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故事:【最後一卷膠卷】
忙了一整天,下班的時候才終於按亮了手機螢幕。
「你有一則新信息」。一個曾經很熟悉的名字。
失聯了好些日子,看到他再發來的信息。那曾經每天早上醒來都期待著的信息。他的名字再次浮現,心還是漏跳了一拍。
短信裡附著一條連結,打開後是幾張微綠色調的菲林照片,好幾張漏了光,帶點古舊的味道。
那天的天空他說是慘白的,像極了三月潮濕陰暗的天,卻已是快半年前的事。那時我告訴他有個想去的地方,因為看到地下鐵的燈箱廣告裡,把那個小島拍得好像日本,照片裡的情人手牽著手,相當浪漫。
於是他跟我一起去了,但我總感覺他不太情願。
啊,最近這個燈箱廣告都換了呢,你大概沒有留意到吧。
——
後來像大部分的故事一樣,然後就沒有了然後。
你漸漸不太回信息,我想這也是你的一種教養,你總是像紳士一樣,卻總帶點距離。想必覺得不回覆相當失禮,但那絲毫不帶靈魂的回覆比起沒有回應來得更傷人。
於是我不回了,但哭的人是我。一切的一切都緊接著失去了重心,掉進了漩渦,日子變得很難過。那個冬天我把自己藏了起來。
——
好一段時間無法拿捏生活的節奏。忘了怎麼活在當下,一慢下來便很慌張,各方面都停滯不前。書看來看去,總停留在同一頁。看電影的時候時常偷看錶,想著甚麼時候再放映完。煲劇以幾倍速度快播,若你硬是要問我看了甚麼,我也真的不知道。甜點吃得很兇,但也不覺得快樂的日子,這很糟糕。腦袋一直在空轉。
想起一邊在路邊攤吃雞煲,一邊淚崩的那天,把積存的鬱悶和失落,通通化成了淚水。雖然我愛哭,但很久沒有哭得停不下來,像是誰忘了關水嚨頭般,淚流不止。現在回想起來覺得非常可笑,老闆會否覺得友人在欺負我啊。
花了好些時間。有天起來,嗯,是天氣相當好的一天。莫名其妙的時鐘突然對準了,滴答滴答的的又回到原來的生活步伐。
——
友人問我為甚麼如此耿耿於懷。我回答說:「你知道圓球人的故事嗎?阿里斯托芬說人最初是球形的呢,四隻手、四條腿,兩張臉,因為被天神懲罰,被強行分開成兩半,而終其一生,人都在找那分開的另一半。」
友人笑著說:「我只知道男孩子在追女孩的時候,會讓自己迎合對方,讓你以為他跟你真的很投緣。」
或許真的是這樣,或許真的像傻瓜一樣,但我就真的以為他是那個和我很像的人。
故事的結局當然和想的都不一樣。是執念太強。或許我終究意識到,我放不下的是那短暫的日子裡,感覺生活各方面都找到了重心,以為自己會變得幸福的想像。
——
「這個型號的膠卷停產了喔,這是最後一卷。」最後的膠卷,和沒有後續的故事。
照片說真的沒有拍得我很好看就是了,但那過期的膠卷為回憶強加了歲月的痕跡。大概能讓時間感很差的我,把那天想像成很久很久的從前。
還是得謝謝你讓故事有了個較好的結局,就讓一切都塵封在最後的膠卷裡。
Storyteller:BLUE
Illustration:Tio Chi Fung @tio_creatives
#EveryoneisStoryteller #BLUE #TioChiFung #tiocreatives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 成為 Reading Club 會員,支持 StoryTeller 繼續創作美好的故事:
https://bit.ly/2MNRcPK
📻 收聽 StoryTeller Radio :https://store.story-teller.com.hk/pages/podcast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Follow @ztorybook.official 留意最新動向
浪漫時鐘結局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泥盆紀 ⠀◎林宇軒
⠀
離開城堡後,學會觀察
長高的牆是如何拉低天空
我記得那些混濁的日子
人群喧鬧,語言模糊
超載的墨水開始掉落
我們提起悲傷的繁史
迎接雨傘的花季
⠀
關起門窗,外頭的景色
模糊如高舉的泥盆
腳化為池雙眼成為金幣
我知道故事的結局:
舉手投足都是出生的城
每瞥餘光都必須精準投入
那些封起的雨和封不了的雨聲
⠀
春天來的時候,我剛被洗淨晾乾
灰色的世界裡沒有絕對
我曾溺水如浮動的島
島上的生物都被圈養
時鐘是主人,定時餵食歷史
這裡沒有悲傷沒有快樂
更沒有形象
⠀
我知道我們都將繼續。
循環是唯一的生存方式
在不會塌陷的天台反覆洗禮
習慣所有的雨及所有黑暗
牆外的風景趨近對鏡
光與光進行遮掩的辯證
直到我們成為一樣的人
⠀
我記得我混濁的樣子
身體是臨時搭建的模型
數字胡亂拼裝如鷹架
手中沒有地圖,迷宮裡
只能沿著風撿拾腳印
看人潮的海浪不斷翻頁翻頁
動作如我翻找從前的灰塵
忘了瞳孔裡有王國的遺跡
古老建築的積水蒸發
世界還是一片模糊
我卻必須了解清楚
⠀
離開城堡後,我重新認識天空
重新學習陰晴交錯
我記得在石牆內的每次祈禱──
在這個年代,乾裂的泥盆
我們曾是窗外的流星
曾被自己的願望灼傷過
⠀
⠀
-
⠀
第43屆香港青年文學獎新詩初級組冠軍得獎作品
⠀
-
⠀
◎ 作者簡介
⠀
林宇軒。在小令眼中屬於寶可夢裡的「『恰雷姆』:據說會透過冥想讓體內的能量提升,並讓第六感變得更加敏銳。會和山野融為一體來消除自己的氣息。」
⠀
-
⠀
◎ 小編小令賞析
⠀
八:先從題目開始,題目的遐想與聯結就很有想像空間。
蔓:還好吧?如果不去特意查詢「泥盆紀」的環境背景與歷史,單就「泥」與「盆」與「紀」這三個詞的匯聚,非得要古老或冶煉或蠻荒嗎?
薛:怎麼覺得根本就反著在誇獎起來了啊?真是危險。
八:題目危險嗎?範圍太大嗎?
蔓:公正一點應該要往下看它如何說服吧,哪有從題目讀詩就開始腦補到爆。
薛:第一個動作從「離開」出發,導致的改變有動詞:「學會、觀察」,接著往下的動態:「長高、拉低、記得、喧鬧、模糊、超載、掉落、提起、迎接」,非常忙碌,幾乎每一行都有一個行為去驅動前進的動能,都有事情在發生、在動作。
八:這不是很普遍常見嗎?刻意挑出動詞又如何?
蔓:這首讀起來好像可以一邊跳舞,很像在下動作指示。
薛:等一下!顯然你們重點錯誤,這是在講述「不能說的無」、「不能說的可」、「不能說的各種疑」不是嗎?
八:個人或讀者們想擁有更多輻射空間,或可能解讀的光譜不行嗎?
蔓:那麼,來談這首拘謹整齊的空間規劃好了。第一段跟第二段都工整得像赴京趕考交卷的試題。最有意思的是:「腳化為池雙眼成為金幣//我知道故事的結局:……/每瞥餘光都必須精準投入/那些封起的雨和封不了的雨聲」。
薛:真是溫柔。開槍就開槍為什麼是餘光?流彈又如何精準投入呢?
八:這首的經營意識比較強烈,或許整體來討論會比較客觀一點,很難段落拆解。
蔓:好吧,那就往下。
薛:還是會一直朝作者提示的方向去思考,雖然美感空間限縮,目的或功能性太強,但或許可以在第三段稍事休息或轉換感受,不會全面沉到底。
八:距離是一種幽微心理的表演。距離有了之後接著是速度。速度是很主觀的,如果從第一段就知道它通篇要處理的主題,接下來讀者能做的就是看它如何抵達,以及抵達過程中的情緒心境,有無翻轉的變化演繹。
蔓:是的,光看第三段「春天來的時候,我剛被洗淨晾乾……//這裡沒有悲傷沒有快樂//更沒有形象」接到第四段「我知道我們都將繼續。……直到我們成為一樣的人」,原本會想問為何「沒有形象」,結果到下一段得到解答,因為目標是被統一成一致的形象。會倒抽一口氣呢。
薛:到第五段,第五段很迫近逼人,卻又優雅矜持。到第六段,工整又回來了,也是漂亮收網的最佳情緒時機點。
八:居然敢用這麼難的詞,怎樣是「最佳情緒時機點」?最好能說清楚。
蔓:可以額外補充嗎?通篇看來,是一種非常人文而柔軟的情懷,那種打動的方式不是掏心掏肺,可接近娓娓道來,苦苦乾澀於自身如意外被席捲上岸的驚惶,可是沒有怨懟或憤恨,明明人性是很懂得如何利用自身勒索,但這首詩沒有,它提出了一個更高度純粹的清明感。
薛:最佳情緒時機點,是指在通篇閱讀的過程中,刻意操作的痕跡不多,並且耐心堆疊,透過動作完成的外景,透過形容貼近的內心,在動詞與名詞間,極度有意識地選擇與排列組合之下,達到最後首尾乾淨如交響樂的嘎然而止。
⠀
八:動詞出場順序:「離開、學會、觀察、長高、拉低、記得、喧鬧、超載、掉落、提起、迎接、關起、高舉、化為、成為、知道、舉手投足、出生、投入、封起、封不了、來、洗淨晾乾、沒有、溺水、浮動、圈養、餵食、沒有沒有更沒有、知道、繼續、循環、塌陷、洗禮、習慣、趨近、進行、辯證、成為、記得、搭建、拼裝、沒有、沿著、撿拾、看、翻頁、翻找、忘了、蒸發、了解、離開、認識、學習、記得、祈禱、曾是、灼傷」這些動詞的使用不論是對比上的錯落,或是延伸情緒營造出的連綿感,都有整體性的有機感。更不用說將名詞揀選後,置入詩作中所能引發的內心共鳴。
⠀
蔓:工整是技巧面的精心設計,冷靜淡然卻是整首詩選擇反抗的姿態。明明是參與歷史現場正面臨危險,應是情緒激昂,或更激烈極端的感官效果,這首詩選擇冷靜自持地給予安全閱讀的心理距離,會否有失真的疑慮?革命能這麼美嗎?
⠀
薛:它做到的是表態學習與私自記得,順從地讓每一句看起來都不服從。能把強烈情感反芻到有條有理,就算全盤皆輸也情深義重的低迴不已。
⠀
--
美術設計:吉兒
圖片來源:小令
--
|#關於文學獎的不重要冷知識|
金車現代詩徵文比賽,過去曾有明確的抒情浪漫色彩:「注入充滿詩意的幸福元素,塑造出浪漫的文學氛圍」,後改為「將充滿詩意的生活態度透過網路傳播,為台灣社會人文注入充滿詩意的文學氛圍。」
——小編C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香港青年文學獎 #泥盆紀 #林宇軒 #沒有悲傷沒有快樂沒有形象 #對話體賞析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3/20210324.html
浪漫時鐘結局 在 我是大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粉絲頁也是五月成立的,今年剛好第十年。
(當年失戀的輕熟女們,當媽以後還好嗎?)(演唱會攝影吊臂伸過去,投影大螢幕。)
很難寫的新書裡面,寫婚姻裡的愛情,像是在回答十年前的自己。那樣愛過一個人,那樣念念不忘著,怎麼可能跟另外一個人結婚?那對濫情的我來說太殘忍,不忍心的結局。
終於有了答案,很想遞給那時候的自己看。
年輕時候的難忘,是因為很美、浪漫。他在哪裡抱住妳,妳就像停住的時鐘,一直停在那一分鐘。妳趴在他的肩膀睡著,很久沒有睡得那麼好,醒來以後的傻笑。
分手最傷人的,是快樂過,我懷念的。
婚姻裡面的感人,則是「真的」。
待在急診室或加護病房,吵完都哭過了的表情,生氣出門卻買菜回來。找同一個針灸醫生,信用卡的副卡,挑掉對方不愛吃的菜。
這些都很不美,可是是真的。
外加作家夫妻一起寫,實驗小學的申請書。(眼神死)
(敲碗的娘家日菜色就這樣,家母是馬頭魚大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