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會想到在德國會有人死於洪水之中,或許在其他窮困國家,但不會是發生在德國。」報導中那位德國婦人難過的哭了。
對,當我看到新聞標題德國因大雨引發水災洪流,讓萊茵河畔諸多童話世界般美麗小鎮有如遭轟炸過,滿地都是瓦礫、樹木、房屋幾乎全毀,死亡人數持續增加中。這新聞讓人忍不住驚訝:這是在說德國嗎?德國會因為一場大雨就會引起水災洪流死亡?真是太不可思議了,如果是發生在其他窮困國家還比較能理解,但德國?西歐先進國家中人民最守法做事最嚴謹,基礎建設一流的德國?德國的水利工程有這麼不堪一擊嗎?
新聞報導影片中,CNN記者說: 「為了讓您了解這次水患的範圍,我現在站的位置就是在河堤旁的旅館,淹水高度是一直到旅館的三樓,你可以看到水線痕跡,水就是淹到這麼高的高度。」
水淹3樓高? 那不成了一片汪洋嗎?人要往何處逃?
這兩日我跟人聊起這個新聞,但得到的回應有點冷。
「喔,德國嗎? 」
「我沒看新聞耶」
「有看到,但沒注意」
「德國水災,我在台灣要關心什麼?前陣子台灣還在缺水危機咧」
人性中的樂觀偏見,總覺得別人家的倒楣事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免不了心存僥倖,或盲目自信自己可以控制一切,好比酒駕的人一樣。
就如同報導中奧地利居民說的:「昨天我們還坐在桌子旁邊,看著關於山的另一頭的影片,說著這一定只發生在德國,沒想到很快就淹到這邊來了,水來得非常快。」
是的,水患從德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開始,現在連奧地利位處德奧邊境的薩爾斯堡郡也發生水災了,新聞報導整個咖啡座,戶外盆栽都被沖走,大水直接在街道流竄,路上民眾一個不小心,就快被水沖走。
報導中的這些地方,很多是我走過的地方,北萊茵河、貝希特斯加登郡、薩爾斯堡,有些地方還去了不只一次,貝希特斯加登郡是哪?赫赫有名的國王湖就位處這裡,貝希特斯加登鎮上有條美麗的小河經過,小河蜿蜒在德南邊境,再往前繼續走,是另一個著名景點藍紹教堂,風景如畫,西歐五國這些基礎建設完善的先進國家,人口密集度低,對自然環境的保護程度高的國家,一場大雨都會造成這樣的後果,那我們呢?
如果這場雨下在你我身邊,我不敢想像。
報導中CNN氣象主播說:「你可以看到隨著越來越多,豪雨、海岸洪水、乾旱等事件發生,這都是(氣候變遷)的證據,歸根究底的原因就是,越來越暖熱的天氣,會讓水氣停留得更久,就能造成更頻繁且更強烈的降雨,就如同我們在西歐看到的一樣。」
又是氣候變遷惹的禍,但造成氣候變遷的原因是什麼呢?
還不是過去這幾十年來人類高度發展導致資源過度開發,對物質過度的追求以及浪費所造成環境汙染讓地球不堪負荷,當然我也是其中之一。那天我去好事多的時候,在冷凍櫃看到一整櫃來自挪威北極圈的熟甜蝦,我當時還愣了一下,記得我到挪威北極圈的時候,就買了這個甜蝦嘗鮮,因為看介紹說這來自無汙染的北極甜蝦滋味鮮美,要是來到產地請不要錯過,(但其實我吃了之後覺得還好而已,因為熟甜蝦是冷凍過的,海鮮煮熟後又經過冷凍退冰,甜味大概也跟隨著解凍中一起流失了。) 我為什麼愣了一下呢,我想起了前往挪威北極圈的路程,那一路可不是普通的遙遠阿,台灣靠海海鮮之多,養殖蝦也不少,我不懂為何要千里迢迢從挪威北極圈運送這些已經不太甜的北極甜蝦來這裡販售,我記得我還跟老頭說:難怪新聞報導貨櫃缺櫃運費大漲,不需要運輸的東西都有運輸的需求了。豈料走了兩步之後,另一櫃寫著大大的南極圓鱈,還特別貴,雖然我也喜歡吃鱈魚,但我們真的需要吃來自北極的甜蝦跟南極的圓鱈嗎? 如果我沒有記錯,台灣的地理位置離赤道比極圈近多了,北回歸線以南都屬於熱帶了,真的需要吃極圈來的食物嗎? 所以我沒有買。
我知道我自己也挺愛吃些台灣沒產的莓果類,但只要是台灣本土有產的食物,我都會採買本土食材,記得有一次一個朋友跟我說,她只買進口水果,因為全家嘴都刁尤其兩個兒子從小都吃日本進口水果,台灣的水果吃不習慣,她說她們家是注重生活品質的人。
人都喜歡舒服,我相信若環境可以,大家都會注重生活品質,但生活品質要維持需要安穩的環境阿! 西歐國家環境好人均高,那是安居樂業生活品質高的地方,環境也比台灣好,但看影片中那個超市老闆在一場雨過後說的話:這是我的人生,我的錢,現在全部完了全部都完了。人們以為的安穩其實很脆弱,一場天災財富重寫,很可能從此一蹶不振再難翻身,我想我可以說一個小故事,跟一場雨有關的故事。我曾經在接受採訪時說過小時候家裡環境不好,但那應該是有個分界點的,家人告訴我在我4歲的時候,那一年家裡剛蓋好漂亮的新房子,因為下雨引發土石流,房子滑落石坡全毀,我的命還是我奶奶不要命衝進去房子裡把我抱出來,才救下我這條命,奶奶存的金子沒來得及帶出來,只救出一臉驚呆的我。
家裡的錢全部拿去蓋房子了,逃出來的時候只有命一條,連衣服都沒有,從此家道中落,4歲照理來說應該有些記憶了,但我對這些事完全沒有印象,可能驚嚇過度又不懂表達,所以我從小才特別膽小吧,特別怕風雨交加雷聲震耳的雨夜,聽說奶奶剛抱出我的時候,房子就從邊坡上滑下去了,一場天災就此改變一家人的人生。
看到德國水災新聞的時候,我還沒想起這段往事,倒是文章寫著寫著才想起這件塵封舊事,一開始我只是想著,自己能做些什麼改變有助減緩氣候變遷的速度,從生活中減碳?
一個人的力量會不會太小?
只有我改變有用嗎?
這些我常常聽到的話,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這麼想,也不願去做,那減碳之路只會是遙遙無期,綠色和平組織有句話說:「既然人類的行為對環境與氣候造成巨大影響,也表示只要改變人類的決策和運作模式,就有機會扭轉危機。」所以 #不要小看我們每一個人的力量,滴水可穿石,#改變從你我一起做起。
要怎麼做呢? 綠色和平組織呼籲大家可以減少肉食、聰明消費、無塑生活
報導中告訴大家消費可以盡量選擇當季、在地產品,減少運輸及存放時所需的能源。而購買的物品,無論是食衣住行或產品包裝,都以可多次使用為原則,例如可重複使用的容器取代一次性塑膠包裝,即能減少資源消耗及背後的環境成本。
從2020開始,疫情、乾旱、水患、森林大火,這些悲劇能不能提醒地球人,我們該醒了,應該改變些什麼了?
大雨來的時候,同一塊土地上的人們都會淋濕的,地球毀了,滅絕的不會只有恐龍,還有人類。
只要一個人的力量可以影響另一個人,那麼串聯起來的能量就大了。#一起減碳救地球,好嗎?
「洪水樹兒子」的推薦目錄:
- 關於洪水樹兒子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洪水樹兒子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洪水樹兒子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洪水樹兒子 在 [問題] 本版有多少人或有同事娶豪門的呢?? - 看板medstudent 的評價
- 關於洪水樹兒子 在 可成科技董事長女兒的情報與評價,PTT、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洪水樹兒子 在 可成科技董事長女兒的情報與評價,PTT、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洪水樹兒子 在 【 #直播中】掌握金虎年的投資密碼:加碼傳承股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洪水樹兒子 在 太子詛咒!樹蔭下長不出草?!乾隆13個兒子連續死亡原因 ... 的評價
洪水樹兒子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是的。曾有過一場戰爭。是的,我們來自戰爭震央。在那場戰爭裡,一個女人給自己一個新名 ── 蘭,命名的過程裡,宣告自己的美麗,決定那份美麗值得保存,因此,一個女兒誕生,從那女兒,又誕生了一個兒子。
⠀⠀⠀⠀⠀
長久以來,我說我們生於戰爭。我錯了,媽,我們孕育於美。」
⠀⠀⠀⠀⠀
─ ─《#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Ocean Vuong
⠀⠀⠀⠀⠀
⠀⠀⠀⠀⠀
《長路》寫,人們留懷心尖的恩寵與美善,都源自於痛楚,萬事生降於哀戚,與死灰,然後那個爸爸輕聲對熟睡的孩子說道,「我還有你」。就是因為「我還有你」,而這個「你」,是外婆蘭,是母親玫瑰,是初戀情人崔佛,轉瞬就可能在時間裡消失的事物,關於美好,關於良善,關於快樂,所謂「已逝之物的光芒」,往往在毀滅之際才會看見如何生成,被死亡、汙穢、迷失、孤獨、暴力、野蠻、謊言等陰影與傷痕襯托,那些都不是錯,因為美會注入其中,豐富了寂寞的瞳孔,王鷗行堅持,「存活本身就是美」。
⠀⠀⠀⠀⠀
正如書末孫梓評的推薦文指出,承繼同為越南移民、經歷過越戰的作家阮越清,《同情者》思考雙面文化下戰爭所撕裂越南深處的衝突、困境與身分認同,年僅三十二歲的詩人王鷗行,則從受害者心態昇華成倖存者的思維,卸下了憤怒與控訴,愛與慈悲緩緩浮現,藉由一封寫給不識字母親的信,一朵藍色超音波下的盛開玫瑰,極其詩意地將回憶錄式文體內化成「傷口」與「生命」,共同經驗與個體經歷鎔鑄出新一代的帝王斑蝶,望向彼處的家,手影逐漸合為一體。
⠀⠀⠀⠀⠀
我們孕育於美。一語道出了《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必須被書寫出來的原因,句子末端才是起始處,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燦爛光芒、珍貴火花、第一場雪轉瞬即逝,我們卻會為了追求美而涉險,而無懼死亡,而適應傷痕,只需要剎那間的美,便會改變我們眼裡的世界,改變現實的紋理,盡而提煉成各種藝術 ── 文字、音樂、影像、繪畫的強韌力量。
⠀⠀⠀⠀⠀
「世間之物,恆河沙數,凝視獨樹一格:凝視某樣東西即是讓它充滿你的生命,無論多麼短暫。」
⠀⠀⠀⠀⠀
整本書就猶如凝視回憶,回憶並非母親口中的選擇,回憶是洪水,凡人毫無選擇餘地,只能在湍急水流中攀住漂過身邊的任何一塊浮木,任由縹緲如時間穿過我們的肉身。覆蓋成長痛、種族歧視、毒品濫用、童年與家庭陰影,褪去這層抒情的溫柔凝視,敞開的傷口竟如此悲慘晦暗,我們難以解釋的事物太多,試圖和解、自我接納是唯一出口,必須仰賴故事賦予意義,期望別人找到我們,所以潔思敏沃德吟唱出了《黑鳥不哭》,所以王鷗行容許自己成為獵物;黑人與黃種人揭開美國的另一面,這兩本書同樣被恨包覆,卻以愛清洗,被恐懼覆蓋,卻以勇氣回望,被黑暗壟罩,卻以光明擁抱。
⠀⠀⠀⠀⠀
⠀⠀⠀⠀⠀
「我想起那次與崔佛坐在工具棚屋頂看夕陽西下。我一點也不訝異它的威力,在壓縮的幾分鐘內,它改變我們眼中的世界,就連我們看自己,也不一樣了。我訝異的是自己居然目睹了它的威力。因為落日就像存活,存在於消逝前。想要燦爛,首先你要被看見,被看見,就是容許自己成為獵物。」
洪水樹兒子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06/05 星期五 絕對音樂】
「人的情緒處於低潮時,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要學會轉移注意力。
有些事情既然已經成為事實,就嘗試著去接受,去面對。
一個人不可能改變世界,世界也不會因你而改變,
所能做的就是適應世界,不鑽牛角尖,不和別人攀比。
你的生活,應該有你自己的精彩…」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線上收聽快點這裡:
http://fm997.cityfm.tw
*************************
《劉墉嫁女兒:孩子離開父母,是人生的必然…》
從沒看過這麼帥的劉墉,白鬚白眉白髮,翹著二郎腿坐在故宮博物院松風閣接受採訪,仙氣飄飄,活像是新書《小沙彌遇見劉墉》裡的睿智老和尚。
2019年,對作家劉墉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一年。
他邁入七十大關,決定不染頭髮,以真面目示人。其實,他從50歲就是滿頭白髮了,說是家裡的人「公投」要他染,免得嚇到人。「70歲了,總該有點表現,」滿頭白髮代表著他的「古稀宣言」,決定更直白、更自在地做自己。
2019年還有一件大事,就是他最疼愛的女兒劉倚帆結婚了。
他23歲生下兒子劉軒,以「教練」姿態把劉軒帶大。其他同齡孩子在玩耍時,他逼著劉軒背古文;吃飯時,也拿著寫字板見縫插針教育劉軒寫字;劉軒看電視,他大吼著要他去念書;劉軒參加朗讀比賽,他嚴格訓練每個手勢該怎麼擺,不服氣的劉軒還氣到把牆壁捶出個大洞。後來劉軒選擇了念哈佛心理系,目的是「將來給爸爸看病」。
「看電視娃娃」結婚了
16年後,40歲的劉墉才又生了女兒劉倚帆。因為當時在美國教書遇到各式各樣的學生,也常各地跑,劉墉的眼界開了,面對女兒,劉墉的教養風格丕變。
他和兒子衝突不斷,常常吵架辯論,但「我沒辦法跟我女兒辯論,一辯論就全身冒汗。」女兒年幼時還會和劉墉頂著鼻子玩,進入青春期後對爸爸就有些嫌棄了,光是碰他肩膀,女兒就會大喊「好痛」。小孩子一樣愛看電視愛上網,劉墉也不罵她,只是在女兒身旁晃來晃去、甜甜地提醒她:「看電視娃娃」、「上網娃娃」。
換了一種教育方式,女兒同樣念到哥倫比亞大學、又進了賓州大學的華頓商學院念MBA。
劉墉說,女兒在唸研究所之前是沒有交過男朋友的。有回跟太太一起到賓州大學探望女兒,見女兒滔滔不絕談起某某同學好會做餃子,而且是公司派他來念書的,都不用付學費,怎麼這麼厲害……
劉墉一聽就知道「完了」,寫下〈給女兒交朋友的十五個叮嚀〉,裡面滿滿是不安與關懷,像是「寧可渴死,也不要喝來路不明的飲料」、「你選擇的約會地點,反映了你的品味」等等。
去年,女兒果然嫁給了這位很會做餃子的同學。
見到一向對自己很酷的倚帆,在婚禮上卻燦笑跳舞,劉墉從來沒看女兒如此開心過,百感交集寫下〈爸爸不會哭〉:「爹地知道了!這是人生的必然。每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就得一步步離開父母,走向外面的世界……今天你能找到,如此依附、如此滿足、如此交託,爹地怎能不高興?又怎麼會掉眼淚呢?」
劉墉和太太在婚宴結束前,就悄悄先告退了。「你沒有離開我們,是我們離開了你,也只有你找到了自己的最愛,有一天我們離開這個世界,你才不會受到太大的打擊。」驅車回紐約長島住家時,劉墉想起女兒小時曾經在車上靠著自己的肩頭睡去。爸爸終於還是哭了……
你的孫子不是你的孩子
劉墉每年有一半時間住在台灣,因為疫情的關係,本來預計5月初要回美國,在家人的公投下,延長留在台灣的時間。
劉墉在台北的家,就在兒子劉軒家對門。自從劉軒的女兒千千學會走路,她就自己會搖搖擺擺走到對面敲爺爺家的門。劉墉聽到聲響,就會衝去恭迎孫女:「小大爺您來啦!」
孫女大了,爺爺的教養也愈來愈「紮實」。除了教認字,也要指導朗讀比賽。有回劉墉嚴厲的指導,讓孫女兒委屈地哭了。爸爸劉軒看了捨不得跑來安慰千千,劉墉對於這樣的寵溺很不以為然。劉墉說:「我問她,妳要不要繼續比賽?妳想不想得全台北的第一名?她說『要』,我說OK,那我們繼續練。」
即使是面對年幼的孫女孫子,劉墉還是很強調「正人形」。「正人形」是句中國北方話,意思類似「站有站像、坐有坐像」,舉止要得體的意思。劉墉很得意自己比劉軒還會管教孫子:「我管孫子,比他們管的好太多了!」劉軒顧孩子吃飯,總是要弄半天,但劉墉來管,一下子就吃完了。
他的祕訣就是「吃飯配故事」。像是講起《小沙彌遇見劉墉》中的故事:「一場突如其來的豪雨,讓溪水暴漲了起來。眼見大洪水就要衝破禪房,那怎麼辦呢?」正當孫兒們聽得目瞪口呆,劉墉爺爺此時打住說:「快吃快吃!」這樣一來,小孩子就很快吃完飯了。
雖然很以自己的教育方式為傲,但劉墉還是常常提醒自己「孫子是別人的孩子」,不要過度介入。他可以接受兒子跟他討論教養方法,只要不在孫兒面前直接打槍他就好,畢竟劉墉還是很需要尊嚴的。
有個博學的爺爺,孫子們有數不完的好故事可聽。他帶著孩子們一起來到至善園遊玩,看到松風閣裡的古琴,就講起了〈心弦〉這個故事。提醒每個人,尤其是擔負教育教養責任的父母、老師,每天記得重新調整心中的弦,審視自己的狀況,再來面對孩子。
活著就要有滋味
故宮至善園是劉墉最愛的畫室,這裡哪株樹被白蟻蛀了、哪顆石頭是假的、垃圾桶的造型是「擲壺」,上頭原有煙灰缸已經被封死……他都瞭若指掌。故宮也是他常逛的地方,他可以「憑臉入場」,走沒人知道的捷徑。他開玩笑說:「故宮如果有東西掉了……嘿嘿!」又說「我捐東西都來不急了,怎麼會偷。」
劉墉有很多珍藏的寶貝,正在考慮捐贈。前幾年一位鄰居老太太過世,給他很大的衝擊。因為老太太在外地工作的兒子回來,直接把一堆屬於老太太的物品,像是相簿、珍貴的桌椅餐具全丟了。讓劉墉非常感慨人死後,遺物不見得被好好珍惜。因此,與其把這些自己珍視的東西留給後代,還不如趁活著的時候捐了。
因為從小氣喘的關係,在台北的時間,劉墉幾乎都窩在家裡。他總是凌晨3點才睡,早上11點起床,中午吃完第一餐,接著就是跟孫兒們一起用晚餐。最重要的是,每天晚上9點45分,他一定要吃冰淇淋。他喜歡吃Godiva冰淇淋,巧克力脆片口味的。
劉墉極度愛吃冰淇淋,但是才40歲就因為膽固醇太高,被醫生指示「最多半年吃一次冰淇淋,而且要去店裡吃。」然而,他母親的經歷讓他體悟到「吃死總比饞死好」。
劉墉為了讓他母親長命百歲,嚴格禁止吃冰淇淋,但母親仍然中風了。母親臥床時,劉墉餵她吃最愛的巧克力冰淇淋,冰淇淋就從母親的嘴角流下來。母親93歲過世,劉墉檢討:「當人已經80、90歲的時候,是不是還有必要限制飲食?」「如果我過去讓她在健康的時候,愛吃什麼吃什麼?會不會更沒有遺憾?」
「活著就要有滋味,」劉墉說,他始終積極品嘗人生的各種滋味。從小家中遭遇大火、因肺病吐血休學,兵役檢查時被醫生判定活不久……人生的終點線一天到晚在他面前晃來晃去,也讓他把每分鐘利用的淋漓盡致。
如今邁入71歲,劉墉寫了上百本書、成為有名望的畫家、當過記者、當過主持、當過老師、還捐錢建了希望小學。他說接下來想寫詩集,還開玩笑說要去跑馬拉松……。他是這樣的迫切把握活著的時間。劉墉對《親子天下》的記者說:「我可能活到90,也可能明天就昏厥過去。你們錄了影給我留下來,我隨時可以剪接成紀念專輯。」
(文章來源:https://m.parenting.com.tw/article/5086293-/?utm_source=Parenting.FB&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cp-f1-media-%E5%8E%9F%E7%94%9F5086293-200527)
***************************
洪水樹兒子 在 【 #直播中】掌握金虎年的投資密碼:加碼傳承股 | Facebook 的必吃
所以, 對, 但, 以,對,但,那可曾的部分,它因為 洪水樹 它還是以,對,但, ... 呃,郭台銘郭董很像,呃 兒子 別一接的樣子啦齁,雖然說他也對他 兒子 非常的好. ... <看更多>
洪水樹兒子 在 太子詛咒!樹蔭下長不出草?!乾隆13個兒子連續死亡原因 ... 的必吃
澎派黃河水龍沖出史前最大 洪水 ?! 貫穿中國!大禹治水地點大破解!黃河的不可思議地域! 《劉寶傑》官方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Paojye ... ... <看更多>
洪水樹兒子 在 [問題] 本版有多少人或有同事娶豪門的呢?? - 看板medstudent 的必吃
剛好Tosca講到考上可以換女友的事情
在醫界打滾了這麼多年 發現醫生娶豪門富家女的確實不少
而且不是遠在天邊那種
而是這種例子其實在你我周遭就可發現的
聽過的有 有娶中小企業主女兒的或是娶上市公司董事或總經理後代的
目前就我所知 最厲害的是娶可成科技董事長女兒的....
可成每年獲利約200-300億元....
從公開資料顯示 洪水樹個人持有約4%可成股權
再加上一些以投資公司名義持有的 應該接近10%的股權
可成10幾年前可能還賺輸一間綜合醫院
沒想到現在是連大型醫學中心都有買下來的實力了
版上有人知道比這個更猛的嗎 ??
或是...本版臥虎藏龍....不知有人願意現身說法 ?
聽說Tosca也是個中高手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4.8.137.11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edstudent/M.1475672976.A.C74.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