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某某的小孩 |
法國有一種族群,叫fils de或fille de,就是「某某某的兒子」和「某某某的女兒」。這些「某某某的小孩」如果當模特兒,馬上就是大品牌的代言人。 「某某某的小孩」如果開餐廳,也是馬上成為名店,而且一家接著一家展店。
「某某某的小孩」自覺性很高,有的知道要認真唸書才能成為接班人,但有的也知道書不用多念,老爸老媽的人脈才是最重要。巴黎九區某所知名的中學,老師們對這些「某某某的小孩」忍不住搖頭嘆氣。
十幾年前剛來法國唸書時,對法國社會上這些「某某某的小孩」現象感到驚訝,但十多年後,現在已經見怪不怪。1789的法國大革命至今已經過去了二百多年,法國的社會階層再次僵化,上下流動甚少,很多工作都成了世襲制。
最引人詬病而且始終無法突破世襲制的,就是公證人這個工作。據悉這個行業不是唸了公證人學位就可以開業,沒有上一代傳下來的名聲客戶,要自己成為公證人還不行。這讓我想到古時歐洲,達文西的老爸好像就是公證人?因為達文西是私生子而無法繼承父親公證人的位子。
所以在這樣的國家,是不是台灣鄉民說的投胎很重要?其實也不一定,在這個國家,有特殊天賦的人還是有機會透過教育而翻轉社會階層(那還不是一樣,投胎很重要?😂)。
今天突然想到這個主題,因為近來發現台灣社會也有這種現象,新聞上也常常出現「某某某的小孩」,甚至小孩評比排名,而且這些第二代許多也開始跟父母做一樣的事情。
下圖:路過市中心聖丹尼門。這附近的路邊有很多人稱「東北大媽」的應召女郎,以前剛來唸書時我還傻傻以為她們是等丈夫下班悠閒喝咖啡的家庭主婦。現在經過發現這個族群和十多年前土土的樣子不太一樣了,雖然冬天還是大衣緊裹,但是她們腳上穿著引入遐想的高跟鞋或高跟靴子。我心裡尊敬她們這十多年來的進步與敬業,而她們之間也有不少是為了寄錢回鄉翻轉下一代社會階級的母親。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