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上高地練氣的心得
非常感謝師兄找豆花到上高地練氣,也很感謝王昱傑專業的登山嚮導。
先說這次上高地練氣之行的傷科手法收穫:
水流對應的是皮與末端細部筋的概念;樹對應的是較粗壯、牢固的筋的概念;石頭對應的是骨的概念。我猜想與五臟六腑間的陰陽相對應的就是太陽與月亮的能量,還有風雨雲霧等自然氣候變化吧。
所謂的天人合一的感覺,我想應該是這樣的吧。放下自我的主見,單純感覺與單純感受,不要有任何雜念與慾望,沈靜在自然的懷抱之中,水流、樹木、花草、石頭、高山甚至是枯木都有其個別獨特的能量流動,不同地形結構,不同的生態環境,幻化出個別獨一無二的氣場,去感覺,調整頻率,配合,同化,融合與自然之中。去感覺到自己,看清楚自己,就像是從第三人稱角度去審視自己,配合自然的流動,感覺自己身體流動的阻塞點,依著自然流動的方式,打通這些節點,就像是自己幫自己調理一樣。
說起來很特別,在不同環境下,你可以感受到的阻塞點不一樣,那座池可能是腳底板,那顆樹是肩膀,那個河川匯流處可能是肩膀,潺潺小溪是小拇指,河流中有很多石頭處是肋骨,湍急的河岸邊是手臂...等,真的是非常的奇妙。當真的融入環境之後,走路手臂擺動是非常自然的,每一步走下去都是全身跟著連動,力量到到達骨盆之後會順上到脊椎,接著是肋骨,肋骨動了手自然就會跟著擺動,這樣走起路來是重心的轉移,走起來是不會費力的,反而是一種全身性的按摩。
不同環境下還能夠感覺到明顯的界線。參天古樹的能量範圍,剛好就是他樹枝延伸到的範圍,同時應該也就是他根部的範圍。深入明神一池步道的前的兩棵枯木,一跨過那條界線,馬上就會感覺到一種不同的氣氛,強大而隆重的威壓感,在那邊我左肋骨的舊傷就有了感應,一開始會覺得怕怕壓迫的感覺,但是在經過調息讓其流動順暢後,馬上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明神池最深處的地方,池子到河流的地方,那邊的空氣是甜甜的,好像身體每個細胞都在新陳代謝,吸進好的排出壞的。枯木池塘的地方則是一種肅然的寂寥感,雖然水也是在流動的,水中也有魚,但就是少了那一份生機活躍的感覺。石瀑是一個很特別的地形,高山才會出現,那種感覺又是完全另外的世界,石瀑對應的就是骨,不同位置大小對應的骨又不太一樣,但是太小的石頭就沒有了,就像花花草草的對應感相對低很多,除非一大片或是比較大一點,否則依我現在能力還無法配合。
在岳澤小屋附近的石瀑上面向陽光練氣,不知不覺就會想起一句拳諺:「虎形鍊骨,勁貫骨髓」,有了一種新的體驗,勁灌骨髓是精確的感覺到骨層筋膜的通道,讓力量流通於中,由膻中出發,沿著肋骨、肱骨、尺饒骨、腕骨最後到手指,讓力量一層接著一層的流動,而不是用肌肉的力量。
日夜,晴陰霧雨,陰面陽面,海拔的高地,植披的不同,不同的天候狀況,也是會有影響的,最明顯的就是山的陰與陽的差異,再爬岳澤的登山步道的時候,一個轉彎過去,原本的叢林鳥叫聲就不見了,馬上感覺到一股安詳寧靜的氣息,雖然還是白天,但是一瞬間好像是晚上的感覺,因為我們爬到山的陰面了。
相性也是我覺得非常有趣的一點,像這次就發現自己對於水的相性比較好。在爬岳澤時,身體的感覺差很多,在上山時氣息一直不順,當然跟不常爬山,海拔高也有關係;但說也奇怪,上山沒有水流的地方就很難跟環境建立連結,一路走走停停,氣喘吁吁,下山跟上山狀況類似,但是說也奇怪,下山到有河川流過之處,我身體就自動跟環境連結了,身體忽然就輕快起來,一走到河邊就很想停下腳步,好好調息一下,剛剛那份疲勞感就一掃而空了。
我覺得古人所說的五術,「山、醫、命、卜、相」其實是一種經驗累積結果道出的一種學習的順序。入山融入自然之中的體悟,感受生命,感受能量的流動,感受植物的本質;由入山而來對於生命能量的流動,領悟經絡穴道,感受與嘗試植物取道藥物,進而昇華到醫術;而由醫術體會生命的生長過程留下的痕跡去理解命理。卜跟相我不熟就不確定是如何的經驗了。只可惜現在的生長環境中,「自然」的比例實在太少了,真的很難去體會以前書上所記載的經驗傳承了。
#上高地練氣
#專業高山嚮導 王昱傑 (Yu-Jie Wang)
#水對皮樹對筋石對骨
2018.10.3 豆花藥傷科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