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學生心理健康
#校園輔導諮商可以更好
#數位遠距開啟新可能
就如同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同樣是學生好好學習的重要基礎, #校園內輔導支持 是我長期關注的重點。
隨著數位科技的進步,在國外, #遠距 輔導與諮商已成為校園日常支持系統的一部分,特別是對於部分難以到校的學生來說。
但在台灣,通過遠距諮商審查的學校,極為稀少。原因包括各地審查的規定及標準不一、學校本身硬體設備仍不足等。
因此,如果有些孩子因為身體因素,常需要跑醫院或間歇性無法到校,他的實體輔諮只能取消、延後重排或中斷。
也有些孩子因為心理或家庭因素,間歇性或突發性無法到校;儘管他們在當下更需要諮商與支持,但卻因為時間、空間及交通的限制,難以得到足夠的協助。
之前我透過提案(註),請教育部協助,緊急公告了「疫情期間學校及輔諮中心遠距關懷與輔導諮商參考原則」 (https://bit.ly/3BfdcXQ ),促使停課期間內,學校可以遠距輔諮,加速恢復上萬學生因疫情不到校而被迫中斷的校內輔諮服務。
但此原則,最終只能處理學生「因疫情不到校」的狀況,無法解決我前面提到,校園內一直存在的遠距輔諮需求。
這必須有系統性的處理與改變,法規要修(例如現在因為法規限制,未成年學生不能接受遠距諮商)、教學現場的校方及老師需要知道遠距輔諮如何落實(日前甚至有校方以為遠距輔諮只是隨便打打電話聊天)、資源要投入(補充設施設備等)。
校園的遠距輔諮需要更多討論、研議相關規範、提供實施原則與指引,才能讓學校和輔導人員有所依循,也更加保障學生權益。
停課不停學期間,校園特別開放的遠距輔諮,為台灣主管機關一直以來堅持實體諮商的狀態開啟了新的可能。
我會繼續請教育部借鏡國外經驗,正視目前台灣校園狀況,研議台灣校園遠距輔諮的具體可落實方案。用更好的方式、接住每個年輕學子,讓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更完整的保障!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
註:先前停課不停學期間,我辦公室持續收到學生、老師及心理師的陳情,表示停止到校上課期間,原本面對面的校內心理諮商也被迫停止。
同時,也無任何學校能提供遠距心理諮商,加上其他校外諮商管道多數中斷,估計有全國有上萬孩子們面臨求助無門的狀態。
例如,6月份我參與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舉辦的「 #別讓兒少聲音在疫情中隱形」記者會。會中公布的調查報告指出,5成青少年因為無法跟朋友們見面感到失落與難過、2成8的青少年因而愈來愈容易感到孤單寂寞,對於疫情影響原有的校園活動、就學及生涯規劃,也有4成7的學生感到無力及焦慮😢
這顯示恐懼、擔憂、煩躁、焦慮等情緒,確實在許多學生身上累積,對於原本已在諮商或有諮商需求的學生來說,影響可能更為強烈。
又如,根據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的抽樣調查,推估6月時全台約有3萬名學生諮商被迫中斷,且因疫情新增諮商需求的學生,也無法得到協助。
我因此提案要求教育部必須盡快解決這個問題,以確保學生的心理輔導諮商不會繼續中斷。
感謝教育部的積極處理,在7月初公告了「疫情期間學校及輔諮中心遠距關懷與輔導諮商參考原則」,讓學生的心理健康盡快恢復照顧。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9的網紅容海恩 Eunice Yu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法會第三日辯論《施政報告》致謝議案,我就教育、青少年發展、市政服務及公務員福利待遇方面發表我的看法和意見。 教育局早前建議向全港公營及直資中學提供一筆過二十萬元津貼,讓學校推動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我歡迎這項建議,但政府亦須深入考慮一些實際操作問題,包括資源問題、學生興趣以及師資...
正視學生心理健康 在 容海恩 Eunice Yu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立法會第三日辯論《施政報告》致謝議案,我就教育、青少年發展、市政服務及公務員福利待遇方面發表我的看法和意見。
教育局早前建議向全港公營及直資中學提供一筆過二十萬元津貼,讓學校推動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我歡迎這項建議,但政府亦須深入考慮一些實際操作問題,包括資源問題、學生興趣以及師資培訓等,才能有效加強STEM教育。至於專上教育方面,我希望政府加強監察自資院校的財政開支,並確保受資助的課程有足夠的師資和其他配套設施,以保證課程的質素。
同時,政府也應採取更多適切措施,協助學生建立積極正面的生活態度,支援學生精神和發展需要。
就香港地區規劃而言,我希望政府能夠重新檢視地區規劃與居民實際需要出現落差的問題,積極研究如何提升現有市政和文康服務。我曾再三在議會上要求政府正視居民的需求,在大圍興建綜合市政大樓,雖然我的議案獲得跨政黨支持和通過,但政府依然漠視我們的訴求,加上改善街市管理計劃進展緩慢,我認為政府有必要全面檢討現時對社區設施進行的規劃。
我亦感謝香港的公務員團隊過去一直盡心盡力服務市民,希望政府能繼續完善公務員的福利待遇,以維持公務員團隊士氣,以及優質的政府服務水平。
以下為我的發言全文:
主席,我會先講講教育和青少年發展。《施政報告》建議為每所公營中學提供一筆過20萬元的額外津貼,促進推行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STEM)教育。對於政府在教育方面投放資源,我絕對歡迎,但希望政府同時考慮實際操作問題,撥款予學校推行有關計劃的時候,校方在其他資源方面是否能夠配合,包括是否有足夠教師和技術人員推行STEM教育?是否需要加強與STEM教育相關的師資培訓和再培訓?推行相關校本計劃會否加大教師的工作量,為他們帶來沉重負擔?如何提高學生學習STEM的興趣?以及學生修讀STEM學科的出路如何?這些問題政府都需要一併考慮。
專上教育方面,《施政報告》提出,增加資助考獲入讀大學資格的學生修讀指定專業或界別的自資學士學位課程,由現時每屆約1千名增加至3千名,一方面可以減少因大學學位不足而影響學生升學的情況,另一方面有助補充某些專業人才的不足,同時亦有助紓緩自資院校面對的財政壓力。然而,政府必須加強監察自資院校的財政開支,確保公帑運用得當,並應全面檢視現時在計劃下受資助的課程,是否有足夠的師資和設施,將來納入資助計劃的新課程,同樣應有充足的相關配套,以保證課程的質素。
主席,近日接連發生多宗學童自殺事件,不少人聽到這些新聞都會感到心痛。今年《施政報告》亦有提及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政府已於本學年開展「醫教社同心協作先導計劃」,由跨專業團隊協助學校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我會支持政府採取更多適切措施,預防學生自殺及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希望政府繼續研究如何進一步減輕學生面對的學習和考試壓力,確保學生能夠在健康愉快的環境下學習和成長。
接下來,我會談談市政的問題。近年的《施政報告》都有提到要改善公眾街市營運及管理,但似乎一直未有好大的成效。今年《施政報告》指出,政府會繼續改善現有多個公眾街市的硬件和管理。過去,我多次在議會作出跟進,包括於去年11月提出議員議案及口頭質詢,促請政府在大圍興建綜合市政大樓,提供街市、康體設施、安老護老中心、幼兒園、停車場、圖書館等方便健全及殘疾人士使用的設施,議案獲得跨政黨支持和通過,但遺憾民政事務局局長和局方代表當時均未有出席答辯。
事實上,市政局和區域市政局解散後,民政事務總署負責部分地區服務提供和設施管理,公眾街市以至綜合市政大樓正是地區設施一部分,希望政府能夠重新檢視地區規劃與居民實際需要出現落差的問題,積極研究如何提升現有市政和文康服務,並應再三考慮在有需要地區興建綜合市政大樓,提供適切的社區服務和設施,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此外,為抗衡領展獨大,社會有聲音要求政府考慮復建街市,並獲跨政黨支持,但《施政報告》只提出改善現有街市,根本沒有對症下藥。而政府改善街市管理計劃,進展亦十分緩慢。
不少居民對於很多社區設施和服務都有強烈訴求,因為他們實在忍受了很多年無街市、無圖書館、無球場、泊車位嚴重不足等,對他們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困擾。所以,按地區人口結構的變化,對社區設施進行規劃是非常重要。
《施政報告》指出,政府在未來5年會增建或重建26個體育及康樂設施的項目,另外會就15個項目進行技術可行性研究。政府增撥資源,在地區增建體育設施,我當然歡迎,同時亦希望政府能夠盡量做到資源平均分配,適切照顧各區居民的需要。有沙田區議員反映,現時大圍連一個康文署管轄的露天籃球場都無,我希望政府能夠全面檢視區內人口增長與康體設施需求的情況,完善現有地區規劃,增撥資源,為居民增建康體設施。
地區行政方面,我認為,單靠增加撥款並不是改善地區行政的良策。因為問題核心不是錢是否足夠,而是民政事務局過往未有做好統籌地區的角色,各區的部門各自為政,地區問題得不到妥善處理。或者今屆政府未必會積極回應這個問題,但我希望下屆特首和政府能夠正視有關問題,讓下屆民政事務局局長在地方行政上,能夠有更大的承擔,決心改善地區管理。
講完地區行政,現在我想講公務員方面。今年《施政報告》只有兩小段的篇幅談及公務員隊伍,新措施包括政府將加強為公務員提供的臨床心理服務,並增設專科牙科手術室。事實上,過去有不少公務員及工會曾向我反映公務員的福利待遇問題,包括醫療福利不足、服務質素和效率未如理想等,我希望政府能夠正視有關問題,全面檢視及完善公務員的福利待遇,以維持公務員團隊士氣,以及優質的政府服務水平。
主席,我認同特首在《施政報告》所講:「政府能夠落實各項惠民措施和推出公共服務,全賴一支團結高效、優質專業的公務員隊伍。」近年社會上的訴求越來越多,市民對政府的期望亦越來越高,加上近年政府就各個政策範疇,推出多項政策和措施,以回應和滿足市民的訴求和需要,令公務員的工作量增加不少,但他們都能夠保持,甚至繼續提升效率和服務水平,實在值得讚揚。期望公務員團隊能夠維持良好士氣,在下一屆政府繼續為市民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
正視學生心理健康 在 正視學生心理健康- Explore 的必吃
就如同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同樣是學生好好學習的重要基礎, #校園內輔導支持是我長期關注的重點。… See more. 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 All reactions:. ... <看更多>
正視學生心理健康 在 范雲FAN, Yun 的必吃
正視學生心理健康 #校園輔導諮商可以更好#數位遠距開啟新可能就如同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同樣是學生好好學習的重要基礎, #校園內輔導支持是我長期關注的重點。 ... <看更多>
正視學生心理健康 在 [新聞] 心理健康假、性別友善宿舍... 這些提案- 看板AfterPhD 的必吃
心理健康假、性別友善宿舍... 這些提案全來自學生代表
2023-03-20 18:37
聯合報/ 記者趙宥寧/台北即時報導
大學法擬提高學生代表參與校務會議比例,卻遭大學校長串連反對,對學校的中長程發展
了解較不足,恐使校務推動受到影響。不過學生代表指出,各校學生代表積極在校務會議
中提出諸多優秀提案,例如心理健康假、性別友善宿舍,由此證明,提升學生比例,才能
讓校務會議決策更全面,也能兼顧學生角度的政策。
為建構友善校園,在台師大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及學生團體推動下,自2020年8月起率國
內大學先例,設置性別友善住宿樓層,試辦「男女同層、不同房」的宿舍模式。
台師大總務長米泓生當時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起初是學生提出友善宿舍的住宿需求,後
經學校行政團隊規畫,進行半年宣導、溝通,目前的友善樓層推動做法屬於「保守型」,
學生反映也不錯。
住在性別友善宿舍的台師大物理所碩二陳同學表示,起初沒抽到男宿,而填上了性別友善
宿舍,住宿品質就好比住公寓,隔壁鄰居是男生、女生都無妨,一切都非常自然。
此外,近來大學生心理輔導議題備受重視,各界陸續提出「心理健康假」構想,正視學生
的「心情感冒」。例如中山大學學生去年10月在學務會議中提案,希望推動心理不適假,
正視學生的「心情感冒」,獲在場代表一致認同通過。
台師大學生會去年也提出此構想,台師大校方正著手討論心理健康假。東華大學學生會則
在校內辦理「心理假」等學生權益座談,先前也有向校內學生調查對心理假的看法,希望
把「心理假」假別能放入學生請假系統。
台灣大學曾發生多起學生不幸事件,校方除增聘專輔人力,也成立學輔中心。台大學生會
當時也提出「學習調整制度(校園生活支持方案)」構想,若學生遇到生活適應、學習議
題、情緒困擾等,都可以到學輔室晤談,學輔專員會先了解學生需求,擬定初步的輔導措
施,並透過橫向溝通,連結校內資源。
https://udn.com/news/story/6928/704426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2.240.14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fterPhD/M.1679319101.A.EA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