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降二級微解封
#表演藝術產業復工
#文化復興 #劇場生存戰
明天(7/27)就要降為二級警戒,但表演藝術產業復工期長,面對未來生存困境,更是戰戰兢兢!表演藝術工作者已經兩個月沒有演出、沒有收入,奕華先前協助表藝聯盟與文化部座談,不只談紓困,更超前部署,要求做好解封準備,眼看就要解封,文化部準備好了嗎?
為了提前準備,我協議表演藝術團體提出幾點訴求:
✅未來線上演出會是常態之一,需發展專業拍攝和收費機制:
👉關於線上表演演出收費機制,因先前合作多為流行音樂,文化部初期會先跟KKBOX合作,來發展其他表演類型節目;朱宗慶董事長則表示OTT平台將於8月20日建置完成。至於專業拍攝才能維持節目的經緻度,但所費不貲,文化部應建構相關場域和團隊。
✅劇場要解封或出國展演,人員需施打疫苗:
表演人員目前仍無法施打疫苗,但解封後大部分演出者必須脫口罩演出!另外出國演出若沒有完成疫苗施打,應該會有所影響。
👉我要求文化部應盡速確認劇場解封防疫指引,如何兼顧防疫和劇場最高容留觀眾數之間隔座設置;因會影響票房收入,文化部須規劃如何增加對表演團隊的支持,才能讓觀眾慢慢再回到劇埸。文化部亦須持續與衛福部溝通,爭取讓大約四千位表演藝術人員接種疫苗,縮短復工時間! 在還未施打疫苗之前,文化部應補助篩檢費用。
✅留著生機,擴大紓困,並以更高格局,提出後疫情文化振興的預算:
表演藝術團體去年前債未清,今年馬上又面臨第二波疫情!特別是國際發展型的團隊、採大劇場規模者傷害更為慘重!文化部要加快紓困速度和擴大明年預算支持力道。
👉為了保住藝文產業,保留藝文工作者生機,我要求文化部不只要紓困,還需要專案補助復工的經費,貸款額度升高、利息全免或補貼都是必要的!以及今年到明年文化部的預算思維要調整,除已動工者外,能硬體暫緩、軟體優先,協助藝文界重返榮景。
✅超前準備,演出中斷險成為強制險:
過去演出中斷險因保費難負擔,導致藝文團隊很少將其作為風險分擔的選項!
👉要求文化部協調串聯民間保險公司,試算所需的成本與費用,設計相關方案並且補助保險費用。
✅走向國際,展望未來:
綜觀歐美表演藝術產業復工的經驗,不只期間長,環境也充滿變數也挑戰!
👉未來必須長期規劃,擴大資源並且有效整合,否則表演藝術界將面臨團隊與人才流失的衝擊。除建議文化部增加表演藝術相關預算以達振興之效,也要求國藝會明年可以編列更多基金來支持藝文活動,並媒合企業在此低潮時期支持表藝團體,讓表演藝術持續紮根,無後顧之憂,發展新的實體、虛擬演出模式,更能讓世界感受台灣的文化實力。
希望文化部能傾聽藝文界朋友心聲,盡速規劃未來藝文產業復興政策,迎回過往多元豐富的藝文生活!
🔆特別感謝本次參與座談會之文化部暨所屬機關與藝文團體,希望藉由充份交流和溝通,相互扶持合作,儘速恢復藝文活動往日榮景🌈
文化部 #部長李永得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曼麗
雲門舞集 #執行總監葉芠芠
表演藝術聯盟 #理事長陳錦誠
故事工廠 #執行長林佳鋒
#師大表演藝術研究所教授何康國
優人神鼓 #藝術總監黃誌群
優人神鼓 #創辦人劉若瑀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 Formosa Circus Art #團長林智偉
台北曲藝團-專業的相聲說唱 #團長葉怡均
#前立法委員陳碧涵博士
民間高利整合 在 楊華美 花蓮縣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花蓮火車站前及金三角商圈交通規劃現況資源盤點】🚌
我長期關注花蓮交通議題,花蓮大眾運輸系統不發達、市區停車格數量不足,加上今年市區到處都有工程、蘇花改通車、後疫情時代國人無法出國,導致每逢假期有大量旅客訪花後,造成花蓮火車站前及金三角商圈交通阻塞、違停問題嚴重,民怨四起;為了解縣府交通改善計畫,我在議會開議期間,提請縣府應進行花蓮火車站前及金三角商圈交通改善、資源盤點。🤓
今天早上我和一樣長期關注花蓮交通改善的 張美慧 議員,同時出席由縣府建設處召集的「花蓮火車站前及金三角商圈交通議題研商會議」, 與會的除了建設處交通科成員外,還有台鐵花蓮運務段段長、花蓮市公所代表、花蓮縣警察局及花蓮分局交通隊代表、東華大學東部區域運輸發展中心代表、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北區電信分公司及花蓮縣景觀總顧問,共同瞭解、討論花蓮市區交通議題及改善方案,歸納出以下幾項重點📑:
#文長但很重要 #先把會議結論寫在前面 #詳細討論內容大家可以慢慢看
我秉持 #社工參政 的精神,建請縣府建設處🙏:
✅1⃣參照社福單位定期針對個案需求召開網絡會議的模式,針對市區交通改善議題,定期於半年或一季召開1次相關單位的聯席會議,定期盤點相關單位的資源外,也有助於橫向的聯繫、集思廣益。
✅2⃣研議在花蓮市區推動循環小巴、友善行人空間、共享機車的可行性,提供大眾運輸交通接送服務及短程移動需求,減少自駕可能性。
✅3⃣未來持續進行縣政交通改善資訊公開,同時宣導、改變民眾用路習慣,增加守法度及大眾運輸系統運用度。
#縣府建設處交通科報告 #花蓮火車站前及金三角商圈改善方案
📌1⃣經交通部評估,花蓮推動MaaS「只要用車、不用買車」的可行性極高,將結合火車、國道客運、公車、(多元)計程車、共享運具等系統,積極推動大眾運輸。
📌2⃣目前已向公路總局申請設置花蓮火車站前中山公園地下停車場,目前尚未核定。但去年7月縣府與台鐵局推動「洄瀾雙城開發計畫」,將依據「因應蘇花改通車後建置轉運站與停車空間之規劃案」,於花蓮市區東側及西側設置2處停車場,預計將增加600席停車格,未免資源重疊,會再研議設置花蓮火車站前中山公園地下停車場的必要性。
📌3⃣已著手研擬本縣民間設置臨時路外停車場獎勵辦法,未來將協調市區飯店、商家騎樓,同時建置智慧停車導引系統,增加停車格的同時,方便用路人即時取得停車資訊。
📌4⃣去年建置的智慧交通管理整合系統,正在蒐集數據中,待基礎數據足夠後,未來可即時監控市區交通,即時通知用路人救災救護車輛通過路口及時間,調整路口紅綠燈時比,提供用路人即時停車位資訊。
📌5⃣目前已有花東基金3年的計劃做400處的智慧站牌,同時正研究規劃站牌色彩管理系統、協調改善公車外部塗裝,以不同顏色呈現不同的公車路線,方便民眾辨識。
📌6⃣花蓮連假旅客多,正在研議省道南北段設攔截區的可行性,未來將進行車輛進入市區前的分流與節流措施(控制省道車入花蓮的速度跟流量,當市區車多時,省道速率變慢)。
📌7⃣研議取消市區金三角商圈路邊停車格可行性,結合大眾運輸接駁系統,引導車輛到商圈外圍停車場。
📌8⃣已針對飯店交通接駁開闢3條新的公車路線。
#與會人士討論節內容及建議
📍1⃣教育民眾進行用路觀念改善,提升市民榮譽感及守法精神。
📍2⃣研議科技執法措施,當路口違停或靜止時間異常時,智慧監控系統可即時提供資訊給警察局交通隊。
📍3⃣進行不同類型用路人的交通需求調查,研議複合型交通問題解決方案。
📍4⃣可盤點市區10個停車場不同時段的使用率,研議不同時段的差別費率,結合花蓮Q幣或提供花蓮人特殊優惠等措施,提高利用率,也可參考他縣公車幹線規劃方式,規劃花蓮各幹線。
📍5⃣智慧交通管理系統未來的市區流量分析跟路網分析,可針對不同時段的流量進行管制,也可進行模擬數據的分析,幫助主管單位調配管制措施。
#社工參政 #專業問政
#資訊公開 #陽光縣政
#挺花蓮美一天
#花蓮縣議員 #楊華美
民間高利整合 在 姚松炎 Edward Yiu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30 香港爆煲? - 回應2030+ 諮詢.提出民間替代方案】
〔2017年4月6日〕
政府10月公布《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諮詢,並將於4月尾結束。諮詢內容不少篇幅提及開發和基建等,並提倡開發新界北及東大嶼人工島。過往已有不少研究指出,這種「傳統發展模式」將會令香港「爆煲」。
立法會議員姚松炎指出,香港將會出現六個面向的「爆煲」:
1. 基本工程儲備基金支出由每年200多億元,上升至每年超過1000億元;賣地再多,賣地收入再高,仍難以持續,今年賣地破紀錄,亦不過1000億元,任何地價調整,可能導致「財政爆煲」。
2. 香港的堅尼系數長期不斷上升,社會衝突升級,自殺率高,生育率低,生活壓力令人窒息,隨時令「民生爆煲」。
3. 繼續高消費,高增長的發展模式,只會令「資源爆煲」。
4. 香港「環境負荷面臨爆煲」,空氣污染、水質問題、棕土擴張、堆填爆滿等等都令香港愈來愈不宜居住。
5. Demographia 已經香港連續7年定為樓價最難負擔城市,供樓年期已經面臨極限,不能再以加長年期來令每月供款可負擔,加上實質利率轉正,隨時「樓價爆煲」。
6. 經濟增長率已由1980年代的10%以上,下降至近年的長期不足3.5%,當基數愈來愈大,增長率難以維持高水平,而且當租金和生活費用過高,利息回升,外來投資減少,造成「經濟爆煲」。
「2030+」諮詢提倡沿用著重開發土地的「傳統發展模式」,只會令到問題加劇。一班民間學者、研究員趁「2030+ 諮詢」,提出《民間替代方案》,指出現行發展藍圖的問題,與及倡議各項替代發展模式。
過去幾個星期,姚松炎議員已召開多場研討會討論「民間替代方案」各種建議,姚松炎議員會同一眾作者在四月下旬將會向政府提交這份《民間替代方案》。眾人亦會將會各人的意念結集成書,預計2017年中推出。姚松炎議員強調,2030+ 發展方案不應是是非題,期望提供多過一個方案,凝聚共識達至與民共議。
以下是部分參與撰寫《民間替代方案》的學者、研究員和機構代表的發言重點:
1. 鄒崇銘(土地正義聯盟成員,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 香港基建工程由「基本工程儲備基金」所支付,基金收入沿自賣地收入。基金自曾蔭權提出十大基建計劃上馬後,支出一直急速向上;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已經明言,往後的賣地收入未必可以足夠填補基金支出;今年收入1200億,異常地高,然而有一半是來自中資突然動用大筆資金買地,究竟是否可以維持下去?
2. 任憲邦(時事和政策評論員,守護大嶼聯盟及東大嶼都會關注組成員):香港人口在2043年會達至高峰,估計至823萬,但如果落實東大嶼都會等項目,可容納900萬人口;另外,香港的住戶數目高峰到2043年達到293萬戶,但香港規劃房屋總量,將在2026年去到313萬,為甚麼香港需要這麼大的開發和建屋量?政府這種做法會導致香港人口政策失衡。
3. 何尚衡(荷蘭建築師、城市研究學者):香港社會沒有健全的保育政策,保育現代建築,與及構建社區景觀的元素,例如招牌。雖然一些招牌如西環森美餐廳的黃牛招牌和深水埗信興酒樓的招牌都被收藏到博物館裹,但是已失去它們的意義。現時的保留這些建築物和構建物與否多以安全角度考量,卻沒有文化、歷史的因素參與,2030+長遠規劃卻沒有插入這類討論在內。
4. 謝穎琳(健康空氣行動項目主任)跨區交通嚴重,大量新市鎮居民無法本區就業,變相依賴汽車出行,多年來對環境及市民健康造成沉重代價。現時路面上迫近有80萬架登記車輛,每日有大量車輛迫進市區造成交通擠塞,車速遠不及單車。政府2030+ 的規劃會加重道路負擔和空氣污染。
5. 蘇文英(姚松炎立法會議員辦事處的高級項目主任):政府打算未來額外擴建堆填區面積達310公頃,全港堆填區總面積將差不多等同一個東涌和兩個天水圍新市鎮的大小。但有一半已關閉的堆填區閒置22至42年不等。堆填區的功能單一,且地皮難以再生利用。國際社會、學術界和民間經驗做了很多研究和實踐,發現農業除了糧食供應功能外,還可以促進資源循環和淨化空氣等。香港有多個農場和社區園圃也回收廚餘,轉化堆肥,成效卓越,本可減少堆填區依賴及避免土地資源浪費,但政府政策令農地缺乏保障。
*一眾作者將會在《民間替代方案》提出各自的建議和發展方法,詳情稍後陸續公布。
-\-\-\-\
👁了解姚松炎議員的工作:https://www.edwardyiu.org/
📪訂閱姚松炎議員辦事處最新資訊:https://goo.gl/lTe860
📈📊💻起動公民社會,透過整合和提供各項公共資訊,加強市民對社會議題的理解及掌握, Smart Governance lab: https://www.facebook.com/smart.governance.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