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草莓(中)
布魯諾剛好這時候出現了,略看了兩眼,一開口買了一大籃。米羅眼看著,都快哭出來了,因為那一大籃裡正有米羅花了半天功夫相中的草莓。她衝著布魯諾脫口而出:「你怎麼知道這籃草莓好吃?」布魯諾轉過頭來望著米羅,笑著跟她說:「看就知道了啊!」「怎麼看?」「買草莓要挑那種直接種在土裡的,而不是花房裡離地懸空的架子上的 – 現在都是這樣種的,因為高度方便採收。可是只有直接種在土裡的草莓才能有土地裡最好的養分和精華,讓草莓依照自己生長的速度慢慢地成熟,讓水分甜味酸度自然豐滿而不靠農藥或人工技術催熟催大,這種草莓才有最天然的滋味。每個品種的草莓有自己獨特的形狀香氣酸度和甜味,懂得吃草莓的人也要懂得欣賞草莓的形狀香氣,最重要的就是去品嘗不同品種的草莓的特質… 」
天曉得布魯諾怎麼看出來草莓是種在土裡還是架子上的?米羅有點服氣又不服氣,更不確定眼前這個有一對可愛的小豬眼睛的年輕小胖子是在賣弄還是吹牛。但是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是後來米羅找我們去布魯諾家吃草莓的源起。
布魯諾25歲,是麵包糕餅師,在城裡一家小麵包工坊工作,圓胖的臉蛋上架著一副小眼鏡,身材也是圓胖的邊緣,邁向發福,笑起來,整張臉都在笑,讓人想到一塊烤得很剛好的可口的蘋果泥雪松chausson aux pommes(一種包蘋果泥的派餅),額上微捲的髮撮也像雪松的麵餅捲邊,布魯諾這時候看起來確實像剛剛烤好的麵餅,微溫,還泛著油光。
我們進門的時候,小胖子身上包著一件白色廚師服,下半身圍著一條大白圍裙,正在擀麵餅,兩手沾滿又濕又黏的麵粉,擀得一頭一臉。我們在濕麵粉的威脅下,驚險地彼此握手吻頰完成法式招呼。布魯諾身後的牆上掛滿了各種的杓、瓢、鏟、柄、濾器漏斗,不鏽鋼的,黃銅的,木製的,有一大半我叫不出名字,更別提知道那是幹什麼用的了,總之,大概就是廚具。窗口養了幾盆蘋果綠的香草,薄荷、羅勒和九層塔,綠色的光影底下有一籃你可以想像得到最漂亮的鮮紅草莓,不是那種暗暗的酒紅色,是那種介在正紅與粉紅之間的紅,看久了有一種立體的錯覺。陽光斜照進來,草莓散發著一屋子豐盈的香味,比蜜還甜,中間還夾著冷掉的烤麵包的香味。
布魯諾的小公寓在一棟有兩百年歷史的樓裡,有三面窗,每一面都框著一塊外頭的粉藍的天空。因為在三樓,其中一扇還可以看到Aix廣場的方形鐘樓,整點時刻敲出鐘聲,窗戶全開時在石頭牆的廳裡聽得很清楚,有一種老舊的時間感。桌布的底色是向日葵黃,上頭有蟬的圖案,幾何排列,一隻隻整齊地貼在上面,蟬的頭上壓著一支藍色毛玻璃花瓶,瓶裡一把半開的紫色鳶尾花,花心剛好吐出一點淡淡的黃色。
鳶尾花是我和米羅帶來的。我們倆坐在這個普羅望斯得不像話的夢幻小屋裡,感覺美好的像是有人在後面拍電影似的。客廳和廚房沒有隔間,小胖子的表演也和電影一樣精采,動作靈巧熟練,一下子灑麵粉、揉麵粉、找奶油、測糖的份量、打開烤箱預熱,忙得很。遠看不過癮,我們不禁湊近去看,布魯諾正在把擀薄的麵餅舖進圓型的烤盤裡,把邊緣多出的部分割去,然後在上面擺上一些像彈珠一樣的橢圓形的五彩玻璃球,邊邊的部分明顯地放上比較多的玻璃珠。
「看一個男人專替妳一個人忙,感覺好幸福…」米羅突然附在我耳邊悄聲地說。
未完待續......
毛玻璃 隔間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回首發現2016也將近尾聲,期間又有好多好多講都講不完的故事,距離第一個大長篇「嵐山山地鐵路」的完成也已經過了8個月,突然好懷念呀......
目前就先維持三大連載,其他就隨機發文囉~
#嵐山山地鐵路
#新康橫斷華巴諾
#20日完全馬博谷地巡禮
#嵐山山地鐵路・課長宿舍(18)
嵐山工作站是座巨大的時光膠囊,將台灣伐木時代的樣貌,完美的凍結在距花蓮市區不到20公里的中央山脈之上。
這樣一棟1960年代後的林場宿舍,兩間一棟,每間都是完整的住家形式,能見於東部三大山地鐵路中,具有深山基地的嵐山與哈崙山地鐵路系統之工作站建築群內。
兩房一廳一廚一廁,這是當年「課長級」水準的長官才能舉家入住的高級宿舍,當然沒辦法跟主任的獨棟別墅相提並論,但比起工人們的大通舖,已經要來的豪華數倍了。
通常,台灣深山中的各個伐木工作站遺址,宿舍的配置有下列三種:
1.大通舖工寮——伐木工、道班工、巡山員所住,林場最基層員工的棲身之所,隔間或有或無,共通點是都是單身宿舍。
2.雙併宿舍——課長級長官,以家庭為單位所住,小巧精緻。
3.獨棟宿舍——主任級長官,以家庭為單位所住,大而豪華。
每個林場都一定會有大通舖工寮的存在,然形式不盡相同,而雙併宿舍比較少見,獨棟宿舍只有在山中有獨立工作站、有辦公廳的林場才會配置,像中平林道那樣的一日來回伐木區就不會有這樣的建築物存在,長官們就直接在平地指揮。
雖然每個林場的建物各異其趣,但他們也有共通點,那就是——都是台灣國民政府時期風格(1960s—1990s)的建築物:波浪板屋頂(當時最流行、也是最省成本的建材)、作工不太精緻的屋體結構與壓花毛玻璃。
由於教科書的刻意忽略,相關史料也在大伐木時代結束後被政府刻意的冷凍,當年這些建築物的作工也不甚精緻,想一探台灣山中的歷史記憶、尋訪我們的山林是如何貢獻出台灣早年的經濟奇蹟,那就只有盡快拼了命地,從斷簡殘篇中找到這些林場的位置,然後背起行囊,動身前往台灣廣袤的山地之中了。
毛玻璃 隔間 在 高雄美食同好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週五了,終於可以放鬆吃大餐!很喜歡壽喜燒涮出來的肉滑嫩甘甜,加上這裡好停車,吃完還可以逛大創消化一下,有人跟影子一樣喜歡吃壽喜燒嗎?
地址:高雄市新興區五福二路262號2樓
食記:http://www.realplay.tw/8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