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丑觀後感 | 正邪恰似硬幣的兩面,而我們都是雙面人
.
進入正文前,想先說,有些電影確實能定義一個演員的職業巔峰,但也有很多好演員一生都未能拿到屬於他的好角色。以前我認為瓦昆·菲尼克斯可能屬於後者,雖不減損他的好,但就是覺得沒有火爆很可惜。看完《小丑》之後,身為影迷也就沒有遺憾了。
.
作為DC旗下最有魅力的反派角色,蝙蝠俠的死對頭,小丑常年穩居美國媒體票選的TOP100反派角色第一名。把瓦昆·菲尼克斯算上,歷屆總共有4個人扮演過他,其他3人分別是 : 傑克·尼克遜(1989年版蝙蝠俠)、希斯萊傑(2008年版蝙蝠俠黑暗騎士)、杰瑞德·莱托(2016年版自殺突擊隊)。
.
以前總有人說:「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這句話在《小丑》上映後恐怕已被打破。
.
精彩偉大的商業電影雅俗共賞,卻也從來不失格局。漫改英雄系列電影想拍出哲學高度,前後遙相呼應,思想系統除了反映現實,還得邏輯滴水不漏才行。從《黑暗騎士》系列開始,DC走入了一個暗黑的魔幻現實世界。它一樣給你英雄電影該要有的場面與娛樂,但在這些表面的浮光掠影下,探討的依舊是劇情片的究極母題 : 人性與選擇。
.
把《小丑》看作《黑暗騎士》前傳、番外篇,或者獨立出這個人物來描摹都可以,都不失去這個人物他所代表的意義。以蝙蝠俠的立場來看,小丑是他的反面;而從小丑的立場來看,蝙蝠俠則是他的反面。
.
所以他們是一體兩面,而共性就是一個戴著面具做好事,一個戴著面具做壞事。他們真實的自己被藏在很深處,兩人都曾是或正處於孤獨的,不被理解的,被這個社會誤會的身份。
.
所有人看完《小丑》都會不太舒服,因為我們用上帝視角親眼見證一個人被社會與現實苦苦相逼直至瘋癲的過程。加上虛實交錯的劇情,彷彿自己也跟著小丑起了心境上的變化,自我懷疑起來。入戲太深者也許產生了深深的共情,不由自主淚流滿面的人不是沒有。情緒是可以感染的,千萬不要質疑這一點。也因為可以感染,所以它是最好的煽動性武器。
.
因此小丑哪裡需要英雄電影裡的五毛特效? 它的武器從來就不是超能力或這個槌那個盾,而是人類內心的「恐懼」。你以為會看到什麼大場面,不過就是髒亂的街道,混亂的電車車廂,幽暗無光的小巷,彷彿墜入無間地獄的長台階,搭配糟到極點的一天,就足以把一個內心純良的社會邊緣人逼瘋了。
.
所以,那裏需要什麼武器?
.
在這裡,要深深感謝好演員、好導演、好的鏡頭語言所賦予的格調的提升。老實說,撕去層層覆蓋在小丑身上的悲劇,如疾病、背叛、誤會、虐待……等等加總之後,小丑一步步黑化的套路在本土劇中其實經常看見。不信? 那麼以下敘述你試著用台語在內心默念就知道好萊塢的套路,本質上與民視、三立本土長壽劇並無區別。
.
「我尬我破病ㄟ阿母住在一處破爛公寓,有一天,我發現阿母要我幫忙寄出去的信裡,竟然有我親生老北的消息。蝦咪? 那個在電視上出現的有錢人竟然是我阿爸,原來他當初拋棄了我阿母跟我,所以現在才會這樣。為了見阿爸一面,我跑去找他,不但沒有相認,還揍了我一拳,告訴我『林阿母是幾咧肖ㄟ,哩是吼伊抱來養的』。我不相信,跑去醫院找病例求證,登勒!!!! 原來別人說的攏是真ㄟ。天公北啊,你那ㄟ安呢對我? 我ㄟ人生那架呢無公平平平平平平……」
.
是不是似曾相識? 所以我們真的要深深感謝好演員、好導演、好的鏡頭語言所賦予的格調的提升。讓原本狗血的套路,一下子昇華到藝術的層級上。因此我們觀影時,完全接受了小丑,完全”認同”了他,這就是電影藝術中情緒感染最強大的地方。
.
很多人都說 :「人人心中都有一個小丑。」這句話我是不贊成的。
.
如前文所述,小丑與蝙蝠俠是一體兩面,要成為這兩種極致的人都不容易。蝙蝠俠把孤獨與痛苦留給自己,自我內化之後,頑固地去堅守一絲內心對於光明良善的信仰;而小丑則是把痛苦加倍奉還給世界,從一個孤獨的靈魂走向煽動恐懼的獨裁者。
.
若要我說,所謂”人人”更像《黑暗騎士》裡的雙面人,與《小丑》裡的托馬斯·韋恩(即蝙蝠俠的父親)。他們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是牆頭草兩邊倒,永遠兩副面孔面對社會,最後還要裝無辜。
.
畢竟,要成為像小丑或蝙蝠俠那樣的極惡與極正義之人,基本配備都是有足夠的勇氣敢與世界對抗(誤以為自己可以成為小丑或蝙蝠俠的,很多最後都以自殺結束)。所謂”人人”並沒有,除了自私、雙面,我們只剩過於浮濫的同情與憐憫。
.
很多人說電影的最後,小丑殺了那位醫護人員。但我更加相信,那一步步踏出的血腳印只是跟螢幕前的我們暗示 : 這個極惡靈魂已經覺醒了,他的未來將由血腳印逐步建構起來,是以殺人為基礎的爬升與壯大。然後就是戲謔式的挑釁,去呼應貫穿整場電影的喜劇元素。
.
追啊,有種你就來追我啊,哈哈哈哈哈哈。
.
#小丑 #電影小丑 #電影小丑影評 #凱特王影評
.
/ 如果你的人生注定背負命運的不公
/ 你會選擇成為蝙蝠俠還是小丑?
/ 意即你會選擇善良還是做惡?
.
.
魔幻現實主義下,
如果你是清醒的人會被說冷血無情,
但偽善的人所給的任何憐憫,
像擲給乞丐的那枚硬幣,
轉頭後你就忘記他的痛苦。
而那枚硬幣,不過是你不痛不癢的九牛一毛,
比惡人更惡,比清醒的人更像魔鬼。
歷屆小丑演員 在 凱特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小丑觀後感 | 正邪恰似硬幣的兩面,而我們都是雙面人
.
進入正文前,想先說,有些電影確實能定義一個演員的職業巔峰,但也有很多好演員一生都未能拿到屬於他的好角色。以前我認為瓦昆·菲尼克斯可能屬於後者,雖不減損他的好,但就是覺得沒有火爆很可惜。看完《小丑》之後,身為影迷也就沒有遺憾了。
.
作為DC旗下最有魅力的反派角色,蝙蝠俠的死對頭,小丑常年穩居美國媒體票選的TOP100反派角色第一名。把瓦昆·菲尼克斯算上,歷屆總共有4個人扮演過他,其他3人分別是 : 傑克·尼克遜(1989年版蝙蝠俠)、希斯萊傑(2008年版蝙蝠俠黑暗騎士)、杰瑞德·莱托(2016年版自殺突擊隊)。
.
以前總有人說:「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這句話在《小丑》上映後恐怕已被打破。
.
精彩偉大的商業電影雅俗共賞,卻也從來不失格局。漫改英雄系列電影想拍出哲學高度,前後遙相呼應,思想系統除了反映現實,還得邏輯滴水不漏才行。從《黑暗騎士》系列開始,DC走入了一個暗黑的魔幻現實世界。它一樣給你英雄電影該要有的場面與娛樂,但在這些表面的浮光掠影下,探討的依舊是劇情片的究極母題 : 人性與選擇。
.
把《小丑》看作《黑暗騎士》前傳、番外篇,或者獨立出這個人物來描摹都可以,都不失去這個人物他所代表的意義。以蝙蝠俠的立場來看,小丑是他的反面;而從小丑的立場來看,蝙蝠俠則是他的反面。
.
所以他們是一體兩面,而共性就是一個戴著面具做好事,一個戴著面具做壞事。他們真實的自己被藏在很深處,兩人都曾是或正處於孤獨的,不被理解的,被這個社會誤會的身份。
.
所有人看完《小丑》都會不太舒服,因為我們用上帝視角親眼見證一個人被社會與現實苦苦相逼直至瘋癲的過程。加上虛實交錯的劇情,彷彿自己也跟著小丑起了心境上的變化,自我懷疑起來。入戲太深者也許產生了深深的共情,不由自主淚流滿面的人不是沒有。情緒是可以感染的,千萬不要質疑這一點。也因為可以感染,所以它是最好的煽動性武器。
.
因此小丑哪裡需要英雄電影裡的五毛特效? 它的武器從來就不是超能力或這個槌那個盾,而是人類內心的「恐懼」。你以為會看到什麼大場面,不過就是髒亂的街道,混亂的電車車廂,幽暗無光的小巷,彷彿墜入無間地獄的長台階,搭配糟到極點的一天,就足以把一個內心純良的社會邊緣人逼瘋了。
.
所以,那裏需要什麼武器?
.
在這裡,要深深感謝好演員、好導演、好的鏡頭語言所賦予的格調的提升。老實說,撕去層層覆蓋在小丑身上的悲劇,如疾病、背叛、誤會、虐待……等等加總之後,小丑一步步黑化的套路在本土劇中其實經常看見。不信? 那麼以下敘述你試著用台語在內心默念就知道好萊塢的套路,本質上與民視、三立本土長壽劇並無區別。
.
「我尬我破病ㄟ阿母住在一處破爛公寓,有一天,我發現阿母要我幫忙寄出去的信裡,竟然有我親生老北的消息。蝦咪? 那個在電視上出現的有錢人竟然是我阿爸,原來他當初拋棄了我阿母跟我,所以現在才會這樣。為了見阿爸一面,我跑去找他,不但沒有相認,還揍了我一拳,告訴我『林阿母是幾咧肖ㄟ,哩是吼伊抱來養的』。我不相信,跑去醫院找病例求證,登勒!!!! 原來別人說的攏是真ㄟ。天公北啊,你那ㄟ安呢對我? 我ㄟ人生那架呢無公平平平平平平……」
.
是不是似曾相識? 所以我們真的要深深感謝好演員、好導演、好的鏡頭語言所賦予的格調的提升。讓原本狗血的套路,一下子昇華到藝術的層級上。因此我們觀影時,完全接受了小丑,完全”認同”了他,這就是電影藝術中情緒感染最強大的地方。
.
很多人都說 :「人人心中都有一個小丑。」這句話我是不贊成的。
.
如前文所述,小丑與蝙蝠俠是一體兩面,要成為這兩種極致的人都不容易。蝙蝠俠把孤獨與痛苦留給自己,自我內化之後,頑固地去堅守一絲內心對於光明良善的信仰;而小丑則是把痛苦加倍奉還給世界,從一個孤獨的靈魂走向煽動恐懼的獨裁者。
.
若要我說,所謂”人人”更像《黑暗騎士》裡的雙面人,與《小丑》裡的托馬斯·韋恩(即蝙蝠俠的父親)。他們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是牆頭草兩邊倒,永遠兩副面孔面對社會,最後還要裝無辜。
.
畢竟,要成為像小丑或蝙蝠俠那樣的極惡與極正義之人,基本配備都是有足夠的勇氣敢與世界對抗(誤以為自己可以成為小丑或蝙蝠俠的,很多最後都以自殺結束)。所謂”人人”並沒有,除了自私、雙面,我們只剩過於浮濫的同情與憐憫。
.
很多人說電影的最後,小丑殺了那位醫護人員。但我更加相信,那一步步踏出的血腳印只是跟螢幕前的我們暗示 : 這個極惡靈魂已經覺醒了,他的未來將由血腳印逐步建構起來,是以殺人為基礎的爬升與壯大。然後就是戲謔式的挑釁,去呼應貫穿整場電影的喜劇元素。
.
追啊,有種你就來追我啊,哈哈哈哈哈哈。
.
#小丑 #電影小丑 #電影小丑影評 #凱特王影評
.
/ 如果你的人生注定背負命運的不公
/ 你會選擇成為蝙蝠俠還是小丑?
/ 意即你會選擇善良還是做惡?
.
.
魔幻現實主義下,
如果你是清醒的人會被說冷血無情,
但偽善的人所給的任何憐憫,
像擲給乞丐的那枚硬幣,
轉頭後你就忘記他的痛苦。
而那枚硬幣,不過是你不痛不癢的九牛一毛,
比惡人更惡,比清醒的人更像魔鬼。
歷屆小丑演員 在 黃琦勝的劇場視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詩人的責任,古典與當代對話──
試評樹德科技大學春季展演《蛙》
場次:2018/03/16 PM 7:30
導演:杜思慧
場地:大東藝術文化中心
《蛙》劇是由希臘詩人(時稱劇作家為詩人)亞里斯多芬尼斯所編寫的喜劇,故事講述當時的雅典民心渙散、政治腐敗,又歷經戰爭的失敗,為了讓城邦能延續下去,酒神(也是戲劇之神)戴奧尼索斯決定進到冥府尋找一位足以警惕、教育市民的悲劇詩人回到人間藉以拯救雅典。然而,在當代的台灣,為何需要上演這樣一齣古典希臘喜劇呢?
在兩場開演前均邀請戲劇領域專業教授進行戲前導聆,帶領觀眾認識古典戲劇的魅力,詳盡介紹本劇創作背景,也試圖將學術帶進社區,戲劇系的必修課程不只是在課本裡,而是有可能在現代的台灣,人們身邊伸手可及的。而活在資訊爆炸時代的我們又該如何與古典劇本進行對話呢?
/
如同往年一樣的精采盛大,觀眾族群從一般民眾、歷屆校友、戲劇相關科系學生到高中表演科學生都有,樹德每年的春季展演彷若一場盛會,邀請各方戲劇工作者、愛好人士、學生一同到此同歡敘舊、結識暢談。
戲開演時由兩位演員一面暖身一面以輕鬆詼諧語氣向觀眾交代故事概梗,以逗趣風格開展這齣喜劇。而整個演出調性保留古典戲劇元素,利用歌隊代表觀眾、市民的觀點,舞台潔淨簡約,只有一層一層的白色框框,打上投影後便成為各式場景。沒有使用多餘的舞台道具,也不刻意營造炫麗的投影燈光,呈現出樸實到位卻又相當具現代感的視覺效果。
而學生演員在處理大段的古典台詞可看得出煞費心思經營苦練,但透過麥克風傳出來的口齒仍略顯模糊,尤其是相對有距離感的文字。雖然口齒略待改善,但演員善用肢體及語調抑揚,在劇情理解上尚不致困難。
/
在歌舞與場面調度上可說是整齣戲最大的看點,尤其是當時相當重要的「音律」在現代早已全數亡佚,音樂、舞蹈設計與導演的場面調度在歌隊上在上半場以節奏與述說的方式呈現,到了下半場則更多使用類似音樂劇手法充滿對唱與敘述。在進到冥府遇見蛙群更是令人驚艷,演員的身體充滿酒神式的狂歡舞動能量,不論是翻滾跳躍均充滿妖媚魔力,彷若世間喧囂奔騰,精彩富生命力的舞蹈在音樂設計充滿能量的旋律中展現出古典新生於現代的全新風貌。
一層一層地往冥府邁進,戴奧尼索斯被誤認為海克力士,主僕兩人逗趣地換裝呈現「錯位」的趣味,也諷刺上位者的不仁。終於來到冥王面前,兩位優秀詩人正在言詞交鋒相互較勁,一位是以優美韻律與高尚操守聞名的亞斯克勒斯,另一位則是擅長平民語彙的優里皮底斯。兩人較勁的場面中投影呈現網路直播語彙諸如「幫亞斯克勒斯QQ」、「路過推一個」令人不禁莞爾。最後酒神一反荒逸形象,決定選擇亞斯克勒斯,為希臘人帶來所需要的正直與智慧。
/
幾位演員的表現亮眼不俗,飾演酒神的演員(李孟哲)幾乎獨挑大樑負擔大量的台詞,角色塑造上也相當逗趣討喜;兩位古典詩人(程穩育、夏源懋)言詞交鋒唇槍舌戰精彩生動,而歌隊演員表現稱職,身體能量與專注力十足,令人相當驚豔。
雖然古典台詞、獨白對學生演員充滿艱澀與挑戰,但導演並不以手法取巧,而是扎實地和演員們工作,在宣傳的粉絲專頁上可以看到演員努力搜尋、閱讀相關文獻,即使這樣的演出有一定的難度,但透過演員不斷地努力相信其豐碩成果都在演出之後能夠收成。
/
在現代的高雄為何需要這樣一齣古典喜劇,在導演的調度下不言而喻,資訊爆炸的時代,真誠與智慧蕩然無存,譁眾取寵的小丑滿街逗弄,而身為藝術家的責任是甚麼?能否成為一面社會的鏡子,交與社會應有的智慧、思考與批判?
謝幕時舞台回到全白,演員卸下角色唱著《詩人的責任》一曲,彷彿提醒著這群未來的藝術家們莫忘初衷,以一顆純粹的心,對社會、對世界真誠付出,以這樣一齣戲作為創系十年製作再適合不過。從近幾年的製作不難看出校系整體不僅專注在表演者的身體、聲音訓練,也在作品當中關注社會議題,連結文本、社會關懷、思想與實務,也看出導演對於學生們的用心與期盼,不禁讓人期待樹德表藝系下一個十年會是怎樣的全新風貌與姿態。
#春季展演
#表藝十年
#樹德表藝
#希臘喜劇
#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