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認識我太太時,跟很多香港人一樣,非常驚訝她的廣東話講得如此好 (原來係狂睇「忽周」練地道說話方法的成果),而且對香港的了解比很多香港人更透徹。還記得我第一次與她交談之時,我跟她說:「你一點也不像在內地長大的人!」她未有回應,然後我便說:「這是讚賞來的。」那刻她大笑了: 「我知!不過你咁講我都會打個突嘅!」回想起,我大概應該是那一刻愛上了她吧,哈哈!
跟黎明交談,我感到有一本人肉百科全書坐在你面前。對社會學極度熟書的她,總能夠以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件事,令我有茅塞頓開的感覺。論邏輯思維,我從小一向都非常重視,極少數人能給我一種遇上勁敵的感覺,但能夠情與理兼備的黎明,真的有令我發現新大陸的感覺。我會形容她是對社會現象與人性洞察的領域的美斯(Messi),是天生的直覺配合後天的無止境探索的天才人物。
後來有一天她跟我說:「無論一個人有多聰穎,他始終會有盲點,而那個盲點就是自己。我們需要與人交流,才能夠發現自己的盲點,就像一塊鏡子一樣。」我終於發現為何她思維如此透徹,正是因為她每次出口時,也是抱著「我雖已經深思熟慮,但如果有盲點,我仍然期待你點出來」的態度。有時候,她說的論調會被不同取態的網民圍攻,但她也會非常冷靜的面對,不亢不卑地回覆別人,也會跟我分析這個人這樣說大致是因為甚麼原因,好像是上了很多堂社會心理學 + 邏輯學 + 通識的博士後advance certificate course。就算在同一件事上得到同一個結論,她對自己的論點的認真與精密也深深點出一個道理 -\-\ 論點才是最重要;如果用錯的論點得到正確的結論,有一天也必定鑄成大錯。她令我看到自己的偏見、盲點與不足,也令我矢志成為一個更謙卑、更對公義、公平、憐憫、原則、民主有所追求的人,並且look beyond地緣與身份政治及民族主義,清楚看見更值得追求的價值。
這條片裡的她,我很喜歡,因為根本就是她自己。雖然日常生活中,我和她的交談也經常圍繞著這些話題,但看著她把平時用兩個小時說的話濃縮到廿多分鐘,即興得來又不失條理,我不禁為她感到自豪。
她的「在上海長大,來香港定居」的背景與經驗加上對自己的要求令到她有著與別不同但非常coherent對中國及香港的論述與理解。有人問,為何她在上海接受教育時沒有被洗腦?其實,很多人不知道,來到香港後,她用了足足五年的時間像金鏞小說中練武之人那樣倒空自己,再從新整理自己的思維;這種對真理追求的認真我實在少見。在這條片中,她以自己的經歷及對兩地的政治意識型態的理解來分析為何內地人普遍不明白甚至誤解香港這場運動,繼而洞悉身份政治怎樣支配人民思想。
我認為,這就是她獨特的成長背景與經驗帶給她的使命 -\-\ 去提出、啟發、挑戰、並且去回應、反思社會的事。她雖有溫柔的外表,但內心卻並不軟弱,而且有著對未見之事的無比信心,以及對真理的追求。她就像最平靜的風浪一樣,是明鏡也是巨湧。從她身上,我看見黎明。
#黎明來到要光復這香港
【字幕版名家論正】中共用愛國身份認證洗腦大陸人新移民美女講師黎明談大陸人對香港「反送中」認識
港人內地生活小百科 在 有故事的旅人 (澳洲首都不是悉尼)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的「第一本」書,請多多支持!】
自己的小說還找不到出版社,另一本、小弟的「第一本」書出版了,各大書局有售,請多多支持!
有Follow我另一個專頁晞。觀影記事的朋友或許也看過這張照片,畢竟這裡才是旅遊專頁,請容我再「賣廣告」一遍!
在此更想深入一點分享背後的種種。有興趣的朋友,或說對旅遊及寫作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花點時間,細閱小弟以下的愚見。
有追看小弟專頁的話,也許都知道我一直希望能把連載的小說出版,托賴幾經努力推廣,如今的點擊率已經激增,感謝各位的支持。至於出版方面,事前已經談過,出版社編輯以一句「香港邊有人睇字」為由,要把小說字數刪減三份二,我駁斥一直有很多讀者追看,對方卻以那班讀者(亦即各位)沒有出版知識為由,堅持要胡亂刪減。我不知道該編輯有何來歷,只知他本身是個「保險佬」,編輯只是freelance工作,因而決定寧可不作出版,都不想我的心血被一個門外漢強姦。最後,我四出尋訪出版社不果,甚至有出版社要求先支付13萬港元,才肯替我出版。找到某個時候,我真的心灰意冷,暫時停下來。我不知道是否「香港冇人睇字」、香港是否已正式成為文化沙漠,但在此有一園地,有讀者一直支持我的文字,你說我「阿Q精神」也好,我還是感動的。
暫時出不了自己的小說,我另一個心願,或說目標,是開一個旅遊網站,或是旅遊書公司。可能大家都察覺,近幾個月來的文章開始轉變方向,不單是向大家分享旅遊故事,也會另文介紹一些旅遊景點及「攻略」。這可能是我一個「試水溫」的階段,你說我有「大想頭」想創業也好、純粹當作興趣也好,我就是覺得喜歡旅遊,不單止要獨樂樂,還想要眾樂樂去分享,才是最大的滿足感。
自己曾經在某家本地頗有名氣的公司工作過,外表風光、內裡不堪,還記得我出第一本旅遊書時,上司曾說:「將前面嘅嘢放去後面,後面又搬去前面,事但咪得囉,讀者唔會知嘅。」這一句話,我很深刻,為甚麼這一門行業要如此馬虎?為甚麼每一本香港的旅遊書都只懂得介紹讀者去吃喝玩樂?難道我們去旅行所看到的一切,就只得這類消費式文化?
曾有朋友跟我說過,別那麼熱血啦,香港人去旅行,「係咁上下架啦」。有時候,我不明白,到底是香港人去旅行「係咁上下」,定還是我們老早被這些消費式旅遊書攻陷、不懂思考?就當是香港人「係咁上下」,為甚麼這一眾旅遊書卻連基本交通、生活資訊都抹去?介紹得某某餐廳了,卻不教人怎樣去,到底一本旅遊書,應由讀者身份出發,還是由廣告商出發?商業價值與閱讀價值,難道就不能平衡嗎?
曾經不止一次,拿著Lonely Planet去旅行,被韓國、日本的旅者問,為甚麼不買自己文字的旅遊書。問心,拿著Lonely Planet如一本百科辭典上路,沉甸甸般很過癮嗎?可是,我卻沒有選擇,市面上要不有千百本台北首爾的旅遊書、要不冷門地方買完卻會令你迷路;在這一行打滾過,心知有時候根本要人「看圖作文」,資料又怎會準確?所以,要實際,買本Lonely Planet最可信。當台灣、日本、韓國,甚至內地都擁有自己專業的旅遊書時,為什麼香港竟然沒有?你可能說,香港這彈丸之地,怎容得下這些真正的旅遊書?那麼,為甚麼我們容得下n本千篇一律的台北旅遊書?
長篇大論說了一回,可能你會說:「超,巴屎閉,你講完呢本咪又係果類書!」對,這本「新加坡」也是同類的書籍,卻很感激出版社給了我很大的自由度,在傳統「港式旅遊書」的框架上,加入了一些我「出Trip」時的所見所聞。我接這本書也是一個「打工」的身份、Freelance形式(否則我都不會去新加坡),不能離題萬丈,仍很高興我能把一些趣事、小故事、旅遊貼士放進書內。世事無完美,在溝通上有些問題,搞了近一年,最終版本有某幾頁仍非我所滿意(我不會告訴你是哪幾頁啦),起碼是一本完全屬於自己的書,是我的作品了。
雖然從前都出版過多本旅遊書,但要不是「執人口水尾」的更新版,就是要違己心意,寫一些根本不想出現的內容,所以當日出版都沒有太大感覺。如今,這一本卻是我由零開始寫。由計劃,到聯絡酒店、餐廳、景點,尋找贊助商,實地採訪,在新加坡呆了差不多一個月(也發掘到很多out-track景點,原來新加坡亦非想像中尋悶),再用了近一個月時間排版、撰文,眼見製成品放在書架上,那成功與滿足感,前所未有。我會覺得,這才是小弟「第一本」真正出版的書。
有說「揸筆搵食」即「揸兜搵食」,去年漫長的「接Freelance」生活,能夠我維生,卻真不夠穩定。終於,看見這本書出版一刻的成功感,相信是我即使找到一份月薪五萬的長工,再「穩定」也難以給予的。轉眼光陰已經一年,這一年來歷盡了人生的起起跌跌,成書一刻,仿是為我這一年作個總結。
在此很感謝當日有部份時間跟我一起出trip、酷熱天氣下到處在熟食中心「試食」、熱得幾乎崩潰,還有被遺在Legoland旁公路不知所措的朋友,以及各位在新加坡接待過我的朋友、公關、老板,後期一個人病得有點發燒,感謝你們的照顧了,還有出版社在完全沒有跟我合作過下,對我的合比信任,是你們在我人生最低潮一刻救了我,如當日接不到這本新加坡的Freelance job,可能我真要「乞食」了。
我不知道有沒有下一次機會,但這個目標與這個夢,我不會輕言放棄的。
有沒有下一次,可能就得靠你們支持了。
感謝一直支持「有故事的旅人」的你,感謝看到這裡的你,感謝自掏腰包買小弟拙作的你。若有朝一日我能圓夢,最需要感謝的,是你們。
***如想緊貼每一篇文章:請於「Liked/ 已讚好」按鍵下「Post in News Feed」一欄中,將本專頁設定為「See First/ 先查看/ 搶先看」***
#有故事的旅人 #新加坡 #旅遊
港人內地生活小百科 在 有故事的旅人 (澳洲首都不是悉尼)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多謝支持!】
(台灣朋友,請原諒我用廣東話口語寫此文 :P)
第一次講一個同澳洲冇關嘅分享會,冇諗過宣傳時間極急下,都可以拉到咁多讀者朋友支持。以前講Working Holiday Sharing係就係試過一個Lecture Hall百幾人坐爆曬,但當時係幾個Party一齊用咗幾星期去宣傳,今次單單我同主辦單位用咁短時間,竟然有咁嘅效果、差唔多坐滿一個班房,我真係完全意料之外。
由「迷。忘於澳洲360天」一直追看至今嘅讀者,相信都知道我改名成「有故事的旅人」嘅過程。其實點解要咁做,一來正正係因為我去巴爾幹半島嘅旅程入面,有太多故事想分享、太多新奇得意嘅見識、識到更多個「有故事的旅人」,再掛「澳洲」去講,好似有少少怪;二來,當然,360天澳洲嘅生活,我冇可能講720天仲繼續講,所以,變成「有故事的旅人」嘅由來,都係同一年前嘅巴爾幹半島之旅有好大關係。
由細到大,自己都係一個好鐘意分享嘅人,分享完電影晞。觀影記事,我都好想分享埋旅遊,一個另一大興趣。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我唔介意寫咁大篇文介紹一個地方,但有人睇、令到人地有興趣,我已經好滿足。一直以嚟,我寫嘅嘢唔想再寫每一個人都寫嘅日本、南韓、台灣、泰國,更加唔想寫「旅行成癮者的十大病癥」、「一個人去旅行接受程度嘅十大等級」、「窮遊要注意嘅十大事項」呢一類阿豬阿狗都識寫,兼且呢類廢話寫完一定爆like嘅文章。我要寫,寫夠五十個「病癥」都得添、你覺得一個人搭飛機好孤獨,你又有冇試過一個住Resort、去海邊食honeymoon套餐?我試過,我真係試過,但我唔想,寫嚟除咗「呃like」外,有乜意思?
同其他旅遊Channel負責人傾過,我亦深知道寫咩巴爾幹半島、波蘭、內地景點,根本冇人睇,睇吓我早兩日寫羅馬尼亞特色菜篇文就知。多人睇我當然開心,但少人睇(唔好冇人睇),令到某D讀者提起興趣,我已經成功了。
我一直有個心願,好希望出呢堆地方嘅旅遊書--有去過你自會明白,香港除咗無限本京阪神、台北、曼谷旅遊書外,你要搵冷門少少嘅地方,根本冇可能。曾經有個日本朋友問我做乜要睇Lonely Planet,你英文好好?你地冇一本旅遊書咩?我都唔想拎到成本百科辭典咁重,又厚又重,但sorry,香港除咗Lonely Planet或者小部份台灣書,真係冇。我好彩,當日搵極搵唔到,去誠x買,問櫃位先至搵到,佢仲要話係最後一本,冇曬喇。
點解,我地容不起一D遠少少嘅旅遊書?唔好講旅遊書,點解網頁、網誌都係要無限loop呢堆已經泛濫嘅地點?你可能話香港人冇假,但我知道身邊好多人都真係會有呢D時間去呢D地方;你可能會話,香港人冇錢,但如果尋晚有嚟聽我分享嘅朋友,都應該知道,錢,唔係一個大問題。有呢個念頭,證明你對呢堆地方唔熟識。
點解鄰近地方如台灣、南韓、日本(日本果本直頭可以堪比Lonely Planet),甚至內地,都可以有咁多元化旅遊地點嘅書,香港只係識教人去嚟去去都係果幾個地方?自己做過旅遊記者都知道班老細點諗,當然要計算成本、要賺錢,但其實諗深一層,到底係呢堆旅遊書主導咗香港人去邊,定係香港人真係咁冇錢咁冇時間?後者?我唔覺囉。
呢一年嚟,我有呢個念頭,一直同唔同機構去sell呢個idea,但係完全冇人會理你,甚至身為好多「旅遊出版」、自稱旅遊達人嘅機構,直頭連呢堆地方響邊都唔知... 呢個過程,我係有少少心灰意冷,某程度上,我都明點解香港冇人有興趣了。當一班「主導」嘅人都冇乜呢個sense時,再加上香港人真係咁忙,你仲叫我上網搵一堆隨時上網都搵唔到嘅資料?
好開心,機緣巧合之下,識到呢次talk嘅主辦單位,出唔成書,我都起碼有個機會,可以同大家分享一下呢個地方,一個,我真係好鐘意好鐘意嘅地方。冇人識、冇人知,太可惜了。大家嘅反應,係我冇諗過咁踴躍,甚至完咗都仲有讀者留低問問題、散會再inbox我,呢種熱烈程度,係我講十幾次澳洲Working Holiday talk都從未試過。其實,我有少少感動。對於一個對旅遊有熱誠嘅人嚟講,今次嘅滿足感,已勝一切。
唔好話想搞一D旅遊合作活動俾人不斷撥冷水,就連自己身邊朋友都冇乜人有興趣聽你嘅旅遊故事同推介:「喂,你叫我膽粗粗上架唔知去邊嘅巴士提心吊膽,我不如去布吉住幾晚resort好過啦,係咪先?」好多謝呢晚每一位支持我嘅朋友,令我知道呢個地方之所以咁「冷門」,就係因為根本冇乜人知道、冇乜人聽過,當挑起咗大家興趣,仍然會好有興趣知道詳情嘅。
時間可能太急,內容包含嘅嘢過於精華同濃縮,如果仲有機會有下次,我會作改善架喇。有唔少讀者問及關於飲食同交通嘅問題,我都明白只能輕輕帶過,時間所限、呢D細節位,我都唔想講得太深入,主要介紹返景點先。有興趣知道,不妨inbox我問啦,如果值得分享,我會另外詳文介紹的。
希望仲有下次,分享更多我好鐘意嘅地方,甚至再深入少少去講呢堆國家啦。
多謝支持! =D
P.S. 有讀者inbox我話估唔到我真係男,我一直俾人感覺咁似女咩?
特別鳴謝:
Homeblogger
=======================
全新網誌:travelerwithmovie.com
港人內地生活小百科 在 【按揭小百科】港人內地物業香港套現實例分享 - YouTube 的必吃
近一兩年愈來愈多銀行接納香港居民在北、上、廣、深及大灣區等城市的物業,於香港承造港幣按揭,適用範圍包括現契物業套現及做指定一手新樓盤按揭。 ... <看更多>
港人內地生活小百科 在 工聯會- 【《港人內地生活小百科》】 生活、工作 - Facebook 的必吃
《港人內地生活小百科》】 生活、工作、投資、旅遊。。香港大陸兩邊走,如果突然遇到交通意外應該點算? 睇下小百科資料應該可以幫到手工聯會內地諮詢服務中心聯同香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