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我長久疑惑的一個章節
有時候,一本書,不用一整本書,可能一個章節、一句話就可以解開你長久的疑惑。
今天要寫的就是這個章節。
而,很特別的是,今天這個章節跟昨天是同一個章節。
你說,一個章節能寫兩次嗎?
為什麼不行?
一本書之所以是好書,通常是因為當你帶入不同的情境看時,你會看到了不一樣的內容。
昨天,我們是由讀書會的討論來看《原子習慣》的法則2(p.126 - 163),而今天,我想要分享的是我第一次看到這個章節的想法,也就是最原始的想法。
可以說我非常非常喜歡這個章節,這個章節給了我非常多的靈感以及解開了我很多長久以來的疑惑。
▌解答 ① 「#期待某個經驗的感覺往往比獲得那個經驗更好」
這是一個實驗,測試一個名為「多巴胺峰值」的數據,這個數據可以追蹤一份渴望發生的確切時刻。
而實驗證明,「預期一件事情即將發生的時候,也會產生愉悅的反應。」
因為你的大腦分配給想要獎賞的精神迴路,遠比分配給喜歡獎賞的要多。
這代表什麼?這代表如果你可以給自己一個預期的事情,並且這是一件會帶來快樂的事情,那麼即時這件事情還沒發生,你也會因此而感到快樂。
我回想了一下我最近的經驗,的確,
比起你們收到信,在寫的時候預期你們會收到信已經讓我快樂。
比起粉絲團發出貼文,在排程的時候預設你們會在某個時間點看到讓我快樂。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願意一直做下去,而且沈浸在其中的原因。
因為,我的腦袋中的預設,一直帶來愉悅的感覺,多巴胺一直在作用著(笑)。
這解決了我為什麽這麼喜歡寫訂閱制信件的原因。
▌解答 ② 「要打造更好的習慣,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 #加入一個把你想要的行為視作常態的文化之中。」
因為,所處的文化決定了你對何謂「正常」的期待。
並且,#你跟這個群體本來就有些共同點。
我看到這段的時候,真的有一種被打通任督二脈的感覺。
我一直以來,都在思考「為什麼直到現在還有人想要加入日更團」?
我每次都會說「如果你想要日更的話,你也可以自己開始喔,當我們的社團外的成員。」
無法再擴編日更團的成員有其原因,但我一直在想,為什麼不能自己一個人開始呢?我也是一個人在2017年開始持續了一整年後,2020年才開始有一群人陪我的啊!!!
但我看完這段我明白了。
因為,對我,日更已經不是養成一個習慣了,它比較像是一個日常,所以我理所當然不需要特別的群體。
可是,對於某些人這是一個想要養成的習慣,而當身邊的人都沒有在做著一件事情的時候,大家就會想要找同伴,而日更團就是聚集了一群這樣夥伴的地方。
在日更團裡面,因為60個人都處於每天更新的狀態,自然而然妳會覺得不奇怪。而且,所有人的共同特色都是想要寫作、培養個人品牌,共同性非常強。
因此,這是日更團對外的魅力之處,是我浸泡在這裡太久,以至於我無法站在第三人稱的視角看得更清楚。
這個章節,幫助了我這件事情。
但回過頭來說,招收日更團的團員對我而言真的不太可能了,比較可能的是可以培育不同的日更團的分團團長,哈哈哈,如果你看到這段段你有興趣的話,歡迎回信報名。
▌解答 ③ 「沒有任何事物比屬於某一個『族群』的感覺更能支撐動機,這種 #歸屬感把個人的追求轉化為共同的追求。」
這一點充分的解釋了為何日更團的團員向心力很足夠。
因為,大家把個人追求轉化為共同的追求。
我舉兩個簡單的例子。
第一,這次12/26 200人的創作者派對,在第一次徵選籌備幹部的時候,我們有將近30個人參加,最後核心的組長前後也有大概10個左右。更有5個團員是每天每天都在討論的。
第二。寫作了半年後,我為了日更團私下招募了一班孫治華老師的策略寫作課,這堂課在我宣布的24小時之內額滿。
這都是日更團凝聚力很強的例子,還不包含每兩週一次的創作者派對會議、不定時的臨時動議、活動預演等等。
你很難想像,在工作之外,在沒有上對下的關係中,在一個60人的社團裡面,竟然可以做成這樣子。
而原本預計200張票,轉眼間,我們也已經賣出了120張票。
除了講師的內容之外,團員更是自組了9個野台小短講。
這一切,都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然而,原子習慣的這本書給了我很明確的答案。
我可以說,12/26的創作者派對其實根本就是一場大型的眾人的《原子習慣》的成果發表會,哈哈哈。
作者應該要來現場看一下的XDDD
以上,是我今天的分享。
我也很歡迎你到現場來看看,集眾人的力所完成的活動究竟是如何:
https://goldfishblog.tw/2020-creator-party/
Search
歸屬感把個人的追求轉化為共同的追求 在 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 ... 的必吃
在自卑感中的追求卓越,指的是『與理想中的自己』比較後的結果,健全的自卑感不會與他人比較,因為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但雖然每個人不同,卻是平等的。人際關係是橫向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