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基金分類
之前曾PO文寫過,台股主動型基金主要分為三大類:
1.一般股票行型:正常版應該是有2~3成的非電子產業
2.科技型:以大型電子股為主
3.中小型:以小型電子股為主
而投資在台股的ETF嚴格分類,亦可分為三大類:
1.市值型:用市值來排名
如:元大台灣50(0050),元大中型100(0051),元大MSCI台灣(006203),富邦台50(006208),兆豐藍籌30 (00690),富邦台灣中小(00733)
2.高息型:分配高股息
如:元大高股息(0056),國泰股利精選30(00701),元大台灣高息低波動(00713),富邦臺灣優質高息(00730),FH富時高息低波(00731),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
3.產業型:投資特定產業
如:富邦科技(0052),元大電子(0053),元大台商50 (0054),元大一MSCI金融(0055),第一金工業30(00728),國泰臺韓科技(00735),國泰台灣5G+ (00881)
主動型基金該怎麼選?許多人已經很清楚,無非先選自己要的類別,再從該類別中選長中短期績效靠前的,而ETF的選擇些許不同,要先了解你要哪一種類別?要了配息就不要奢望其股價大漲,當然不要跟其他類別比報酬率,本人覺得ETF縱使同一類別再來比績效,不如比比每一ETF其追蹤的個股及每一個股的比重。
主動型基金有個股10%之限制,還有基金經理人可以隨時調整其持股內容,我們用績效挑基金,是考驗基金經理人的擇股能力,而ETF是被動型的,一開始就受限於契約的規定,因此你挑的應該是你接不接受這樣的持股分配,以近一年來類股輪動如此頻繁,主動型基金可以隨類股調配,而ETF則被動執行,績效自然落主動型。
因此ETF除了選擇自己要的類外,還要把握是:
1.了解其追蹤的個股及每一個股的比重,再問自己是否接受
2.規模不要過小(查看契約下市的規定),成交量也不要過小
3.反向、二倍的ETF不是一般人在買的,強烈建議:不要碰!
蘿蔔、青菜各取所需,心中有定論,自能組成你要的投資組合。
後續:ETN與ETF雷同,前者是券商發行,後者是投信公司發行,最大區別是:前者大都訂有存續期間(2~20年都有),後者沒有,除非達下市條件才結束。
永 豐 投信 基金經理人 在 我是崴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和金融業的朋友聊到,2020年很多人都成了「股神」!
去年,只要在上半年危機入市,又能勇敢續抱到年底的人,應該都能賺到了錢,這讓很多剛入股市的新手覺得賺錢原來這麼容易,也難怪一堆人搶著開戶買股。
到了今年,操作難度變高了許多,在高檔來回震盪,如果不花時間研究、口袋沒有一點的投資人,去年賺到的錢可能會陸續地吐回去。
/
上個月第一次以投資為主題辦了一場小講座,結束之後,有很多年輕的弟弟妹妹問我,他們也想投資,也作了功課,但真的搞不懂股票資訊裡的各種數字…
我必須承認,有些人真的沒有投資的天分,甚至有的人的投資運就是很背,買什麼就賠什麼…
對於知道投資理財很重要,但又真的沒時間、沒天分、沒運氣的準投資人,我建議可以讓專業的來,「買基金」是不錯的選擇之一。
但基金的標的是要挑的,以下是我自己的經驗和建議。
【台股基金】
我個人不太喜歡國外標的的基金,因為有匯差的問題(以前我曾有賺了利息、賠了匯差的經驗),所以我會推薦自己比較熟悉,又不會有匯差這種不確定風險的台股基金。
另外,如果是年輕的投資人,我建議選擇成長型的基金,也就是這檔基金投資標的除有基本高殖利率股外,還能有價值成長股。
簡單來說,就是投資『配息大方、經營穩健、且具有成長性』的公司。
由基金專業經理人依照景氣及產業週期,配置高殖利率股與成長股的比例,評價過高時實現部分獲利,待評價過低時買回。
我知道上面兩段你看得有點似懂非懂,這就是基金經理人要做的功課,交給他們研究就好。
【不配本金】
另外,很多人投資是為了希望產生被動收入的現金流,所以特別偏好有定期「配息」的基金。
但這種配息的基金,也是有些「眉角」,不少基金用「高配息」來吸引投資人,但配息的方式有可能是動到「本金」。
我打個比喻。
你的一塊農田、借給人耕種,他保證每年給你100公斤的稻米當作報酬;但第二年因為收成不好,他為了要讓給你100公斤的稻米,把田偷偷賣出去了一點;第三年、第四年,也是比照辦理,幾年後你的田只剩下原本的1/2…
這種動到本金的紅利,其實有損長期投資效果;所以買這種紅利型的基金,一定要弄清楚配息來源。
我建議是從獲利的部分去分出部分紅利,然後保留部分獲利來繼續滾動,這樣才能發揮到長期投資的複利效益,這種獲利才配息的方式,稱作「分紅」。
【免課綜所稅】
台灣2018年開始改了新的稅制,如果你的手上的投資持股有參與除權息並收到現金股利,隔年就會被課稅。
但分紅基金因為獲利來源非股息股利,而是基金的資本利得,所以是免課綜所稅的喔。
/
看到這裡,是不是稍微有一點概念了呢?
如果你偏好投資台股,同時期望分紅(但又不想動到本金),也不想被讓紅利被併入綜所稅計算。
當然最重要的是,希望能長期投資,累積資本利得,我是蠻推薦你去了解這檔 #復華台灣好收益基金,淨值10元以上才分紅,分紅後淨值仍要維持在10元,真正不配本金。 (我都做好功課了)。
你好好地把本業顧好、日子過好;在股海殺進殺出的活,就交給有練過的吧。
如果對『復華台灣好收益基金』感興趣:
4月30日前,預約開戶復華會提供VIP才有的一對一理財諮詢,還有神秘小禮限量送,你可以盡情發問;新開戶還有666點紅利點數:
https://bit.ly/3rLMAZz
申購通路:
復華投信、永豐銀行、台新銀行、富邦證券、基富通、鉅亨買基金
永 豐 投信 基金經理人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即時頭條】台灣保險業另類投資新里程 首檔私募基金應運而生
一直以來增長有限的台灣本土私募股權基金業正在煥發新的生機,台灣保險公司豐沛的資金流有望為市場重新注入活力。
台灣首檔由金融機構全資子公司設立的私募股權基金,將在本月與投資人簽約,募得80億元台幣,其中約九成由壽險及產險公司投資。這是台灣法令開放投信及證券公司設立私募股權,以及允許保險資金投資後的首個代表性案例。
設立該檔基金的國泰私募股權公司董事長張錫於上週四接受彭博專訪時表示,保險資金的投入將成為市場一大助力,因為收益率不但較其他本地商品高且不具匯率風險,也不必受制於海外投資上限。
「台幣資產的收益率比較低,這個東西(私募股權)提供一個平台,只要有5%以上他們(保險資金)已經非常開心,而且不必考慮外匯問題,」他說,直指針對保險業量身訂做的長年期、現金流穩定PE fund將極具投資誘因。
國泰永續私募股權基金內容:
預計簽約時間:12月
基金規模:目前承諾資金80億元台幣;目標發行金額:100億元
投資人:90%保險業者,10%其他投資人
壽產險投資人包括:國泰人壽;中國人壽;三商美邦人壽;新光人壽;遠雄人壽;全球人壽;新安東京海上產險
投資產業:以水資源處理運用、太陽能等再生能源,循環經濟以及5+2產業為主
基金存續期:10年,可經投資人同意延長
年平均收益率:5%以上
張錫還提到,除了保險資金,另一個預期可壯大台灣私募股權市場的力量或來自鮭魚返鄉的台商。台灣財政部目前正研擬草案,計劃針對海外台商匯回、投資實體產業的資金給予稅率特赦,如果政策真的執行,張錫認為金融機構設立的PE fund將成為台商投資平台,而且資金池將不輸保險業。
「以台商在海外資金粗估10兆來說,只要有兩三成匯回,那也有2-3兆,不會輸給保險業,」他說。
修法改變市場生態
金管會在去年及今年陸續修法,不但允許投信及證券商以設立子公司的方式創設私募股權基金,也讓保險業資金通過專案運用的方式投資,同時打通賣家與買家的任督二脈。
保險資金在修法前只能投資海外私募股權基金,現在在台灣可投資國家級投資公司設立的基金,以及投信和證券公司旗下PE Fund。為抓住機遇,金管會官員表示,已核准三家投信設立公司,除了國泰,還有復華及富蘭克林華美投信;而今年6月才完成修法的證券公司則尚未啟動。
據台灣保險發展中心的統計,至今年9月底止,台灣壽險業的資金總額已有約23.66兆元。以法令規定保險公司的專案運用資金最高可達資金池10%來計算,本土私募股權基金等於接通了上看2兆元台幣的資金流。
本地私募股權市場
台灣的私募股權市場一直以來均由大型海外基金主導,僅有少數案子由本土私募基金經手。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與勤業眾信在10月共同發佈的白皮書中指出,今年最具代表性的案子,即是KKR私有化李長榮化工一案,交易金額高達478億元台幣,為9年來台灣最大的私募並購案。
現在台灣金融業者加入戰局,張錫認為依靠品牌及信賴優勢,本土基金的增長性看好。而解決人才問題雖然棘手,也並非沒有門路。他透露,該公司的首檔基金經理人即從國泰人壽負責投資海外私募股權基金的部門而來,對投資電廠有豐富經驗;而未來推動台灣科技業整並的團隊,則從本土私募股權公司華威國際(CID)而來。
不過他也承認,因尋找人才及累積經驗需要時間,本土公司或需要起碼5年的時間才會逐步成熟。「我們知道很難,但還是要跨出那一步,」他說,只有這樣才能朝向國外大型私募股權的規模邁進。
台灣之前已有非金融機構設立的私募股權公司營運多年,部份公司逐步邁入收割期。例如達勝集團及卓毅資本所投資的聯廣和百德機械,均在今年於台股掛牌上市,有機會獲利退場。然而這些不屬於投信及券商體系的公司,目前並不在保險業資金允許的投資範圍裡。
安侯法律事務所執行顧問、私募基金產業協同主持人孫欣指出,國外的大型私募股權看重的是數百億元規模的案子,對台灣的投信來說是太高的標杆。台灣本土公司擅長中小型企業的案源,與國外大型公司是不同的市場,從這裡切入,中長線可以中國大陸的中信資本、君聯等公司為追趕指標,仍有機會與他們抗衡。
她同時指出,已接到數家投信公司評估投入私募股權產業的諮詢,雖然整體評估程序長,發酵並不快,「但政策上允許保險業龐大資金的投入,的確是利基,相信明年就會有第二、第三家基金接續成立投入。」(撰文:Miaojung Lin)
#台灣保險業 #國泰永續私募股權基金 #台灣金管會
永 豐 投信 基金經理人 在 永豐基金投資大幸福- 永豐投信又得獎了!! 永豐趨勢平衡基金 ... 的必吃
永豐投信 旗下台股基金今年再奪三獎,絕非僥倖,展望未來,將持續以專業管理、得獎團隊,為投資人打造值得信賴的資產管理第一品牌。 照片為永豐投信總經理吳嘉欽與永豐趨勢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