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雙子殺手》Gemini Man | ★★★☆
討厭吃香菜,那香菜是否還有存在的價值?
.
李安的電影一向優雅溫柔,具有人性溫度,並且用一種非常羞澀的口吻,傳達了人生中存在的種種無奈。《雙子殺手》給我的感覺也不例外:複製人的硬科幻題材,遇上東方人對於生命、生死的價值觀,碰撞出許多衝突與矛盾,我想正是這部《雙子殺手》令我著迷的地方。
.
然而《雙子殺手》的誕生,混雜著許多複雜又不知從何處開始討論的矛盾心情;不論是戲裡戲外,我們似乎都在討論著某種新型的「科技」,將會帶給人類什麼樣的改變?戲裡,它討論了複製技術,讓不斷發生戰爭的人類世界更免於生離死別的痛苦;戲外,它讓我們討論了一部電影被拍出時,觀眾應該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我想,兩者的共同之處,就在於我們看到了新的東西被創作,但我們卻在面對這個新玩意兒時不知所措;只知道很炫、很狂、很「不一樣」。而它將會帶領我們前往什麼樣的領域?帶給我們什麼樣的衝擊?在許多「不確定」和「不知道」的情況下,始終沒有人能夠很肯定地給出一個明確答案。
.
《雙子殺手》能夠討論的主題很多,但似乎沒有一個很明確的主打重點命中要害:若要說電影的影像技術,那麼觀眾要的就只是單純追求視覺效果嗎?若要說到本片的故事劇情,有關複製人主題的電影作品,似乎在90年代後有更多可以拿來相提並論的作品;換句話說,《雙子殺手》並不是第一部討論複製人的電影,那麼這部電影難道就只剩下所謂的電影技術能夠當作賣點了嗎?
.
而媒體或宣傳上不斷強調主打的「高幀率」以及最新的臉部動態捕捉技術;兩者所呈現「非常真實」的「不真實感」,正是這部充滿大量動作場面的科幻電影,所創作出的獨特效果。片中打造了年輕版本的威爾史密斯與威爾史密斯本尊對戲,同時又讓高解析度、除去了動態模糊的畫面,讓每一場武打戲彷彿就是在我們生活周遭發生般的真實;但我們又能在潛意識中認識到,這不可能發生在現實的情節。在這種衝突的視覺感之下,整部電影充滿著特效和高解析度的流暢動作,虛實之間的界線彷彿被打破;我想,就是這部電影在這觀賞60幀的3D+版本時,存在的視覺衝擊。
.
這種衝擊感,就仿佛讓我在看電影的當下,彷彿是一隻猩猩拿到了雷射槍般地不知所措;我們一方面好奇這個東西到底有什麼功用,一方面也不知道他能夠如何應用在我們生活之中,只知道它是一個強大的發明,將在未來帶來重大變革。換句話說,《雙子殺手》整體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伊卡洛斯飛得太靠近太陽般有挑戰性,卻又存在著一種天真又浪漫的傻勁。
.
我們能在戲院裡感受到一種從來沒有體驗過的觀影體驗,也能夠感受到李安卓越的導演能力,以及本片利用一個演員分飾兩角上,必須考慮到的場面調度;就整體電影的技術執行面而言,讓我非常感動。但這部電影走得太前面,不論是從實際面上的商業映演、主流觀眾的觀影習慣、娛樂消費行為來看,甚至是劇本的表現上,似乎《雙子殺手》想要賣的賣點,與現實需求無法有效同步,導致電影仍然只能停留在「實驗」的階段。
.
但它有沒有存在的必要?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我相當樂見推動這項電影科技的人,正是台灣的李安導演。套句電影中兩個威爾史密斯不斷爭論自己存在的證明,年老的威爾史密斯說到自己「討厭吃香菜」,而證明自己正是這個複製人的本體。但難道我們就得否定另一個討厭吃香菜的複製人沒有存在的價值嗎?另一個角度去思考,難道我們要因為香菜難吃,而直接認為香菜沒有存在的必要嗎?我想,在摸索新型科技的過程,我們的腦袋勢必會浮現許多反思意義的疑問;或許這種新科技的電影技術,該如何在未來更普及、更廣泛運用到娛樂市場,是未來李安可以努力的目標。
.
就我個人而言,《雙子殺手》的展示,給我身歷其境的臨場感;許多場景的設計正巧就是這項貼近現實的技術,讓我享受在沈浸式的包圍感官體驗。不論是片中白天烈日下的飛車追逐、或是在陰暗狹小空間內的扭打動作場景,甚至是那場主觀視角的溺水畫面,都展現了這種「高幀率」電影的優勢。
.
不少運鏡都再再說明了創作者希望將觀眾拉進影像空間之中,試圖消打破銀幕與觀眾席之間的距離。但過去24幀的電影,甚至是存在著顆粒感的膠捲放映,一種距離的美感正是許多電影創作者沉醉電影的理由;如今這種高規格技術去除了距離感,是否能夠帶給人們更強烈、刺激的感受?我想我們先別急著否定,想想是否只是我們還不習慣呢?
.
而就本片的劇本而言,經過了十年以上的流轉,經手三位編劇的《雙子殺手》似乎在許多對白中消磨了不少觀眾的耐性,反而看不出李安以往銳利和精準的筆觸,十分可惜。就連李安過去在每一個作品中所觸及的「父子」命題,雖然在本片中也有刻意地設計,但也似乎無法有效延伸而製造戲劇張力。
.
但《雙子殺手》讓我著迷的依舊是對白間,對於「存在」意義的價值觀思辨,兩個一模一樣的人,還有克里夫歐文及小克間的父子關係,都探討到整部片一直討論的生命「目的」,是否需要由他人所定義。
.
人之所以為人,在複製人追殺本尊過程中,我們能夠看到本尊因為經歷過失敗而有所經驗累積,造就了心理的恐懼或情緒等反應;對比到在迷惘中摸索的複製人,縱使能打能跑,能夠做出更華麗的武打動作,但我們是否在劇情的推演之中觀察到,每個獨立個體的獨特性;本片試圖在最終的反派宣言中,翻轉正反雙方的觀念衝突,是否能夠成功說服觀眾?看看本片的劇情比重,頭重腳輕的劇本似乎是本片的致命傷,相當可惜。
.
不論如何,《雙子殺手》依舊是部有趣的作品,觀影感受彷彿取代了我們過去看電影的習慣,讓我們見證一場新時代電影革命的開端。正如同電影中所描述的科技迷思,我們仍然在摸索著這項科技在未來該何去何從:要怎麼做,才能讓我們在電影技術進步的同時,感受到電影對人性關懷的溫度?讓我們能夠感受到電影帶給我們的感動或是影響?
.
我們確實還在準備階段。但經過《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以及《雙子殺手》兩部電影的嘗試,在文武戲上的實驗後,我期待接下來李安應用這項電影技術在他的下一部拳擊電影,能夠展現出拳擊運動的力與美,找回當初將3D技術發揮到極致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那種科技與美感完美結合的感動。
.
.
《雙子殺手》
台灣上映日期:2019-10-23
.
.
.
同步發表【影音影評】:
https://youtu.be/YoG1P9zaegM
同步發表【幕迷影評】:
https://www.movier.tw/post.php?SID=158707
同步發表【方格子】:
https://vocus.cc/@XXY2018/5dbd1c36fd897800018993dd
.
.
.
#雙子殺手
#geminiman
#我不是工讀生
#我是你的好朋友
#XXY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部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美國其實也是一個很矛盾的國家 社群連結們: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bujovideolab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bujo1104 Twitch ► https://www.twitch.tv/...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爭影評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影評《雙子殺手》Gemini Man | ★★★☆
討厭吃香菜,那香菜是否還有存在的價值?
.
李安的電影一向優雅溫柔,具有人性溫度,並且用一種非常羞澀的口吻,傳達了人生中存在的種種無奈。《雙子殺手》給我的感覺也不例外:複製人的硬科幻題材,遇上東方人對於生命、生死的價值觀,碰撞出許多衝突與矛盾,我想正是這部《雙子殺手》令我著迷的地方。
.
然而《雙子殺手》的誕生,混雜著許多複雜又不知從何處開始討論的矛盾心情;不論是戲裡戲外,我們似乎都在討論著某種新型的「科技」,將會帶給人類什麼樣的改變?戲裡,它討論了複製技術,讓不斷發生戰爭的人類世界更免於生離死別的痛苦;戲外,它讓我們討論了一部電影被拍出時,觀眾應該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我想,兩者的共同之處,就在於我們看到了新的東西被創作,但我們卻在面對這個新玩意兒時不知所措;只知道很炫、很狂、很「不一樣」。而它將會帶領我們前往什麼樣的領域?帶給我們什麼樣的衝擊?在許多「不確定」和「不知道」的情況下,始終沒有人能夠很肯定地給出一個明確答案。
.
《雙子殺手》能夠討論的主題很多,但似乎沒有一個很明確的主打重點命中要害:若要說電影的影像技術,那麼觀眾要的就只是單純追求視覺效果嗎?若要說到本片的故事劇情,有關複製人主題的電影作品,似乎在90年代後有更多可以拿來相提並論的作品;換句話說,《雙子殺手》並不是第一部討論複製人的電影,那麼這部電影難道就只剩下所謂的電影技術能夠當作賣點了嗎?
.
而媒體或宣傳上不斷強調主打的「高幀率」以及最新的臉部動態捕捉技術;兩者所呈現「非常真實」的「不真實感」,正是這部充滿大量動作場面的科幻電影,所創作出的獨特效果。片中打造了年輕版本的威爾史密斯與威爾史密斯本尊對戲,同時又讓高解析度、除去了動態模糊的畫面,讓每一場武打戲彷彿就是在我們生活周遭發生般的真實;但我們又能在潛意識中認識到,這不可能發生在現實的情節。在這種衝突的視覺感之下,整部電影充滿著特效和高解析度的流暢動作,虛實之間的界線彷彿被打破;我想,就是這部電影在這觀賞60幀的3D+版本時,存在的視覺衝擊。
.
這種衝擊感,就仿佛讓我在看電影的當下,彷彿是一隻猩猩拿到了雷射槍般地不知所措;我們一方面好奇這個東西到底有什麼功用,一方面也不知道他能夠如何應用在我們生活之中,只知道它是一個強大的發明,將在未來帶來重大變革。換句話說,《雙子殺手》整體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伊卡洛斯飛得太靠近太陽般有挑戰性,卻又存在著一種天真又浪漫的傻勁。
.
我們能在戲院裡感受到一種從來沒有體驗過的觀影體驗,也能夠感受到李安卓越的導演能力,以及本片利用一個演員分飾兩角上,必須考慮到的場面調度;就整體電影的技術執行面而言,讓我非常感動。但這部電影走得太前面,不論是從實際面上的商業映演、主流觀眾的觀影習慣、娛樂消費行為來看,甚至是劇本的表現上,似乎《雙子殺手》想要賣的賣點,與現實需求無法有效同步,導致電影仍然只能停留在「實驗」的階段。
.
但它有沒有存在的必要?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我相當樂見推動這項電影科技的人,正是台灣的李安導演。套句電影中兩個威爾史密斯不斷爭論自己存在的證明,年老的威爾史密斯說到自己「討厭吃香菜」,而證明自己正是這個複製人的本體。但難道我們就得否定另一個討厭吃香菜的複製人沒有存在的價值嗎?另一個角度去思考,難道我們要因為香菜難吃,而直接認為香菜沒有存在的必要嗎?我想,在摸索新型科技的過程,我們的腦袋勢必會浮現許多反思意義的疑問;或許這種新科技的電影技術,該如何在未來更普及、更廣泛運用到娛樂市場,是未來李安可以努力的目標。
.
就我個人而言,《雙子殺手》的展示,給我身歷其境的臨場感;許多場景的設計正巧就是這項貼近現實的技術,讓我享受在沈浸式的包圍感官體驗。不論是片中白天烈日下的飛車追逐、或是在陰暗狹小空間內的扭打動作場景,甚至是那場主觀視角的溺水畫面,都展現了這種「高幀率」電影的優勢。
.
不少運鏡都再再說明了創作者希望將觀眾拉進影像空間之中,試圖消打破銀幕與觀眾席之間的距離。但過去24幀的電影,甚至是存在著顆粒感的膠捲放映,一種距離的美感正是許多電影創作者沉醉電影的理由;如今這種高規格技術去除了距離感,是否能夠帶給人們更強烈、刺激的感受?我想我們先別急著否定,想想是否只是我們還不習慣呢?
.
而就本片的劇本而言,經過了十年以上的流轉,經手三位編劇的《雙子殺手》似乎在許多對白中消磨了不少觀眾的耐性,反而看不出李安以往銳利和精準的筆觸,十分可惜。就連李安過去在每一個作品中所觸及的「父子」命題,雖然在本片中也有刻意地設計,但也似乎無法有效延伸而製造戲劇張力。
.
但《雙子殺手》讓我著迷的依舊是對白間,對於「存在」意義的價值觀思辨,兩個一模一樣的人,還有克里夫歐文及小克間的父子關係,都探討到整部片一直討論的生命「目的」,是否需要由他人所定義。
.
人之所以為人,在複製人追殺本尊過程中,我們能夠看到本尊因為經歷過失敗而有所經驗累積,造就了心理的恐懼或情緒等反應;對比到在迷惘中摸索的複製人,縱使能打能跑,能夠做出更華麗的武打動作,但我們是否在劇情的推演之中觀察到,每個獨立個體的獨特性;本片試圖在最終的反派宣言中,翻轉正反雙方的觀念衝突,是否能夠成功說服觀眾?看看本片的劇情比重,頭重腳輕的劇本似乎是本片的致命傷,相當可惜。
.
不論如何,《雙子殺手》依舊是部有趣的作品,觀影感受彷彿取代了我們過去看電影的習慣,讓我們見證一場新時代電影革命的開端。正如同電影中所描述的科技迷思,我們仍然在摸索著這項科技在未來該何去何從:要怎麼做,才能讓我們在電影技術進步的同時,感受到電影對人性關懷的溫度?讓我們能夠感受到電影帶給我們的感動或是影響?
.
我們確實還在準備階段。但經過《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以及《雙子殺手》兩部電影的嘗試,在文武戲上的實驗後,我期待接下來李安應用這項電影技術在他的下一部拳擊電影,能夠展現出拳擊運動的力與美,找回當初將3D技術發揮到極致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那種科技與美感完美結合的感動。
.
.
《雙子殺手》
台灣上映日期:2019-10-23
.
.
.
同步發表【影音影評】:
https://youtu.be/YoG1P9zaegM
同步發表【幕迷影評】:
https://www.movier.tw/post.php?SID=158707
同步發表【方格子】:
https://vocus.cc/@XXY2018/5dbd1c36fd897800018993dd
.
.
.
#雙子殺手
#geminiman
#我不是工讀生
#我是你的好朋友
#XXY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爭影評 在 郭岱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小直人不負責影評之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2016年底上映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是國際名導李安繼『少年Pi的奇幻漂流』後,又一次挑戰3D技術的電影作品。雖然小直人看的是二輪片,沒有那麼高規格的影像技術,但反而更能去欣賞,李安電影濃濃的情感流動。畢竟額外的視效常常會打亂觀影的情緒。
『比利林恩』描述一個在美國幾乎要談爛的議題。美軍在伊拉克駐軍,這場永遠找不到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戰役,背後是石油利益或其他國際角力,外界霧裏看花,但是自願加入軍隊的這群軍人,他們的遭遇恐怕真的不是外人所能想像。
主人翁比利林恩,李安大膽啟用英國新秀演員喬艾溫Joe Alwyn,更盛讚未來有自傳電影要找喬艾溫來詮釋他本人。但是看過電影雖然說演技不遜,但也沒有突出印象深刻之處,反而是帥氣的李淳一直陰魂不散的擺在鏡頭很難忽略的地方。
電影最精彩的莫過於把橄欖球賽中場休息繽紛絢爛的表演和伊拉克殘酷殺戮戰場的交叉剪輯,被稱作美國英雄的這一群突擊隊員,在戰場上幸運存活,故事被相中想拍成電影,但卻也面臨沒人肯高額贊助拍攝的窘境,電影傳遞著“反戰”思想,也對美國派兵伊拉克的“這場戰爭”有著高度諷刺與質疑。
“不需要是上帝或國家,但一定要找到一個超越自我的浩大的信仰。”比利林恩在短暫回國的時刻,思索著人生的下一步,到底是要回到伊拉克的戰場,繼續面對生死瞬間,還是安逸留在美國?比利林恩在電影中持續的反思,這個被媒體(攝影機)所塑造的『英雄』形象,是否真的真實地呈現了他所體驗的內涵,他說他做自己該做的,並不覺得特別驕傲偉大,事實上每個人從軍的理由也未必真的出自熱愛國家,而有其他追求的目的,最終比利林恩希冀的是家人為他感到驕傲,如此簡單而已。
#小直人不負責影評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美軍 #伊拉克 #反戰 #哲學 #上帝 #英雄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爭影評 在 部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美國其實也是一個很矛盾的國家
社群連結們: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bujovideolab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bujo1104
Twitch ► https://www.twitch.tv/bujoplay
贊助我吧 ► https://goo.gl/cw3dGf
喜歡這個影片的話記得訂閱分享跟給個讚唷!
有什麼感想或想法歡迎在底下留言區留言!
Bujo Out!
------------------------------
All videos on my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爭影評 在 冏冏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訂閱頻道 ▶ https://goo.gl/ZZNqvj
臉書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shintaroReview
歡迎精通各國語言的囧粉幫忙上多國語言字幕唷!!
字幕提供連結→ https://goo.gl/wzZRbT
囧星人是一個真性情(X) 任性(O)的獨立節目製作人
YouTube 頻道作品大部分為興趣之作
囧星人官網 ▶ http://kyontw.com
■■■■■■■■■■■■■■■■■■■■■■■■■■■■■■■■■
看更多的囧星人影片
囧說書 ▶ 播放清單 → https://goo.gl/d0jP02
電影點評 ▶ 播放清單 → https://goo.gl/IyJAsz
喜歡看輕鬆逗趣的東西,可訂閱頻道 2 號 ▼
『囧星人今天沒吃藥』▶ https://goo.gl/KuTUok
■■■■■■■■■■■■■■■■■■■■■■■■■■■■■■■■■
本頻道只有簡單的聊天規範,犯以下行為者直接封鎖:
1. 打廣告的 2. 來吵架的 3. 侮辱其他觀眾的
4. ……我覺得以你的智商不適合待在這裡。為免你被其他人霸凌,我要保護你,所以你不要再說話了。
就這樣啦
■■■■■■■■■■■■■■■■■■■■■■■■■■■■■■■■■
關於著作權『合理使用』的法條聲明
All videos on my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
【美國法律】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
【中華民國法律】
民國十七年(1928年)首次制訂。現行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第四十四條至第六十五條規定了著作財產權的限制,除了第六十五條規定合理使用的判斷標準外,第六十五條前各條規定需在合理範圍內得使用,而著作財產權人之權利受限制的各種狀況,是屬於廣義範圍中的合理使用概念。
第52條
為報導、評論、教學、研究或其他正當目的之必要,在合理範圍內,得引用已公開發表之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