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家好:我是蔣月惠,我從109年10月中旬就開始接觸,二戰石頭營的服務案件。
11/1實地去石頭營現場探勘,11/6邀請縣政府相關單位,還有業者(友達光電的業者主管),來我的服務處開個公聽會,結果公聽會的結果,他們還是照正常的施工。
到了11/23號 ,11月中旬時我質詢文化處,枋寮二戰石頭營文化資產的重要性,依據內政部、經濟部給我的公文當初為什麼會核准光電廠友達光電廠在石頭營的地方蓋太陽能板做綠能政策,因為是縣政府給他們的公文說是:這邊沒有文化資產,然後更扯的是.....中央也回文答覆說 #廢棄的碉堡與墳墓跟工程一併把它清除,
我們在十一月二十三號屏東縣文化處、安排邀請三位文資委員,還有文史工作者一起進去探勘,業主也拒絕我跟居民進去,然後直到11/25我計劃再到行政院申述,居民也跟著一起
11/27經濟部、文化部、還有我們,屏東縣文化資產所一起下來會勘,結果呢?因為經濟部我有問他?事實上,他們的壓力真的是很大的,因為他們有(業績的壓力),所以廠商還是不斷持續的在動工,
直到11/29,有在地的居民運動 #發現未爆彈,11/30我再次發動抗爭,到他們前面的路口去封路。封路之前我們也到未爆彈的地點,再一次的發現有兩顆的未爆彈,是埋在路底下被師父發現,我們把他用手挖起來,那時候我的看法是因為有人說這個 #未爆彈可能不會爆了 ,那我也只是說去拿起來看他的重量,看到底是有多重,而且我也是因為我拿著未爆彈,要讓大家注意這邊有很多的未爆彈,這邊事實上是一個危險的地方。
整個石頭營103公頃,都是永達光電的,都是他們私人產業的,結果我擔心因為發現未爆彈的是他的第二期工程,那我擔心是現在目前的第一期工程,一定會有挖到未爆彈,只是他們可能封鎖的消息
所以我們12/7(一)我們會到陸軍八軍團指揮部,我們要去陳抗並遞陳情書,請陸軍團指揮部,能夠立即叫友達光電立即停工,然後去裡面探測,用金屬探測器探測,看是不是有這個未爆彈
埋在地底面。還有以前好像疑似是坦克車的停放位置,疑似好像也有坦克車輪胎的轉輪的帶子好像也有,因為我們沒有進去。但是我們的揣測,因為那時候坦克車停放位置
12/7還會再持續的抗爭。我們希望因為現在 #中國一直武力侵犯台灣,完整的石頭營是在日軍要防美軍登陸的時候,建構完整、堅固的軍事要塞,竟然我們毀在一個光電廠。
場區裡面有三十六個機槍堡、十個砲陣地、九個觀測所14個坑道,全長好像有幾百公尺。那我懷疑,因為現在光電一直挖山挖了山坡,萬一大水來的時候有土石流。也把整個的竹籤就是刺竹給砍光了,刺竹其實也是文化資產的景觀的一部分,因為那時候那時代沒有鐵絲網,他們用刺竹來做一個防禦攻勢,就是敵人要攻打進來的時候穿過刺竹,穿過刺竹其實是不容易的。
我們就是會在持續的抗爭,爭取這個文化遺產能夠成為一個觀光的據點,能夠促進當地的經濟。因為它可以做很多的連結,然後也有可以創造很多工作機會,很多年輕人也不一定要北漂去工作,那我們可以創造多贏。
政府用文化資產把他守住,那雖然真的是一個私人財產,其實友達光電廠,他也不一定要種光電,可以把它轉型作為觀光產業,因為太陽能板結果用了一二十年之後,他廢棄的太陽能版,也許因為不好處理,會成為污染,而且更何況他在山底下種電,因為會有樹的陰影,遮住種電也不能百分之一百,所以也是必須要砍伐樹林來種電,這樣其實都是違反天然資源的環境。
天然的環境被破壞了,我覺得很奇怪是他們103公頃工程因為綠能政策,通通不用環評更糟糕,所以我們會持續的抗爭保留這片枋寮二戰石頭營整個的山林,還有整個的文化資產,留給我們下一代,他也可以成為一個教育的場域,還有一個總司令部、觀測所、坑道、機槍堡 ...,其實裡面都有生態,都有棲息很多的生物,比如說蝙鼻狐、黃金蝙蝠還有很多很大的蜘蛛,其實像這個我們都可以好好保護這些生物成為一個教育的場所,更何況我們不知道未爆彈,它的範圍到哪裡!?
我們希望能夠保留這個二戰石頭營的文化資產,我們希望陸軍總部能夠來就是再清除一下,到底還有多少未爆彈,在一百零三公頃不滿在個個角落裡面,請他們來協助。
目前呼籲廠商要先停工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1215589335/videos/3808466525870496/
永達 保 經 據點 在 蔣月惠縣議員服務專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各位大家早:我是蔣月惠,我從109年10月中旬就開始接觸,二戰石頭營的服務案件。
11/1實地去石頭營現場探勘,11/6邀請縣政府相關單位,還有業者(友達光電的業者主管),來我的服務處開個公聽會,結果公聽會的結果,他們還是照正常的施工。
到了11/23號 ,11月中旬時我質詢文化處,枋寮二戰石頭營文化資產的重要性,依據內政部、經濟部給我的公文當初為什麼會核准光電廠友達光電廠在石頭營的地方蓋太陽能板做綠能政策,因為是縣政府給他們的公文說是:這邊沒有文化資產,然後更扯的是.....中央也回文答覆說 #廢棄的碉堡與墳墓跟工程一併把它清除,
我們在十一月二十三號屏東縣文化處、安排邀請三位文資委員,還有文史工作者一起進去探勘,業主也拒絕我跟居民進去,然後直到11/25我計劃再到行政院申述,居民也跟著一起
11/27經濟部、文化部、還有我們,屏東縣文化資產所一起下來會勘,結果呢?因為經濟部我有問他?事實上,他們的壓力真的是很大的,因為他們有(業績的壓力),所以廠商還是不斷持續的在動工,
直到11/29,有在地的居民運動 #發現未爆彈,11/30我再次發動抗爭,到他們前面的路口去封路。封路之前我們也到未爆彈的地點,再一次的發現有兩顆的未爆彈,是埋在路底下被師父發現,我們把他用手挖起來,那時候我的看法是因為有人說這個 #未爆彈可能不會爆了 ,那我也只是說去拿起來看他的重量,看到底是有多重,而且我也是因為我拿著未爆彈,要讓大家注意這邊有很多的未爆彈,這邊事實上是一個危險的地方。
整個石頭營103公頃,都是永達光電的,都是他們私人產業的,結果我擔心因為發現未爆彈的是他的第二期工程,那我擔心是現在目前的第一期工程,一定會有挖到未爆彈,只是他們可能封鎖的消息
所以我們12/7(一)我們會到陸軍八軍團指揮部,我們要去陳抗並遞陳情書,請陸軍團指揮部,能夠立即叫友達光電立即停工,然後去裡面探測,用金屬探測器探測,看是不是有這個未爆彈
埋在地底面。還有以前好像疑似是坦克車的停放位置,疑似好像也有坦克車輪胎的轉輪的帶子好像也有,因為我們沒有進去。但是我們的揣測,因為那時候坦克車停放位置
12/7還會再持續的抗爭。我們希望因為現在 #中國一直武力侵犯台灣,完整的石頭營是在日軍要防美軍登陸的時候,建構完整、堅固的軍事要塞,竟然我們毀在一個光電廠。
場區裡面有三十六個機槍堡、十個砲陣地、九個觀測所14個坑道,全長好像有幾百公尺。那我懷疑,因為現在光電一直挖山挖了山坡,萬一大水來的時候有土石流。也把整個的竹籤就是刺竹給砍光了,刺竹其實也是文化資產的景觀的一部分,因為那時候那時代沒有鐵絲網,他們用刺竹來做一個防禦攻勢,就是敵人要攻打進來的時候穿過刺竹,穿過刺竹其實是不容易的。
我們就是會在持續的抗爭,爭取這個文化遺產能夠成為一個觀光的據點,能夠促進當地的經濟。因為它可以做很多的連結,然後也有可以創造很多工作機會,很多年輕人也不一定要北漂去工作,那我們可以創造多贏。
政府用文化資產把他守住,那雖然真的是一個私人財產,其實友達光電廠,他也不一定要種光電,可以把它轉型作為觀光產業,因為太陽能板結果用了一二十年之後,他廢棄的太陽能版,也許因為不好處理,會成為污染,而且更何況他在山底下種電,因為會有樹的陰影,遮住種電也不能百分之一百,所以也是必須要砍伐樹林來種電,這樣其實都是違反天然資源的環境。
天然的環境被破壞了,我覺得很奇怪是他們103公頃工程因為綠能政策,通通不用環評更糟糕,所以我們會持續的抗爭保留這片枋寮二戰石頭營整個的山林,還有整個的文化資產,留給我們下一代,他也可以成為一個教育的場域,還有一個總司令部、觀測所、坑道、機槍堡 ...,其實裡面都有生態,都有棲息很多的生物,比如說蝙鼻狐、黃金蝙蝠還有很多很大的蜘蛛,其實像這個我們都可以好好保護這些生物成為一個教育的場所,更何況我們不知道未爆彈,它的範圍到哪裡!?
我們希望能夠保留這個二戰石頭營的文化資產,我們希望陸軍總部能夠來就是再清除一下,到底還有多少未爆彈,在一百零三公頃不滿在個個角落裡面,請他們來協助。
目前呼籲廠商要先停工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1215589335/videos/3808466525870496/
永達 保 經 據點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恭賀新春,放眼國際,總編輯期許未來,
以熱血投入傳承,永續登山,再創高峰。
《124期 台灣山岳》
放眼國際~勇於飛躍突破
文/吳夏雄
台灣山岳發展從1926年成立台灣山岳會開始,已邁入第90個年頭,回顧山岳發展的過程,《台灣登山史》記載著:「1926年起是近代台灣登山運動開始的年代,此時期山區治安已定,但山區管制仍嚴,登山必須『特許』才能入山;須有『台灣山岳會』及其他登山社團登記,才能申請『登山』許可。因此山友們紛紛聚眾組隊成立社團。而社團的持續努力及熱血投入,臺灣登山史才能有如此豐碩的史料。當時,中華民國山岳協會的前身『臺灣山岳會』,以及中華健行登山會的前身『中國青年登山協會』,都是相當著名的登山社團。」這段期間是國人自我挑戰啟蒙階段,救國團與民間社團林立,可謂是台灣山岳發展的開創期。
從1969年野外雜誌創刊後,各項登山活動被詳實的記錄分享,激發更蓬勃的登山活動,登山類型也趨向多元化,包括溯溪、技術攀登、古道健行、舊部落探勘、冰攀、海外遠征等。1971年成功的中央山脈大縱走,鼓舞了許多社會團體籌辦「縱走」與「會師」活動,持續的探勘,也使得大部分的高山不再鮮無人跡,登山風氣一片欣欣向榮。1971年百岳俱樂部成立開展攀登百岳風潮,1974年旅美學人簡正德成功登頂北美麥肯尼高峰,開啟海外遠征放眼國際之風氣,1976年大專學生登山社團全盛期,可謂遍地開花。這段期間可謂是台灣山岳發展的成長期。
進入1980年代,受簡正德之影響,海外遠征活動成為國人另一種登山目標,主要區域為尼泊爾和印度的山區,1982年起陸續有多支隊伍挑戰。1993年江永達、蔡尚志、梁金梅、劉紀滿等人,首登西藏卓奧友峰,創下臺灣成功攀登8000公尺以上巨峰紀錄。同年,吳錦雄登頂世界最高峰,成為首位登頂聖母峰的台灣人。
1985年國家公園成立,目標在於透過有效的經營管理與保育措施,保護特有之自然風景、野生物及史蹟,並提供國民育樂及研究。為顧及國民之登山安全及教育,特成立登山學校,編撰《台灣登山史》,並率先舉辦全國登山研討會議,開創登山學術研究之先河。
2000年林務局為充實及維護國家森林遊樂區,重視自然教育之發展,並規劃整合全國步道系統,以步道系統為骨幹,串連全島山岳型旅遊區、景觀據點,並藉由完備之軟硬體規劃及自然教育的導入,期使森林資源得以在兼顧保育、遊憩利用之原則下,整建登山步道及沿途設施,改善登山環境,並推動無痕山林,及生態旅遊,提供民眾悠遊山林的優質遊憩體驗。
至2006年,著名的登山裝備公司歐都納推出「尋找台灣探險王」的完登世界七頂峰計畫,終於在2009年完登七頂峰,圓了登山人的夢。該公司在2011年更推出8000M攀登計畫,預計以10~15年的時間完攀世界十四座8000M以上的巨峰,以培養國際頂尖登山者與探險精神為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