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難民潮牽動歐盟難民政策
(摘)北非國家摩洛哥一名少年本週游泳前往西班牙海外屬地休達(Ceuta),身上綁著多個空塑膠瓶漂浮海上,並在抵達海灘時嚎啕大哭,最終仍被士兵帶走。這段過程引來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當時負責翻譯溝通的西班牙軍人表示,少年在被帶走之前曾說「寧死也不願返國」。
依據西班牙規定,驅逐未成年人屬於非法行為,休達一處接待中心目前已暫時安置數百人。休達是西班牙海外自治市,與摩洛哥接壤,人口約8萬人。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0萬的網紅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內容:http://goo.gl/LfIm5Z 今日最重要的三大新聞: ☞槍手具難民身分 動搖難民政策 ☞巴黎恐攻後 法國空襲反擊IS ☞歷史教科書政策惹議 韓人示威 關鍵評論影音粉絲團開團囉!更多優質影音好內容,趕快按讚加入!https://goo.gl/KTbczv...
歐盟難民政策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2015年全球爆發了二戰以來最大的一波難民潮,大批難民或從北非利比亞,或從中東、敘利亞,從土耳其跨海進入歐洲,也因此在希臘的列士波斯島造就了歐洲最大的難民營,摩利亞難民營。
該難民營九月初傳出有35人診新冠肺炎,當地實施封鎖令;許多難民試圖前往島上小鎮邁林尼,但都遭到警方阻擋。沒想到9日凌晨,難民營突然發生大火,難民試圖逃竄,其中不少人隱匿蹤跡。希臘警方目前僅找到其中8人。
萬萬沒想到的是,同日傍晚難民營又發生大火,雖然無人傷亡,但已將帳篷、屋瓦燒毀殆盡,也造成1萬3千人流離失所。希臘政府表示,據初步瞭解,難民營中一些人在首批新冠感染病例的消息傳出後,因恐懼而縱火。
希臘政府初步將2千名受大火影響者,臨時安置在希臘海軍的渡輪和另外兩艘軍艦。另外約400名無人陪伴的青少年或兒童,送往希臘北部的其他難民中心。與此同時,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也向歐洲各國提出援助要求,德國總理梅克爾與法國總統馬克宏10日達成共識,兩國預計將接收400名未成年難民,同時也呼籲其他歐盟國家為未成年者提供住所。10號荷蘭也宣布將從摩利亞難民營接收100名無人陪伴的未成年人以及有孩子的家庭。
摩利亞大火引發歐盟範圍內的震驚,該難民營被視為歐盟難民政策的負面例子。這裡也是歐盟最大的難民營,目前有約1萬3千人生活在這個,原本為2000人設計的難民營中。過去數年這裡也多次發生騷亂和火災。列士波斯島上僅有8萬5千名居民。
而難民危機爆發至今五年,當初率先打開大門歡迎難民的德國總理梅克爾,根據德國媒體8月30號公布的民調顯示,超過一半的德國居民,現在對於梅克爾五年前的開放政策持懷疑態度。這期間,她所屬的基民盟在2017年國會下議院「聯邦議院」選舉仍蟬聯最大黨地位,但耗費近6個月的時間才組成聯合政府,過程更是一波三折,才讓梅克爾艱難保住第4任總理任期,她被視為跛腳總理,並在2018 年辭去基民盟黨主席職務,甚至健康狀況也受到質疑,政治聲望受挫。
不過德國之聲整理了這五年來難民們的加入,也為德國帶來一些正向的改變;例如補足了勞動力缺口,減緩德國的老齡化,增家德國在歐盟的話語權等等。
遺憾的是,難民危機至今依然沒有解決,德國哥廷根大學人類學家赫斯評論說,難民危機從2015年至今,一切並沒有真正改變,因為政治家們自始至終都在誇耀他們的邊境政策,而非深入思考導致人們逃離家園的全球性問題。
{內文}
(PBS新聞片段)
來自阿富汗的法希姆和他尋求庇護的同胞被祝融奪走了一切
(法希姆/阿富汗難民)
我家沒有了,還有很多衣服全部都沒了
(新聞片段)
摩利亞是歐洲最大最惡名昭彰的難民營,該營最大可容納2千人,但現在有1萬3千人居住在周邊骯髒的環境中,現在他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貧困
(Cornulle Ndama/剛果移民)
我們的房子,我們的糧食全部都消失了, 財產也沒了,我們不知道還會發生什麼
(gohari Moushtaba/伊朗移民)
現在我們只能露宿街頭,我們能怎麼辦,我們沒有食物,什麼都沒有,我們可以做什麼
(新聞片段)
晨光揭開了這場災難的實際範圍,火勢從午夜開始延燒,當時有一群人抗議新冠疫情的禁制令,截至目前已經有35名移民新冠檢測呈現陽性,他們不得不隔離,並擔心其他移民最終可能會被拘禁,Aldeen經營一家名為人道團隊的非營利組織,該組織為摩利亞的居民提供協助,Aldeen說志願者們進入營地解救難民,到目前為止尚無死亡報告,警方阻止憤怒難民靠近附近的米蒂利尼,希臘當局有效地將營地隔離,因為他們不希望病毒傳播開來
(Salam Aldeen/人道團隊創辦人)
警察封鎖了道路,通往市區的入口,他們把它擋在我們中心的前面,他們不希望難民去那邊
(新聞片段)
島民與難民之間的關係十分脆弱,當地民眾開展運動,希望能遣返難民回大陸,摩利亞的狀況一直被譴責為極不人道,長期以來希臘一直抱怨無法應付成千上萬尋求庇護者,其中有些人受困該國多年,大火過後,難民尋求國際援助,而德國回應了
(Steve Alter/德國內政部發言人)
現在是時候與希臘一起商討,最迫切需要哪些協助,我們會評估請求,迅速直接地提供幫助,過去我們已經多次幫助希臘,當然我們現在也會這麼做
如果不是這場暗夜惡火,外界或許早已淡忘,還有1萬2千多名棲身在愛琴海東北部列士波斯島上的難民,正承受著疫情與貧困的人道危機,而這一次又是德國,率先向難民們伸出溫暖的手。
(梅克爾/德國總理)
我們做了那麼多,我們能做到
(DW新聞片段)
我們能做到,或者更準確地說,我們能搞定
2015年8月28號,梅克爾說出這句被視為她15年總理生涯中,影響力最大的承諾之一,隨後梅克爾打開邊境,成千上萬的難民在幾周內,通過巴爾幹路線湧入德國。
(CNN記者)
這個畫面,弱小又無聲的身軀,讓世人不忍目睹,但它的影響力,巨大到無法忽視,敘利亞男童亞倫庫德和他的哥哥 母親,一同安葬在伊拉克故鄉科巴尼,小男童屍體 任憑土耳其海浪沖刷的畫面,震驚全世界,也喚醒世人,敘利亞難民的慘況
就在梅克爾接納難民的發言後,2015年9月3號,3歲的小庫德族難民Aylan,在偷渡時墜海身亡的這一幕,成為歐洲難民危機最令人心碎的標誌性場景,這波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潮,一方面從北非利比亞而來,另方面更大批的從中東 土耳其跨海而來,這批難民從砲火戰地敘利亞逃出之後,在土耳其上船,若能在險海中存活,在希臘上岸後,還得翻越重重的巴爾幹半島國家,如果,離開的了塞爾維亞 進入匈牙利,最想望的德國,最溫暖的"德國媽媽梅克爾"就在眼前了。
(梅克爾/德國總理)
我從未如此深信,這項任務將決定歐洲的前途,決定歐洲是否真的能堅持價值和個人自由,全世界都在注視著我們,我們不能雙手一攤說,敘利亞太遙遠了
經過這5年的接納融合之後,德國得到了什麼,又改變了什麼?根據德國聯邦移民與難民局的數據,2015和2016兩年間,有超過120萬人提出了庇護申請,這些來自敘利亞 伊朗 伊拉克等國家的申請人,一旦難民身分得到確認就能取得3年的居留簽證,可全職工作 並享受社會福利,3年後如果語言能力過關,並能自食其力,就能拿到永久居留權。
(德國之聲新聞片段)
難民們大多是年輕人,75%的成年男性難民和65%的女性成年難民,年齡在35歲以下,相形之下德國分別為28%和25%,他們大多數都是男性跟難民婦女比例為3:1
根據2009年生效的里斯本條約,歐盟理事會的投票表決權重體系中,人口是重要的考量因素,直接關係到德法等核心國家的話語權,德國人口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出現下降趨勢,近年來隨著新移民的到來,這一現狀已經改變,德國的生育率從1.33 上升到1.57,逐步緩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壓力,2019年12月,德國聯邦政府移民難民和融入事務專員表示,德國已經是美國之外,世界第二大移民國家德國總人口中25.5%有移民背景,有計畫吸收難民,並把優秀者轉為合法移民,對執政者來說這有助於長期經濟發展,但對於一般民眾來說,理論上的政治正確和實際感受卻天差地別。
9月1號,德國聯邦刑事犯罪調查局公布的報告顯示,難民群體是德國暴力犯罪增加的主要原因,德國焦點周刊引述聯邦勞工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從2013年算起來到德國的移民中,實際就業者不到一半,而在新冠疫情下,難民失業問題尤為突出,今年第二季度,德國經濟創下自1970年以來最大的季度跌幅直降9.7%,相當於抵銷了該國10年的經濟增長,理論和現實的反差,更容易引發民眾對難民和外來移民的不滿,有鑒於國內壓力,2018年3月德國規定,每年接收的難民人數不得超過18到22萬,2018年8月,德國政府又限制前往德國團聚的難民家屬人數,每個月在1千人以內,歐洲政策中心專家德薩默認為,難民危機暴露了歐洲的結構性缺陷和政治分歧。
(Matteo Salvini/義大利副總理兼內政部長/2018.6.3)
那些真正受戰爭所苦的難民,我歡迎他們到我們義大利來,至於其他混水摸魚的,立刻打包滾蛋吧
與此同時西歐各國民粹主義政黨支持率攀升,一度因放鬆難民申請管控,而被民粹主義者稱為漏勺的義大利也出現了轉變,主張在難民問題上強硬的民粹政黨五星運動黨迅速崛起。
(古特雷斯/聯合國秘書長)
今年新冠疫情大流行,對難民和流離失所者構成了另一個威脅,這些人是最容易受影響的群體之一
而進入2020年,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歐洲難民危機雪上加霜,聯合國難民署在6月20號,世界難民日當天發布的全球趨勢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流離失所者人數達到前所未有的7950萬人,20世紀90年代平均每年有150萬難民能重返家園,在過去10年裡這個數字已經下降到約38.5萬,這意味著如今流離失所人數的增長,遠遠超出解決問題的能力,德國哥廷根大學人類學家赫斯評論說,難民危機從2015年至今,一切並沒有真正改變,因為政治家們自始至終,都在誇耀他們的邊境政策,而非深入思考導致人們逃離家園的全球性問題。
歐盟難民政策 在 婷婷看世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英媒質問“不收難民還挺驕傲”,波蘭政客這樣懟】
自2015年歐盟通過各成員國強制攤派難民的計劃起,波蘭始終堅定地與之唱反調。
最近,波蘭法律與公正黨成員多米尼克·塔欽斯基(Dominik Tarczyński)接受英國第4頻道的采訪。塔欽斯基認為,波蘭之所以安全,是因為拒絕接收非法穆斯林移民。
當主持人凱西·紐曼(Cathy Newman)問及,“波蘭已經接收多少難民”時,塔欽斯基堅定回答稱“零”。主持人問他,是否為此感到驕傲,塔欽斯基回答,“如果你指的是關于非法穆斯林移民的話,沒有,波蘭一個都不接收,只要不合法,一個都不讓進。”
他接著說,“我們接納了200多萬勤勞和平的烏克蘭人,但不會接收一個穆斯林,因為這是我們承諾過的。”
主持人反問道,“但我問的不是非法移民,而是難民;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說你是種族主義者,一個難民都沒收,你好像還挺驕傲的?”
塔欽斯基直截了當地回道,“當然!因為這是人民對我們政府的期望,這是首要的。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會獲選,這就是波蘭為什么這么安全,這就是我們連一起恐怖襲擊都沒有的原因。看看我們的街道吧!盡管叫我們民粹、民族主義、種族主義吧,我不在乎,我在乎的是我的家人和我的國家。”
2015年,歐盟成員國通過了一項計劃,每個成員國被攤派了16萬名尋求庇護者,以緩解意大利和希臘過于擁擠的難民營的壓力。當時由公民綱領黨領導的波蘭政府同意接收主要來自敘利亞的6200名難民。但同一年、也正是歐盟移民危機最嚴重時,波蘭舉行議會選舉,反歐盟政黨法律與公正黨上臺執政;新政府立刻退出了此前做出的接納尋求庇護者的承諾。
2017年8月7日,波蘭外交部長維托爾德·瓦什奇科夫斯基在接受俄新社采訪時表示,波蘭準備好接受來自歐洲的移民,但拒絕執行歐盟的移民安置計劃,不接受來自中東和北非的移民。
瓦什奇科夫斯基稱,“波蘭對移民是開放的。例如,去年我們為烏克蘭人簽發了126.7萬張簽證,其中一半簽證屬于工作簽證。我們不僅對烏克蘭移民開放,也對來自白俄羅斯和其他國家的移民開放。我們不想參與重新安置中東和非洲移民的強制性過程。我們不想執行歐盟在2015年9月做出的決定。”
他認為,歐盟移民安置計劃違反了歐盟條約,“移民是波蘭的國家政策,移民過程應該由國家的政策規范,應取決于就業市場,取決于人口情況。如果波蘭因為勞動力短缺需要移民,并正在開放勞動力市場。波蘭政府正在根據這些因素來調整移民政策,我指的是人口和勞動力市場”。
2017年6月中旬,歐盟委員會對波蘭、捷克和匈牙利提起了訴訟,認為這三個國家違反歐盟的難民安置計劃法律。
今年6月28日,歐盟成員國召開為期兩天的歐盟峰會。盡管最終各方就移民問題達成協議,但原則上持同意態度的波蘭、斯洛伐克、捷克和匈牙利仍對歐盟難民政策仍持批評立場。
峰會前,四國均反對默克爾向移民和難民“開放邊界”的政策,并表達驅逐難民的堅定立場。事實證明,默克爾難以在峰會期間說服所有成員國在難民問題上達成一致。
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稱,在兩年艱難對話與壓力后,歐盟28國終于一致決定與波蘭等四國采取相同立場,大家都向分攤移民說不,都同意改革此前協議。他在會前也表態,波蘭仍拒絕強制安置難民配額的提議。
另外,也有觀點認為,波蘭國內對不同族群的移民或難民持有不同的態度。通常而言,比起黑人或穆斯林,多數波蘭人比較能接受來自德國等西歐國家的移民或來自烏克蘭、白俄羅斯、俄羅斯等鄰近東歐國家的移民和難民。他們自認對這些文化比較了解,和自己的文化比較接近。
歐盟難民政策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更多內容:http://goo.gl/LfIm5Z
今日最重要的三大新聞:
☞槍手具難民身分 動搖難民政策
☞巴黎恐攻後 法國空襲反擊IS
☞歷史教科書政策惹議 韓人示威
關鍵評論影音粉絲團開團囉!更多優質影音好內容,趕快按讚加入!https://goo.gl/KTbczv
歐盟難民政策 在 歐盟坦承對待難民雙標認應速訂完善移民政策|TVBS新聞 的必吃
眾多領導人參與的達沃斯經濟論壇,TVBS也不缺席,今年戰爭和 難民政策 成為焦點,交給特派記者劉亭廷和李明輝。# 歐盟 # 難民 #移民#雙標○訂閱【TVBS ... ... <看更多>
歐盟難民政策 在 [新聞] 確定了!歐盟強制要求iPhone 必須要能- 看板MobileComm 的必吃
──────────────────────────────────────
1.原文連結:連結過長者請使用短網址。
https://technews.tw/2023/07/14/eu-iphone-battery/
2.原文標題:標題須完整寫出且須符合內文(否則依板規刪除並水桶)。
確定了!歐盟強制要求 iPhone 必須要能換電池
3.原文來源(媒體/作者):例:蘋果日報/王大明(若無署名作者則不須)
科技新報/邱倢芯
4.原文內容:請刊登完整全文(否則依板規刪除並水桶)。
確定了!歐盟強制要求 iPhone 必須要能換電池
作者 邱 倢芯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7 月 14 日 11:39
歐盟理事會日前通過了一項新法規,將會強化電池與廢電池的可持續發展規則,包括蘋果在內的手機製造廠商,必須要確保手機與其他消費電子產品的電池要能讓用戶自由更換。
據歐盟的新聞稿顯示,這項新法規將會規範電池的整個生命週期,從生產、再利用,以及回收,這個過程中必須要確保安全、可持續,以及具備競爭力。
這項新規定適用於所有電池,包括舊的攜帶型電池、電動車電池、工業電池,以及電動自行車、電動輕便機車、電動滑板車等電池。這箱法規是為了要解決電池在其生命週期內的每個階段對環境的影響。
就目前為止,蘋果已經推出了自助維修計畫,讓使用者能夠獲得維修設備時所需的零件與工具,其中就包括了電池。
據歐盟新規範顯示,到了 2027 年,安裝在電子設備中的攜帶式電池應可由用戶拆卸與更換,這項規定對於消費者來說是一大勝利,新規定也給予了電子設備製造商有充足的時間來調整產品設計,以滿足最新的規範要求。
這項法規也進一步也要求電池上的標籤訊息要求,包括「電池護照」並提供二維碼好讓使用者可輕鬆地獲得相關資訊。
5.心得/評論:內容須超過繁體中文30字(不含標點符號)。
還以為是要跟以前的Feature Phone一樣是可拆式電池。原來是只要求提供自助更換電池
的服務。但這服務水果早就有了不是嗎?
不過自助更換電池手殘把整台手機搞壞保固就...嘿嘿
──────────────────────────────────────
--
作者 KotoriCute (Lovelive!) 看板 PC_Shopping
標題 [情報] Skylake-X備貨捉急:居然不能如數交付
時間 Wed Jul 19 00:23:39 201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29.98.17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bileComm/M.1689360512.A.515.html
※ 編輯: hn9480412 (125.229.98.170 臺灣), 07/15/2023 02:48:5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