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3 黃偉民易經講堂
黃耀明被ICAC拘捕了。
因為他在2018年立法會補選時,為候選人區諾軒唱歌。
何韻詩安好嗎?
憑欄一片風雲氣!
郁明哥前,已經下重手,對付教協。
下一步,應該輪到記者協會!
他們痛恨老師,也痛恨記者,各網媒人事都盤算、變動!
文明發展,都是先後有序的。看中國的廿四史,他們記述的歷史發展,都是這樣排列的。
最先是食貨,然後是選舉,也即是教育。
選拔人才,目的是職官,選賢與能。
政府成立後,第一要務,是禮樂。
建立社會的文化價值。
然後才是刑兵、地方、邊防。
這個先後次序,也是中國歷史的發展。
香港之所以是香港,不是大陸任何一個城市能夠取代,就是禮樂這部份。
香港人追求的價值。
每個人,自然而然的,緊守自己的崗位,做好自己的本份。
專制政權,都憎恨菁英,也就是因為他們緊守崗位,做好本份。
不是今次奧運,很多人都意識到,香港的運動員,是多麼的專業!
他們在社會撕裂,制度崩壞,黑白顛倒的亂世;加上疫症的種種不測……他們沒有放鬆,默默努力,為香港爭取最佳成績。
相反,老鼠甲甴就在搞破壞。一個忠誠廢物,為了鬥左搶鋒頭,在奧運時刻,批評我們的運動員的衣服顏色。
不是為代表香港的運動員打氣,而是騷擾他們的比賽情緒;社會嘩然,才暴露出那些所謂運動組織的官僚腐化,他們看不起香港的運動員,根本沒有為他人們找贊助球衣和制服。因為睇死他們不會在奧運拿獎牌。
運動員穿自己的球衣,竟招來批評。
另一些從不運動的老鼠甲甴,卻說,專業運動員不應受外在環境影響,才算專業!
所以,廢柴的指摘合理,反而受影響的運動反而不專業了。
原告又變被告,受害苦主反成壞人了。
此所以我們說,這是黑白顛倒的時代。
專業,都招來不專業的攻訐。
他們痛恨香港的菁英,因為菁英都有獨立思想,專業堅持。
劍橋畢業,任職大律師的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被控「煽惑他人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的集結」,仍在還押。
她說:我無法看著錯誤一言不發!
這就是香港人的堅持!
政權只能痛恨這些香港人,醫生、護士、老師、記者、律師、大律師、運動員、文化工作者,堅持黑白的所有香港人……
廢柴建制的人愛說,他們不談政治,只做實事。其實,他們只能將所有專業政治化,因為他們是不專業,沒原則,一個個等候指揮的廢柴。
政治,是管理眾人的事。
不只做特首,做立法會議員,做問責局長才是政治。在公司做一個主管,背負一個家庭,搞一次舊同學食飯,都是政治。
一個人,一個家,一間公司,一個組織,一個城市,一個社會,事事都是政治。
《論語》二十篇,第一篇,學而篇,講做學問的修養;第二篇,為政篇,就是為政的學問,一個政治領袖的道德和修養的要求。是中華文化的領袖之道。
為政篇中,一連收錄了四章「問孝」的內容,孔子回應的,又因各人的背境不同,又應對不一樣。
《論語》的編輯,為什麼認為,孝道,與為政有關?
甚至認為,孝,是為政的根本?
《論語》的為政篇,第五章開始,連續四章問孝。
第五章: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樊遲御,子告之曰:
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
樊遲曰:何謂也?
子曰:生,事之以禮。
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孟懿子是魯國大夫,是魯國權臣三家之一。
當時魯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權力,被這三家分了,魯君權力被架空。
這樣的當代權臣,向孔子問孝,孔子只告訴他,無違,不要違背。
但不要違背是什麼呢?
孔子又沒有引伸說明。
跟著孔子離開出門,由一位學生樊遲駕車。
孔子在後座,自言自語:
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
這時,車中只有孔子和學生兩人,所以,樊遲很自然的,以為孔子和他說話。
所以,他聽到孔子說無違,就回頭問:
咁即係點呀?無違,不要違背,何謂也?什麼意思呀?
孔子答:生,事以之禮;
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孔子在這裡,帶出了一個關鍵字:禮!
禮,一個社會的建立,是運作於「禮」的。
禮,是價值的追求。個人來說,是價值觀;整個社會來說,是核心價值。放之於具體生活,是當時社會,人人認可的規矩。
所以,禮樂,便是一個社會,都有一套人人認可的核心價值。
從孝的角度而言,不能違背這套價值。
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這位問孝者為魯國季氏,他們架空了魯君,是從基本上僭越了當時社會的價值標準。
跟著,到孟懿子的兒子,孟武伯又問另一個問題。孔子說的,又是另一個答案。
第六章:
孟武伯問孝,子曰:
父母唯其疾之憂。
孟武伯,因其父的關係,屬於世家公子。
所謂世家,長子有承繼官位的權力。
孔子說:
父母看到自己兒女生病,那種憂慮心情,你要體會。
用對自己兒女生病時那種關切對待父尊,便是孝道了。
父子兩人問孝,父親是權臣,有當世權力,所以只用「無違」兩字。
這種身份權力的人,個人做到無違,在家,是了不起的孝子;對國家,是了不起的大臣。作為魯國三家的權臣,對天下,要負責任,如能視天下人民為父母,便是孝。即《孝經》說的大孝。
無違,對權臣而言,就是不可以違背人心,民眾的心。
他的兒子,孟武伯,是世家公子,不懂民間疾苦,但將來,會繼承父業,掌握權力。
他要掌握人民疾苦,但他不會有任何基層的經歷,所以,告訴他,如父母了解子女疾病一樣,因這位公子也有子女,子女也會有病,這個經驗他有。所以,記住這個感受。他日掌權,要視人民如子女。此所以,中華文化傳統,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
掌權的,要懂得民間疾苦,知道基層的苦惱,如父母瞭解子女患病時一樣。
目前掌權的,視人民如父母;未來掌權的,視人民如子女。
忠臣必出孝子之門,因為孝,便懂得感恩。
最大的恩惠,必來自父母。懂得孝,便懂得有恩必報。
天下有恩於你,你必須傾力以報天下。這樣才會明白,為政,權力只是工具,身為政治領袖,對天下如對父母,要負起公道責任。
有權力的人問家孝之後,到一般人,孔子的兩名高弟問孝。
第七章:
子游問孝,子曰: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
至於犬馬,皆能有養,
不敬,何以別乎?
這章孔子點出,光是養,沒有愛,不能算孝。
孝不是形式,不等同養狗養馬,重點在於敬,是內心的。
跟著,另一位學生子夏,也問孝。
第八章:
子夏問孝,子曰:
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孔子說,孝順父母,最難的,是態度。
遇事,代父母操勞;有酒食,先供父母吃。這就算是孝了嗎?色難,態度,才是最難的啊!
第七章說的是敬,屬內心的;第八章說的,是態度,屬外在表現。
在領袖學的為政篇,刻意放進四章說孝,來引伸為政領袖的學問。
前兩章,針對擁有權力的人,在上位的,領導群眾的精神原則。後兩章,說的是一般人,即百姓,在社會配合的態度。
一是施政時,官僚的角色;另一方面,是在社會生活民眾的態度。
一邊是從上對下施政時,應如對父母,子女般的思考模式;一邊是社會上民眾,生活時,對社會規範的內心和態度。
表面上,為政與孝,好像不相關,但一個社會,孝的推行,風氣所及,老有所養,一個社會的老人,無論精神,物質上,能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這與政府為政的信念,息息相關。
四章說孝,兩章焦點在上位,做官僚和領導的;兩章焦點在下,做部下,做員工配合別人的。四章放在為政篇,政治領袖的修養學問內,別具深意。
權力架空意思 在 曾玟學 苗栗縣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中時新聞網出了兩篇錯誤百出又充滿惡意的文章,試圖帶風向攻擊倡議機車路權的議員,由於內容實在是太多值得吐槽的地方,要攻擊我們也不做好基本事實查證,下面我就貼出原文一段一段還原事實打臉。
報導:「苗栗縣將獨步全國「技術性」取消機車2段式左轉,應苗栗縣議員聯名提案,縣府全面檢討、取消機車二段式左轉,工務處並以專案全面檢討研擬配合,並先從頭份市中華路開始,塗銷機車二段式左轉的標線、標誌,要求9月30日前完成,已引來基層員警、公務人員及用路人安全疑慮。」
事實:獨步全國「技術性」取消機車2段式左轉這句就錯了,現在全國各縣市都有在做逐步檢討強制2段式左轉,到底哪裡獨步全國?台灣的兩段式左轉才是獨步全球。而我們的訴求是在現在可處理的狀況內取消「不合理」的2段式左轉,並不該再個案討論應通盤檢討。
從頭份市中華路開始,塗銷機車二段式左轉的標線、標誌,要求9月30日前完成這兩件事我聞所未聞,專案小組根本都還沒開,之前的會議也沒提過這樣的要求。
且第一波列入檢討的58處,頭份僅有19處,其他還有竹南、通霄、苑裡、三義、後龍、苗栗市、南庄,直接拿頭份出來寫就是針對頭份的三位議員。而當初共同開會的頭份市公所、苗栗縣警局、頭份警分局等單位也都有表示認同,請問所謂的基層疑慮到底是哪個單位,這要好好討論都沒有問題,當時也都可以提出,但這樣放話到底存何居心?
報導:「據悉,苗栗縣議會有3名年輕議員月前提案,要求縣府全面檢討,目前縣內機車二段式左轉的存廢問題,提案中還舉了日本數據,說明機車二段式轉無助於提昇用路安全,議員並將在本月17日召開公聽會討論。」
事實:這段時間關於交通的會勘,我跟陳光軒議員、黎煥強議員都一起共同參與,也持續倡議機車路權,這段寫的3名年輕議員提案顯然就是對我們而來,但當時專案小組共有7個議員連署支持,這是把其他4位議員放在哪裡?且根本不是機車二段式左轉的存廢問題,是提出討論「內側車道禁行機車及機車強制路口兩段式左轉」合理性之檢討,內側車道禁行機車為何也隻字未提?這什麼自助餐?
而本月17日召開公聽會,更是錯得離譜,9/17號要舉行的是苗栗縣議會的專案小組,議會內的專案小組功能跟公聽會完全不一樣,專案小組基本上也沒有任何強制性,只能要求縣府檢討,並建議未來改善。
報導:「縣府工務處在議員的壓力下,開始研議全面檢討全縣須2段式左轉的路口共58處,並鎖定頭份市區內的苗124線道及中華路為試行路段,並在8月3日召集頭份市公所、苗栗縣警局、頭份警分局等單位,赴中華路沿線會勘後,發文頭份市公所必須在9月30日前,將標誌、標線有衝突部分「改善」完成,意思就要市公所將中華路沿線多個路口有機車待轉區的路面標誌,全部塗銷,如此,以後機車就可直接左轉,警方不可再對違規未2段式左轉的機車開罰。」
事實:縣府工務處在議員的壓力下,開始研議全面檢討全縣須2段式左轉的路口共58處,這句到底再說什麼?議員本於自己的職權,在縣議會透過合法的提案要求檢討,這叫做施壓?這不是帶風向什麼才是帶風向?
而中華路沿線標誌、標線本來就設置不一,有的不用待轉有的要,有的沒有禁行機車有的有,現在有些路口就可以直接左轉了,根本沒有說塗消後以後機車才可直接左轉,再來是警方不可再對違規未2段式左轉的機車開罰,這句更是荒謬,沒有強制兩段式左轉的路口,直接左轉本來就是合法的,卻寫的好像架空警察執法權力。請問目前這麼多縣市的取消強制兩段式左轉,苗栗哪裡獨步全國,各縣市是全部都有議員在施壓嗎?
報導:「此事傳出後,已引起基層員警、公務人員,以及許多汽車用路人的疑慮,認為在4線寬闊車道開放機車可以任意行駛內側車道及左轉,勢必會造成用路安全上疑慮,過去,也經常發生機車由外側車道逕自左轉發生事故,屆時,開放後造成機車因左轉引發車禍肇事率提高時,該由誰來負責?」
事實:4線道開放機車可以任意行駛內側車道及左轉,勢必會造成用路安全上疑慮。這句實在錯到不行,本次評估的是兩車道內線車道應評估開放機車通行,在目前道路交通全安規則第99條裡面,是說「三快車道以上單行道道路,行駛於右側車道或慢車道者,應以兩段方式進行左轉彎;行駛於左側車道或慢車道者,應以兩段方式進行右轉彎。」現在的法規兩車道只要沒有強制待轉就可以直接左轉,甚至三車道的解釋,我們也問過交通部和警政署,沒有強制待轉一樣可以直接左轉,我手上都有公文為證。
過去也經常發生機車由外側車道逕自左轉發生事故,屆時肇事率提高時誰來負責?這兩句也是大有問題,外側車道本來就不能直接左轉OK?如果可以合法左轉,那必須先駛入內車道接著再依照燈號或標示左轉,只要遵守交通法規並保持安全距離,已經有縣市的試行說明肇事率會降低。退一萬步說,現在有沒有汽車會直接由外側車道直接左轉?當然有,那難道要禁止汽車直接左轉嗎?
報導:「汽車用路人指出,當年交通部費了多年功夫研究,決定機車二段式左轉政策,有助於汽機車分流,提高繁重路口交通安全,還實施勸導多年下,才養成機車騎士2段式左轉的觀念,如今,民意代表在毫無科學實證調查根據下,就貿然要求廢除,讓苗栗搞出獨步全國的創舉,究竟是造福民眾?還是禍害用路人?」
事實:最後一段更是讓人懶得吐槽,台灣獨步全球汽機車分流是不是真的提高交通安全,才是毫無科學實證調查根據,但卻全部推到推動機車路權的議員身上,這種報導到底是造福民眾?還是禍害用路人?
新聞報導:
〈中時〉苗栗縣將獨步全國技術性取消機車2段式左轉 應議員要求檢討取消
https://reurl.cc/D6yDvR
〈中時〉機車2段式左轉明載於交通安全規則 未經修改不得輕易廢止
https://reurl.cc/py1Xxe
權力架空意思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聯合筆記
開後門的政府
鄭朝陽
民眾黨立委蔡壁如批,行政院偷渡國土法修法,趁火打劫。本報資料照片
有些歷史場景會一再重演,好比在野黨常批評執政黨黑箱、傲慢,等到在野者執政之後,又做出以前痛罵對方的事。所以,歷史學家曾說「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地腐化」,且屢試不爽。
近來好多件事湊在一起,都有今夕是何夕之感。拿行政院廿日通過的「國土計畫法」修正案為例,當中改了最關鍵的條文,就是直轄市及縣市國土計畫每五年通盤檢討一次的頻率,可以不受「行政院核定之國家重大建設計畫」限制,引發社運界「氣噗噗」。
有人批此舉架空國土計畫,是開倒車、造成國土潰爛的後門;也有人痛罵蔡政府挾八一七萬票的壓倒性勝利,修法擴權,重啟苗栗大埔事件之類的野蠻開發,甚至是趁著全民防疫之際趁火打劫。這些砲火以往都對著馬政府,如今卻轉向蔡政府,豈不怪哉!
國土計畫是什麼碗糕?多數民眾搞不懂,但隨便舉幾個例子,就知道影響之大。好比全台林立的「蚊子館」、「蚊子港」等,只憑中央與地方首長、民意代表的喜好與利益導向,砸下數千億元蓋出眾多既不經濟也不實惠的閒置設施,浪費巨額公帑,也犧牲環境,至今還難善了。
那些各地都拆不掉、還不斷在農地長出來的違章工廠,毀了良田、汙染農作物,甚至造成產業的不公平競爭,行政院和立法院還要全力護航,朝就地合法想方設法,結果一把無情火不僅燒掉違章工廠,也拖著多名打火兄弟陪葬。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當中的軌道建設等工程,也多是即興式的選舉支票,即使為後代子孫高築債台,花錢也不手軟。這些建設與亂象,都是缺乏上位的國土計畫指導所致。五年前在各界殷切企盼下,終於訂出一部國土計畫法,盼能建立公共建設、產業開發及土地分區使用的合理性與程序正義,終結如大埔事件的濫權開發。
藍綠、朝野當年好不容易取得共識,把開發的「後門」關掉,卻在蔡政府連任之後重啟,拿「國家重大建設」當擋箭牌。內政部的意思是國際政經情勢變動快速,政府要留一手因應變局,況且過程也有公開展覽、公聽會等「民主」程序,會傾聽民意。
重點是,過去為了蓋科學園區強徵民地時,難道沒有公開展覽、公聽會?結果為何仍是狗吠火車?問題出在重大建設常挾帶與財團等特定對象的曖昧利益,讓人民對政府失了公信,讓「重大建設」成了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