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陳惠萍:什麼是理想中的美好城市?從大城小鎮的永續實踐一窺究竟.....(12/23/2020 天下雜誌CSR@天下)
作者:陳惠萍
城市是人們居住、打拼的地方,「永續城市」則可被定義為滿足經濟、社會與環境共好,並且「具包容性、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你心中的理想城市是什麼樣貌?
一座美好的城市會是何種樣貌?有許多學者都提出了想像。
最早可追溯自1898年伊比尼澤.霍華(Ebenezer Howard)所提出的「田園城市」(Garden City)概念,針對英國都市問題提出一種平衡人工與自然區域比例的都市空間規畫,也開啟在城市實踐人類發展與自然共生的啟蒙思潮。
美國城市生態學者理查德.雷吉斯特(Richard Register)於1987 年出版《Ecocity Berkeley:Building Cities for a Healthy Future》一書,提出「生態城市」(Ecocity)概念,強調尋找人類與自然的平衡原則,是城市永續發展的重要標準。
生態城市可自行供應所需的能源與食物,並且降低居民的生態足跡。這樣的城市將對環境更加友善、減少污染、土地利用與全球暖化;此一概念也被視為永續城市的雛形。
近年,對於永續城市的構想藍圖還有:智慧城市、綠色城市、循環城市、韌性城市等,亦可被視為兼顧人類文明發展與環境生態共榮的城市烏托邦。
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下,「永續城市」則可被定義為滿足經濟、社會與環境共好,並且「具包容性、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
永續城市的探索起點:自願性地方檢視報告
為了在城市治理中導入永續發展思維,國際上有許多城市開始採用「自願性地方檢視報告」(Voluntary Local Review,VLR),透過系統性的檢驗架構強化市政發展與SDGs指標的連結,進而提出地區戰略、接軌全球永續行動。
VLR可視為在地城市與全球銜接對話的重要工具,不只幫助地方政府分享實踐SDG的本地化經驗,也可透過數據監測、系統性地檢驗成果。依據全球環境戰略研究所(Institute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IGES)所發佈的《State of the Voluntary Local Reviews 2020》,我們可以看見全球各城市的自願檢視報告重點及其所回應的SDG目標。
紐約市是第一個在施政計劃中納入SDGs的城市先驅,同時也提出全球第一份VLR。
截至2020年2月,全球已有15個領先城市提出VLR,其中包含兩個台灣城市:新北市、台北市,9月時桃園市成為台灣第三個提出自願性地方檢視報告的城市。
永續城市的模樣:全球與台灣的大城小鎮故事
2018年國際氣候發展智庫(ICDI)、ICLEI東亞地區高雄環境永續發展能力訓練中心(ICLEI-KCC)和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TCA)共同發表一份「2019年全球智慧解決方案報告:城市挑戰與創新」,其中介紹了20 個城市案例,說明不同地區的城市如何透過創新解決方案回應城市永續發展的挑戰。
於此,本文希望帶領大家從大城小鎮的案例出發,更進一步窺見永續城市的可能樣貌。
(1)連結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大數據(Big Data),成為更聰明的智慧城市:
以2019年獲得全球智慧城市獎的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為例,其透過12項智慧城市解決方案「GrowSmarter Project」,解決城市人口、住房、交通及能源等基礎設施等問題,藉此推進城市永續發展。
然而,居住在最聰明的城市,人們將擁有怎樣的生活?在這本《歡迎來到世界上最聰明的城市》手冊中,呈現2040年斯德哥爾摩的城市日常,映照我們對未來城市的想像。
在這座智慧之城,除了便捷且低碳的公共運輸,還可透過密集的感測網絡確保交通一路順暢。此外,城市中的數據中心與網路服務,將可遠距提供完善的學校教育、居住/工作空間與高齡照護服務。
更饒富趣味的是,在這座網路無遠弗屆的未來城市裡,還將保留專屬的「離線區域」(Offline Zones),所有VR、臉部辨識及數據廣告等都將被屏蔽,成為這座科技喧囂的城市中能夠暫時「離線而居」的空間結界。
智慧城市結合物聯網科技不只解決各種問題,也可幫助市民參與城市管理。
例如,巴西里約熱內盧透過發起「資料群眾外包」(data crowdsourcing)計劃,鼓勵貧民區青少年,製作社區衛星(將數位相機綁在風箏上,並加上簡易配件),俯照城市街景。
此外,城市營運中心也鼓勵居民透過智慧型手機標示所遭遇的城市問題,如街道照明故障、蚊蟲孳生的垃圾堆等,不僅可減少緊急事件的通報時程,協助市民快速取得各項訊息,亦可以作為城市管理與規劃方向的基礎。
除此之外,智慧城市的發展核心更在於如何透過科技應用服務弱勢對象。以智慧城市常見的自駕車科技為例,我們可以看見其如何幫助偏鄉銀髮族、身障人士及一般民眾,共享自由、安全且便利的暖心運具,藉此紓解高齡化社會下的各種問題(例如:日漸凋零的高齡駕駛、偏鄉大眾運輸因路線成本而遭裁撤)。
日本軟銀自駕車概念影片「バスがまた、通るようになったから」:
https://youtu.be/g4f_HEplM5A
(2)以人為本,讓所有人都幸福的城市:
波蘭社會學家齊格蒙.鮑曼(Zygmunt Bauman)曾說:「當我們在思考如何讓城市變得更好的時候,你必須要把生活在其中的人都納入考量」!因此,一座幸福宜居的理想城市,也必須讓所有生活在其中的人民都能感受美好。
日本橫濱的未來城市計劃中,便以「A Community for All」為目標回應高齡化社會的各種挑戰。
過去,橫濱市曾是日本最繁華的港口城市,同時也是人口最多的城市。如今,橫濱市因為人口老化、低出生率的影響,不只讓橫濱成為嚴重高齡化城市,也導致當前城市體系運作的隱憂。
為此,橫濱市採取公私協力方式打造實現滿足各年齡需求的全民社區。其中包含:住房多樣性、智慧能源管理、環保減碳等設計。例如,依照人口統計及家庭收入設計住房區域,滿足不同居住需求。
其中,城市住房示範計劃也與電信、能源管理、保全公司合作,打造可視化及用戶友善系統,並且透過能源管理系統以優化能源供需,實現具有節能環保、循環利用且具防災功能的智慧住宅。更重要的是,在實現全民社區的願景過程中,橫濱市十分強調所有利害關係人的溝通協作,方能真正落實全齡友善的城市設計。
由此可知,以人為本的精神將是永續城市的重要核心。如同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丹麥哥本哈根在其政府都市計劃書中所強調:「城市是大家的,市民不論貧富、種族、階級都能平等的享受哥本哈根的城市生活」。
於此,我們也看見所有人共好的理想城市,其核心並非全然現代主義的高科技追尋,而是蘊藏於城市設計當中的民主精神,以及回應SDGs不遺落所有人的理念,才能打造出讓每一個人都幸福快樂的城市。
(3)綠色低碳,百分百再生能源的城市:
城市是人口聚居之地,高樓林立的都會叢林往往也是溫室氣體排放的重大來源。為了邁向永續發展,近年許多城市已積極承諾使用再生能源並減少碳排放。參考CDP發布的「再生能源城市地圖」可以窺見,目前全球已有超過百座城市的電力七成以上來自再生能源。
此外,百分百再生能源也成為城市永續發展的重要指標。例如,英國有80多個市鎮組成UK1oo,承諾於2050 年達到百分百再生能源。美國亦有58個城市加入環保團體的「Mayors For 100 Percent Clean Energy」計劃,宣示2035年達成100%電力來自再生能源。
地方能源革命不只在城市興起,更在鄉村城鎮展開。在德國有70多個小鎮已經實現百分百再生能源的夢想。以德國知名的能源村Wildpoldsried為例,在這個人口僅有2500人的小村莊,自1998年起即由市府結合公民參與投入發展生質能、水力、風力及太陽能等發展,如今已成為100%使用再生能源、享譽國際的綠色能源村。
人口老化凋零的農村社區,轉型綠能不只創造地方經濟,更可帶來更多就業機會、支持青年回鄉。德國綠色小鎮的故事,不僅讓我們看見再生能源發展如何結合經濟與環境共榮,此外過程中亦可落實公民參與及社區共享精神,像是2017年曾訪台的Wildpoldsried副市長君特.穆格雷(Günter Mögele)自身也參與其中。其在住家屋頂裝設太陽能,並將電力賣給當地社區市民。
在台灣,也有原鄉部落期盼轉型綠能與生態共好。2020年由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與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共同發起的「點亮比亞外」部落綠能公益計劃,即是希望邀請全民一起關注台灣偏鄉部落的電力需求,用綠能點亮比亞外長老教會、支持部落能源自主。
未來這座自發自用搭配儲能設備的太陽能電廠將不只為教會節省電費支出,還可幫助提供老人共餐服務、溫暖更多獨居長者。更重要的,使用再生能源也將支持比亞外成為與自然和諧共生、守護藍腹鷴的綠色生態部落。
幸福不在他方:城市烏托邦的永續追尋
城市是全球永續戰役的關鍵節點。換言之,所有永續發展目標的實踐都是在地的(All SDGs are Local)。因此,這場從全球到台灣的城市轉型浪潮中,我們必須透過SDGs的「在地化」(Localization),方能實現更多兼顧社會、經濟與環境共好的永續城市。
然而,未來永續城市的輪廓並非固著不變的。伴隨時空流變,不同階段的城市發展也將面臨迥異的人口與環境挑戰。因此,追尋幸福的城市烏托邦或許將是一場無止盡的追尋。而在這條持續前行的道路上,我們可藉由SDGs指引方向,並且納入所有人的參與,一起走向共同想要的未來!
(本次主題「城市SDG」共分上下篇,上篇為:「城市」,是全球永續發展的關鍵戰役!;下篇為:永續城市的在地實踐:大城小鎮的故事)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csr.cw.com.tw/article/41792
♡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天下雜誌vide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後疫情時代,我們要面對的是外在環境已經回不去了」病毒不斷突變,世界變得不可預測,臺北市政府每天的疫情會議上,幕僚們必須報告過去24小時全世界及美國新增幾個案例,從觀察國際的趨勢中找解答。 綜觀近兩年的經濟發展,雖然2021年跌深反彈後大部分國家的GDP都增長,可是窮人也在增加。因此積極振興刺激消...
「永 續 城市案例 台灣」的推薦目錄:
- 關於永 續 城市案例 台灣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永 續 城市案例 台灣 在 屏東環保g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永 續 城市案例 台灣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永 續 城市案例 台灣 在 台南市議員林易瑩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永 續 城市案例 台灣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永 續 城市案例 台灣 在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wan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 的評價
- 關於永 續 城市案例 台灣 在 永續發展SDGs目標11:建立永續城市與社區 - YouTube 的評價
永 續 城市案例 台灣 在 屏東環保g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安居之所在-屏東
攜手產學研落實永續能資源發展 創綠屏東接軌國際
為推動屏東縣永續能源及資源發展,屏東縣政府環保局自109年進行環境總顧問計畫,攜手產學研各界專家,在空氣污染防制、再生能源推動、韌性水資源管理等面向,提出相關推動策略、措施與轉型方向,於12月22日「安居之所在屏東-環境總顧問期末成果發表會」與能資源相關專家及縣府分享成果與交流。
縣長潘孟安表示,當今全球城市在面對永續成長和氣候變遷的雙重挑戰時,把環境治理納入到社會發展之中的核心戰略,就是推動友善氣候的發展政策。屏東縣政府也正在環境總顧問計畫的指引中,努力轉型並推動相關的創綠政策,以躋身為全球永續的「綠色氣候城市」 ( Green Climate Cities)行列之中,而接軌國際的最佳方式,就是從「創綠屏東」做起。
潘縣長說,屏東擁有開發太陽能、風力、洋流、沼氣、生質能等綠色能源的潛力,是臺灣最先推動綠能發展,成為全臺灣第一個受邀加入國際組織ICLEI「全球100%再生能源倡議」的縣市。秉持因地制宜原則,長期在氣候變遷調適與溫室氣體減緩等面向努力。為解決畜牧業異味問題,持續推動沼氣發電。為調適氣候變遷,率先全國在嚴重地層下陷四個鄉鎮區設置光電專區,也在偏鄉設置太陽能防災型微電網。而為了有效善用水資源及降低下游沿海鄉鎮致災風險,也在林邊溪上游闢建亞洲面積最大與全世界補注量最大的大潮州人工湖。在減緩方面,不遺餘力地規劃第二期溫室氣體管制執行方案,共80項具體作法,這些都是屏東友善氣候的具體創綠行動。
正因縣府從創綠屏東做起,也使得台灣有接軌國際的機會。今年屏東縣的偏鄉防災微電網,榮獲全球最大的永續城市網絡ICLEI徵選的全球最佳城市案例,並被撰入2020全球智慧解決方案報告(Global Smart Solution Report,GSSR)之中。此外,縣府今年(2020)也更首次在全球500多個城市的角逐中脫穎而出,獲選至被世界經濟視為「環境黃金標準」的碳揭露計畫(CDP)的全球A級指標城市,成為台灣六都以外,唯一獲得A等級(最高級)「具領導力」城市的殊榮。這一切都絕非僥倖,而是縣府全體團隊及縣民們共同為永續發展努力的成果。
永 續 城市案例 台灣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後疫情時代,我們要面對的是外在環境已經回不去了」病毒不斷突變,世界變得不可預測,臺北市政府每天的疫情會議上,幕僚們必須報告過去24小時全世界及美國新增幾個案例,從觀察國際的趨勢中找解答。
綜觀近兩年的經濟發展,雖然2021年跌深反彈後大部分國家的GDP都增長,可是窮人也在增加。因此積極振興刺激消費外,更重要的是「數位轉型」,從思想、流程到組織都要跟著改變,讓危機變成推進改變的動力。
新常態.新未來
看各界領袖如何驅動城市改變的力量
★2021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1-9/16 12:30準時在線首播
https://futurecity.cw.com.tw/special/taiwancity-covid19
#2021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疫情之下看見城市的韌性與改變
#未來城市
#數位轉型
#智慧醫療
#韌性永續
#臺北市政府
#柯文哲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pA5-t1RY2o/hqdefault.jpg)
永 續 城市案例 台灣 在 台南市議員林易瑩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性平書展不性平
#晨光時間志工團體入校審查機制
#緊急救護回歸專業判斷
#違章建築成為不定時炸彈
#左側不給行右邊要臨停機車騎士何去何從
#低人口高空屋房價漲不停
#性平不性平玫瑰少年書展有這個?
今年是台灣的同性婚姻元年,但在台南市立圖書館十月舉辦的「性別平權‧擁抱玫瑰少年主題書展」當中,卻展出內容強化性別刻板印象的書籍,諸如「母親可以和女兒玩家家酒」、「父親可以和兒子玩騎馬打仗」等等論調,我認為如此缺乏性別意識的書籍,卻可以於性別平權書展中展出,相當荒謬且諷刺。
圖書館業務屬文化局管轄,文化局應針對此一疏失進行檢討,並加強人員的教育訓練,但教育局轄下的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網站上,就已有由中央教育部審核完備的性平書單,已經有的書單為什麼不好好利用?此狀況也顯示出台南市政府在橫向溝通上的不足。文化局也承認,這本書的確不適合放在性平書展裡展出,會檢討並改進。
#晨光時間教材誰來把關
針對晨光時間志工團體入校質詢,在教育局提供的教材當中,有「等待真愛手環」、「認識婚前性行為的後果」等帶有既定價值觀的內容,然而教育局對晨光時間志工團體入校的掌握狀況,也是由我行公文至教育局後,才開始採取動作進行全市國中小的普查,這樣的把關力度是否太過消極?
我要求教育局應參考台北市作法,針對性別平等教育的相關補充教材建立審核機制、以及針對晨光時間校外團體入校應開放家長、教師觀課,讓家長可以確認和了解教材的內容。最後教育局長承諾,不當的教材必須離開校園,性平教育應由專業的老師來進行教學。
#緊急救護回歸專業判斷
根據中央緊急醫療救護法第29條法規以及內政部函釋,賦予救護員在處理緊急傷病患案例時的送醫判斷權力。然而,臺南市消防救護車收費執行要點卻違背中央法規,該要點的內文形同開放讓緊急傷病患可以指定後送醫院,讓民眾的指定權凌駕於救護員的判斷之上,漠視他們的專業。我要求市府,救護車收費與否應該只針對非緊急的狀況,而非連可能危及生命時,都還開放付費指定後送醫院。相關局處應趁收費機制上路前審視台南救護車相關之要點與規則是否存在漏洞,若有則盡快修法改善,讓台南的醫療體系能夠回歸救護專業,不再發生悲劇。
#違章建築成為不定時炸彈
目前台南尚存許多違章建築,光未登記工廠的部分就高達3000多間,這些工廠若發生火災,常會因為難以取得建築設計圖而無法即時了解工廠內部構造,且工廠往往缺少合格的消防設備,若建於農地中,更可能不易取得消防水源,增加救災難度。違章一般多鐵皮構造,若遇火便很容易因為高溫而變形,致使建築結構不穩,讓消防員必須冒著更大的風險來救災。因此,我要求市府應該要好好檢視並且徹查所有台南市的違建數量,該拆的就不要心軟,莫等到像台中的違章工廠大火事件發生,有消防員因此喪命時才肯檢討。
#左側不給行右邊要臨停機車騎士何去何從
從大前年(2016年)開始,桃園、雙北就開始陸續開辦取消內側車道禁行機車,2017年至今,六都均已長時間試辦、評估,新北、桃園更全市取消內側禁行機車的規定,六都以外,基隆市也開始試辦此一政策。
在台南,右側車道常常被違規臨時停車的車輛佔據,縱使沒有臨時違停的車輛,當汽車在尋找停車位、切換車道準備右轉時,外側車道很容易就被一台車子完全佔滿。此時,機車騎士如果不想撞上去,只能被迫切進內側車道,如果內側有禁行規定,機車族等於在生命危險和違規中被迫擇一。
在各縣市試辦之後,數據上顯示違規情況、肇事率並未惡化,桃園市的試辦路段,在2017-2018年度,事故率更是下降了40%,可見此一政策的成效值得期待。可惜的是,台南市政府面對此一狀況,可說是反應遲緩,至今仍遲未跟進。在本次總質詢中,林易瑩要求台南市交通局提出具體規畫,交通局也承諾3個月內會完成路口盤點以利進行試辦,並進一步研議,如果是特別狹小的路口(例如二線道T字路口)除了取消內側禁行機車,也應評估是否有取消強制二段式左轉的可能性。扣除掉捷運系統發達的台北市,台南機/汽車比率為六都中第二名,汽機車數量差距達224%,政府應該照顧廣大機車族需要,讓我們可以平安上路、開心回家!
#左側不給行右邊要臨停機車騎士何去何從
據行政院主計處調查,台南市2019年第二季房屋價格值數相較於去年同季,漲幅為六都最高,與全國相比增幅多達3倍,同時也是連續第五季上揚。自縣市合併後,購屋平均單價從每坪10.5萬元成長至14.8萬元,漲幅近41%。這些數據顯示,台南的房價增幅驚人,年輕人買房的負擔沉重。
台南不僅房價提昇,人口也呈現下降的趨勢,總人口數從2017年持續下降至今,已快跌回縣市合併前的人口水平,生育率更是六都最後;更慘的是,台南的空屋率也高於全國平均,顯見台南的房價主要是炒房的結果。觀察六都的囤房成本,持有三戶以上房地產,台南市既沒有採累計稅率、每棟課徵稅率亦為法定範圍內最低,並且也沒有完全依照時價計算單棟房屋的基價。在這個情況下,台南完全成為投機客的囤房天堂。希望市政府能提出具體的打房政策,讓台南成為青年人願意安居的城市。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TvBy7goxMA/hqdefault.jpg)
永 續 城市案例 台灣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10.31議會影片
一日議會 第十屆第二次大會,本月質詢的主軸,今天的日本,明天的嘉義,以文化為導向,觀光城市設計與發展,第二次質詢
民政處智慧科技處主計處交通處 (977)
為了服務不同語言習慣的市民朋友需求,星期一、三、五國語質詢,星期二、四台語質詢。
首先,感謝民政處劉處長,在一天之內,派員會勘解決了永和街四戶門牌,民國57年,因信義路廢除,中山路拓寬,實際臨中山路路邊住戶,用門牌改編的方式,正名為為中山路門牌的服務案件,解決了50年名實不符的狀態 。
第二,感謝主計處提供充分的數據,特別是民國71年,1982年,嘉義市和新竹市,同步升格為省轄市之後,37年來,老年人口、出生人口、公司營業登記、市政府自籌款,和中央補助款對照的數據,讓我能在質詢的過程,分析論述,嘉義沒有產業,沒有就業,缺乏科學園區的城市發展困境 ,才是造成今天人口老化,青年外移的主因。
第三,請智科處除了繼續推動舉辦電競比賽,建立電競產業外,比照嘉義老醫館QR Code數位地圖成功的案例,和周邊的大學一起合作,建立中山路大通、中正路二通、文化路、民族路、垂楊路、仁愛路等重要商圈道路,數位文化電子商業地圖,這對未來我在都市計劃專案小組,針對嘉義市道路招牌管理之條例條文修正目標,讓嘉義市透過數位AR科技,建立數位文化電子商業地圖,取代突出和雜亂的傳統招牌,還給市民乾淨整齊的天際線,讓嘉義成為進步國家,觀光城市的象徵。
第四, 交通處,在318項總服案件數中,有113項居首。與百姓的生活最息息相關。
舉觸及率超過5000,民眾特別有感,前六名服務案件分析。
第一名,是嘉義市28所國中小學校,周邊道路交通臨時停車改善計劃 。
第二名,是大同國小附近公有空地,成功變更停車場用途,並完成招標,改建成停車場,滿足市民停車需求。
第三名,是中正路地下停車場,平面車道銜接上坡坡道,平滑處理工程,避免造成行車輛底盤撞擊,提供行車安全,減少市民財損。
第四名,是中庄里停車需求嚴重不足,除了在窄小巷弄,畫設禁止臨時停車的紅線之外,未來完成鐵路高架化後,多出來原軌道空間,有必要考慮作為道路規劃,和同時滿足停車空間的需求。
第五名,是信義路銜接博愛路路口,利用交通槽化島分流設計 ,在斜角過大,開口過大的十字路,造成機車逆向竄流。
第六名,是改善世賢路和博愛路雙車道路口,因為博愛路慢車道單側為地下道,無出口。
所以,調整交通號誌基座,由原來慢車道轉角,向前平移到快車道轉角,讓原來的慢車道,成為無交通號誌路口 ,改善交通,也避免無辜民眾,慢車道右轉受罰。
從數據分析做對的事,民眾最有感,希望交通處繼續朝這個這些方向努力,提供市民更高品質的公共服務 。
最後,建議交通處,從文化導向,包裝公共交通運輸系統,依序滿足市民觀光、上學,和生活需求。
以規劃中車站到檜意生活村之間,shuttle bus公共運輸系統為例,車廂設計,就可以用台灣特有種,嘉義原生種的諸羅樹蛙,作為物種與文化故事的標記或吉祥物,用彩繪包裝低底盤電動公車。
從發現樹蛙的棲息地的北香湖開始,到埤仔頭和杉仔池,訴說這些大大小小的水池湖泊,見證了檜木產業在嘉義的歷史風華,從文化導向,整合各部門的公共計畫,建立有嘉義文化特色的觀光產業。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fen0lofWAc/hqdefault.jpg)
永 續 城市案例 台灣 在 永續發展SDGs目標11:建立永續城市與社區 - YouTube 的必吃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一南一北的兩個建築 案例 ,突顯了建築物應該與生態共存、節能減廢, ... 宜居願景,打造 永續城市 |獨立特派員第686集( 永續台灣 ). 公共電視-獨立 ... ... <看更多>
永 續 城市案例 台灣 在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wan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 的必吃
資通訊技術是實現淨零的重要工具,結合科技推動多元綠色運輸,邁向永續智慧城市,協助實現淨零政策目標。 ... 案例實務,成為企業永續管理師! ✓ 最具歷史和口碑廣受企業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