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局工作報告和質詢反應問題如下:
(1)欣榮垃圾焚化廠合約即將在今年10月屆滿,環保局還在辦理第五次招標不希望再發生垃圾大戰,今年10月欣榮合約屆滿之後續營運是否會影響?目前續約最新進度,請局長說明?黨團要求對於回饋金、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處理垃圾量,爭取更好續約條件及價格。
(2)常見改裝車輛深夜呼嘯而過,影響住宅區民眾睡眠,目前噪音照相科技執法上路後,相關的成效如何?
(3)目前桃園區的南崁溪,東門溪,茄苳溪是否有設置水質感測器,即時監控排放水狀況,全天候連續觀察水質變化情形。目前有這方面科技的執法設備嗎?
https://youtu.be/KvcTf5aIXeE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8萬的網紅蔡佩軒 Ariel Ts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青春有你2021】歌曲收聽:https://arieltsai.lnk.to/TY2 Ariel首張個人實體專輯【ARIEL】:https://ArielTsai.lnk.to/ARIEL 破億點擊認證暖嗓女聲 蔡佩軒Ariel Tsai 懷抱對音樂與青春的最愛自創曲 「青春有你2021」 ...
欣榮 照相 在 桃園市議員 劉仁照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科技執法』設備逐漸改善了我市府在稽查改裝噪音車輛的違規案件,目前則是以拍照後請民眾自行回檢,但回檢率不高,噪音污染問題依舊未改善。
環保署訂定機動車輛行駛噪音量測方法及修正機動車輛噪音管制標準,實行直接開罰。預計今年10月實施,讓地方政府用「#聲音照相 」等科學儀器揪出噪音車,一但「拍」到超標即可開罰1800 – 3600元,並通知車主到檢改善。希望藉由執法強度,有效改善民眾居住安寧。
2.近年來桃園市人口快速成長,目前卻僅有一個 #欣榮焚化廠,每年產生的垃圾量逐年增加,早已遠遠超過焚化爐消化量,已不敷使用。因此,市府也加速推動在觀音區桃園科技工業園區設置的「桃園第二焚化廠」#桃園生質能源中心 ,為焚化廠、廚餘厭氧發酵發電及底渣固化掩埋廠的三合一能源中心,解決垃圾超量問題。待生質能源中心營運後,可一併解決過剩的廚餘問題。
欣榮 照相 在 傅崐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即時] 救災開挖現況說明暨善款監督委員會成立名單
這是自民國四十年的花蓮大地震,67年後最大的一次天搖地動,花蓮救災從摸索中成長,震災不像颱風,它更加難以預測,現在我們一起伸出援手,幫助花蓮重新再站起來。
六天不間斷的搶救,我們的搜救工作已經告了一個段落,接下來將邁入下一個階段任務,緊接著我們將逐步進行安置與重建,花蓮縣政府也會全力協助災民,並用盡可能用最快時間完成災後復原工作。
在相關建築部分,四棟倒塌的大樓,為了周邊居民與行人等安全,預計在農曆年前徹底完成拆除;針對重要善款部分,我們也成立善款監督委員會,並敦請敦請法務部前部長,現任紅十字會總會長王清峰女士但任召集委員,還有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東華大學校長趙涵㨗、中國時報王社長、五位花蓮在地大律師、三位受災戶災民代表,以及政風處處長、主計處處長、社會處處長,相關列管部門為委員,在未來整個善款支應部分,由全體委員通過後再來行使,並且所有善款全部支用都透公開每週公開一次,讓社會大眾了解,避免有相關疑慮。
針對受災戶部分,每一戶也發放了20萬慰問金,屋主和住戶是同一個人,再給予慰問金與未來重建都具有身分,而實際居住的初屋者,除了發放慰問金,業會依照相關辦法補接兩年租金,我們完全比照過去大地震災後重建安置相關辦法進行,拆除過程中,管制區內暫時撤離戶,我們今晚也會全面安置,盡快讓鄉親回復原有生活,能夠好好的安身立命。
感謝全國各地的志工與搜救隊,還有日本派遣過來的救難隊與對岸的慰問金與國內善款,都是幫助受災戶回復原有生活最大的助力,崐萁誠摯地表達感謝。
花蓮依然美麗,很多景點依然完善,餘震也越來越少,希望大家在這次農曆春節時候,一樣可以來花蓮走走,幫助花蓮許多產業,幫助花蓮人再次站起來。
花蓮相關大型器械資源匱乏,但我們會全力24小時不間斷的作業,將危險降到最低,也感謝不眠不休的各位同仁們,真的,你們也辛苦了。
勇敢的花蓮人一定會再站起來。
欣榮 照相 在 蔡佩軒 Ariel Ts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青春有你2021】歌曲收聽:https://arieltsai.lnk.to/TY2
Ariel首張個人實體專輯【ARIEL】:https://ArielTsai.lnk.to/ARIEL
破億點擊認證暖嗓女聲
蔡佩軒Ariel Tsai
懷抱對音樂與青春的最愛自創曲
「青春有你2021」
「破億點擊認證暖嗓女聲」蔡佩軒在 2021 年畢業季即將來臨之前,與神曲製作人 JerryC 將這首經典畢業歌,重新編曲,由蔡佩軒重新演繹,並邀請到蔡佩軒的母校「南湖國小」合唱團共同獻聲,將這首紀念「青春」的歌曲,賦予新意,也期望在後疫情時代,有些人甚至無法參加畢業典禮,藉由這首歌曲,讓每一段難忘、珍貴的青春,能夠好好被保存在歌曲裡,成為保鮮一輩子的「青春紀念冊」!
這次神曲製造機製作人 JerryC,特別在編曲上,除了鋼琴和吉他為基調,再加入弦樂編制讓整首歌曲層次更豐富;另外更加入了校園鐘聲、南湖國小合唱團的和聲,宛如一部青春照相館的投影機,隨著音符流瀉,蔡佩軒帶領大家一起走入屬於自己的青春時光中。
「青春有你2021」MV,蔡佩軒回到自己的母校校園,捕捉在校園角落裡的青春的印記;蔡佩軒更募集藝人朋友與粉絲們的畢業照共同入鏡,讓大家的「青春同框」,留下一份美好的紀念!也請粉絲們找找看,MV 裡的自己畢業身影在哪裡喔!
謝謝青春,
因為有你,
名為「未來」的我們
更無懼無限地往夢想飛去!
-----------------------------------------------------
感謝參與這支 MV 的募集畢業照每個你
謝謝我的青春有你們!
@GJ蔣卓嘉、@張立昂 Marcus C 、@阿滴英文 、@八婆 BESTIES_米雪、@八婆 BESTIES_陽陽、@黃氏兄弟_哲哲、@黃氏兄弟_瑋瑋
109學年義民國中904班、乙臻、千、千萬、夕幻、大鹹、子宸、小勻、小魚_峻榮、小婷、小鈞、天真可愛的翔、木工醬の旅々、王柏智、王麗媛、世希&智威、右翔、冰昱、刘欣怡、如意、妃、宇婕、安安、江育穎、何宗恩、何育誠、余娟、吳宗泰、呂岱融、宏文、李仲倫、李芊豫、沈斯恩、佳侑、佳筠Joanne、來自台中的小魚兒雅、周勝安、周譽積、妮Ni、林子建、林中行、林邵楷、欣佑、欣吟、邱昊翔、阿峻、阿璋、阿HENG、亮亮、俊謙、信哲、思思瑀、施義卿、春龙、柯明豪、柯柯、茂茂、哲榤、庭豪、弱智男團、徐崧銘、恩、恩廷、振耀、格語、浩博、海澄、真理資管B、婉甄、張毛毛、張志瑋、張紘愷kai wow、張軒鳴、張萱玟、琇晴、蛋蛋、禎蛋、陳治宏、陳德霖、博偉、彭仁治、悶悶、曾咻咻咻、曾榆驊、翔元、馮天俊、黃明瑋、黃奕銘Army、黃琇芳、圓圓、愛佩軒的珮翎、楊、楊俊德、楊啓冬、筠筠、筱涵、詹苡葇、詹筠萱、誠翎、嘉祥、廖鈺權、綠竹、劉育良、劉阿鼎、劉建廷、蔡佳宏、蔡玧辰、蔡蕙伃、豬豬豬豬、鄭屹棖、黎育安Angela Li、盧鴻緣、蕭辰芳、融、薛閔升、謝鎮隆、鍾羽樂、Ah Chen、Andy Lu、Andy Yeung、betty、Mei、Cheerioの弟弟の同學、chung wah、Claire TKS、cosky、Demi Wu、GF、Hans博恩、Harman、Howard、Huichi、Ivan、Jayla、Jeremy、Jimmy Hung、John Leung、Ken Wong、Kevin、Krystal、Law Kok Bang、LU、WENKANG、Mandy Liu、Mervin、Mick、Raymond、Reina、Ricky、sharon fu、Shawyu、Steven、sun_gu、Sunny、Syuan、Terry、The harmonica lovers、Timmy、TY.L、Yi、Yiba Lin、Yiyun. 、Yoga、YOLO、Yu、Yu Ran、Yuan、zhg_9425
-----------------------------------------------------
【青春有你2021】
詞Lyricist/曲Composer:蔡佩軒Ariel Tsai
再次見面 我們又會在哪裡
是否會 仍有相同的默契
教室裡有我們青春的身影
踏出操場 走進了回憶
時光飛逝 總讓人措手不及
想前行 心卻還留在原地
因為有你 青春就有了意義
不會忘記 只會更珍惜
鐘聲響起 誰說離別是結局
還有好多故事等著我們繼續
你回頭看 會發現我一直在這裡
為夢想我們一起努力
時光飛逝 總讓人措手不及
想前行 心卻還留在原地
因為有你 青春就有了意義
不會忘記 只會更珍惜
鐘聲響起 誰說離別是結局
還有好多故事等著我們繼續
你回頭看 會發現我一直在這裡
為夢想我們一起努力
鐘聲響起 誰說離別是結局
還有好多故事等著我們繼續
你回頭看 會發現我一直在這裡
為夢想我們一起努力
謝謝青春有了你
-----------------------------------------------------
🎼音樂製作 Song Credit
製作人Producer:JerryC
編曲Arrangement:JerryC
鋼琴Piano:蔡佩軒Ariel Tsai
弦樂Strings:曜爆甘音樂工作室Just Busy Music Studio
第一小提琴First Violin:蔡曜宇Shuon Tsai
第二小提琴Second Violin:黃雨柔Nala Huang
中提琴Viola:甘威鵬Weapon Gan
大提琴Cello:劉涵(隱分子)Hang Liu
和聲Backing Vocals:蔡佩軒Ariel Tsai/南湖國小合唱團Nan-Hu Elementary School Choir
南湖國小合唱團Nan-Hu Elementary School Choir:蘇庭萱Ting-Hsuan Su/陳郁之Yu-Chih Chen/楊千葵Chien-Kuei Yang/陳曼妮Man-Ni Chen/王璟Ching Wang
合唱團教唱指導Choir Coach:徐同佑 老師Tung-Yu Hsu
錄音工程師Recording Engineer:JerryC/謝豐澤Fengtse Hsieh/單為明Link Shan
錄音助理Assistant Engineer:于世政Yu Shih Cheng
錄音室Recording Studio:Yellout Studio/新奇鹿錄音室Saturday Studio/Lights Up Studio
混音工程師Mixing Engineer:JerryC @Yellout Studio
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Mastering Engineer:JerryC @Yellout Studio
-----------------------------------------------------
🎥MV製作 Music Video Credit
導演 Director:李翊暘
攝影師 D.O.P:郭沛鑫
攝影二機 Camera Team:馬崇智/吳姿槿
燈光師 Gaffer:宋重穎
燈光助理 Best Boy Electrician:陳柏睿
美術指導 Art Director:章恩韶
美術助理 Set Decorator:余佳玲
場務Set Coordinator:陳又菖
剪輯師 Editor:吳姿槿
平面攝影 Still Photographer:吳姿槿
歌名字體 Lettering:蘇柔方
彩妝師Make Up:吳羿蓉 Ara Wu (so easy studio)
髮型師Hair Stylist:謝夢竹 Jobi Hsieh (Under Hair)
造型師Stylist:洪孟如 Jill Hong
-----------------------------------------------------
🔔 訂閱Ariel頻道🔔
http://bit.ly/ariel_youtube
📸 Ariel’s IG 📸
http://bit.ly/ariel_tsai_IG
-----------------------------------------------------
▶︎Facebook: http://bit.ly/ariel_tsai_FB
▶︎YouTube副頻道: http://bit.ly/2VdVX3A
▶︎小魚家族: http://bit.ly/2j4GMKk
▶︎TikTok: http://vt.tiktok.com/JBNFxy
▶︎抖音: http://bit.ly/2Jb0hPL
▶︎微博: http://bit.ly/2mRyCab
-----------------------------------------------------
#Ariel蔡佩軒 #青春有你2021
欣榮 照相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水墨#梁震眀#水墨畫家
鄰近靳珩公園,位於立霧溪與魯丹溪交會處的印第安酋長石,是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相當著名的地質景觀,因視角的錯覺,組構出有如人臉造型的奇石群,矗立在溪畔上,讓人忍不住想多看一眼,好見識這巧奪天工般的自然奇觀。
如何將所畫題材營造出有如太魯閣峽谷那般的視覺強度?藉由台灣各地搜羅的奇石圖像,以小觀大,用貼近藝術的手法,假像虛構的方式,將其搬到近雲山巔處,當想像的連結空間變大,方寸之間的畫面也就有更為大器的可能。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欣榮 照相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art #inkart #painting
龍洞岬灣是台灣北部規模最大的岩場,因為整個海岸地形如蟠龍捲曲纏繞,從龍頭到龍尾就像一道弧形,形成洞穴般的港灣,故稱「龍洞」,而此作正是描寫該處最引人入勝景觀的代表作品之一,現為私人收藏。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