對痛的忍耐度很低,第二胎打了還是痛到爆炸邊哭邊生,問了身旁沒有打無痛而自然產的媽媽,一種情況下是急產根本來不及生,一種就是打定主意要親自感受生產美好的人!我真的自我懷疑挺不挺得過。
看了許多分享,在水中生產可以緩解不適,衝出產道的時候,也能減少撕裂傷口的發生,所以這也是我考量的方式之一!
突然覺得怎麼有種像準備要坐雲霄飛車的感覺,排隊等待的過程,很緊張又猶豫不決,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一種特殊感受~
不過不少朋友分享她們在禾馨生的舒服又優雅,無痛的真的完全不痛,尤其樂得兒病房非常舒服!反正我是不可能再生了😂😂 還是就放過自己,自在輕鬆的把老三抓出來就好~啊啊啊啊好煩惱啊,需要大家的分享啊🙏🏻
#昨天終於確認老三性別了
#且讓我賣個關子❤️
-
預產期是虎寶媽媽的,可以私訊一起➕虎寶媽咪聊天LINE群喔🥰
目前開團中🛒
✔️格蕾涼被 https://gbf.tw/0jf2t
✔️韓國Damda購物推車 https://gbf.tw/frhcr
10/4 會開團✔️孕婦按摩油品喔!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90的網紅大鬍子威力,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終於在寶寶睡著之後抓緊時間把生產的紀錄剪出來了! 《陣痛》 滿37週之後每天都很注意有沒有產兆,醫生說陣痛要有規律5分鐘一次持續一個小時再到診所,如果破水就要馬上去診所 6/24 2:00AM 陣痛開始了,但是始終沒有規律陣痛,一整天的陣痛讓我完全無法休息,陣痛中間的空檔像是昏倒一樣的昏睡,過沒...
溫柔生產 剪會陰 在 薛呈懿 Hsueh ChengYi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生育率登上新聞,你為什麼會想要有小孩呢?
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沒有準備好的」
不論是計畫懷孕/意外懷孕/難孕/不孕
—在各種契機下懷孕後的我們,其實都對這件事很陌生
更多時候聽到的經歷經驗都非常可怕⋯
生育本該是賜予生命的動人時刻
怎麼會變成一段漫長帶有痛苦的經驗呢?
「溫柔生產」、「順勢生產」、「賦權生產」
其實都是類似的意思⋯
希望讓懷孕過程、生產當下、產後照顧等經歷,
是「溫柔的」支持陪伴人們面對身心理變化、
「順應身體與心理情勢」完成生育工作、
「賦予女性在孕程自主決定身心理狀態的權利」。
舉例來說,
婦產科常常要「內診」—將儀器伸入陰道,
有沒有可能多點支持、陪伴和準備,
讓療程動作不會讓女性感受到不舒服呢?
傳統進醫院生產的SOP,常常要做很多傷害身心理的醫療措施—灌腸、剃毛、剪會陰(將陰道口剪開我的天啊😱😱😱😱😱)
若能夠用自己與寶寶的力量完成生產,
是不是就不需要經歷這些痛楚呢?
若需要對產前、生產與產後「有所準備」
我們可以尋求助產師與陪產員的協助,
規劃屬於你的孕程、在每個身心理的重要時刻有家人和專業者的支持陪伴,是很幸福且很重要的事。
這集的後面奕萱有分享自己生產過程的故事,
聽到她讓大寶幫自己剪臍帶,全家人圍著新生兒唱生日快樂歌,
真的很讓人感動⋯
如果可以,成為媽媽的這段路真的很需要許多細緻的關懷陪伴,
也讓身邊的人(成為爸爸的男性們、將成為哥哥姊姊的孩子們)一起成為支撐彼此的力量。
這是溫柔、看見「人」、理解女性韌性的一集,
僅用這精彩豐富又美好的一集獻給大家,
祝福天下的女性朋友都能得到溫柔的愛與祝福,
讓成為媽媽是一件美好幸福的事。
母親節快樂!☺️
—————————
本集點連結收聽👇
Ep.49【有人陪隧】你不知道但需要知道的溫柔生產與陪產員_吳奕萱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oehvemvfp6u0840870qxdct/platforms
更多生活在我的IG☺️☺️☺️
https://instagram.com/hcy.yilan
https://open.firstory.me/user/g5yilan/platforms
或各大收聽平台搜尋 #陪隧小姐 就可找到~
溫柔生產 剪會陰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不管是在診間或是網路,時不時都會有媽媽詢問我自然生產要不要剪會陰?剪了那一刀真的會造成日後性交疼痛、甚至尿失禁嗎?搜尋網路也會發現,許多文章提及「剪會陰」這件事都蘊藏了許多怒氣,甚至認定台灣的女人都白挨了這一刀,怎麼可以不生氣! 相對的,我也有同事認為,這是對婦產科醫師最沉痛的指控,他完全不能接受。
容我說句政治不正確的話,在現代的醫療技術下,剪與不剪會陰對於產婦的恢復,其實真的沒有差那麼多!
**流程標準化、醫病溝通不足,讓剪會陰成為產婦陰影
在過去,剪會陰之所以幾乎成為常規的做法,最主要是因為早期自然生產被定義成純粹的醫療行為,有其標準的作業流程,剃毛、灌腸、連續性的胎心音監控缺一不可,五指全開後,就要停止減痛藥物的給予、積極地配合宮縮、用力讓胎兒儘速娩出。
在痛苦指數爆表的狀態下用力,產婦不免嘶吼扭動,為避免傷口亂裂、增加出血、影響癒合,醫師皆會常規性先執行會陰切開術,好讓傷口裂得平整,恢復良好。
這一切流程,在醫師要對生產安全負全責的前提下都「沒得商量」,若又遇到胎心音不穩定,媽媽不能好好配合用力,基於讓胎兒快點平安出生的考量,醫護人員的口氣也會變得急躁不耐,甚至被認為有點粗暴。
因此,很多媽媽在生產的過程中,都會覺得自己上了產檯後,像極了任人宰割的一塊肉。生產是最痛苦的回憶,一想到眼淚就要流下來。那一把刀也就變成醫療權威的象徵,剪去的是女人的尊嚴。
**生產觀念轉變、減痛普及,剪會陰不再是醫界常規
不過,近二十年來,社會風氣轉變,社會對過去的生產流程提出各種反思,強調產婦才是生產的主體,各種醫療介入應該都要「有得商量」。如果沒有強烈的醫學佐證,不應一味地延續過去傳統的做法。其中,有些數據顯示各國常規會陰切開率皆已下降,且常規切開會陰反而可能增加傷口延伸到肛門的機率,也就是所謂四度裂傷,對癒合未必真有好處。
在對話和溝通下,也催生出了「生產計畫書」,協助產婦在生產前理解各項醫療介入的必要性,及生產的不可預期性,進而自主的做出選擇。我個人的做法近幾年也慢慢調整,現在除非狀況非常緊急,我是「能不剪就不剪」。但我認為關鍵在於「減痛分娩的普及」與「延遲用力」。
有別於以往子宮頸全開就要馬上用力的做法,現在因為有麻醉專科的全力後援以及減痛分娩正確的觀念建立,在胎心音穩定的狀態下,即使產婦子宮頸已經全開,醫護人員仍會持續給予減痛藥物。若胎頭還不夠低、媽媽生理、心理尚未準備好,也不會催促產婦儘早用力。雖然產程會稍微延遲,但產婦在做足準備且在「沒那麼痛」的狀態下用力,一來骨盆底肌較能放鬆、二來也較能平靜地配合用力。因此,我觀察到的產婦,即使未執行會陰切開術,大部分情況下傷口也都不大且平整,,甚至在少數的狀況下可以達到「零」傷口。
當然醫療資訊最忌諱報喜不報憂,我得老實承認有時候不管「剪不剪」其實都會出現非預期的狀況。
過去我曾遇過切開會陰後,胎頭下降後傷口一路裂到肛門,導致媽媽傷口癒合不良,得重新縫合。也曾因誤判情勢,堅持不剪會陰,結果胎頭下降的力道往內釋放,一路裂到子宮頸,雖說會陰表面沒傷口,卻花了比平時數倍的時間做深部傷口縫合,總出血量也比較多。因此,我至今不敢武斷的說哪一種做法就一定比較好。
**剪會陰,不代表就是「不溫柔」
我想強調的是 ,婦產科醫師期待母嬰均安、傷口越小越好的心情,絕對不會比媽媽們少,但生產真確地存在眾多不可確定的因素,胎心音驟降有時來得又快又急,我們也只能憑著經驗瞬間應變,在過程中難免不符社會期待,甚至被認定為不溫柔。
而且每個媽媽每次生產的狀況也都不盡相同,每個醫師的選擇也各有其專業判斷,因此真的不能以結果論定沒剪會陰的醫師就是比較高明、溫柔,反之就是急躁、不貼心。
我完全認同過往「沒得商量」的生產模式得改革,且不僅是生產當下,包括要不要懷孕、是否選擇自然產、施打減痛分娩、哺餵母乳,女人都應有身體自主權,藉由充分了解各項醫療措施的利弊,自主做出選擇,並對自己的選擇負責。而作為婦產科醫師,也有責任充分提供專業資訊,協助媽媽評估決策, 盡可能地在尊重媽媽的選擇下,降低各種風險。
但將是否「剪會陰」視為溫柔生產的指標,甚至將「那一刀」簡化成權威的象徵我則覺得太過狹隘,因為懷孕生產這件事有眾多面向,絕非單一個選項或動作就可定義。
當然這一切都要建立在信任和同理的基礎上,我不敢說我已經做得很好,但我會試著做得更好。如果妳對「剪會陰」有所疑惑不解,我會鼓勵妳勇敢地諮詢妳的產檢醫師,充分溝通討論。
最後我也要藉此提醒,不管剪不剪會陰,要減少撕裂傷,懷孕時規律的運動,如深蹲、凱格爾運動就是最佳處方。而且其實會陰部的傷口因張力較小、血液循環好,無論是切開或自然裂傷,癒合狀況都會不錯,媽媽們無須太過擔心。倒是針對深層的骨盆底肌肉拉傷,產後應儘早恢復活動促進血液循環,才能有效避免癒合時因血流不足產生結痂,進而導致肌肉緊繃甚至性交的疼痛。
#期許自己溫柔又堅強
#多元生產
溫柔生產 剪會陰 在 大鬍子威力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終於在寶寶睡著之後抓緊時間把生產的紀錄剪出來了!
《陣痛》
滿37週之後每天都很注意有沒有產兆,醫生說陣痛要有規律5分鐘一次持續一個小時再到診所,如果破水就要馬上去診所
6/24 2:00AM
陣痛開始了,但是始終沒有規律陣痛,一整天的陣痛讓我完全無法休息,陣痛中間的空檔像是昏倒一樣的昏睡,過沒多就又再次被痛醒,一直持續到晚上6點左右覺得好像逐漸規律,但也沒到5分鐘一次,打電話給產房詢問,護理師說再等等看,繼續忍著痛一直到晚上10點陣痛頻率變成7-8分鐘一次,想著還是看看有沒有5分鐘一次的陣痛,所以就一直繼續忍著,一直持續到6/25凌晨真的受不了了,終於決定出發去診所
《待產》
6/25 2:00AM
抵達診所內診之後發現已經開了4公分,馬上辦理住院手續,護理師聯繫麻醉師來打無痛分娩,這是我人生第一次住院、打點滴、生產,真的超級害怕!
打了無痛之後真的是到另一個境界,只是我整個人全身都沒有力氣,下半身完全麻掉,頭也很暈,接下來就是等待開指,每隔一段時間護理師就會進來幫我內診檢查,其實在打完無痛之後我就已經開了7公分了,護理師說開指開得很快應該很快就能生了,也因為這樣,所以護理師就開始把無痛分娩的劑量調低,生產的時候自己要知道何時陣痛才能知道什麼時候要用力,教我如何用力,同時也開啟了我非常痛苦的待產之旅...
原本以為開指很快很早就能生完休息,結果寶寶的胎頭一直下不來,途中經歷醫師幫我人工破水,護理師幫我內診、讓我用力看能不能讓胎頭進到產道,同時醫師也有提醒因為寶寶頭比較大,如果生不出來就要剖腹,此時的疼痛指數已經比前一天的陣痛還要痛上好幾倍,每兩三分鐘陣痛一次讓我完完全全沒辦法休息,就這樣一直持續了好幾個小時,一直到將近中午的時後醫生來確認情況終於能夠進產房了
《生產》
6/25 12:30PM
進產房之後就是等著陣痛的同時用力,看能不能讓寶寶的頭快點出來,用力了好幾次,再加上醫師和護理師輪流壓肚子,真的是現在都不想回想起來那個痛,當時只想著希望快點把寶寶擠出來,但是隨著時間流逝,我自己也真的不知道情況到底是怎麼樣,只覺得有便意感,然後很痛,真的無數次想問醫師我是不是生不出來,是不是要剖腹了(但我後來也沒問),一直到1點多的時候醫師終於說爸爸可以進來了,因為生產的時間太長,不好生、寶寶的心跳一直有下降的趨勢,所以醫師有提醒說會幫忙我壓肚子,再來就是一連串的剪會陰、用力、再用力、最後用真空吸引把寶寶一起擠出來,不得不說在現在看影片的時候真的覺得醫師跟護理師都好溫柔,生產的當下我完全沒有辦法理周遭的事物,但我記得護理師一直在我耳邊跟我加油,一步一步告訴我要幹嘛,寶寶出來的時候真的很感動,也很難以置信自己竟然生了一個小孩
《產後》
寶寶出來之後因為沒有馬上哭,所以只能先暫住保溫箱觀察,而我也因為經歷30多個小時的陣痛加上用力完全沒力,回到病房之後想起來上廁所,走沒兩步直接昏倒,又吊了兩瓶點滴,原本以為在保溫箱觀察幾個小時寶寶就能到一般的床了,殊不知因為寶寶呼吸比較急促,有時候血氧會不穩定,就這樣一直住保溫箱多觀察了一個禮拜,這一個禮拜我們夫妻倆個心力交瘁,同時我的心情也極度不穩定,甚至開始自責是不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所以才讓寶寶出生就住保溫箱,當時真的想到就一直哭....
不過還好這些都已經過去了,我們的寶寶現在非常活潑,是個很有個性的寶寶😂😂😂
#小湯圓誕生記
#四季和安婦幼診所
#人生盲盒大開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