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樣貌
今天做了一件我一直以來很想做的事情
「我們今天來玩假裝希臘人的遊戲吧」
早上孩子們吃早餐時,我提出我的點子
「喔,好啊!」
孩子們邊吃早餐邊回應,看起來興致缺缺
可能他們心想: 假裝遊戲我們不是天天在玩了嗎?
吃完早餐喬伊主動走過來問:
「你不是說要假裝成希臘人,那要怎麼玩?」
「我們需要先了解他們才成假扮成他們,我們一起來研究吧!」
接著拿出跟希臘有相關的遊戲書、勝蹟與地圖,搭配相關影片素材,認識他們的地理、歷史、文化、服裝、食物、建築以及語言,就這樣探討了一個多小時 (書籍和影音資料都是前一晚先預備好適合孩子們的內容)。
孩子從原本的興致缺缺,到突然變得很有自己的想法,開始跟我討論他們想怎麼蓋房子,想怎麼裝扮,想嘗試做什麼,我也叫了外送,中餐就以希臘人的裝扮吃著書上提到的希臘捲餅與沙拉,下午還在家裡辦了迷你版的奧運比賽,從食衣住行育樂不同層面去體驗以及認識希臘這個國家。
晚上睡覺前我問兩個小孩:「假裝遊戲好玩嗎?」
他們兩個一起大喊好玩,喬伊緊接著說
「我們下次假裝成西班牙人好嗎?」
我都還沒開口,小孩就主動預約了下一次的假裝遊戲,看來已經點燃國際教育這顆火種了。
#是該買顆地球儀了
/
吃中餐時,喬伊突然問我
「媽媽,你為什麼突然想假裝成希臘人啊?」
我沒想到他會這樣問,我思考了一下才回應他
「媽媽小的時候上地理課跟歷史課時,常常覺得很無聊,沒什麼專心在上課,總覺得這些事情離我很遙遠也與我無關,沒什麼興趣,後來才發現我缺少了連結,所以才覺得無趣,所以我想,如果能親身實踐當地的文化,假裝成當地人去體驗他們的生活,用這種方式去認識一個國家,應該會蠻有趣的。」
「學習有很多種樣貌,坐在教室聽老師上課是一種,我們今天嘗試的也是一種,每個人適合的不一樣,而我喜歡多多嘗試去找到自己的學習之道」
我一直以來都不是成績很好的學生,不是天資不好,而是我不想努力 (喂)
以前我很常問一個問題
「為什麼要學這個? 學這個的目的是什麼? 我的人生會因為不會而這個有影響嗎?」
#好像不只一個問題了
而事實證明,從學校畢業後,所學的科目幾乎都還給老師了(老師抱歉),我到現在還是搞不懂微積分和會計,不過我的生活也沒有因此變得不方便。
但,如今我透過不同的面向找到學習的意義。
像是看了《黃金神威》這部卡通而對愛奴族產生興趣,自己跑去搜尋北海道的相關歷史,甚至在某一次路過原民展時,意外發現泰雅族的紋面與愛奴族十分相近,也讓我對兩者之間的關聯以及地理性產生好奇。
又或是為了搞懂如何教養孩子,而讀了一堆教養與情緒相關的書籍,其中又對猶太人的教養方式特別感興趣,而猶太人的生活圍繞著塔木德,我也跑去買了一本,裡面記載了該族群的歷史與文化,也能跟我每日讀的聖經有所呼應。
對我而言,學習最重要的就是 #動能
又或者說是動機,能啟動好奇心以及對知識的渴望
同時知識的累積應該是層層堆疊上去的
要做到如此就需要有連結
沒有連結,知識就只是生命中的過客
讓我想到在去年分享過
城市浪人創辦人張希慈的一段話
「學習不應該是按規定十五歲、二十歲一定得學會什麼、拿到什麼證書,學習應該是一輩子的事情」
#終身學習 #培養自學力
/
和小孩共讀地圖的過程中發生了一件小插曲
唯可突然把地圖闔上
接著抱著地圖跑走(還一邊賊笑)
我猜可能比較多與喬伊在對話,有點忽略他了
所以他採取這種負向行為來爭取我們對他的關注
我溫和的告訴他
「我們還沒看完,還需要那本地圖,需要你幫我們拿過來,而且你記得是在第幾頁嗎?」
「記得呀!」
他拿著地圖跑回來接著翻回我們剛剛看的那頁
我則是立馬給予感謝的正向關注
「謝謝你唯可,謝謝你讓我們能繼續看地圖,謝謝你的協力」
讓孩子有貢獻的機會,並給予孩子感謝
能同時滿足孩子的歸屬感與價值感
「如果沒有需要調皮搗蛋的理由
也就不需要調皮搗蛋了」
#正念育兒 #正向教養 #意識父母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收藏古物 傳承技藝 保存排灣族編織的歷史記憶 ~高金素梅 20206.6.18 屏東來義古樓 對台灣原住民族來講,揉線織布並不只是稀有的工藝,它還是民族文化的集體記憶編織。泰雅族的「人間國寶」尤瑪.達陸學習、保存和繼承的泰雅族織布技藝,令我佩服,我覺得這樣的工藝不應該只是巨匠的成就,它應該變成...
「泰雅族紋面歷史」的推薦目錄:
- 關於泰雅族紋面歷史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泰雅族紋面歷史 在 馬老師的旅遊跑馬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泰雅族紋面歷史 在 幽谷 Yogu Wali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泰雅族紋面歷史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泰雅族紋面歷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泰雅族紋面歷史 在 Victoria Yeung l Travel Moment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泰雅族紋面歷史 在 這可是善於織布的標記呢!而當泰雅族女子完成紋面之時 的評價
- 關於泰雅族紋面歷史 在 泰雅族紋面 的評價
泰雅族紋面歷史 在 馬老師的旅遊跑馬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時事求世 18
從時事看世界遺產:蒂瓦希波烏納穆(1990年)
紐西蘭的自然純淨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在它的三項世界遺產中,全部都是自然遺產,沒有一項是文化遺產,世界僅有,說明了這邊的歷史無法孕育源遠流長的古文明,但它號稱「活的地理教室」,火山、湖泊、瀑布、溫泉和冰川,不同的環境造就了多樣性的生態系,這些地景巨大磅礡,但在蒂瓦希波烏納穆的國家公園溫帶森林裡,亦有非常重要的一種民俗植物,衍伸了有趣的文化意義。
全世界蕨類植物有12000種,在紐西蘭有170種,但在台灣卻有600多種,在這麼小的島嶼上,有著密度居世界之冠的生態樣貌,實屬難得。不過通常提到蕨類,大家只「覺累」,它不會開漂亮的花朵,不會結好吃的果實,但紐西蘭卻把蕨類發揚光大,甚至變為國家的符號。
紐西蘭航空的企業標誌便是象徵毛利人精神圖騰的銀蕨圖案,這是紐西蘭的國花,其實應該是國樹,因為蕨類不開花,沒有校花就選校草,但只有獨一沒有之一,絲毫不減紐西蘭人對它的喜愛。全世界出名的全黑(All Black)橄欖球隊就是紐西蘭國家隊,隊服胸前的圖案就是銀蕨,2016年,紐西蘭甚至舉行國際矚目的一項公投,決定是否更換現今南十字星座國旗,當時新國旗的設計圖案上就是銀蕨,最後投票結果雖然保留現今使用的國旗,但不可否認再次見證這株校草的魅力,錢幣、國徽上也都可見。
銀蕨,正式名稱爲白粉桫欏,葉背呈現銀白色,能在陽光或月光照射下閃閃發光,跟常見的台灣桫欏和筆筒樹都是樹蕨的一種。在毛利人的傳說中,銀蕨原本生長於海上,後來接受了毛利人祖先的請求而移居上陸地,神話中毛利人TIARA在一次的戰爭中被敵人綁架,為了讓丈夫RAHI能在叢林中找到她,便偷偷將沿途的銀蕨葉翻過來,為毛利族人引路,因此以前的毛利獵人和戰士就是靠銀蕨的閃亮葉背來認路回家,而隊伍最後一個人必須把葉子再翻回正面,避免被敵人看到。
蕨類的初生幼苗都是捲曲狀的,銀蕨也不例外,毛利人稱之為「KORU」,是「圈環」的意思,這簡單的線條代表一切回到初始,延伸的螺旋紋也有生長、富饒、力量與和平等意義,被毛利人大量運用於身體刺青及雕刻工藝作品中,連臉部刺青「TAMOKO」的紋理也會呈現有秩序的黑白捲曲線條所組成,其實就是KORU,就跟我們泰雅族臉上的紋面菱形紋一樣,都有重要的象徵意義。
毛利人屬於南島民族,跟台灣原住民一樣沒有文字記錄,因此每個人的刺青圖案都具有獨一無二的意義,就像一份人生簡歷,記錄毛利人的出身、地位、職業,甚至是一生的成就。2020年11月,紐西蘭迎來第一位女性毛利人馬胡塔(Nanaia Mahuta)擔任外交部長,也引來爭議。贊成者認為面部刺青毛利人祖先、歷史以及身份的象徵,是毛利熱情、好客、守護特色的外交延伸;反對者認為是醜陋、未開化的表現,不應出現在代表國家門面的外交官身上。我覺得有文化作為沃土,原創的刺青是美麗的,反觀現在也不乏有人刺青,但若只是像轉印紙拓印圖案,也很難和美麗劃上等號。
我們有這麼多種類的蕨類,有沒有可能有朝一日也變成文化圖騰,代表台灣走向世界?
泰雅族紋面歷史 在 幽谷 Yogu Wali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感謝 #田貴實 老師邀請我來聽
泛文面族群 #文面文化 的演講~
短短的一個多小時~獲得很多
也感覺到自己的渺小~🙏
謝謝田老師解惑一直心中的疑問
專輯裡面 有一首歌針對 紋面及文面
這兩個字的差別~~
前者現代名詞如紋眉、紋身等。
文者是古代名詞
文面是千百年傳遞下來的名詞,
文面國寶是適用後者「文」。
我終於知道為什麼了
太感謝啦~~~😘😘
#敬佩田老師對於文面文化保存的精神
#感謝你為台灣紀錄美好的文面文化讓我們後代可以知道老祖先智慧的美好
#歷史課本沒有的故事我也聽到了😭
#賽德克族 #泰雅族 #太魯閣族
泰雅族紋面歷史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收藏古物 傳承技藝
保存排灣族編織的歷史記憶
~高金素梅 20206.6.18 屏東來義古樓
對台灣原住民族來講,揉線織布並不只是稀有的工藝,它還是民族文化的集體記憶編織。泰雅族的「人間國寶」尤瑪.達陸學習、保存和繼承的泰雅族織布技藝,令我佩服,我覺得這樣的工藝不應該只是巨匠的成就,它應該變成我們原住民族下一代學習和傳承的知識體系。
屏東來義鄉南和村的村長陳文山多年來認真用心整理地方的文化和歷史,積極保存原住民族的傳統文化。前不久,在陳村長的引介之下,我了解到排灣族的手紋文化,並且積極地為這項文化爭取文化資產的身份。最近,陳村長又向我介紹了排灣族的編織文化歷史,讓我認識了排灣族織布技藝的兩位大師:許春美女士和蔣梅貞女士。她們整理的排灣族編織技法,都已經具有了縣政府的文資身分,這讓排灣族人共同的織布遺產,得到了文化的肯定。
但是除了得到肯定之外,我總覺得是不夠的。因為這些文化遺產的古布、老師和傳承,如果不積極地保存、發揚和推廣的話,這些遺產恐怕就會快速凋零。所以我今天特別邀請了文化部文資局的官員,一起拜訪了排灣族織布技藝的兩位大師,一方面向她們請益,另一方面也積極向她們建議:我認為文資身份的申請,還不足以保障這份難得的文化遺產,傳承教育下去,我希望兩位排灣族的織布老師應該要像泰雅族的紋面老人和尤瑪.達陸那樣成為「人間國寶」,得到專門的保養、醫療和照護,讓她們活越久,傳越久。我要要求政府將她們蒐集整理的排灣族人編織的集體文化遺產,編成書籍,列為教材,發展課程,培育師資,來將排灣族編織的知識體系,發揚光大,深刻地流傳下去。
泰雅族紋面歷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灣原住民展
這次要再一次帶著聽眾朋友去逛博物館,邀請到館方解說員 #陳信鈞 來為大家介紹臺灣原住民展。
臺灣是西太平洋上的一個蕞爾小島,具備優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人類早在數萬年前就已分批相繼移入,並在這塊土地上生息,開啟了史前文化的發展契機。
南島語族先民在冰河期後,又飄洋過海而來,成為原住民的祖先。
第一區
本區介紹臺灣在進入歷史時期以前,從舊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重要的史前文化。內容包括距今二、三萬年前,臺灣目前所知最早的化石人類:「左鎮人」,西部新石器時代各階段的文化遺物,東部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別是晚期「卑南文化」的墓葬與陪葬品,以及以十三行文化為代表的鐵器時代的文化內容。
第二區
本區共有11個展示主題,分別是:平埔族群文化、泰雅族、布農族、賽夏族、鄒族、排灣族、魯凱族、卑南族、阿美族、雅美族、邵族。
平埔族群
分布在臺灣東北部、西部的原住民族群,與漢人經過數百年的接觸,目前多已失去其固有文化與語言,而在臺灣的漢人卻也融入了相當成份的平埔族群血統。本區展出平埔族群中位於東北部的噶瑪蘭族、中部的巴宰族、與南部西拉雅族等三族重要的文化特色。
泰雅族
分布在臺灣中、北部等八縣境內內山區,地區遼闊,為臺灣原住民中第二大族。該族主要的物質文化特色為編織及紋面,其中貝珠衣尤為特出,而紋面則被視為是成年必要的象徵。
布農族
主要分布在臺灣中部山區,而以南投縣為中心,為臺灣原住民中第四大族。該族居住在約一千至兩千公尺左右的山區,傳統以山田墾燒與狩獵為主要的生產方式,男性衣服以皮製為主。臺灣原住民沒有文字,布農族卻發展出獨特的「祭事曆板」以記載年中的農耕祭典時序。
賽夏族
分布在新竹與苗栗兩縣,分為男群與北群,是臺灣原住民中人口較少的族群。該族在物質文化受泰雅族影響較巨,特別是服飾和紋面方面。矮靈祭為該族最盛大的祭典,也是其信仰之特色。
鄒族
分布在南投、嘉義與高雄縣境內,分為南鄒與北鄒,目前人口約有七千餘人。該族為山居族群,以狩獵為主,輔以燒墾農業。鄒族為父系氏族社會,各氏族有自己的獵場與漁場,大的部落則有男子會所。
排灣族
主要分布在屏東、高雄與臺東縣境內,是臺灣原住民中第三大族。該族在物質文化上以石板屋、陶壺、琉璃珠、青銅刀與雕刻而著名,發展出獨特的藝術傳統,也反映出階級制度的社會體制與對祖靈、靈蛇的信仰。
魯凱族
分布在臺灣南部的屏東縣霧臺鄉、高雄縣茂林鄉與臺東縣卑南鄉境內。該族亦為一階級性社會,著重貴族的家名與家系,因而發展出獨特的服飾與家屋雕刻。物質文化上亦以石板屋、陶壺、琉璃珠、與雕刻工藝而著稱。
卑南族
分布在臺東縣卑南鄉與台東市一帶,分為卑南與知本兩群。該族男子11至13歲舉行刺猴儀式,進入少年會所接受訓練,19至20歲舉行成年禮,這種年齡制度與會所組織,是卑南族立足台東平原的基石。
阿美族
主要分布在臺灣東部,花蓮、臺東與屏東一帶,是臺灣原住民人口最多的一族。該族為母系社會,行招贅婚,但男子成年後均納入年齡組織,奠定長幼有序的社會體制。物質文化上則以女性的製陶為特色。
雅美族
居住在臺灣東南方的蘭嶼島上,現今人口約三千餘人,是臺灣原住民唯一不居住於臺灣本島的族群。該族為典型的捕魚民族,精雕彩飾的拼板漁船,木雕、製陶與金銀工藝為其物質文化特色。該族稱「人」為達悟,所以近年來有有改稱為「達悟族」。
邵族
居住在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潭畔,人口約兩百八十多人,是臺灣原住民人口最少的一族。傳統生產方式有農耕、狩獵、漁撈與採集。因為近日月潭之便,故發展出如「浮嶼誘魚」等多種獨特的捕魚方式與「獨木舟」等湖上交通工具。
「臺灣的原住民族」常設展區,目前展示的現生臺灣的原住民族,概分為原來的法定「原住民」九族及「平埔族群」三族,但由於原住民正名運動後,政府頒定新增為十六族,該館常設展區將配合時代的脈動,局部更新展示的內容及規劃。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泰雅族紋面歷史 在 Victoria Yeung l Travel Moment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在緬甸西北部山區的Chin Villages裏,曾經有著女性紋面的傳統,但因為政府禁令與價值觀現代化,紋面的傳統也將隨著老一輩紋面女性的逝去,成為歷史。
泰雅族紋面歷史 在 泰雅族紋面 的必吃
文面是 泰雅族歷史 的一部分,20世紀初期以前,所有的泰雅族群都世襲這個古老的習俗。成年的泰雅男性必須具備狩獵的本領,以及獵取敵人的首級後才有資格 ... ... <看更多>
泰雅族紋面歷史 在 這可是善於織布的標記呢!而當泰雅族女子完成紋面之時 的必吃
紋面 是台灣泰雅族人德傳統,泰雅族向來以男子勇武善獵,女子善於織布著稱,因此有特殊功績的泰雅族人,如男子必需在戰場、打獵時有英勇的表現,或獵得敵人首級者,才能紋面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