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服務
朋友媽媽再度把手舉起來招喚侍者時, 我全身汗毛也跟著站起來了, 覺得冷汗滾滾冒出…
這是我們進餐廳入座來朋友媽媽第三次舉手招呼侍者.
晚上八點半正好是法國人開始陸續進餐廳的時刻, 好幾桌已經入座, 一兩桌大概點完了, 桌上菜單已經撤走, 喝起開胃酒, 門口還有兩批人在等著, 3個外場服務生東奔西走, 並沒有閒著.
朋友媽媽第一次舉手招呼侍者要菜單, 不耐煩地問: 為什麼給份菜單要等那麼久?
其實沒有很久啊, 我們才坐下來不到2分鐘. 台灣來的朋友媽媽大概走累了, 有點不耐煩, 可以理解.
菜單送到後不久侍者來點餐. 朋友媽媽對於菜有許多問題, 還沒決定: 你們這個是自製的嗎? 這個魚新鮮嗎? 主廚拿手菜是哪一道? 這個肉會不會太生? 醬汁裡有沒有蒜頭? 我怕蒜頭. 這一道有橄欖是不是很鹹?...
侍者很有禮貌地一一回答, 說: 你們考慮一下, 我稍晚再來點餐.
又過了一段時間, 確定大家都決定好了, 我請侍者過來.
可是輪到朋友媽媽點菜, 她又猶豫了: 這個魚… 我怕腥味, 不知道新不新鮮.
侍者: 太太請放心, 魚是今天到貨的.
朋友媽媽: 這道菜裡的節瓜可以換成洋薊嗎? 我今天不想喫節瓜.
朋友媽媽: 我還是下不了決定, 想喫鴨子, 可是怕會喫到筋; 羊肉說是招牌, 可是怕羊羶味呢…
我在旁邊翻譯得快崩潰了, 侍者臉色越來越難看, 不斷地轉頭看廚房出口和其他幾桌客人的狀況.
看朋友媽媽猶豫不決的樣子, 侍者冷冷地丟了一句: 沒關係, 我待會再來好了.
他這一走, 就久久沒再回來, 因為餐廳更忙了.
服務生久候不至, 朋友媽媽終於忍不住, 舉第三次手招呼. 三個服務生像流彈在身邊流竄四射, 就是沒有一彈打到我們. 我們這一桌忽然變成透明的.
我低聲說: 服務生等下會自己過來, 其實不用這樣一直招呼他.
朋友媽媽: 可是我們等好久了啊!
我: …
忽然覺得自己好像在台灣夜市的熱炒店, 要一直對著老闆娘叫喊過來服務.
法國餐廳裡, 受過專業訓練的侍者(臨時找的工讀生就先不談)有一定的管理範圍,節奏和區域, 他知道哪幾桌剛坐下, 哪幾桌已經開胃酒喝起來了, 哪幾桌等著上菜, 用餐進行到了甚麼時候他多半心裡有數, 所以也會有自己服務的節奏和次序.
頻繁招喚侍者往往只會打亂他的節奏, 讓服務更沒效率.
招喚侍者來不會比較快, 相反的, 惹惱侍者往往適得其反, 他越會拖延來招呼你這桌.
法國人上餐廳圖的是一個舒適放鬆, 緩慢悠閒的時刻, 慢慢喝酒, 慢慢聊天, 慢慢用餐. 侍者會觀察客人用餐進度狀況, 和廚房會配合出菜的間隔時間, 服務是廚房和客人兩個看不見彼此狀態的無形橋樑, 這個橋梁不夠順暢, 餐廳運作的歪歪扭扭, 疙疙瘩搭的. 服務好不起來, 用餐的人也不會太愉快.
很多年前我的法文還不夠好的時候, 犯過一次大錯, 至今記憶猶深.
和酒商要去拜訪某知名酒莊, 中午用餐時間很短, 我居中翻譯, 點完餐對服務生用了一句(當時不知道的)很不禮貌的法文: Dépêchez-vous!
我當時的法文程度只知道這句話是: 快一點. 但是不知道其實是: 你給我快一點! (有上對下的命令語氣)
侍者聽到這句話, 臉色一沉, 鼻孔裡噴出一聲: 快一點?! 你他媽是我的誰? 轉頭走了.
那一餐不但上菜極慢, 東西格外難喫. 我相信是被做了手腳(說不定還喫進不該喫的東西而不知). 當然, 不怪侍者, 是我自己無知.
從此之後在餐廳和侍者對話格外謹慎小心. 但是我無法避免朋友媽媽招喚侍者的舉動, 也不是唯一一次遇上台灣來的朋友喜歡用這種應該隨叫隨到的方式在法國餐廳招喚侍者.
後來忍不住跟朋友媽媽說: 我來招呼.
我的招呼方式不是高高舉起手臂揮舞, 像跟對面山頭的人打求救訊號. 而是等侍者走動之際, 看到我們這個方向時(好侍者會不時地環視餐廳看看是否有客人有服務的需要), 微微舉起手勢引起他的注意, 期待四眼相對. 他可能會立刻過來, 但也可能正在忙, 待會才來.
而高舉手臂, 打響指頭, 大聲直呼是招呼侍者的大忌.
我們那一天是最早到的一桌之一, 上菜最慢的, 當然也是最晚走的一桌.
多年經驗, 我的小小結論: 尊重服務的客人才值得被服務.
毛起來喫菜單 在 TOKYO U (悠遊東京)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東京美食~自由之丘「café COCOOCEN」下午茶
這陣子分享了很多家甜點店、麵包店和咖啡店,有夥伴也問起我,有沒有比較有特色的茶店可分享?這還真的有點考倒我了,因為我本身是比較喜歡喝咖啡搭配甜點的,加上特色的茶店大多在京都,在東京我大多是買茶葉回台灣,其他大多都是以甜點為主的喫茶室。
不過,也是因為這樣的提問,讓我想起了我在「自由之丘」品嚐過的一家店。發現這家店也是好奇心引導而發現的。「自由之丘」有很多好吃的洋果子,但是在「自由之丘」讓我最懷念的反而是日式甜點名店「黑船」,大約十多年前第一次來到「自由之丘」,在街上閒逛時,店家門口用毛筆書寫了「黑船」二字的暖簾吸引了我,推門而入吸引我的是室內當場烘培製作的蜂蜜蛋糕和小餅乾、銅鑼燒、年輪蛋糕~~
隔了幾年後再訪,發現二樓開了咖啡店「café COCOOCEN」,在一樓買了一些伴手禮之後,我跟友人就一起到二樓歇歇腳,享受一下自助旅遊自在的悠閒。走上二樓,感覺就非常舒服,輕鬆休憩的沙發及桌子座位,陽光從落地玻璃窗照進室內,就是一種讓人會放輕鬆的氛圍,店中間有一位工作人員從茶釜中舀出煮沸的水沖茶。
看著菜單,吸引我的是「日本茶」,我點了「京番茶」與限定供應的「MIRAI蜂蜜蛋糕」,那略帶微醺風味的「京番茶」和甜點搭配起來還真對味。「MIRAI蜂蜜蛋糕」的淋醬很特別,說不出來的滋味,只能說是店家的秘方吧!店家也有供應餐點,看照片就很吸引人,尤其很簡單的「飯糰套餐」,兩個飯糰搭配一杯茶,就是很簡單的一份套餐。還有宇治金時白玉冰及年輪蛋糕、銅鑼燒~等甜點可供選擇,若不是中午吃飽了,還真想每項都點來嚐嚐....
「自由之丘」就是一個會讓人放緩步調慢遊的環境,「café COCOOCEN」是可以讓自助旅行的遊者放鬆休息的好去處,離開時再到一樓「黑船」外帶店家特色的蜂蜜蛋糕、銅鑼燒當伴手禮,絕對會讓你留下滿意的回憶~~
地址:目黒区自由が丘1-24-11 2樓
營業時間:11:30〜18:30
公休日:星期一
#東急東橫線
#東急大井町線
#自由之丘站
毛起來喫菜單 在 巴黎玩家謝忠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魚子醬與我 5 – 大廚名作(上集)
我生平見過喫魚子醬最豪爽(也最土豪)的喫法是在巴黎的一家魚子醬專賣店, 那天我和名作家李昂正好也在餐廳用餐.
忽然所有的人都轉頭朝同一方向: 一個看起來像俄國的男士摟抱著一頭漂亮金髮的俄羅斯金絲貓進來. 她不僅皮膚白皙細緻, 身材火辣, 前凸後翹, 曲線玲瓏, 比例絕好, 光芒四射, 人間極品無疑. 穿著一件非常扎眼的純白皮毛短背心, 毛尖閃著金光, 隨著搖擺的腰肢, 堅實微顫的屁股, 毛絨如夕陽裡的蘆葦發著柔光, 羽輕盈盈, 煽得每個人眼睛都燒出火來.
這時候還在埋頭喫飯的不是豬就是瞎子。
餐廳裡的每個人眼睛都著了火,男士燒著慾火,女士燒妒火與怒火,都圍著金絲貓團團轉。
兩人坐下來, 點了東西, 眾目睽睽下(大家還是看得目不轉睛啊, 而且他們似乎很習慣也很享受被如此注目了), 像兩顆融掉的軟糖黏在沙發上, 低聲說話, 表情卻極盡誇張, 手腳也沒閒著, 餐廳溫度一下子飆到燥熱難熬, 我們都好緊張(還有一點期待)怕兩人會一時把持不住...
不時, 辣妹的春蔥手指一揮, 不知幾克拉的鑽石憑空閃了一下, 餐廳像是突然打了個閃電.
沒多久他們點的”菜”上桌了: 一個盛滿鑽石般碎冰的圓形深凹水晶容器, 正中間一盒打開滿溢的魚子醬, 粒粒晶亮, 都像折射著金絲貓手上鑽戒奢侈的光. 我和李昂所在的角度非常適合觀察, 目測了一下, 那一盒應該是價目表上量最多的250g… 和一支頂級水晶香檳Crystal de Louis Roederer, 不知是1990還是1996.
不到一小時, 兩人上演"我一匙妳一匙"地把魚子醬嗑掉, 香檳喝光, 然後又高調招搖, 渾身發光地在所有人的眼光下揚長而去, 留下餐廳客人的口水淌了一地.
原來有人魚子醬是這麼喫的. (唉, 原來有人人生是這麼過的)
本來這也是家高級餐廳, 請客喫飯該是很有面子的. 可是被金絲貓和土豪這麼一照, 相形見拙, 請喫甚麼都覺得寒酸了. 這兩位主角一離開, 餐廳突然安靜許多.
(p.s.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以後打死不在魚子醬餐廳請客. 反之, 富豪朋友請喫飯盡可以幫忙訂魚子醬餐廳, 雞犬跟著升天一下.)
哎呀, 話扯遠了, 這一集是要來談法國大廚有哪些魚子醬名作.
首先進我腦袋裡的是巴黎三星L’Ambroisie的魚子醬鱸魚: 上等海鱸魚取其三分之一最厚的魚身清蒸, 配上奶油醬汁和魚子醬. 這是主廚Bernard Pacaud的名作. 我嚐過幾次, 雖然很棒, 但是我對品嘗微溫的魚子醬比較沒那麼有興趣, 老覺得魚卵的飽滿被溫度弄得較沒有彈性 – 雖然餐廳用的魚子醬品質很好.
喫膩了鱸魚魚子醬的話, Bernard Pacaud另一道名作是水煮蛋-水芹泥-魚子醬. 我對這道比較有感, 魚子醬的溫度好, 蛋的味道好, 加上滋味清新鮮亮的水芹泥, 如果不是價格, 我真是不介意一次來兩盤.
魚子醬因為本身的鹹鮮是特色, 所以搭配的食材味道最好不要太重. 馬鈴薯常常是首選.
巴黎三星餐廳L’Epicure主廚Eric Fréchon菜單上有這道: 薯泥魚子醬. 在一個魚子醬圓形鐵盒裡, 下面是一層薯泥, 上面一層魚子醬. 所以上桌時乍看就是一盒滿滿的魚子醬. 小匙往下挖, 連薯泥一起嘗.
薯泥簡單, 魚子醬更簡單. 照說這道幾乎沒甚麼技術含量可言的作品如何成為名作呢? 我以為是薯泥和魚子醬的溫度以及比例掌控得非常好是關鍵, 回到我先前提到的: 微溫的馬鈴薯是魚子醬的最佳拍檔. Eric Fréchon為我個人的粗淺理論下了個精彩的註解.
以極簡風格來看, Alain Ducasse也有一道讓我非常傾心的魚子醬料理: 生小螯蝦魚子醬. 上乘的新鮮小螯蝦刺身加上魚子醬. 下面還有一層僅用蝦腳蝦鉗熬出來的顏色奶白的蝦膏, 一同嘗起來的滋味, 我以為是法式高級極簡主義的巔峰: 細緻, 高雅, 純淨, 喫到讓人覺得被電到, 直起雞皮疙瘩.
甚麼? 超過大家可以忍受的一千字? 其他只好下集再談囉. (待續)
想品嘗法國魚子醬的請參考我這次為網站”巴黎逛逛街”嚴選的, 來自多爾多尼河的法國養殖製作, 產地直送的魚子醬及其產品: http://www.shoppinginparis.co
#魚子醬
#caviar
#LaMaisonDeNeuvic
#caviardeDordogne
#caviarFranca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