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很開心能參加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 主辦的韋伯逝世百週年學術研討會,這是我第一次走進東吳大學。那天知識量太大導致肚子餓,但又不好意思吃兩個便當,所以發現樓上有麥當勞還開心地傳訊息給朋友說:「妳學校好讚喔!竟然有麥當勞。」對方回:「我學校確實有麥當勞,但我讀的是清華大學。」
😔
當天研討會的下午茶點心很讚,我一直盯著桌上的司康流口水,但實在不好意思跟同學搶點心吃。😂
我擔心教授誤會我去現場白吃白喝,所以寫了一份作業證明我有認真聽課。
=======研討會開始=======
主辦單位: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協辦單位: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
時間:2020年12月5日(週六)09:00-18:00
地點: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國際會議廳
社會學家Max Weber於1920六月因感染大流行肺炎而過世,一百年後同樣遇到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我們紀念這位影響社會學、政治學、哲學、經濟學等人文社會科學的思想家格外具有意義。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人文社會學院、人權研究中心合辦的韋伯逝世百週年紀念研討會,讓現代學者透過知識上的交流與韋伯對話。大多數的人都以為韋伯只是社會學家,對他的印象就是與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和涂爾幹(Emile Durkheim, 1858-1917) 並列為「社會學三大經典作家」。如果更熟悉韋伯一些的人可能會知道其最著名的著作《基督新教的倫理與資本主義的精神》以及《經濟與社會》都是社會學經典,但較可惜的是,讀過這些著作的人,或許也罕有機會去深度理解韋伯的知識創造過程,以及為何他從不認為自己是社會學家。
這場研討會邀請了多位學者與會。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裴元領的論文<宗教是什麼?為研究韋伯宗教社會學的準備工作>以中國四書五經、易經、聖經、佛經、墨子、印度摩科婆羅多及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來分析韋柏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劉維公的<從新社會學的角度談韋伯>認為社會學的關鍵在於創造力,而不是有多少學派、生產多少論文。現在的環境已經不是社會學誕生的那個年代,而是數位社會時代,這個年代你(妳)在網路上的「帳號」比自己是誰更重要。在(法國後現代思想家)布希亞的時代,人們認為「大眾不在乎真實」,但到了今天,則是「大眾創造真實」——假新聞、偽資訊都是現代人的集體創造。跟性愛機器人做愛算不算出軌?未來趨勢已經不是在爭吵性別、性向,而是當機器人成了人類更好的選擇而非替代品時,這些倫理問題怎麼辦?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張君玫的<韋伯與奧斯華德:一個能量社會學的想像>從化學家奧斯華德的「社會能量學的一元論」與韋伯的「多元社會學觀點」的對立衝突切入。根據她的研究,韋伯不認為奧斯華德的化學概念可以推展到人文社會,只是現代的人反而開始重讀奧斯華德的能量學(能量的關係),因為當代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確面臨能源、環境等新的問題。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賴曉黎的<從禁欲概念論尼采與韋伯的異同>研究尼采的《道德系譜學》與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宗教社會學》中,禁慾理想與韋伯禁慾主義之間的主要區別。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暨系主任黃厚銘的<消失於社會學中的理論與經驗間關係之多元想像>認為思想史、理論研究不該只存在哲學、歷史學中,但不少人認為社會學的研究只有「質性、量化、田野」三種方法。講者取三大家理論與經驗之間的關係來說明:涂爾幹的「社會事實論」是用一個理論來掌握一個實在,並從經驗中來驗證理論是否符合實在,或從經驗中產生新的理論。韋伯的「理念型」則建構出一個在現實世界中找不到的東西,認為社會學是具體事實的科學,所以最抽象的法則最沒有用處,沒有辦法套用於所有社會。韋伯的理念型和涂爾幹的普遍可以適用的想法與抽象概念抵觸。如果是這樣,那麽,馬克思學說的本質是「自由自覺的勞動狀態」,若將其核心精神從《資本論》中抽掉,只留下經驗證據,那這本書還能成立嗎?青年馬克思談了一個共產世界的理想狀態的理論,但《資本論》的實證經驗卻非如此。中山醫大醫社系副教授黃敏原的<韋伯的人論及其社會心理學考察>指出韋伯由理念引導世界圖像,認為需要我們「熱情」參與,並舉「清教徒可望成為天職人,我們則必須是職業人」的新教倫理為例。
每位講者雖然只有短短的20分鐘,但卻帶給現場聽眾如沐春風的知識啟迪。只可惜礙於篇幅與我的知識有限,僅能以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的張旺山教授論文作為研討會代表,而與會學者豐富精彩的研究,大家可以按照論文題目搜尋拜讀。
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的張旺山教授在其論文<韋伯的某種「人的科學」的構想:1895-1907>(Max Webers Konzeption einer “Wissenschaft vom Menschen”:1895-1907 )中提到,韋伯關於某種「人的科學」的構想形成,與他轉換人生跑道(由法學家轉變成國民經濟學家)有關。並且,這種「人的科學」的構想,從 1895 年弗萊堡大學就職演說首度提出,到1907到 1910 年已初步完成, 直到1910德國才成立社會學學會。講者在研討會上企圖論證韋伯的通才在各領域皆有傑出表現與貢獻,只是韋伯在學術領域中不斷跨界的強烈特色,也導致後人不斷地挑戰他的權威;但同時,各領域的學者得藉著韋伯的典範出發,才能開啟更多知識上的創新與可能。根據韋伯太太瑪莉安娜(Marianne Weber, 1926)的說法,青少年時期的韋伯花了很多的時間與精力製作了一幅 1360 年的德國歷史地圖,並在 15 歲那年的聖誕節期間再度寫了一篇長達 46 頁的論文<對印度日耳曼諸民族之民族性格、民族發展與民族歷史的一些考察 >。
但從小熱愛歷史的韋伯並沒有成為歷史學家,除了他的興趣廣泛外也有經濟上的考量——就跟我們尋常人一樣。韋伯 1882 年 5 月在海德堡大學註冊時,是以「法學」作為主修與職業學門 ,1884 年冬季學期轉讀柏林大學、1886 年通過第一次法學國家考試,直到 1889 年完成博士論文及1891 年完成任教資格論文完整了法學家訓練。所以,韋伯在 1892 年開始以私講師身份在柏林大學教授法學課程,並於 1893 年 11 月被任命為法學非教席教授。
韋伯的教職生涯並非一路到底毫無變動,這與德國的教育體制、韋伯個性與博學多聞都有關係,就像1893 年 6 月弗萊堡大學哲學學院就已經想要挖角韋伯去擔任「國民經濟學與財政學」的講座教授。 而韋伯在 1894 年 4 月初決定轉換人生跑道接受聘任,前往弗萊堡大學擔任「國民經濟學與財政學」的講座教授。這也意味如果韋伯只懂法學,是無法受到弗萊堡大學哲學學院青睞的,假如他的底子不夠也無法輕易脫離舒適圈,獲得更好待遇的工作。
韋伯於1919年1月28日受巴伐利亞「自由學生同盟」之邀,在慕尼黑大學所做的二場演講,<以學術為志業>與<以政治為志業>皆是「以精神工作為志業」的系列演講。韋伯後來根據速記人員抄錄的筆記,於1919年出版演講內容。為何韋伯會特別提到政治呢?在還沒了解韋伯前,我原以為像他這樣的經典學者不會沾染政治領域,但在閱讀這兩篇演講稿後得知,在當時德國的學術氛圍,韋伯意識到政治立場干擾學術領域造成的困惱。他在演講中呼籲——一種學術倫理的規範性訴求——政治不屬於課堂、教師扮演先知的徒然。在此摘引<以學術為志業>中對於學術倫理訴求的經典段落:「在文化團體以及政治團體的範圍內應該如何行動——這兩種完完全全是不同性質的問題。如果他接下來問道,他在課堂上為什麼不應該同時處理這兩者,那麼對這個問題的答覆就是:因為先知與鼓動家並不屬於課堂上的講臺。先知和鼓動家都被告知說:『要走上街頭去公開演說。』意思就是到容許批評的地方。」
擁有學者身分的韋伯排斥政治進入課堂上,但課堂外的韋伯卻希望透過候選而不競選的方式從政,來達到他參與制憲的目的。他在1918年12月25日寫給友人的信中,韋伯還信誓旦旦地認為:「看來,我在法蘭克福相當篤定能夠當選。」結果卻事與願違。韋伯也曾經感嘆地說,終其一生,他都是個「政治獨行俠」。從這兩篇演講稿中就能發現,韋伯身處學術領域與政治領域中,產生既熱愛又互斥的矛盾心情。
張旺山教授也在自己的研究中提及,韋伯一生始終對政治有一種「秘而不宣之愛」,因此,他對政治學的貢獻,也使得諸如《政治學的經典作家》(Klassiker der Politik)這樣的書,不得不將他列入政治學的「經典作家」之列。韋伯提出「正當支配的類型」的學說時,雖不是為了政治學而生,但卻影響了政治學領域,並被政治學者所用。Carl Heinrich Becker(1876-1933)曾依照韋伯的期望並提供優渥的條件,希望聘他為波昂大學的「政治學」講座教授,但後來韋伯基於私人理由選擇了到慕尼黑接 Lujo Brentano(1844-1931)退休後所留下的國民經濟學講座教授的空缺。1920 年夏季學期,韋伯甚至在慕尼黑大學開設了一門進階課程,課名就叫作「一般國家學與政治學(國家社會學)」。
我們廣為傳頌韋伯的博學多聞,但卻忽略了就是因為他懂太多、擁有太多知識,常讓他面臨抉擇的痛苦。在一封韋伯於 1887 年 9 月 30 日寫給他的大姨丈包姆加騰(Hermann Baumgarten, 1825-1893)的信中,韋伯就曾坦承:由於「種種實際上的利益――對這些利益的規制,乃是法律發展的基本課題呈現了種種的結合,而這些結合在我看來,用我們的科學的那些手段,是無法加以掌握的」。這意思是韋伯體悟到法律知識的極限,而將其排除在自己的興趣與職涯之外。
雖然講者一樣只有短短二十分鐘,但卻提供了韋伯豐富的知識之旅。韋伯在學術職涯上並非如我們習慣的教育體制,只能線性發展的刻板印象。在這意義下,韋伯的一生為台灣學者、學生帶來的啟示是:在求知、求學的旅程中,「修正」與「調整」是再正常合理不過的現象了。我們不要被一時的挫折擊倒,休息夠了爬起來就好。同時,韋伯的一生也提醒我們面對知識要謙卑,那是因為人擁有的知識都有極限與界線。即便博學如韋伯也不斷地受到各領域的專家挑戰,但知識就是憑靠在如此的堆疊中精煉與豐富。或許韋伯可以成為各種領域的專家,但他卻未定義自己是某個領域的專家,就是因為他清楚知道自己的所知所能有限。不過,韋伯逝世百年後其知識系統並沒有因為各種挑戰崩潰,反而留給社會學界與對社會科學有興趣的每一個人,可以憑著韋伯的典範達到他以前辦不到的事情,與少經歷他在肉體與精神上的煎熬。
最後,由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與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共同舉辦的「韋伯逝世百週年:韋伯學說與二十一世紀對話」只是第一個一百年,未來將會有兩百週年、三百週年與韋伯對話的學術研討會。雖然韋伯的生命逝去,但他卻能持續地啟發後人追求知識,熱愛生命與社會;死亡只是瞬間的終點,卻是邁向精神永恆的起點,韋伯的學問與精神永存在知識宇宙中。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賓狗單字Bingo Bilingua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現在抖內賓狗,有好康回饋啦! https://pay.firstory.me/user/bingobilingual · 加入 IG 摯友清單(看得到綠圈圈) · 點餐賓狗碎碎念主題 · 每月一集「抖內限定」的私房賓狗碎碎念 !7 月底前加入訂閱式抖內,我會寄親筆簽名明信片到你家唷! 【本集...
海德堡大學 研究所 在 Ing.TV(蔡英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危機中的堅強:逾越死亡的勇氣和慈悲
德國總統法蘭克-瓦特‧史丹麥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在4月12日復活節前夕給德國人民的公開談話:「如何面對病毒危機之後的挑戰 (Die Krise zeigt, wie stark wir sind)」,充分展現了一個具有基督精神的政治領袖的高度與視野。
他特別強調「靈性的超前部署」,我們應該感到驕傲。因為我們是以民主來戰勝病毒,而不是鐵腕,未來該怎麼走,在於所有人民。這也展現德國文化最令人讚賞的精華:「人性尊嚴與社會反省」。我很樂意與大家分享這篇由吳信如小姐(台灣南與北全人發展協會秘書長,海德堡大學基督教社福研究所博士生)所翻譯的全文。
昨天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了經過36天煎熬之後的「零確診病例」,真是天佑台灣,讓我們能夠在2300萬人民的同心協力下,看到武漢肺炎疫情可以管控的一線曙光。我們這個自由民主、開放透明、彼此尊重、相互關懷的美麗國家,更讓全世界看到面臨瘟疫和死亡的威脅時,全民如何從驚慌恐懼中學習成長,攜手團結共度難關,以及積極幫助處於困境的國家!確實,我們展現了在危機中的無比堅強和慈悲!
(以下為德國總統復活節談話全文)
危機顯示我們到底有多堅強!
親愛的德國人民,大家晚安!
再過幾個小時之後就是復活節假期了。大自然花草綻放,我們渴望著到郊外去,渴望著跟我們的親友相聚。一如既往,這個春天的美麗節期,就當如此。
但是,今年完全不同了。令我們心痛的是:我們必須放棄拜訪父母;祖父母的心碎了,他們無法在這至少一年一次的節期,擁抱自己的孫子。今年,改變了許多事,市集的攤位消失了、露天咖啡座早已蒙塵、期待已久的假期取消了、餐廳與飯店在這陽光普照的初春旺季卻必須緊閉大門、虔誠的教友們無法一起敬拜、祈禱,取而代之的是令人窒息的未知:「之後會怎麼樣呢?怎麼繼續下去呢?」
沒有想到,在這個復活的節慶,應該全世界基督徒一起歡慶生命勝過死亡的日子,我們卻必須限制自己,必須自制,以免疾病與死亡勝過了生命。
成千上萬的人死於武漢肺炎。不只在德國,在義大利、法國亞爾薩斯、西班牙馬德里、紐約,還有世界許多其他城市。這些悲傷的圖像就在我們眼前。我們為了那些必須孤獨死去的人哀傷,我們記念那些無法跟親人好好道別的家屬們。我們感謝那些不辭辛勞、拯救生命的醫護與服務人員。以及:那些特別被這個傳染病危機威脅的人們,病人、窮人與孤獨的人,那些害怕失業、害怕破產、那些自由業者、藝術家以及收入斷絕的人;那些空間狹小卻又必須承受隔離壓力的單親家庭。
這場流行病讓我們看見:對,我們是易受傷的人類。或許我們長久以來就以為自己是無堅不摧的,我們可以一直快速、飆升、持續前進、發展。這實在錯得離譜!但是,這場疫情也不只如此,它也讓我們看見,我們有多堅強!我們有多強勁的支撐基礎!
我對過去幾週我們國家的人民一起獲得的成功而感動。雖然,危險還沒過去,但是我們今天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徹底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個人都藉此而拯救了他人的生命,每天都有更多人因為我們的堅持與自制而獲救。……在此我請求各位繼續相信各級政府,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重責大任。
然而,今後我們可以鬆綁多少限制,這不只取決於政治人物或專家,而是掌握在我們每個人手裡,端視於我們的耐力與自律力,特別是在這個十分難於堅守規定的時刻。
我們這段時間所採取的有力行動,並不是因為有一雙鐵腕在強迫我們;而是因為我們擁有活躍的民主制度以及我們是充滿責任感的公民!這是一個讓我們在當中可以彼此互信,聽見事實與批評,顯示理性,採取正確行動的民主制度。也是一個珍視每個生命,把每個人的參與都視為關鍵的民主制度:從醫護人員到聯邦總理,從科學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到社會中每個可見與不可見的支持者--在超市的收銀臺、公車與貨車的駕駛座、在麵包店、在農舍或清潔回收車上。
當然,我也知道:我們每個人都迫切渴望早日恢復正常。但是,我想問的是:到底什麼是「正常」?只是儘快回到原來的例行公事與陳規舊習嗎?
不是,這個世界在這場疫情之後必然完全不同。會變成什麼樣子?這取決於我們自己。讓我們一起從這些經驗中學習,不管是好的經驗或壞的經驗,就是在這場危機中一起經歷過的一切。
我相信:我們正站在轉捩點上。在這場危機中,就有兩條路讓我們選擇。一條是:弱肉強食、貪婪囤積與自私自利?或者我們努力讓在危機中培養出來的利他美德與社會關懷繼續成長,持續發揮爆發性的創造力與互助情操?或者也繼續幫助那些獨居長者購物、用餐,繼續陪伴他們?繼續對收銀員、送貨員表達尊重與謝意?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危機後也繼續想到那些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服務者:這些在照護、醫療、社會工作、幼兒照顧與學校領域的工作者,對我們而言是多麼珍貴?那些順利度過危機的人或組織、企業,能否繼續伸手援手幫助那些受害深重者?
此外,全世界是一起找尋出路,或者各國還是重回各自為政、專擅獨行的狀態?我們是否能夠彼此分享知識、研究成果,以便早日研發出疫苗與治療方法,並且在一個全球合作的聯盟裡提供資源,讓那些窮困且受害深重的國家都能獲得幫助。這場疫情並不是戰爭:國家與國家對抗、軍人與軍人互相殘殺。而是一場人性的測試?它喚起人類內心最黑暗與最光明的部分。讓我們彼此展現最光明的一面……。
我知道,團結是一個具有重責大任的詞彙。但是,我們在這場危機中,不也幾乎每個人都具體且徹底地瞭解了團結的意義?(因為)我的行為攸關他人生死。
請大家繼續保存這個寶貴的經驗。我們現在每天所體現的團結,未來我們更需要!危機之後,我們將面對截然不同的社會。我們不想要一個帶著恐懼、不信任的社會;而是我們可以一起建構出一個具有更多信任、互相關注與信心希望的社會。
即使在復活節來看,這也是太不切實際的希望嗎?病毒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只有我們能夠自己決定。
未來一定必須面對許多艱難。但是,我們德國人過去也走過許多艱辛路。我們自我要求很多,但也彼此互信。我們可以、也將在這個困境中成長。
(照片來源: 大紀元新聞網)
海德堡大學 研究所 在 陳建仁 Chen Chien-Je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危機中的堅強:逾越死亡的勇氣和慈悲
德國總統法蘭克-瓦特‧史丹麥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在4月12日復活節前夕給德國人民的公開談話:「如何面對病毒危機之後的挑戰 (Die Krise zeigt, wie stark wir sind)」,充分展現了一個具有基督精神的政治領袖的高度與視野。
他特別強調「靈性的超前部署」,我們應該感到驕傲。因為我們是以民主來戰勝病毒,而不是鐵腕,未來該怎麼走,在於所有人民。這也展現德國文化最令人讚賞的精華:「人性尊嚴與社會反省」。我很樂意與大家分享這篇由吳信如小姐(台灣南與北全人發展協會秘書長,海德堡大學基督教社福研究所博士生)所翻譯的全文。
昨天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了經過36天煎熬之後的「零確診病例」,真是天佑台灣,讓我們能夠在2300萬人民的同心協力下,看到武漢肺炎疫情可以管控的一線曙光。我們這個自由民主、開放透明、彼此尊重、相互關懷的美麗國家,更讓全世界看到面臨瘟疫和死亡的威脅時,全民如何從驚慌恐懼中學習成長,攜手團結共度難關,以及積極幫助處於困境的國家!確實,我們展現了在危機中的無比堅強和慈悲!
(以下為德國總統復活節談話全文)
危機顯示我們到底有多堅強!
親愛的德國人民,大家晚安!
再過幾個小時之後就是復活節假期了。大自然花草綻放,我們渴望著到郊外去,渴望著跟我們的親友相聚。一如既往,這個春天的美麗節期,就當如此。
但是,今年完全不同了。令我們心痛的是:我們必須放棄拜訪父母;祖父母的心碎了,他們無法在這至少一年一次的節期,擁抱自己的孫子。今年,改變了許多事,市集的攤位消失了、露天咖啡座早已蒙塵、期待已久的假期取消了、餐廳與飯店在這陽光普照的初春旺季卻必須緊閉大門、虔誠的教友們無法一起敬拜、祈禱,取而代之的是令人窒息的未知:「之後會怎麼樣呢?怎麼繼續下去呢?」
沒有想到,在這個復活的節慶,應該全世界基督徒一起歡慶生命勝過死亡的日子,我們卻必須限制自己,必須自制,以免疾病與死亡勝過了生命。
成千上萬的人死於武漢肺炎。不只在德國,在義大利、法國亞爾薩斯、西班牙馬德里、紐約,還有世界許多其他城市。這些悲傷的圖像就在我們眼前。我們為了那些必須孤獨死去的人哀傷,我們記念那些無法跟親人好好道別的家屬們。我們感謝那些不辭辛勞、拯救生命的醫護與服務人員。以及:那些特別被這個傳染病危機威脅的人們,病人、窮人與孤獨的人,那些害怕失業、害怕破產、那些自由業者、藝術家以及收入斷絕的人;那些空間狹小卻又必須承受隔離壓力的單親家庭。
這場流行病讓我們看見:對,我們是易受傷的人類。或許我們長久以來就以為自己是無堅不摧的,我們可以一直快速、飆升、持續前進、發展。這實在錯得離譜!但是,這場疫情也不只如此,它也讓我們看見,我們有多堅強!我們有多強勁的支撐基礎!
我對過去幾週我們國家的人民一起獲得的成功而感動。雖然,危險還沒過去,但是我們今天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徹底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個人都藉此而拯救了他人的生命,每天都有更多人因為我們的堅持與自制而獲救。……在此我請求各位繼續相信各級政府,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重責大任。
然而,今後我們可以鬆綁多少限制,這不只取決於政治人物或專家,而是掌握在我們每個人手裡,端視於我們的耐力與自律力,特別是在這個十分難於堅守規定的時刻。
我們這段時間所採取的有力行動,並不是因為有一雙鐵腕在強迫我們;而是因為我們擁有活躍的民主制度以及我們是充滿責任感的公民!這是一個讓我們在當中可以彼此互信,聽見事實與批評,顯示理性,採取正確行動的民主制度。也是一個珍視每個生命,把每個人的參與都視為關鍵的民主制度:從醫護人員到聯邦總理,從科學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到社會中每個可見與不可見的支持者--在超市的收銀臺、公車與貨車的駕駛座、在麵包店、在農舍或清潔回收車上。
當然,我也知道:我們每個人都迫切渴望早日恢復正常。但是,我想問的是:到底什麼是「正常」?只是儘快回到原來的例行公事與陳規舊習嗎?
不是,這個世界在這場疫情之後必然完全不同。會變成什麼樣子?這取決於我們自己。讓我們一起從這些經驗中學習,不管是好的經驗或壞的經驗,就是在這場危機中一起經歷過的一切。
我相信:我們正站在轉捩點上。在這場危機中,就有兩條路讓我們選擇。一條是:弱肉強食、貪婪囤積與自私自利?或者我們努力讓在危機中培養出來的利他美德與社會關懷繼續成長,持續發揮爆發性的創造力與互助情操?或者也繼續幫助那些獨居長者購物、用餐,繼續陪伴他們?繼續對收銀員、送貨員表達尊重與謝意?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危機後也繼續想到那些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服務者:這些在照護、醫療、社會工作、幼兒照顧與學校領域的工作者,對我們而言是多麼珍貴?那些順利度過危機的人或組織、企業,能否繼續伸手援手幫助那些受害深重者?
此外,全世界是一起找尋出路,或者各國還是重回各自為政、專擅獨行的狀態?我們是否能夠彼此分享知識、研究成果,以便早日研發出疫苗與治療方法,並且在一個全球合作的聯盟裡提供資源,讓那些窮困且受害深重的國家都能獲得幫助。這場疫情並不是戰爭:國家與國家對抗、軍人與軍人互相殘殺。而是一場人性的測試?它喚起人類內心最黑暗與最光明的部分。讓我們彼此展現最光明的一面……。
我知道,團結是一個具有重責大任的詞彙。但是,我們在這場危機中,不也幾乎每個人都具體且徹底地瞭解了團結的意義?(因為)我的行為攸關他人生死。
請大家繼續保存這個寶貴的經驗。我們現在每天所體現的團結,未來我們更需要!危機之後,我們將面對截然不同的社會。我們不想要一個帶著恐懼、不信任的社會;而是我們可以一起建構出一個具有更多信任、互相關注與信心希望的社會。
即使在復活節來看,這也是太不切實際的希望嗎?病毒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只有我們能夠自己決定。
未來一定必須面對許多艱難。但是,我們德國人過去也走過許多艱辛路。我們自我要求很多,但也彼此互信。我們可以、也將在這個困境中成長。
(照片來源: 大紀元新聞網)
海德堡大學 研究所 在 賓狗單字Bingo Bilingua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現在抖內賓狗,有好康回饋啦!
https://pay.firstory.me/user/bingobilingual
· 加入 IG 摯友清單(看得到綠圈圈)
· 點餐賓狗碎碎念主題
· 每月一集「抖內限定」的私房賓狗碎碎念
!7 月底前加入訂閱式抖內,我會寄親筆簽名明信片到你家唷!
【本集重點】
英文曾經考 29 分的尚傑,怎麼能進步這麼多,現在世界各地走跳呢?
如何讓英文不再只是無聊的「科目」,變成是你真正能使用的「語言」?
尚傑為何建議,不要跟朋友練習說英文呢?
尚傑如何喜歡上英文這個語言?
解鎖地球, 旅行, 旅遊, 英文自學, 旅遊節目, 德國, 海德堡, 印尼
你英文想變更好嗎?快來 PressPlay 訂閱賓狗:
https://www.pressplay.cc/bingobilingual
· 免費試用 3 天
· 搭配本集 Podcast 的詳細講義
· 手機背景播放,善用零碎時間學習
· 一次掌握頂尖學習資源:文法、發音、口說及更多
賓狗誠心徵求廠商乾媽乾爹!!
歡迎來信:weeklybingoenglish@gmail.com
口播案例:https://bingobilingual.firstory.io/playlists/ckmm0e1of9zai08974rfszzfh
想跟賓狗一起不死背、「玩單字」嗎?
歡迎加入臉書私密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883689222203801/
賓狗的 IG @bingobilingual_bb
https://www.instagram.com/bingobilingual_bb
賓狗的 FB
https://www.facebook.com/bingobilingual
陪賓狗錄 podcast:
https://www.youtube.com/c/BingoBilingual
(側錄影片)
【Podcast的廣告效益 - 學生問卷】
5-10 分鐘,幫學生一個忙,還可以抽獎喔!
學術單位: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企業管理系 研究所與大學部學生
抽獎資格:只要有在 Podcast 節目中聽過廣告內容的經驗,填寫問卷並留下Email,都有機會參加抽獎!
抽獎禮物:7-11百元禮券*10位
問卷連結:https://forms.gle/ZZAfiwotkmQRbpiaA
*問卷皆採匿名方式,請安心填寫
你想要高品質中英對照新聞嗎?訂閱《風傳媒》,就能隨意暢讀華爾街日報的新聞,中英對照喔!原價一年一萬四,立刻降到三千九,趕快透過賓狗的專屬連結訂閱吧: https://events.storm.mg/member/BGWSJ/
跟賓狗 Line 聊天:
https://line.me/ti/g2/AnkujGhzM4qHqycKmUd9Nw?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
在 KKBOX 收聽賓狗:
https://podcast.kkbox.com/channel/4tuXnkLJpEDF7ypC6S?lang=t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RhfMHn5jkw/hqdefault.jpg)
海德堡大學 研究所 在 #請益德國海德堡大學 - 留學板 | Dcard 的必吃
最近想申請交換這所大學,但一直查不到這所大學科系的必修,中英都查過了但資訊好戲很少?!(我不會德文),想請問板上有人知道怎麼查到嗎? ... <看更多>
海德堡大學 研究所 在 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暨研究所- 本學系朱基銘教授邀請客座 ... 的必吃
本學系朱基銘教授邀請客座教授德國海德堡大學Prof. Thomas Wetter蒞校訪問,今晚由蘇遂龍主任與本系全體教師共同舉行歡迎晚宴,雙方互相交流並致贈紀念禮品,Thomas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