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 中藥插畫|真珠 人魚的眼淚
傳說很久以前,漁村裡有一名叫四海的青年,與父親相依為命,兩人以採真珠為業。四海成年後,第一次單獨出海採珠,卻遭遇暴風雨沉入海中,當他醒來後,發現自己在深海的龍宮裡,身旁美麗的女子正是救了他的人魚公主。 四海養傷期間,兩人朝夕相處,互相都有愛慕之情,然而公主也明白四海掛念著家裡的老父親,於是決定拋下龍宮的榮華富貴,陪著康復的四海回到小漁村,父親見到四海非常高興,婚後的兩人像神仙眷侶一樣。
然而好景不常,四海遭人嫉妒被打入了大牢,四海的父親傷心地哭瞎了眼,公主也掉下淚,沒想到公主的淚珠變成了晶亮圓潤的真珠,孝順的公主一邊啜泣,一邊將真珠磨成細緻的粉末給父親服用,不久父親失明的眼睛竟奇蹟般地康復了。
此後,公主用真珠粉消減許多村民的病痛,終於在聯合眾人的努力下將丈夫從冤獄救出,一家終於團圓,也讓真珠粉清肝明目、保健身體的秘方流傳至今。
文字提供:意一堂中醫診所 www.tw-essentia.com
插畫:紙上行旅 Teng Yu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萬的網紅Lulu黃路梓茵,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看更多Lu:https://bit.ly/3dpk7SK 本集請各位同學來跟炫富女童一起來富(復)裕(育)珊瑚,好好的友善海洋喔^ ^ 夏天要到了!又到了梓茵炫泳裝照的季節嚕!(誤),今天這集很開心受到資生堂的邀請,要來一起參與很有意義的活動-復育珊瑚。 想不到吧!我要來種珊瑚了!為什麼要...
深海的龍宮 在 Lulu黃路梓茵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訂閱看更多Lu:https://bit.ly/3dpk7SK
本集請各位同學來跟炫富女童一起來富(復)裕(育)珊瑚,好好的友善海洋喔^ ^
夏天要到了!又到了梓茵炫泳裝照的季節嚕!(誤),今天這集很開心受到資生堂的邀請,要來一起參與很有意義的活動-復育珊瑚。
想不到吧!我要來種珊瑚了!為什麼要種珊瑚呢!因為珊瑚礁是珊瑚形成的一個地形,而珊瑚礁裡住著許許多多的海底生物,所以珊瑚礁被破壞或減少,可愛的尼莫及其他生物,就要變成街友了。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好好保護他們的家園!
海洋友善並且保護珊瑚的三大元素:
1. 不要在海洋裡亂丟垃圾!
2. 不要偷渡海洋生物回家養!
3. 不要污染海洋!(防曬油的問題!一定要選擇海洋友善的防曬油!)
希望透過這集,大家都可以好好愛護我們的海洋,每個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怕曬黑的同時,也不要污染深海龍宮唷!
感謝SHISEIDO GINZA TOKYO、新北市政府漁管處與新北市協拍中心,傾力協助此次拍攝。
SHISEIDO 新豔陽 • 夏系列為專櫃品牌NO.1 海洋友善防曬系列,全系列不含任何二苯甲酮(Oxybenzone)與甲氧基肉桂酸辛酯 (Octinoxate)成分,讓你 #愛曬愛海洋。
▌畫說Lulu 系列+花絮
https://bit.ly/3kDzkDy
▌Lulu在幹嘛・日常vlog
https://bit.ly/34wRy3g
▌從更衣室出發・Lulu的家
https://bit.ly/34u2caW
#資生堂 #Lulu黃路梓茵 #海洋友善 #保護珊瑚 #Lulu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H3X5DVvqog/hqdefault.jpg)
深海的龍宮 在 寶貝趣旅遊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百去不膩的海生館,有最浪漫的海底隧道,不用潛入海底也能身歷其境的珊瑚王國,彷彿來到了海底水晶宮,還有聰明可愛的小白鯨!氣勢驚人的鯊魚,彷彿微笑的魟魚,各種珊瑚魚類、深海魚類生態,大人小孩都喜歡!墾丁景點推薦,墾丁一日遊必去景點!欣賞珊瑚王國、浪漫海底隧道,快來找小白鯨玩吧!
下週發布 『海生館(下集)』,為大家介紹世界水域,極地水域,還有可愛的企鵝王國、海生館推薦餐廳「海味食堂」敬請期待!記得先訂閱我唷,以免錯過精彩的影片!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xNIHc8JA9E/hqdefault.jpg)
深海的龍宮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發現臺灣-重訪臺灣博物學與博物學家的年代」常設展介紹
專訪:黃冠龍 說明員
「臺博館新世紀常設展首部曲—發現臺灣」是國立臺灣博物館(臺博館)21世紀以來首度推出的全新常設展,同時也是本館預定陸續推出的三場常設展中之「首部曲」。作為臺博館新世紀常設展的「首部曲」,本展覽將時間回溯至臺博館的源起,也就是一百多年前,當時稱為「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初創立的20世紀初,臺灣博物學與博物學家擅場的「發現年代」,重新審視那些奠定今日臺博館收藏基礎、形塑臺博館風貌的博物學發現、發現者、與發現傳統。因此,這不是一部介紹臺灣自然世界的博物學展覽,而是一個回顧臺灣自然世界是如何被近代博物學所「發現」的展覽。故展名為「發現臺灣」。
「發現臺灣」內容主要分為三大主題單元:發現之道、臺灣新象、過去的未來。
發現之道
第一單元「發現之道」聚焦於20世紀初博物學家的調查傳統。透過兩位傳奇採集調查者:森丑之助與菊池米太郎的田野故事與蒐藏,勾勒出那一代博物學家強調親身實地踏查—即所謂「知識是人走出來的」之調查傳統。
另一方面,田野調查者所現地採集的物質憑證,構成了博物館的「標本世界」。標本並非調查的紀念品,而是物種的代表,許多不同標本的集合讓博物館體現出一個微型的自然界,在博物館裡重現了自然物種的分類階序與演化秩序。「標本中發現自然秩序」因此就構成另一個當時博物學傳統的重要特色,也是本單元的第二個主題。
臺灣新象
本展第二單元:「臺灣新象」則以專題方式細數臺博館歷史上重要的博物學者與他們的重要發現。如首任館長川上瀧彌主導調查的臺灣高山植物、臺灣昆蟲研究開創者素木得一所發現的「寬尾鳳蝶」、博物館的傳奇標本採集者菊池米太郎所採集的「黑長尾雉(帝雉)」、臺灣礦物研究先驅岡本要八郎發現的「北投石」、全能型博物學者堀川安市採集的貝類標本與其發現的新種蝸牛:堀川氏煙管蝸牛、戰後首任館長陳兼善與其學生梁潤生所採集的「國寶魚」:櫻花鉤吻鮭、獨幟一格的歷史博物學者尾崎秀真所蒐集的原住民籐編器與珠衣,還有在1910年代由森丑之助指導製作的臺灣原住民各族「博多人偶」、1920年代末蒐集的「佐久間財團蒐集品」、1960年代造成萬人空巷的深海活化石—「龍宮翁戎螺」,與1970年代臺灣化石大發現出土的「早坂犀」等,館史上重要的發現者與發現,莫不在本單元的展場中翩然現身。
過去的未來
最後,名為「過去的未來」的本展第三單元,則始於一個問題:究竟這些臺博館典藏的歷史性標本在當代有何意義?換句話說,博物館的標本除了能夠帶我們回到過去,是否也能讓我們反省當下,甚至展望未來呢?。展場裡以三個物件回答此問題。第一件是臺灣雲豹標本,臺灣雲豹的野生族群已經在2014年正式宣告絕跡,因此博物館收藏雲豹標本就不再只是過去物種的歷史紀錄,同時也成為一把通往未來的鑰匙—透過其中保存的遺傳資訊而提供未來重建物種的可能線索。
另一方面,博物館裡的老標本同樣也能提供當代創作者充分的素材與靈感。本展場最後兩件「標本」是兩件當代藝術創作者的「作品」:泰雅族織藝師尤瑪・達陸的《古虹新姿》與多媒體藝術家王俊傑的創作:《過去的未來》,分別取材自博物館內古老織品的紋樣與各種標本的型態,衍生發展出兩件匠心獨具、新舊交融的裝置藝術作品。在博物館裡,「過去」也就是「未來」。
回歸收藏
「臺博館新世紀常設展首部曲—發現臺灣」也是一個回歸博物館收藏的展覽。展場內總共展出367件的博物學標本及文物,其中屬於臺博館藏品者共計265件,在這265件臺博館藏品中,其中不乏出自於著名發現者本人所親手採集並標註的歷史性標本,如森丑之助與菊池米太郎在上個世紀初所採集的泰雅長衣、史前石器、與鳥類標本;更有一些雖非經名家採集,卻是屬於首度亮相的「歷史性首展」,如近年發現的佐久間財團在1920年代末所收藏的莫那魯道之貝珠踝飾。
同時,為了忠實呈現這些藏/展品作為「標本」的採集入藏脈絡,許多當時採集或入藏時的「歷史標籤」,都「破例」隨著其「物主」一起於展場中展出,細看其上不難可發現一些著名的調查採集者,如森丑之助、岡本要八郎、堀川安市等人的親筆墨跡,至今仍斑斑可識。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pfzKda-DFQ/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