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點成長吧
☕歡迎收藏或分享,推廣閱讀需要您。☕
書名/ #集體倦怠
作者/ #Anne Helen Petersen
出版/ 感謝 #高寶書版
今日介紹9月新書,是本與我這個時代(千禧世代)切身相關的書籍。而透過此書你能了解:為何千禧時代總是被稱作草莓族?為何我們再怎麼努力也達不到父母那代的巔峰,是我們的怠惰所至?還是大環境因素?書封:「沒有熱情,沒有夢想、沒有未來,這就是千禧世代生活的殘酷世界。」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一起翻開書好好驗證。
摘錄幾行想與大家討論的段落(▲為摘錄):
▲倦怠(burnout)實質上與疲憊(exhaustion)是不同的分類,儘管這兩種狀況是相關的。疲憊表示你已經無法再更進一步的狀態;倦怠意味你已經到達了疲憊的狀態,但仍督促自己持續前進,無論是幾天、幾週或幾年。
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其認為是一種「職業現象」,原因是「慢性職場壓力一直無法被有效管理。」在千禧世代中愈來愈常見的情況是,倦怠不僅是一種暫時的折磨,它變成是我們的當代症狀。
→朋友聚會閒聊時大都討論工作壓力,想轉換跑道,但大環境去哪都改變不了多少現況;搭車聽到路人談話內容也是抱怨職場大小事居多,卻也無力改變。只能像書中所說的:我們累得連看本書的力氣都沒有,只能每日無腦地滑滑FB、IG。(大概是這個意思,我翻得白話些。😂)
▲我們被養育成相信只要我們夠努力工作,我們就可以戰勝美國資本主義與菁英主義的系統,或至少在此系統中舒適地生活。
→只是努力工作還不一定會擁有成就,所以要比別人更努力才行。這話大概都是老一輩的教誨吧!幸好我家採取健康路線:只要身體健康又平安,其餘都是身外之物。(我還真的不爭氣地無任何成就。)
▲我們沒有經歷過經濟大蕭條或是世界大戰導致的災難性生命損失。科學進步和現代醫療以許多有意義的方式增進了我們的生活水準,但是我們的金融災難仍然改變了生活軌跡;我們所經歷的並不是那種「偉大的戰爭」,但這些永遠不受歡迎的戰爭卻耗盡了我們對政府的信任,而在這樣的經濟情勢之下,軍事是通往穩定的唯一途徑。然後還有氣候變遷,這需要全球共同努力以及重新盤整佈局。如此浩大的議題沒有一個世代,甚至一個國家可以獨自處理。
→戰後經濟起飛,但能飛到哪裡,是否會迫降或無預警墜毀?我們是否能從父母手中成功交棒,即使遇到不同時代間相異的困境,是否能理性且開放溝通,力求至少持平穩定?
▲在美國社會中要有價值就是要能夠工作。從歷史角度來看,更多的工作、更多的辛勞、更多的承諾、更多的忠誠、更多的勇氣,所有這些都可以使你更有價值。這就是美國夢的基礎。
→聽起來好累人不是,但正是你我正在做的事呀。慣老闆是誰養出來的,正是我們自己呀(朋友道)。
縱使此書與我閱讀的類型不太一樣,但能多了解身處的這個大環境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而我們又能有怎樣的改變,還是挺好的!尤其作者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寫的此書,如同序道:「在流行病期間寫這本書是因為COVID-19明顯變成出色的澄清劑。它使你看清楚生命中什麼和誰是重要的;哪些事情是必須、哪些是想要;誰有想到他人、誰只想到自己。它揭露出被視為『必要的』工作者其實是消耗品,並且使數十年來的系統性種族主義以及因此導致對疾病的脆弱性留下難以去除的痕跡。」在此疫情之下,全球經濟遭逢巨變,是與任何一個世代之人息息相關的。集體倦怠的症狀將會如何緩解抑或加劇?請翻開此書尋找父母與自己一路走來的軌跡吧!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天下雜誌vide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曾經在上週五中午 SDGs Talk 當開場引言人, 同時幫大家導讀比爾蓋茲《如何避免氣候災難》的天下雜誌出版總編輯 #吳韻儀 也為SDGs國際論壇致詞。 氣候變遷為許多人的生活帶來劇變,為了減緩地球暖化,「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放」應成為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目標。 目前,全球一年的碳排放量是510...
氣候變遷經濟損失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世代減碳做伙來
今天是我第二年參加青年抗暖大遊行,「減少碳排 世代攏來|青年抗暖大遊行」,我走到會場的路上,看到現場都是年輕朋友的面孔,其實氣候變遷是跨世代的議題,地球只有一個,我們必須共同面對。
我在留言板寫下「氣候立法,節約能源」,蔡英文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蘇貞昌院長都說2050淨零碳排是國際趨勢,但提出草案近一年沒有進一步積極作為,也難怪環保署長嗆「空口喊口號,當然很容易」
我會督促執政黨儘速兌現對下一代的承諾,要把過時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大修成 #氣候變遷法,不只減碳目標要跟上國際的2050淨零碳排,也要納入調適、減災。
我也看到黑板上其他朋友寫下藻礁永存、減塑、自備購物袋等等,同樣都是我關心、支持的議題。1218藻礁公投,我們應該把7600年藻礁保護下來,為下一代留下美麗的海岸線;疫情之下減塑開倒車,如何輔導餐飲小商家、外送平台或是研發替代的易分解材料,必須集思廣益。
這會期,我同樣在經濟委員會,歐盟2023碳關稅,減碳已經不只是環保議題,更是經濟議題,產業不減碳就沒有產業競爭力,連工總都很急。台灣3、4月還在56年大旱災,7、8月豪雨就馬上造成各地淹水;國際上也正發生北美熱浪、西歐洪災、中國鄭州豪雨淹地鐵,氣候變遷造成的經濟損失,越來越高,我會和這群年輕朋友站在一起,共同面對。
氣候變遷經濟損失 在 遠見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也能成為下一個荷蘭?】
2021年,除了疫情肆虐,更有不少國家因 #極端氣候 受創嚴重:
👉 台灣面臨50年來最嚴重乾旱
👉 7月中旬,西歐等國暴雨,上百人喪命及失蹤
👉 中國 #河南鄭州 等地暴雨,死傷損失慘重
各國迎戰氣候變遷的關鍵時刻,《遠見》觀察到 #荷蘭 這個 #永續經營 ♻ 的佼佼者。大數據分析公開資訊,公民倡議各式創新,跨域學習推動永續人才活絡,荷蘭已正式成為「#循環經濟」與「#綠色經濟」大國。台灣若能跟上荷蘭模式,打造綠色經濟飛輪,台灣也能成為下一個荷蘭!
◽
🔥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遠見雜誌》9月號 https://bit.ly/3zTGiMa
◽
◽
🇳🇱 打贏永續之戰!台灣能成為下個荷蘭嗎? https://bit.ly/2Ys25fY
◽
🇳🇱 旅荷台灣人經驗談:他們如何在荷蘭找到永續夢幻工作? https://bit.ly/3jQqvIg
◽
🇳🇱 甜甜圈經濟學大師拉沃思:台灣高房價隱藏分配不均 https://bit.ly/3hespkj
◽
🇳🇱 跟上荷蘭永續模式,台灣準備好了 https://bit.ly/3jNvyt3
◽
🇳🇱 氣候變遷下的新職缺,觀察鯨豚、鳥類,這群人靠熱情賺錢 https://bit.ly/3l65nNx
◽
🇳🇱 荷蘭AI模擬「直擊」:若遇上類鄭州、紐約豪雨,台北淹多慘? https://bit.ly/3DY9LqA
◽
🇳🇱 直擊荷蘭人的永續日常:洗衣這樣做,省錢又節能 https://bit.ly/3BMSezV
氣候變遷經濟損失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曾經在上週五中午 SDGs Talk 當開場引言人,
同時幫大家導讀比爾蓋茲《如何避免氣候災難》的天下雜誌出版總編輯 #吳韻儀 也為SDGs國際論壇致詞。
氣候變遷為許多人的生活帶來劇變,為了減緩地球暖化,「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放」應成為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目標。
目前,全球一年的碳排放量是510億噸。
生活中所有的活動,幾乎都會產生碳排放。交
通、製造、能源,台灣若想要降低碳排放量,該從何處著手?
能做出哪些改變?
今年3/2出版的比爾蓋茲新書「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表示氣候危機不只是高大上的恐嚇訴求,
而是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經濟損失,
如同每十年發生一次新冠病毒大流行,真的會影響社會。
★ 加入未來永續行動 Future SDGs社團,觀賞更多精彩花絮照
★SDGs2021國際論壇現場精華:https://futurecity.cw.com.tw/article/1936
★ 一次看懂SDGs:https://bit.ly/2021FutureSDGs
★加入天下讀者俱樂部:https://www.facebook.com/cwbookclub
★比爾蓋茲:氣候變遷將比新冠病毒致命5倍!我們現在能做這兩件事https://bit.ly/3dRWzHH
★住豪宅、坐私機 超級排碳王比爾蓋茲如何達成淨零生活?https://bit.ly/3a34YHe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2021SDGs國際論壇
#未來城市 #CSR在天下
#ECCT #LCI #SDGs
#2021地球呼吸行動
#比爾蓋茲 #氣候變遷
#淨零碳排放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需要字幕的朋友,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CSR@天下:https://csr.cw.com.tw
◎CSR@天下FB https://www.facebook.com/CSR.cw/
◎未來城市:https://futurecity.cw.com.tw
◎未來城市FB:https://www.facebook.com/FutureCitytw/
◎換日線:https://crossing.cw.com.tw
◎換日線FB: https://www.facebook.com/Crossing.c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kxBtAYIF5c/hqdefault.jpg)
氣候變遷經濟損失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週漏網東西軍角逐的選項是:「加州野火燒」vs.「奧斯卡新規」。經過24小時的刺激票選之後,「加州野火燒」獲得66.8%的票數。
加州野火這條新聞真的是最近美國各大媒體的頭版頭,美國加州從8月中雷擊引發火災後,就提前拉開了今年野火季的序幕,現在各個城市都被煙霧籠罩,整個很像沙塵暴一樣,非常誇張。這場大火真的超嚴重,不只加州發生森林大火,加州北部的奧勒岡州、更北的華盛頓州,也都有很慘烈的火勢,地圖上看起來可能覺得小小的沒什麼,但其實每塊區域都是幾千公頃在燒,現在整個美國西岸的沿海城市都變成橘紅色,有民眾說一覺醒來還以為自己在火星,真的跟電影裡的世界末日很像,我們也有網友留言說,煙霧甚至已經飄過國界跑去加拿大溫哥華,當地pm2.5已經紫爆了。根據外媒報導,這場延燒一個月的大火已經奪走至少26條人命,還有數十人下落不明,數千個民宅被毀,至少180萬公頃土地化為焦土,相當半個台灣的面積。奧勒岡州州長還說,當局正在為「大規模死亡事件」做準備。現在因為很多地方剛燒完或是還在燒,大家還不能進去,所以無法評估火災破壞程度,也還沒辦法確定傷亡數據。
很多人就問說其實美國西岸應該每年都在燒,但今年怎麼會那麼嚴重呢?原因就是氣候變遷!其實加州夏季本來就非常乾燥炎熱,8月16日當天加州南部沙漠地帶死亡谷國家公園(Death Valley National Park)一度測得攝氏54.4度的高溫,創下1913年以來全球最熱紀錄。這種乾熱天氣就會導致密集的雷暴現象,就是瘋狂閃電沒有下雨,加州8月中的時候,一週就發生上萬次閃電,是1980年代以來最密集的紀錄,那閃電就非常容易引發森林大火,另外氣候乾燥也導致森林裡的枯樹越來越多,就是非常棒的助燃物,因此高溫乾燥、閃電打下來再加上風一吹,很容易就一發不可收拾。
不過這次的大火除了天災還有人禍。像是南加州一場大火,起因竟然是一場「寶寶性別揭曉派對」,「寶寶性別揭曉派對」是近年在歐美非常流行的活動,通常懷孕第20週就可以透過產檢知道寶寶性別,那準爸媽會要求超音波掃描師不要當面告知是男是女,而是寫在紙上放入信封封好,再由準爸媽交給一兩個值得信賴的人,這個人開信封得知「謎底」後,在全程保密情況下,根據寶寶性別來籌辦派對。通常透過切蛋糕,展示蛋糕切面是粉紅色或藍色,來象徵懷了女兒或兒子,或者是拉開氣球,看看噴出來的是粉紅色或藍色碎紙花。然後這種派對就越玩越大,大家都想要跟別人不一樣,什麼煙火、煙霧手榴彈、爆破裝置樣樣來,先前也有鬧出人命過。然後這場發生在「聖伯納地諾」(San Bernardino)的火災,就是因為當地有一對夫婦5日舉辦這種派對,為了耍噱頭,使用一個煙火裝置,結果射出去之後,附近的野草迅速著火,這對夫婦狂奔到車上拿水瓶想滅火,結果當然沒用啊,只好趕緊報案,附近居民也被迫撤離。
不過這次山火其實也燒出了外界很多疑問,明明樹林裡這麼容易發生火災,到底為什麼大家還要跑去這種野火好發區蓋房子呢?其實最主要原因就是大城市房價真的太貴了,我們先前都住過加州嘛,像舊金山、洛杉磯這種地方,賣腎都住不起,州政府為了解決住的問題,就會施壓地方政府多蓋一些房子應付住房需求,否則拿不到州政府的補助,那未被開墾的山林野地就理所當然成了目標。有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加州的「索諾馬郡」(Sonoma county),1964年的森林大火只燒毀了幾百間民宅,但2017年又發生了一場差不多面積的大火,就摧毀超過5000間房屋,顯示當地人口成長了很多。那在三年前的大火之後,當地官員受訪的時候就說,這種事情一定還會重演,因為站在政府立場,他們沒有權力去叫人民不要重建家園,主要有兩個考量,第一是財政:你不重建就會讓人口外移,沒有人就沒有稅收,對地方財政會是重大打擊,沒錢去支付義務教育、垃圾清運、警消部門的薪水,站在經濟的考量下,重建是復甦的唯一辦法。
很多人會說重建可以蓋好一點的房子!像是提升標準、用防火建材之類的啊!不過這就遇到第二點「情感上無法」。這些一夕間一無所有的屋主,勉強住在車上或半燒毀的房屋裡,只希望政府用「最快最便宜」的方式,幫他們重建家園,讓他們的生活盡快回到軌道上,在這樣的壓力之下,沒有地方官員會忍心說不,或是拿自己的烏紗帽開玩笑。另外還有一個是,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靠雙手重建家園這樣的觀念似乎變成一種「美國精神」,每次天災後官方就會喊話說:「我們的第一要務就是重建家園!」就好像不重建就等於「投降」,放棄了你的老百姓,放棄了你的選民。結果現在就是燒掉重建、重建又被燒掉這樣一直惡性循環下去。最後恐怕要靠保險公司拒保、讓房市崩潰,才能終結掉這個循環,但就是非常殘忍啦!
雖然氣候變遷的問題我們沒辦法馬上就解決,但至少可以把災害的損失降低,例如根本就不要把房子蓋在野火區,而已經存在的社區,也要靠政府幫忙遷出危險區域,才是目前最能夠治本的方法。大家也不要覺得加州大火跟我們沒關係喔,在台灣也是有很多人把房子蓋在順向坡、土壤液化區,這件事情也非常值得我們思考,人類與大自然爭地的代價,我們扛得起嗎?
如果喜歡我們的節目,記得幫我們在臉書按讚跟分享出去,或是在YouTube訂閱我們的頻道,如果想看更多的國內外新聞的話,也請您上YouTube搜尋寰宇新聞,我們下週見!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Q2bVXLA_B0/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