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魚手札】銀行經濟師和經濟學者之別(渾水)
炒一炒花生,最近前交銀經濟師羅家聰和經濟學家徐家健教授杠上,互有指罵、攻防。每一日的負聞新聞太多,他們之間的花生算是苦中一樂。羅眼看徐在媒體多曝光而開戰,他們也不是因為議題立場分歧而吵架,對公共知識討論無甚貢獻,對讀者也無裨益。純是文人相輕謾罵,為的就是傳媒生態位置競爭。
徐家健教授也算好戰之徒,我們也常筆戰,吵過王維基網購模式、地鐵派息填大白象數和地產商搞二按等,但至少不是謾罵,對讀者也有進益。他跟芳鄰馮睎乾也短兵相接過,天生好戰自然惹來四方敵。
泥漿摔角我無謂參一腿,本來銀行經濟師和學院經濟學家就不是同一個界別,也不知有甚麼好吵。經濟師和經濟學家的差異一般讀者未必太明暸,在媒體眼中講經濟、財經的無奈被統稱財經演員,學院派學者真是無辜被殃及池魚了。
銀行經濟師是分析員的一種,學歷相對不用那麼高,碩士就可以入行了。比方說,想參選金融服務界的林浩波,曾做過花旗銀行分析師,也讀到碩士而已。金管局也請經濟師,學歷要求也只碩士而已。不過,做學院派教授就一定要博士,學術訓練的深度有所不同。這兒無貶意,我有位師兄,當年考10A,睇唔開唔讀神科讀中大經濟,Dean list讀MPhil,以他料子讀個博士是易如反掌,但跳了出來做經濟師,做過政府、創新辦和團結香港基金經濟師,成為建制新星,現在月入至少六位數,比不少經濟學教授更有錢途。
以前我做歐資Buyside,也有一個駐場的經濟師CL,也是讀到碩士而已。他的存在就如同吉祥物一樣,當然他講起故事也是頭頭是道,當年很流行講地方債和影子銀行,他說到一些好聽的道理出來,對我來說不算有深度。當年做基金的要跑機構客融資,諒客人也不會很有學術訓練,用不著拿Model和Quant去拋浪頭,只要講故事好聽就可以了。一般客人的要求也很直接,比起宏觀大局,他們要的是行業觀點和資產升跌,這些要求跟零售客問財演無二致。CL人很nice,做起機構客也不用在媒體太多曝光,悶聲自行發大財。
經濟學家也不是無盲點,徐家健教授的學術專科是電力市場,這類專才在外國做分析、處理競爭法或投標等項目很吃香,年薪至少千萬。不過香港電力市場最大的問題就是無問題,多年行之有效,所以無處發揮。他現在跟媒體分析局勢都是他最皮毛的功夫,經濟學101、201程度而已。不過一般在公共討論空間互劈往往唔會涉及自己專長,反而是互劈大家的基本功有幾紮實,書讀得有幾廣。針對資產價格做預測太Low了,正如我老師宋恩榮教授和廖柏偉教授,他們都是香港有實力的經濟學家,一個熟中國另一個熟勞工,唔通又會預測樓價短期升跌咩。徐也有預測,在全世界怕聯滙崩潰和狂唱美金之時,他力排眾議說聯滙無事,現在熱錢日日入香港,聯滙這刻未死,他算是贏了。
最近離職好像變成爭光環的戰略手段,梁卓然和鄭若驊不和請辭,初時大家說他有良心,輿輪現在討論他如何針對佔中九子和公民廣場案往死裡打,打壓社運的刀手忽然變了好人。FSTB的政助出名無能,她請辭也被說成跟劉怡翔共進退,真是有趣,個個都用辭職做PR。一個賺多過中資多年錢之人可以有幾黃?搵飯食無所謂啊,唔好搞人嘛。如果真心變黃,那就乾脆撕破面把中資以前的黑幕證據拿出來,好像中科潘焯鴻狂爆沙中線黑幕,以專業喚醒良知,那大家也心服口服嘛。
掌握最新最精闢金融經濟資訊,立即訂閱《金融經濟精神食糧》
逢一、三、四出刊登專業財金分析文章,另設特別環節:每週解答觀眾問題、100萬模擬倉投資部署和每日金融財經Podcast,幫你補補腦
https://prime.fortuneinsight.com/web/muddydirtywater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muddywaterfinance
殃及池魚故事 在 Chet Lam 林一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Without Miss Wong, my Chinese teacher in primary school, there would be no me. This is an article in Chinese dedicated to the first mentor in my life.
·
世仇 • 中文 • 實木尺
(圖文:林一峰)
•
我肯定,在所有她這生教過的學生之中,王老師最討厭的就是我。
•
小二開始,同學們已經對王老師聞風喪膽。她有著名的八字腳,走路神速,手中半寸厚的實木間尺一路整裝待發,一有不守規矩的學生就會重磅出擊,落在他們手掌上,每一次我也很驚訝,為何人體可以發出這麼震撼的聲響。「打手板」本身只是一兩秒的事,事前的恐懼與事後的劇痛才是戲肉,高班的同學們好像全部都試過一樣;我們總會有不守規矩的時候,被殃及池魚的機會則更難避免。
•
小三時,我跟王老師第一次交手,就是上課駁嘴。她放聲的罵,我自以爲聰明伶俐,不甘認輸,從此我就是她的眼中釘,整個學期我也沒有好日子過。
•
小四,惡夢成真,她成為我的班主任。所有同學第一天上課噤若寒蟬,完全守紀律,跟著幾個月一有不守規矩的同學出現,她就用實木間尺招呼,我聽到某些同學倒抽一口氣,有些在顫抖,甚至哭泣。有時下課後,有些同學表達對她的憤恨,甚至密謀到校長那裡告狀,但從來沒有人真正行動。
•
幾個月過去,事情竟然開始戲劇性地好轉。王老師教的是中文,我們全都留心聽著她講解課本以外的故事,文字背後的意義。有一次她談到《聊齋誌異》,不知哪來的勇氣和感應,我舉手回答她問的關於文言文的問題,王老師似乎嘴角顯出一點笑意;有時候我們還會全班一起大笑,一起屏著氣息聽她說故事,我開始覺得,中文課原來並不如想像中的沈悶。
•
只是,她還是特別針對我:我執筆的方法不對,她就命令我一定要用執筆矯正膠:把膠套在鉛筆上,手指放在特定凹位,萬分不舒服,我寫的字也沒有進步,我卻偏偏坐在第一排,只要她一看到我寫字時沒有把執筆矯正器套在鉛筆上,她和實木尺就會~~
•
轉眼就到六年級。
•
請你地唱歌嘅聲音可唔可以停止呀?」王老師忽然停下講課,一個字比一個字大聲的說,我才意識到,原來我忽然魂遊太虛,哼起歌來;我立即閉嘴,然後肅然起敬,繼續認真聽書,王老師也繼續講課。如果這件發生在四五年級,王老師的反應一定是拍檯大罵打手板,然後罰站,但六年級,她對我們(尤其是對我)已經從容很多,很可能是她已經清楚,我們很用功,真正在吸收她教的東西,然後漸漸從建立的互相信任裡培養出感情。
•
小學六年級,那位曾經讓全校學生聞風喪膽的王老師,已經變成我們每天上課最期待看到的一位老師。她熟悉的中國文字由來典故,歷史課本以外的野史故事,對執筆寫字的執著,一切都從壓力變成有趣的知識;用來打手板的實木尺還是每天跟著她,但同學們已經不再害怕。 「中國造字全部都是有意思的」,「做學問就是這樣子做的了」是她最常說到的兩句話。王老師不再是大眾世仇,我也一早不是她的世仇:她仍然對一切都一絲不苟,還會中氣十足的罵人,但學期越近尾聲,她展露的仁慈越多;預備升中讓所有人都緊張至極,但我只希望中文課不要那麼快結束,還是我希望聽她講課,多一課就一課吧。
•
最後一兩課中文課,有同學哭泣,只是原因已經從懼怕實木尺,變成不想離開這個班房和這位中文老師。很久之後,我才知道那種感覺叫做不捨。
•
離開小學,升上中學,時間過得特別快。高中的時候,賺到一點點替小學生補習的錢,我就主動邀請王老師出去吃飯,於是一個週末下午,我特意跑到她獨居的牛頭角公寓樓下跟她吃餛吞麵;全程我們沒有說太多話,她常常微笑看著我;我堅持要結帳,她也成全我,還笑說:你仍然是這麼純品。純品嗎?到現在我也不明白為何她對我有這樣的形容,我只記得,那半小時應該是我記憶中她笑得最久的一次。
•
之後,時間過得更快。聽說,有學生跟家長聯署投訴王老師的過分嚴厲;聽說,體罰已經被禁止;聽說,王老師退休了,身體不怎麼好... 然後,有一天,我接到她的死訊,她就在牛頭角的家倒下,幾天後才有人發現。然後,我到靈堂出席王老師的喪禮,出席的學生主要是我們那一屆的畢業生,聽說,她最疼的就是我們。
•
我生命裡第一位恩師,我最敬愛的王雁飛老師,對不起,最後我還是沒有養成正確的執筆姿勢,但希望我們再聚的時候,你對我的形容,還是純品。
•
我很掛念你。
•
學生林一峰上
殃及池魚故事 在 Chet Lam 林一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Without Miss Wong, my Chinese teacher in primary school, there would be no me. This is an article in Chinese dedicated to the first mentor in my life.
•
世仇 • 中文 • 實木尺
(圖文:林一峰)
•
我肯定,在所有她這生教過的學生之中,王老師最討厭的就是我。
•
小二開始,同學們已經對王老師聞風喪膽。她有著名的八字腳,走路神速,手中半寸厚的實木間尺一路整裝待發,一有不守規矩的學生就會重磅出擊,落在他們手掌上,每一次我也很驚訝,為何人體可以發出這麼震撼的聲響。「打手板」本身只是一兩秒的事,事前的恐懼與事後的劇痛才是戲肉,高班的同學們好像全部都試過一樣;我們總會有不守規矩的時候,被殃及池魚的機會則更難避免。
•
小三時,我跟王老師第一次交手,就是上課駁嘴。她放聲的罵,我自以爲聰明伶俐,不甘認輸,從此我就是她的眼中釘,整個學期我也沒有好日子過。
•
小四,惡夢成真,她成為我的班主任。所有同學第一天上課噤若寒蟬,完全守紀律,跟著幾個月一有不守規矩的同學出現,她就用實木間尺招呼,我聽到某些同學倒抽一口氣,有些在顫抖,甚至哭泣。有時下課後,有些同學表達對她的憤恨,甚至密謀到校長那裡告狀,但從來沒有人真正行動。
•
幾個月過去,事情竟然開始戲劇性地好轉。王老師教的是中文,我們全都留心聽著她講解課本以外的故事,文字背後的意義。有一次她談到《聊齋誌異》,不知哪來的勇氣和感應,我舉手回答她問的關於文言文的問題,王老師似乎嘴角顯出一點笑意;有時候我們還會全班一起大笑,一起屏著氣息聽她說故事,我開始覺得,中文課原來並不如想像中的沈悶。
•
只是,她還是特別針對我:我執筆的方法不對,她就命令我一定要用執筆矯正膠:把膠套在鉛筆上,手指放在特定凹位,萬分不舒服,我寫的字也沒有進步,我卻偏偏坐在第一排,只要她一看到我寫字時沒有把執筆矯正器套在鉛筆上,她和實木尺就會~~
•
轉眼就到六年級。
•
請你地唱歌嘅聲音可唔可以停止呀?」王老師忽然停下講課,一個字比一個字大聲的說,我才意識到,原來我忽然魂遊太虛,哼起歌來;我立即閉嘴,然後肅然起敬,繼續認真聽書,王老師也繼續講課。如果這件發生在四五年級,王老師的反應一定是拍檯大罵打手板,然後罰站,但六年級,她對我們(尤其是對我)已經從容很多,很可能是她已經清楚,我們很用功,真正在吸收她教的東西,然後漸漸從建立的互相信任裡培養出感情。
•
小學六年級,那位曾經讓全校學生聞風喪膽的王老師,已經變成我們每天上課最期待看到的一位老師。她熟悉的中國文字由來典故,歷史課本以外的野史故事,對執筆寫字的執著,一切都從壓力變成有趣的知識;用來打手板的實木尺還是每天跟著她,但同學們已經不再害怕。 「中國造字全部都是有意思的」,「做學問就是這樣子做的了」是她最常說到的兩句話。王老師不再是大眾世仇,我也一早不是她的世仇:她仍然對一切都一絲不苟,還會中氣十足的罵人,但學期越近尾聲,她展露的仁慈越多;預備升中讓所有人都緊張至極,但我只希望中文課不要那麼快結束,還是我希望聽她講課,多一課就一課吧。
•
最後一兩課中文課,有同學哭泣,只是原因已經從懼怕實木尺,變成不想離開這個班房和這位中文老師。很久之後,我才知道那種感覺叫做不捨。
•
離開小學,升上中學,時間過得特別快。高中的時候,賺到一點點替小學生補習的錢,我就主動邀請王老師出去吃飯,於是一個週末下午,我特意跑到她獨居的牛頭角公寓樓下跟她吃餛吞麵;全程我們沒有說太多話,她常常微笑看著我;我堅持要結帳,她也成全我,還笑說:你仍然是這麼純品。純品嗎?到現在我也不明白為何她對我有這樣的形容,我只記得,那半小時應該是我記憶中她笑得最久的一次。
•
之後,時間過得更快。聽說,有學生跟家長聯署投訴王老師的過分嚴厲;聽說,體罰已經被禁止;聽說,王老師退休了,身體不怎麼好... 然後,有一天,我接到她的死訊,她就在牛頭角的家倒下,幾天後才有人發現。然後,我到靈堂出席王老師的喪禮,出席的學生主要是我們那一屆的畢業生,聽說,她最疼的就是我們。
•
我生命裡第一位恩師,我最敬愛的王雁飛老師,對不起,最後我還是沒有養成正確的執筆姿勢,但希望我們再聚的時候,你對我的形容,還是純品。
•
我很掛念你。
•
學生林一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