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好文分享—如果我辦的到,你也辦得到! 』
最近滿多同學跟我分享他們的所遇到的學習困難,如果看完incredible這本書,那你將對人生充滿信心!因為一個語言遲緩的孩子都能當到清大英文助理教授,那天賦超凡的你,成就會更高!
【不可思議的英文學習法--我是六秀之才?】
這段故事一直到我二十幾歲才知道。當我知道這個故事時感到萬分驚訝!原來我小時候是一個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反觀我現在的職業,每天必須講上十幾小個時的話,還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直到五歲之前,我連一句話都不會說,媽媽一度以為我是啞巴,還帶我去各大醫院做大腦斷層掃描、聲帶檢查、心理諮商等診斷,卻始終找不出原因。在三十多年前,醫學發展不如現在發達,當時的醫生或長輩總是安慰我爸媽,說這孩子是屬於「大鳥慢飛型」。實在很難想像,如果是現在的父母,早就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了。多虧今日科技如此發達,各大醫院除了提供語言職能治療,有一些醫院甚至提出一種特別診療,稱為早療計畫。
無計可施底下,媽媽只好去求神問卜了。在阿嬤的介紹下,媽媽帶我到高雄甲仙的濟公廟,問神明為什麼我那麼大了還不會講話。起乩後,濟公師父左手拿著葫蘆,右手拿著扇子,不僅走路搖搖晃晃,說話還顛三倒四的。他說:「甭煩惱!他命中注定是六秀之才命格!聽嘸?他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研究所、博士班都是狀元,嚨是第一名,真會讀書!這個孩子將來是拿筆的,以後必須一直講話才有錢賺,他現在只是把話省到以後再說,所以安啦!甭驚、甭煩惱!退駕…。」
聽到神明這麼說,媽媽頓時安心不少。人在徬徨無助的時候,總是會訴諸於宗教力量,藉此撫慰心靈並尋求解決之道。事實上,我真希望在我懂事之後就能聽到這一段故事,也許我的人生會因此完全不同!
在心理學與催眠學中,有一種理論,稱作「自我實現預言」。所謂的自我實現預言,就是每當我們早上起床或是晚上入睡前,在照鏡子刷牙洗臉的時候,如果能夠對著鏡子裡面的自己加油打氣、自我鼓勵,預言的成功率將會大大提高。根據醫學報導,人類的大腦腦波在剛睡醒與入睡前呈現ALPHA狀態,此時人類的潛意識最能透過潛意識的語言來加以改寫。
換句話說,如果你可以打從心裡或潛意識裡認為自己是一個很優秀、很傑出的人,你的行為舉止以及學習方式就會切換到傑出人士應有的模式,經過日積月累、一點一滴的改變,你也一步一步地在實現自我預言,最後真的成為成功人士。這種神奇的做法,在宗教學上,有的宗教稱之為禱告,有的稱之為祈願,其功能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信徒在禱告或是拿香祈求的時候,大腦也會進入ALPHA狀態,在聖歌或佛經的伴奏下,對神明說的話其實都是自我暗示,例如我們常祈求「希望我的身體健康。」、「保佑我段考考第一名!」、「包庇我生意興隆。」等等,這些話都會植入我們的腦波並寫進潛意識裡,進而改變舊有的行為連結,達成心目中預設的願望。祈求或禱告真的有用嗎?看看廟裡還願的人潮以及教堂裡的信徒痛哭流涕地感謝上帝,就不難發現很多人透過這樣的方式達成願望、心想事成。同理可證,每天對自己加油打氣或自我暗示,也一定能達到相同的功效。
如果我在國小就知道我是六秀之才,也許可以藉由不斷的自我暗示,一步一步完成「我是狀元」的自我預言。但遺憾的是我直到研究所才知道這一則故事,我也沒能成為狀元。記得國小第一次段考結束後,在回家的路上,跟同學一邊嬉鬧一邊走回家,大老遠就看到媽媽佇立在門口,東張西望地,好像在找什麼似的。原來媽媽一直在等我回家,只為了問我考第幾名。我用手向媽媽比了我的名次,想不到媽媽高興地跳了起來,趕緊把這個消息告訴爸爸還有姑姑。從小姑姑就最疼我了,她也因為這個「好消息」大方宴請了親朋好友,並在宴會上向大家宣布這個喜訊。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覺得讀書原來有這麼多好康的。宴會上,姑姑要大家舉杯為我慶賀,我心裡也喜孜孜地喝著果汁。接著姑姑拿出一支新手錶,說要當作我的賀禮,大聲喧嚷著:「我們姓張的,就要出狀元啦!雖然,第一次段考瑞麟只考第四名,不過下次要考前三名就輕鬆啦!」。
我考第四名?我急忙解釋,我不是考第四名耶!我是考…第四十四名…。語畢,宴會氣氛忽然轉為一陣尷尬,因為四十四名就是倒數第二名,大家都知道我們班上有一位智能不足的學生,而我唯一贏的人就是他!這時候媽媽跳了起來,急忙地問:「你不是跟我比第四名嗎?」原來,當時我比了兩次四的手勢,媽媽只看到第一次,便立刻轉身告訴大家這個「好消息」!原來這一切都是誤會,我的六秀之才也是一場誤會!國中三年,導師給我的評語都是「資質平庸,不堪造就。」高中三年苦讀,也只考上私立大學夜間部。總總跡象,證明我不是很會讀書!
如果我可以在上小學的時候就知道我是六秀之才,在自我鼓勵底下,或許我真的可以成為六秀之才。美國有一群教育學家與心理學家做了一項實驗:在某一所國小裡,學校隨機抽樣選出三十名學生,組成數學資優班。在開學的第一天,教務長與導師分別上台致詞,非常隆重地向每一個小朋友解釋,告訴他們所有學生都是萬中選一才能進入這個學校,他們更是從這一千多名學生當中所挑出最資優的前三十名。在師長不斷的暗示下,這群學生果然表現得如有神助,數學學科的表現確實比別班小朋友優異!這個實驗證明每一個孩子都需要被鼓勵,鼓勵或稱讚的話會使孩子的大腦釋放腦內啡,對學習產生愉快的感覺,於是良性循環,愈學愈有興趣。很明顯地,我在最重要的時期錯過一次自我暗示的機會。如果當時我的老師與父母能一搭一唱,說我是萬中選一的奇才,我大學聯考數學也不會只考六分了。
我也曾責怪媽媽,為何沒有早點告訴我這個故事,原來故事是有後續發展的。多年後,媽媽曾偷偷回濟公廟問師父,為什麼這個孩子不怎麼會讀書,沒想到師父竟回答:「歹勢,和尚我那天喝醉酒了,胡言亂語,青菜講講。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不用放在心上!」
我的讀書問題好像連神明都無解,媽媽怕我聽了會難過,也就沒有告訴我,她擔心負面評語會影響我的心情。也是,若按照自我實現預言的理論來看,如果我從小就被灌輸「我不會讀書」、「我的問題連神明都無解」,我想我一輩子應該都會困在這個魔咒裡。
但是資質平庸的我還是完成了碩士學位,並且考上英語博士班。語言遲緩卻考上「英語」博士班;不會讀書卻很會教書;說話不輪轉,卻受邀四處演講激勵學生!其實,濟公師父說得一點也沒錯,我很會讀書,但我只讀我有興趣的,例如英美文學和口筆譯,我不讀數學、物理、化學,所以我國、高中無法名列前茅;我很會說話,而且還是面對台下成千上萬個人(以下附上學生聽講感言為證),儘管一對一的面談時常讓我手足無措、辭不達意;我是第一名,我是個能將複雜繁瑣的概念,轉化成輕鬆有趣的第一名好手,雖然我的個人休閒時間因此被每天排滿的課表與逐年調漲的薪水壓縮。
就像神明說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不用放在心上!」我這個「假」的六秀之才,「真」得實現自我暗示的預言了!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難免遇到許多波折與苦難,不過,不~用~放~在~心~上!因為這些挫折與失敗都是blessing in disguise(祝福來偽裝的)!
☆購入這本書,加入本站鐵粉行列: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19855?sloc=main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70的網紅管碧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01027管碧玲質詢原子能委員會主委蔡春鴻,管碧玲指出原能會補助國科會研究經費,但蔡春鴻卻又以清大教授身份掛名計畫主持人申請國科會該項研究補助,三個計畫案每年百餘萬,在主委的薪水之外還每月支領2萬5。管碧玲痛批這明顯是利益衝突迴避,蔡春鴻竟還認知自己是清大教授,理直氣壯地向國科會申請自己原能會...
清大科管薪水 在 矽谷阿雅 Anya Che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賺錢最快的方法是做免費 — 台灣應屆畢業生兩年當上矽谷臉書數據師
最近因為疫情衝擊,大部分公司都人事凍結,最近好多應屆畢業生或是想轉職的上班族來跟阿雅求救,我諮詢了幾十個讀者,發現畢業生最大的困境是沒產業經驗、沒專業經驗;畢業多年的人的困境則是因為有了點經驗,只想去大公司,但大公司分工細,想找的那個領域其實自己經驗很少。這時候,你有兩條路:繼續投履歷,等有錢或是比較多錢的工作再去;或是找個實習或義務工作,還花錢上網學東西。你會選哪一個?大部分的人都會選前者,「因為我有經濟壓力」、「因為我找工作就沒時間做無薪」、「叫我實習?我有經驗了!」🖐等等!在你回答我之前,先看看下面幾個真實的讀者個案:
👉 掏腰包退伍隔天飛上海實習 畢業兩年進矽谷Facebook
兩年多前,我在 eBay 工作時回台灣演講,當時清大材料剛畢業的杜威透過粉專來當義工,會後他跟我說,他想當數據分析師或數據工程師,已經有在網上修相關課程,但完全沒有經驗:唯一有的工作經驗是在台灣優步當暑期行銷實習生,招募司機。他請我幫他注意機會。不久後,我介紹他到eBay的數據分析廠商 Cognetik,負責eBay上海的客戶,擔任數據分析實習生,那是個三十人不到的小公司,完全不起眼。我當時還擔心,他根本沒離過家,一下子要離鄉背井,他行不行?他也很猛,也沒問有沒有支薪,退伍隔天買了單程飛機票,直飛上海,幾天內找到了個小房間租下來。
杜威在 eBay上海辦公室擔任數據分析師實習生約聘雇九個月,期間還到羅馬尼亞出差,雖然是支薪的實習,但非常少。實習期間,他用 eBay 的工作經驗申請上了美國名校卡內基梅 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資訊碩士,專攻數據分析和工程。在美國讀碩士期間,靠著eBay的人脈,暑假他到了前 eBay 員工在紐約服務的金融科技公司擔任數據工程師實習生。擔任數據工程師期間,他發現自己其實很多不懂,於是自費花錢上了網路上貴森森的課程。
畢業後,杜威憑藉著碩士所學、暑假數據工程師的實習經驗、網路課程,錄取進了臉書,沒正職經驗、沒背景,他的第一份正職工作就在矽谷Facebook!短短兩年,杜威從台灣材料系的應屆畢業生,成為矽谷頂尖科技公司的數據工程師。
💰 Facebook工程師年薪550萬台幣起跳
根據美國薪水網站Levels.fyi,臉書工程師等級分七級,最低階工程師的起薪含股票一年是550萬台幣,第二低的則是年薪730萬台幣。數據工程師跟軟體工程師雖然工作內容不同,但我猜薪水是大同小異。
👉 從實習開始 記者成YouTube產品經理
再舉一個例子。幾年前,孫夢禕是個北京來美國念碩士的畢業生,她曾是紀錄片的助理,也當過記者;沒有理工背景,也沒有做過產品管理。
她從西北大學媒體創新創業碩士畢業時跟我聯繫,說她願意學經驗,任何機會都好,我收了她到 eBay 矽谷當幾乎無薪的實習生,雖然在美國第一份工作不好找,但她大可到小企業做正職,薪水肯定比在eBay當實習生高,她選擇來我這學東西,我也逐漸交給她很多資深產品經理做的事,她也陸續上手,並轉為約聘僱。
過程中,她發現自己在數據分析上比較弱,但分析師的時間是好幾個產品經理共用的,她比較資淺,很難有太多分析師的協助,她於是自費去上進階的數據分析課程,不久後,我跳槽到臉書,她則是繼續在其他同仁下接下越來越多重要的工作。
一年多後,產品經理有空缺,她順利升上正職,成為公司裡少數第一份產品經理 工作就進 eBay 的人(大多都是從小企業做起),並在又一年多後跳槽到 YouTube 矽谷總部擔任產品經理。
💰YouTube產品經理年薪680萬台幣起跳
根據美國薪水網站Levels.fyi,谷歌產品經理等級分九級,助理產品經理的起薪含股票一年是500萬台幣,產品經理的起薪則是年薪680萬台幣。
💰賺錢要看下下一步
台灣有低薪魔咒,大家都超怕賺不到錢。想賺錢很好,可是如果你一直想要一步登天,結果很可能就是「很想,但是一毛錢都賺不到」,每天只好刷仇富文酸酸有錢人消消氣。
舉台灣網站製作公司有駭科技為例,大部分台灣網站公司都是做個網站幾百萬,該公司則是用「我便宜做你網站,但我賣你每個月維護服務」為策略,一來這樣不用一直找新客人,二來現在流行敏捷開發,意思是不斷改進,企業本來就有維護的需要。這或許對品質差的公司行不通:你撈一票就要快跑,但是對相信自己品質的公司就不怕。
❤️ 真正的勇敢是補足弱點
你要相信自己,你的能力很棒!不要擔心一時間賺不到錢,只要你不要忘記原本的目標、記得離開舒適圈,這些累積的經驗就可以幫助暫時蹲下的你一躍而上!勇敢不是追求更高、更好的位子,或是賺更多的錢,而是勇於面對真實的自己,補足不行的地方。
而且,你當然也不要隨便工作就去做,而是想清楚這個機會為什麼對你會有幫助,你在這過程要學到什麼,然後跟對方討論一個對彼此都有幫助的期限,比如說,你想學到怎麼幫併購案做財務,但可能至少要個幾個月準備併購資料,再加幾個月做併購後的財務計畫。
❤️ 先接觸,就有機會
我過去在新創領域不是很有經驗,這幾年我開始陸續擔任新創導師,從一開始的時候提供一些關於產品管理和行銷,以及對大公司賣產品或服務的免費諮詢,後來就陸續有台灣、美國、南非、印度、以色列的團隊找上我。
❗沒經驗 人家沒收你學費不錯了
你或許會說,可是我花時間耶,為什麼不能收錢?反過頭想,假想你是個上班族,有個高中生想到你公司實習,對方說願意做免錢,你真的會跳起來,覺得太好了,立刻收他嗎?不一定。第一,你又不認識他,要是他偷了公司東西或是不小心惹禍怎麼辦?第二,你還要教他,搞不好自己做還比較快。第三,他又沒經驗,搞不好搞砸,害你被老闆罵死。
還有,為了讓他能工作,你還得讓他認識其他同事,同事時間也很寶貴,還要來認識你實習生,你得欠他們人情。除了要花時間想說要給他什麼工作,你還得確保他做得開心,不然出去給你投訴爆料或是寫網路負評,你收爛攤子就夠你忙。而且,公司小福利也不能不給他,難道全公司出去聚餐,你好意思不約他?歡迎會、離別會,這些聚餐帳單算誰?當然算你這老闆。再來,他以後找工作、申請碩博士,請你寫推薦信、跟招募經理做reference,你好意思拒絕他?全部加起來,他給你的就是幾個月的時間,還不知道真的能幫上任何忙。倒是你的付出很清楚:你勞心、勞力、還花錢!
💰 不會是免費 你可以要求其他報酬
你還是覺得沒收錢很不舒服?別擔心!除了錢,有很多可以幫你之後賺錢的報酬!第一,當然是職稱,要先有名才有錢,你可以跟公司商量,在職稱上有些彈性,比如說,與其說你是財務分析的「實習生」,你可以說自己是「財務經理(約聘僱)」、「財務經理(兼職)」,因為確實你做的是類似資淺財務經理的工作。也沒人知道你其實是個週末幫忙的義工。
第二,要是你在大公司,很多公司都有上課、參加座談會等的預算,這些預算通常是全組共用,也就是說,他讓你分一些沒什麼大不了,你想想,這些座談會動則數千塊美金,你哪裡可能有機會去?而且你要是沒有公司職稱,去了也沒人想跟你講話!那可是建立人脈,為後來工作鋪路的好方法!
第三,如果是小公司,職責通常彈性比較高,你可以跟主管討論除了做他們需要的事,也做一些你特別想學的事,比如說,你沒有什麼領導經驗,可以爭取讓你帶更菜的實習生或是廠商;你想學簡報,可以要求他們有機會讓你多試著簡報;你想學敏捷開發專案管理,可以請主管有機會教你讓你嘗試。還有,比起大公司,因為階級多,你的小主管可能經驗權責比較小,小公司的老闆可能經驗特別豐富,你可以跟他貼身學習管理經營;像杜威,就有到羅馬尼亞出差的機會。很多大公司都規定員工不能幫其他人在領英上推薦,以避免大家用領英互惠討好,但小公司可沒這規定,你可以請主管幫你推薦,之後申請其他工作或學校也都是你最好的證明。
而且大多的實習生,如果表現好,通常公司都會想辦法弄出預算,所有我知道的人,都在幾個月後從無薪變成支薪的工作。即使沒有,同事也會幫忙介紹有錢的小案子。再說,有工作總是比較容易找工作,也沒人說要是你在幫某個工作免費做事的時候,收到谷歌的offer不能去啊!
要是什麼都沒有,最糟情況怎麼樣?比起在家投履歷半年被拒幾百次,或是後來乾脆不投,在家避風頭喝酒追劇;你花了幾個月時間學了一些東西,履歷上多了個經驗,週末少了一點時間滑手機看酸民文,還累積了一些人脈。很划算吧!👍👍👍
📒 部分內容選自書摘:矽谷阿雅《追不到夢想就創一個!》從台灣記者到臉書電商產品經理的顛覆筆記
博客來購書全球直送+電子書立刻看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9120
https://bit.ly/3da6lDq
清大科管薪水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直想花時間好好聊聊柯P,現在總算有點時間了。很多人說柯P變了,他的行為和言論已跟他第一任任期時不同,不過,在我的認識裡,柯P始終是那個樣子的。
為免有人要起底,我就先自爆了。一直以來我都不是認真的學生,也不是典型的好學生,我當年就是靠幸運上了台大醫學系。進去之後,能翹的課我絕對翹,不能翹的課我也想辦法翹,以至於我大四之前的出席率,大概兩成不到,成績很爛,差點被退學,當然也經歷過休學。畢業那年,我母親得了重病,爾後過世,讓我重新思考,醫生是不是我這輩子追求的目標?所以最後我拿到台大的畢業證書後,決定不從醫,也別害人,畢竟,以前某老師說過,沒醫術等於沒醫德。
在2014年以前畢業的台大醫學系學生,一定有被柯P教過,我當然也不例外。比起許多人,我對柯P的認識可能沒那麼深,不過既然曾在台大醫院實習過,那就或多或少會聽過柯P的事蹟,也會有『交手』過的情形。一些小的事情我就不提,聽聞來的軼聞也不說,我只提一件我親眼目睹的事情。
當時我在外科加護病房實習。加護病房,是個管制嚴格的單位,通常每天探病時間只會開放兩到三個時段,每次約一到兩個小時,每個病床只會配置兩件隔離衣,也就是,如果同時有三個人要來探視同一個病人,很抱歉,你們得輪流進去,同時也會要求所有探視者要戴口罩與使用乾洗手,這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感控(感染控制)。
那天早上,我在護理站打著藥單,在剛開放探視的時間,突然衝進來十幾個人,未依規定穿隔離衣,在我們還搞不清楚怎麼回事時,他們拿起了手機和相機在拍照。當下所有人都很錯愕,包括同時來探視的家屬,我們護理長理所當然的跳出來制止,大罵,將他們全數趕了出去。別說感染控制出現漏洞了,還拍照,病人隱私要不要顧?別忘了加護病房很多病人身上只有一件輕薄的手術衣。
以為這事就這樣落幕了,結果下午時,柯P獨自來到我們單位,對著護理長破口大罵,把人都罵哭了,理由是「妳不給我面子」。原來那群人是中國來的參訪團,說是學者,但這麼不重感控,不重隱私,真的是學者嗎?柯P是否有認真確認每個人的身份,就讓助理帶他們進來?更糟糕的是,這麼重視SOP的柯P,未申報,也未事前知會我們單位,憑什麼要我們放行?然後,加護病房的管制出了這麼大漏洞,你生氣的點竟然是,「不給你面子」?
這事情後來當然傳到了我們單位的長官耳裡。台大每個外科加護病房單位,會配置兩位主治醫師輪班,而這兩位就是我們的長官。當時值班的女老師,是一位台大很嚴厲(學生私下稱為『太后』,我後來申請台藝研究所的推薦信,正是找她,和婦產科的施景中醫師,一位精神科主任),教學認真,但同時人很好的女醫師(我們每個人都被電得不要不要的,但老師常常會在休息室幫我和值班的學長準備宵夜和早餐)。自己的護理長被罵,而且還是對方無理,老師當然無法接受,便直接找柯P理論去了。為什麼我之前從沒在臉書提過這事?我承認我之前也對柯P有所期待的,所以不願去戳破。
回來聊柯P。眾所皆知,他是台大醫學系第一名(國考第一)畢業的『外科』醫師,而外科醫師的主戰場是哪?絕對是在開刀房。在柯P那個年代,沒有健保,前幾名的醫學生志願都在外科(跟現在皮膚科,眼科當道不同),尤其,心外,胸外這種開『大刀』的,更是搶破頭(當時還沒有內視鏡手術。以前林靜芸醫師就跟我們分享,她跟丈夫,前台大醫院院長林芳郁醫師畢業後,兩人都走外科,可是她在住院醫師期間懷孕了,加上醫院的重男輕女,她就被『下放』到整形外科,孰不知風水輪流轉,現在整外成了最夯的外科)。
而第一名畢業的柯P,可以優先選擇,他自然選了外科。那麼為何一位外科醫師,後來沒在主戰場開刀房發光發熱?或許是柯P也自認為,自己的技術不夠好,不要開刀害人(就像我也決定不從醫一樣)。必須說,柯P這個決定是良善的,我們以前也跟過一些名醫大P們的刀,技術真的點點點,只因為他資歷夠久了,加上會社交,跟病人關係好,就一路升上去。不過大家也別太害怕,這樣的人滿少的,大部分我在臺大接觸的老師們真的都很厲害(我爸爸大腸癌也是在臺大開的)。
如果說開刀房是外科醫師的主戰場,那加護病房就是麻醉科的領地。然而一位外科出身的醫師,被放在滿是麻醉科醫師為主的外科加護病房裡,自然是滿滿的不得意。外科思維和麻醉科是非常不同的。對外科來說,就是一和零,我要開刀,就是要把你問題徹底解決,而你往後的生活品質,才是我次要考慮的。但麻醉科,主要是做支持性的治療,控制你的疼痛,以你的生活品質為優先。我曾經遇過一個病人,在開完某大P的刀後,短短三天,輸了13袋血,台大該血型的血庫因為他而沒有庫存,當時值班的麻醉科主治,跟我們說,「他應該撐不過去」,畢竟看他懨懨一息的樣子,任何人都不覺得有希望。然而幾天後他的主刀外科醫師來,對他在床邊精神喊話,病人的眼神中散發著我從未看過的光芒,他整個人『活』過來了,甚至說服他開第二次刀,只可惜依舊沒能找到出血點,不過至少在一週後我離開該單位,病人都還繼續撐著。
在某個程度上,一位外科醫師被放在加護病房,而非刀房主戰場,那就猶如是在邊疆了,即使你是將軍,但你手下的麻醉科醫師,就彷彿是跟你不同宗不同族的人,某些時候彼此觀點是很難在同一頻率,所以2014年才有傳聞說,柯P在臺大被排擠。
然而在臺大不得志的柯P,在媒體這裡得到了另一種光環。頂著台大創傷醫學部主任的名號,外界自然將柯P捧得高高的,柯P在醫院的不如意,此時得到了釋放,因為媒體「很喜歡聽他說」。大概是自從2006年邵曉鈴車禍後,柯P和他的葉克膜團隊一夕之間變得全台知名了。確實以邵曉鈴當時的狀況,是很難救了,然而柯P推廣的葉克膜卻讓她撐了過來,即便後來留下嚴重後遺症,讓她智力退化,是否值得?見仁見智,但不可否認,她確實活過來了。大概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柯P成了全台神醫,加上媒體對他的提問,他幾乎有問必答,爾後不管是哪個名人明星住院,你去問柯P,他都會透露,然後,媒體就更愛問他,柯P就更被民眾認識,享受這份光環。不過台大醫院當然有自己的公關體系和發言人,然而在那之後,柯P儼然就是台大的發言人了,也確實讓台大感到有些困擾,畢竟,這牽涉到病人隱私。
然後,就是連勝文的槍擊案。在2014年連與柯對擂時,很多人罵連,說柯救了他,他卻恩將仇報。這事情對也不對,柯P是創傷醫學部主任,連勝文的醫療小組,自然跟他有關,但,連勝文跟邵曉鈴當時狀況不同,連的槍傷並未危及生命,而且,更重要的,柯P不是當時主刀醫師。連勝文後來的開刀與治療,當然是整個醫療團隊的功勞,可是我想,最關鍵的還是當時主刀的醫師吧?然而,2014年市長選舉,當媒體把『連勝文救命恩人』這球做給你柯P時,你竟然就這麼吃了下來,不去提及整個醫療團隊,甚至不去提及連勝文主刀醫師是誰(連我現在去查wiki都查不到)?不說出實情,跟說謊當然不同,前者並沒有任何錯或犯法,只是給人觀感不佳。我當時當然也很不以為然,但我也沒在臉書評論過這件事,原因是,我也實在很不喜歡連勝文擠下丁丁,選市長。可是我們這些鄉民不去戳破這件事,不代表柯P你不用去解釋,倘若你那時大器的將功勞歸給團隊,歸給主刀醫師,對你反而是加分的,可是你沒有那麼做。
2014年選舉,我剛好有些朋友分別在柯和連的競選團隊,都是年輕人,但你可以感覺他們的態度不同。幫連勝文的人,多半也對連勝文無感,只是國民黨給的經費和資源多,很多人也不看好連,所以就當來打一份薪水不差的工,「我們只是來工作,但他上不上就與我們無關」。而柯這邊的人很不同,很多人不去計較薪資,而是真心希望柯P上,常常是一人當兩人用,也可以發現,柯P2014年的競選團隊,多半是充滿熱情的年輕人。可是你也會注意到,這些人在柯競選第二任時,幾乎不在了,包括當時為他操盤網路宣傳,為他安排各投開票所監票的小尖兵,現在都紛紛跳出來喊不支持柯P(以柯現在的標準,這些人也是收了錢的網軍,可是別忘了,他們曾經是為你立下戰績的人)。
在草創時期永遠是最辛苦的,跟著你打天下的這群人,等於在一個未知的未來上下賭注,這些人也是最衷心希望你能闖出頭,而不計較個人利益的(畢竟,要貪利益,去找線上最有資源的政黨即可,何必幫你『個人』,還不確定你未來能不能成功)。然而,在幫助你上位後,卻在四年期間,這些人紛紛走人,這是否意味著你的領導出了問題?而當你已飛黃騰達時才來蹭的人,不能說全部,但多多少少是有些要貪圖你能施予的利益的。
我前面說了,某種程度上,柯P在醫界當時確實是有些不得志的(要說排擠也可以啦),但不得不說,當他2014決定參選時,醫界還是非常欣喜的,也期待他帶來些改革,希冀他是政壇清流。這情形一直到2018他競選連任時都沒變,我身邊許多醫師友人,老師,捐款給他,我相信他的捐款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醫界。可是為何2019年之後,這些人幾乎都不支持他了?包括我最敬重的施景中老師。
只要曾經在台大待過,或多或少會聽老師們聊起柯P的一些事,有些好笑的,也有些荒謬的,然而,我只能說,醫界的老師們還是滿仁慈的,或者說,他們仍對柯P有些期待,所以在柯P進入政壇,甚至讓大家失望後,依然沒有人跳出來翻出柯P的過往。而我自己本身對柯P進入政壇的兩個期待,是希望他對酒駕和健保制度發聲。
大家應該有印象,2013年柯P的愛徒女醫生遭酒駕撞死的事吧?當時柯P積極奔走,成立酒駕防治協會。然而在2014年,柯當上市長後,有了更大的話語權,卻幾乎不再為此事發聲了?就連去年過年孝子被酒駕撞死,行政院長,總統都發聲了,也不見柯的粉專有任何動靜(我只觀察頭一兩天,後續沒追蹤)。或許有人說,酒駕又非首都市長管的,但,外交議題,兩岸議題又豈是台北市長範疇,柯不也頻頻發表意見?在柯的第一任任期,柯P享受著全台的焦點,幾乎從未有任何政治人物這樣受『所有』媒體,不分藍綠的愛戴,那時候你柯P要講話,誰不會拿麥克風給你?可是你卻沒趁著這份光環尚在,去為酒駕的事情多做點什麼
而另一個議題,健保,更是沒看到柯P有去想改變環境。只要在醫界待過,不可能不知道健保制度的問題,健保對全台人民絕對是個最好的福利政策,但不代表它不需要改革。在我在台大實習的時候,應某位老師要求,去試算了健保比例,也才發覺這套制度存有很大的問題。
當時某一個華僑,十幾年來沒回台灣,更沒繳健保費(傳聞他在泰國因吸毒後恍神,引發火災),導致全身80%燒燙傷。他回台灣後,只補繳了幾個月保費,就恢復了健保身份(每年乖乖繳保費,一年又只看一兩次醫生的我們,顯得很蠢)。住在台大醫院一個多月,每天早上要兩到三位醫護人員幫他換藥一個多小時(其他病人約一位實習醫師,十幾分鐘即可換完),期間進開刀房手術三次,住院期間總共花費五十萬台幣,而因為健保,他竟然只需要負擔不到五千元出院費用,也就是不到1%!住在台北市蛋黃區,一間雅房租金也不只五千了,什麼時候我們的醫療服務比最廉價的旅館都不如?當然,他是病人,他不是自願生病,可是這比例也絕對不合理。我相信柯P對健保制度一定比我更熟,但,他也從未把握他的光芒,去做些什麼改變和聲援。
2018年我也曾跟我爸大吵過(我爸偏綠,我媽那邊家族則是以軍公教為主的鐵藍),他認為柯P反過來咬民進黨,是背骨,而我認為民進黨這三年做不好,一直抓著柯打很煩。我也曾經為器捐的事,跟一位堅信柯P有到中國賣器官的護理師吵過。即使我知道柯P一些事,他稱不上好人,但也絕對不是壞人。那麼為什麼柯給人感覺立場跟四年前不同?等我最後來解釋,先來說說柯給自己貼上的標籤,也是最為人所知道的,他的特質,『台大醫科』和『亞斯伯格』。
說真的,台大是個很大的包袱,又是醫學系(當然,享受的資源也很多。資源?受人關注本身就是資源啊,以柯P為例,他如果不是台大醫院主任,參選時受到的注意會這麼多嗎?)。例如在朋友聚會自介時,當你說你是清大,成大,大家會「哇」,但你說台大時,得到的反應會更大(我沒有要戰學校,清大成大各大學校都很好,可是也不可否認,各類組第一志願都剛好在台大)。明明只是在講自己學校,但你講「我們成大」,和「我們台大」,後者聽起來就是格外刺耳,彷彿你在『強調』什麼。以至於我連在家,提學校的事,都是用「我們學校」取代「我們台大」,因為連我爸都在吵架時嗆過「你台大了不起?」(自己兒子讀台大,卻被拿來當攻擊點是滿怪的)。
然而柯P本人倒是完全不避諱,而且一直強調。如果是一個毫無知名度的素人,或新人,需要點話題,可能需要強調自己學歷,但,全台灣有誰不知道柯P是台大的?而他往往在說話時,很愛去強調「我們醫界都balabala」,台灣政壇,曾經是醫生的並不在少數,可是只有柯P會在說錯話時,拿整個醫界來幫擋箭牌。一再的強調自己的學歷,也是在樹立高旗,「我跟你們思維不一樣,我比較聰明」,也就可以感覺得出,他言語中流露的傲慢和自戀,跟他不願採納別人意見的特質(可以對照後面形容的亞斯伯格)。
柯P的另一個大標籤,就是亞斯伯格症。這彷彿是他的免死金牌,每當他說錯話時,他和他的支持者就會用這個病症去為他開脫。要說亞斯伯格,我絕對能來好好說明,因為在我最親的家人中,就有兩位,其中甚至有我打從出生就接觸的人。當然,不是每個亞斯伯格症狀都一樣,就像憂鬱症一樣有個體差異,然而它能被歸類在同一病症,絕對是有某些共同性,所以從我家人身上,也能看到與柯P類似的狀況。為了個人隱私,我不說明是誰,也很抱歉,為了讓大家了解,我必須舉例說明。
亞斯伯格的人,很常關注在一些小事情上,然後就『黏』住了。上個月才發生一件事,當時我們一家人,開著七人座的廂型車,要去祭拜我媽。小亞斯(我某位亞斯格症的家人),在出發前,我們答應他,會繞去消防局看消防車(他『黏』住的事物,就是各式車子)。然而開車的人忘了,過了紅綠燈,沒右轉,直接往目的地開去。小亞斯提醒了我們跟他的『約定』。一般的孩子,你這時候繞個路,繞去消防局就沒事,可是他無法接受,「車子開回B2,車子開回B2」,他不斷叫嚷著,他沒辦法接受路線不是照他原本的『預期』,所以他要求車子回到原點,也就是開回我們住家大樓的B2停車場,重新出發。就這樣,我們照他的『期待』做了,多花了二十分鐘,開回B2停車場,然後右轉去看消防車。如果你不照做呢?那就是一整個早上的不安寧,因為他『黏』住了。
像柯P這樣的人,不是不會說謊,而是他們說謊很容易被拆穿,他們難以隱藏情緒,所以當你感覺他在說謊,別懷疑,他十之八九真的在說謊。因此當柯P『失言』講出那些話時,別懷疑,他是真心這麼想(包括她所有歧視言論也是)。亞斯伯格的人,常會因『黏』在小事情上,而失去耐性,甚至忘了看整個大局(如我上面的例子)。當他在憤怒的情緒時,很抱歉,不管周遭的人在做什麼,都必須停下來,『處理』好他的情緒,在他們的觀點裡,天塌下來的事,都沒有他現在這個情緒重要。說真的,那也不是他們願意的,都說是『症』了啊,你也不會叫一個憂鬱症的人,不要憂鬱吧?某方面來說,亞斯伯格的人自己也很痛苦,那也不是他們願意的,但他們就是很容易『黏』在這些雞毛蒜皮的事,然後情緒也『黏』在這,走不開。例如,我上面說的那個小亞斯,除了車子外,他還愛星星和數字『8』。買滿天星的餅乾給他,其他的樣式你可以吃,但如果星星樣式的你拿走了,他會崩潰一個小時。某次他兩歲的妹妹『誤拿』了星星的吃,他崩潰了,明知道不可能,但他要求妹妹吐還那顆餅乾給他,即使我們拿出其他十幾顆星星樣式的補給他,他也不接受,他只要被妹妹吞下肚的那一顆。
這樣的人,可能很聰明,很有智慧,但絕對不適合當領導人,因為,所有的決策都必須以他的情緒為第一優先考量。而亞斯伯格看事情的『標準』,也不見得與一般人一樣,例如,他可能很討厭煙味,所以覺得抽菸該判刑(我講得比較誇張),但他又覺得偷竊沒什麼,只因為在他的『標準』裡,抽菸是比偷竊更嚴重的罪。不過,我還是自次強調,不管任何病症,都無法完全解釋每個患有此病症的病人的狀況,其中還是有很大的個體差異。
而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我為何說柯P自始至終都沒變呢?你從他2014年參政以來就可發現,他的某項『標準』從來沒變過。「說我柯P壞話的,就是壞人」,這就是柯P最高的標準,也可以說是民眾黨的圭臬。2014年,國民黨打他打得兇,然後民進黨禮遇他,不提名候選人,所以他覺得你國民黨好壞,民進黨是我友邦,我還幫你立委助選。然後,2018年,民進黨開始打柯,國民黨樂見你鷸蚌相爭,所以柯P改變了態度,說我壞話的民進黨才是壞人。中共從沒批評過我,所以中共在我眼中也不是壞人了,這就是柯P的『標準』。這標準是不是很符合我最前面提的,「你不給我面子」的加護病房事件?因此,也不用期待,將來民眾黨內會有持跟柯P不一樣的聲音,會有持跟黨主席柯P不一樣意見的人,不然你就是我柯P眼中的壞人。很幼稚嗎?對,在跟亞斯伯格相處的經驗,我覺得他們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掌握,也相對容易操控,只要你抓對他的『標準』,和讓他『黏』住的是什麼。
還有,別再1450,網軍網軍的叫,我還真沒收到任何政黨的錢和指示。如果不認同你,你就要認為他是收了錢幫敵方陣營做事,我只能說,你會少聽見很多聲音。你可以試試拿錢給我,我一定收,但不會幫你說話,謝謝。
最後補充一點,很多人覺得柯P第一任市政不錯,為何現在變這樣?就如我說的,他前後兩任身邊走了很多人。當初圍繞在他身邊的人夠強,也真的是衷心為他打拚。而這也是柯P人格特質最要小心的一點,他的所有政策,會被周遭的人左右(如我前述,說我好話我就覺得你是好人,所以我就採納你的意見)。所以柯P將來還是有機會成為好市長的,只要圍繞著他的人,心態夠良善,但,他的高度也差不多到這了。
清大科管薪水 在 管碧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01027管碧玲質詢原子能委員會主委蔡春鴻,管碧玲指出原能會補助國科會研究經費,但蔡春鴻卻又以清大教授身份掛名計畫主持人申請國科會該項研究補助,三個計畫案每年百餘萬,在主委的薪水之外還每月支領2萬5。管碧玲痛批這明顯是利益衝突迴避,蔡春鴻竟還認知自己是清大教授,理直氣壯地向國科會申請自己原能會補助的三個計畫,應受全民公平及監察院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