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棋與「一生為自由發聲」:側記余英時紀念論壇「敬思想史的傳薪者」】閱讀全文:https://bit.ly/3zRS5dR
9月4日、5日,曾出版余英時多本著作的台灣聯經出版社、《思想》雜誌與香港《二十一世紀》雜誌聯合舉辦 #余英時 的紀念論壇「 #敬思想的傳薪者 」,邀請20位來自史學界、知識界與出版界的講者與會。
余英時除了是著名歷史學者,亦是詩人。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孫康宜 表示,一般學者在討論余先生思想時,對他的詩歌通常「一帶而過」,但余英時的詩作「是他思想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周保松的「一生為自由發聲」講題中,亦以「僑居鸚鵡」為度量,討論余英時的公共參與行動軌跡——例如支持台灣反媒體壟斷運動、三一八學運或香港佔領中環等——周保松認為,余英時如此行動的原因,並非僅僅只因一般所理解的「僑居鸚鵡」情懷,而是因為「承繼中國士的精神,踐行知識人和民主公民應有的責任」、「給予受壓迫者和抗爭者應有的道義支持,支持他們渡過難關,共同面對困難」,且「作為知識界翹楚,知行合一,為同行和後輩建立榜樣,鼓勵更多人走出象牙塔,身體力行關心社會」亦是「累積社會道德資源,發展公共文化,為社會轉型做準備」,最終的理由,則是余英時懷著「一種對於實現人的價值和尊嚴的內在呼召。非如此不可。」
#相關閱讀
【專訪余英時:沒有一個政權能全恃暴力而傳之久遠】https://bit.ly/3yCGWgc
★ 付費支持我們,撐起一片更廣闊的自由空間:http://bit.ly/2wVfM6g
★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六週年 #廣場 #活動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favoriteZheng 宜璟古箏彈箜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樂曲介紹: 《漁舟唱晚》此曲由古箏家金灼南根據流傳於山東聊城地區臨清一帶的民間箏曲《雙板》及其演變樂曲《三環套日》、《流水激石》改編而成,於1930年代將此曲傳授給婁樹華。 此曲是古箏演奏家婁樹華在1930年代中期,根據古曲《歸去來兮辭》的素材改編而成。標題取自唐王勃《滕王閣序》中名句「漁舟唱晚,...
活動 側記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隨著社群媒體的興起,每個人都可以透過自己的帳號,在網路上「策展」,針對自身關注的主題,展示自己的詮釋之道與想法。在人人都可以策展的時代,博物館作為文化生活的展示空間,如何重新看待策展的實踐意義,以及策展詮釋的權力關係?今天來透過 大學plus 這場課程演講側記,從台大人類學系的羅素玫老師的分享,看到田野信任關係在人類學家推動部落參與式策展計畫所扮演的角色。
--------
**同場加映:大學PLUS 「林場學校」系列講座課程回放:
|播放時程|
8/14(六) 20:00
斜坡上的原住民、移動與耕種/黃舒楣
活動連結👉https://reurl.cc/gWjjDz
8/15(日) 20:00
原住民傳統與科學的邊界/林益仁
活動連結👉https://reurl.cc/mLjjDj
8/21(六) 20:00
戲劇作為方法/陳韻文
活動連結👉https://reurl.cc/O088jR
8/22(日) 20:00
如何做個好田野/陳懷萱
活動連結👉https://reurl.cc/dGjjLD
8/28(六) 20:00
部落參與式策展/羅素玫
活動連結👉https://reurl.cc/MAxx4K
8/29(日) 20:00
泰雅文化與當代議題/王梅霞
活動連結👉https://reurl.cc/XWYYG3
|注意事項|
🌱節目將於排訂時間於線上播出,節目播畢即刻下架。
🌱記得點擊「參加」、「有興趣」,才不會漏掉活動最新消息!
🌱建議事先閱讀演講側記以更好地搭建脈絡,一起探索線上作為與部落過去與現在相遇對話的記(憶)疫空間:https://ntuplus.ntu.edu.tw/?page_id=1893
-----
信任關係與持續溝通之於參與式策展的重要
「參與式展覽希望能帶入多方的意義和對話對象,讓參展人的聲音被聽見。」在此前提下,素玫老師企圖將人類學民族誌,轉化為一種溝通架構和轉譯的方式。而老師也特別提醒,以人類學者作為展覽的中介、橋接,如果合作的對象不是長期在該領域工作的族群,那就需要有強烈的信任關係作為溝通合作的前提。參與式展覽不可能是快速的展覽,所以要如何說服他人、讓人有所認同,是很重要的。
素玫老師分享了,當他和最熟悉的「拉贛駿」[2]年齡組織夥伴,談起要辦展覽時的反應。夥伴們其實充滿質疑,「為什麼要講自己的故事?」、「為什麼要拿自己的東西出來?」當「被展示」成為一個需要被反轉的課題時,參與式民族誌的方法就能作為中介。
素玫老師為了讓更多族人有參與的意願,便拿出自己的「檳榔袋」來向大家說明。檳榔袋在阿美族社會裡,通常是孩子成年時,媽媽親手織給孩子的重要物件,因此檳榔袋在阿美族人生命中的重要性不可言喻。而羅老師的檳榔袋便是由一位族人朋友的媽媽親手製作。羅老師就帶著自己的檳榔袋,和族人溝通,讓他們明白展覽的動機與意義,也希望藉此提高族人對展覽的參與和認同。
鍾佩儒的水墨畫、徐一中的牛角刀、沈太木的樹皮布作品……,不同的展品講述不同的生命歷程,編織出不同世代的觀點和記憶 [3]。有些人可以自己書寫(說)出自己的故事,有些人則需要協助。素玫老師提醒參與式展覽中,「聆聽」很重要。不斷討論、修正的同時,和夥伴間也必須彼此信任。而在這次展覽的實務運作上,每個角色都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耆老的生命經驗和故事是珍貴的;然而展覽之所以能夠被做出來,主要帶頭的則是部落中的壯年族群。而團隊也透過展品陳列的次序,來呈現並凸顯出阿美族年齡階層之間的關係與社會運作方式。
參展人有各自的觀點,但不同的觀點之間,如何透過展覽產生共振,也是展覽策劃中的重要課題。而所謂參與式展覽,不只是針對展覽策劃的過程,還包含了展覽現場的陳列方式與互動方式。物件擺放的順序可以安排到多細緻?可能關係到被展覽者的慣用手;同時展覽者的性別比例,也須被納入考量。
(引用自https://ntuplus.ntu.edu.tw/?p=2038&fbclid=IwAR21Ax1ApK0f37M8OxQ0TlAAO2wp_muc3AZMU0tvpNrHn9k23ZzPk2lh6Pc)
活動 側記 在 謝長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分享」
日本適逢三連休。昨晚,駐日代表處同仁一起在宴會廳觀看東京奧運閉幕典禮,同時感謝祕書們的辛勞,並檢討這段期間後勤支勤支援的做法。
「閉幕典禮亮點」
東京五輪閉幕以科技燈火秀開啟亮點,主辦國日本的國旗由運動員、志工、醫生、義肢名人共同拉抬進場。
另一個亮點是馬拉松的頒獎,由國際奧會主席巴赫親自主持。這次男女馬拉松金牌都是肯亞選手,男子金牌是傑祖基。大會並安排他和日本、英國選手代表向志工感謝,氣氛溫馨。
中間穿插幾段愛奴族音樂、大鼓、東京音頭等日本傳統歌舞特技表演,帶動氣氛,讓志工和選手一起同樂。
最後的亮點是東京都把奧會旗交給巴黎市代表,隨後放映法國提供的影片,介紹巴黎景點,法國總統和運動選手表達歡迎大家2024年到巴黎參加奧運。不久之後,電子板上出現ARIGATO(日語謝謝)字樣,在「謝謝」「巴黎再見」之聲中,聖火逐漸熄滅,東京五輪完美閉幕!
「側記」1、這次奧運因新冠肺炎疫情延期一年,並在感染擴散及民意多數反對下舉辦,有來自205個國家的11000名選手參加,克服前所未有困難。給民眾帶來連續的感動和勇氣,日本金牌27總牌數58,都是史上最多,為了降低民意反彈,採取最嚴厲的防疫措施,嚴格限制選手活動,PCR檢測高達60萬人次最後感染者430人,大部分為供應商及志工,選手僅32人,如同奧會主席巴赫說的:「這是一次成功的奧運會」,外國政要也開始致電或在推特祝賀,今天發表的日本民調顯示認為辨奧運是好的比例有56%,我一向認為停辦奧運等於人類向病毒投降,很感謝日本勇敢舉辦,為人類對抗病毒的歴史,留下光明的一頁。
「加油」
1、東奧馬拉松比賽,日本有中村、服部、大迫等三人參加,大迫傑自始至終不放棄,並在最後階段拼命追趕,沿途觀眾不斷地加油鼓勵,最後得第6名,他也認為已經是自己最好的成績。肯亞傑祖基輕鬆衛冕。
「側記」
1、肯亞的傑祖基已經36歲,向有「跑神」之稱,上次金牌,這次仍然一路領先。肯亞選手在長距離賽事表現出色,也許跟其因有關吧?想像他們祖先萬千年都在跟猛獸賽跑,跑贏的才能存活下來,傑祖基等選手就是存活者的後代。
2、日本在1912年第一次參加瑞典奧運馬拉松,全國期待的金栗四三選手因為迷路,沒有前往終點報到,大會沒有記錄,54年後才邀請76歲的金栗前往報到,正式記錄是跑了54年8個月6天5小時32分20.3秒。從那時以來,不斷進步追求金牌,這次也是算接近,相信有一天會成功!
「服務」
今天奧運代表團總領隊蔡辰威、體育署洪副署長帶隊40多人回台灣,我們同樣有莊、呂、林三位秘書,以及梁顧問和教育組黃組長到機場協助。今天臺灣媒體的朋友也要返臺,愛爾達體育台的董事長陳怡君和她的團隊成員、公視記者也都在其中,她們除了拍攝有時也會加油,記得空手道比賽時,陳董不斷大喊「文姿云加油」,精神感人。
活動 側記 在 favoriteZheng 宜璟古箏彈箜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樂曲介紹:
《漁舟唱晚》此曲由古箏家金灼南根據流傳於山東聊城地區臨清一帶的民間箏曲《雙板》及其演變樂曲《三環套日》、《流水激石》改編而成,於1930年代將此曲傳授給婁樹華。
此曲是古箏演奏家婁樹華在1930年代中期,根據古曲《歸去來兮辭》的素材改編而成。標題取自唐王勃《滕王閣序》中名句「漁舟唱晚,響穹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廣為流傳的婁樹華版本前半部分與金灼南版本相同,後半部分為婁樹華所獨有。樂曲以優美典雅的曲調、舒緩的節奏,描繪在夕陽西下、晚霞輝映,漁人蕩槳歸舟的情景,活潑而富有情趣。
重點人物介紹:
金灼南,又名金葵生,號秋圃居士,生於1882年,卒於1976年。臨清金郝莊人。出身於音樂世家,自幼受家庭環境熏陶,愛好民間音樂。其箏藝師從其父金克儉,青年時走遍大江南北尋師訪友,切磋箏技。其演奏風格古樸典雅,運指方面擅長「肉甲並用」。20世紀50年代初,曾參加山東省文藝匯演,1957年,受聘為山東省文史研究館研究員。同年與人創立「琴學研究會」。曾先後於南京藝術學院,山東省立藝專任教,期間編撰古箏教材。自20世紀60年代始,他把箏學的研究匯集成書一-《箏學探源》,至今仍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所傳箏曲有《齊手開板》《流水擊石》《禹王治水》《穿花蜂》《漁舟唱晚》《慶豐收》《鑿山引水灌桃園》等。
婁樹華,字蔭堂,號權中,男,漢族,生於1907年,卒於1952年,河北省玉田縣人。古箏演奏家,教育家。青少年時代就非常熱愛民族民間音樂並積極學習。1925年在北京師從魏子猷學箏,成為河南箏派傳人。20世紀30年代中期,經常參加北京音樂界的活動,並定期在電台進行古箏獨奏等,對宣揚「樂中箏」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1936年應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特邀,灌制了《天下大同》《關雎》等箏曲唱片,同年在北京從事古箏教學,在傳授河南「中州古調」箏曲的基礎上,還大量移植了古琴曲,江南絲竹樂,豐富了古箏曲目。首次改變工尺譜記法,在工尺譜右側記板眼節奏,左側注明指法,這種「古箏指法譜」便於人們的演奏;編寫《古箏練習曲二十一首》和《古箏曲選集》 1948年在南京以「中國古箏學會」的名義編刻了《箏學講義》油印本開始用簡譜記寫箏曲,使中國北方箏藝術在金陵地區,開闢了新的陣地,極大推進了南京古箏事業的發展。1938-1939年間創編的《漁舟唱晚》突破地方風格和傳統八板的局限,將傳統古箏藝術推向新的高度。
演奏人員:小慈、靖怡、唯如
領奏:宜璟
活動 側記 在 芯晴愛啾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戰爭世界cover & 愛情女神cover 現場直播側錄, 很開心每一場活動都有最貼芯的你們在身旁~ ❤
~ 歡迎訂閱 ❤ 感謝收看 ~
... ❥ 愛啾依舊 ✠ 貼芯啾寶窩 ❤ ID: ❷❾❶❾ ...
芯晴噗啾啾 ❤ 愛啾粉絲專頁 http://ppt.cc/roK7 ❤
感謝 ❥貼芯Ⓚⓝⓘⓖⓗⓣ攝影ლ沙朗✹貼芯側記 ❤
活動 側記 在 芯晴愛啾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RC語音官方魅力主播的活動現場, 謝謝我最強大的後盾 - 最親愛的你們, 親愛的啾家人, 我心目中的微笑英雄~ ❤
~ 歡迎訂閱 ❤ 感謝收看 ~
... ❥ 愛啾依舊 ✠ 貼芯啾寶窩 ❤ ID: ❷❾❶❾ ...
芯晴噗啾啾 ❤ 愛啾粉絲專頁 http://ppt.cc/roK7 ❤
感謝 ❥貼芯Ⓚⓝⓘⓖⓗⓣ攝影ლ沙朗✹貼芯側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