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痣己蠻喜歡的,有放感情啦,跟唱歌一樣。
#本週專欄文
#新蒜蒸牛奶蛤
此刻,阿嬤拄著拐杖一步一步往斜坡下走去。媽祖出巡,這個起源於大陸東南沿海,揉和巫覡與海神信仰的女神,四月分正以她柔和的目光,坐乘在轎輿上,以信徒掌心緊握的汗水與奮力的雙腿,巡視中部的村與鄉。爸爸告訴阿嬤:「不急,大概還有一小時隊伍才會來到村腳。」天氣熱起來了,我們怕年邁的她耐不了,請她先回家歇息。
初熱起來的這天午後,我拉長耳朵聽遠方是否傳來車輛隊伍的沖天炮聲,花車低沉的貝斯聲暗示女神的慈愛即將實體披澤到每個村里的角落。阿嬤終究是耐不住,回到涼爽的客廳待了一會兒,又繞出門了。
她的聽力大不如前,斜倚在電視機前時,我常懷疑不認得太多字的她是否真的對電視播報的新聞及劇情了然於心?還是老經驗地照常從表情與掀動的嘴唇閱讀出大同小異的人間曲折?但從神明出巡的鞭炮銅鑼和麥克風製造出來的巨大音場,以及她佇立一旁專注的神色,總讓我肯定民間信仰運作的此刻,她是耳聰目明的。
這樣近山的小村,無論人或物,性格皆缺乏海洋的開豁奔放。像我父親這樣一個飲清水岩山泉長大的男子,年輕時對於海產最鮮活的想像是那潮濕帶腥鮮的臨海王功鮮蚵。那並非日日可得,得搭上老遠的公車才能饜足。
山村少新鮮海產,難怪這日中午我以透早自批發菜市買回的特大牛奶蛤做酒蒸蛤讓他覺得奢侈。我解釋,一斤才一百出頭,野蛤難得現身,自家人吃,一點都不浪費。更何況這蛤汁濃郁清鮮,淋點米酒,剝上一整粒四月新收的本地大蒜仁,幾乎得來半碗乳白湯汁;帶有新蒜香氣的蛤汁在剛熱起來的天氣吃正好,醒神發聵。新蒜猶有澱粉質的甜美口感,搭配大塊蛤肉咬下,點綴嫩綠水芹菜尖,一下子就吃完了。
牛奶蛤得名大約來自其濃厚的風味使然,生長在沿海的沙泥地中;挖掘野蛤後,通常需要較長時間的吐沙。再來說說蒜頭,每年的四月前後,是台灣蒜頭上市之時。本地蒜球長得像蓮霧似的,白膜中帶著淺紫與粉紅,包裹猶帶水分的蒜仁粒,是一年之中最美味的時期,看到千萬別錯過了。
https://udn.com/news/story/7272/2415921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