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5根本就是詐騙!
這種畫質好意思說是最強次世代遊戲主機?!
PUIKkkkkk~~~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MEeeep Mor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Wifi上網對於今時今日嘅香港家庭同埋辦公室來講應該都可以叫做必需品,除咗條寬頻線快唔快之外,其實用乜嘢Router對於成個Wifi嘅體驗都好緊要架!你仲用緊單機Router? 對自己好D,不如考慮下用Mesh Wifi啦! Mesh Wifi,亦即係分佈式路由器,意思就係可以在你屋企或者辦公室唔...
「次世代主機意思」的推薦目錄:
- 關於次世代主機意思 在 RiderAth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次世代主機意思 在 張維中。東京模樣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次世代主機意思 在 皮筋兒 Journe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次世代主機意思 在 MEeeep Mor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次世代主機意思 在 [情報] 巫師三PS5次世代版本12/14 - 看板PlayStation 的評價
- 關於次世代主機意思 在 幽靈的新奇、詭異電玩資訊- 『PlayStation 執行長表示PS5 的 ... 的評價
- 關於次世代主機意思 在 [情報] Sony解釋PS3遊戲如何升級PS4版本- Play Station - PS 的評價
- 關於次世代主機意思 在 [心得] GTA5 次世代主機加強版PTT推薦PlayStation 的評價
- 關於次世代主機意思 在 粵語導航解構次世代主機| PS5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次世代主機意思 在 B社:《星空》在硬體需求和玩法上都是次世代 - PTT新聞 的評價
- 關於次世代主機意思 在 [情報] Sony解釋PS3遊戲如何升級PS4版本 - PTT生活資訊討論 的評價
次世代主機意思 在 張維中。東京模樣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許多人在旅途上,都會冒出一種旁人難以理解,但也不求他人理解的執著。其中一個是無論去到世界上哪個國家,心中總有一個必去「踩點」的地方。踩點類型多采多姿,而我是Apple Store蘋果直營店。只要是那座城市有蘋果公司直營的Apple Store,我就會忍不住繞過去看一看。
為了要買什麼嗎?並沒有。因為該有的都有了。每一間蘋果商店有迥異的建築造型嗎?其實也沒有。因為基本上每間店面的設計都大同小異。那麼,肯定是像星巴克一樣,有販賣該店才有的限定商品吧?呃,真不好意思,這部分也沒包括。
那到底為什麼要去呢?我的朋友常滿懷好奇地問我,而我那一連串不太有說服力的回答,總令他們不太滿意。
然而這世界上瘋狂的愛,大抵都不是用理智所能說清的吧?所以理由很簡單,就是我愛去,我想去,就算不買什麼也不做什麼,只要走進店裡晃一晃,就覺得神清氣爽,正面能量爆表。
我的果粉資歷,迄今上看二十年。最先與蘋果結下不解之緣的,是第一台筆記型電腦。那一年是2001年。當時筆電的普及率沒像現在這麼高,雖然想要,可始終缺乏正當理由。後來,為了期許自己多寫稿,去到哪裡都能寫,於是找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藉口來催眠自己。
剛開始完全沒想到蘋果電腦的存在。尋訪許多的電腦專賣店,內心雖有幾個候選,但始終沒有特別心動的外型。等等,買電腦不是要看效能才對嗎?理論上我也是明白的,但情感上還是難以逃脫天秤座「外貌協會會長」的魔咒。畢竟,光看造型就沒興趣了,實在很難愛不釋手。不愛的話,我要怎麼全神貫注抱著它投入寫作呢?
幾天後去誠品敦南店,經過當時一樓有間蘋果電腦經銷商時,忽然才想到這世界還有一個電腦品牌叫蘋果。我突然被陳列台上的iBook筆電給吸引住目光了。純白帶著透明的色澤,流線型的極簡造型,真的好美!看著店員操作,整個螢幕介面的設計也太可愛了吧!可是,電腦用的系統與慣用的微軟視窗全然迥異。蘋果的麥金塔系統,我完全不懂,這一點令人卻步。店員細心解釋,蘋果電腦很容易上手,而且我最常用的Word也有Mac版本,當下解決了我的擔憂。那一天「刻意」空手回家,藉以假裝自己夠理智,然後沒過兩天我就堂堂正正的去把iBook買回家了。
2001年秋天,蘋果發售第一世代iPod。那時候MP3數位隨身聽還不流行,iPod作為純聽音樂的播放器,銷售乏人問津。我因為用了iBook以後,開始對蘋果的各式商品充滿濃厚的興趣,於是禁不住誘惑去買了。當時周遭的朋友都不知道這是什麼,我逢人詢問就解說,台詞熟練到簡直可以去當銷售員。
我所購買的第二世代iPod(2002年生產)非常珍貴。首先它是現在不可能存在的Made in Taiwan台灣製造機種,再者是它背面光亮亮的銀鋁材質,來自於日本新潟縣燕三條地區的「鏡面打磨加工」工廠。據說是Steve Jobs親自挑選的,當年他認為想要的品質,只有日本新潟縣的金屬加工職人才能辦到。
iBook用了好一陣子以後,決定把家裡桌上型PC微軟系統的拼裝電腦也替換掉。2003年我買了一體成型蘋果桌機iMac。當年的iMac跟現在的造型不同,主機和螢幕中間,只用一根可動式圓柱支撐,外型特殊,被業界暱稱為向日葵或檯燈機種,創下了工藝設計的里程碑。這台電腦現在放在台北的家裡,直到我2008年搬到日本前都一直在用。雖然現在回台北,都是帶筆電回去用了,很少開機,但還是捨不得丟。就是放在桌上有紀念價值,當個裝置藝術也過癮。
擁有iBook、iMac和iPod,正式揭開了我的「果粉」追尋之旅。之後的數十年間,大概只要蘋果有出品新的玩意兒,八、九成都會入手。
面對蘋果,有時候覺得自己還滿沒骨氣的。iPhone剛推出時,我的好友問我何時會買?我斬釘截鐵告訴他,我不會買。因為特地在日本生活,當然要用日劇裡常常出現的那種折疊式日本手機!日本手機這麼漂亮,選一款有個性的來用,幹嘛要用跟大家一樣的東西?結果,等到iPhone在日本正式上市,我買得比誰都快。Apple Watch也是。推出時,我好友又問,何時會戴在手上?我說,已經有iPhone看時間了,早就不習慣戴手錶,畫蛇添足,不會買。結果,我又是我們這群朋友圈裡,第一個戴起Apple Watch的人。2019年現在,我最新擁有的,是蘋果出的AI智慧型音箱HomePod。不久以後,AppleTV要推出像是Netfliex一樣的月租影集頻道,在此先行預告,我也會訂閱的。
漸漸的,旅行的時候,蒐集各地的Apple Store成為我的樂事之一。
世界上去過的Apple Store當中,我對東京銀座店最富感情。銀座店是美國本土以外,海外第一間直營店,開幕於2003年,同時也是我第一間踏進的蘋果直營店。
十多年前跟媽媽來東京旅遊,受姊姊之託,在銀座尋找一間鞋店。那年代沒google map,找了半天都未果。最後腳步停在銀座店前,只好拿著紙上抄寫的店家資訊,詢問在店門前等人的陌生女子。當時日文根本不會講,只能用英文,對方英文不好,卻仍努力幫忙,打電話向商家確認地點,甚至最後乾脆直接帶我們去,相當感人。現在經過那間蘋果銀座店,還是會想起這件事。我不知道她是誰,當然也不記得她的長相,但陌生人的好意,卻一直留存在心底,提醒我,每當有陌生人向我伸手求援時,也不該冷漠拒絕。
台北是在最近這幾年,才終於擁有了Apple Store直營店。每次回台北時,逛街若逛到那兒,也會繞進去走走。
在信義區的兩間蘋果直營店之間,那一帶在我離開台北後變化得很多。從前叫作「紐約‧紐約」而現在稱為「Att for Fun」的後面,一樓曾有間咖啡店,平日晚沒什麼人,十幾年前,我常抱著我的iBook,下班後窩在這裡。
那時候的我生活圈狹窄,絕少飯局,沒什麼朋友。下班後若還不想回家,除了到健身房運動,常不知道該晃蕩去哪裡。我有點寂寞,想要有一些懂我的人陪我,但是我沒有。我只能面對我的蘋果,創造出一群人,跟我活在同一座台北城,讓他們過得比我好、過得比我不孤單。我想要陪伴他們也想要他們陪伴我,所以開始寫了長篇小說。
到底為何如此在意蘋果呢?仔細想想,說不定正是因為那段日子,一起經歷過患難與共的革命情感吧。
在那之後,小說寫了一本又一本。可惜書是越來越難賣了,小說讀者在哪裡?網路上隨便一則貼文也夠精采的,誰還在乎虛構的故事,花力氣閱讀文字呢?最近偶爾會這麼想。可是,面對電腦之際,我的蘋果彷彿就會提醒我,別忘記最初是因為想寫而寫的衝動。
寫小說曾經陪伴過寂寞的我,而現在我也應該反過來陪伴寂寞的小說。
在未來的日子裡,繼續兩兩相對的陪伴,我和我的蘋果。
http://bit.ly/2SrQtTH
#新文首刊 #張維中 #散文
#聯合報
次世代主機意思 在 皮筋兒 Journe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張娟芬專欄:亡國感的逆襲
🔗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75174
🌻 本文作者張娟芬參與社會運動多年,關心性別、司法、人權等議題,著有《姊妹戲牆》、《愛的自由式》、《無彩青春》、《走進泥巴國》、《殺戮的艱難》、《十三姨KTV殺人事件》等書。德國漢堡大學犯罪學博士。
#分享
———(以下內文)————
「亡國感」,目前為止我們對它所知不多。它起於PTT,如果去查Google Trend,會發現「亡國感」首次在搜索引擎裡占有一席之地,是二〇一九年三月二十四日到三十一日這一週。三月二十四日發生的大事,是高雄市長韓國瑜進中聯辦。這個人在一片紅色疑慮之中贏得選舉,當選之夜即高調宣布支持九二共識。九二共識是什麼呢?二〇一九年一月二日之後,已無疑義: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講話,將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緊緊縫合,要把臺灣統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下。韓國瑜上任未及三月,立即出訪香港,這個一國兩制的示範地;並且走進了中聯辦,「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香港的一國兩制指揮中心。他事前沒有向陸委會報備,事後拒絕透露與中聯辦的聯繫經過與會商內容。就在這一串新聞事件裡,「亡國感」出現了。
流行語大抵如此:一聽就懂,心領神會,拿來就用;很快的,大家都琅琅上口了。在這個喜歡玩弄同音異字、以訛傳訛的大遊戲年代,「亡國感」又異變為更加俏皮的「芒果乾」。這樣的「亡國感」當然不可能有什麼定於一尊的標準定義,而反映了一種集體情緒。
#潛規則:我們要看對岸的臉色
二〇一九年初當我決定開設「臺灣前途與中國因素」這門課時,驅動的力量也來自一種當時還無以名之的焦慮。這原不是我的守備範圍,但我感覺到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民主生活,已經面臨毀壞的危機。對政治略有參與的公民應當早已習慣,民主經常是警鈴大作的。可是,中國的攻勢從「九二共識」到「一國兩制」,已經又逼近了一步,半島電視臺臥底採訪所揭露的中國滲透手法與深入程度,更是觸目驚心。我不禁自問,這是不是臺灣民主的最後一個警訊?
第一堂課,我放導演鄭有傑二〇一一年的短片,《潛規則》。一組人準備拍電影,外景選在一個學校操場的司令臺。但是導演看起來又愁又怒,原來司令臺的背景是好大一面國旗。美術說,「我避不掉。」導演說,「到時候片子賣不進去怎麼辦?」最後,最資淺的工作人員拿來鐵撬,大家合力將那塊國旗背板撬下,在國旗歌聲中,工作人員歡喜大喊:「要——倒——了——!」
當那個國家象徵轟然倒下,只見導演兩眼發直,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好像快要中風。背板後的牆面久未經日照,顯得有點蒼白。那裡畫著一面巨幅秋海棠,上面寫著「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我問:「『潛規則』到底是什麼?明白地用語言把它說出來。」毫不扭捏的,第一個答案就直指核心:「我們要看對岸臉色。」
對。就這麼簡單。
「潛規則是誰訂的?」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比較糊了,有人說是自願的,有人說是歷史與市場造成的,有人說也可以不要遵守啊。其實這注定是一個模糊的回答,因為根本就沒人知道誰制訂的。
我再問:「潛規則與法律或政策有何不同?」
「法律的話,感覺遵守法律跟制訂法律的人仍然是平等的。可是潛規則感覺是下對上的,要一直去猜測那個規則,想要討好在上位的人。」一個學生說,法律非遵守不可,潛規則卻有選擇的空間。另一個說:法律寫在那裡,可以去鑽它的漏洞,但是潛規則卻逃不開,因為不知道究竟是什麼。第三個人自動出面整合了雙方的論點:「法律之所以能鑽漏洞,是因為它很明確地寫在那裡,邊界很清楚,所以知道從哪裡鑽過去。潛規則逃不開,是因為它很模糊,也沒人把它講清楚,所以就算一個人選擇要服從潛規則,也可能逃不開。」我說:「對啊,就像小熊維尼,他本來是個卡通人物,結果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他變敏感了。」
如此討論一輪,潛規則漸漸現形:它不經民主程序、冤無頭債無主,因此無法修正、無法討價還價,卻有著貨真價實的影響力。短片裡說得很明白,不避掉國旗的話,電影就進不了中國市場。電影這麼燒錢的產業,要不顧慮市場,實在挺難的。拍了背景有國旗的戲並不會被抓去關,但是會血本無歸,這使他們決定趨吉避凶,遵守潛規則。
這部短片,距今八年。那時候,「不能出現國旗」還是低調、委婉、檯面下的原則,業界人士知道,但心照不宣。近年的潛規則已經不再低調了,要周子瑜、戴立忍公開道歉,都是刻意張揚的霸凌,目的是殺一儆百,唯恐你不知道!潛規則就是對於中華民國的各種政治象徵全面獵殺,是中國對臺灣的政治審查。
如果你參與某個活動,被警察抓走,然後從高處墜落,或者從海裡浮起,但一律以「無他殺嫌疑」迅速結案;我們知道這是政治。這裡面有國家動用的公權力,有壓迫者、有受害者。潛規則看起來卻不是這樣,它看起像「個人選擇」、「市場機制」、「你自己願意的」;「不爽不要做啊,不爽不要來啊!」潛規則用的是經濟手段,國家公權力僅隱身其後,讓事情看起來不是「壓迫者欺負受害者」,而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也就是用經濟手段來掩護其政治本質。
《潛規則》為「中國因素」下了一個很好的注腳。所謂「中國因素」就是:臺灣的許多事情,是被中國「決定」的。其「決定」的方式,不一定是用政治影響,也可能是用經濟。
但是,為什麼?臺灣的事情,不是應該用民主的方式決定嗎?
「亡國感」這個集體情緒,它的核心就是這一句提問。臺灣的事情,為什麼不是用民主的方式決定?為什麼是由一個我們從未授權也無法影響的政權來決定?那民主算什麼?我們算什麼?
#什麼是我們不可或缺的民主食材
我在「臺灣前途與中國因素」的課堂用了一款簡易遊戲「Democracy Cake」,由挪威的人權組織RAFTO(Rafto Foundation for Human Rights)設計研發、中原大學徐偉群教授引進,他很有創意地將這遊戲譯為「民主雞蛋糕」。每一組發一個蛋糕盤,然後提供二十幾種民主的「食材」,例如「言論自由」、「資訊公開透明」、「多元媒體」、「司法機關」、「立法機關」、「自由公平的選舉」、「公民投票」、「反歧視的法律」、「社會福利」、「正當程序」、「宗教與信仰自由」、「隱私權」等等。學生的任務就是用這些東西來建立自己的「民主雞蛋糕」。
一桌子食材,看起來都像好東西,但是蛋糕盤只放得下六片蛋糕。協商與爭辯自不可少,但他們考慮的因素是什麼?一位學生寫道:「在選擇良心食材時不論哪一項都非常難以取捨,突然有個念頭覺得我們過得其實很幸福,這些食材其實圍繞著我們四周,或許臺灣民主仍然有其進步、改善空間,但大抵來說我們過的很自由,自由到這些食材像是理所當然就該存在的,像是天賦的,捨棄哪一塊都怪彆扭的。」
另一位學生說:「這些良心食材,每一個現在看起來都好簡單,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就像呼吸一般自然;可是真要選六個來堅守,又尤其一想到我們很有可能將在之後失去這些權利,就更要選得戰戰兢兢。」
真的戰戰兢兢,我看著他們把一片片蛋糕放上盤子,又拿下來。「每一個食材在被丟棄的同時,總是會有人提出在臺灣過往經驗中遇到缺乏此食材的恐怖情況,最後食材又會被順利救回。其實我很慶幸大家對於臺灣歷史的認識較深,讓討論變得更加有意義,但也覺得很困擾,因為這樣每個食材都變得非常重要,就無法選出最重要的六個食材。」綜合討論時,有一組幽幽地說:「我們想要做一個三層的蛋糕!」
這是在桌遊與手遊中長大的世代,在高解析度影像中長大的世代。一款珍珠板貼上彩色紙的陽春遊戲,卻讓他們認真到產生選擇障礙,因為他們已經意識到,這些東西「之後可能會失去」。
可以想見,「立法機關」、「司法機關」、「言論自由」、「自由與公平的選舉」等等,是很受歡迎的食材。但有一組出人意表地選了「社會福利」。據說那是蛋糕盤上的最後一個空位,一位組員唸出「社會福利」卡片背面的定義:「政府應促成全面的支持系統,以確保人民能擁有健康、接受教育、經濟穩定」,真誠地看著大家說:「我覺得這就是民主制度的初衷。我認為有社會福利,才會成為一個有愛的國家。」那想必是莊嚴的一刻,全組的人都感動了。一位組員寫道:「原本還在爭論效益或結構的組員都同時安靜下來,神情從冷靜理性轉為溫柔,最後大家一致通過,將社福列入食材。」另一位組員瀟灑地總結:「社會福利是討論後決定釋出的立場,即便在層級上是較後期的目標。但理想是不必害羞的。」
建立民主雞蛋糕只是第一階段。遊戲卡裡也有幾十個對民主的攻擊,我稱為「黑心食材」,例如「政府監控」、「言論審查」、「選舉詐欺」、「歧視」等等。第二階段的玩法是請同學運用他的民主雞蛋糕裡的六個成分,來抵擋這些「黑心食材」。這個民主遊戲來自北歐,難免有隔靴搔癢之處,因此我根據臺灣處境的特殊性,另外加了三個臺灣版的「黑心食材」:「以商逼政」、「資訊戰」與「非官方談判締約」。太過切身了,同學說看到這三項,「腦袋抽痛了一下」。
面對攻擊,無力與挫折全部都跑出來了。「訊息戰、以商逼政、非官方締約一出現,瞬間就擊潰我們所有的良心食材,除了立法和司法,我們別無他法,而且還遠不及打壓這些早已滲透到民間的黑心食材,玩到最後大家都想放棄民主了。有一組說『用所有的黑心食材都可以對付這些東西』,我覺得好衝擊,確實這些大家這麼用力抵抗的不民主的『惡勢力』不斷逼近,為什麼我們還要堅守民主?常常自己在思考的時候也會這麼質疑。」
「我們拿著良心食材想要拼湊出防禦姿態,但卻發現這該怎麼擋?怎麼擋都有漏洞……我們拿著良心食材去對抗這些邪惡,突然感覺像是天安門事件那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一幕:『肉身抵擋坦克』。」
有一位同學想起了我在課堂上放的紀錄片,李惠仁導演的《蘋果的滋味》。「記得那時看完中嘉併購案的片段後感受到的是一股很重的無力感,即便我們獲得了資訊卻無能為力,在面對這三個中國因素的問題時我也感受到了一樣的無力。我開始回想紀錄片裡的中嘉併購案,當時有一群人發起了抗爭活動,雖然並沒有受到大媒體的關注,但那股力量是由人民的憤怒而起的,而那也正是我們最能夠直接參與的,也就是集會自由。」
「把所有良心食材一併加進來之後,好像還是遠不及抵禦黑心食材的進攻,真的令人非常絕望。可是,其實上這堂課的同學都是盟友吧?自己想不出辦法,那就大家一起想,總會有辦法……雖然亡國感並沒有減少一絲,但是對於自己所捍衛的價值有了更深的認識,我知道我想說話、想當好國好民、想在政府底下擁有人權,所以即使我堅信的民主力量遠小於獨裁,我們還是得團結一致對抗。」
#向內擠壓的委屈中蓄積著向外爆發的能量
這是我對於「亡國感」的體察。在他們臉上,我讀到對民主的珍惜:每一塊「蛋糕」都不想放棄,因為認識到每一塊都重要。我讀到對於民主的深刻思考:我請他們說說各組的雞蛋糕成分有何異同,其中一組解釋,他們沒有選「社會福利」、「隱私權」、「受教權」,因為「我們盼望良善的立法、司法體制,和言論自由能帶給公民的民主素養,自然會發展出這些項目」。在有限的蛋糕盤裡,他們沒有選擇某一些,是因為那些可以從更為基本的元素推導而得;這些食材在他們眼中不是獨立存在的原料而已,他們已經想到了彼此之間的連動關係。他們對民主的認識,不只是知道氯是什麼、鈉是什麼,而且知道氯加上鈉會變成一種讓食物好吃的調味料,如果將氫、氧和鈉加在一起,則可以用來做肥皂或通水管。
我也讀到擔憂、挫折、無力、絕望……與不甘願。還不願意投降或放棄的那種不甘願。這些情緒看似矛盾:擔憂、挫折、無力、絕望都是坐以待斃,不甘願卻是起身反抗。但如同前述兩段引文所示,這相反方向的兩種情緒,可以共存於同一個人的同一段表述。「亡國感」似乎不是一個單一向度的感受,它不僅是字面上看起來的被動、放棄、不作為而已;在向內擠壓的委屈之中,向外爆發的憤怒在蓄積。作用力產生反作用力,「亡國感」的內裡,有一個想要「逆襲」的驅力。
#亡國感真正悼亡的對象為何
值得追問的是,「亡國感」的悼亡對象為何?有人說,醒醒吧,你沒有國家,哪來亡國感?這是所謂臺獨。有人說,容納我們民主生活的,是中華民國臺灣,不管它叫什麼名字,它就是我的國家。這是所謂華獨。「亡國感」是哪一種?
在同學的作業裡,「國」的問題鮮少被提起。兩千年左右出生的這一世代,成長於全球化的年代,國界已不似先前那樣銅牆鐵壁,他們對國族的情感與看法,恐怕很難用黑白分明的「非此即彼」來劃分。有的人幼年在中國長大,因為父母是臺商,中國和臺灣都是他的故鄉。有的人曾經在中國就學,有的人固定往返中國,因為父母之一是中國人。有的人擁有臺灣以外的其他國籍。有的人是新移民之子。有的人認真在評估,畢業後要不要去中國找工作。一位同學表達得很好:「對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來說,『國』是一個太難解的概念。臺灣史獨立成冊了,但我們的國名裡沒有這兩個字。」他們拒絕中國因素,並不是因為對中國有敵意,也不是因為對中國欠缺瞭解,而是因為臺灣有民主,中國沒有,他們從自己的經驗知道,臺灣的生活才是有尊嚴的人的生活。
國族主義最需警戒的,不外乎兩點,其一是身分的排他性,其二是它經常召喚個體為國家犧牲。「亡國感」雖然有這個「國」字,卻很難被界定為一種國族主義的情感動員,因為「亡國感」的話題總是環繞著「民主」這個概念,而非「國族」;有亡國感的人總說著民主機制的毀壞,以及如何可以重建、強化。他們並不想像一個圍牆高聳的國族共同體,要入會得經過嚴格的血統審查——他們自己原不是血統純正的人。民主的原則是盡可能讓大家都享有公民權利(inclusive citizenship),而非排除他人;民主的政府採取三權分立,從人民的立場來避免國家侵犯基本人權。「亡國感」是朝向民主前去的,而國族主義(的最糟形式),在它的反方向。
有解嚴前生活經驗的人,應該都還記得那種「亡國感」:「今日不做自由的鬥士,明日就成海上的難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退一步即無死所」;那些國慶閱兵、晚會、排字、大會操、軍歌比賽,講究「數大便是美」、「整齊畫一」、「一個口令一個動作」,那些「萬眾一心」、「我愛中華」一遍又一遍的呼喊……是的,那些活動就是國族主義(的最糟形式),要你犧牲小我完成大我,要你為自己做為一個小螺絲釘而感動,要你團結,要你愛國,要你支持政府。那種亡國感絕對不容許你談多黨政治、民主制衡、基本人權;甚至你只是要求國會全面改選,他都說這樣會亡國。是的,那種亡國感就是賣弄國族主義的威權統治手法。
今日的「亡國感」是那種手法的反方向。君不見,「亡國感很重」的年輕人總是好想突破同溫層,好想跟長輩溝通,為了自己在乎的議題狂寫臉書,去捷運站之類的熱鬧地方當小蜜蜂,收集連署,製作短片丟上網,用無窮無盡的公民參與去實踐民主。
「亡國感」的「悼亡」對象,不是任何一國,而是民主。「亡國感」只是一個現成的詞語,方便溝通。他總不能說:「啊,我最近『亡民主感』好重!」這樣誰聽得懂?說「亡國感」,雖不精確,卻一聽就懂。遂成流行。
「亡國感」甚至不是一種悼亡。不是一種現在式或者過去式的哀嘆:「我們已經亡國了,好慘啊!」而是未來式,一種警世明言:「再這樣下去我們的民主會完蛋的!所以我們現在——」。「亡國感」不是句點,而是起手勢,重點總在於,為了不要讓現在還享有的可愛的自由消失,我們現在趕快來做點什麼?
亡國感是真實的集體情緒,源自民主於近年因中國因素持續惡化的事實;這件事情在選舉中成為影響因素之一,本是民意政治的正常狀態。(攝影:蔣銀珊)
這是藝術大學裡的一堂通識課,學生的主修是電影、戲劇、動畫、美術、音樂、傳統音樂、劇場設計、新媒體藝術,他們本來不是對政治特別有興趣的人。但是,對民主的珍惜與體會,在這個歷史時刻變得巨大而急切,因為他們感到,「以後可能會失去」。所謂「這個歷史時刻」,就是中國積極向外輸出專制影響力的這一段時間,就是中國因素滲入臺灣骨髓的時刻。
有人擔心,亡國感是政治操作,或者將在總統大選中成為政治操作的議題。其實民意政治的基本原理極為簡單,就是民眾把自己擔心的事情大聲說出來,而候選人想辦法說服民眾:我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你投給我別擔心。亡國感是真實的集體情緒,源自民主於近年因中國因素持續惡化的事實;這件事情在選舉中成為影響因素之一,本是民意政治的正常狀態。所有重要議題,都應該是選舉的影響因素啊。誰積極反對九二共識、反對一國兩制、反對和平協議,誰就會獲得「亡國感」一族的青睞。背離民心者在選舉中落敗,本是選舉制度的設計初心。
「#有錢就有自由」,只有在民主國家才會是天理
課堂上也有另一種意見,是不打算捍衛民主的。有一位同學寫道:「我認為臺灣的兩黨惡鬥,不太會像是民主的在進步,而是在濫用,那要民主有什麼用?我個人會覺得專制體制會更讓我們的經濟往上升起,讓我們的國家成為世界強國,那我在想的是保持著民主有什麼用呢?我個人會覺得有了麵包才能夠談這些之後的生活限制,那你有錢了不喜歡極權專制,那移民就好了啊!何必因為為了保持民主,而讓我們全國人民都快餓死,那維持民主功效在哪?」
他的意思是先拚經濟,有錢了就有自由,因為有錢就可以移民,可以任意選擇要當哪一國人。這推論裡有幾個關乎事實的環節,值得拆解檢視。其一是他認為只有專制才能拚經濟,民主不能;其二是他認為臺灣的經濟現況是大家都快要餓死;其三是他認為專制並不危及人民移民的自由。這也就是常見的「民主不能當飯吃」的說法。他很禮貌地寫說希望聽聽老師的看法,所以我在課堂上仔細提出事實的說明,不過,那堂課他並沒有出席,此後也沒有再見到他。
這位同學理所當然地覺得「有錢了就有自由」,好像那是天理。那恰好是因為他在民主的制度裡長大,習慣了這種民主框架裡的資本邏輯。在專制國家,那才不是天理。專制國家的人都知道,自由是國家的恩賜特許,而不是權利。他可能不知道,他恰好選擇了一個他最不能接受的制度。小魚也覺得用鰓呼吸是天理,你既是一條小魚,為什麼要跳上岸來呢?
#世界原不存在一個寫定的未來
以上是我從「臺灣前途與中國因素」的課堂上,捕捉到的「亡國感」的面貌:在中國因素影響下,因為感受到可能會失去民主自由,而產生的一種既無力又亟欲奮力一搏的集體情緒;「亡國感」本身就蘊含了「逆襲」的能量。
這門課到六月時接近尾聲,那卻是香港抗議「逃犯條例」的開端。我清楚記得當時,各界一致認為「逃犯條例」一定會過,包括上街抗爭的人。大家平心靜氣地「知道」香港立法會的生態就是那樣,平心靜氣地「知道」不可能贏;香港人上街只是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我們課程結束放暑假了,香港人卻在街頭上一天一天地創造奇蹟,那麼多的人從各處冒出來,終於擋下了不可能擋下的,令歷史為他們轉彎。如鍾耀華所寫:「歷史從來都是在創造不確定性,稍稍挪移其彈道。香港的反抗走到此刻,中共未贏我們未輸,是大家的努力。」
人們六月的時候不能預測香港,現在又何能以失敗主義論定臺灣?世界原不存在一個已經寫定了的未來。臺灣的前途仍然在於,珍惜民主的人們能夠發揮多少能量,對中國因素的作用力展開逆襲。民主自由是臺灣的理想,我們的百年追求;而理想,是不必害羞的。
(本文摘自《亡國感的逆襲──臺灣的機會在哪裡?》,新書係失敗者聯盟及春山出版編輯部共同策劃。由來自各個不同領域的專家作者,正面且直接的對於亡國感現象進行拆解,希望能從中找出抵禦、甚至是「逆襲」亡國感的方式。)
次世代主機意思 在 MEeeep Mor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Wifi上網對於今時今日嘅香港家庭同埋辦公室來講應該都可以叫做必需品,除咗條寬頻線快唔快之外,其實用乜嘢Router對於成個Wifi嘅體驗都好緊要架!你仲用緊單機Router? 對自己好D,不如考慮下用Mesh Wifi啦!
Mesh Wifi,亦即係分佈式路由器,意思就係可以在你屋企或者辦公室唔同嘅地方放置2個或者以上嘅裝置,再通過Mesh Wifi嘅連結,令到我地可以用同一個Wifi名覆蓋更大嘅範圍。市面上呢類型嘅Mesh Wifi系統有平有貴,不過相比起年幾兩年前岩岩推出嘅時候,選擇同埋價錢都多咗同埋合理咗好多。咁有咁多唔同牌子嘅產品,我哋今日就不如來個測試啦!
今日我哋分別搵嚟咗 TP-Link Deco、華碩 Lyra、Linksys Velop同埋 Netgear Orbi做測試。首先就當然要試下設定嘅介面同方法啦!4款產品嘅設定方式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除咗 Orbi 要分開主機同副機之外,其餘三款都唔需要分主副機架。在設定上,呢三款嘅Mesh系統都會要求你開啟手機嘅籃芽功能,方便在設定時搵到部裝置,而Orbi就較為唔同,設定時要用手機去掃瞄個QR Code之後再做相關嘅設定。不過4個牌子嘅設定都算簡單,但我自己就較為鐘意唔分主副機嘅設計,當其中一隻裝置有問題嘅時候,我都仲可以用另外一、兩隻裝置去重新設定,或者買定多部做後備都方便D啦!
跟住做個測速先,呢個測速我揀咗個在兩台Mesh 裝置中間進行,而駁住嘅網絡就係一條300MB下載、100MB上載嘅寬頻。下載方面,其實4個牌子嘅表現都算唔錯,除左Deco以299mbps 差少少先過到300mbps 外, Velop、Orbi同Lyra都可以過到300mbps。到上載喇,在測試過程中,我地見到Orbi一開始明顯上載會由慢加速,其他3個牌子就一直保持均速,但點都好,最後見到個成續,Velop、Orbi同Deco 都有107mbps,但Lyra上載就差少少先到100mbps。以呢次嘅測速睇來, Orbi 同Velop 在上下載嘅速度上都稍為優勝。
呢兩個回合,暫時Linksys Velop領先!不過下一集我哋會走入地獄死角位,情況又會係點?下集再講!
《Z世代達人》
麥卓華
次世代主機意思 在 幽靈的新奇、詭異電玩資訊- 『PlayStation 執行長表示PS5 的 ... 的必吃
次世代主機 PlayStation 5 與Xbox Series X 都預計在今年假日檔期正式推出,也將會再次替電視遊樂器拉開一個世代的序幕。先前Epic Games 也透過Unreal Engine 5 遊戲引擎的 ... ... <看更多>
次世代主機意思 在 [情報] Sony解釋PS3遊戲如何升級PS4版本- Play Station - PS 的必吃
來自IGN的報導http://go.ign.com/1eVS3Ww 簡單來說就是分兩種情形1. 買了PS3的實體光碟,實體版會付一組序號輸入以後就可以用PSN帳號在PS4上以$9.99優惠價格下載PS4版 ... ... <看更多>
次世代主機意思 在 [情報] 巫師三PS5次世代版本12/14 - 看板PlayStation 的必吃
來源:
https://tinyurl.com/mu5kd876
《巫師 3 狂獵》完全版將於12月14日在PS5/Xbox Series/PC平台推出。
借助次世代主機和現代PC硬體的澎湃動力,CDPR將帶來數十項視覺、性能和技術改善,包括
光線追蹤支援,主機版更快的讀取速度,以及諸多整合模組,以進一步改善玩家的遊玩體驗
。與Netflix劇集連動的新增內容也將同次世代版遊戲的實機畫面在下周的開發者直播中一
併放出。
PS5/Xbox Series/PC玩家將可購買本作的數位版,把遊戲至今推出的所有免費DLC和兩部資
料片:《石之心》和《血與酒》一舉收入囊中。任何在PS4/Xbox One/PC擁有原版作品的玩
家均可免費獲取遊戲的次世代版本升級。
CD PROJEKT RED 也將會隨後為《巫師 3 狂獵》完全版推出實體版。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7.250.9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layStation/M.1668485985.A.CD1.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