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k Eng Club 兩大青英 Joe Lam 同「標青」(Bill Chen),一齊探討英國民族性,研究吓點解呢個國家,無論經濟幾扑街,始終都係國際品牌。
Joe Lam 近來有少少困擾。你知啦,佢條女……。不過,牛津畢業,男女關係,流水作業,牛津人第一二次世界大戰都上慣戰場,無論金枝玉葉,定隔世冤孽,都小菜一碟啦。
Joe Lam,可?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10的網紅紐約沒有斑馬,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0:01:00) 洗咧烤、清明節故事、「足下」的由來、Chase家族奇人奇事、聯考被加100分 (00:15:00) 十大傑出青年、改變台灣的大伯、營養午餐由來、福利社の美味餐點 (00:30:00) 美國高中の不營養午餐、 台灣首位奧運金牌、傑出藝人&運動員、2020得主三金 (00:44:0...
民族性研究 在 紐約沒有斑馬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00:01:00) 洗咧烤、清明節故事、「足下」的由來、Chase家族奇人奇事、聯考被加100分
(00:15:00) 十大傑出青年、改變台灣的大伯、營養午餐由來、福利社の美味餐點
(00:30:00) 美國高中の不營養午餐、 台灣首位奧運金牌、傑出藝人&運動員、2020得主三金
(00:44:00) 中國風襲台灣歌壇、#StopAsianHate、社會運動與民族性、太魯閣號、下台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紐約沒有斑馬》是一個無所不聊的Podcast,Chase和Iris以幽默輕鬆的口吻和你聊聊國內外各領域的知識及冷知識。 ”You don’t know what you don’t know.” (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的事),歡迎按下收聽鍵,和我們一起以思考為樂。
Chase-教育顧問、哈佛研究生、《Juicy Baskets 就是籃球》主持人
Iris-旅行作家、品牌行銷人、講師、《流浪而後生》作者
IG: http://www.instagram.com/NYZebra
各大平台收聽/收看: http://www.linktr.ee/NYZebra
Email: thenyzebra@gmail.com
*小額贊助我們,請我們喝咖啡!: https://pay.firstory.me/user/nyzebra

民族性研究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42九鬼周造—「粹」與戰場上的快樂聖誕
九鬼周造(1888-1941),現代日本哲學家。生於東京,東京帝國大國畢業後,曾於法國和德國留學,受現象學特別是海德格哲學影響。回國後於京都帝國大學任教。主要著作包括:《粹的構造》、《偶然性的問題》等。享年五十三歲。他認為粹是一種特別的美態,「粹」觸及到最特殊的日本民族性,「粹」的美感不在「合同」與「統一」,而在「緊張」與「對立」,卻又「反映在言談舉指之間的一種優雅的表現風格;我們可以參考大島渚的電影《戰場上的快樂聖誕》或《御法度》,即能以電影情節來體悟日本人的「粹」觀念。粹有三個內涵構造—1. 媚態,「粹」必須依賴媚態在現實世界中展現,媚態的本質乃自身與他者的二元關係,惟有藉無限延續兩者的緊張關係才被實現。2. 不屈(骨氣),3. 斷念(諦觀);不屈和斷念互相配合,不屈的堅定不僅不會讓人逃避現實,反而勇於接受無常。斷念是「立足於對命運的卓見,經脫離執著所表現出來的漠不關心。」於是斷念令武士道的不屈或骨氣乃得以顯露。
講者:陶國璋(中文大學哲學系客座助理教授)、張政遠(中文大學日本研究系講師)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民族性研究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再寫韓國:臺灣青年的第一手觀察」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陳慶德
內容簡介:
◇從「被害意識」出發,深入瞭解韓國文化
◇第一本從臺灣文化研究者角度省思韓國社會之專書。
擱置偏見,帶著臺灣的文化DNA
親自進入韓國生活,轉身回頭看看自己的「轉變」
以臺灣人的眼睛,看「太極虎」的社會現實-
求快、整容、爭第一,
從表層現象看透韓國民族性的根源
發生在朝鮮半島的百種現象,皆能一以貫之地以被害意識串連、觀看!
臺灣也總愛與韓國相比拚,你知道現今韓國也在瘋臺灣嗎?
文化並非單行道,也會互相影響!
認識花美男偶像劇、旅遊景點之外的韓國,
就從咖啡、泡麵、香蕉牛奶,與發呆大會開始
■什麼都是韓國人發明的?
■自殺率世界第一高的國家?
■喜歡在運動比賽上耍小動作?
■愛國排外、愛美愛整型、愛喝酒吃辣配泡菜?
關於韓國,不論正面或負面,這些關鍵字瞬間浮現,
除了網路謠言與刻板印象,我們對於韓國的瞭解太過表象。
作者簡介:陳慶德
作家、韓國社會文化專家。
旅居韓國十年,韓國國立首爾大學西洋哲學組博士候選人。博士階段,透過現象學方法,分析語言學習經驗與文化觀察,著有《首爾大學博士生的韓語文法筆記本》(聯經)與《他人的目光—韓國人的「被害」意識》(唐山)等書。
目前以(口)譯者、專欄作家身分,出沒於UDN鳴人堂「再寫韓國」、關鍵評論網與「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等各大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