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箍咒》
上週末,小夥伴傳了即將要on檔的社群layout來,想問問我,A版B版哪個配置更好看。
社群的事,我已逐漸授權給年輕的孩子自己做決定。這麼久的時間下來,也慢慢讓她摸出一點心得和成就感。偶有拿不定主意的文字或設計,她就會來敲敲我的門。
兩孩子在身邊鬼哭神嚎,我快速瞄了一眼排版,想用最快的時間解決,只要不太離譜偏頗,社群梗原本就該奔放。我這個老人家最好別太中二。
然而,下一秒,我感覺到自己的頭腦,規律地發出高速運轉的聲音,像印刷廠趕印明日早報頭條那樣,「A版選色飽合度這麼低,看起來暮氣沉沉,完全沒有節慶感。」,「B版又太活潑一點了吧,主要訊息都被淹沒,眼花撩亂。」
手指開始打字回覆,沒打幾個字覺得速度太慢,切換成語音模式,這下快多了,說出來的話也急火火的,「親愛的,妳要不要試試簡潔的設計,配色用品牌主tone,訊息濃縮成一句話。或發展成社群金句之類。」
要按下enter鍵前,我想起了一件事。整個人停頓在半空中。
在複訓一階時,John曾形容,頭腦與邏輯中心,是強勢的,並不像我們以為的這麼柔弱。聽到這,我在銀幕前,不禁撇了撇嘴,哪有啊?身為這些區域被高度定義的我,從來不覺得自己強勢。也感嘆,白白被啟動了這麼多區域,要做決策的時候,一點忙都幫不上。強勢有屁用。
有了實際發生的例子,我咀嚼John的觀點,這些能量場域之所以強勢,是因為串接頭腦、邏輯的通路屬性,全是個體人與社會人迴路,我們於是依照「自己認為正確」、或「這樣做對於大家都好」的信念,而思考、歸納、與表達。沒在管家族人的感受,我們外顯的觀點,來自於靈光頓悟、事實推敲、歷練驗證,絕少根植於傳遞支持,目的也不在尋求盟友。
所以,有一種好,叫做,我跟你說,這樣做最好,也會讓所有事情步上正軌、一切邁向成熟與進步。
強勢,更可能是一種霸凌。因為,小夥伴的頭腦和邏輯中心,都是開放的。一開始共事時,我驚訝於她的天馬行空,而這些天上奔騰的馬,永遠落不了地,或是落地之後,就變成泥池打滾的驢,久久圈繞不出去。
我曾以為,這個世代的年輕孩子,多半如此。缺乏思考辨證和邏輯分析的能力。她們面對我,也戰戰兢兢,反駁不了幾句又去抄筆記、爬google、忙著回答我一籮筐的問題。
現在,我願意從另外的角度來看待這些差異。我也發現,共事一段時間的團隊與夥伴,最後形成的論述、做出來的作品,就是我的復刻樣板。對此,我曾十分自豪,直到最近重修了一階、又跟著瑪麗安老師練習了四週的覺察,使我願意正視頭腦與邏輯中心的盲點,並展開一個有趣的邏輯中心練習,「把自己非常在意的點,記錄下來。」
所謂在意的點,借用John的解釋,就是你特別容易嗤之以鼻、不以為然、急著辯駁的地方。不記錄還好,一認真觀察,馬上就有以下GY的各點出現,像是:
(1) 天外飛來一筆,沒有事實根據、也缺乏細節執行的想法。
(2) 固鎖或武斷的結論,被告知這件事情只能這麼做,沒有其他彈性空間。
(3) 來龍去脈不夠清楚、正反資訊的陳述失衡。
(4) 跳躍式、非線性推導、太過感性的溝通過程。
這也證明了,我果然是理解迴路相對發達的設計,很愛唱反調,常詰問對方,為什麼?從哪裡推斷得到這個假設?會不會不夠全觀?能不能換一種思考或執行的角度?
哈哈哈,然後對方就會開始焦慮,落入和我一樣,不斷地設立又推翻的迴旋,再多正反佐證都不夠。充分反應了我對於未知、對於徒勞無功、對於被他人挑戰或拒絕的莫須有恐懼。
邏輯中心,是距離能量中心最遠的覺察雷達,如實承接了頭腦中心不斷運轉的壓力,也許能夠發聲(只是未必會被當成救世之音),但終難發起,只能在不受控制的孫悟空頭上,套上美其名是邏輯思辯,實則是高壓控制的緊箍咒。
回到《區分的科學》,有句話,是這麼說的:「邏輯察覺的價值,並不在於控制,而在於能夠分享獨特的觀點,清楚傳遞生而為人的體驗與可能,在正確的時候滋養與鼓舞他人。」人生中,絕大部分的事,不放手去試,永遠不會知道。也不是所有的問題,經過面面俱到的思量,就會出現兩全其美的解答。
那麼,A版B版,孰優孰劣,它對我而言,是一個決策,我可以用頭腦與邏輯的無敵鐵金剛,輕易找到一百個攻訐點。而,它對小夥伴而言,卻是一個嘗試和體驗。我反問她,妳喜歡哪個版本呢?
她說想換換繽紛的版型,一貫沉穩大器的用色主軸,雖然維持了質感,可是TA的反應沒有那麼好…。
換了以前,我聽到這裡就會開始搬出大道理,是嗎?妳有看過哪些數據證明反應沒那麼好?除了版型之外,有考慮其他變因嗎?妳覺得突然改變風格,會不會有更大的反效果?
然後,我會毀了大家的週末。只為了想要控制未知的恐懼。這些問題的答案,我不知道,就算認認真真推演過,我們最後的選擇,也可能是錯的。
那不如,就從這裡開始放手,讓空白中心的靈活,跳脫長久以來我自以為精準的制約,孫悟空有滔天覆海的本領,該放她躍出我的五指山。外面如何山高海深,她從此會有決斷和領悟。我也用不著當包山包海的如來佛了。苦海無邊啊,讓我們各自到內在權威靠岸吧。
我用剛買的貼圖,回覆了一張小學生比出「鶴」的姿勢,意思是,好,交給妳決定。接著把手機調成靜音,我轉頭對兩小女說,YA,媽媽功課做完了,那我們現在來開下午茶趴踢囉!
無論你是空白中心的靈活悟空,還是能量被定義的高深如來,願大家多多覺察,既不需要對所有的問題照單全收地思考,也不需要事事都在思辨過程中九彎十八拐,該放手體驗時,別瞻前顧後,希望大家,各得自在。
*照片取自網路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Skylai TV,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这次的分享主题是【如何依据人性来建立或破坏习惯 ?】,大部分的内容和所提到的技巧源自于《原子习惯》这本书。 因为影片刚巧有提及到《21天培养习惯》这个理论,(申明:《原子习惯》没这个内容),所以我想把完整的资讯写在这里让大家参考和思考。 ▬▬▬▬▬▬▬▬▬▬▬▬▬▬▬▬▬▬▬▬▬▬ 《21天培养...
決斷意思 在 張忘形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生有所謂,決斷無所畏】
⠀⠀⠀
老實說,剛開始看到這個書名的時候,我覺得大概就是本CEO的勵志故事。不過認真翻過之後,我覺得這個書名就是人生功課的大成。
⠀⠀⠀
也許你聽過一句話,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各種選擇的結果。而看完這本書後,我有個體悟是這樣的:
⠀⠀⠀
『人生的快樂可能不是做了選擇的選擇,而是你如何看待你的選擇』
⠀⠀⠀
你大概想說,萬一做出了錯誤的選擇,怎麼還會覺得快樂呢?但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就算時間重來,我還是會做出一樣的選擇。
⠀⠀⠀
而我自己在看這本書時,我覺得書名大概就是內容的幾個,分別是有所謂,決斷,以及無所畏。我自己超譯一下,我會把有所謂解釋為堅持原則,決斷是忠於自我,而無所畏則是負責。
⠀⠀⠀
因此分享一下我自己看書得到的三個心法,也許可以給你當作參考。
⠀⠀⠀
▌有所謂的超譯:堅持原則
⠀⠀⠀
我自己在想這個詞的時候,其實本來有點卡關。但我往反面想,如果改成無所謂,那是誰會說這句話呢?
⠀⠀⠀
後來想想,可能是沒有原則的人。而沒有原則的人會遇到的困擾,事往往在當下沒有想太多,但事後卻開始後悔。
⠀⠀⠀
我之前剛開始當講師的時候,總覺得有些事可能無所謂。例如明明不該降價,但對方說會幫我介紹其他課程,或是說之後會有很多的合作。但後來當然是都沒有,所以覺得特別不開心。
⠀⠀⠀
後來發現,如果真的會長期合作,那麼應該一開始就會簽好幾堂課的約啊,或是等到有介紹客戶,我退錢給你都行啊。但當時真的完全不懂,就覺得應該可以試試看。
⠀⠀⠀
以前都會很生氣,覺得對方怎麼可以這樣。慢慢才知道,其實真的要氣的是自己,當你把原則都放下的時候,常常就是把自己也出賣的時候。
⠀⠀⠀
老實說,我一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我覺得作者的說法有點強硬,甚至武斷。但後來我發現,這就是她的原則,她的人生價值觀如此清楚,並且貫徹始終,這不就是我該學習的嗎?
⠀⠀⠀
因此我覺得要做好選擇的第一步,是找到自己有哪些原則。不能每次都跟自己說別想太多,也不是什麼都不想。從原則中找到不能退讓的,或是一定要達成的。
⠀⠀⠀
在重大的決策上,別讓自己太好商量,有原則就不會將就,更不該從原則中退縮,因為你一定是真心想要,而這就要談到第二點。
⠀⠀⠀
▌決斷的超譯:忠於自我
⠀⠀⠀
老實說我是有點羨慕作者的,她在書中寫的這一段話特別有感
⠀⠀⠀
『我做的每一件事,只關注那是不是自己真心想做與該做的,而不是在乎對方的眼光或評論』
⠀⠀⠀
我想很多人都缺乏這樣的勇氣,我們總是太在乎別人的目光,導致自己做出錯誤的選擇。而我後來覺得,其實那可能也是我們想要的一部分,叫做『認同』。
⠀⠀⠀
但我自己的體悟是,他人的認同是由別人控制的,但自己認同自己,卻特別重要。很多時候我們的後悔,都是在某個時間點,為了別人的認同,最終失去了自己。
⠀⠀⠀
滿多朋友找我詢問一些感情的困擾,很多時候在聊一聊之後,我都說我幫不上忙,你之後不要再付錢給我了。就像有個人其實很想跟老公離婚,但她不知道以後別人會怎麼看她,父母會怎麼看她,孩子會怎麼看她。
⠀⠀⠀
而有趣的是,她每次說起老公,都只有不滿,甚至是憎恨。難道她的孩子看不出來嗎?而她的家人朋友,能夠幫她過起她的人生嗎?
⠀⠀⠀
但我也明白,這是個很難的決定,只是看到書中說的決斷,我特別有感。作者說了很多她在面臨抉擇的選擇時的心境。而我發現,她總是做了忠於自己的選擇,而不是迫於無奈。
⠀⠀⠀
不過,忠於自己的選擇並不代表犧牲他人,後面作者在講家人的互動與相處時,她也同樣的讓重要的人們能『忠於自己』。比起逼迫他人,自己想出來的方向,才是最有可能執行的。
⠀⠀⠀
所以在選擇時,永遠選擇自己要的。但也記得,也許有時候我們要的也會是家人,那麼這時候,也讓他們選擇他們要的。
⠀⠀⠀
▌無所畏的超譯:負起責任
⠀⠀⠀
最後,後悔是怎麼來的呢?我想是因為我們不願意為選擇負責。
⠀⠀⠀
如果每次做選擇時,我們都不是自己的決斷,而是聽從別人的,你會發現我們總會想找個人怪,或是總希望證明當時真的不是自己做的選擇。
⠀⠀⠀
但越是這樣,反而人生越不快樂。因為我們既不敢選,選了後也不敢承認自己當時可能的錯誤。這樣很容易變成讓別人不斷左右我們的人生,但卻又無法改變的循環。
⠀⠀⠀
所以作者在書中有幾個章節很有意思,例如敢輸才有機會贏,或是享受愛情,也能失去愛情。如果在做決定的當下,我們已經把輸或是失去的可能放進去了,我們才會更奮力的去爭取。
⠀⠀⠀
很多人都說,人生需要平衡,那就需要取捨。但書中說的是,如果可以,最好是全部都要。
⠀⠀⠀
之所以可以這樣,是因為你所追尋的是你真正想要的事物,甚至你早就想好了成果和後果。如果妳連最糟的情況都想進去,並且能夠接受,這時候的你,還有甚麼好害怕的呢?
⠀⠀⠀
⠀⠀⠀
聽我這樣說,是不是更覺得是勵志書了。但我覺得真的不是,原因是我覺得作者的口吻不是鼓勵你,比較像是一個前輩要你堅強。她把她人生完整的攤開來給你看,把每個決策的心境和思考,最後得到的結果,好的壞的都告訴你。
⠀⠀⠀
但我必須說,這還是她的人生,我們不可能和她的人生相同。但我思考的是,如果我每次在做決定的時候,能夠想起一位CEO的提醒與她的原則,用這樣的高度和廣度來思考,那麼我的決定會不會不一樣呢?
⠀⠀⠀
每一次的選擇,都是改變人生的契機。而每次的選擇,也都是更認識自己的契機。我想這本書可能不是個看完後馬上就覺得能夠應用的工具書,而是當每次人生卡關,或做重大選擇時,能夠拿出來再品一次的智慧之書。
⠀⠀⠀
更厲害的是,這本書背後居然還有附一本筆記,透過不同情境的引導,從人生,工作,危機,甚至是愛情與家人,都讓你發現你真實的需求,幫助你更好的作出選擇:https://linkingunitas.com/b178164
⠀⠀⠀
#人生都來自於選擇
#別人的經驗不一定相同
#但選擇的思路肯定可以參考
決斷意思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近我與一號課堂合作,將《哥就是個狠角色》製作成有聲書了!
我了解有些人現在可能因為諸多原因(例如:時間不夠),對於閱讀文字是比較有門檻的。這也是為何我會製作成有聲書的原因。而這一次,我決定為自己的有聲書辦抽獎活動。
請大家完成以下動作:
1.
按讚並公開分享本篇文章
2.
請tag兩位好友,並跟他們說「嗨嗨,跟你分享有意思的故事」
我會在一周後,抽出1位幸運的朋友,贈與本有聲書的兌換序號,大家如果有興趣,歡迎踴躍參加。
至於為何這次我會想請大家tag朋友?其實就是想多增加點能見度,並希望讓實體書、電子書以及有聲書都能增進銷量。畢竟,我說坦白話,我真的很想要錢錢這種酷東西,然後讓我能生產以及去研究我覺得更酷的東西呀。
一號課堂的有聲書可往此處走:
https://classone.cwgv.com.tw/course/C202107290808187023
預購書者可往此處走: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9266
決斷意思 在 Skylai TV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这次的分享主题是【如何依据人性来建立或破坏习惯 ?】,大部分的内容和所提到的技巧源自于《原子习惯》这本书。
因为影片刚巧有提及到《21天培养习惯》这个理论,(申明:《原子习惯》没这个内容),所以我想把完整的资讯写在这里让大家参考和思考。
▬▬▬▬▬▬▬▬▬▬▬▬▬▬▬▬▬▬▬▬▬▬
《21天培养习惯》这个理论的来龙去脉:
DR.Maxwell在1950年代是一名整形外科医生。在他过往的手术生涯中,他注意到了患者的一个异常的现象,就是整容后的人,需要最少21天才能习惯自己的新面孔。
同样地,做了截肢手术的人最少也需要21天才能消除幻肢的体验。幻肢的意思就是截肢的患者,他被截肢的部分比如左手来说已经是没有了,但是他还是会觉得他的左手还在,而且还会有痛、痒、麻痹等的感觉出现。
后来,DR.Maxwell就把患者这种习惯变化的现象,记录在他写的一本书《心里控制术》(Psycho-Cybernetics),也发表了他对行为改变的其他看法,这本书也一炮而红。
但问题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有不少激励讲师或学者、专家,就开始拿他这个【习惯变化现象】的故事来讲,甚至扭曲了它的概念,最后形成了【养成一个习惯只需要21天】的神话。
为什么《21天》这个神话会传播到那么厉害?
这个就好像一些直销组织,要招入新会员加入的时候,会说的鸟话。
你只需要幸苦3到5年,你就可以拥有丰厚的收入和自由的生活。
那他为什么不跟你讲10年,因为10年太久,讲了出来后不够吸引力。
跟你讲一、两年就可以做到的话,你又未必信,所以3到5年就刚刚好,听起来比较逻辑、好像比较有可能做到,而且可以让你有机会改变你的人生的开始,听起来就比较吸引人。
所以这个《21天养成习惯》的神话,从60年代开始到今天为止,还是会被许多激励讲师或作者引用,然后在没有过滤的情况下,就把它传播出去给大众。
好了,我们再细心地想想,把一个【幻肢消失需要用到的时间】来转化成【建立习惯需要用到时间】,这个论点的逻辑性到底在哪里,到底这个说法成不成立?
这里我就丢一个问题给大家做延展性地思考和分析。
如果我要你培养两个习惯,一个是晚上睡觉前一个小时不能滑手机,一个是每天早上用手机看5分钟新闻,你觉得哪个比较容易做到?
好了,如果你真的持续这样做了21天,那你有没有信心过了21天后,在你接下来的1年,真的能做到睡觉前一个小时不滑手机和每天早上用手机看5分钟新闻?
我敢保证后者,大部的人比较有机会做得到,但如果是前者的话,90%的年轻人都会失败。
那这两个习惯同样都是用了21天,但为什么成功率会有那么大分别?
因为这是取决于该行为的难度。
在这个网络时代,要一个习惯滑手机的人每天抽5分钟阅读新闻没有什么大不了,但你要他每天睡前一个小时不滑手机,那就是一个有难度的挑战,而且这行为的难度还会因人而异。
比如说要培养这两个习惯的对象一个是30岁以下,一个是50岁以上,我敢肯定50岁的成功率一定比30岁的人来的高。
那克服难度就是和意志力有关!
那单纯靠意志力培养的习惯是不会长久的,特别是你对那个行为没有兴趣,又或者那个行为对你来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举个例子,已故篮球员Kobe Bryant 能够做到每天5点起来跑步,绝对不是单单靠意志力和纪律,而是因为他本身就热爱运动啊。
一个习惯在蓝球场跑动的人,而且也是职业篮球员,每天凌晨起来跑步,你觉得难度会大吗?
而且他内心总是渴望着,体能上能够比其他篮球员更加有优势,那每天跑步对他来说自然就不是太大的问题。
所以说要培养长期的习惯,绝对不是单纯靠个人意志力,人是不可能一天24小时都是在意志力满满的状态下生活。
而且人类是有惰性的,惰性就是人的本性,所以要培养一个长期的习惯,它的方向就是在于要如何驾驭你的惰性。
▬▬▬▬▬▬▬▬▬▬▬▬▬▬▬▬▬▬▬▬▬▬
申明:直播分享并非是完整《原子习惯》的所有内容,我只是分享了一些要点做为引导,所以有兴趣的朋友,建议购买阅读完整资讯。
▬▬▬▬▬▬▬▬▬▬▬▬▬▬▬▬▬▬▬▬▬▬
推薦影片:
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上做更好的選擇? | 【4個步驟幫助你做出更好的決定】 | 《零偏見決斷法》說書 | 閱讀報告#1| Skylai Tv
https://youtu.be/ZN8OiSunQOY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skylaitv
Email: laikinming010@gmail.com
溫馨提示:
不要只看說書影片,鼓勵大家閱讀此書以獲得完整的資訊。
決斷意思 在 半瓶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攻敵必救"這四個字是從孫子兵法來的,本來的意思是指擅長打仗的人採取攻勢之時,一定攻擊敵人最需要救援的環節。
首先,顯然片商對於自己的中文命名非常滿意,滿意到最後片尾人員名單出現時,還要上字告訴觀眾這四個字的涵義。
不過片商這一次真的取名取得不錯,【攻敵必救】講述的就是一個足智多謀的政界女說客推動法案屢出奇招的故事。這部電影擁有業界最高規格的劇本,每一句台詞的對話都含有極高度的知識成分,相當考驗觀眾的腦袋,就像艾倫索金編劇的【軍官與魔鬼】、【社群網戰】或是影集【新聞急先鋒】【紙牌屋】那樣,片中的所有角色都是嘴砲高手,而且那種嘴炮可不是簡單的罵街,而是涉及到各種法條、常識與意識形態的高規則鬥嘴,而且鬥完嘴之後都還能不傷感情當個好夥伴,相當的考驗觀眾的理解力,不過一旦跟上他們的步調,觀眾就會體會到整部戲的強大戲劇張力。
潔西卡雀斯坦所扮演的女說客,基本上,就是一個政治界的諸葛孔明、福爾摩斯或是奧貝斯坦,他總是料敵機先,在事前做好極長的佈局,精明的決斷近乎冷血無情,然而電影演到最後,觀眾卻也還是看得出來這個強人的孤單與寂寞。
雖然2017年才剛剛開始,但是這部電影可算得上是今年度最強最精彩的電影之一。
FB: https://www.facebook.com/VinegarFilmC...
twitter: https://twitter.com/bpf1980
微博:http://www.weibo.com/2623858481
懇請訂閱支持~
All videos on my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