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舊事 ◎余怒
先是輕音樂。一個人唱。躡手躡腳
流水聲,「唉」的聲音
半張的嘴唇。一隻穿著睡衣的貓
走來走去。接著喇叭裡
流出絲綢,播音員的口水,黑色和紫色
冷色和臉色。磁石裡
埋著耳朵,衣服下埋著骨頭
我已瘦成這樣
我不敢睜眼:滑石粉和過去的日子
一根棍子的漂浮感。父親將我
反鎖在家中
父親,請分給我一分鐘
廣播裡說:你是一棵桃樹,但不結桃子
-
◎作者簡介
余怒,安徽省安慶市人,中國現代詩人。於1985年開始創作詩歌,曾獲台灣第一屆雙子星詩歌獎、第二屆明天.額爾古納詩歌獎,第三屆或者詩歌獎。著有詩集《守夜人》(台灣版)、《余怒詩選集》、《余怒短詩選》、《余怒吳橘詩合集》、《現象研究》、《飢餓之年》等。
-
◎小編皮皮賞析
余怒的詩中,可見大量來自生活的取材,比如〈衰老〉一詩:「一所房子以它的凹陷,時光/在進入中,失去了一片渦輪」以日常的房屋作為載體,盛裝了無形的時光,以至於房子因負重而凹下。而這首〈童年舊事〉的材料來自家與親人,以童年作為容器,容納了作者的過往。
首先,音樂流瀉,再來才是人,躡手躡腳如貓,配合著輕音樂的優雅節奏。半張的嘴唇,是人,也是音樂流瀉的出口,所以「流出絲綢,播音員的口水」。再來,「黑色和紫色/冷色和臉色。」我們都知道臉色並非真實存在的顏色,而是人們面容上展現的喜怒哀樂,黑、紫、冷,在本該溫暖的屋裡顯得突兀並且古怪,像接下來的「衣服下埋著骨頭」那樣違背直覺。在普遍的對幸福的定義和描摹出的圖樣中,孩子通常圓潤矮胖──至少不會如此瘦弱,家中也應呈現暖黃色等溫暖的基調,但在此詩中,我們只看見神秘的貓、與暖色對立的冷色、消瘦與不敢睜眼──為何不敢呢?是因為不敢看見什麼嗎?詩人說:「滑石粉和過去的日子。」
末段,「一根棍子的漂浮感。父親將我/反鎖在家中」即可窺見一二,為什麼作者不敢睜眼的原因,棍子與反鎖,對孩童來說,造成的恐懼定不在話下,但作者沒有將這樣的情緒繼續渲染,而是停在這裡,以冷靜的口吻,點明家人並且說道,「父親,請分給我一分鐘/廣播裡說:你是一棵桃樹,但不結桃子」。最後兩句,沒有痛哭失聲地悲訴,可我們卻能感受出作者克制中的翻湧,詩人以他者之口,直指父親作為桃樹卻不結果的行為,可這棵樹確實結果了──或許就是這樣矛盾的現實,使得兩方產生了矛盾與那隱微的、不可言說的童年舊事。
-
圖片來源:鄭閔聰
美術編輯:鄭閔聰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中國當代詩 #1990年代 #民間寫作 #童年舊事 #余怒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5/20210527.html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故事許願機:你許一個願,我用一個真實人生故事回答你」介紹 訪問作者:王蘭芬 內容簡介: 我寫真實人生故事,於是整個宇宙都是你的許願機──王蘭芬 一則陌生的臉書訊息,意外獲得神奇不凡的感動。 一次心臟科的看診,為什麼讓她想起當年那首〈你怎麼捨得我難過〉。 高手隱藏在民間...
「民間寫作」的推薦目錄:
- 關於民間寫作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民間寫作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民間寫作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民間寫作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民間寫作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民間寫作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民間寫作 在 民間立場寫作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 關於民間寫作 在 寫作中區- 信用組合為民間的金融互助組織,有別於銀行等機融 ... 的評價
民間寫作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結結巴巴 ◎伊沙
結結巴巴我的嘴
二二二等殘廢
咬不住我狂狂狂奔的思維
還有我的腿
你們四處流流流淌的口水
散著霉味
我我我的肺
多麼勞累
我要突突突圍
你們莫莫莫名其妙
的節奏
急待突圍
我我我的
我的機槍點點點射般
的語言
充滿快慰
結結巴巴我的命
我的命裡沒沒沒有鬼
你們瞧瞧瞧我
一臉無所謂
-
◎作者簡介
伊沙,本名吳文健。詩人、作家、批評家、翻譯家、編選家。1966年生於四川成都。1989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現於西安外國語大學中文學院任教。出版著、譯、編70餘部作品。獲美國亨利‧魯斯基金會中文詩歌獎金以及中國國內數十項詩歌獎項。應邀出席瑞典第16屆奈舍國際詩歌節、荷蘭第38屆鹿特丹國際詩歌節、馬其頓第50屆斯特魯加國際詩歌節、中國第二、三、四屆青海湖國際詩歌節、第二屆澳門文學節、美國佛蒙特創作中心等國際交流活動和寫作計畫。
(取自伊沙《滴水成冰》,2015,重慶大學出版社)
-
◎小編柄富賞析
在90年代末,知識分子與民間寫作兩派終於打上台面的盤峰論爭(詳見責編文),伊沙是當中一位重要的詩人,立場更靠近民間寫作,他在盤峰會上提出「90年代以來,『知識分子』對異己的壓制從來就是戴著學術面具進行的,到《歲月的遺照》開始變得明目張膽。」這是就文學表現之外的手段與霸權提出批判;在具體的文學表現上,伊沙認為「以隱喻為最大特徵的『知識分子寫作』倒是天然的與陰謀結緣,修辭的陰謀,可以四面討好,文字表面的清潔,很容易在某些主流刊物上流通。」綜合這裡他提出了對知識分子寫作質疑的幾點:學術面具、隱喻與修辭的陰謀、文字的表面清潔。
並非反對隱喻和修辭,伊沙實則是對其作為掌權手段之簡單感到痛恨,隱喻和修辭表面艱深,實際上只是把關上的便宜行事,如另一位民間寫作代表詩人于堅所說的「90年代以來……中國真正的好詩在民間,通過民間刊物,走向讀者。並不是詩沒有讀者,而是平庸的東西在把關。」拿隱喻和修辭來做單一的詩的評斷,學術上也容易分析,其他面向的好詩就過不了這平庸的把關,這是于堅、伊沙的意思,也是民間寫作立場的一個主張。
比如口語寫作,其特殊的表現性經常是被知識分子寫作者,或者其代表的某一個把關群體所視而不見的(至少在民間寫作者眼中是如此)。而這也正是民間寫作立場的詩人所特別強調的,伊沙在訪談錄裡提到:「口語是最不易藏拙的詩歌方式。高手真高,垃圾遍地」認為口語不易藏拙,事實上反而是詩人的照妖鏡,詩人如何掌握詩歌,一旦擺脫修辭的粉飾,使用赤裸的口語,在天在地就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伊沙、于堅推崇口語寫作,並不是口語就平易親切,而在詩的表現上就好;口語詩的表現難度甚至比修辭詩更高(如果可以這樣一刀二分的話),他們要對抗的是,某一種表面菁英的寫作傲慢,而利用平易來攻擊口語詩的行為。伊沙這麼說,「寫口語詩的人大部分是垃圾,攻擊口語詩的人全都是垃圾。」
這首〈結結巴巴〉可以說是口語詩諷刺反口語者的代表作,伊沙除了展現口吃者的語態,還有很多諷刺的層次,小編試著說說自己的解讀:第一層伊沙先自貶自己是「二等殘廢」,然而這二等殘廢是別人所定義的,如果拿某些人的評判角度來看,口語詩就是一種二等詩,伊沙不用他們的方式來證明口語詩的好,反而就接受他們對自己的判斷,老子就是二等殘廢,就像個口吃者寫這首詩,但我還可以嘲諷你們。你們很會說話啊,四處流口水,說的這些事卻散著霉味,顯然都是老話,說了又說。我的肺(我的心)很累很懶啊。伊沙攻擊的是這些人的能言善道,說出來的卻都是陳腔濫調。
第三段,我要突圍你們莫名其妙的節奏,這裡超有趣,「你們莫莫莫名其妙/的節奏」這裡還使用了回行來控制節奏,反諷意味更深了,你們修辭家的老招牌,我一個口吃的也可以做。事實上口語詩並不遠離修辭,修辭學的起源本身就是一種演講的技術,你仍然可以在伊沙這首詩找到修辭,找到修飾的很工整的部分,且看音韻,比如「你們莫莫莫名其妙/的節奏」莫和奏押韻;「我的機槍點點點射般/的語言」點和言押韻。急待突「圍」,充滿快「慰」也押韻,工整得令人髮指,伊沙用口語詩,把其他人區別、攻擊口語詩的理由給戲謔了一番。
當然這是小編角度的解讀,但從伊沙的訪談來看,他確實是一個很有攻擊性的詩人(笑),「你們瞧瞧瞧我/一臉無所謂」,伊沙就這麼反向地由自貶走到了一個自豪的姿態,對自己從事的文學,充滿信心與驕傲,命裡無鬼,心裡踏實。
參考資料:
01〈盤峰論爭始末〉,何方麗、張立群,《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20年第六期: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1204/c434900-31956193.html
02《我在我說:伊沙訪談錄(1993-2017)》,伊沙,青海人民,2017
-
圖片來源:鄭閔聰
美術編輯:鄭閔聰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中國當代詩 #1990年代 #民間寫作 #結結巴巴 #伊沙 #口語詩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5/20210526.html
民間寫作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世紀末:知識份子與民間寫作(1990年代) 責編文/柄富
1989年是一個重要的年份,詩人王家新在他的詩歌訪談錄《回答四十個問題》裡提到「從大體上看,1989年標誌著一個實驗主義時代的結束,詩歌進入沉默或是試圖對其中的生存與死亡有所承擔。作為一個詩人──不是全部,而是他們其中經受了巨大考驗的一些,的確來到一個重要的關頭。」這個1989年的巨大考驗、重要的關頭,很明顯指的就是中國八九民運,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六四天安門事件在內的整個八九風波。歐陽江河曾在訪談裡說「到1989年前,朦朧詩所寫的東西慢慢擴展至內心層面、個人經驗和實驗性語言風格等,但沒有跟太多現實生活或歷史聯繫,因此被批評脫離現實。89年之所以影響整個年代,是因為89年歷史強行進入,不管你喜不喜歡,這個歷史是當時詩歌和文學寫作,包括思想概念,沒有直接直面過的,沒有直接處理過的,和它面接過的一種真實歷史現實……一個活生生的、直接的、真實的發生。譬如說:死了人,流了血,而且這是我們詩歌沒有辦法去處理它、面對它和容納它的。」
而中國的學者們自己在歸納九零年代的中國當代詩歌時,必然會提到知識份子與民間寫作的論爭。歐陽江河被列作知識份子的代表首先是這麼理解九零年代的當代詩歌的,以1989年的重大事件作為分界點而能說「89後」的詩歌與前代不同,這是一種觀察,也是一種自我命名。也有許多學者,比如陳超、唐曉渡,並不認同九零年代的詩歌能夠透過一個事件(即使這事件夠重大)而確立自己為一個文學時期的結束或開端,詩歌史是一個綿延的進程,不會一瞬間就這麼斷代,九零年代的詩歌也並非由否定八零年代的詩歌來完成。
經常是以一個後見之明的角度來談論一個時期的文學,程光煒1998年的文章〈我以為的九零年代詩歌〉則正面地為中國九零年代的詩歌作了兩點初步的描述:「一、它(九零年代詩歌)是相對散文化、現實的、個人性的,能達到知識份子精神高度的一種寫作實踐。二、它是一種充分尊重個人想像力、語言能力和判斷力的創造性藝術活動……90年代詩歌不僅要求詩人有一種文化的、精神的高度,它還如艾略特所說的:『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強調著「知識份子精神」這點,程光煒1998年還編選了一本《歲月的遺照》,作為九十年代文學書系的詩歌卷出版了。
當時正就讀北京師範的學生沈浩波旋即在《中國圖書商報》上發表了〈誰在拿「90年代」開涮一文〉,公開地對《歲月的遺照》的編選者及其中部分詩人展開批評。隔年另一位詩人楊克也主編了一本《1998中國新詩年鑒》在廣州出版,在代序以及選詩上顯然都試圖與程光煒編選的《歲月的遺照》作出區別,表達出一種別於《歲月》的一種「民間立場」,雙方氣氛越來越緊張,1999年4月謝有順在《南方週末》發表了〈內在的詩歌真相〉一文,加強對《歲月的遺照》詩選,以及所謂「知識份子寫作」一定義的質疑。此文一出,王家新、贓棣、西渡等作家相繼撰文,對謝有順的質疑予以反駁。
在兩方劍拔弩張的形勢下,1999年4月16日至18日,由北京市作家協會、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當代室,聯合了《北京文學》雜誌和《詩探索》編輯社,在北京平谷縣的盤峰賓館舉辦了一場詩會,邀兩方詩人、詩論家、批評家與會,就一系列的詩學問題進行討論,事實上也有更多是在對寫作資源的分配進行爭論,帶著「圈子」與「權力」的因素展開的意氣之爭也所在多有。這場詩會被稱作「盤峰詩會」,會後便產生了「知識份子派」與「民間派」這樣的說法,而兩方的論爭也不僅止於盤峰詩會,後續在北京各報刊、文學雜誌上,仍然有一系列激烈的相互筆伐。
就何方麗、張立群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20年第六期發表的〈盤峰論爭始末〉,整理出來的知識份子派、民間派論爭的內容,首先是詩歌是否應該爭取讀者,這與90年代以來詩歌在市場經濟上被邊緣化有關,民間立場的詩人認為「知識份子寫作」事實上是遠離了讀者,而有無讀者是證明詩歌是否成功的標誌之一。
另一方面,知識份子派的詩人則認為民間派詩人過份強調民眾與讀者,使得詩人成為一群「消費時代的弄臣」。其次圍繞的是兩派詩歌所擁有的「技術養分不同來源」的問題,民間派指稱知識份子派的寫作養分來自西方的文學理論,認為詩人應該關心母語、關心自己的日常與現實,如此才有原創性;對此,知識份子派表達另一種看法,西渡說「知識並不脫離生命,人對知識的熱衷是人類前進的動力,將利用西方的詩歌資源說成一種「買辦」是一種強辭。」
圍繞著如上等等詩學的反思,把文學的特徵「口語」、「非口語」、「文學理論的」、「日常現實的」、「親近讀者的」、「遠離讀者的」刨根究柢地討論一番,正是「盤峰詩會」以及其後一連串的知識份子與民間寫作論爭,所具備的積極意義。本周我們會介紹幾位知識份子與民間派的代表詩人(有些是被學者歸類為某一派,但自己並不認同,比如知識份子派的歐陽江河),還有他們的詩作,不求全面但望可以帶讀者一窺中國當代詩在世紀末的某一角度,特別被強調的風貌。想了解更多可以延伸閱讀如下的參考資料。
-
參考資料:
《在北大課堂讀詩(修訂版)》,洪子誠主編,2014,北京大學
《90年代「詩人批評」》,冷霜,北京大學中文系2000屆碩士論文
《站在虛構這邊》,歐陽江河,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
〈回答四十個問題〉,《中國詩選》,王家新,1994,成都科技大學
〈我以為的九十年代詩歌〉,程光煒,《詩歌報》1998年第三期
《1998中國新詩年鑒》,楊克,廣州花城,1999年
〈盤峰論爭始末〉,《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20年第六期,何方麗、張立群: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1204/c434900-31956193.html
-
圖片來源:鄭閔聰
美術編輯:鄭閔聰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中國當代詩 #1990年代 #知識份子寫作 #民間立場寫作 #程光煒 #楊克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5/20210524.html
民間寫作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故事許願機:你許一個願,我用一個真實人生故事回答你」介紹
訪問作者:王蘭芬
內容簡介:
我寫真實人生故事,於是整個宇宙都是你的許願機──王蘭芬
一則陌生的臉書訊息,意外獲得神奇不凡的感動。
一次心臟科的看診,為什麼讓她想起當年那首〈你怎麼捨得我難過〉。
高手隱藏在民間!
熱愛唱K的夜間警衛,曾是有名畫家。滑雪教練不滑雪時忙著鑑定骨董。
神祕的計程車司機,默默守護著誰。
他/她們,是咖啡店裡沒人敢靠近的女性,是中正紀念堂迴廊裡唱京劇的伯伯,是高傲小姐遇上高冷流氓。
《沒有人認識我的同學會》中父親的書寫讓人感動不已的王蘭芬,這次以無比生動幽默手法,刻畫周遭遇到的大小人物:曾是走唱小歌女的科技公司總經理、才華洋溢卻英年早逝的美髮師、看似凶狠其實卒仔的大哥……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則專屬故事,透過她更輕鬆深情的筆,滿足長久以來的閱讀渴望,解除你靈魂最深處的痠痛。
作者簡介:王蘭芬
畢業於東吳大學英文系,曾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當代文學研究所就讀,當過報社記者,主跑影劇和藝文新聞。是一對龍鳳胎的媽,現為專職寫作者。著有小說《圖書館的女孩》、《影劇小記者的祕密日記》、《旋轉木馬嘩啦啦啦》、《夏天與甲蟲的故事》、《寂寞殺死一頭恐龍》、《沒有人認識我的同學會》等。
出版社粉絲頁: 印刻文學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民間寫作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屋簷下的交會:當社區關懷訪視員走進精神失序者的家」介紹
訪問作者:任依島
內容簡介:
精神失序
對一個人、一個家
會產生什麼影響?
說起精神病人,很多人的印象都停留在媒體報導的混亂與攻擊行為,認為他們是「不定時炸彈」;在街上看到行為比較特殊的人,不管那個人是自言自語、身體前後搖動,都管他為「有病」。
這個「有病」,通常指的就是精神疾病,但實際上那個人是不是,不得而知。
多數人對於精神失序者的認知,常常來自於刻板印象,而一個人一旦被賦予刻板印象,就失去了各自的名字、容貌與性格,只剩下一個標籤:精神病人。
但,精神病人真實的生活樣貌,究竟是如何?
身為精神失序者的家屬,又是什麼心情?
本書是資深社區關懷訪視員,與精神失序者及其家屬相遇的生命故事。
工作期間,他走進社區,凝視失序者的日常生活,聆聽家屬受苦的經驗。
作者將他訪視的所見所聞,透過二十個主題,呈現精神失序者在社區生活的「異」與「非異」,以及家屬面對的諸多難題。
其中有著精神失序者遭社會排除與歧視之苦;也有著家屬之間的衝突、矛盾、吶喊與無奈;但也有人性發出的微光,讓失序者在社區或職場,擁有一個可以呼吸空間的暖心故事。
對於如何靠近服務對象的生活世界,作者也從助人工作者的角度提出許多反思。尤其討論了如何以「互為主體性」、同而為「人」的姿態,貼近對方的世界。
全書分為三篇:第一篇為精神失序者的日常生活;第二篇描繪的是精神失序者家屬的陪病生活;第三篇寫社關員是誰,工作性質,以及對制度的省思與批判,也寫作者和精神失序者及家屬相遇的經驗。
透過這些故事,希望大眾對於精神失序者有更立體的認識,撕下標籤與刻版印象,看見他們身而為人的模樣,在病人這個身分之外,他們更是某人的阿嬤、媽媽、父親、姊姊、丈夫、孩子、鄰居與朋友。
※本書作者版稅將捐贈25%給台灣民間社區精神復健機構、25%給「家連家精神健康教育協會」
作者簡介:任依島
就讀北投(Pataw,凱達格蘭語女祭師之意)復興高中時,從國文老師手中拾獲平埔族群謎樣身世的一塊碎片。大學甄試想讀文學院繼續追尋,卻被拒於門外,不明就裡讀了商學院,但也莫名奇妙被二一,只好深思熟慮地航向心理學領域。曾經擔任身心障礙機構教保員、自殺通報關懷訪視員,現任社區關懷訪視員。對人類廣袤與深邃如海洋的心理好奇,也對藍色星球上的萬物感興趣。持續以傾聽、健行、爬山、旅行及書寫,練習跟人類及土地連結。
希望小島台灣能活出她美麗多姿的樣子。
請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民間寫作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有禮這一家:生命禮俗大揭祕」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鄭宗弦
內容簡介:
禮俗就是繁文縟節嗎?你會想到傳統禮俗就頭痛?
難道禮俗就是大家都說要做,我就跟著做?但是我從來不明白禮俗背後的意義?
鄭宗弦的《有禮這一家:生命禮俗大揭祕》以小學生的視角,描述1980年代的一個大家族,在面臨每個人生命各個階段時,如何藉由生命禮俗,表達對生命的尊重與期盼,達成該階段的任務。看似傳統守舊的禮俗,其實是充滿溫情的細細叮嚀,更是最真誠的祝福。
作者簡介:鄭宗弦
1969年出生於嘉義縣新港鄉,現定居台中市。從小便醉心於繪畫與民俗藝術,後來愛上寫作,作品以少年小說、散文和童話為主。
他是個得獎高手,曾經榮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觀光文學獎、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陳國政兒童文學獎、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圖書獎、小太陽獎、金鼎獎推薦獎、環境教育優良圖書綠芽獎、大墩文學獎、玉山文學獎、蘭陽文學獎、夢花文學獎等獎項。
著作有:《阿公的紅龜店》、《媽祖回娘家》、《神豬減肥記》、《有人在鹿港搞鬼》、《香腸班長妙老師系列》、《鄭宗弦的「鬼」故事系列》、《豬頭小偵探系列》等書籍。
他立志要寫出優秀的故事,分享他所鍾愛的人、生存的土地、常民文化和民間藝術。他期盼大家閱讀他的作品,在欣賞文學趣味之餘,能進一步珍惜鄉土,熱愛自己生活的地方。
民間寫作 在 寫作中區- 信用組合為民間的金融互助組織,有別於銀行等機融 ... 的必吃
信用組合為民間的金融互助組織,有別於銀行等機融機構,信用組合提供組合會員金融融資等服務,在戰後改稱為「信用合作社」並蓬勃發展,如臺中市成立過許多信用合作社,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