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比亞外 邁向能源自主的部落公益再生能源電廠計畫
群山環繞的原鄉,美好而靜謐。
極端氣候頻仍下,翻山越嶺、提供偏鄉部落使用的電網往往難以抵禦。
因此,我們希望邀請全民一起行動點亮首座綠色教堂,開啟這場部落能源自主革命!
比亞外PIYAWAY 是有著「台灣不丹」之稱的天使部落
比亞外(Piyaway)位於桃園市復興郷的後山地區,這裡並非熱門觀光景點,卻是一個十足恬淡的閒適居所。在這個動物比人多的泰雅族部落,目前僅有十五、六戶人家, 自給自足的農活填滿寧靜而踏實的日常,並以敬天惜物的生活態度與自然環境共生。
遵循族裡耆老的叮嚀,比亞外將土地視為生命,為了復育台灣稀少的特有鳥類—藍腹鷴,而採用草木共生的有機耕作,沒有施灑農藥的果園需要花更多時間悉心照顧,經濟價值不是種植的主要目的,把子孫世代納入思考、讓家園永續發展才是比亞外族人的共同堅持。
如同其他許多原民部落,比亞外也面臨人口老化、青壯外移的問題,部落有半數以上的人口為高齡長者,更有許多為獨居老人。比亞外秉持泰雅族傳統「gaga」的分享精神,一個星期有六天的共餐文化,由部落婦女一起同煮共食。部落裡的孩子,也由族人一同教養,用整個村子的力量陪伴孩童成長。
佇立部落核心的「長老教會」,不只是維繫族人情感重要的活動據點,並定期有中、西醫巡迴義診,也是當地重要的健康照護站。教會也是部落用電量最大的場所,除了沈重的電費支出,遭遇天災時也因缺乏儲能設備而無法提供緊急供電。
緩慢的電力修復與道路坍方讓比亞外經常淪為孤島—脆弱的電網凸顯比亞外的能源困境。除了務實的用電需求,比亞外部落也期許能透過使用環保的綠色能源,實踐與自然和諧共生、與藍腹鷴共處的美好山林。
綠能部落創生,一舉數得的永續發展策略
綠能公益 實現能源自主 - 結合全民愛心,幫助長老教會發電自用,成為部落邁向解決偏鄉電網脆弱、供電不穩困境的重要起點。
再生能源 幫助環境永續 -建立部落綠能微電網,為地球減碳、守護環境貢獻一份心力。
全民參與 共享綠色生活 -串連全民參與共創綠能部落,連結低碳體驗及生態旅遊,共享永續生活圈。
愛心回饋 幫助老人共餐 - 教會節省電力支出還可挹注更多經費幫助獨居長輩獲得溫暖餐食,讓綠能公益愛心造福更多長者。
點亮比亞外
實現台灣首例能源自主的綠色教堂,全民愛心募集,打造一艘生態共好諾亞方舟
本計畫由再生能源推動聯盟(TRENA)與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共同發起,希望邀請全民一起關注偏鄉部落的用電需求,進而看見集中式電網背後的脆弱性問題,並且希望透過打造小型部落微電網,用綠能點亮比亞外長老教會、共同守護天使部落。
再生能源推動聯盟於2019年協助比亞外設置3kWp自發自用示範型太陽光電設備,邁出能源自主部落的第一步。本次『點亮比亞外』計畫,預計募資金額約為155萬元,將進一步於部落長老教會屋頂建置完成14.625kWp太陽光電系統,並且搭配大同永旭贊助之儲能設備,為比亞外部落落實完成第一座可提供緊急防災供電、百分百能源自主的綠色教堂。
點亮比亞外 邁向能源自主的部落公益再生能源電廠計畫完整細節:
https://sunnyfounder.com/campaign/piyaway
♡
永旭保經據點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年10月2日,基隆市仁三路奠濟宮廟口夜市。(張哲生 攝)
基隆廟口的發跡與奉祀開漳聖王的奠濟宮之歷史可說是密不可分;基隆的先民大多來自閩南漳州,因而非常景仰開漳聖王(中國唐朝中葉開墾福建漳州的陳元光將軍)的德威。
清同治12年(1873年),基隆地方士紳謝白番、有濟堂連新永、楊傳等三人,購買外木山(今基隆市中山區湖海路)十多頃田地,於上搭建木造小廟,名為奠濟宮(又稱為聖王廟、聖公廟、聖王公廟),奉祀原鄉的守護神開漳聖王,成為當時基隆漳州籍移民的心靈寄託。
後來,板橋漳屬望族林本源捐獻土地,基隆士紳張金發、賴武等人奉獻香火錢,同時推動募捐,善信們共同響應,於光緒元年(1875)將奠濟宮遷至今仁愛區仁三路、石硬港溪(今旭川河)的右岸附近,並改建為外觀更加雄偉壯觀之廟宇,與左岸慶安宮(基隆媽祖廟)隔岸而對。
奠濟宮的周邊原為稻田,1884年,時任福建巡撫劉銘傳督辦台灣軍務到該地時,讚美「田美如玉」,日後雖經多次的行政區劃分,今日仍保有「玉田里」之名。
1884年,清法戰爭,奠濟宮被當作軍事據點,卻因清軍疏失,引爆詭雷,造成廟貌毀傷。
1895年,乙未戰爭,因抗日軍隊將奠濟宮充為軍火庫,儲藏彈藥,卻因管理失當,導致水雷爆炸,再次造成廟貌毀傷。
1897年,地方人士決議重修,便將泉州人所建、主祀水仙王的清甯宮作為奠濟宮後殿,自此兩廟合併。
1940年代二次大戰時,盟軍轟炸基隆市區,奠濟宮受到波及,後於1957年與1964年歷經二度重修。
據當地耆老的記錄,基隆廟口小吃的歷史可追溯到日治時代末期,當時奠濟宮的香火鼎盛,隨著眾多香客而來的流動攤販,在廟埕上聚集延伸,並逐漸擴大成為市集。
1945年二戰結束後,基隆廟口經基隆市政府統一規劃仁三路(愛三路到愛四路之間路段)上的攤販成為食肆街區,在1970年代初期登記的店家數目已達六十多家。
經過長期發展,廟口小吃的知名度反而凌駕於奠濟宮之上。目前的基隆廟口,除了原有於仁三路的小吃攤販區(狹義的基隆廟口)外,也與後來逐漸興起的愛四路夜市連成一氣。
永旭保經據點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社會處舉辦「我的漾young老時代嘉年華」 宣導長照資源減輕照顧者壓力
隨著台灣進入高齡社會,為宣導新竹縣家庭照顧者服務資源,以減輕家庭照顧者負擔,新竹縣政府社會處結合所設置的家照者整合中心及4個服務據點,並與新竹縣有智一同未來教育發展協會、新竹縣蒲公英關懷弱勢權益促進協會,今(24)日上午於竹北市泰和里活動中心舉辦「我的漾young老時代—家照者樂齡樂活青春嘉年華」,現場約200多人共同參與,並邀請一位「聰明照顧者」陳先生現身說法,自己如何善用長照資源,減輕照顧壓力的故事。
陳先生表示,因為爸爸失智症的緣故,決定從美國搬回台灣陪伴及照顧父親,剛擔下照顧者責任時,感到手足無措且身心俱疲,很慶幸因緣際會,連結到縣內家照者支持服務及日間照顧中心等資源,讓爸爸得到妥善及細心照顧,也讓自己有更多空間及時間能喘息。
另外,他也透過心理師引領的支持團體課程,跟其他照顧者們互相分享內心感受,並學習正念呼吸舒緩照顧壓力,由健康講座及每週的體適能課程,也更重視身體健康,並參與知識性講座課程,如認識咖啡、園藝植栽等,發展新興趣。
縣長楊文科表示,他上任以來極為重視老人福利,本縣109年人口為568,516人,老人人口為72,870人,老人人口比例為12.81%,推估需使用長照服務之失能人口為9,108人,縣政府也積極推展完整長照2.0服務網,提供居家服務、日間照顧、專業服務、輔具及無障礙環境改善、喘息服務、交通接送、巷弄長照站、文化健康站等多元服務,協助分擔照顧者壓力,109年度共有5,566個家庭使用長照2.0服務、服務經費已達5億3,501萬餘元。
社會處長李國祿指出,面臨高齡化社會,越來越多國人成為家庭照顧者,有不少自行照顧者面臨照顧困境及壓力,新竹縣109年度獲衛福部補助1,100萬元,設置本縣家照者整合中心及竹北、湖口、竹東、尖石等4個家照者服務據點,提供8大項服務,內容為提供電話關懷、家庭訪視、照顧技巧指導、紓壓活動、支持團體、喘息服務、心理協談等。
另外,家照者整合中心也與縣內長照中心、家暴中心、心衛中心合作轉介機制,以建立家照者支持服務體系,達到危機救援不漏接,所提供家照者支持服務不僅協助照顧者紓壓,更與照顧者共同討論照顧方案,讓照顧者懂得善用各項長照服務資源,並可繼續工作及維持一定生活品質,成為「聰明照顧者。」
今日活動主軸分為靜態與動態活動,靜態展示有全縣家照者作品展覽、家照者據點活動影片展示、義剪愛心團隊、長照及家照者服務資源介紹及有獎徵答、智慧機器人互動等,精彩的動態活動則包括菲力魔術表演家族、原鄉客家歌唱班、泰和里舞蹈班等,透過樂齡樂活青春活動,讓更多在地長者們一起參與,除了了解長期照顧服務資源,也展現長者們永保青春、終身學習的活力,宛如嘉年華會般熱鬧的盛宴。
本次活動副議長王炳漢特助、縣府社會處湯紹堂副處長、議員吳旭智、議員林增堂、竹北市長何淦銘、有智一同未來教育發展協會曾玉瓊理事長、欣瀚科技國際有限公司曾昭維董事長、幾何學國際有限公司廖珮玫董事長、樂學網張財銘總經理、竹北市民表何宜芯、竹北市民表朱健銘等貴賓到場參與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