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得了「媽媽手」—腕隧道症候群
懷孕生產那陣子因為右手中指長血管瘤治療中,很多像是擠奶、洗奶瓶、抱小孩的工作都落在左手上⋯⋯⋯於是,我開始出現前三指麻木的「腕隧道症候群」!夜間哺乳也需要側躺,躺到整條手臂都麻麻的~~好在住家附近就有很棒的復健診所,這禮拜加強復健,等固定的護腕寄來也要每天戴10小時以上!希望趕快好!兒子越來越有肉啦🥰老公說他手指也會麻,對他來說應該是滑鼠手🖱️
今天公佈10/5後疫情相關規範要再鬆綁!期待早日大家可以出門不用戰戰兢兢~~雖然我請假到年底,還是期待在健身房看到大家認真運動的身影喔!
ℹ️腕隧道症候群ℹ️通常發生在需重覆手腕動作的人身上,例如機械技工、木匠、打字員、及家庭主婦等,尤其好發於慣用手,而且症狀會因為工作而加劇。女性發生腕隧道症候群的比例是男性的3~10倍。有三分之一的女性,在懷孕第七個月至第九個月時,會出現腕隧道症候群。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機械 手臂 復 健 在 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還記得去年由美國國家醫學院(NAM) 發起的 #全球健康長壽大挑戰,中研院曾向大家徵求創新研究計畫嗎🤔
廖俊智院長昨天主持創新高峰會(Healthy Longevity Global Innovator Summit)其中一場發表會時,聽到很多幫助提升老年生活品質的有趣點子,立刻請研編跟大家分享。快看看精采提案👇,下次中研院再度徵求計畫時,說不定你天馬行空的點子也有機會入選!
-------
🧓返老還童的VR體驗
四分之一的美國老年人有精神障礙問題,如抑鬱、焦慮和失智。2030年將達到1500萬人。美國國家醫學院的研究團隊預計開發虛擬實境(VR),讓老年人可以「返老還童」,變回年輕人並進行一系列刺激的沉浸式體驗,如造訪世界奇觀、前往人生目標清單地點,與海豚一起游泳,甚至是在月球上插旗等。之後再彙整出友善老年人的沉浸式體驗,評估主觀幸福感、社會連結等面向的有效性,藉此改善心理和行為健康。
🧓輕便柔軟的機械手臂
全球1.7 億人患有中風後遺症,65%的患者有上肢運動障礙問題,其中手部障礙時常導致生活質量下降。因此,日本醫學研究與發展局的研究團隊預計設計輕便、柔軟的穿戴式機器手臂,可協助患者肌肉神經修復與重新學習手部動作,如抓、伸、握等,藉此提高生活質量,促進健康長壽。
🧓360度檢查腸道瘜肉
腸鏡檢查是診斷結腸直腸癌(CRC)的最有效方法,但仍然有22% 的瘜肉會漏診。因此,歐盟歐洲技術研究院的研究團隊預計基於微波輻射知識,發展一款可安裝在傳統結腸鏡末端的小型環狀附件,強化結腸鏡。它可以透過微波成像,360度檢查腸內瘜肉,並識別瘜肉的惡性程度。
🧓孤獨也是一種病
孤獨是一種公共流行病,尤其是在老年人(60 歲及以上)中。過往研究已經指出,孤獨會增加死亡風險。因此,新加坡的研究團隊透過混合方法(質化敘事、半結構訪談和影像發聲法),希望辨識出不同的孤獨類型,以有效方法介入老年人生活,減輕他們的孤獨感,延長壽命。
------
📌中研院與日本、英國、新加坡等科研單位共同響應健康長壽大挑戰計畫,針對健康長壽議題,徵集創新且跨領域(可涵蓋基礎科學、衛生醫療、公共政策、社會經濟等學科)的計畫構想,希望藉由全球智慧,激發重大突破性研究成果,造福人類社會。最高補助500萬美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noxWHbAm4s
#NAM #健康長壽大挑戰 #healthlogevity #grandchallenge
機械 手臂 復 健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到底是達文西還是達芬奇
(其實是一樣的😂😂內陸用法而已)
那天診間走進的伯伯特別幽默。
📍機械手臂到底好在什麼地方一直是門診常被問到的問題。
肥迪醫師來聊一聊,
到底機械手臂🦾對患者有什麼幫助呢?
肥迪醫師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drfreddyh
#肥迪醫師 #大腸直腸 #大腸直腸外科 #外科
#醫療保健