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動保時事/雲林海岸發現保育類革龜陳屍塑膠垃圾旁,死因未明。
保育類海龜死亡,屍體被沖上岸。海巡人員看著革龜身旁一同被沖上岸的塑膠垃圾,感嘆海龜的生活並不容易…….
【擱淺海龜死因未明,但沙灘上的塑膠人類有責】
11月30日(2020年)海巡署接獲通報,在雲林麥寮的海岸發現兩隻已死亡的保育類海龜,分別為欖蠵龜和革龜。欖蠵龜因腐爛嚴重,只能就地掩埋,而革龜因尚有研究價值,故由海洋生物博物館帶回詳查死因及製成標本。
海巡署長室 Coast Guard也對此發文(https://pse.is/38xd3d)哀弔,表示雖然死因尚未確定,但看著這隻身旁伴著塑膠垃圾的大革龜,不難想像塑膠垃圾對海中生物的影響。
【非自願的網紅——欖蠵龜】
去年(2019年)海巡署紀錄到的269隻海龜中,只有8隻欖蠵龜。雖然少見,但大眾對欖蠵龜或許並不陌生。2015年有一部引起熱烈討論的影片,片中海龜的鼻孔被吸管卡住,模樣非常痛苦,這隻海龜就是欖蠵龜!
欖蠵龜又稱太平洋麗龜,和其他海龜相比,體型較小。會吃魚、蝦蟹、水母、軟體動物等。影片中的欖蠵龜,可能就是誤吃了吸管,想要吸管吐出的時候,讓吸管卡進了鼻腔中。
【快絕種的巨獸——革龜】
比欖蠵龜更少見的革龜,在臺灣現身的次數寥寥無幾,時隔幾年才會發現一次。革龜是世界最大的海龜,最大可長到3公尺長,將近1,000公斤重。和其他海龜不同的是,龜殼不是堅硬的大塊骨板,而是由許多小骨板組成,外層再覆蓋著革質皮膚。
革龜主食為水母,因體型巨大,須捕食大量水母才能維生,但常將海中漂浮的塑膠袋誤認為水母吃下而死亡。革龜的數量在過去數十年間因氣候變遷、獵捕、誤食塑膠等原因而大量減少,若人類不願做出改變,恐怕革龜離滅絕也不遠了。
【浩瀚洋的霸主——塑膠?】
根據聯合國統計,每年約有800萬噸的塑膠垃圾流入海洋。而海洋保育署彙整臺灣各單位淨灘、淨海活動成果,臺灣去年(2019年)清除的海洋廢棄物總重量高達13,056公噸。而寶特瓶、塑膠吸管、免洗餐具、塑膠袋等的數量也常在淨灘的垃圾中名列前茅。
人類為了一時方便,選擇使用塑膠製品,但海洋生物卻無從選擇,被迫與塑膠一同生活;活著的時候與塑膠共游、以塑膠為食,死後再和塑膠一起被沖上岸。
【一點一點累積起來的海廢,也可以一點一點的來減少!】
減塑生活很簡單,減少海廢一起來:
☆自備環保袋、環保餐具
☆塑膠袋重複使用
☆使用其他器具代替一次性塑膠製品
☆購物時主動拒絕塑膠袋、選擇包裝較少的產品
☆不亂扔垃圾,避免垃圾最後流落海中
每天少用一個塑膠製品,一年就可減少365個塑膠垃圾!如果遇到閏年就是366個囉。那如果每天少用兩個塑膠製品,一年就可以減少730個塑膠垃圾……我們可以繼續算下去,而數學是不會背叛你的,減塑的生活就是如此樸實無華又簡單!
————————————————
|訂閱窩窩|支持動物獨立媒體:https://wuo-wuo.com/subscribe
————————————————
海龜絕種原因 在 大便妹,學環保。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Giant Manta Ray被IUCN列為瀕危等級
Giant Manta Ray (Mobula birostris),又稱鬼蝠魟/雙吻前口蝠鱝/魔鬼魚,近日於世界自然保育聯盟 (IUCN)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上被列為「瀕危」等級,與鯨鯊及綠海龜同為瀕危物種!亦是Manta Ray中首個物種被列為瀕危等級,其他Manta Ray屬易危等級。
瀕危物種(endangered species,簡稱EN)指物種有絕種危機,原因可以是天然環境改變或者人為濫捕影響。
Manta Ray 同樣是潛水員夢寐以求共游的海洋生物,能為海洋觀光業帶來豐富的收入。可惜近年Manta Ray的魚鰓(gill plates)成為了中藥中需求甚大的藥材,俗稱膨魚腮。為此,Manta Ray成為了漁業的目標被大量捕捉,遠遠超越此生物的繁殖週期(性晚熟,幾年才繁殖一次)可以追趕的速度,有了瀕臨絕種的危機。
十月底,香港海關曾檢獲約330公斤Manta Ray的鰓,估計市值約90萬港元。
希望大家可以關注,
不要傻傻的不知道吃了什麼進肚子。
//Sadly, their numbers have continued to decline. “Manta rays simply cannot withstand such pressures on their populations,” Dr. Marshall explains. “They have an extremely conservative reproductive strategy. They reach sexual maturity relatively late in life, they give birth to a single offspring every few years in the wild, they do not look after or defend their young and the offspring themselves are vulnerable when they are small and may not survive. In other words, as a species, they simply cannot reproduce fast enough to build back their numbers once they are depleted.”//
照片來源:Dr. Andrea Marshall
READ MORE:
https://marinemegafaunafoundation.org/blog/giant-manta-becomes-the-first-manta-ray-to-be-listed-as-an-endangered-species/
💩 ig : imsheeppoo
海龜絕種原因 在 神學是粉紅色的秋 theologia autumnitas rosea est - 陳韋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香港疫情面臨第三波。我寫了一篇有關病毒比較長的神學反省,探討病毒與創造秩序、護理、神蹟與苦難的關係。(以下是節錄)
//無可否認,病毒同時是一個苦難的問題。
甚麼是苦難?苦難是不好的事——我相信這是一個比較穩健、廣義的定義吧。無論是癌症、風災、被搶劫、親人被害、銀行倒閉、家散人亡,無論它們的過程如何、原因如何、科學原理如何,它們的相同之處大概都是一樣:不好的結果。
不過,苦難本質上是中立的。地震是地殼的移動、颱風是熱帶氣旋的臨近、癌症是細胞不正常的增生、瘟疫是病毒的傳播。從道德的角度來看,苦難沒有犯罪的意志。譬如說,病毒只是沒有意識地佔有人體細胞組織,從而破壞人的生命。病毒不是討厭你,也沒有懷着惡意傷害你。它只是客觀地傷害了你;地震也是如此。所謂「地震」,大概只是人類剛巧把建築物興建在會震動的地殼之上而已。當然,說這種話實在非常涼薄。
隨着人類科學的進步,人類逐漸能夠掌握宇宙大自然的定律與原理。人類知道「瘟疫」並非無緣無故的,也不是「從天降下」。人類掌握了「苦難」事件的細節,並發現這些細節科學上的中立性:瘟疫就是空氣傳播着非常微少的東西,我們稱之為「病毒」。不過,對人類來說,病毒的「毒」字似乎就帶有一種負面的意義。
因此,苦難作為一件「不好」的事,它本來帶着主體性與價值觀的問題。作為苦難,這「不好的事」究竟對誰不好?誰承受着這件不好的事?苦難是中性的,但這中性的事件卻對某些人造成不好的結果。病毒是不好的嗎?對人類而言,當然是。不過,網上也有傳因着疫情的緣故,數百萬隻瀕臨絕種的海龜能夠在無人的海灘上生蛋。
我想,這正是苦難問題的核心——苦難的重點不在於它的客觀性,而是在於它的主觀性。 我們問:既然人類已掌握科學的細節,難道苦難的問題就能夠被終極解決了嗎?我們知道病毒如何形成、人類如何受感染、地殼如何移動、颱風如何產生,我們就能解答苦難的問題嗎?似乎不。或許科學能夠掌握苦難事件的客觀性,但它卻未能回答人類主觀性問題:「為甚麼?為甚麼是我?(Why? Why me?)」 //
全文請閱讀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s/39101726
海龜絕種原因 在 白牌自由潛水| White Card - Facebook 的必吃
:1,每116隻雌龜才會出現一隻雄龜,這也是讓 海龜 面臨 絕種 的 原因 之一。 - ✨6、7、8月自由潛水課程開放報名✨ 含初階自由潛水課程 含泳池畔睡兩晚 ... <看更多>
海龜絕種原因 在 生命泉源:海龜絕種原因為何 - YouTube 的必吃
生命泉源Water Life 水使地球上的生命成為可能,世界萬物以千方百計適應這個環境。 透過生動的腳本,生命泉源將會帶領觀眾探討每章不同的生態系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