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的台語很不輾轉(liàn-tńg)
小時候不覺得這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因為不論是在家裡跟家人溝通,或是在學校跟朋友聊天,只要會說國語就好了,台語講不好,唯一的差別就是沒辦法跟只會講台語的阿嬤好好聊天。
對於小時候的我來說,平常沒有住在一起,只有在週末時會見到阿嬤,阿嬤平常也只問些生活瑣事,只要會日常對答,就算真的有要講什麼重要的事,也有爸爸媽媽幫忙轉譯,語言只是一種溝通的工具,我只要會最常用的工具就好了,會或是不會台語,好像不是什麼太重要的事。
一直到長大了以後,才發現這樣的想法真是大錯特錯。
.
原來,小時候大家所說的「國語」,其實應該是華語,因為國家語言不應該是官方指派的單一語言,而是所有台灣人的母語都應該視為國家語言被保障。
原來,記憶中並不特別鼓勵講台語的爸爸、身為職業軍人的爸爸,在他小時候經歷過在學校講台語被罰錢,後來投身軍旅後,更不可能在工作時使用台語,被迫和自己的母語漸行漸遠。
原來,印象中對什麼事都溫溫笑著,只有在我不睡午覺偷跑去小河邊釣魚才會大發雷霆、叫我和堂弟跪在祖先牌位前的阿嬤、後來因為腳受傷不便行走而越來越沈默寡言的阿嬤,就是在父權體制下最典型的良家婦女縮影。
阿嬤不是只會講生活瑣事,而是從小在家幫忙拉拔弟妹長大、嫁給阿公後被要求只管相夫教子,不要對柴米油鹽醬醋茶以外的事情發表想法,日積月累下來,被迫只能和孫女聊些生活鎖事。
原來,小時候認為不會講台語沒什麼問題,本身就是問題所在。
原來,從阿嬤、爸爸,到我三代和台語漸行漸遠的過程,也是許多人和母語失根脫節的家庭故事。
.
而這些事情,是在阿嬤離開我們之後,我才漸漸明白的。
在阿嬤離開前一兩年,因為動手術後來用氣管內管維持呼吸,長期臥病在床無法說話,台語不輾轉的我,連用她聽的懂的語言分享最近的生活都沒辦法,一直到現在我都還在後悔,我沒跟阿嬤聊過她的人生,現在只能從爸爸叔叔口中去拼湊一些大概的模樣。
後來只要在地方上、在行程中遇到任何講台語的大哥大姊、阿公阿嬤,我都會想起我的阿嬤。
所以我會盡量用我的破台語對話,就算再不輾轉(liàn-tńg)、就算氣口(khuì-kháu)再奇怪,遇到不會講的詞就問,現場請對方示範發音給我聽,我現在知道,對很多人來說,只有最親近的語言才能完整表達生活的難處,如果聽不懂、不會說,那永遠也無法了解他們的生活。
就算阿嬤不在了,我心中依然希望能透過這樣的方式,多少能更貼近以前阿嬤用台語認知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
過去國民黨一黨專政,結合獨尊華語的教育體制,藉由講台語罰錢、各類華語朗讀比賽話劇比賽等方式,讓華語成為台灣多數人可以共同使用的語言工具,也讓母語非華語的台灣人,逐漸脫離自己的母語、自己的文化,成了失根的台灣人。
華語成為「大多數人都可以共同使用的語言工具」,是靠著犧牲華語以外的母語建立起來的,這個現象實際上就是國民黨為了統治目的、抹煞多元在地文化以維持獨裁地位的歷史遺緒。
如果只能使用「多數人都共通的語言工具」,那是不是代表像我阿嬤那樣只聽得懂台語的民眾,都被剝奪了瞭解立法院質詢內容的權利了。
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使用的語言也是華語,但這不代表我們可以不去直面這個事實。
很開心看到這幾年來,有越來越多的戲劇、音樂、脫口秀表演,逐漸使用各種母語進行創作,尤其在國家語言發展法通過之後,有越來越多的政策輔導影音文化、教育部創建的語言辭典,也有支持以母語養育下一代的政策資源來鼓勵大家多使用母語、保存母語。
台灣的民主正朝著越來越多元、越來越開放的方向前進。
但對於昨天 3Qi.tw 陳柏惟堅持用台語質詢,國民黨的孫大千卻說「台灣人民本來就可以自由的使用母語溝通,但是這絕對不代表可以在國會殿堂上,用這樣的方式來耍寶作秀。」
趙少康說「陳柏惟真是做秀做過頭,不把心思放在國家大事上,備詢者儼然接受台語考試,真是官不聊生。」
國民黨人士對於陳柏惟在立法院使用母語質詢的各種冷嘲熱諷,根本就是絲毫不顧台灣多元母語發展的血淚歷史,國民黨一直以來假民主、真獨裁的臉孔表露無遺。
我自己的台語還不夠輾轉,也還沒辦法完全用正確的發音表達我要質詢的內容,所以我沒辦法用台語質詢,但我支持陳柏惟用台語質詢的權利,那不是耍寶作秀,也不是台語考試,那是讓像我阿嬤一樣只懂母語的人,也能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以外,得以瞭解國家大事的方式。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音樂新鮮人Jeff,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融合流行樂與原住民古調 ⭐️深入探討當代時事議題 ⭐️首張全創作排灣語迷你專輯 📍喜歡影片請按讚👍🏻訂閱✅開啟小鈴鐺🔔 📍節目主持人:新鮮DJ Jeff 主持人IG ▶︎https://reurl.cc/7yz1a9 🌐關注音樂新鮮人節目IG,獲得最新資訊! https://reurl.c...
「母語家庭生活節」的推薦目錄:
- 關於母語家庭生活節 在 黃郁芬 台北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母語家庭生活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母語家庭生活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母語家庭生活節 在 音樂新鮮人Jeff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母語家庭生活節 在 吳鳳Rifat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母語家庭生活節 在 鰻魚家家酒 - 中文家庭雙語小孩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母語家庭生活節 在 [活動] 母語家庭生活節在科教館-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母語家庭生活節 在 活動推廣不同母語| 每日新聞的部分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母語家庭生活節 在 牽囡仔ê手行台語ê路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母語家庭生活節 在 [活動] 母語家庭生活節在科教館- 看板BabyMother - Mo PTT 的評價
母語家庭生活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年轉眼又來到接近尾聲的月份,
很高興我今年也順利的產出一本繪本《注音練習》。
這是一本文本是一首詩的繪本,
也是作者林儀的得獎作品(第十四屆林榮三文學獎.新詩獎首獎)。
初讀到這首詩,覺得深受感動。
內心有一種感傷卻又溫暖的複雜情緒在內心發酵。
謝謝編輯玉淑找上我,我很想挑戰將這首動人又溫暖的詩畫(化)成圖畫,畫出一本大人小孩都能讀的繪本。
詩的本身雖有母親學識字的主軸貫穿,但是仍有些跳躍。我想在繪本裡將那些跳躍接起來串成一個進行中的故事方式來做,但是希望盡可能不要破壞了這首詩的節奏,也希望能做到如同這首詩最後帶出給人溫暖正面的感覺。
附上彎彎老師為《注音練習》寫的一段介紹文,她寫的好棒。
「注音練習,走過歲月的情感練習」
臺灣孩子的學語啟蒙以母語開端,識字則由注音起始,每個音連結的關鍵字不一,從生活經驗出發、從情感想像出發,林儀在詩文中,以聲母、韻母和那台老舊的針車,編織了母親的一生,也像是悠長的時光中,女性情感角色的流轉和演變。
推開紗窗門,明明暗暗的光線中,層層疊疊連綿的,是那一段歲月裡,心裡埋藏深深對自我人生的想望、是成全他人的意念和心底的遺憾,以及那些未能言說的掙扎,當兒女成群,當舊有生活與城市經驗相互衝擊,老去的軀體下,隱藏起的,是年少缺乏的自信心、是苦甜酸辣盡嚐的光陰,還有重拾自己讀字人生的小秘密。
一頁一頁、一句一句,是台灣每一個角落,是每一個家庭,是生兒育女的母親、是撐起每一家的女性,分分秒秒,我們都在練習著:ㄖ是柔軟,ㄑ是強大,ㄐ是堅毅,而一切一切都只是因為ㄞ:有愛。
《注音練習》
文/林儀 圖/薛慧瑩 出版/kido 親子時堂
《注音練習》目前已經上市,並入選博客來10月選書。
KIDO親子時堂粉專介紹 https://reurl.cc/Q6jAVb
博客來預購至10/4 https://reurl.cc/MkbxZp
10/5之後,其餘通路會正式上市
博客來 https://reurl.cc/bnz03M
誠品 https://reurl.cc/bnz0WM
金石堂 https://reurl.cc/ARgo3E
母語家庭生活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混血小孩的媽媽有感
#中秋節必備的蛋黃酥
#來一點不一樣的棗泥紅豆黑糖餡
#蘋果派
#Boskoop品種
#森永牛奶糖與十三香
#發文: http://foodchainunme.blogspot.com/2021/09/boskoop.html
部落格的照片有多一點!
以下全文轉貼:
這兩周沒有甚麼心思在寫文. 忙著幫兒子準備要搬家的東西. 大致妥當後卻開始睡不著. 因為想到他要離家就很難過...
還是要做一些他喜歡的或是有季節性的東西....
說到這個我一定要講我兒子身上發生的糗事. 我爸非常喜歡森永牛奶糖. 所以他小時候總可以拿到阿公的森永牛奶糖吃. 這應該是他小時候很深的記憶. 很久沒回去. 每次回去也待沒很久. 好像就忘記這個森永牛奶糖.
小孩雖然跟我都說中文. 但真的都只會寫自己的名字了. ( 我一直都不是逼迫小孩學中文的媽媽. 不是因為中文不重要, 而是他們當初來這裡時有很多的壓力及不同的環境要適應. 尤其是女兒,小二的年紀是這裡教加減乘除的年紀. 結果因為要中文轉換成德文換算. 常常"心" " 手" 不一. 兒子. 當時再過半年就得入另一個中學讀書. 如果成績不好. 可能就得讀技職學校. 不是覺得技職學校不好. 但覺得以他的平時表現. 是可以去普通中學的.
事實是, 他們都考取了實驗數理中學, 這已經很不簡單~ 我已經非常非常滿足. 而且, 我覺得他們的德文造詣也算高. 那也就夠了. 對於中文, 我相信他們等這時候想學時再學還是會有優勢. 例如我那個去年醫學系畢業的中德混血語伴. 她會讀會說也會寫. 不是在中學時被母親強迫學的. 是她有興趣, 大學以後, 回台灣上暑期班, 平常也想練習中文( 從入醫學系到畢業都跟我交換) 這樣學來的.
我們總是要求別人比較高標準. 很多父母自己覺得可能是家庭環境不好讓他們沒好好學習. 所以賺錢後要給小孩好的環境. 有機會學習...殊不知, 也有可能是, 就算你以前的家庭環境好. 也不一定能學得好. 因為每個人的學習能力都不同. 只是你去抱怨父母沒給你學習環境比承認自己能力不足還要容易罷了!
換著想~ 我自己的德文這幾年來. 就是因為得接觸才有好一點的聽力. 但說, 寫, 實在很不行. 不是因為沒興趣. 而是我的環境及時間沒有支配給這一塊. 語言是拿來使用的. 如果你沒機會用. 當然就會荒廢. 但會不會以後就全忘? 以母語來說. 是不可能的... 我的小孩有兩種母語是不變的. 反倒是有些混血小孩的媽媽到了異國生活. 當地語言也沒很好. 但只跟自己小孩講當地語言. 結果小孩沒有跟媽媽的連結. 那個比較可惜. 所以, 在台灣有很多娶外籍新娘的家庭. 強制規定媽媽要對自己小孩講中文是很不對的. 他們會永遠在這個混血的角色下失衡. 因為生活中, 不是只有你自己一個人. 尤其是台灣. 如果你的母親來自德國, 但你完全不懂德文. 那你跟你的母親就無法有好的連結. 不是很可惜嗎?
聽, 說, 讀, 寫 .... 聽跟說在前. 以前的人沒有文字就是用聽, 說來溝通. 那個就是情感交流了. 讀, 寫. 是小學才開始的事!
反正~ 因為老爺幫我訂貨出包. 他不知道怎麼的. 訂了10包13香@@
真的很傻眼. 我兒子一看以為是森永牛奶糖. 還給我默默拿了一包出來. 可能發現不太對. 看了一下背面的說明才沒有開. 哀~ 希望他會以此為教訓. 開始好好想一下學中文這件事! ( 不過~ 不難想像, 小朋友手上的森永牛奶糖感覺是13香的大小!!! )
說說這次的蛋黃酥吧! 這次把重心放在桿捲的折數,烤溫及紅豆餡上。 因為這麼簡單的食材要不簡單就是在這些細節上。
跟國外的可頌麵包一樣,桿捲多並不會層次多!太過密緻的分層相同烤焙時間,並不會有比較好的膨脹度,反而容易因為水氣黏成一片。中式的酥皮點心不是大家都是要千層折數,而是用什麼樣的摺疊讓它有千層的樣貌!
烤溫這次調高190度慢慢十分鐘後降至180度,再十分鐘後掉頭轉向。烤到這樣的金黃色約再過6分鐘。
紅豆餡我另加了紅棗十多顆,去籽,在煮軟紅豆後加入去吸收紅豆湯汁,因為紅棗的味道很適合去平衡黑糖的酸味,所以這次的糖我用了1:2黑糖與紅糖。
炒乾加奶油絕對比較香。
比例是: 300 g紅豆, 15~20顆小的紅棗( 味道比較濃) 50 g 黑糖,110 g 紅糖. 180 g 奶油.
因為沒有高粱,我用這裡高濃度泡水果酒的白酒來先浸泡再烤製。效果不錯。
烤溫是190 度10分鐘. 降到180度. 再10分鐘後掉頭轉向烤. 大約過6分鐘可以烤到這樣的金黃色就出爐.
身在國外凡是自己動手製作後,對於食材裡相依存的關係及如何讓它變得更好,有很多時間去想。就像自己的人生一樣...盲從已經慢慢消失. 如果你對這個餡有興趣. 強烈建議試試看! 不會太甜膩. 很香!
我昨天一整天爆卡吃了一個半的蛋黃酥
關於蘋果派, 我應該是上周做的? 但週二去露天市場買回了村友建議的一個蘋果品種Boskoop..哇! 驚豔! 因為光拿著就想到豐水梨或鳥仔梨的厚皮!
雖然不很脆. 但是酸度很夠! 也充滿蘋果香! 我買了這麼一堆回家( 參雜另外兩個品種).
被兩個小孩取笑. 因為他們都認為這裡的蘋果品種太多. 不能看外型很酸就是酸的!
ㄟ~ 我可是有高人指點的耶! 另外的兩個就是那個比較黃一點的甜一點. 但大致都是有酸味的蘋果.
這個蘋果的食譜來自這裡: Use Every Bit Of Fruit In This Peel-To-Stem Apple Pie 他把蘋果切片狀. 並且先用糖及肉桂醃製去水. 另外還把蘋果皮及果核( 我沒使用)煮出果膠濃縮之後倒回...
我用了自己的想法, 煮過後不瀝掉果皮. 把果皮用機器打成泥再回倒. 並且添加了葡萄乾( 我們家的蘋果派習慣) 這樣下去烤...
會寫我自己的食譜. 因為. 這種方式雖然繁複. 但效果非常好. 是我女兒下午吃完, 晚上消夜, 早上又當怎餐@@ 要求我再做的!
這個蘋果派溫溫地切會流湯水. 但隔天切斷面會很乾淨! 猜猜12點鐘還是三點鐘方向是隔天切的呢?
我上上周做了雙倍的米麴種. 沒用完. 也想知道效果( 書上建議一周餵養一次) 我放的是3度冰箱...
還是有好的結果.
因為這個食譜我操作已經超出10次. 在發酵及烘焙上的判斷都很熟悉.
只使用啤酒花米麴種完成的100% 百分百全穀斯佩爾特麥馬斯卡彭乳酪帶蓋吐司 Spelt whole meal Mascarpone toast bread Pullman loaf Dinkelvollkorn Toastbrot only fermented with Hops Koji yeast water
http://foodchainunme.blogspot.com/2021/07/100-spelt-whole-meal-mascarpone-toast.html
下周, 應該我會有比較多時間來研究更多的新食譜... 明天就得出發去蘇黎世兩天. 啊~
時間飛逝... 但我其實非常感謝有這個疫情. 因為半封城甚至有時封城的這兩年.... 我們一家真的多了很多窩一起在家的時間.
對了! 這個文: 斯佩爾特與杜蘭小麥完成的Hybrid 啤酒花米麴酵水帶蓋吐司. 第一次接蛋糕單. 簡單蛋糕裝飾修飾 德國小一新生入學必備 Zuckertüte http://foodchainunme.blogspot.com/2021/09/hybrid-zuckertute.html
的同事. 昨天送了我這盆火鶴. 超級美. 我想~ 他們應該是喜歡我的蛋糕的!
母語家庭生活節 在 音樂新鮮人Jeff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融合流行樂與原住民古調
⭐️深入探討當代時事議題
⭐️首張全創作排灣語迷你專輯
📍喜歡影片請按讚👍🏻訂閱✅開啟小鈴鐺🔔
📍節目主持人:新鮮DJ Jeff
主持人IG ▶︎https://reurl.cc/7yz1a9
🌐關注音樂新鮮人節目IG,獲得最新資訊!
https://reurl.cc/a5KWWQ
___
《Apaz根》舞炯恩加以法利得 首張全創作排灣語迷你專輯,從詞曲編曲到編導大膽的嘗試不同的原住民流行音樂風格,大量的加入排灣族的音樂元素讓當代流行更貼近原住民音樂,從節奏藍調、嘻哈、雷鬼動再到失傳的古謠的曲風給聽眾更多音樂層次的感受。
植物是排灣族最貼近生活用語的媒介,老人家常常使用動植物來形容人事物的狀態;根的核心是回歸包括回歸母體文化本身,心靈自身的回歸也尤其重要,當代原住民青年經歷的事情已經不是30年前父母輩所面臨單純的社會問題了,台灣走向民主後原住民自主意識崛起,有更多元的討論恢復與修復傳統。除了文化層面,當代普世價值也成為青年首要探討的地方;同志議題,毒品氾濫,家庭問題也是在劇中會呈現的議題。回歸母體也回歸自己,我們如何面對長老們同時面對我們現在面臨的課題是當代原住民青年創作者的課題之一。
#電台專訪 #排灣族 #舞炯恩 #根 #母語專輯 #原住民 #同志議題 #意識崛起 #傳統文化 #部落

母語家庭生活節 在 吳鳳Rifat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兄弟姐妹之間發生爭寵應該是很常見吧?尤其是Ekim有了妹妹之後,很明顯吃醋妹妹 😄 我抱Inci的時候,Ekim 就會立刻開始鬧。如果我們買鞋子給妹妹的話,Ekim 說,你們更愛她是不是?因為買鞋子給她?😄 我記得小時候爸爸幫我買有度數的眼鏡,我妹妹說她也要!結果爸爸買一個沒有度數的眼鏡給妹妹!
爭寵也許從外面看起來很可愛,但是我自己親自體驗的時候很崩潰。前陣子發生的爭寵之戰,就讓我喊出老婆救命🆘 這隻影片也是一個很好笑的證據,等女兒長大後,我一定給他們看當年怎麼整爸爸😂
#姊妹爭寵 #爸爸崩潰 #吳鳳
FOLLOW 吳鳳 Rifa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ifatkarlova/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ifatshowman/
Website: www.rifatkarlova.com

母語家庭生活節 在 鰻魚家家酒 - 中文家庭雙語小孩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Before/After 鰻魚四年英語學習(下)
這支影片是前天(7y10m)錄製,是Maya從3y3m上小班,持續學習英語到現在的一個學習紀錄。Maya想告訴大家「我不知道」除了用 "I don't know." 之外,還有哪些其他的用法呢?
今天稍早,我同步分享了另一支Maya在3y7m,也就是上了小班後四個月,在家用英語和我聊天的片段(☛https://reurl.cc/drKEzz)
兩則影片相隔四年,大家可以透過時間知道Maya在英語學習上面的不同。她是從三歲開始接觸英語的(3歲前我在日常教的那些實則效果不大的「單字」我們就當作遊戲一場),如何在台灣這個非母語環境,自然而然,同步學好中英雙語?
累積四年實際的學習經驗,我們深知了解正確的語言學習『方式』、『步驟』、『教材&教具』,才是英語啟蒙最重要的第一步!
包含:提供足夠口說環境,建立持續閱讀習慣,提供相關英語生活實作、遊戲等,以及爸媽持之以恆的態度和決心。
我想說,如果你和五年前的我一樣:
❌ 跟團瞎買,買好買滿
❌ 毫無學習系統與規劃
❌ 憑感覺給幼童學習方式
但想要給孩子一雙走入世界的翅膀,可惜和我們一樣 ”菜英文“ ,歡迎來聽聽我們是如何陪伴鰻魚走到這一個階段。你除可立刻將我們的粉專設為「搶先看」,想瞭解更多細節,歡迎👏:
✅ 加入【中文家庭雙語小孩】臉書社團(務必回答提問,不想答題我也會直接按拒絕唷☺️)
㊙️ 立馬申請telegram 頻道,與媽媽們和我在線上即時聊開來 👉https://reurl.cc/0z78Ab
#中文家庭雙語小孩 #英語啟蒙

母語家庭生活節 在 活動推廣不同母語| 每日新聞的部分 - YouTube 的必吃

母語家庭生活節 透過市集、活動推廣不同母語| 每日新聞的部分| 台語台新聞| 20230225. 292 views · 5 months ago ...more ... ... <看更多>
母語家庭生活節 在 牽囡仔ê手行台語ê路 - Facebook 的必吃
【母語家庭生活節—古錐市集】創造出一個本土語言友善環境,讓孩子能夠自然、自在地開口「說母語」。 因為愛你,所以講母語,台語的「愛」,是一種邀請,邀請你與家人、孩子 ... ... <看更多>
母語家庭生活節 在 [活動] 母語家庭生活節在科教館-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母語家庭生活節—古錐市集
台語路首屆【母語家庭生活節—古錐市集】即將在今年2/25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盛大展
開囉!
【母語家庭生活節—古錐市集】是什麼?
台語路首次舉辦「世界母語日」特別活動【母語家庭生活節—古錐市集】,我們將提供一
個輕鬆自在使用各族群母語的環境。你曾想過如果臺灣像以前一樣,各族群使用自己的母
語,食衣住行育樂會是怎麼樣呢?大家如何彼此溝通呢?開口講母語不再是一件奇特的事
,快來【母語家庭生活節】進行一日體驗吧!
【母語家庭生活節—古錐市集】不會講本土語言,可以參加嗎?
這個活動就是想要呈現各族群使用自己的母語也可以溝通的互動式體驗,不管使用什麼語
言,都很歡迎參加喔!
【母語家庭生活節—古錐市集】可以吃嗎?
嘿嘿【母語家庭生活節】還真的可以吃唷!今年的【母語家庭生活節】主題是「古錐市集
」,我們將邀請不同領域的本土語文團體與業者來擺攤,你可以用母語買到好吃的特色食
物,也可以用母語來進行闖關遊戲,闖關集點送好禮喔!
【母語家庭生活節—古錐市集】還有什麼好玩的?
偷偷告訴大家,這次的【母語家庭生活節】除了母語市集之外,還有「台語路親子音樂會
」、「互動劇場」讓大小朋友開心樂翻天,當然少不了台語路經典秒殺活動「古錐的講古
」。還有還有!這次特別和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合作,我們會有科教館特別活動—「台
語玩科學」,保證好玩又新奇!
【母語家庭生活節—古錐市集】創造出一個本土語言友善環境,讓孩子能夠自然、自在地
開口「說母語」。
因為愛你,所以講母語,台語的「愛」,是一種邀請,邀請你與家人、孩子一起來【母語
家庭生活節—古錐市集】,輕鬆自在講母語!
一定愛來喔!愛你,講母語
活動連結請看遮
https://fb.me/e/4drllLTLC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2.154.17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76366375.A.FC0.html
※ 編輯: suction (42.72.154.171 臺灣), 02/14/2023 17:23:1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