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物理課,了解貧富差距的根源》
「你覺得,為什麼會有貧富差距?」
「仔細想想你的答案,
真的是貧富差距的原因嗎?
還是只是貧富差距『擴大』的原因?」
這兩個問題,
是我在「物理」課上,向學生提出的。
「呃⋯物理和貧富差距有什麼關係?」
別急,繼續往下看就知道了。
最近,我設計了一堂課,
這堂課涵蓋物理學、經濟學和哲學。
最初的靈感,
來自於清大林秀豪教授的一場演講。
我希望藉由這堂課,
帶學生體驗一場,
「科學與人文的思辨之旅」。
整個課程共分成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討論「事實」。
從物理的角度,用科學方法,
來探討貧富差距的根源
第二部分,討論「價值」。
從政治哲學的角度,
討論財富分配的問題。
以下是課程內容,還有簡單的流程分享,
文長慎入。
——————Part1——————
課程一開始,
我先讓學生分組討論三個問題。
問題1:
你覺得,為什麼會有貧富差距?
學生討論出的答案有:
「努力程度不同」、
「對金錢渴望不同」、
「家庭背景不同」、
「資本家邪惡、貪婪」、
「有錢人能用複利加速賺錢」、
「國家稅制不公」⋯等。
問題2:
請重新檢視你的答案,
是貧富差距的原因,
還是貧富差距「擴大」的原因。
若只能從中挑選一個,你認為
造成貧富差距的「核心原因」是什麼?
看到第二個問題時,
學生就會「意識」到,
一開始討論出的許多答案,
其實,並不是造成貧富差距原因,
而是貧富差距擴大的原因。
這時,才會開始走向較為「深度」的討論,
從發散到收斂,
慢慢提煉出一個,
他們所認為的核心原因。
當然,這個答案離真實的原因,
可能還相差甚遠,
所以,我們需要第三個問題。
問題3:
想像在一個國家裡,
一開始所有人的財富都相同,
假設都是 5 萬元。
財富的轉移完全透過「猜拳」決定。
猜贏的一方,總資產加 1萬;
輸的一方,總資產減 1 萬。
(資產不得扣至負值)
國民彼此間不斷交換猜拳,
若干時間後,
如果把財富當成橫軸,
對應人數當成縱軸,
你覺得,這個國家的財富分布圖,
會長成什麼樣子?
大部分組別給出的答案,
都是「常態分佈」。
接著,我讓學生直接進行遊戲,
驗證想法是否正確。
「剪刀、石頭、布!」
「喔耶!!」「不!!」
霎時間,教室裡猜拳聲、歡呼聲、
哀嚎聲,此起彼落。
遊戲結束後,
我立刻統計每位同學最後剩餘的資產,
當場用Excel畫出來,
呈現在投影幕上。
當然,以統計的角度來說,
想看到有意義的統計結果,
樣本數就必須夠龐大。
一個不到40個人的班,
可能不容易看出有意義的統計結果。
所以,我額外用程式,
模擬了1000個人猜拳的結果(照片3)。
「你們看到了什麼?」我問孩子。
反應比較快的孩子馬上說:
「貧富差距。」
接著,我再將現實世界的財富分布圖呈現出來(照片4)。
「這是美國的財富分布圖。」
我停頓了一下。
兩張圖放在一起對比,
「遊戲」和「真實世界」的財富分布,
竟出現了高度的相似(照片5)。
學生驚呼連連。
再來,這兩張圖,
都有一條「指數遞減」的曲線,
這條曲線是什麼?
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波茲曼分布」曲線。
它是由物理的理論模型——「氣體動力論」,
所計算出來的結果。
「什麼是氣體動力論模型?」
簡單來說,
物理學家認為,
氣體是由一顆顆,
極大量的原子或分子所組成,
它們不斷的運動,進行碰撞。
每一次的撞擊,
都會有原子失去部分的能量,
有原子獲得對方的能量,
但整個過程,
總能量依然是守恆不變的。
對應到猜拳遊戲,
學生,就是氣體原子;
錢,是能量;
猜拳,是碰撞;
整個國家的財富總值不變,
相當於,整個系統的總能量守恆。
物理可以從「理論」上,
算出平衡時,
所有氣體原子的「能量分布」,
就是圖中的指數曲線
——波茲曼分布(照片6)。
所以,不只是猜拳遊戲,
連物理的氣體模型所給出的結果,
竟然都和真實世界的財富分布
——如出一徹。
「在猜拳遊戲和氣體模型中,
有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的不同嗎?」我問。
「沒有。」學生答。
「有邪惡、貪婪的資本家嗎?」
「沒有。」
「有錢滾錢、複利的優勢嗎?」
「沒有⋯」
這就是科學解決問題的方法:
建立模型、設計實驗,
控制好變因,
將不重要的變因,
一層、一層地抽掉,
剩下能夠對結果造成顯著影響的,
才是真正「重要」的變因,
也就是「核心原因」。
「所以,
拿掉了你們方才討論的這些原因後,
都還是有貧富差距的現象,
表示,這些原因很可能都⋯」我問道。
「不重要!」學生異口同聲的回答。
「至少,他們不是核心原因,
只是貧富差距『擴大』的原因。」
我補充道。
若再往下想一層,
你還會驚訝的發現,
氣體模型拿掉了「個體差異」、
甚至也拿掉了「人的意識」,
竟然也得出和現實世界相同的結果。
所以,個體上的差異——
智商、努力、價值觀⋯等因素,
只是決定,
個人位於財富分布的什麼位置,
但並不是貧富差距的核心原因。
「所以,貧富差距根源,到底是什麼?」
學生各個眉頭深鎖,陷入沈默。
幾分鐘的討論後,
有些小組也順利觸及到核心了。
貧富差距的根源,
物理學家給出的答案是——
「自由競爭(市場)」。
(感謝網友補充,
這結論有一派經濟學家並不認同。)
前面所提的波茲曼分布曲線,
就是物理預測,
在「自由競爭」下的財富分布結果。
越接近該曲線,
就表示該國政府介入越少,
競爭越接近自由市場,
或說,純粹的資本主義。
所以你會發現,
美國的財富分布結果,
非常接近該條曲線,
但在財富下層的人數少了些,
代表美國實際上,
還是有政府介入,實施社會福利。
有興趣的朋友,
不妨找找北歐國家的財富分布圖,
來比較一下。
這個部分可以讓學生稍稍體會到,
物理學家「嘗試」將物理對世界的解釋,
推展到什麼程度,
不只自然現象,
連社會現象都試圖參一腳。
——————Part2 ——————
如果課程只到這,
那就只是一門科學課。
108課綱強調素養、強調跨領域教學 。
你說,「不是已經跨了物理和經濟學了嗎?」
「No~還不夠!我還要再加一點
——哲學。」
科學討論「事實」,哲學討論「價值」。
課程的前半段,
學生理解了貧富差距的「根源」,
這是「事實層面」。
課程的後半段,
我希望學生思考,
財富應該「如何分配」,
這是「價值層面」。
科學告訴我們,
世界「是」怎樣;
但不會告訴我們,
世界「應該是」怎樣。
要討論「應該是」怎樣的問題,
我們需要哲學思辨。
關於財富如何分配,
在政治哲學上,
位於光譜兩端的是兩種分配正義觀:
「自由主義」和「社會主義」。
自由主義追求「自由分配」,
認為政府不應介入市場,
只需要做到保障個人財產權不被侵犯,
就算合乎正義。
社會主義則追求「重新分配」,
認為政府應該強力介入市場,
利用國家的力量,
進行財產重新分配,
才算合乎正義。
光譜上不同位置,
所對應到的經濟體制分別是:
「資本主義」、「共產主義」,
和介於其中的「社會民主主義」。
不同的分配方式,
沒有對錯,
只是價值選擇。
我借用了羅爾斯在《正義論》中,
所提出的「無知之幕」的概念,
設計了四個問題,
希望學生體會到,
「立場,是如何影響價值觀」。
問題1:
如果你有「預知未來」的能力,預見了在財富自由分配的制度下,你將位於何種階層。以下兩種情況,你會希望國家實施何種財富分配的方式?
(1)你位於財富分布的「上層」
(2)你位於財富分布的「下層」
問題2:
假設你完全不曉得,自己到底會落於社會財富分布的什麼位置,你會希望國家實施何種財富分配的方式?為什麼?
問題3:
如果你是「國家領導人」,你會讓整個國家,走向何種分配制度?為什麼?
問題4:
上面三個問題,你的答案是否相同?如果不同,那麼你認為,從誰的立場出發,才符合「正義」?為什麼?
看著學生伏案沈思的樣子,
我想,我應該成功的在孩子心中,
種下了思辨種子吧!
科學,給人理性的腦,
人文,給人溫暖的心。
希望這場,
科學與人文的思辨之旅,
能讓學生看見,
有別於以往的課程風景,
願他們都能夠成為——
有「溫度」的理工人。
—————————————
感謝以下幾位老師和朋友:
林秀豪教授,讓我認識了這個研究;
江毅中老師,在哲學專業上給予建議;
洪鼎堯老師,在社會科學專業上給予建議;
Dong Qi Fong,在程式技術給予支援。
教學資源分享:
簡報:https://reurl.cc/Z7eYYV
學習單:https://reurl.cc/2gY55a
參考資料:
[1]A. Drågulescu, V.M. Yakovenko. Statistical mechanics of money. Eur. Phys. J. B 17, 723 – 729 (2000).
[2]無法逃脫的經濟賭場。科學人,217期03月號。檢自:https://sa.ylib.com/MagArticle.aspx?id=4666
清大工工分組 在 銀享全球 Silver Linings Globa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銀享愛分享 #外部活動
想聽聽「枕頭戰」的發想創作歷程嗎?
獲得今年 #史丹福設計競賽全球第三名佳績 的 #枕頭戰,重要推手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楚卿老師,將在由清大服科所 設計思考工作坊企劃執行的工作坊上,與大家分享設計背後的心路歷程!
想了解的快報名~~
【6/02設計思考工作坊|50+好日子】
面臨全台灣人口高齡化的衝擊,全台人口結構最為年輕的新竹地區可以做出什麼努力呢?
聚集有清交大兩所研究型大學、工研院研發單位,還有新竹科學園區,這些科技能量能否幫上忙?
由工研院院友會與國立清華大學共同支持的預見科技桃花源計畫,希望能促進科技改變人們的生活,我們首先要嘗試的是,讓科技人開始了解人們的需求,有更多的體驗。
本次工作坊由清大服科所 設計思考工作坊 企劃執行,並且邀請到元智大學老人福祉設計中心副主任林楚卿副老師,與輔具家劉旻宜營運長擔任業師,引導參與者利用設計思考發想,50+高齡健康生活提案的創新解方。
希望能夠透過設計思考的觀察之眼與跨領域學習實作,開始做出生活中的改變。
邀請您一起來Get Hands Dirty!
◇活動時間:2019/06/02(日) 9:00~17:30
◇活動地點:新竹市清華大學台積館
(清大南校門 寶山路與高翠路路口)
◇報名費用:300元(包含課程、實作、保險、餐點等)
◇人數限制:30人
◇報名方式:請填寫表單,成功報名將以EMAIL確認,請務必於報名後留意信箱資訊。
課程中我們將會為上課成員分組,為了提升課程體驗,請協助先完成此測驗:http://www.atcc.co/?p=2864
【課程大綱】
1. 設計思考基本認識
2. 設計思考實作
3. 50+熟齡產業現況及困難
清大工工分組 在 洪震宇的田野思考與觀察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邊閱讀知名企業訓練講師福哥的《教學的技術》,一邊反思與共鳴,同時思考自己的教學哪裡需要再提升。
我記得曾經在一個基金會創意企劃訓練課程上,一開始,我問大家,到底講師講越多,大家學到越多,還是講師講越少,大家獲得越多?
大家傳統印象中,都是這種單向式講授法,最多加上問答。
因為聽到、知道、得到與做到四者有很大落差,傳統講授法的方式,只能進行到聽到與知道,下課後大概就忘光了。
得到得靠課堂實作的練習,最後的做到,第一階是講師現場的回饋與修正,第二階就需要持續追蹤。
回到我開始的問題。學員們很驚訝我會提出這個問題,但是許多人舉手認為,講師講越少,他們得到越多。
為什麼?這群幾乎都是小學課後教學的老師認為,要讓自己有實作練習,有反思,有討論與表達,才會有真正收穫。
但也有學員反對,他認為如果是傳授知識,當然講師講越多越好,例如教寫程式,教歷史,都是要傳授知識。
我丟了問號,教學目的是給予知識,還是活用知識?
我請大家在課程五小時之後,再告訴我答案。
因為是創意企劃,我透過提問討論十分鐘之後,就開始進行實作練習,分組報告後,我進行重點歸納與建議。
接著我再提出創意企劃的思考架構,再度進行實作練習。
因為事前我有請學員進行閱讀作業與問卷,但是我一直不了解基金會的成員到底遇到什麼問題,因為大家寫的問題很抽象、不具體。
一直到實作練習之後,我慢慢釐清大家的問題,包括募款、教具設計、教案設計、培訓、品牌行銷、在地溝通。
我再把這些問題釐清,做為最後大家為基金會提出創意企劃的好提案,才是這堂課的目標。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運用同樣的創意企劃架構,從淺到深的難度,請小組討論與提案,慢慢解放大腦,能夠活用這個創意企劃金三角。
在教學上,我也會運用小組競賽的遊戲化概念,教學工具則是天九牌,還有土產獎品。
最後高潮就是大家為了解決自己的問題,集思廣益提出的企劃案,雖然不夠完美,但是都到位了,點出核心問題,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
因為實作練習很多,我一面了解各組狀況,給予意見,一面修改自己的簡報,更能符合現場狀況。
這堂五小時的實作課程,我只用了60張投影片,五個循序漸進的實作。
我沒有問大家,講師講越少,學生學越多,還是相反,因為我從大家的眼神與反應中,知道答案。
我更希望這群基層服務的老師們,能夠活用這次的經驗,真的幫助偏鄉孩子,建立學習自信。
聽到不容易,知道更難,再來還需要得到,最後持續做到,教學才真的有效果。
教學不能只是抽象的藝術,更需要接地氣的扎實技術,提高學習動機,更能帶動學習能力。
我自己就把教學應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每次女兒問我問題,我從不給答案,都是反問,你認為呢?嘗試引導他們去想答案。
有時候,不是答案本身,而是問題本身就有問題。例如考試的習題有沒有看清楚,甚至作業與考試的題目本身都語意不清,連我都看不懂,老師自己都需要檢討喔。
ps
我的深頁十堂寫作課,前九堂、每堂2.5小時,平均有三個實作練習,最後還有課後的寫作作業,這樣算起來,九堂課有36個練習。
第十堂課則是大家問我寫作問題,因為練習純熟了,問題更聚焦,更犀利、更精確。
大家應該真的從聽到、知道、得到與做到了,讓寫作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因為寫作課大家太忙碌了,我根本不用祭出遊戲工具與獎品,大家已經投入燒腦的寫作工程中(故事力與提問力非常需要遊戲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