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短評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Our Youth in Taiwan | ★★★★
或許我們不該嘆息台灣的社會為什麼如此混亂,而是該慶幸我們這個社會還能讓不同人發出自己的聲音。
在去年我親眼見證了本片導演傅榆,在金馬獎上所謂的「台獨宣言」;也透過不少影片簡介,知道這部紀錄片的內容是記錄有關太陽花學運中的陳為廷,以及淡江大學的來台陸生蔡博藝,兩人在台灣社運圈所做的事。但直到今日,本片在院線檔期上映,我才親眼欣賞了這部紀錄片完整的樣貌。我認識到它並非因為記錄這富有話題性的兩人而得到最佳記錄片的肯定,也並非炒作兩岸議題或是偷渡台獨理念而受到矚目;反而是透過這兩人的變化,從原本「預期」記錄社運「應該」有的內容,轉變成為反思「民主」和「人」的本質,讓這部紀錄片更具有思考觀點,以及關心時事的溫度。
它其實深入了台灣多元化社會的樣貌,並傳達了台灣民主化走到今日,人們所期盼的政治,似乎永遠都只是期待一位道德完美的超人,能夠帶領群眾走向美好的未來。反而以一種依賴的心情,讓越來越多人對政治失望。
政治不該讓人避而不談,甚至不該讓人逃避。《我們的青春,在台灣》似乎讓我們看到了兩個出生背景不同的人物,卻有著一樣參與政治的熱情,和期盼改變現況的渴望。我們或許能夠好好想想,「政治」二字什麼時候變成我們不敢面對的東西?也從什麼時候變得冷血無情?在這些青年身上,我看到了我們漠不關心,卻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政治。也許每個人都付出一些時間和精力去關心,哪怕只有1%的力氣;我們也不用期盼有人必須用100%的力氣去代表所有人去參與政治。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給我一種在理性絕望中,存在著不理性的希望。或許我們看到陳為廷因為學運爆紅,被拱上神壇後再被狠狠拉下來;也或許看到蔡博藝滿腔熱血地參與學生選舉,卻因為國籍問題而黯然退場。但我們依舊能夠透過他們所做過的事情,認識到台灣的政治環境,不正是這兩個人的縮影嗎?換句話說,哪位政治人物的生涯不是這樣?一種不斷重複的惡性循環。
我喜歡本片最後找回陳為廷和蔡博藝兩人,回頭看看導演初剪的紀錄片內容。影片到次,似乎也做出了一種另類的循環,期待這兩人能夠找回當時充滿熱情的精神,讓這個紀錄片劃下完美的句點。但看到這邊,我們觀眾不免也是預期看到這部紀錄片,在記錄這兩人的心路歷程能有個Happy Ending。當兩人說出「這不也是一種綁架」時候,我們才驚覺,原來這部紀錄片記錄的主要觀點,應該是台灣在民主這條路上的改變,而並非只是這兩個人的傳記故事而已。
如此充滿張力的觀點翻轉,說是衝擊一點也不為過。因為它就真的呈現了我們一直以來在政治上的「捧殺」:先「捧」再「殺」的戲碼。我們能夠在片尾看到兩人確實變得不一樣了,「青春」二字似乎不再是這兩人的代名詞,而是變得更加「成熟」,懂得在多方嘗試的選擇中,找到更加明確而且更深入的目標。或許我們都一樣,放眼台灣也是。在經歷過這些社會運動後,我依舊相信台灣會變得不一樣,只要我們不是放棄,持續關心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冷漠,永遠都是最可怕的毒藥,不是嗎?
台灣上映日期:2019.04.12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ouryouthintaiwan
#七日印象 7th Day Film 七日印象電影有限公司
#我不是工讀生
#我是你的好朋友
#XXY
淡江工讀金 在 葉大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不只是台灣,全球受高學貸所困的青年比例越來越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各國決策者提供了以下六條建議,並建議各國應採取一系列的政策來幫助弱勢群體:
1⃣確保讓最需要高等教育的人群獲得高等教育;
2⃣確保將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和可負擔能力納入法律體系;
3⃣確保學生公平地享有獲得高等教育的機會;
4⃣制訂不同的入學標準來滿足不同個體的需求;
5⃣建立不同形式的學生援助系統,如貸款和捐贈;
6⃣學生畢業後年度貸款償還金應低於年收入的15%。
(摘)根據金融聯合徵信中心最新統計,去年有83萬9341人背負學生貸款,且每人平均貸款金額逐年攀升,達到新台幣21萬7404元之多。在學貸龐大壓力下,大學生打工人數不斷攀升....
👨🎓男大生:自己每學期的學費大約5萬元,大學4年下來就要背負40萬的學貸,如今,為了想早點還完貸款,他會在假日去找各種活動工讀來增加自己的額外收入,希望能快點脫離背債一族。
👩🎓女大生:即便申請到的獎學金已幾乎抵掉學費,但礙於家境關係,依舊必須自己打工賺取生活費,目前每周至少要打工20小時才足夠應付生活開銷,不過,她也擔心,由於唸書時間明顯減少,怕影響學業及獎助學金申請標準,要如何拿捏打工與讀書的平衡,實在是一項難題。
據統計,目前有超過6成的學生在打工,其中近一半的學生是半工半讀賺學費及生活支出,部分才是滿足消費需求,即使畢業後,不少人也必須優先償債。有人力銀行統計打工平台上的數據,發現打工人數最多的前十名大學,皆為私立,其中以輔仁最多,淡江居次,朝陽科大名列第三。
淡江工讀金 在 老莫 ILL M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http://www.civilmedia.tw/archives/58367
淡江大學的兼任老師們幾乎全數要遭到解聘了,同學們,你們知道嗎?
在這裡轉載淡江大學Genevieve亞克老師的論點與大家分享:
淡江大學勞資談判的勞方觀點
1)淡江大學資方在針對兼任老師聘用問題上的做法, 反映出校方未具有社會責任感和道德良心
政府今年推出為兼任職工享有勞保退休金的政策,是體現同工同酬的理念,原意為保障原先受到忽視與剝削的勞方。從去年淡江大學公佈的財政收入資料看到,淡江大學的獲利為1.8億元,這是一個巨大的財政收入,依靠的是學校所有教職員在工作上的努力付出所得,無論專任或兼任老師的職別,無論行政或教學的分界。今天資方為了保護自己的獲利,罔顧國家立法的良善美意,不顧兼任職工的生存空間,不但沒有將全體員工辛苦貢獻所獲得之利潤回報分享出來,反而一意孤行冷血解聘所有無全職的兼任老師和員工。請問,作為最高學府的教育者的道德良心何在?
今天這些被解聘的兼任老師,在此之前都是各自在其專業領域中勝任教學工作的老師,否則也不會被校方續聘多年。眾所周知,台灣的教職場僧多粥少,如果可以找到全職專任,哪個老師願意四處奔波兼差?但為了謀生只有選擇兼任一途,兼任的工資也是大多數老師們維持生活的唯一收入。這樣的事實,學校領導當局豈不知情?在政府今年立法以前,由於沒有政府資金補助,相信各個私校都曾大量聘用兼任講師以節省人事經費,以當今已漸成熟的社會意識檢視,其實那就是一種勞力剝削,也是企業自私貪婪的表現。如今,顯然校方選擇故意視而不見,選擇自欺欺人,忘了以前共同打拼的夥伴員工,忘了原本該利益分享出去的那一份其實早放進了的自己口袋?淡江大學校方的社會責任心何在?
論點二:
2)淡江大學校方採用矇騙手段抗拒國家法令的良善立意,在力求民主、法制,欲講文明的今日台灣,居然還有這樣的高等學府?
從今年政府通過兼任職工納入退休勞保政策以來,淡江大學為規避自己該負的資方責任,即刻採取了以下的自保手段:
(1)在非尋常的調查期間,責令所有系所辦公室清查兼任老師的工作條件,並以極短的期限(二星期之內)要求老師予以回應。系辦代學校發出的指令中明白告知,若在今年八月十五日以前沒有在校外具全職工作者,系所將釋出其原有課時,意即退聘除名。而實際情形是,在本月十四日凡沒有按校方規定回應之老師,已遭系主任於次日告知下學年不予續聘。
(2)將副教授、教授的超課時數增加,將原兼任老師的課時及課程分配給專任老師接任。此舉直接造成了同事間的對立,引發矛盾,傷害了工作倫理和情誼。。
(3)改變校方一貫通過公文下達指令的做法,採用電話聯繫通知各系所,以遮掩其不正當的行政措施。
為了逃避替勞方支付退休基金的責任,淡江大學採取了非正大光明的做法,抗拒國家的法令,欺瞞了政府和社會大眾,更無情的犧牲了曾經奉獻青春和辛勞的教職員工。
--------------------------------------
補充:不論是工讀生不納入健保,畢業學分下修,選不到課,這些都是學校不願負(ㄓ)起(ㄈㄨˋ)應(ㄍㄞ)當(ㄈㄨˋ)責(ㄉㄜ˙)任(ㄑㄧㄢˊ)的作為,沒有老師,自然選不到課,也沒辦法開課,也就得下修畢業學分。建議同學們主動去關心了解你們系所中正在發生的事,你喜歡的老師可能下學期就不在了,而你們的立場絕對能夠改變學校如此惡質的作為。
若未具本職兼任教師為保住飯碗,真採取以上兩種措施,以第一種狀況而言,兼任教師將全額自付勞保、健保及勞退儲金的費用(因人頭僱主每月須分攤的勞保費用,最終仍得由尋找人頭僱主的兼任教師自行負擔,以最低薪資級距算,為4399元),以及在根本無全時工作薪資下,還必須繳納累計全時工作薪資下的所得稅額;而第二種狀況,則是必須在根本無法賺取每月高於45800元薪資的狀況下,卻必須每個月繳納高逾4000元的勞保費用(而兼任教師一年實際上只支領9個月鐘點薪資),那甚至還未加上最高級距的健保及勞退儲金。
這樣的事其實在全台灣所有私立大專院校都是正在進行式,請大家盡量轉載分享,讓更多人知道。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